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镇村名由来

合集下载

千年古镇青村

千年古镇青村

千年古镇青村一、遗迹留痕1.概说青村史青村镇在唐宋时代成村,溪水穿村而过,通流大海,两岸芦苇特密翠绿,故古名青溪。

清雍正年间称青村港,民国始称青村镇。

位于奉贤中部偏南,东与奉城镇为邻,南接海湾镇,西与南桥镇隔金汇港相望,北连金汇镇,辖区面积75.15平方千米。

唐朝至清雍正四年前属华亭县白沙乡,后属奉贤县白沙乡,民国时前、后属江苏省奉贤县第五、第三区,1949年5月,解放后属奉贤县第六区。

1957年9月撤区建青村乡、三官乡、钱桥乡,次年3月更名为英雄乡,9月撤乡建英雄人民公社,三官乡、钱桥乡合并建幸福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24日奉贤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后改青村人民公社,1959年2月,幸福人民公社更名为三官人民公社,并析出钱桥、戚仓和近海3管理区建钱桥人民公社。

1962年4月,析青村人民公社盐行、墩外、夏家、褚聚、卫季、大门6个大队与奉城人民公社析出的4个大队组建塘外人民公社。

1968年2月,三官人民公社更名为光明人民公社。

1983年5月17日,政社分设建青村乡,1984年3月,建光明乡、钱桥乡。

1994年2月撤青村乡建青村镇,6月撤钱桥乡建钱桥镇,9月撤光明乡建光明镇。

2001年8月奉贤撤县建区。

2003年3月,析光明镇石家村归农业园区,2003年11月撤青村、光明、钱桥镇建新青村镇。

2004年8月,析牌楼、杨王、西胡、庙泾、光明5村归南桥镇管辖。

至2011年末,辖湾张、和中、石海、申隆一村、申隆二村、西吴、钱忠、南星、北唐、解放、新张、陶宅、工农、张弄、桃园、金王、元通、花角、吴房、姚家、李窑、朱店、钟家、岳和24个村民委员会共377个村民小组,以及青村、光明、钱桥3个居委会共29个居民小组,2015年建红星居委会。

2016年末,全镇常住人口103666人,大部分为汉族,另有回族、满族、壮族、朝鲜族等37个少数民族共1659人。

总人口中户籍人口52804人,其中非农户口人,城镇化率%。

当今,青村镇农业形成以“万亩黄桃”、“万亩蔬菜”、“万亩水产”、“万亩生态园林”、“二万亩优质水稻”五大板块构成青村特色农业基地,2016年农业总产值7.18亿元;全镇拥有青港、光明、钱桥、商贸、奉城五大经济园区,有晨光文具、欧格米兰、菲林格尔等1538家企业落户,形成以输配电、化工、机械、电机、文具、服装六大产业的发展格局,2016年工业总产值124.45亿元;在册个体工商户1511户,社会商品销售额30.08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2亿元;2016年财政总收入19.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7亿元,完成营业税1.30亿元,增值税12.31亿元,企业所得税2.61亿元,个人所得税3.14亿元。

辛集市各村名的来历

辛集市各村名的来历

辛集市各村名的来历辛集市原称束鹿县,历史悠久。

据史籍和县志记载,夏、商属冀州地,周时属并州地,春秋属晋地,战国属赵地,秦时钜鹿郡地,但未设行政建制。

西汉开始建县,时分为贳、(鼎阝)、安定、乐信、西梁五县,前四县均隶钜鹿郡,西梁县隶信都国。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郡国大旱,蝗虫成灾,民多流亡。

为安抚民心,改安定为安民县。

此后,曾叫(枭阝)、安国县、鹿城县,隶属疆域时有其变。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反,曾作乱于此。

天宝十五年初(公元755年),破安禄山。

三月己亥,改饶阳之城鹿城为束鹿,以厌之。

自唐更名以来,一直沿用到民国年间。

1944年县治(日伪)迁往辛集。

辛集:古镇辛集历史悠久。

据《束鹿县志》记载,明时此地已名新集,后与彭家庄、李家庄、廉官店、王家庄合并,改“新”为“辛”。

同治二年五月(公元1862年)修筑寨墙时,又将邻村高卜营圈入寨内,同治末年与辛****并。

辛集镇过去为全国一个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际就享有盛名,有“直隶一集”之称。

辛集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西部略高于东部,早年滹沱河曾流经该镇北部,灌溉千顷良田,给人以舟楫之便。

辛集市各乡镇村名的来历大致有以下四个出处。

一、与滹沱河有关。

旧城:据《束鹿县志》记载:唐天宝十五年,明皇以安禄山反,改饶阳之鹿城为束鹿,即城于此。

自唐至明,这里皆为束鹿之县治。

明天启二年(公元1266年),滹沱河决晋州涅盘村入境内,由南位伯东注,冲破南堤,淹没城池,县治即此迁往新城。

从此,此地乃称旧城,沿用至今。

新城:新城原为束鹿旧县城,据县志记载:天启二年(公元1266年)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水自晋州境内涅盘村决口束鹿境内,由南位伯、北小陈、军齐村、董保村、大过村、田家庄冲破旧城南堤,淹没时束鹿县城旧城。

县署迁今新城址,将新圈头、河上集、小西天等地居民用围墙圈成一庄,遂称新城。

新垒头:相传唐时此村名为“唐尹集”,后改为“唐尹店”。

村名均系唐玄宗命名而成,时该村地势低洼,紧靠滹沱河,村民时遭水患。

分享永城市各大城镇村落名称的由来

分享永城市各大城镇村落名称的由来

分享永城市各大城镇村落名称的由来本文来自宜宾在线,宜宾学院/1、城关镇城关镇:今永城市西城区,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前名曰:马甫城,同年永城县署从古城赵庄迁此。

