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
语文: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2.4《聊斋志异》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4《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教学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的文本分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的文本分析
高耸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为真正实现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教材从“考本”向“学本”的转变,实
现语文教学中选修与必修的衔接、联系、拓展与延伸,保证语文选修中国小说基础性与知识性的相关性,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本文结合必修与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部分关联,从教材的五大系统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见解,为实际教学明确方向。
【总页数】2页(P112-112,113)
【作者】高耸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编写评析——以《中国小说欣赏》为例 [J], 牛诗语
2.基于Moodle的"中国小说欣赏"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以高中语文选修课
《水浒传》为例 [J], 王林发
3.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评析--以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为例 [J], 姚艳
4.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培养——从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探究培养独立人格的基本策略 [J], 何志华;
5.如何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以《中国小说欣赏》教学为例 [J], 谢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电子版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教学目标一、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四、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单元介绍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
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作者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
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
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新课标下选修课之《中国小说欣赏》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选修课之《中国小说欣赏》教学初探2009年7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获益匪浅。
我们知道《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性质、目的、编制思想和课程模块已有简明、全面的阐释。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白了《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同,我们才能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将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衔接起来。
本学年下半学期,我们高二语文教学就选修了《中国小说欣赏》,下面我着重谈谈我们是如何严格按照《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的。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中国小说欣赏》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
而欣赏是需要深入拓展的,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因此,《中国小说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小说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纯正、健康、高尚的文学趣味,提高文学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这本教科书既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代名著节选篇目,也有《白鹿原》、《红高粱》等新选入的近现代优秀篇目,共九个单元,分别是: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
十八篇选文,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因篇幅所限,除两篇短篇小说外,基本是中长篇的节选,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阅读原著,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
我们可以先介绍故事梗概或看电影片段或引导学生从阅读选文的情节入手,让同学们由这些课文生发出阅读整部原著的欲望,这样随着情节的向前发展,人物的命运起伏变化,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其中的人物形象,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然后看完小说,掩卷沉思,回想小说中的一幕幕,思考作者写出优秀作品的成功因素,末了还会猜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从而通过阅读原著获取更多的“阅读快感”。
语文PPT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学法指导 乡土文学是指取材于故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浓重的乡 土气息、地方色彩和民俗美感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描 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 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终于结为美满夫妻的故事。作品 成功地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善于用朴素的语言书写日常生活中 人的高尚品质和情感,挖掘出感人的东西,使得看似平凡 的人物和生活显出不平凡来。
•
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 的人, 先要治 理好自 己的国 家。要 想治理 好自己 国家的 人,先 要使家 族中的 各种关 系整齐 有序。 要想使 家族中 的各种 关系整 齐有序 的人, 先要修 养好自 身的德 行。
•
