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心理系统特点
与生物系统单向衰变不同,中年人的 心理能力出现一定的复杂性。中年人在知、 情、意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为成熟、稳定。
KINGSOFT
一、感知觉
1、人的心理展过程中, 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 先开始衰退 2、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灵敏 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觉能 力都开始减退 3、40岁后,视敏度和视觉感 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 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晶体智力 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 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 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 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 别图形关系等。
认知发展
流体 智力
固体智 力
一般智 力水平
中年人认知倾向于社会情景的理解和实际运 用,意义识别能力不断提升,是辩证的、相 对的、实用的思维模式,整体表现不低于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是指35岁-60岁,是人生发展 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 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均处于比 较稳定的状态,而多重的社会角色决定了这 个时期个体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人到中年》
目录
01 感知觉
02 记忆
03
思维
04 情感和意志
四、情感与意志
情感——深沉而富于力度 情绪——比较稳定 意志——更为成熟
本节小结
本次课程介绍了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心理发展的主 要特点是成熟与稳定,但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中,发展水平差异 很大。感知觉衰退较早,记忆侧重点发生明显改变,晶体智力 继续上升,液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 智力不断增长,情感与意志成熟稳定。

第七节中年期心理发展

第七节中年期心理发展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35-60岁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1、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2、女性更年期:指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由生理内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同时又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3、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主要表现:①性功能降低;②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③精神状态和情绪时常变化。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把人生的40岁60岁划分为中年期。

在中年转换期,个体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如果发现在自己的希望无法实现时,便会对工作、婚姻、信仰和理想进行修正,以获得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经历转折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这时期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哈维格期特)。

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它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

在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是培育子女,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和幸福的人;维持好与配偶的和谐关系。

在工作中,面对工作压力必须达到保持职业活动的满意水平。

在社会中,必须接受和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古德尔基于临床的观察,从个体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的理论。

他认为中年人最重要的任务是教育青少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维护家庭和谐。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期面临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压力。

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中年期的成熟和智慧,使他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式。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41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41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 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 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 龄早于男性。 可以认为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老化过程的起点,同时 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一、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 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 一般延续8~l2年。
有些实证研究又表明,中年危机感只在部分人 身上出现,在身心基本健康的成人身上并不是经常 的现象,或者根本就没有。有些研究也说明,并不 是所有的中年人都会面临相同的发展任务。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年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 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 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中年期的新的、成熟的思维形式表现出成年人思维 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特点。
(二)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在成年人的思维中,辩证逻辑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期形式逻辑思维居主导地位,这时的思维发展达到 了注重分析和认识问题的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这是思维 发展的重大进展。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形式运算水平的思维并不是思维发展 的最高形式,只有从青年期开始发展起来的辩证逻辑思维,才 能真正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关系,如对立统一、量变与质量、 否定之否定等复杂的运动规律的思维形式。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是: 女性的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 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 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其症状多种多样。这些症状由生理内分 泌改变因素引起,同时又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更年期是中年期妇女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生理和心理的调 适,如果能够达到身心的平衡,便可顺利度过这一必经的转折期。

12 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知识 精讲通关 胡之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12 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知识 精讲通关 胡之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我也喜欢这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

从不惑到知天命中年期:一般是指35、40岁~60、65岁。

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

该时期时间长,个体差异大。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谓“不惑”意指遇事能明辨不疑;所谓“知天命”,意指能认识未知的、难以抗拒的、无法预测的力量。

一、人生旅途的中点站二、创造的年华三、繁重负担与艰苦奋斗的中年人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时间:50岁左右,女性更年期早于男性更年期。

意义:是人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又叫“第二个青春期”。

一、女性更年期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一段时期。

多发于45~55之间,一般延续8~12年。

特征:(1)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

(2)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二、男性更年期表现: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时常变化。

知识补充:植物神经(交感与副交感,不受意识支配)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包括循环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或性功能失调的症状,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人体部分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

主要特点为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常见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心血管、胃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侧重点:个体如何做出有效的生活选择;如何创造满意的生活,在生活中发展自我抉择能力。