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称,一度称太丘镇。

清代在此建太丘书院。

1945年1月,为纪念抗日名将彭雪枫为国捐躯,将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同年9月县城解放,成立雪枫市。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称中山镇,次年10月,县城解放,在县城设城厢区(后改名城关区),1949年始称城关镇至今。

西城区东北隅的宋代崇法寺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镇内作为1388年的古城,很多古建筑如丁牌坊、王牌坊、城隍庙、黑学、黉学、魁星楼、古城墙、城里狮子城外头、南海寺等等均不复存在,仅“相让胡同”和“秀才营”还依然沿用原名。

相让胡同:相传明代永城城内练家和汪家相邻,建房时为争一墙之宽,练家向在京城做官的练国事(都堂)写信让其干预,练国事见信后,写诗回复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练家见诗主动让出一墙。

汪家看练家如此高风格,也主动让出一墙,于是就形成了一条胡同。

成为民间佳话和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著名典故。

秀才营:今劳动街偏西向南的文萃街中有一胡同,名曰:秀才营。

据说:在明清两代因此胡同的读书人颇多,考中秀才者亦较多。

还有一说,秀才营中有一家人与主考官相交甚笃,有一次主考主动上门询问可有子弟考秀才。

此人说:我家子孙学识浅薄,写“丁”字都不知钩勾。

于是此年考试卷子凡写“丁”不钩勾者皆中了秀才。

当然,此说为讹传。

曹庄:在古城东南3公里,一因居此村曹姓多,二因宋代武惠王曹彬的七世孙曹忠迁此居住。

现曹忠墓就位于曹庄东。

据传,该村曹氏族人均为曹彬、曹忠后裔。

2、芒山镇山城集:位于市东北30公里,现是芒山镇政府所在地。

它北依芒砀山主峰,南临保安山,东傍僖山,西靠铁脚山和夫子山,处于芒砀群山环抱之中。

此处春秋时期为宋砀邑,秦代先后为砀县、砀郡治所。

青州古村落调研报告题目

青州古村落调研报告题目

青州古村落调研报告题目青州古村落调研报告一、引言青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古村落资源,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古村落,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青州古村落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报告将分析青州古村落的历史背景、风貌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青州古村落的历史背景青州古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建设和发展。

这些古村落大多位于黄河中游的平原地区,周围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中,蝗粮村、十里亭村、杨庙村等是青州古村落的代表。

三、青州古村落的风貌特点1. 建筑风格独特:青州古村落的建筑以传统民居风格为主,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大多数房屋采用青砖灰瓦的建造方式,结构稳固,具有较高的防水、防震能力。

2. 文化内涵丰富:青州古村落融合了多种历史文化元素,包括祠堂、会馆、红楼、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3. 自然环境优美:青州古村落多位于郊外或农田之间,周围环境优美,水源丰富,植被茂盛,空气清新。

这些自然条件为古村落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也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参观体验。

四、青州古村落的现状与问题1. 建筑物保护不到位:部分古村落的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倒塌,现存建筑的大部分已经无法恢复原貌。

2. 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供水、排污等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3. 游客管理不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机制,一些古村落面临游客过多、乱涂乱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古村落的环境和形象。

五、对策与建议1. 建立保护机制:建立青州古村落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2.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古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交通、供水、排污等问题,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3. 制定游客管理规定:制定游客管理规定,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减少游客对古村落环境的破坏。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一)原城郊乡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一)原城郊乡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一)原城郊乡滕州各镇村名来历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原城郊乡北辛街道:北辛街道以“北辛文化”命名。

荆河街道:因滕州“荆河”横贯辖区东西而得名。

龙泉街道:因辖区内建有“古滕八景”之一的“龙泉塔”,故名龙泉街道。

善南街道:滕州古有“滕国”、“善国”之称,善南街道办事处地处滕州城之南,故取名为善南。

四街道政区沿革:2000年7月1日,滕州市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建制,设立荆河、龙山街道办事处。

2001年6月25日,将龙山、荆河两个街道和城郊乡合并,将南沙河镇、姜屯镇、东沙河镇、洪绪镇的部分村庄纳入城区,按北、东、南、西四个方位,设立北辛、龙泉、善南、荆河四个街道。

西寺院街位于滕州南部偏西,西起铁路,东至东寺院街。

初有薛氏居此。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姚氏由巨野迁入,因东邻奶奶庙,名寺院村。

清乾隆南巡路经由此,酬谢小祝、寺院村民迎送盛情,赐宴一席,民以为荣,二村皆称赐宴村。

道光年间统称寺院村。

后两村分称,本村居西,名西寺院村。

1990年,改为西寺院东街和西寺院西街。

东寺院街位于滕州南部,东起善国南路,西至西寺院街。

清初(1644-1661年)建村,名小祝庄。

乾隆南巡,路经于此,为酬谢小祝、寺院村民迎送盛情,赐宴一席,民以为荣,二村皆称赐宴村。

道光年间统称寺院村。

后两村分称,本村居东,名东寺院村。

1990年,改为东寺院街。

侯庄街位于滕州南部,南起南环城路,北至善文西街。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侯家庄。

