第九章 失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 • 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形成劳动市场的二元分割。 劳动力市场 第一劳动市场:正规部门组成 劳动者技能高工资由 工 会决定,工资高,萧条时 可到第二劳动力市场就 业,失业率低 第二劳动力市场:非正规部门组 成,劳动者技能低,工资 由劳动市场供求决定,工资低, 失业率高
• • • • • • •
三、转轨经济的失业模式 转轨经济:特指前苏联和东欧国家 特点 (1)转轨前以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P194表 (2)收入为中等水平 (3)不属于市场化国家 中国不具备特点(1),因而被排除在转轨 经济以外,但具有一些转轨经济的性质
• 失业类型:隐蔽性失业显性化 转轨前: 计划经济劳动力统一安排就业;无劳动力市 场;工资计划决定,不反映供求;低工资 高就业;潜在失业严重 转轨后: 失业显性化,失业率急速上升
• (二)自然失业(略)
• 自然失业:经济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失 业,也称正常失业 • 种类有 • (1)摩擦性失业 劳动力流动 • 信息不完善 • 相互寻找及洽谈需要时间 • (2)结构性失业 工作技能与工作要求不相配 形成,此种失业是长期的,农业、纺织、汽车工 业 • (3)季节性失业:产品需求季节性波动产生的失 业 • 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相对应,是难于通过反周 期的宏观政策消除的
第九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概述
一、失业的定义
• 相对与就业而言 •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的人们所从事 的为获取劳动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 象。 • 失业的实质: •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不能创造社会财富,资源浪费。 • 失业主体的三个条件 (1)有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劳动年龄人口,中国男性为16-60周岁,女性为16 -55周岁,世界大多数为16-65周岁 (2)愿意就业 (3)没有工作
二、失业治理的对策
• (一)主动调节和控制劳动力供给 1、延长劳动力的受教育时间,推迟就业时间 2、劳务输出,减少国内就业压力 3、缩短法定工作时间,增设岗位、延长休闲时 间提高素质 4、加强职工培训 •
(二)修复劳动力市场功能提高市场灵活性 1、劳动力价格-工资应保持伸缩性 2、企业应有自主权调整工资水平 3、工资谈判分散化;非指数化 (三)提高宏观经济水平 1、促进经济增长 2、提供就业的信息服务 3、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U
∗ t
= α
U
t −1
+ β
Z
t,
0 〈α ≤ 1
• U*为自然失业率,U为实际失业率,Z为其他因素 • 失业回滞:由于失业不仅取决于当期因素还取决于过去失业情 况,失业率一旦上升就无法回到原来水平。 • 此理论回答了近些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象。
第三节 失业的国别视角: 发达、不发达和转型经济
• • • • • • 成熟经济的判断标准 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开发任务完成 充分竞争,无瓶颈 经济布局合理,平衡发展 正常年份劳动充分就业
三、失业理论的新进展
• (一)自然失业率 • 自然失业:经济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也称正常失业 • 种类有 • (1)摩擦性失业 劳动力流动 • 信息不完善 • 相互寻找及洽谈需要时间 • (2)结构性失业 工作技能与工作要求不相配形成, 此种失业是长期的,农业、纺织、汽车工业 • (3)季节性失业:产品需求季节性波动产生的失业 • 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相对应,是难于通过反周期 的宏观政策消除的
(三)贝费里奇曲线:
• 英国人,1909年 V表示空岗率;U表示失业率 • 两者为负相关 • 45度线表示空岗率和失业率相 等,它可以区分不同的是失业 类型;假如在BC曲线上的M点 作一条虚线过45度线 • U0为自然失业即摩擦和结构性 失业 • U0Um为其他失业即周期性失 业 • E点为充分就业均衡点,无法 消除自然失业 • 意义:深化理解自然失业率
N0 N
二、凯恩斯学派的失业理论
• (一)名义工资和价格刚性 • 包括工资在内的价格变量具有不易向下调整刚 性。 • 当市场供过于求时,作出调整的不是名义变 量—工资和价格,而是实际变量—劳动和产出, “数量调节”替代“价格调节”,从而产生失 业,这种失业是被迫的,称为非自愿失业。 • (二)有效需求不足 • 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不足,产品供过于求, 厂商减产,造成失业。
二、失业的衡量
• • • • • 1、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 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 非劳动力人口=在校学生+从事家务者+病 退及残疾、服刑者+不愿工作者+每周工作 少于一点时间者 • 例如:美国2005年6月失业率=750万/ 14910=5%
V BC
E Vm 45度 Um U0 U M
(四)奥肯定律
• 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5%,失业率就 下降一个百分点;或者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一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增长就比潜在GDP增长慢 2.5%。公式为:失业率变动=-0。4(实际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 • 例如:设一国自然失业率为5%,潜在增长率为4%, 实际失业率为6%, • 则可知周期失业率为1%,实际增长率为1。5%,经 济处于萧条状况。 • 结论: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一样快, 如果慢,则就会有失业,可见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不 矛盾。
第四节 失业治理的对策
• • • • • • • • 一、失业的积极意义与危害 (一)积极意义 提供产业后备军—马克思 对在业者形成压力,提高效率 职业搜寻有利于劳动力优化配置 (二)危害 1、GDP的经济损失—奥肯定律 高失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比垄断、关税、配给引起 的损失大得多,并且劳动力具有无法储藏的特点, 失业引起的产量损失不肯恩格在失业率下降后得 到补偿,失去的将永远失去。