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 手法, 来把握 人物的 性格特 点,这 是欣赏 文学作 品的重 要途径 。可以 先细读 课文, 找出有 关的段 落,仔 细分析 两个人 物的言 行与心 理活动 ,进而 理解他 们各自 不同的 性格特 征。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单元导语
内容概述 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 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 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 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 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
不过,乡土文学中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 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 如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或只是描写诗意的 田园风光,显然不够全面。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 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化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 的阶级斗争都可以为乡土文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 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 越突出的主题。
《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
《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教学任务:1、课前,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2、课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探讨《儒林外史》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第15-18回,全面了解匡超人变质堕落的全过程。
4、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安排:2课时步骤一:说说“儒家”和“儒林”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东汉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是这样说的: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幻灯片显示文字)作者笔下的儒林是个怎样的社会呢?这里的人物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之流吗?读一读《儒林外史》,理一理其中的人物,答案便不言自明。
(幻灯片出现问题)吴敬梓把作品的主要人物锁定在儒士阶层,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筑芸芸众生的儒林,来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功名富贵等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作者取材视角之独特,对社会批判的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步骤二:说说你所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步骤三: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
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那些附庸风雅者与追求功名富贵者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
语文优秀课件PPT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单元导语
内容概述 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 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 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 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 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
不过,乡土文学中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 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 如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或只是描写诗意的 田园风光,显然不够全面。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 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化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 的阶级斗争都可以为乡土文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 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 越突出的主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这 首 诗 之 所 以一直 令后人 传诵不 已,主 要是因 为它以 月为主 体,为 我们描 绘了一 幅春江 花月夜 的美丽 画图, 表现了 一种迥 绝的宇 宙意识 ,一个 更深沉 、更寥 廓、更 宁静的 境界。
•
5.春 天 的 江 潮 水势 浩荡, 与大海 连成一 片,一 轮明月 从海上 升起, 好像与 潮水一 起涌出 来。
•
8.全 诗 三 章 , 每章 四句, 全是重 章叠句 ,仅仅 只变换 了少数 几个动 词,其 余一概 不变, 反复地 表达劳 动的过 程,劳 动成果 的由少 至多也 就表达 出来, 充满了 劳动的 欢欣, 洋溢着 劳动的 热情。
不管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家对现代文明取何种态度,可以 肯定的一点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并 非封闭的“乡土文学”,这一题材的文学类型,总是直 接或间接应对着现代文明的挑战。本单元所选《小二黑 结婚》和《平凡的世界》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前 者讲述的正是这些土地上的普通儿女们的故事,正因为 他们的普通,更显出生活的本真、简单和质朴;《平凡 的世界》主要描绘了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2)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2)7.衔接作为选修课,本书要与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相衔接。
①学生无论是在课本和课外读本中,还是在自由阅读中,已经读过不少中国小说。
选修本门课,除了本教材所选的小说外,也要把已有的阅读积累纳入“中国小说”的整体“框架”下,认真阅读、品味、思考这些作品。
②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过许多小说,其中很多是名家名篇,因此本门课不再重复过去学过的内容,尽量给学生全新的内容,以便调动和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如鲁迅的小说十分精彩,可语文课本多有选录,这里就不再选了,但是并不等于说,在阅读扩展中也不选择鲁迅的小说。