同期,姜姓武馆退居于侯庄西南部建村,名姜庄。

1982年,侯庄因有重名,更名为南侯庄。

1990年,两村合并为侯庄街。

南丁庄位于滕州南3.4公里,南邻南沙河后七里铺村。

本村原名夹道,初有霍氏居此。

明嘉靖年间(1523-1566年),丁氏迁入,改名丁家庄,1985年因村庄重名,更名为南丁庄。

聊城莘县莘城镇,84 个村建村史姓氏村名由来简介……

聊城莘县莘城镇,84 个村建村史姓氏村名由来简介……

聊城莘县莘城镇,84 个村建村史、姓氏、村名由来简介……莘城镇驻地位于莘县城内,故镇以莘城冠名。

莘城镇辖区面积76 平方公里,耕地6. 2 万亩。

镇下设7 个管区,共辖84 个行政村。

1931年莘县始设六个区。

县城附近称一区,1955 平9 月直称城关区,不再排序。

1958 年2 月撤区并乡镇,城关区改称城关镇,是全县15 个乡镇之一,同年9 月撤乡镇建人民公社,城关镇改称城关公社,是全县8 个公社之一。

这年12 月莘县建置撤销,城关公社改称范县莘城公社。

1961 年恢复莘县建制,仍称城关公社。

1963 年实行区辖小公社制,城关公改改称城关区,下辖武庄、单庙、臧屯、张屯、杨庄、盛河、蔡庄、王庄、城关9 个小公社,1971 年撤区建大公社,城关区复改为城关公社,是全县21 个公社之一,1983平,城关公社改称为城关镇,下辖城关、张屯、花园、杨庄、蔡庄、盛河、寇庄7 个管区,1984 年全县撤公社建28 个乡镇,城关镇是其一,2001 年,城关镇改称莘城镇。

同年合并乡镇后,莘城镇是全县22 个乡镇之一。

东街因位于县城东部而得名。

聚落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 公里,南北长约1 公里,常住居民有王、史、任、高、孙、宋、姚、鲍、康9 姓。

西街因位于县城西部而得名。

聚落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 公里,南北宽约50 0米,常住居民有王、叶、相、任、李、许、宋、赵、刘、胡、张、帅、杨、祝、盛、邹、秦、陈18 姓。

南街因位于县城南部而得名。

聚落呈长方形,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1. 6 公里,常住居民有王、李、安、任、孙、张、赵、孟、徐、杨、邹11 姓。

北街因位于县城北部而得名,除街道居民外,还包括康庄、邹庄、李庄3 村。

常住居民有于、王、马、左、尹、任、毕、冯、吴、宋、刘、孙、李、张、邹、陈、姜、范、赵、郭、秦、袁、蒋、杨、曹、靳、惠、庞、窦、喻、魏、康等30 余姓。

康庄、邹庄、李庄3 村居民均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井以姓氏定村名,后在行政上归属北街。

献县村庄由来一览表

献县村庄由来一览表
元昌楼
2471
6911
元朝末年,本县贾元昌在此建花园,园中有楼,名元昌楼,明永乐间山西民迁此定居,借用楼名为村名。
参军镇
1227
2874
参军,汉至宋的武职名称,此为北宋杨延昭的一个参军镇守的地方,金代成村落,仍袭原名参军镇。
西刘庄
182
701
明永乐间,刘姓由山西诏迁到此占田立庄,取名刘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为区别同名村庄,按方位改称西刘庄。
村名
人口
耕地亩
村名由来



万家寨
961
1661
北宋淤口关前哨营寨.后成聚落,为企盼兴旺,取名万家寨.
文大夫
824
1921
据传,明初山西民温姓迁此建村,因企盼致富,取村名温大富,但日久种田不能致富,又盼出功名做官,改名文大夫.
前尹庄
1198
3324
明末,此为肃宁县尹姓田庄,佃户形成聚落,故名尹家庄,清初成为旗地,分为二村,此为前尹庄.
前瓦钟
1377
2947
原名瓦中。明初迁民依瓦占卜立村,选中此地故名。1956年分前后两村,此为前瓦钟。
后瓦钟
703
1576
原称瓦中,明初迁民依瓦占卜立村,选中此地故名。1956年分为前后两村,此为后瓦钟。
岔道
944
2658
三国时曹操北征乌垣前在此屯田,此为去东北乌垣国和东海河间国的岔道口(当时曹洪任河间国王)故名。
乡镇
村名
人口
耕地

村名由来




前小平王
1261
2590
原名小平王,宋代置村,传为刘秀走国处,刘秀出为平虏将军,入为萧王,人不详知,混呼萧平王,后写作小平王,清末分南北两村,此村居南,名前小平王

文物普法有奖知识提问

文物普法有奖知识提问

1、万盛博物馆位于哪里?西城大道414号或高速路口2、龙鳞石海是在哪个时期产生的?奥陶纪时期3、万盛移民主要分为哪几个时期?清代湖广填四川、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建南桐煤矿、建国后南桐矿区建立。

4、三元桥修建于什么年代?清代5、刘子如是万盛哪里人?金桥6、万盛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7、南桐川剧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958年8、万盛被誉为什么之乡?羽毛球之乡9、青年镇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是哪个村?堡堂10、煤炭是怎么形成的?树木被埋葬在底下……11、炭花古道是位于万盛哪个地方?南桐镇民权村12、海孔洞位于哪个镇?丛林镇13、我国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中运一号诞生于哪里?丛林镇海孔洞14、晋林机械厂机械厂生产的自行车是什么牌子?菊花牌自行车15、万盛最早的建置是在哪个朝代?唐朝16、播州界位于万盛哪里?万东镇榜上村17、万盛有几个街镇?十个18、汪石溟故居位于哪里?黑山镇鱼子村19、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让文物活起来》20、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有哪些?铜瓶、铜镜……21、飞龙塔位于哪里?青年镇宝轮村白鹭垭22、天全寨位于哪里?万东镇新华村刀子岩23、穿洞坪崖墓群位于哪里?金桥镇金晏村24、印子寨又称为什么?麒麟村山坡碉堡25、佛通关税卡位于哪里?关坝镇双坝村26、保营寨位于哪里?南桐镇营寨村27、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肖家大院位于哪里?青年镇新场街92号28、东林寺白塔位于哪里?万东镇团结村29、利济桥位于哪里?南桐镇石桥村30、万盛的道场文化位于哪里?南桐镇民权村31、号称天下第一唢呐的什么?青山莽32、金桥吹打的配置乐器有哪些?铜鼓镲马锣……33、踩山会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苗族34、位于关坝镇的三线兵工厂是?兴无机械厂35、万盛的其他两家大型三线兵工厂是?晋林机械厂、平山机械厂36、万盛的有两家5A级景区分别是?黑山谷、龙鳞石海37、位于关坝镇的一处钓鱼胜地是?凉风村38、位于青年镇被誉为国内最大的内陆沙滩是哪里?板辽湖39、位于关坝与播州杨应龙有关的古战场是?兴文寨。

