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装配式建筑介绍
我国南极长城站装配式建筑介绍1. 前言我国南极长城站,作为我国在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国际科考评台之一。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南极长城站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深入介绍我国南极长城站的装配式建筑,探讨其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重要意义。
2. 我国南极长城站简介我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大陆东南部冰盖上,海拔2900米,是我国在南极洲的第一个综合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建立于1985年2月26日,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科学考察评台。
长城站的建设和科学考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气候变化、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和成果。
3.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特点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内将建筑构件进行加工、制造、组装和调试,然后再由运输工具将构件整体或部分运送到现场,进行现场拼装、安装和调试的一种建筑形式。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加工精度高、施工速度快、建筑质量可控等优点,尤其适合特殊环境下的建筑施工。
4. 我国南极长城站中的装配式建筑我国南极长城站中,装配式建筑作为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南极地区的特殊环境,传统的施工方式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而装配式建筑则突破了这些限制,快速、高效地完成了长城站的建设任务。
5. 装配式建筑在南极科考中的意义装配式建筑在南极科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装配式建筑能够快速搭建,适应南极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为科考人员提供稳定、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装配式建筑在南极科考中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6.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不仅在南极科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而且在其他特殊环境下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南极长城站的应用表示赞赏,并期待这种新型建筑形式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7. 总结我国南极长城站的装配式建筑,作为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对中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帮助
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对中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帮助1. 引言1.1 概述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对中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帮助是一个重要而值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南极地区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区域备受关注。
同时,南极还蕴藏着大量独特的自然资源,并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战略意义。
中国作为拥有雄厚科技实力和资源优势的国家,在南极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中国参与南极事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对中国在南极事务中所起到的帮助,分析其在全球气候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文章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即引言、南极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与合作情况、中国在南极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结论。
通过全面对中国在南极事务中的角色与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深入展示中国对南极科学领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对中国在南极事务中所提供的帮助,并探讨其在全球气候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成果与突破进行分析,揭示中国在南极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并总结出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此外,文章还将就未来挑战和国际角色定位提出一些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参与南极事务提供参考意见。
2. 南极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南极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和影响力。
以下是南极科学研究在全球气候、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2.1 对全球气候研究的贡献南极是全球最大的冰盖区域之一,被誉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净土”。
通过对南极气候系统进行长期观测和研究,可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
南极冰芯记录了过去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气候信息,可以提供珍贵的历史数据,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气候变化并预测未来走向。
此外,南极还是全球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其变化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及答案)50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文山县)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 长城站B. 东方站C. 中山站D. 黄河站【答案】A【解析】【分析】长城站是1985年中国在乔治王岛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山站是1989年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是2004年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是2009年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故选:A【点评】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A. 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B. 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C. 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 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人照明【答案】 C【解析】【分析】解: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南极科学考察在12到2月最合适,南极属于暖季。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3.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8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
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罗斯海新站的地理坐标是()A. 75°N,164°EB. 75°S,164°EC. 75°N,164°WD. 75°S,164°W (2)下列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中山站B. 长城站C. 昆仑站D. 罗斯海新站(3)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淡水资源缺乏B. 酷寒、风力小、降水多C.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D. 此时为暖季,白昼时间长【答案】(1)B(2)B(3)D【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罗期海新站是位于南极洲,纬度是75°S,经度是位于向东增大上的164°E,故选B。
初二地理极地地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极地地区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仅考虑海拔的影响,当和平站的气温为-10℃时,文森山顶的气温约为A.-10℃B.-20.8℃C.-30.8℃D.-40.8℃【答案】D【解析】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图中和平站的海拔是0米,文森山顶的海拔是5140米,因此当和平站的气温为-10℃时,文森山顶的气温约为:-10℃-(5140米-0米)÷100米×0.6℃=-40.8℃.故D正确。
【2】到南极洲考察,最可能看到的动物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读图可得,①图所示的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②图所示的是南极地区的企鹅,③图所示的是北极地区的北极熊,④图所示的是小鹿。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B所示的是企鹅,故B正确。
【考点】地势对气温的影响、不同动物的分布。