③选文基本上是长篇小说的片段。
在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中,也有过这些长篇小说的片段,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家》《呼兰河传》等。
这些教学资源和阅读经验不要浪费,应该积极利用、沟通、衔接起来。
④学过的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短篇小说居多,即使是中长篇小说节选,在内容上基本可以单独成故事。
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教学。
而本教材,基本上是中长篇节选,而且故事、人物往往要靠全书的背景来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如《长恨歌》中哪些悠闲的人们,必须靠没有在节选片段中交待的时代背景,才能让学生明白人物生活的实质;而《红旗谱》所选的片段只是小说的开始,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画卷才刚刚揭开一角。
这样的安排更多的是为了阅读的需要,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建构。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内涵是有区别的,但也是有联系和衔接的,没有必修课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就没有选修阅读活动的基础。
使用说明关于知识背景1.本教材不讲授小说理论,也不印证在初中和高中学到的小说知识;对于类型划分的理论依据也不涉及。
2.不反对老师结合小说知识进行小说欣赏教学;相对于本门课,相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小说知识并不限于传统的小说理论如主题及小说三要素等,应该引进现代小说理论。
现代小说理论不仅有创见,即使对传统小说理论也有新的发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西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幻中寄幽怀【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点评、写作、对比阅读等方式学习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理解小说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古典文学修养,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能形成自己的看法。
《西游记》教学设计一、选修课设计理念:体会阅读快感、探究创意阅读1、自主学习,体会阅读快感:课前阅读原著,再次熟悉故事内容,了解《西游记》经典情节。
2、合作学习、碰撞阅读激情: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通过讨论、辩论展示自己的阅读《西游记》的成果。
3、探究学习、思考创意阅读:学习已经成文的“赏析”“链接”,积极参与“扩展”《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获得阅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探究,学会分析人物,点评人物,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和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难、克服干扰、团结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整合学习过程获得的素养,穿透文本,交融学生切身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习惯,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迁徙,包括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初步理解作者、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意义2、教学难点: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形成自己的看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阅读原著,精读一个自己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小组合作叙述故事情节并简答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2、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小说的形成及影响等。
教师方面:1、选择《西游记》剧照,用多媒体课件表达学生所选的经典内容,指导学生对主要情节的把握。
语文课件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5
•
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 满了诗 情画意 的大自 然面前 ,在可 爱温顺 的小动 物面前 ,素芭 没有任 何交流 的障碍 ,她甚 至能比 常人更 为轻易 地表达 自己。
•
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 放置到 比社会 环境温 暖得多 的自然 环境中 ,在这 里,素 芭不仅 是美好 的,还 有着无 言的快 乐。侧 面的烘 托让素 芭的形 象更为 动人。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单元导语
内容概述 战争小说,作家不再以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和视角去 描写战争,而是全心全意地赞美和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 战斗英雄。英雄的成长一般被表现为从不够成熟到成熟, 而不再是自身带了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沉重精神负担而进行 自我灵魂搏斗的过程。战争形态使作家养成了“两军对阵 ”的思维模式,因为战争往往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整 个世界被看作是一个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两极分化体: 活着或者死去;我军或者敌军;战斗或者投降;前进或者 后退;胜利或者失败;立功或者惩罚;烈士或者俘虏,等 等,两者必须选一,不允许兼而得之。
本单元所选两篇小说《朱老巩护钟》和《罗汉大爷》,前 者主要学习以下写作特点:景物描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作品大量采 用精彩的群众语言,通俗简练,自然流畅,雅俗共赏,不 但人物对话口语化,叙事写景也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 冀中乡土芬芳。后者主要学习:用倒叙的手法,追溯不平 常的历史;叙述语言的独到;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
1.体会本 课切中 要害、 深入浅 出的说 理特点, 学习这 篇文章 的表达 方式, 品味本 文的语 言特点 。找出 文中典 型的语 句,归纳 其特点 ,尝试 从表达 目的、 听众的 感受角 度品评 其表达 效果。 阅读时, 还要注 意思考 ,理解 这篇文 ,才不会被利禄牵 扯而过 度奔波 劳累; 一个人 只要能 够自得 其乐, 即使有 所失也 不会为 此不快 乐;一 个人只 要拥有 高深的 道德修 养,即 使没有 官位也 能内心 平静轻 松。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
《西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故牛情节.分析孙悟空"三位一体”的人物性格特点. 并分析唐憎、猪八戒、沙僭等人物性格特征,掌握小说人物娘造的方法.2、理解本文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品味本文诙谐的口语与典雅的文言的相谐之妙。