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将40~60划为中年期。

中年转换期(40~45)——中年高峰期(55~60)中年转换期: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若发现无法将希望实现,便会调整,以获得自我与现实的平衡。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1、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并存 2、与父母的关系 中年男性与岳父母和父母关系融洽,婆媳关系, 较难处理 3、与子女的关系 失落感—孩子到了青春期或青年期。 4、与朋友关系 数量少,感情深
第五单元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关系复杂,容易心理疲劳,甚至导致疾病 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1、认识挫折的普遍性 2、淡泊名利 3、不计较小事 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事情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又称成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 阶段,指35-65岁之间.中年期是生理的成 熟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的过渡时期.
重点内容: 1.中年期的年龄特征 2.记忆力的发展变化 3.创造力的发展 4.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变化 5.中年期的职业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体变化 外形,内脏器官 二、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 化和心理变化明显改变的时期。50岁左右。
100
作出第一项重大发明的人数
做出重大发明的项数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各方面已经稳定,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积极。 二、人格的变化(多选题) 1、内省日趋明显 2.男性更男性化.女性更女性化. 3.心理防御机制运用的越来越少 4.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三、职业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此阶段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 感。 职业发展表现: 1、中年期工作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2、工作绩效最好
三、创造力的发展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人文领域则在中年或老年期出现
表: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的年龄统计
奖项 物理奖 (111人) 化学奖 (91人) 医学奖 (103人) 总计 (305人)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人 数 % 25岁 以下 9 8.1 3 3.2 3 2.9 15 4.9 26~30 岁 18 16.2 10 10.9 6 5.8 34 11.1 31~35 岁 33 29.81 19 20.8 18 17.5 70 23 36~40 岁 14 12.6 20 22.1 34 33 68 22.3 41~45 岁 22 19.8 16 17.6 15 14.6 53 17.4 46~50 岁 11 9.9 13 14.3 13 12.6 37 12.1 50岁 以上 4 3.6 10 11 14 13.7 28 9.2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了解)中年期是指35岁到60岁这一年龄段。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侯。

更年期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更年期早于男性。

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的起点,同时又称为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

一.女性更年期;发生在45-55之间,一般延续8-12年。

既有生理内分泌的影响,又能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经过生理和心理调适,可以顺利度过更年期。

二.男性更年期:主要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熟悉)一、中年转换期莱文森将将人生的40-60岁这时期划为中年期。

这一时期经历40-45岁的中年转换期到达中年高峰期(55-60岁)。

在中年转换期,个体会开始评价自己的生活,重新修正信仰和理想,经历转折后,进入稳定期,会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和态度倾向等方面。

中年期是社会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

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是培育子女,维持好与配偶的和谐关系工作中,而对工作压力必须达到保持职业活动的满意水平社会中,必须接受和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主要任务是教育子女,照顾老人,维护家庭。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面临家庭、社会和工作的压力。

多种角色和责任的压力之下,中年人存在中年危机现象,即这个时期个体将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阶段。

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熟悉)(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解决问题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态。

(二)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形式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注重分析和认识问题的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

中年期思维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三单元
老年期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p287) 视觉减退 听力下降 味、嗅、皮肤觉迟钝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记忆衰退的特点 主要记忆障碍
一、做好心理准备 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三、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四、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五、夫妻恩爱、家庭和谐 六、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4 4
适应学说认为 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
变化
以个体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
遗传学说
行为老化学说
以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说理论
疏离学说
适应学说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老年丧失期的观点(p286)
– 随机体衰老而衰退 – 单向前进 –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

