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2024年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七篇)
中小学2024年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学习目的通过认真学习____与法制建设理论、____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以及教育法律法规文件。
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教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为推进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奠定基础。
二、内容安排第一专题: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全面认识和理解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观点,从理论上搞清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搞好依法治校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推进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二专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中要了解每一部法律的制定目的、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
第三专题: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认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自觉服从大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
三、学习方法以个人自学为主,适当组织小组讨论。
在学习中要把学习法律法规相结合;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增强法制观念与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相结合。
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要求(一)要把法律法规的学习摆上位置,结合本计划和实际情况制定好各自的学法计划。
(二)要坚持学法活动,并认真作好学法记录。
(三)年未将对学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中小学2024年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以____和____为指导,深入____,紧紧围绕学校发展____五规划,认真____我校六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和方式方法,使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进一步形成;深入推进学校法治实践,依法规范和管理的各项事务,使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任务1、加强领导,推进学校六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领导,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坚持依法治校工作的____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到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各领导小组成员协助抓,分工合作,齐心协力,落到实处,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未有总结,确保本年度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六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我部在全面总结各地依法治校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面推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基础上,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各地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取得的进展,形成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和经验,请及时报我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公室)。
附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育部2012年11月22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制定本实施纲要。
1.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紧迫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洪绪镇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学科课程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上)设计教师:日期:2020年9月24日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课程名称: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学期课时:32课时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法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教科书上册安排4个单元,每单元安排3篇课文。
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二、课程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
”这为我校的法制教育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即以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重视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作好全员培训,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学习,让学科教学渗透有方法。
要育守法的好学生,先塑知法的好老师。
在《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的指导下,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等法律法规,观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光碟,增强教师法制意识。
利用教研组长例会,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向各教研组组长进行解读。
再由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牵头,在教师的集体备课中对本学段、本学科所教教材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渗透内容、渗透方法进行研讨,达成共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依托教材,让法制教育有载体。
把好教师经验转化为更多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落实新课改要求的最好途径方式。
我校以新课改理念、优秀教师经验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备课”应运而生。
目前已经完成数学、英语的电子教案,使青年教师得以站在老教师的肩膀上实现专业发展。
电子备课为教师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示范,提供了资源,也提高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起点和效果。
其次,深化课堂教学,落实工作实施。
立足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命脉。
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意识视为课程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之中,结合学科特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落实法制教育目标。
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
杨园中心小学“小学法制”校本课程纲要本校“小学法制”校本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1——5年级学习法律知识的课程,其价值在于通过学法、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辨别是非和依法行事的能力。
一、课程概况:1、课程名称:小学法制2、课程类型:拓展性课程3、适用年级:一至五年级4、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课时35分钟,每学年按32周计;每月两次法制教育专题活动,一学年计16课时。
一至五年级法制教育课时总课时240课时。
5、执教教师:以班主任为主,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执教该课程。
二、课程元素:(一)课程背景: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个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更是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更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来与之相匹配,未来的各类人才亦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制观念和强烈法律意识的集各类素养于一体的综合体。
当前,我国的民主与法制正在向纵深发展和推进,未来几年国家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
为建设一个文明的法治国家,打好公民法制基础,学校必须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建设,培养小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习惯。
近年来,由于浦东开发开放,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外来民工子女占70%左右,学生家庭条件艰苦,家长文化层次较低(8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家长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难度大周期长。
传统的小学法制教育不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小学法制教育被忽视,没有专门的法制课程,更没有专职的法制教师。
法制教育内容孤立、刻板,学生面对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学法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法制教育对小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道德良好、行为规范的小公民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市级课题“小学法制教育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龙头课题引领下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推进,为学校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学校积极开发“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初步体现了学校的法制教育特色,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新区法制教育三星级示范学校,法制教育科研成果多次在市区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五年级德育与法制教学大纲
五年级德育与法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德育与法制教学,培养五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懂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3.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优势。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
5.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应对法律问题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1. 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2. 道德规范:教授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如守时、守纪律、尊敬师长等。
3. 道德情感培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表达和处理方式,如友谊、亲情、感恩等。
2. 法律教育1. 法律知识普及: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民法、刑法等。
2. 法律意识培养: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懂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3. 法治观念培养:教授学生法治的概念和优势,使其明白法治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4. 法律素养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应对法律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问题,并学会正确应对。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法律机构,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评价他们的道德表现和法律意识。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评价: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 道德教育:价值观培养、道德规范、道德情感培养。
法制教学大纲
法制教学大纲法制教学大纲一、引言法制教育在培养公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制教学大纲。
本文将探讨法制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的法制教学大纲。
二、法制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培养公民意识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授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从而形成公民意识。
法制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体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 培养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法制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法律原则、法律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3. 培养法治观念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尊重和遵守法律的理念和态度。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形成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法制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法治建设的实践等内容。
三、设计法制教学大纲的原则1. 全面性法制教学大纲应该涵盖法律的各个方面,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通过全面的法律知识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法律的体系和原则,提高法律素养。
2. 适应性法制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设计。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法律的体系和法律的实施等内容。
3. 实践性法制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法律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法制教学大纲的内容1. 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体系、法律的作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2. 公民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参政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本课程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公民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根据领域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课程设计了四个研究主题:研究生活、学校生活、安全成长和家庭生活。
每个主题都包含了多个单元,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第一单元“快乐研究”旨在帮助学生珍惜时间,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研究惯,独立完成研究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同时,学生也会研究到如何做研究的主人,以及研究伴随着成长和快乐。
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让学生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学生还会研究如何看懂学校和学校周围的平面图,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和上学路线图。
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将研究有关安全的常识,增强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学生会了解到生命来之不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同时,学生也会研究到心中的“110”,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学生还会研究到如何感激、尊敬和关心父母长辈,以及如何维护家庭的温暖和谐。
本课程的教学材料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36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公民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本学期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研究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庭关系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判断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1.研究意义与方法研究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研究的观念,了解研究具有多样性,包括多种空间、途径和方式。
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大纲
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大纲一、前言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大纲。
本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关爱生命,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3.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用法维权。