春风贺喜不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漯河市召陵区青年村乡科学发展纪实

春风贺喜不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漯河市召陵区青年村乡科学发展纪实
形成 了年加
解 放思想 筑 巢 引凤
立工业兴乡、 目 项 强乡的理念: 二是偏远乡 工制造 1O 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 2 今年销
村 干g ,理意识的转变, -f Ii ], 即由“ 我穷我难 我 售收入有望达 到 6 0 0 0万 元 ,利润有望达
气上 来 了。 20 0 6年 3月 , 次 偶 然 的 机 会 , 学 一 刘
“ 河 市农村党 建 ‘ 好 ’ 进党委 ” “ 漯 五 先 、 漯 人 都 把 经 济 发 展 缓 慢 归 结 为 地 处 偏 僻 、 交 河 市 林 业 生 态 市 建 设 先 进 乡 镇 ” “ 河 市 通 不 便 、 、漯 资源 匮 乏 , 商 不 愿来 。 客 平 安 建 设 先 进 乡镇 ” “ 河 市 计 生 工 作优 、漯 乡镇 ” “ 河 市信 访 工 作 ‘ 、漯 四无 ’ 乡 镇 ” 、
和项 目建设重大突破 , 解 区域经济 发展 破
为 召 陵 区唯 一 的漯 河 市 “ 快 乡镇 ” 五 的7最 中 找到 平 原 农 区 乡镇 发 展 经济 的答 案 。
难 题 的? 如何 由一 个 贫 穷 落后 乡镇 发 展成 三 年 前 , 在 全 乡 干部 大会 上 郑 重 提 出 , 他 要 成 了 总 投 资 达 5亿 元 的 易 正 纺 织 项 目落 实现富民强乡, 必须 实 现 “ 两个 转 变 ”一 是 户 召 陵 :

新 , 土之 壤 生机 盎 然 , 济发 展 迅 猛 , . 活改 善 , 学发展 新风 扑 面 ! 沃 经 人 毛生 科
自20 0 6年起 , 连续 3年 , 青年村 乡每 年 引来一个亿 元以上项 目, 连续 三年夺得
召 陵 区 “ 目建 设 金 杯 ”连 续 两 年 在 全 市 项 , 乡镇 经 济 综 合 考 评 中 又 被 评 为 召 陵 区 唯

包头地名:共青农场的13个村名来历

包头地名:共青农场的13个村名来历

包头地名:共青农场的13个村名来历共青农场,位于青年农场南,场部驻地在沙河镇西南4.5公里处的万水泉村东南侧。

1959年10月由包头市团委和郊区共同筹建“包头市共产主义青年农场”。

1979年后简称为现名。

辖13个自然村。

场部:位于万水泉村东南,因共青农场场部设在此处而得名。

万水泉:百年前村中曾有七、八处自流喷泉,故俗称乱水泉,解放后改称万水泉。

袁家圪旦:清同治年间,袁计工一家最先在此居住,故名。

罗城圪卜:清同治年间,罗、陈两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名罗陈圪卜,后演变为罗城圪卜。

果树队:本村占地原为一片沙滩,故原名东沙滩。

1965年建村,因本村驻队经营特点为种植果树和养牛,故得名共青农场果树队或共青农场牛队。

敖陶窑:“敖陶”,系蒙语,意为“互相联合的村庄”。

因早年蒙古族地区由万户分解为互相联合的大的艾力(村庄),即被称作“敖陶克”,后演变为敖陶窑。

画匠营子:清朝时,有焦姓画匠在此居住,故名画匠营子,俗称画家营子。

林业队:早年,有一个叫韩庆的人在此定居,故原名大韩庆窑。

1968年驻户迁居,成为废村。

1971年共青农场林业队在此建成林场,故改称共青林业队。

韩庆窑:早年,韩庆在此居住,故名。

五黑来窑:“五黑来”,系蒙语“乌呼日亥”,意为“洼地”。

以此处地貌特征得名。

西甲浪湾:“甲浪”,系蒙语,意为“峡谷”。

早年,以本村附近的沟谷而得名。

东甲浪湾:因本村位于西甲浪湾村之东而得名。

韩庆坝:百年前,有一叫韩庆的人在这一带居住,且此处地形隆起似坝,故得名。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包头市分册)》(1985年11月)。

清徐村庄名称的由来,各村人都来对号入座!(整理版)

清徐村庄名称的由来,各村人都来对号入座!(整理版)

清徐村庄名称的由来,各村人都来对号入座!(整理版)在此之前小编必须吼一声整理村名这事儿真的是个大大大大大工程必须感谢过去老一辈人在史志资料收集过程中付出的心血鞠躬致敬!迎宪▼原名在城一、在城二,因居住城内而得名。

1955年两个村合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我国第一部宪法公布,取名迎宪农业合作社,后改名迎宪村。

春光▼春光村紧靠原清源城,清光绪《清源乡志》载名城南一,因位于县城南而得名。

《清徐县地名志》载:“1956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以集体生产前途光明之意,取名春光农业生产合作社。