老年毕生发展观
–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 – 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 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1)精神情绪的变化。容易烦躁、易怒、精神压 抑,多疑、不合群、孤独。 (2)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心悸、恐惧不安、 呼吸不畅、兴奋过度、眩晕、耳鸣、食欲不振、便 秘等。 (3)疲劳。睡眠减少、疲乏无力、对生活缺乏兴 趣等 (4)性机能降低,性欲减退。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 青年期,随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 成人期,流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期,流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仍呈上升趋势;
研究意义: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 (一)女性更年期:从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 时期,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
• (二)男性更年期: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时期。
2
23:59:53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变化
• 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都随年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 势。
二、记忆的发展变化
• 对熟悉材料的记忆力保持平稳;对不熟悉材料的记忆力 大幅度下降。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
• 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感知觉, 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感受性下降。其中 老化最明显的是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 等其他感觉。
10
23:59:53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 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记忆从50岁开 始明显减退,70岁以后减退更显著,80岁以后记 忆减退尤其迅速。
阶段:
• 1.否认 • 2.愤怒 • 3.讨价还价 • 4.抑郁 • 5.接受
15
23:59:53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二、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坦然面对死亡
16
23:59:53
• 记忆加工过程中,不重视简单的细节,更关注有关事物 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三、创造力的发展
•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人 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3
23:59:53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 对自我的看法更加积极、满意。
二、人格的变化
13

23:59:53
三、人格的变化
• 1.不安全感。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 面。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35-60岁)一、中年期的更年期更年期就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显著发生改变的时期。

更年期年龄在50岁左右,又称“第二青春期”。

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在45-55岁,通常沿袭8-12年。

二、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认知和重新认识1、中年转换期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划分为中年期,他指出中年转换期(40-45岁),中年高峰期(55-60岁)。

他非常强调转折时期,人们会改变建立起来的东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统。

经历转折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个人优势。

2、中年期就是人生的特定时期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的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哈维格斯特)。

也是社会对个体提出要求最大最多的时期。

3、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古德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青少年子女,照料老年父母,保护家庭人与自然)4、中年期就是充满著挑战的人生阶段(部分人发生中年危机现象,将经历身心疲倦、主观体会痛苦的的阶段)三、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通常特点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智慧性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年期智力的发展1.早期对中老年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前,韦克斯勒认为,智力随年龄衰退是整个有机体普遍衰老过程的一部分。

2.特殊智力学说:20世纪50年代后,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液态智力:加工处置信息和问题化解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随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明朗而发展变化的。

晶态智力:掌控社会文化经验而赢得的能力。

又称文化科学知识智力。

这两种智力在青年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成人阶段,液态智力开始下降,出现衰退的趋势;而晶态智力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中老年期呈一定的上升趋势。