2.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南极洲D.大洋洲【答案】C【解析】南极洲降水稀少,但因温度太低所降淡水以冰的形式存在,不会蒸发,仅靠升华减少的水量极微小,所以经过亿万年的累积,成为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分布图.3.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发现太阳终日挂在天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冰洋冰层厚度显著增加B.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为极夜C.北冰洋冰冻线向较低纬度扩张D.北半球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答案】D【解析】由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们发现太阳终日挂在天边,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冰洋比较温暖,导致冰层融化,冰层厚度显著减小,冻线向较高纬度扩张;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此时为极昼现象,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极地地区。
4.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于2014年1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图中D处)。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1、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
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
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
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南极昆仑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1985年2月20日摄)。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
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授予国际台代号。
新华社发长城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最早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
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多个考察站。
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
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
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009年年初,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建设成功。
这极大地改善极地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国内的距离。
通过实时传输科考数据,将显著提高极地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增强极地考察的支撑能力。
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什么选在乔治王岛?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
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
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情况下,要登上东南极大陆显然要冒极大的风险,因此,暂把视线转向了西南极洲的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一、长城站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
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
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快、南美洲板快和太平洋板快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二、中山站中山站是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
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三、黄河站黄河站建于2004年7月28日,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的新奥尔松,地理坐标为78°55′N,11°56′E,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南极各国考察站
南极各国考察站1南极设立科考站的意义科学考察站是人类在南极考察和研究的支撑平台,也正是随着众多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相继建立,科学家们才能够不间断地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观测与监测工作,并且逐渐认识到南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拥有宝贵的科学资源。
1.1科学意义: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
1.2经济意义:南极蕴藏着较北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以及地球上72%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
1.3社会意义: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
极地科考是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国争光的事业。
2各国考察站简介【1】2.1中国2.1.1长城站建成干1985年2月1O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O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
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42OO平方米,各种运输工具17台,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善的学实验室,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
长城站每年可接纳越冬考察人员4O名,度夏考察人员8O名。
2.1.2南极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
建立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该站目前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2700平方米,包括办公栋、科研栋、生活栋、文体栋、发电栋等,并设有“孙中山先生纪念堂”。
该站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
2.1.3昆仑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名称公布于2008年10月18日,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冰穹A最高点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海拔4087米,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什么
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什么?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
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
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
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
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
这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
这里,在夏季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家进行考察的理想场所。
奠基典礼是在庄严的中国国歌声中开始的。
全体考察队员穿着红色、蓝色的羽绒考察服,戴着印有“中国”字样的红色帽子,整齐地站立在五星红旗下,心情无比激动。
当南极考察队总指挥陈德鸿等同志把从祖国带来的奠基石竖立在南极洲的土地上时,全场欢腾。
陈德鸿说:“我们今天的奠基,是为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奠基,是代表10亿中国人民在南极奠基,以便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陈德鸿号召全体考察队员不畏艰难困苦,发扬顽强拚搏精神,早日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向党和祖国人民汇报。
陈德鸿总指挥宣布,任命郭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董兆乾、张青松为副站长。
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
p极地科考(知识点)
1.知识点:1985年,‘向阳红10号’首次驶入南极圈。
在这次南极考察中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2.知识点:2004年7月28日,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3.知识点:1983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组织。
4.知识点:北极熊、北极狼和北极狐号称“北极三霸”,是横行于寒冷世界里的“杀手”。
5.知识点:“雪龙”号是我国在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并改装的,于1994年开始投入使用。
6.知识点:我国在1999年组织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科学考察队于7月1日乘“雪龙”号从上海出发。
7.知识点:1768年,英国航海家库克率领团队开启了人类探索南方大陆的第一次远航。
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库克船队多次进入南极圈。
8.知识点:1985年1月24日,“向阳红10”号船在西经69度15分驶入南极圈。