3、认识妃西游记》这部作品的社会现实通: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讲述£西浙记》中的故事(营造浓P?的学习兴趣〉。
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对渊源颇深,早在孙悟空在花果山做美猴王的时候.两人就已经结为了兄弟.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借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风”却给他造成了无穷的麻烦.八十一雄中.和牛魔王相关的就有四难.今夭我们学习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就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憎师徒制造的磨碓。
二、整体感知课前同学们己经阅读了本文.现在.清大家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脉%。
老师要找一名同学来复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三. 鉴赏人物形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h战斗的结果是齐天大圣败下阵来,唐柚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明谋之所以得逐的原因是什么?a.红孩儿的精明与审时度势,“若要偷势而擒,莫能得近; 或者以善迷他,却到得手・。
”这一段心理描写很有深度, 可见妖怪也深iS醐人之术。
b、能够探住唐僧的心理,利用他的慈悲之心。
C、抓住取经队伍之何的矛盾,尤其是孙悟空与唐憎师徒间的矛盾红孩儿三番五次故弄玄虚,使得唐憎对悟空的警觉失去了耐心,认为他“虚多实少”,是在提弄他,并以念紧箍咒相威胁•.使得悟空再也不敢回言.孙悟空虽然是取经队伍中的晶强者,却没有发言权,而皎药的唐僭,却有着支配的权力,正是这种错位,止是师徒之间的这种矛盾,让许多妖精有了可趁之机。
(二)裕赏孙悟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1、问题探咒有人说.分析孙悟空这一形敛.是解读£西游记》的一把钥匙,可见,孙悟空确实是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就先来分析孙悟空的形象,请同学们跳读全文.勾画魅彩语句和段落・尤其注意找出关于孙悟空“言语举止”的描写,体会其性格特征。
不为一时教,只为一生读——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教学处理方略的探究
发 现 了 同题 . 不 能 规 范 地 加 以表 述 , 要 师 生 共 同 对 但 需 提 问的 角 度 和 语 言 的 表述 作 些修 改 。最 后 , 我 的引 导 在 下 . 窦娥 冤》 就《 的语 言方 面 , 生生 成 了以 下三 个 问 学 题 :.滚 绣 球 ] 一 曲 牌 使 用 了哪 些 修 辞 方 法 , 者 是 1[ 这 作 怎 样 层 层 抒 发 感情 的 }.快 活 三 ] 的 宾 白是 如 何 体 现 2[ 前 作 者 语 言 的 “ 色 ” 点 的 ? 段话 反 映 了窦 娥 当时 怎 样 本 特 这 的 感情 ?. 文 结 尾 处 反 复 表 达 “ 窦 娥 委 实 冤 枉 ” 这 3课 我 , 与 唱 词 中许 下 的 三 桩 誓 愿 有 何 关 系 由于 问题 的 整 合 , 使 得 这 堂 课 的 教 学 内 容 集 中 。 点 明 确 , 堂 讨 论 时 间 重 课 充 裕 . 生 大 多在 学 习讨 论 过 程 中解 决 了 自 己 的疑 问 , 学 并在 教 师 点评 后 进 一 步 明 确 和 深 化 了认 识 。 三 、 导 学 生 反 思 。 进 学 习策 略 的 生成 引 促 问题 解 决 的 过程 . 仅 是 问题 意 识 和 能 力培 养 的 过 不 程 . 是学 习策略 . 别 是 问 题策 略 的 生成 过 程 。学 习策 也 特 略 是 对 学 习方 法 进 行 选 择 、 用 和 调 整 。 别 是 依 据 个 运 特 体 学 习 能 力 的差 异 而 对 学 习方 法 进 行 选 择 、运 用 与 调 整 。 而 顺 利 达到 学 习 目的 。例 如 :《 塘 月 色》 文 作 从 “荷 一 者 是 按 怎样 的感 情 线索 来 组 织 材 料 的? ” “ 拿来 主 义 》 、《 文 中作 者 是 以什 么 方式 展 开 论述 的?”这 些 问题 常 用 . 于 课 文 讲 解 、 内 讨 论 、 习 、 习等 环 节 , 不 具 备现 课 预 复 它 成 答 案 . 求 学 生进 行 多 种 思维 才能 完成 。这 类 问 题对 要 学 生 具 有 吸 引 力 . 一 种 适 宜 普 及 性 提 问 . 成 学 习 策 是 形 略 . 而 进 一步 促 进他 们 问题 意 识 和 创新 能 力 的培 养 。 从 问题 意 识 是 创 新 精 神 的 基 石 .是 创 新 人 才 的 思 维 动 力 . 思 维 过 程 及 整 个 认 识 、 造 活 动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在 创 地 位 。 有 问题 就 没 有 创 新 。 文课 堂 培 养 学 生 问 题 意 没 语 识 的 教 学 . 以 “ 生 自主 学 习 ” 出 发 点 , “ 导 学 是 学 为 以 诱 生 自我 提 问 ” 手 段 . “ 题 ” 中 心 . 发 学 生 自己 为 以 问 为 启 去 思 考 与研 究 , 寻找 解 决 问题 的途 径 和 方 法 。这 是 将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中 提 倡 的 自主 、 作 、 究学 习等 新 理 合 探 念 转化 为教 学 行 为 的有 益 尝 试 。 ★ 作 者 单 位 : 西 科 技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陕
《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路初探
《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思路初探《课标》要求“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内容”,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定位:选修课不等于必修课,必须上出特色、上出新意来。
那么选修课教什么?如何去教?选修课与必修课如何衔接、如何融合?如何解决课程量大、课时不够的矛盾?这也成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我们初中、高中的小说教学有很大不同,必须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其摆脱附庸地位,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一套模式,围绕四个原则,搭建四个阶梯,努力将选修课既上出特色又切实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所谓“一套模式”即“阅读与思考同步,讲授与讨论结合”;“四个原则”是指整个教学过程需体现导向性、实用性、自主性、趣味性;“四个阶梯”即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四个循序渐进的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发现创新——应用拓展。
下面我以《三国演义》的教学为例谈谈这一教学思路。
在课前指导环节,我安排了两节阅读课。
没有阅读,欣赏就是无源之水。
但如今高中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要在短时间内充分阅读这部长篇小说十分困难。
这时指导学生进行省时且有效的阅读就成了教师首先要完成的任务,为学生选取阅读材料就必须体现出教师的导向性及选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在充分阅读单元说明、课文说明、赏析、思考、扩展及教参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体现小说特点且契合教学目标的几个片段印发给学生作为阅读材料。