四、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关于自我的概念①自我是人格的核心。

②自我是第一“组织者”。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
第七节 中年期(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35或40岁、60岁或65岁)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中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又是 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 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能体现出平稳性,又表现出 过渡期的变化性。
3、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4、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 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发展形 式的变化;
5、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有成熟 (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等, 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 唯一要素。
不同的: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青年期 人文科学领域——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研究,从数量(每年发 表的文章数量)上看,科学家们在40岁前后达到最高 峰;但从质量(发表文章被同行引用的次数)上看, 50岁甚至60岁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准。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多数人到了中年阶段,工作已经稳定,
(2)性别角色日趋整合。中年男性在原先男性 人格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 性特点,而中年女性则逐渐表现出果断、大度、 主动等男性特点。即男性“女性化”,女性“男 性化”,这种“男女同化” 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 一种“完美人格”。
(3)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 中年人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更多地采用幽 默、升华、利他主义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而很少采取否认、歪曲、退行等消极防御机 制。
应该在肯定老年心理基本变化趋势的前提下, 对那些能够延缓老年心理衰退,助长某些心理 机能发展的要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科学地、 正确地看待老年心理的发展变化。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七节★ 中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长时期的阶段中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长时期的阶段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 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中年期的更年期 一、一、一、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 ★★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中年期的更年期 一、女性更年期一、女性更年期 ★★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女性更年期的特征• 雌性激素代谢退化雌性激素代谢退化雌性激素代谢退化 第二性征退化第二性征退化• 内分泌改变内分泌改变内分泌改变 多重症状多重症状• 身心调适身心调适身心调适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情绪调节 心身平衡心身平衡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中年期的更年期 二、男性更年期二、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从旺盛到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从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男性更年期的特征男性更年期的特征• 性功能降低性功能降低• 精神和情绪变化精神和情绪变化• 更年期的年龄晚于女性几年更年期的年龄晚于女性几年• 主动科学调节主动科学调节主动科学调节 身心和谐平衡身心和谐平衡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一、研究成人发展模式的重心一、研究成人发展模式的重心如何做出有效的生活选择★★ 如何做出有效的生活选择在生活中发展自我选择和决策能力★★ 在生活中发展自我选择和决策能力如何创造满意的生活★★ 如何创造满意的生活二、学者们对中年期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理解(一)(一)(一)中年转换期中年转换期 转折期转折期转折期 重新选择重新选择重新选择 建立新的生活和工作系统建立新的生活和工作系统 经历转折经历转折经历转折 进入平稳期进入平稳期进入平稳期 凸显个人优势和价值凸显个人优势和价值二、学者们对中年期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理解(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社会向中年人要求最多•在家庭、工作、社会中履行重要责任和义务二、学者们对中年期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理解(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从个体和家庭关系角度认知中年人最主要的任务★★ 从个体和家庭关系角度认知中年人最主要的任务维护和谐家庭生活• 维护和谐家庭生活二、学者们对中年期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理解(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从个体和家庭关系角度认知中年人最主要的任务★★ 从个体和家庭关系角度认知中年人最主要的任务承担教育子女责任• 承担教育子女责任二、学者们对中年期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理解(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从个体和家庭关系角度认知中年人最主要的任务★★ 从个体和家庭关系角度认知中年人最主要的任务•保证老年人度过幸福晚年二、学者们对中年期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理解(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实现个体人生理想目标实现个体人生理想目标★★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承担好家庭责任(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面对家庭、工作和社会压力面对家庭、工作和社会压力力争减少身心疲惫力争减少身心疲惫★正确对待中年危机正确对待中年危机★主观上经历痛苦感受的中年危机现象★积极乐观迎接人生挑战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中年期思维发展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 (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相对性相对性 变通性变通性变通性 实用性实用性★ 最佳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辩证逻辑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二)辩证逻辑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 注重逻辑性注重逻辑性注重逻辑性 客观性客观性客观性 确定性确定性确定性 复杂性复杂性复杂性 深刻性深刻性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一)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一)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 老年期生理机能衰退老年期生理机能衰退老年期生理机能衰退 智力衰退智力衰退 (二)特殊智力学说(二)特殊智力学说• 成人智力两种基本形态说((1)流态智力 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随神经系统发展、成熟、衰退而发展变化随神经系统发展、成熟、衰退而发展变化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二)特殊智力学说(二)特殊智力学说•成人智力两种基本形态说((2)晶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 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二)特殊智力学说(二)特殊智力学说• 两种智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两种智力的发展变化趋势 流态智力:流态智力:流态智力: 儿童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儿童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青年期达到成熟的高峰青年期达到成熟的高峰 中年期开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中年期开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二)特殊智力学说(二)特殊智力学说• 两种智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两种智力的发展变化趋势 晶态智力:晶态智力:晶态智力: 儿童期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儿童期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青年期达到成熟的高峰青年期达到成熟的高峰 中年期和老年阶段保持相对稳定,中年期和老年阶段保持相对稳定, 并呈一定上升趋势并呈一定上升趋势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的发展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一)关于自我的概念(一)关于自我的概念第一,自我是人格的核心第二,自我是第一第二,自我是第一““组织者组织者”” 自我的整合力自我的整合力自我的整合力 道德道德道德 价值价值价值 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一)关于自我的概念第三,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第四,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 1. 尊奉者水平尊奉者水平 社会准则归属需要社会准则归属需要2. 2. 公平水平公平水平 社会准则内化于己社会准则内化于己社会准则内化于己 相对自主性相对自主性(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3.3.自主水平自主水平 承认和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承认和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承认和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4.4.整合水平整合水平 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正视矛盾正视矛盾正视矛盾 解决冲突解决冲突解决冲突 善于重新选择善于重新选择善于重新选择 实现目标实现目标(三)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1.年龄因素1. 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2.2. 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3.3. 认知发展水平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包含两重基本含义 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包含两重基本含义•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内省日趋明显注重把关注焦点投向内心世界注重把关注焦点投向内心世界•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幽默幽默幽默 利他利他利他 升华升华3. 3.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创造性适应环境三、创造性适应环境人格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态度及其独特的行为方★ 人格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态度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系统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 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成熟的人格更好地实现个体对环境的创造性适应★ 成熟的人格更好地实现个体对环境的创造性适应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一)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把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一)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把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 初级控制初级控制初级控制 次级控制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创造性的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系统初级控制:创造性的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系统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 个体通过改造环境满足个人需要个体通过改造环境满足个人需要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一)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把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一)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把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 次级控制:被动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系统次级控制:被动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系统 人类通过改变自己而顺应环境人类通过改变自己而顺应环境 初级控制环境不成功初级控制环境不成功初级控制环境不成功 无力控制外在环境无力控制外在环境 改变自我认知改变自我认知改变自我认知 调整行为调整行为调整行为 适应环境适应环境适应环境 应对新挑战应对新挑战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一)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把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一)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把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两类• 初级控制与次级控制的关系初级控制与次级控制的关系 两者交织两者交织两者交织 依面临的适应环境情况而相互转换依面临的适应环境情况而相互转换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二)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二)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初级控制水平稳定★★ 初级控制水平稳定改造环境而适应环境的能力基本稳定 改造环境而适应环境的能力基本稳定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二)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二)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次级控制的策略宽广而丰富★★ 次级控制的策略宽广而丰富以更有效的次级控制方式适应环境 以更有效的次级控制方式适应环境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二)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二)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 ★★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控制贯穿人的一生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控制贯穿人的一生 通过改造环境适应环境通过改造环境适应环境通过改造环境适应环境 解决心理社会危机解决心理社会危机 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环境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环境通过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解决心理社会危机解决心理社会危机。