9.知识点:2014年7月11日中国第六次北及科学考察从上海启程,于9月22日靠港,抵达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10.知识点: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共有5艘船到过南极海域,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
11.知识点: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有4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12.知识点:“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于2014年完成主体封顶。
13.知识点:1989年7月秦大河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
成为中国第一个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14.知识点:1909年4月6日皮尔里到达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
15.知识点: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2002年从亚洲大陆最北端的共青团员岛出发,单人无后援穿越北冰洋到北极点,成为中国第一个独自北极探险的科学家。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1.长城站(62°12'59"S, 58°57'52"W) (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
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建立过程: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
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
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
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
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
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
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
”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
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
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
中国南极昆仑站
南极"冰盖之巅"的中国昆仑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位于南极"冰盖之巅"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
这是我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区计划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本次南极考察主要实施建设236平方米的主体建筑。
考察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
由于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25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也大都在这些区域展开。
内陆昆仑站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跨越。
我国跻身极地考察“第一方阵”昆仑站站上南极科考四大“必争之点”的“最后一点”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绝大多数考察站都建在南极边缘地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德国这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5个内陆科考站。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它与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矗立在冰穹A的中国昆仑站,是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揭秘冰穹A:全球最好的天文台址昆仑站建在气候严酷的冰穹A,是看重它的科研价值。
热点10中国南极秦岭站-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含解析)
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中国南极秦岭站(热点背景·考点提炼·热点小测)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秦岭站选址于罗斯海沿岸,利于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
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此前长城站、中山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造成了太平洋扇区的观测空白。
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为何命名为“秦岭站”?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家喻户晓知名度高。
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
南极环境独特而脆弱,“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新能源占比超过60%;所有的油漆、建材均采用无甲醛无氟材料;以被动式建筑技术应对极端环境;对越冬、度夏区域实行独立能源供应,根据工况状态灵活设置和调节;垃圾分类为四五个类别,内部建有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
1.考查秦岭站的位置可能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点的位置,也可能会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其它科考站的位置。
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面,所以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北面。
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判断南北的方式是谁距离南极点越近就越靠南,判断东西的方式是在两点之间的劣弧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箭头头部的就越靠东。
例如秦岭站在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2.去南极科考的时间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此时位于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温度较高,且白昼较长。
3.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大陆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南极洲是七大洲中地势最高的大洲。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试题(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文山县)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 长城站B. 东方站C. 中山站D. 黄河站【答案】A【解析】【分析】长城站是1985年中国在乔治王岛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山站是1989年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是2004年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是2009年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故选:A【点评】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下面四种动物属北极地区特有的是()A.B.C.D.【答案】 A【解析】【分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北极熊,B图所示的是大象,C图所示的是袋鼠,D图所示的是企鹅,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答案为:A【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
3.前不久,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A. 东南B. 西北C. 西南D. 东北(2)结合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罗斯海新站位于印度洋沿岸B. 截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C. 我国对南极进行考察的时间可能是每年7、8月份D. 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大概是164°W,75°S【答案】(1)C(2)B【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任何一个点都在南极点的北方,距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
读图可知,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距离南极点比长城站近,因此位于长城站的南方。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读图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方。