我选择了“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杀粮官稳军心”、“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空城计”、“关羽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以及课文“曹操献刀”八个片段,让学生利用阅读课细细品读。
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情节这一问题,解决办法可以采用阅读与思考同步进行,并在阅读过程中体现教师导向性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设计一些学生易理解、感兴趣、有话可说的问题,用问题引领着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并进行深入思考。
语文: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2.4《聊斋志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4《聊斋志异》之《王六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的友情.3、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以鬼喻人,表现世间的真情与善良.【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鬼故事听说过吗?鬼是令人害怕的,总是以铮狞的面目出现,但是,在作者笔下,王六郎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鬼和我们平时听说的鬼有什么不同不处?二、作品与背景介绍1、“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
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但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知道其中的故事的同学略述一二,教师再小结。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促织》、《席方平》(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考弊司》、《书痴》(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鸦头》、《细侯》(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如《画皮》、《劳山道士》等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总体目标1、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
2、学会鉴赏有关的重要小说,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
3、学会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阅读中做到融会贯通。
二、学习目标1、熟悉名著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
3、学会分析、综合与评价的方法。
三、学习思路(略)四、教学步骤(一)导入《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十家:儒、墨、道、法、名、农、杂、纵横、阴阳、小说家)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提问:这首小诗到底包含了多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呢?其中有哪几部不属于小说?明确:东:《东周列国志》(余邵鱼)西:《西游记》(吴承恩)三:《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水浒传》(明施耐庵)桃花:《桃花扇》(清孔尚任)红:《红楼梦》(曹雪芹高颚)官场:《官场现形记》(李宝嘉)儒林:《儒林外史》(吴敬梓)金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二拍:《一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今古:《今古传奇》(抱瓮老人)聊斋:《聊斋志异》(蒲松龄)史书:《史记》(司马迁)西厢:《西厢记》(王实甫)镜:《镜花缘》(清李汝珍)1、中国小说的发展概貌我国小说起源于劳动.在劳动间隙,为了消遣,彼此讲些故事,这正是小说的起源。
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
《西游记》《聊斋志异》采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红楼梦》则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开篇的。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酝酿萌生时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寓言故事促使小说的孕育形成。
②初具规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的志怪志人的笔记小说。
③成熟时期: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代拟话本相继出现,其中话本(民间说话人用的故事底本)的出现,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比以前的小说在结构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都有了崭新的发展。
《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评价建议(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doc
《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评价建议(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评价建议(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一教学文摘一《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评价建议(人教版高-•选修备课资料)2-《中国小说欣赏》是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的一•个模块,因为小说这一题材远离高考多年,所以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笔者在这里不谈关于这一模块的教学,仅想结合教学实践就其评价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体会。
新课标在“小说与戏剧”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2)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对作品人物、情节、场景等产生具体的感受,能否在阅读中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
()可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朗诵、背诵、戏曲演唱等具体成果考察学生的小说戏剧鉴赏水平。
(4)在小说戏剧评论和创作方面,既考察学生的参与态度,也评价其成果的水平。
这些建议为《中国小说欣赏》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然而从各地的实践看,对本模块的评价建议儿乎形同虚设。
无须讳言,高考的功利目的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高考改革的相对滞后,给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眼睛盯着高考升学率而不是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生素质的提高。
