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P分类:结直肠息肉分类新标准
结肠息肉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肠息肉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结肠息肉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结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结肠息肉 - 基本资料疾病名称:结肠息肉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内科,肛肠外科,消化内科症状体征:便血,腹痛结肠息肉 - 疾病介绍结肠息肉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结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
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
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
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
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前者与大肠炎症反应有关,后者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对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有恶变的可能。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
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
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中英双语版
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结直肠肛门外科 疾病分类(一)
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分类(一)
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分类
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是指发生在结直肠和肛门部位的疾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分类:肛裂
•定义:肛裂是指发生在肛管黏膜和皮肤结合线上的裂口。
通常是由于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张力过高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痔疮
•定义:痔疮是指发生在肛门周围或直肠区域的静脉曲张和扩张。
主要分为内痔和外痔,内痔位于肛管内侧静脉丛,外痔位于肛门周围皮肤。
结肠息肉
•定义:结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结肠内膜上的良性肿瘤。
根据形态特点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畸胎瘤性息肉。
结直肠癌
•定义: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根据分布位置可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
肛管息肉
•定义:肛管息肉是指肛管黏膜的良性肿瘤。
根据形态特点可分为乳头状息肉、腺瘤样息肉和炎症息肉。
结肠炎
•定义: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直肠脱垂
•定义: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和肌层沿肛门下沟向外脱垂的疾病。
根据程度可分为不同类型的直肠脱垂。
肛肠瘘
•定义:肛肠瘘是指肛门和直肠之间异常的管道。
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先天性肛肠瘘和获得性肛肠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分类,每个分类都有特定
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这些疾病的正确分类和诊断对于进行适当的治疗
非常重要。
如果你遇到相关的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直肠(结肠)息肉
直肠(结肠)息肉直肠(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乳头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息肉病等。
息肉可有蒂(图2-113),也可无蒂。
图2-113 直肠息肉一、分类(一)新生物由肠上皮生长的新生物,容易癌变。
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
(二)错构瘤正常组织的异常混合,如幼年息肉,黑斑息肉综合征等,极少癌变。
(三)炎性息肉也叫假息肉,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引起,一般不发生癌变。
(四)无分类有化生息肉、Gardner综合症等。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便血出鲜血、量不多,常染在粪便表面,当炎症时,有粘液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
(二)直肠肿块位于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园、樱桃状,便后可自行复回。
无蒂息肉需经肛指和肛门镜检查才能发现。
(三)肛指与内镜检查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带蒂息肉或广基息肉,前者活动度大,后者较固定,息肉园形,柔软,若息肉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固定肠壁,可能有癌变。
为明确性质,取活体组织。
(四)钡灌肠有助于了解息肉分布情况。
三、治疗(一)息肉摘除术适用于低位直肠息肉,经肛门内缝扎息肉基底部,切除息肉。
(二)电凝切除术适用直肠上段或结肠带蒂小息肉,经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视下,用圈套器套住蒂部以电灼切除。
(三)套扎冷冻术经乙状结肠镜下,先用负压套扎器,将胶圈套扎在息肉基底部,取活检定性,根据瘤体大小,选择相应冷冻探头,接触法冷冻2~3分钟,使瘤体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达到“切除”目的。
(四)结肠直肠切除术对结肠息肉病,由于癌变可能性大,应广泛切除受累的结肠,作回肠直肠吻合术,对遗留在直肠的多发息肉,可分期作电凝或冷冻切除。
若癌变者,应按癌肿处理。
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
·专家论坛·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来茂德收稿日期:2008-07-14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系,杭州 310058作者简介:来茂德,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E 2mail:l m d@zju .edu .cn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分类;息肉;腺瘤中图分类号:R73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08)05-0515-03 结直肠息肉和腺瘤种类繁多,其中一些病变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
对这些病变性质的认识和正确处理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对某些病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病变进行归类整理以利于病理医师进行正确诊断。
1 相关术语的界定和分类 息肉(polyp )是最早使用的临床诊断用语,也最常用。
肠息肉指的是肉眼所见的隆起于黏膜表面的境界清楚的病灶,根据病变性质及形态特征,这类传统统称为息肉的病变分为腺瘤和息肉两大类。
腺瘤上皮增生活跃,总是伴有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可以恶变成腺癌。
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伴有上皮内瘤变则也可恶变。
息肉病大多有遗传缺陷,癌发生率高。
腺瘤(adenoma )的定义目前有两种表述,经典的定义是由异型增生上皮构成的局灶性良性肿瘤,有肿物且界限清楚。
由于近年上皮内瘤变概念的引入,WHO 新版肿瘤分类将结直肠腺瘤定义为无明确原因的、组织学上有上皮内瘤变存在的病灶。
这一概念隐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不论病灶是否为息肉状,均以组织学改变为标准;二是由炎症等明确原因引起的上皮内瘤变不列入腺瘤的范畴。
新概念强调腺瘤的早期可以没有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
这些肉眼未见明显病灶但组织学上腺窝有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腺瘤实际上是一些具有异型增生的畸形腺窝灶。