综合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厦门市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文山县)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 长城站B. 东方站C. 中山站D. 黄河站【答案】A【解析】【分析】长城站是1985年中国在乔治王岛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山站是1989年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是2004年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是2009年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故选:A【点评】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南极地区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B. 北极地区气温高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低C. 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D.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3月【答案】 C【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降水少,但是淡水资源丰富以固态水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故B错误;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故C 正确;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4月~10月,故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2)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
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
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下图为南极地区略图,表为我国南极地区考察站资料。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南极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始建于1989年。
该站位于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2分,海拔137米,距离赤道约11600公里。
在南极洲的遥远地域,中山站面临着极端的自然环境,如严寒低温、强风暴、高纬度极晒、厚冰雪覆盖等,这些坚韧的环境条件为中山站科学考察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挑战,气象观测也是其中之一。
中山站的气象数据是南极洲气候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科学研究,也在于为南极洲的天气预报和气候的长期变化提供输入。
中山站自1989年起就开始了气象观测工作,持续25年以上,积累了相对充足的观测数据。
这一时期的气象数据分析显示,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下面将就此进行介绍。
1. 温度中山站的平均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8月为最低,1月为最高。
8月份平均温度为-28.6℃,1月份平均温度为-15.1℃,两者的差异为13.5℃。
这一特征同样也在南极洲其他地区存在。
另外,中山站的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差异较大,日最高温度平均为-18.5℃,而日最低温度平均为-38.7℃,差异为20.2℃。
2. 降水中山站的降水极度不足,降雪量非常低,尤其是在南极洲夏季,几乎没有降水。
年降水量最高的月份为11月,平均为0.4mm,而最低的月份是1月和2月,几乎为零。
和其他南极洲站点一样,降水主要以雪和霰为主。
3. 风速中山站的年平均风速较高,达8.4m/s,风速8m/s以上的日数达到160天左右。
其中,最高的月份为9月,平均风速为11.5m/s,最低的月份是4月和5月,平均风速不到6m/s,可以看出风速的季节变化有较大的差异。
4. 气压中山站大气压强较大,平均年气压为968.3hPa,和其他南极洲站点相比较高,这可能与中山站地处南极高原上有关。
除了年降水量最高的月份11月,其他月份的气压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波谷和波峰依次出现,而且波峰和波谷的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中国南极泰山站
地理位置
泰山站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坐标: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 度2621米。距中山站约522公里,距昆仑站715公里,距格罗夫山85公里,距埃默里冰架接地线220公里,距离查 尔斯王子山资源区370公里。伊丽莎白公主地位置表面地势和冰下地形平坦,坡度约为0.35度,冰体厚度超过 1900米,冰盖底部无融化现象,冰盖水平流动量小,冰川运动速率在20米/年的范围内。
特点
首在夏季站设洗澡装置
据了解,科考站有常年站、夏季站、无人自动观测站。常年站全年有人开展科考工作,生活资料、科考资源 储备丰富,可保障科考人员像在家一样工作生活。而夏季站只在夏季有科考人员工作,像野外宿营一样,食用的 都快餐或航空食品,不具备烹炒条件,没有洗澡设施,住在临时的居住舱内。
生活设施需要很高成本,使用时间短,闲置时间长,容易造成损害,我们昆仑站的科考队员去南极内陆,60 天不会洗澡,洗澡是奢侈的事情。”曲探宙说,此次在泰山站设置了简易的洗澡装置,另外,也有专门的厨房, 具备开火条件,但也不像常年站一样随意烹饪食物,主要还是对食品进行加热的功能。
本次内陆队11辆雪地车撤离泰山站时,遇到了强大的暴风雪,能见度不足百米,相互间只能用对讲机。位于 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的泰山站,海拔2621米,夏天常有暴风雪。形似中国红灯笼的泰山站主体建 筑于2014年2月建成开站时,便遇到了持续多天的暴风雪。
规划建筑及设施
建筑
设施
2014年 1月3日下午2点半左右,泰山站钢结构主体顺利封顶。
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站
01 基本概况
03 地理位置 05 建立进展
目录
02 名称命名 04 建立原因 06 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精选《南极秦岭站》(2024西安铁一中中考模拟试题)
南极秦岭站【材料一】2024年2月7日。
在南极广袤的冰雪之中,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秦岭站美观大气,与冰海交相辉映,成为西南极洲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
1984年,数百名勇士搭乘“向阳红10”号、“J121”号船出征,踏上前往南极的征程。
自此,一代代极地人勇斗极寒、坚忍不拔,从南极边缘逐步深入南极大陆,攀上南极冰穹,让茫茫冰雪上空飘扬起一面面五星红旗。
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40年来,中国在南极不仅先后建了5个考察站,更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基本上创立了独立自主的南极考察研究科学体系。
(选自《中国南极秦岭站:白色极地中国红,书写冰雪奇缘》2024.2.7)【材料二】2月初的南极,风雪愈加肆虐。
而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设计建造一座安全先进的建筑,考验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秦岭站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座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
站内设计包括指挥调度、海洋实验室、人员住宿、办公会议、餐饮活动、物资车辆维修存放、通讯保障、样品间、装备间、野外支持中心、数据中心等。
这是一座富有中国特色的、空间集约、功能完备的创新型科学考察平台。
面对建造中的难题,秦岭站总设计师段猛带领团队逐项攻关:为了对抗恶劣的天气,秦岭站主楼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用钢量超过了每平方米300公斤,其抗风能力达到65米/秒,相当于17级以上的风力;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进休系,能够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在国内就已量身定做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新站采用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设置自动检测、应急处置等智慧运维系统,实现智慧化科考。
新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占比超过60%,引进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15日,坐 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长城 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 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 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 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 右越冬考察。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 科考观测南极科考站图项目有:气象、 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 层观测。
泰山站位于中国中山站与昆仑站 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是一座南极 内陆考察的度夏站,今后不仅将成为 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 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 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 域和范围。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 日,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 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 上,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 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 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 初步分析研究。中国南极考察队 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 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 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昆仑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 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该站可开展深冰 芯钻探、天文学观测、冰下山脉地质钻探等科学 观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