从实验区高考看,除了作文试题还有些生气,其他如语言运用、阅读试题基本是老样子,不少课改区,高考试卷甚至不涉及选修课,这对课程改革特别是选修课评价负面影响很大,以至于不少学校和老•师不得不作两手准备:一手对付课改,一•手对付高考。
由于小说已经被高考遗忘,因此,其评价问题自然也不被学校、教师、家长、社会所重视。
笔者认为,“中国小说欣赏"的评价构成中,除了应将学生修习的课时记录,学生的平时作业、活动、态度及成果,纳为学分认定的依据,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外,在检测方式上,还应该将笔试和务种形式的考核结合起来,努力迫求多样化,尽可能地尝试体验式、作业式检测。
人教版教材小说部分语文知识的分析与反思
人教版教材小说部分语文知识的分析与反思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支撑,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
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在文中,我采用了广义的“语文知识”概念,指“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1本文中所采用梳理与分析语文知识的依据,主要借鉴国外课程内容的分析方式,从知识点与行为两个纬度分析,小说部分主要从文学要素与能力层级两个纬度分析。
一、关于人教版教材小说部分的语文知识梳理这部分主要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学要素做一个整体的总结和梳理。
(一)初中教材中关于小说部分的语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初中教材以主题兼顾文体为依据划分单元,九年级教材关注文学体裁的学习。
其中涉及小说单元的有三个,分布在九年级,分别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单元,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对小说文学要素的梳理,将从教材的单元提示与课后作业中提取信息。
上册三单元:14道题;五单元:12道题;下册二单元:13道题;共计:39道题。
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小说人物形象、情节、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几个方面。
其中分析人物形象的13题,理解主题思想的8题,分析情节3题,理解与品味语言的4题,其他如叙述视角、人称、表现手法的3题。
从文学关注现实的1题。
1、人物形象方面:小说方面的知识集中在人物形象方面,下面重点呈现人物形象方面的内容:1、《故乡》知识点:揣摩人物个性的变化;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2、《我的叔叔于勒》:讲述菲利普夫妇遭遇于勒时的言行神态。
3、《智取生辰纲》:找出描写杨智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从言行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4、《杨修之死》:从下边描写的两件事,讨论曹操性格。
(在事件中展现人物性格)5、《范进中举》: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反映出了当时时代怎样的众生相。
(人物形象如何反映社会)6、《香菱学诗》: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香菱学诗的语句,体会其传神之处。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鉴赏方略之一情节析教学案
情节(归纳情节,把握内容和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P11)把握好故情形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然以此为起点,先从整体上设置明白得文章内容的试题。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份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
结构一部小说的进程,确实是小说家依照自己对生活的熟悉,依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类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进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置、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和整体的布置等。
关于情节这种型的题目主若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1)文中写了××情景,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辉煌,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类各样的色彩来。
轻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高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哈腰做事去了。
“为何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加倍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从头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确实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禁不住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参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从戎的吧,为何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
分析
“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材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阅读为主
这是本门课的主要特点,包含多重要素。
1.重视阅读
阅读是上好、学好本门课的基础。
阅读是源,没有阅读,本门课就是无源之水。
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
欣赏需要深入、拓展,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2.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生有益的教诲。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课业繁重,没有时间读书;电子游戏、非文字的漫画等的吸引,也使学生远离阅读活动。
长此下去,阅读不仅在时间上成了空白,在意识与兴趣上也成了空白。
选修本门课,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让学生修到一定的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
让他们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本门课的责任所在。
4.强调阅读快感
一味强调阅读,并不是本门课的宗旨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电子游戏、漫画等,虽然老师家长百般禁止,可是学生仍不屈不挠、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关键就是有快感。
所以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
5.注重具体阅读