发展心理学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7、下面哪一种是晶体智力( )。 A、记性超强 B、反应敏捷 C、博学多才 D、思维敏锐
练习与思考答案(1-7)
1、C 2、B 3、ABCD 4、B
5、A 6、B 7、C
谢谢 !
(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男同女化——完美人格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1、控制理论:初级控制(同化)和次级控 制(顺应)。
2、成年期的初级控制水平是稳定的,改变 环境而适应环境的能力基本保持稳定。
3、成年期的次级控制水平丰富而宽广。
练习与思考
1、“男女同化”人格是指( )。 (A)一种变态的人格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
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第四单元 中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关于自我的概念 (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
(三)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 1、年龄 2、教育水平 3、认知发展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内省日趋明显 心理防御机制日益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4、人的“第二个青春期”是指( )。 (A)青少年时期 (B)更年期 (C)成年中期 (D)成年晚期
5、“老谋深算”指的是(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普遍智力 D、特殊智力
6、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趋势 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 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 C、年纪越轻,流体智力越低 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 关系
“女性化”
(C)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D)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2、下面哪些任务不属于在中年期要完成的 任务( )。

《中年期生理及心理发育》教案

《中年期生理及心理发育》教案

《中年期生理及心理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如新陈代谢减缓、器官功能逐渐下降等。

2. 让学生了解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如认知能力稳定、情感趋于成熟、社会角色转变等。

3. 培养学生对中年期发展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在面对中年期变化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中年期生理发展:介绍中年期的生理变化,如新陈代谢减缓、肌肉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

2. 中年期心理发展:介绍中年期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

3. 中年期发展面临的挑战:讨论中年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健康下降、家庭关系变化等,并探讨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年期的变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年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资料。

2. 准备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中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年期的变化。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年期的变化。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中年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5. 总结:总结中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强调正确认识中年期发展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中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或生理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

2. 观看相关纪录片:安排学生观看关于中年期发展的纪录片,增加他们的直观理解。

3. 参观相关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健康展览或心理展览,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年期发展。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对于依靠认知机能的工作,保持很高的水准
4、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与父母的关系
(三)与子女的关系 (四)与朋友的关系 密程度高于青年期
复杂
变化较大 数量少于青年期,但亲