后将村名也由城南一改为春光。

”南营留▼《县地名志》载:“南营留村是南营村、西留村、东留村合并而成。

”东留村、西留村,未发现称村名的原由,南营村之名是对北营而言因位置在县城的南面,历史上扎过兵营,故名。

后来并村称村名时,以“南营”为基础,将东、西两个留村的“留”字合用,再加上“城南三”的区域(旧清源城南门外一村名的称呼)合称为南营留村。

城北有北营村>西关▼因在县城西门外,故名西关。

黑岔▼东于镇所辖村。

因村民居住在四道沟中间,沟岔又深又窄,故取名黑岔。

口儿上▼东于镇所辖村。

传说开始有户姓武的定居在此,因地处壶屏石沟的沟口,取名口儿上。

六合▼清源镇所辖村。

原有赵家园、刘家园、梁泉道、丁家头、上滩、南滩6个居民点,民国初,居民逐渐增多,住房相连,六个居民点合并为一村,取名六合村。

平泉▼清源镇所辖村。

村内有泉水自平地涌出,名“不老泉”,长流不断,故取村民曰平泉。

贾兆▼清源镇所辖村。

传说该处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屠岸贾属地,屠岸贾陷害赵家,将赵姓满门斩于此地,取自己名字的尾字,取赵姓的首字,定名为“贾赵”村。

清道光年间改为“贾兆”,以示吉祥。

都沟马峪乡所辖村。

相传汉时,匈奴族的一个部落叫屠格,居于此地,将此地取名屠格,后讹传为都沟。

后窑▼马峪乡所辖村。

清光绪《清源乡志》载,原名吴家门前,因姓氏得名。

此地煤藏量大,开窑挖煤者多,民国年间改村名为后窑。

石万华与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行政确认二审行政裁定书

石万华与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行政确认二审行政裁定书

石万华与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行政确认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确认【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1.05【案件字号】(2020)渝05行终58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封莎曾平龙晓波【审理法官】封莎曾平龙晓波【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石万华;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当事人】石万华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石万华【当事人-公司】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石万华【被告】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本院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权责关键词】行政确认行政合同违法行政合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本案中,上诉人请求确认被上诉人制定的《关于青年镇燕石村山岔社肖家洞小组异地扶贫实施方案》违法。

该方案仅涉及肖家洞小组合并给赵家湾社,由赵家湾社筹集资金对肖家洞小组13人解决相应的耕地和住房,实施异地移民安置等事宜,而并未涉及上诉人石万华的权利义务,与上诉人石万华无利害关系。

上诉人获得肖家洞小组所有的土地及林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上诉人与赵家湾社签订的《燕石村山岔社肖家洞小组转让合同》,现上诉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证》被有关部门撤销和注销亦是源由赵家湾社与肖家洞小组村民协议书被法院民事判决确认无效。

为此上诉人所遭受的损失应通过民事途径获得救济。

一审法院裁定驳回石万华对重庆市綦江区青年镇人民政府的起诉,并无不当。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青年镇村名由来

青年镇村名由来

青年镇村名由来浅析李保产笔者对青年镇所属共43个自然村的村名由来调查后发现,其村名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以景物为村名”,“以姓氏加地理位置或景物为村名”,“以历史名人事件或传说为村名”,“以特产加姓氏为村名”,“以姓氏为村名”等几种。