本门课可以说因文解义,本身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因此无论是单元说明,还“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
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小说史的概念,或是一个小说理论的阐释。
这一点,我们是反复强调的,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和教材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
6.与必修阅读的区别
本门课虽然有选文,但是不同于必修课中的精读。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全方位、大容量地阅读。
当然,这里所说的“开阔视野”,是需要契合同学们的阅读趣味的,是要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的,而不是以某种既定的模式或目标,限制甚至强迫学生进行某类的阅读活动。
限制性甚至强制性的阅读,是有悖本门课的宗旨和特点的。
7.目标是有创意地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其阅读成果,并且加以鼓励,当然一定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也是要给予重视和体现的。
其次是让学生能够
使自己的阅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指量和质两方面。
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可能达不到量的目标,那就多在质上下功夫。
二、大致了解
本门课重在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精神的快乐,所以,决定了它不是某类严密体系的集大成者,也不是某种认知规律或知识总结的载体,它是一个自由的、散漫的结构或曰范围,让学生在其中大致了解中国小说的模样。
因此,本门课的框架,如果非要说“框架”的话,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归纳
说“框架”,并不符合本门课的宗旨。
框架是人为的一种构建。
作为读物的小说,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不待老师讲授,学生都可自行阅读。
非要给一个“框架”,既限制了教材,也束缚了老师与学生。
因此,本门课对所谓“框架”的理解,就是如何把学生(包括教师)在以往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感受,稍稍归拢,形成某种比较系统的印象。
其意义在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中学毕业后,很可能就此告别语文课程,或走上社会,或转而专攻理工医农等专门学科。
在此之前,了解一下中国小说的大致特征以及发展脉络,以备日后自修之用,不无好处。
因此,本门课只是 __小说
已经发生的现象,或曰存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归纳。
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像必修像那样,追求某种严密的体系。
2.类型
既然是 __小说存在的归纳,就需要有某种形式上的分类。
这样的分类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
前者呈现史的形态,如按时期划分;而后者呈现主题、流派和类型的形态。
本门课不追求体系的严密,因此在历时与共时之间不做严格的取舍。
按照宽泛的题材或主题类型进行划分,建构教材的结构。
严格说起来,本教材的类型定义是“漏洞百出”的,所以说“宽泛”,为的是避免定义上无谓的争论,因为本门课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小说,引导他们阅读中国小说,其他都是次要的。
所以,我们前四个单元的主题为历史与英雄(历史小说和英雄小说)、谈神说鬼寄幽怀(神怪小说)、人情与世态(社会世俗小说)、从士林到官场( __与官僚小说),虽然呈现的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好像是历时的,但并不是说,中国现当代就没有此类型的小说,如刘震云的“官人”小说系列,就和“从士林到官场”中所言及的官僚小说有血缘关系。
反之,我们后五个单元都是现当代小说,但并不等于说,此种主题类型不存在于古代小说中。
“宽泛”的、“漏洞百出”的这样一个主题或题材类型的划分,对本门课的宗旨及其具体实现是适合的,是符合“课情”的,因此,不必探讨这样划分的绝对合理性和严密性了。
3.并不是史
九个单元的内容,虽然前古后今,但并不是纵向的排列,并没有时间的顺序。
这一点要注意,不要为头一眼的印象所蒙蔽。
对此,有以下几点说明:
①本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的“大致模样”,不是“中国小说简史”。
虽然前古后今,但并不是小说历史发展的真正形态。
所以当代的《长恨歌》在第六单元,而现代的《子夜》在第八单元。
②虽然单元说明表现此类型小说发展的脉络,但只是隐约呈现,并不做为历史线索,要求学生掌握。
更多的是为学生阅读方便,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设计的。
③经典性与可读性的平衡,始终是本门课考虑的首要因素。
因此,就类型来讲,教材主要提供最能代表此类型的小说,而不是看它在小说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
像《世说新语》、唐传奇等我们都没有选入。
4. 不是为了对比
①每个单元选两篇小说,并不是为了横向的对比。
②这两篇小说,其实是“宽泛”的类型划分中的“子类型”,当然,这也是一个不严密的说法。
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经典性。
比如第五单元中的《家》和《白鹿原》,虽然同是讲家族历史,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其文体本身,关注对小说的阅读,而不是它们的可比性。
当然,做进一步的探讨,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并不否定。
如第六单元《呼兰河传》和《长恨歌》,更是特色各异,还是多在文本的解读上下功夫,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比的题目也许较大较重,只能做为某种深层次的尝试。
5.有知识,但不讲体系
我们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学过不少小说,也了解了小说主题、三要素等基本知识。
必修课中有关小说的知识,可以说是成体系的。
但这不等于说,在本门课中,我们就要沿袭必修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内容中,教材包含了以前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教学的方便,而不是刻意建构体系。
所以,在教学时,还是要以阅读为主,知识只是渗透其中。
作为学生阅读小说已有的积累与储备,直接运用于阅读
中即可。
如《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人物刻画,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赏析,但重点不是系统地知识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欣赏曹操这个人物,而不是利用曹操这个人物学习赏析人物的知识。
6. 以点带面
每个单元,我们只选取了两部小说,在此类型小说中,它们是
经典的。
但并不等于说,除此之外的小说不值得我们去阅读、去赏析。
希望教师在教学时,以点带面,以这两部小说的阅读,带动对此类型的小说的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此类小说,进一步探究此类小说。
如乡土小说,我们可以阅读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乡土小说,也可以阅读当代作家个性迥异的乡土小说如刘绍棠的小说等。
还可以视野放宽些,比如莫言以家乡山东高密为题材的小说,也可以归到乡土小说的行列。
这样的阅读面就宽泛得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