4.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康成长。
三、教育内容1. 道德教育1.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1.2 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1.3 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亲人。
1.4 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法治教育2.1 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2.2 法治观念教育: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3 权利义务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4 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
四、教育途径1. 课堂教学: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课堂研究中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
2. 专题教育:开展道德与法治专题教育,如诚信、感恩、法治教育周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
4.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氛围。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五、教育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实践活动等。
2. 成果评价:通过测试、演讲、作文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指导纲要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法治教育指导纲要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规划了法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指导纲要展开论述,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促进的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教育的价值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通过教育、媒体和各种社会活动的渗透,引导全体公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治教育则以法律和法治为核心内容,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使公民能够依法行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共同构建了全社会对法治的共同理解和价值追求,使得法治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
其次,法治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通过法治教育,公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法治教育不仅可以向公民宣传法律法规,教育他们遵守法律,还可以通过教材、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引导公民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治原则解决问题,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诚信、友善、公正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契合。
法治教育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将法治与道德、文化相结合,使公民在法治教育中增强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和国家意识。
例如,培养公民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主动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
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和推进此项工作,国家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同时,制定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
该指导纲要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
本文将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性和内容进行探讨。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教育体系,可以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及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这对于推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1. 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目标。
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行为准则,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2. 教育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教育内容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教育内容包括:个人责任与法律意识、社会责任与公益行动、家庭与社会伦理、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生活、情感与人际关系等。
这些教育内容旨在通过渗透整个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3. 教育方法《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
教育方法包括:情感教育、道德模范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法制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
这些教育方法旨在通过情感沟通、案例剖析、法律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4. 教育评价《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纲要》还规定了相应的教育评价标准。
教育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授课时间:37课时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日期:2020年9月1日一、【课程背景】四年级上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法治专册,法治专册系统的、完整的以宪法为主的内容呈现,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法治专册的难度是有依据的,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首先对于对于四年级法治专册,开展法治教育不是零起点,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其次通过法治专册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
在前三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
进入四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宪法的根本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问题,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认知必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道德与法制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强化集体意识,了解班规的作用,了解班规的制定过程。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了解电视媒介的意义与作用,反思调整自身看电视的行为,养成健康看电视的习惯,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具体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二)行为与习惯:1、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具有班级规则意识,能公正地对待班级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2024年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____和____为指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将法制教育的深入实施作为关键任务,旨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致力于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扎实有效地推进相关工作。
二、工作目标我们旨在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能够全面接受并理解基本法律知识。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主要内容1. 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学生的爱国观念、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2. 深入开展____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学习____民主法制理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守法用法意识。
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使全校师生都能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____,全面提升法律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方式:行为规范教育:以《守则》和《规范》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守纪意识,通过广播、黑板报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禁毒教育、安全上网教育等新领域。
法律常识教育:系统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针对学生中的普遍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通过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确保在复杂环境中能够保持清醒头脑。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总体要求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原则: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
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三)主要任务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法规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法规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通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泛博中小学生坚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质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匡助他人相结合。
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者事件六个模块。
重点是匡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尝试
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尝试《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载体。
要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的能力、按规则办事的习惯。
结合不同社团活动的特点,进行相关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参与法制实践与宣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整个国家的兴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在争创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的过程中,我校积极探索法制教育新思路、新途径,巧妙地运用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学法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法制类社团活动中的法制意识培养为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制观念,使更多学生成为“学法小标兵",今年学校社团大家庭中又增加了一批法制类新社团,如:“小喇叭”法制社、“Green”环保社、红领巾“DV"社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法、守法、护法”学习实践活动.(1)调查收集、走近法律.各社团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进行活动,了解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调查、收集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感兴趣、想研究的内容.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法》、《国旗、国徽法》、《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
(2)自主研究、了解法律。
学生根据本社团的特点,确定研究主题,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红领巾DV社,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分析,从而丰富人格,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Green”环保社,学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寻找校内外环保细节,宣传环保知识等;“小喇叭”法制社,参观环境教育基地,了解环保基本知识、开展“文明在你我脚下”道路交通安全志愿者活动,帮助市民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观摩杨园中心小学的模拟法庭,了解法庭审理的全过程,感受法律的严肃、公正……再将学习到的许多法律知识汇编成法制小报、调查报告等。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云南教育:视界》
【年(卷),期】2007(000)09X
【摘要】(2007年7月24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
开展法制教育,将中小学法制教
【总页数】4页(P29-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1
【相关文献】
1.卫生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 [J], 无;;;;;;;;;;;;;;;;;
2.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人事厅、司法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的通知[J], ;;;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J],
4.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的通知 [J], ;;;;
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制教育教学大纲
法制教育教学大纲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法制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若干意见》依法治校精神,特制定本大纲。
一、教学思路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法律素质是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普法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一)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二)中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三)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基本要求(一)实行法制教育进课堂。
法制教育进课堂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为教材,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都能接受一次系统的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四落实”。
(二)在课时安排上,要与有关学科相结合,要组织学生进行测试。
同时,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
(三)在法制课师资配备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班主任教师以外的教师担任法制课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取多种方式为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
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
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三)主要任务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
1.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
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2.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
3.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4.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
5.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6.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二)初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依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须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进一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3.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4.懂得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着重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5.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知道
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
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6.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