一、景物为村名青年镇西北隅有个叫洪山庙的小村庄,村东小学校内有座洪山庙,村子正中有棵老槐树。

洪山庙原叫朱家寨。

传说从前一长工有年给朱家寨一朱姓财主家种高粱。

掌柜的让长工定(间)高粱苗;长工隔一乍远留一棵高粱苗。

回到家里,掌柜的对长工说:“你留那么稠,高粱能长大吗?”长工只好再把高粱苗拔掉一些。

拔了一边又一遍,掌柜的仍嫌高粱苗太稠密。

最后长工干脆把一块地的高粱苗拔得只剩四角四棵,之后便悄悄离开了。

转眼已是秋收时节。

这天,掌柜的来到高粱地,只见那四棵高粱长得又高又大,红红的大高粱穗低垂着头。

他抱住高粱不断用力摇起来,高粱粒雨点般纷纷落下来;最后朱掌柜地里的高梁粒堆得象小山似的。

夜里,他做个梦,梦见一白髯仙人告诉他,给他种地的那个长工是既善于耕种又乐于助人的洪山爷。

秋收后,朱掌柜出资请人在村东头建一座洪山庙,专门供奉洪山爷。

从此他和村民逢年过节都要到庙里进香跪拜。

据载,洪山是位出身贫寒的雇农,他耕种技术高超并助人为乐,使很多人家的庄稼获得丰收。

洪山死后,人们念其功德,尊称其为“洪山爷”,并立庙以祀之。

据洪山庙村洪山庙碑文记载,宋真宗(997-1022年)时,村居民均系朱氏之家,故村名朱家寨。

后有谢、金、许、王、孙、常、杨诸姓相继迁入。

宋宁宗(1194-1224年)时,村中一朱姓人家家计颇丰,夫妇忠厚朴实,乐善好施;其变卖田产,于村东建洪山庙一座。

因此有“真宗朱家寨,庙宇始宁宗”之说。

洪山庙建成后,原村名从此被庙名所取代。

乾隆27年,时庙宇因年久失修,大部破败。

村民王文、孙国民夫妇募集资金重建。

1930年,村人于此设私塾。

1932年,改私塾而兴办育英小学堂。

解放后庙宇被毁。

千年古镇-青年镇

千年古镇-青年镇

位于古镇东头, 400米 半边街,位于古镇东头,约400米,是古镇最长的 一条街。最初只有街的一侧才有房屋铺面, 一条街。最初只有街的一侧才有房屋铺面,故而称作半 边街。 边街。 如今这一侧的低矮 房屋已被街道两边的新 建的房屋替去,一条凸 建的房屋替去, 凹不平的青石板道, 凹不平的青石板道,也 换成了平整的水泥花砖 路,不见半边街原来的 影子。 影子。只有偶尔或藏或 露出的一间铺面、半墙 露出的一间铺面、 板壁或照壁, 板壁或照壁,还在力显 着古镇的苍茫。 着古镇的苍茫。
是古镇的标志。 青羊石雕是古镇的标志。 多少年来它静静的矗立在古镇的 中央,倾听着历史的脚步, 中央,倾听着历史的脚步,见证 着人事的变迁。半边街、 着人事的变迁。半边街、新场街 和桐梓街三条老街如三条长龙, 和桐梓街三条老街如三条长龙, 从东、 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翘首拱卫 着青羊石雕, 着青羊石雕,大约寄托着当年建 街的人们,希望用长龙护卫青羊, 街的人们,希望用长龙护卫青羊, 让高高在上的青羊长久的赐福小 镇、永保居民安康的美好祝愿和 良苦用心。 良苦用心。
千多年来,三条老街之间一直间杂着水田土坝, 千多年来,三条老街之间一直间杂着水田土坝,直到 1940年 本镇人李锄云倡议改造老街,建设新街, 1940年,本镇人李锄云倡议改造老街,建设新街,动员街 民把三条老街间的水田填平,整建房屋,形成了“ 民把三条老街间的水田填平,整建房屋,形成了“维新 即如今的“田坝街” 街”,即如今的“田坝街”,使青年镇成为了更加繁荣的 场镇。 场镇。
飞龙塔向西不远处的山腰, 飞龙塔向西不远处的山腰, 三十多步石阶之上巍然耸立的 是千年古寺——弥陀寺。它 是千年古寺 和古镇的历史一样悠久, 和古镇的历史一样悠久,以前 是城隍庙。按古制, 是城隍庙。按古制,只有设置 县府的地方才有资格设建城隍 唐贞观十六年, 庙,唐贞观十六年,在古镇设 置荣懿县时就修建了此庙。 置荣懿县时就修建了此庙。一 千三百多年来一直香火不断, 千三百多年来一直香火不断, 1992年改名为弥托寺,取佛家 1992年改名为弥托寺, 年改名为弥托寺 “阿弥陀佛”之意。 阿弥陀佛”之意。 弥托寺经过多次修缮,目前累计占地2000多平方米, 2000多平方米 弥托寺经过多次修缮,目前累计占地2000多平方米,各类建筑有 1200平方米 殿堂宏伟、佛相庄严,菩萨罗汉表情各异,栩栩如生。 平方米。 1200平方米。殿堂宏伟、佛相庄严,菩萨罗汉表情各异,栩栩如生。 善男信女们,满心虔诚地祈求佛缘,祈求菩萨护佑,希望一生一世, 善男信女们,满心虔诚地祈求佛缘,祈求菩萨护佑,希望一生一世, 合家大小平平安安。菩萨无言,只有香烟缭绕、钟声悠远,日日如此, 合家大小平平安安。菩萨无言,只有香烟缭绕、钟声悠远,日日如此, 年年如此。 年年如此。

静宁县各乡镇名称来由及历史沿革

静宁县各乡镇名称来由及历史沿革

静宁县各乡镇名称来由及历史沿革城关镇:因其地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故得名。

民国24年(1935)置城关镇。

民国37年(1948)改为陇干镇,1949年改属一区,1955年复名城关镇,1958年9月并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民和公社为城关公社,1964年11月恢复城关镇至今。

城川乡:因地处城郊川区而得名。

解放前分属殷平乡、城关镇管辖,解放初期隶属第一区(城关),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为城关公社,1964年易名城川公社,1983年11月正式改称城川乡至今。

八里镇:以驻地距县城四公里的八里铺而得名。

解放前大部分属单碨乡所辖,解放后,隶属第一区民城乡,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61年建立八里公社,1964年并入城关公社,1979年10月恢复八里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八里乡,现为八里镇。

司桥乡:以其境内重要自然村司家桥而得名。

解放前由单碨、殷平两乡分治,解放初期分属第一区和第九区管辖,1958年划归民和公社,1961年8月由城关公社分出设立贾河公社,1962年1月迁社址于席家湾村并改名司桥公社,1983年定名为司桥乡至今。

曹务乡:以当地流传甚广的关于“曹婺姑”的传说得名。

解放前称人和乡,解放初期为第六区(人和),1955年并入威戎区,1958年属古城公社,1961年成立曹务公社,1983年11月改称曹务乡至今。

古城乡:以境内有宋代章川堡古城而得名。

解放前属人和乡管辖。

解放初期改为第六区(人和)古城乡,1955年并入威戎区,1958年设立古城公社,1964年并入曹务公社,1973年1 月恢复古城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古城乡,2003年,撤销的原石咀乡并入。

威戎镇:相传此地古代常遭西戎侵扰,取“威慑西戎”之意,遂名威戎。

北宋置威戎堡,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8月筑成威戎城,金置威戎县,元初废。

解放前其地为威戎乡,解放后,1949年建第二区(威戎),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61年设立威戎公社,1983年又改称威戎乡,现为威戎镇。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召陵区青年村乡设立青年镇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召陵区青年村乡设立青年镇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召陵区青年村乡设立青年镇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漯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3.08.05
•【字号】
•【施行日期】2013.08.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划地名
正文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召陵区青年村乡设立青年镇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漯河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3〕42号),撤销召陵区青年村乡设立青年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3年8月5日。

兖州地名小考(连载二):马青

兖州地名小考(连载二):马青

兖州地名小考(连载二):马青精彩内容—樊英民,1947年生,山东兖州人,退休前供职于兖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著有《兖州史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兖州历代碑刻录考》(齐鲁书社2013),点校整理《菉绮阁课徒书牍》(《新美域》专刊2008)、光绪《滋阳县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

另有《牛运震空山堂文集诗集笺证》《颜伯珣诗集校注》待刊。

2、马青今新兖镇有大马青和小马青,两村相距不远。

现大马青村已整体拆迁易址新建,新建后叫大马青新村。

《兖州县地名志》“大马青”条“小马青”条都说:“马青之名最早见于明代墓碑。

据访问老人,此村东于明初时设过皇营,驻有大批兵马。

这里当时长满青草,是放马的牧场,故名马青……”。

这个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和补充的。

现在见到的资料中最早出现马青这个地名是唐代。

《旧唐书》卷一九三《列女传》“孝女王和子”下附有“郑神佐女”,记录了当时一个著名孝女,文曰:郑神佐女,年二十四,先许适驰雄牙官李玄庆,神佐亦为官健,戌庆州,时党项叛,神佐战死,其母先亡,无子,女以父战殁边城,无由得还,乃剪发坏形,自往庆州护父丧。