四、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哈威格斯特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以下七条: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 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7)开展成年人的业业余休闲活动。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始 衰退。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灵敏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 知觉能力都开始 减退。 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 高。
2、记忆的发展变化记忆的侧重点和结构发生改变:对表面细节的记Leabharlann 下降,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没有下降。
3、创造力的发展不同专业领域,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段不同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35或45岁---60岁或65岁。 它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又是 从青年向老年转化的过渡时期。
主要特点:
稳定期、过渡期 更年期
中年期的课题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其发展任务,使他 们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7)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

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转换期 特殊期 角色多元 充满挑战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 和晶体智力两大类
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的;晶体智力是指的创造力在青年 期达到高峰,而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 高峰是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1. 中年期的更年期 2.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3.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4. 中年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 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约在50岁左右。是人生进入衰 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内省日趋明显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1、单选题
真题分享
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 ) A、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B、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C、在成人阶段不上升也不下降
D、倒U型曲线
2、单选题 流体智力( )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
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
D、核心是空间想象力
3、多选题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 )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为人处世日趋圆滑 (D)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
4、单选题 中年期人格“男女同化”是指( )。 (A) 一种变态的人格 (B) 一种不成熟的人格 (C)男人更加男性化,女人更加女性化 (D)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四、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克服困难,完善自己)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智慧性
2、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1、液态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
过程的能力。
2、晶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又称成年期,指35-60岁之间.更年
期在50岁左右.
重点内容:
1.中年期的年龄特征
2.记忆力的发展变化 3.创造力的发展 4.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变化 5.中年期的职业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 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明显改变的时期。 50岁左 右。

女性更年期:妇女的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 全消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45——55) 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从旺盛 到衰减的时期.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
一、中年转换期(重新建立新系统)
二、是人生的特殊时期(社会影响力、子女教育)
三、在家庭中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
100
作出第一项重大发明的人数
做出重大发明的项数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卢文格) 1、尊奉者水平(服从规则) 2、公平水平(规则内化于己) 3、自主水平(容忍矛盾冲突) 4、整合水平 (正视矛盾,解决冲突,调整目标) 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受教育
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三、创造力的发展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人文领域则在中年或老年期出现
表: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的年龄统计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戴 春 林 Dcl@
中年期( 35-60 )
生理成熟,功能旺盛到衰退的时期
心理平稳期——兼有平衡和过渡的特点 中年期个体差异最大,表现为:高成就
与生计无着,婚姻美满与失败的差异
第一单元 中年的生理(旺向衰)变化
一、身体变化(发福)
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变稀
三、创造能力发展
自然科学和数理领域在青年期达到高峰,
人文科学在中年甚至老年达到高峰。
数量上科学家40岁前达到高峰,质量上
50-60仍保持高水平。
第三单元中年期社会性的发展