• • • • • • • • • • •
2、带来贫穷与痛苦 生活事件 伴随事件的紧张程度指数 配偶死亡 100 入狱 66 失去工作 49 亲密朋友死亡 47 解雇 40 由于学习不良而被迫退学 37 孩子离家 29 工作条件的大变化 20 摘萨尔缪狲《经济学》12版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 • •
3、加大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 增加转移支付 引起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增加公务员和警力
二、发展中经济的失业模式
• (一)失业类型: • 1、劳动无限供给型失业 • 由于K<L、劳资比例失调引发的,即使工资降到0仍 无法消除的失业。 • 特点:失业主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时间不足; 缺乏稳定性;工资常在最低工资线以下 • 2、隐蔽性失业:半失业、潜在的失业 • 原因:一是农村中潜在的失业者,他们没有就业,也 没有选择就业的机会 • 二是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作出贡献的人, “有职无工”的人其边际生产力为0,当经济中减少 就业人员,产量没有下降,就存在潜在失业。 • 例如某经济中有3000万工人,如果减少600万工人, GDP不变,则经济中有20%的隐蔽性失业。
• •
• • • • •
4、效率工资模型: 索洛(1979年)和斯蒂格里茨(1984年)提出, 基本假定:偷懒模型:每个人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对策:劳动监督成本较高, 高工资即效率工资,工资与劳动效率正相关,有失业
• 5、失业回滞: • 传统假定(1) 长期均衡时的自然失业率是不变和唯一的 • (2)实际失业率背离自然失业率迟早会回到自然失 业率水平 失业回滞 挑战(1)受前期实际失业率影响自然失业率是可变的 • (2)不是实际失业率向自然失业率靠拢而是相反
• 6、失业分布率 • 反映各种失业原因的人的比例 • 1986年4月美国失业分布率
被解雇 16-19岁 (20岁以上 离职 重新就业 新就业
21.9 80.1 52.8
5.4 5.4 10.0
25.7 12.8 31.1
47.0 1.9 6.0
男性 女性
• 这个指标反映了失业情况,可以对失业的特点、各 方面情况更深地了解,从而提出失业的对策
• 7、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人口/青年劳动 力人口 • 青年人:15-25岁 • 成年:25-54岁 • 特点:P180
第二节 西方失业理论综述
• 一、古典学派的自愿失业理论 • 萨伊定律、市场自动出清、经济充分就业 • W/P • 经济中有失业,但只 过剩 Ns • 是自愿失业,只要劳动 E0 • 市场有灵活性,失业会 • 消除 Nd 短缺 • ,
•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 例如:美国2005年6月劳动参与率=14910万/ 22590万=66%, •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劳动力的供给量,参与率越高, 劳动供给越大,GDP就高, • 世界劳动参与率 1948 2004 男性 89% 76% 女性 32% 60% • 下降原因:提前退休、教育求学 • 提高原因:观念转变、立法、消除歧视、工资增加
按人均收入分类(1998)
• • • • • • 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人均收入(美元) 不足785 786-9635 786-3115 3115-9635 9636以上
• 一、成熟市场经济的失业模型 • 实际失业率(U)=自然失业率(Un)+周期 失业率(Uc) • (一)周期性失业 • 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或衰退时因需求下降引 起的失业。也叫凯恩斯失业、非自愿失业 • 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 对策:扩张政策
• (二)外生的自然失业率 • 以劳动力市场以外的制度、技术因素解释自然失业 • 1、长期工资合同:合同工资偏离市场均衡工资时产 生失业 • 2、工会力量:工会力量强大,工资水平高,提高失 业率,瑞典—全国性工会;荷兰—行业性工会;其他 -企业性工会 • 3、技术进步与部门差异:部门间增长差异越大,总 失业率越高,美国汽车工人 • 4、最低工资法:工资不能降到最低限以下,使厂商 成本提高,造成失业。 • 5、失业保险:替代率=失业保险金/工资,替代率 越高,失业率越高
(二)发展中经济的失业理论
• • • • • • 1、刘易斯模型: 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对策:工业化和城市化 理由: 农村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为0; 剩余劳动向工业转移不会抬高工资水平; 工、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相等时,失业 消失
• 2、托达罗模型 • 不赞成刘易斯的观点,提出片面发展城市 工业只会导致失业在城乡间的转移。而应 注重农村的自生能力,发展农村经济,缩 小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降低总失业率。
• (三)内生的自然失业率
• 非制度和技术原因,是企业自身原因 • 1、隐含合同理论:阿扎里迪斯1975年提出,厂商意 识到,工资不仅应体现劳动的合理回报,还应体现规 避风险的职能。这种意识是默契的、隐含的。高工资 导致自然失业率提高,ARG发奖金 • 2、寻职模型:施蒂格勒1962年提出,为了寻找合适 的工作而自愿短期失业,有益,年轻人占多数 • 3、“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 林德贝克和斯诺尔1986年提出, • 内部人—就业者,压力,自我强化 • 外部人—失业者,长期失业,丧失劳动能力而失业
• 3、就业增长率=增雇职工人口/就业总人口 • 4、离职率=退职、解雇、退休人口/就业总 人口 • 两个比例也反映 • (1)像美国劳动力流动性大,这两个比例都 很高, • (2)这经济周期情况,前者提高,经济走向 繁荣,后者提高,经济走向衰退
• 5、失业持续时间 • 即失业者连续失业的时间。失业持续时间越短, 劳动力流动性越大,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 失业 短期 有效 • 长期 负面效应,贫困 • 2005年6月,美国82%的失业者失业时间少于6个 月,一般以上不超过9周,说明除了严重的经济衰 退,一般的失业者能够在几个月内找到工作
• • • • •
(四)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的利弊 利:维持失业者基本生活水平,社会公平 弊:提高失业率 产生就业稳定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