至瑕丘县进贤乡马青村与母合葬,便庐于坟所,手植松桧,誓不适人。

节度使肖淑以状奏之,曰:伏以闾里之中罕知礼教,女子之性尤背义方。

郑氏女痛结穷泉,哀深陟岵;投身沙碛,归父遗骸。

远自边陲,得还闾里。

感蓼莪以积恨,守丘墓以誓心;克彰孝里之仁,足励贞方之节。

诏旌表闾里。

这段文字中的肖淑,《新唐书》作肖俶,他大中五年(851)前后作兖州节度使。

可见马青村这地名至少己有一千多年历史,地名志比实际少说了数百年。

附带说明,庆州,位于今甘肃省庆阳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一带。

郑神佐女儿往返数千里去运回父亲尸体,在当时情况下可真是需要超常的毅力和能力,所以受到朝廷表彰。

此事康熙《滋阳县志》也有记载,但极简略,没有出现进贤乡马青村这个地名。

康熙《滋阳县志》根据的应是《新唐书》。

《新唐书》号称简洁,但简掉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镇村名由来浅析李保产笔者对青年镇所属共43个自然村的村名由来调查后发现,其村名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以景物为村名”,“以姓氏加地理位置或景物为村名”,“以历史名人事件或传说为村名”,“以特产加姓氏为村名”,“以姓氏为村名”等几种。

一、景物为村名青年镇西北隅有个叫洪山庙的小村庄,村东小学校内有座洪山庙,村子正中有棵老槐树。

洪山庙原叫朱家寨。

传说从前一长工有年给朱家寨一朱姓财主家种高粱。

掌柜的让长工定(间)高粱苗;长工隔一乍远留一棵高粱苗。

回到家里,掌柜的对长工说:“你留那么稠,高粱能长大吗?”长工只好再把高粱苗拔掉一些。

拔了一边又一遍,掌柜的仍嫌高粱苗太稠密。

最后长工干脆把一块地的高粱苗拔得只剩四角四棵,之后便悄悄离开了。

转眼已是秋收时节。

这天,掌柜的来到高粱地,只见那四棵高粱长得又高又大,红红的大高粱穗低垂着头。

他抱住高粱不断用力摇起来,高粱粒雨点般纷纷落下来;最后朱掌柜地里的高梁粒堆得象小山似的。

夜里,他做个梦,梦见一白髯仙人告诉他,给他种地的那个长工是既善于耕种又乐于助人的洪山爷。

秋收后,朱掌柜出资请人在村东头建一座洪山庙,专门供奉洪山爷。

从此他和村民逢年过节都要到庙里进香跪拜。

据载,洪山是位出身贫寒的雇农,他耕种技术高超并助人为乐,使很多人家的庄稼获得丰收。

洪山死后,人们念其功德,尊称其为“洪山爷”,并立庙以祀之。

据洪山庙村洪山庙碑文记载,宋真宗(997-1022年)时,村居民均系朱氏之家,故村名朱家寨。

后有谢、金、许、王、孙、常、杨诸姓相继迁入。

宋宁宗(1194-1224年)时,村中一朱姓人家家计颇丰,夫妇忠厚朴实,乐善好施;其变卖田产,于村东建洪山庙一座。

因此有“真宗朱家寨,庙宇始宁宗”之说。

洪山庙建成后,原村名从此被庙名所取代。

乾隆27年,时庙宇因年久失修,大部破败。

村民王文、孙国民夫妇募集资金重建。

1930年,村人于此设私塾。

1932年,改私塾而兴办育英小学堂。

解放后庙宇被毁。

1992年,村民集资重建洪山庙。

洪山庙村中原有三棵老槐树,现存一棵。

传说系朱姓先民明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所植。

2004年7月12日,漯河市及郾城县文物部门为研究沙澧文化,派专家对此树进行考证,测得胸围2.36米,高2.90米,迄今已有600年历史,系稀有古树名木;并拨专款予以保护。

市县新闻单位特作专题报道。

老槐树树干虽已中空,但年年枝繁叶茂;尤其树干皮部纹理呈螺旋状上升,别有特色。

此外,庙王村因原村有关爷庙而称关羽庙王,简称庙王。

将军庙村因曾有唐白马将军李愬庙而名。

回墓村因原有回族头领墓——回王墓而得名。

砖桥村东汉时称征羌城(征羌国),后又称古城店、新寨集、太和寨等。

后因寨内坑塘及围寨壕沟上多砖砌拱桥,有“一里三拱桥”之称而名。

二、以姓氏加地里位置或景物为村名清末民初,河李村人李秀峰是个大孝子。

其继母很想去武当山大金顶进香朝拜;但因路途遥远和行动不便难以成行。

为实现继母的夙愿,他决定在村里依大金顶原样建小金顶。

于是数次南下,亲到武当山大金顶取样。

历经10年艰辛,先后变卖40亩田产,终于1912年建成小金顶。

小金顶建成后方圆前来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大孝子的名声逐渐远播。

小金顶因被载入1937年《西华县志·续志》。

1954年小金顶被毁。

1996年,李秀峰第五代孙,广州飞华企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李满盈为家乡河李村捐资238600元,为村里修建2300米柏油路,并向许慎陵园捐资10万元。

同年,经郾城县有关部门批准,李满盈出资20多万元重建小金顶;建成后,被郾城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政府曾数次往中原迁民。