1.
2.
3.
4.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看法:向积极满意变化。(有一定的资历,工 作稳定等) 二、人格变化(人格特质稳定,且变得较为成熟) 内省倾向明显(不像年轻时那样冲动,敢想敢做, 而是把焦点投向内心世界)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性在原男性性格上逐渐表现 出温柔、敏感体贴,女性则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 心理防御机制内趋成熟,采用积极的自我防御(升 华、补偿等),而非消极的自我防御(否认、歪曲、 退缩等) 处世日趋圆通。爱憎 (体、发、肤) 各感觉器官等及功能变化(脑、内脏器 官功能逐步走向退化。)
二、更年期
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心
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时间50岁左右(男性稍晚于女性) 是人生进入衰老的起点(又称第二青春 期)
(一)女性更年期
指女性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
第二单元更年期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变化
中年前期,感觉比较灵敏稳定,后期感
觉能力开始衰退 40后视(敏和感爱性)听(感受性)下 降 视听信息处理能力(反应时)20岁最强, 后随年龄逐渐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更年期
1、男性在从中年到老年的转变时也会经历一段不平 常的时期, 常的时期,目前称为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 综合症。 综合症。 很难准确判断男性更年期 的确切时间。 2、很难准确判断男性更年期 的确切时间。 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有的人 有的人对更年期毫无察觉,多能平稳度过; 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 则因为机体的调节、平衡和适应能力差,会因雄 激素减少而表现出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 一系列症状。 一系列症状。
(二)中年期自我发展的特点
成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成年期自我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1、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产生自责,有强 、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产生自责, 烈的社会归属感。中年期少数人处于该水平。 烈的社会归属感。中年期少数人处于该水平。 2、公平水平: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确 、公平水平:将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规则、 定理想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定理想和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3、自主水平: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自主水平:能承认并接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尊重个人的独立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能认识到既要尊重个人的独立性,也要看到人之 间的依赖性。 间的依赖性。 4、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解决;善于放弃 、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和冲突,还会积极地解决; 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那些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新的选择。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中年期思维具有现实性、变通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思维具有现实性、 中年人的思维是实用性思维, 中年人的思维是实用性思维,是成人辨证逻辑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处理不确定的复 杂问题时的灵活、变通。 杂问题时的灵活、变通。 2、辨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
四、中年期职业的发展
在中年期,工作仍然是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重要方面, 在中年期,工作仍然是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重要方面,此时 人们更看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人们更看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1、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 、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工作满意度随年龄而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工作满意度随年龄而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自我选择。时间长了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自我选择。时间长了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2)个人与工作的吻合度。中年人会修正自己对工作的期 )个人与工作的吻合度。 望。 (3)工作不再是中年人生活的焦点。 )工作不再是中年人生活的焦点。 (4)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一个循环,与年龄无关,而是取决 )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一个循环,与年龄无关, 于人们在职业中的主动求变, 于人们在职业中的主动求变,不断改变工作充满乐趣与 挑战。 挑战。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体的逐渐变化 1、外表的逐渐变化:如体型、皮肤、肌肉 、外表的逐渐变化:如体型、皮肤、 的变化。 的变化。中年期个体对外表变化的情绪 反应部分取决于他们的自我概念。 2、生理特征的变化: 、生理特征的变化: (1)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有所下降。 )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有所下降。 (2)更年期 )
三、人格的变化
(一)中年期人格发展的两种观点
1、常规危机模型:认为人们经历一系列固定的 、常规危机模型: 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年龄有关, 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年龄有关,每个阶段 都有特定的危机。 都有特定的危机。如艾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看 法。 2、生活事件模型:认为决定人格发展方向的不 、生活事件模型: 是年龄,而是成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 是年龄,而是成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 各种观点都同意:中年期是心理持续、 各种观点都同意:中年期是心理持续、显著成长 的一个时期。 的一个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生活结构的重建 有赖于社会背景的支持。有些人根本无 暇顾及工作的意义或追求令人满意的生 活结构。
