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酶制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是在消化道内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各种养分降解为小分子而被消化道吸收利用的。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决定于消化道内消化酶的种类和活力。近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证明,适合动物消化道内环境的外源酶能起到内源酶同样的消化作用。饲用酶制剂是将一种或多种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与载体和稀释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一种饲料添加剂。饲用酶制剂可以提高动物,特别是年幼或有疾病动物的消化能力,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养分利用率,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减少排泄物的污染,转化和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并使一些新的饲料资源能被充分利用。饲用酶制剂大多属于助消化的酶类,其关键是要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加工过程的高温、消化道内酸性环境及内源蛋白酶的破坏作用。近十几年饲用酶制剂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发展很快,据调查统计,1998年世界工业酶制剂市场销售额15.6亿美元,其中饲料用酶占9%,为1.4亿美元。饲料用酶销售额1994-1998年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高于同期工业酶制剂总体增长率5%。

一、饲用酶制剂的主要种类

目前,饲料工业上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是消化碳水化合物和植酸磷的酶,也有些产品包含有蛋白酶和脂酶。

(一)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

植物性能量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60%以上。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生理活性差异特别大的化合物,有易消化的淀粉,也有难消化的非淀粉多糖(NSP)(图4-2)。

(引自《饲料添加剂学》陈代文,2003)

因此,这类酶包括淀粉酶和非淀粉多糖(NSP)酶。非淀粉多糖酶又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聚糖酶;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β-葡聚糖酶。

1、淀粉酶包括α和β—淀粉酶、糖化酶以及支链淀粉酶和异淀粉酶。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将淀粉水解为双糖、寡糖和糊精,只能分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直链部分。淀粉酶作用于淀粉的β—1,6—糖苷键(支链淀粉分支处),将淀粉也水解为双糖、寡糖和糊精。糖化酶水解底物为双糖、寡糖和糊精,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并从淀粉的非还原末端,依次水解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饲料中添加多用β—淀粉酶,使用时应加少量的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以中和胃酸,以利于淀粉酶的活化,防止该酶在胃肠道失活。

2、半纤维素酶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聚糖酶等b:主要作用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水解为多种五碳糖,且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黏度。

小麦和黑麦等谷物中含有阿拉伯糖基木聚糖,这种糖可以与细胞壁的其他成分紧密结合,它含有1,4—糖苷键,而且可以吸收其自身重量

10倍的水,形成一种非常黏的液体。这种高黏性液体表现对动物的影响就是减缓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效率。但在含小麦的鸡日粮中加入木聚糖酶后,它能水解阿拉伯糖基木聚糖的木聚糖碳架,从而使其高黏性的特性消除。

3、纤维素酶包括C1、Cx酶和β—葡聚糖酶。其中,C1酶将结晶纤维素分解为活性纤维素,降低结晶度,然后经Cx酶的作用,将活性纤维分解为纤维二糖和纤维寡聚糖,再经β—1,4—葡聚糖酶的作用生成

动物机体可利用的葡萄糖。纤维素酶可破坏富含纤维素的细胞壁,一方面使其包围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等内含物释放并消化利用,另一方面将纤维素部分降解为可消化吸收的还原糖,从而提高动物对饲料干物质、粗纤维、淀粉等的消化率。

4、果胶酶果胶酶可裂解单糖之间的糖苷键,并脱去水分子,分解包裹在植物表皮的果胶,促使植物组织的分解,降低肠内容物的黏度。

(二)蛋白酶

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为可被肠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根据最适pH不同,将其分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由于动物胃液呈酸性,小肠液多为中性,所以饲料中多添加酸性和中性蛋白酶,其主要作用是将饲料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表4-18 蛋白酶来源和特性

(三)脂肪酶

脂肪酶是水解脂肪分子中甘油酯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通常在pH 3.5~7.5时水解力最好,最适温度38—40℃,因此微生物脂肪酶非常适用于饲料。脂肪酶一般从动物消化液中提取。外源性脂肪酶的作用与动物的年龄有关,生长动物体内的脂肪酶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幼畜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能有益。

(四)植酸酶

植酸酶又称为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可使植酸磷复合物中的磷变成可利用磷的酸性磷酸酯酶。植酸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也存在于微生物(细菌、真菌和酵母)。目前分离出的植酸酶主要有两种:3—植酸酶(EC 3.1.3.8)和6—植酸酶(EC 3.1.3.26),前者最先水解的是肌醇3号碳原子位置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动物和微生物;后者最先水解的是6号碳原子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尽管曾经从猪的肠道分离出植酸酶,家畜体内的植酸酶数量和活性十分有限。目前作为商品生产的植酸酶主要是来源于真菌的发酵产物,也有一部分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

二、饲用酶制剂的作用及其机理

归纳起来,饲用酶制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消除、降解日粮抗营养因子和消化内源酶不能消化的养分。上述作用主要是通过如下4种机制来实现:

(一)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养分消化率

植物细胞中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细胞壁包裹。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组成的一种复杂聚合物,除草食动物之外,其他动物不能消化这类物质,这样大大影响了植物饲料中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若在饲料中适当地添加能分解这类聚合物的酶;以破坏饲料中存在的植物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可提高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二)降低消化道食糜黏性,减少疾病的发生

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非淀粉多糖物质能够结合大量的水,增加了消化道食糜的黏度,使营养物质和内源酶难以扩散,这不仅降低了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也使畜禽产生黏粪现象。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降低食糜的黏稠度,缩小胰脏和胃肠道的体积,减少粪便量,降低氮的排出率,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三)消除抗营养因子

有些饲料组分(如日粮纤维和植酸磷)是无法被动物内源酶消化的,同时这些不能被消化的养分还会产生抗营养作用。畜禽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ANFs)及难于消化的成分较多(表4—19),它们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和畜禽的身体健康。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可以部分或全部消除ANFs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消化和降解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外源酶包括: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

表4-19 几种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或难于消化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