河崔村崔氏先祖兄弟4人携外祖母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

按当时明朝法律,同族至亲不能居住在同一地方。

于是老大与外祖母迁居临颍县崔庄,二弟居西华县焦岗村,三第居泌阳县沙店村,四第居砖桥西汾河边,取名河崔村。

后来,河崔崔氏部分后裔又先后迁居现青年镇段庄,万金镇前崔,商水县巴村镇崔庄,及长葛县老城镇卢庙和西平县五沟营镇大崔等地。

河李村、河崔村和海子王村、沟渠李村因村子分别傍汾河和枯河,并加以村人姓氏而为村名。

庞墩村因古时临汴(开封)汉(汉口)官道,道旁有守卫征羌国的烽火台故墩,并加以村人庞姓而名。

双庙郭因村内曾有两座庙宇,村人又多姓郭而名。

三、以历史掌故为村名冷饭店村北靠枯河,位陈、蔡之通衢。

孔子曾从鲁国赴陈、蔡、汝、颖等地周游列国。

一天早晨,孔子一行来到陈地即现在的冷饭店村一家小饭馆吃饭,孔子看饭店师傅待会儿才能把饭做好,便向人们讲起学来。

师傅把饭菜做好,端上桌子,孔子只顾滔滔不绝地演讲;等他们一行吃饭时发现饭菜早已冰冷了。

孔子便发出了饭菜已冷的感叹。

后来,村人在村里建孔庙一座,并称此村为冷饭店。

师弟一行走出冷饭店,在附近一路传道却很少有人买账,即身无分文,又难讨一羹,因此绝粮七日。

弟子问孔子往何处行,孔子曰:“过了清江(汾河)入泰和,泰和寨里得安乐。

”于是师弟一行就到了砖桥寨。

在寨里,孔子及弟子受到官员和百姓的款待。

“安乐”一阵后,师徒径直往南,到蔡国巡游传道去了。

东汉党锢名士范滂遭朝廷杀害后,其族人悾受株连,准备迁往别处。

到回墓村问卜,答曰:“过了征羌入太和,太和寨(县)里得安乐。

”征羌城又因此称“太和寨”。

相传东汉末年,王莽篡权,四处追杀刘秀。

这天,刘秀被追到冷饭店西北一小河拦住去路。

刘秀翻身下马,对天而祷。

话音刚落,河水立时退去。

刘秀大喜,遂跃马过河。

待王莽追到河边,河水早已涨满如初。

刘秀称帝后,为感激上苍相助之恩,特赐这条小河及河边的村庄“枯河”之名。

光武帝走后,枯河村喝枯河水长大的鸭子,奇迹般地生出了双黄蛋,成为以蛋代粮的纳税贡品。

唐朝宰相裴度曾于元和12年(816年)率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守敌吴元济于裴城。

其间因从现在的裴王村路过,经将军庙去裴城,后来因此村名叫裴王。

四、以特产加姓氏为村名据(西华县志)载,胡老村原产甘甜爽脆,脍炙人口的白胡萝卜,村里又有胡姓,故名胡老庄。

再如纺车刘村,据说从前村里有个做纺车的木匠,他做出的纺车好使耐用,附近农家争相购买,时人称“纺车刘”,久之,纺车刘成了村名。

还有木锨张和棒槌王,其村名之来历也是如此。

五、以姓氏作村名在这些村名的来历中,以村人姓氏作村名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象井庄、何庄、朱庄、张庄等都是直呼其姓,再加一个村庄的“庄”字。

而前谢、后谢则是按村人姓氏和村子所居前后地理位置而命名的。

大杨、小杨、小李、小徐等村(1),则是按相邻两个同姓村庄的大小加以区分所命名的。

和庄原称胡庄,后因村内尚有孙等姓,所以改称和庄。

六、青年村――新村制下的新村名明代时期,现在的青年村称“在官营”;后又称“孝武营”。

1920年10月9日,村人王拱壁将其父王际泰于1913年创办的崇实小学堂更名为青公完全小学,并将其村更名为青年村。

在官营时期,此地系朱姓系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生于1360年,卒于1424年,1403至1424年在位)后裔封地。

后来部分朱姓居民迁往沙河北西华县。

据《西华县志》载,民国中期,村西北里许竹园寺大型石门柱底石前尚有“皇帝万岁”牌。

二次北伐期间,河南省主席冯玉祥大兴“伐神”运动,人们把不少寺庙的砖瓦木料连同神胎拆除,屋料被用来修建校舍,皇帝万岁牌从此被毁。

村中有全神庙,庙有崇祯年碑,碑文叙王府修庙等事。

现青年村有王、张、朱、方等姓,其中朱姓尚有17户。

王拱壁(1886-1976),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曾任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河南分会会长;曾任河南大学教授。

1920年,王拱壁留学回国后,把他的政教合一的新村制思想付诸于兴办青年公学和青年自治村的实际中。

他和村民代表商议成立村事务所及调解委员会,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号召组织村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等等。

同时联合附近村庄成立青年自治会,抗击匪、兵之患;使村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及生产生活技能得到提高。

村内所有事务均由村民自己得到解决,学校实行董事会管理制,设有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农民补习班、职业部、高等补习部、妇女部、师范部等。

这一新村教育和管理新模式,为乡村培养了一批知识型、适用型的新型人才,在当时的中国产生极大反响,一时间,国内外参观宣传者不绝于途。

王拱壁的新村管理和新村教育实验及实践,在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超前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总言之,乡村村名的由来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

一个村庄的村名不仅是这个村庄的符号,同时其村名的产生和演变,又往往承载和蕴含着这些村庄的文化印迹。

我们窥探村名文化之一斑,不仅能从中了解一些我们村庄和先民的历史,而且还能从中品味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底蕴。

注:(1)据郾城县人民政府(郾政1982·33号)文件,“关于地名更名的布告”,对全县重名的31个大队(自然村)分别进行了更名,其中青年村乡的小徐、大杨、小杨、和庄、杨庄、周庄、张庄7个自然村的村名分别更名为——小徐庄、新大杨、新小杨、东和庄、中杨、周陈、北张庄。

2013年10月16日一稿,2017年3月31日三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