二、中年期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发展的理论 1、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自我的 发展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2、自我是第一“组织者”。自我具有整合能力, 对道德、价值、目标等多方面进行整合。 3、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 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 4、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含义: 指妇女一生中性成熟至老年期的一个过渡 、含义 时期,是妇女有生育能力(生殖期) 时期,是妇女有生育能力(生殖期)过渡到无生 育能力(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 育能力(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 2、标志:女性更年期无论开始早晚(35或50岁)、 、标志:女性更年期无论开始早晚( 或 岁 历时多久(几个月或几年),总可分成绝经前期、 ),总可分成绝经前期 历时多久(几个月或几年),总可分成绝经前期、 绝经期(月经停止)和绝经后期(月经停止1年 绝经期(月经停止)和绝经后期(月经停止 年 以后), ),并以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为 以后),并以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为 标志。 标志。 3、正确认识女性更年期:更年期主要是卵巢功能退 、 并不是身体所有系统的功能都“衰老” 化,并不是身体所有系统的功能都“衰老”、退 化了。 化了。
通常人们认为妇女绝经前后容易引起焦虑、 通常人们认为妇女绝经前后容易引起焦虑、 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心理问题。 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心理问题。 但生理变化是否是某种心理变化的直接原 因却说不清楚。 因却说不清楚。 女性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其绝经 的症状。 的症状。女性对绝经的预期会对绝经后的 体验带来不同影响. 体验带来不同影响.
2、中年人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 、 具体表现为: 具体表现为: 更关注内心世界) (1)内省日趋明显 (更关注内心世界) )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遇到挫折或冲突 更多采用幽默、升华、 时,更多采用幽默、升华、利他等成熟的心理 防御机制,而很少采用否认、歪曲、 防御机制,而很少采用否认、歪曲、退缩等消 极防御机制。 极防御机制。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3、中年人的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性“女 、中年人的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性“ 性化”和女性“男性化” 是一种完美人格) 性化”和女性“男性化”,是一种完美人格)
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 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多 数女性的更年期发生在45_50岁。更年期 数女性的更年期发生在 岁 是人生进入老年期的开始, 是人生进入老年期的开始,同时也可称 第二个青春期” 为“第二个青春期”
女性更年期 更年期
(二)中年期人格的特征
1、中年人的人格保持相对稳定,至少是在基本的人格 、
特质方面,基本的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 人格特质; 特质方面,基本的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 人格特质; 神经质:一个人喜怒无常、焦虑、自责的程度; 神经质:一个人喜怒无常、焦虑、自责的程度; 外向性:一个人外向或害羞的程度; 外向性:一个人外向或害羞的程度; 开放性:一个人对新鲜体验的好奇程度; 开放性:一个人对新鲜体验的好奇程度; 宜人性:一个人好不好处,是否乐于助人; 宜人性:一个人好不好处,是否乐于助人; 责任感;一个人让事情有条不紊及有责任的程度。 责任感;一个人让事情有条不紊及有责任的程度。 大量研究发现, “大五” 人格特质在30岁以后就相当稳定, 大量研究发现, 大五” 人格特质在 岁以后就相当稳定, 岁以后就相当稳定 尽管某些特质会发生变化:神经质、 尽管某些特质会发生变化: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在整 个成年早期到中期稍微下降,但宜人性和责任感有所上升。 个成年早期到中期稍微下降,但宜人性和责任感有所上升。
二、中年期智力的发展
中年期的智力发展总体相对稳定, 中年期的智力发展总体相对稳定,但在性质上仍有一些新 的特点:晶体智力继续上升, 的特点: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液体智力缓慢下降 。 流体智力(液态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 流体智力(液态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 知觉速度、机械识记、识别图形等, 知觉速度、机械识记、识别图形等,是加工信息和问题 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晶体智力(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晶体智力(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如词汇、言语理解、 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 。 在青年期以前这两种智力都随年龄而提高。在成人阶段, 在青年期以前这两种智力都随年龄而提高。在成人阶段, 流体智力的发展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流体智力的发展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晶体智力则一直保 持相对稳定,并随教育和知识积累而上升。 持相对稳定,并随教育和知识积累而上升。
2、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 绩效 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 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中年期 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 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而对于依靠认知 技能的工作, 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一直保 持在很高的水准。 持在很高的水准。
五、中年期的家庭生活
(一)家庭生活循环 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发展模式是:新婚夫妻——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放飞 一个完整的婚姻家庭发展模式是:新婚夫妻 为人父母 放飞 孩子——空巢 空巢——成为老人。每一个家庭生活阶段所花的时间是 成为老人。 孩子 空巢 成为老人 不同的。每一个阶段面对的过渡与任务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每一个阶段面对的过渡与任务也是不同的,有研究者把 家庭生活循环分为六个阶段: 家庭生活循环分为六个阶段: 1、离开家庭的单身成人。此时个人要在情绪和经济上独立。 、离开家庭的单身成人。此时个人要在情绪和经济上独立。 2、通过婚姻组建家庭的新婚夫妻。此时个人要对新的系统作出承诺。 、通过婚姻组建家庭的新婚夫妻。此时个人要对新的系统作出承诺。 3、有儿童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新成员进入家庭。 、有儿童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新成员进入家庭。 4、有青少年的家庭。此时家庭界限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 、有青少年的家庭。 5、放飞孩子继续前行。此时个人要接受家庭成员的进进出出。 、放飞孩子继续前行。此时个人要接受家庭成员的进进出出。 6、晚年生活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代际角色的转变。 、晚年生活的家庭。此时个人要接受代际角色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