根据所构成腺窝数量的多少分为单腺窝腺瘤(unicryp tal adenoma )和寡腺窝腺瘤(oligocryp tal adenoma )。
WASP分类:结直肠息肉分类新标准(内容详细)
• 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呈黑 斑,也可为棕黄色斑。
• 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 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医学精制
13
回顾
• 2.家族性肠息肉病(familial intestinal polyposis)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全结肠切除回结肠造袋肛门吻合(IPAA
)
医学精制
17
* 对FAP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手术时需从两方面考虑
1.手术必须彻底,防复发和癌变;
2.尽量保存正常的排便功能。
*手术方法:
1.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2.结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
3.结直肠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化学预防不能作为FAP的主要的治疗方法。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治疗指南 2014
• 1.性质、自然病史、肠外表现充分了解,对治疗 和检测有充分理解和和合作。
• 2.常规行预防性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时间及术 式应根据表型的严重性、年龄、基因型而定。
1.)癌变率:未经筛查者癌变率60%以上
2.)手术时机:
3.)术式: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IRA)
• 540nm的绿光穿透力强,对于粘膜下层的血管显 示效果好。
• 专家们将现有的NICE分类方法(见图1)和Hazewinkel
等人提出的关于无蒂锯齿状息肉的诊断原则整合起来,设
计出了内镜下诊断小/微腺瘤、增生性息肉和无蒂锯齿状
息肉/腺瘤的新分类方法——WASP分类
医学精制
20
现有结直肠息肉的NICE分类
息肉山田分型标准
息肉山田分型标准
肠息肉山田分型一共分为四型,判别标准为息肉的基底部、隆起位置
与大肠粘膜之间的角度。
具体如下:
1. 一型:是扁平形,没有蒂,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始部较平滑而无明
确界限。
息肉隆起与正常粘膜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息肉表面的颜色
跟粘膜基本上是类似的。
2. 二型:属于亚蒂的半球型息肉,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确的界限。
息肉
隆起与粘膜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粘膜表面稍红,有时会有凹陷。
3. 三型:息肉有亚蒂,隆起的起始部较小,形成亚蒂。
4. 四型:息肉是属于有蒂的,隆起的起始部有明显的蒂部,四型息肉
的蒂比较三型长一点。
分型越大,肠息肉恶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肠息肉山田分型需要把息肉
完全切下来以后送病理化验,这样才能够根据判定标准进行明确分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情建议查阅专业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2020恶性结直肠息肉识别和处理(全文)
2020恶性结直肠息肉识别和处理(全文)2020 恶性结直肠息肉识别和处理(全文)恶性结直肠息肉指肿瘤侵及黏膜下层但未达固有肌层的病变,TMN分期 pT1,也称黏膜下层浸润性病变。
黏膜下层的肿瘤浸润可能导致淋巴血管转移,结直肠息肉的癌变率约 0.2%-5%。
如何通过内镜下特征,判断息肉应直接交给外科手术还是予以内镜切除?内镜切除后结合病理结果,应继续内镜监测还是追加外科手术?这些都是临床上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
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USMSTF)于今年 11 月,发布了恶性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识别和管理策略建议,对以上几个问题做了解答。
重点内容抢先看!该建议围绕6 个关键问题,提出以下中心观点:内镜下发现结直肠息肉伴深层黏膜下浸润(黏膜下浸润深度≥1mm),应直接提交外科手术;当发现浅层黏膜下浸润(深度<1mm)风险增加时,应予以最佳的内镜切除技术和标本处理;当发现内镜下切除的息肉有黏膜下浸润时,应权衡外科手术的风险和益处。
图 1: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浸润深度分类本文总结了USMSTF 共识要点,并结合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 年版),供临床医师参考。
以下为文中所用的内镜及组织学分类:1、内镜下表面形态分型表1:NICE 分型(可无放大)表2:JENT 分型(将 NICE 2 型分为 2a 和 2b)表 3:Kudo 工藤 pit pattern 分型(需染色、放大)2、内镜下形态学分型图2:巴黎分型图3:侧向发育性肿瘤3、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类完整的黏膜下层在内镜切除标本中不典型,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黏膜下浸润深度的方法替代。
浸润深度<1mm 为浅层黏膜下浸润,≥1mm为深层黏膜下浸润。
图4:Kikuchi 和Kitajima 分类(适用于无蒂)一般内镜下在息肉蒂部切断,限制了 Haggitt 分类对于切除息肉的评估。
图5:黏膜下浸润深度的Haggitt 分类(多适用于有蒂)最新USMSTF 共识:六问六答Q:问题1a:结直肠息肉的哪些内镜特征可以预测癌细胞深层黏膜下浸润?A:推荐 1a:具有 NICE 3 型或 Kudo V 型(VN 或 VI)特征的有蒂及无蒂息肉考虑有深层黏膜下浸润(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中英双语版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中英双语版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病变,通常是在结肠内形成的黏膜突起。
肠道息肉可以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因此,对肠道息肉进行早期发现和分类十分重要。
肠道息肉的大小是评估其临床意义和治疗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估肠道息肉的大小、性质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肠道息肉的大小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够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肠道息肉的背景和定义,以及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肠道息肉的分类以及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探讨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的意义和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建立肠道息肉大小分级标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肠道息肉的大小,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不同大小的肠道息肉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避免误诊或漏诊,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本文也旨在推动肠道息肉领域的研究和进展,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愿通过这一标准的建立,为肠道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依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学进步的推动。
2.正文2.1 定义和背景:肠道息肉是指肠道粘膜上生长的良性肿瘤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小肿块。
肠道息肉是肠道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不会引起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肠道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
有些肠道息肉是良性的,不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但也有一些肠道息肉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治疗。
大肠息肉的分类有哪些
大肠息肉的分类有哪些引言大肠息肉是指位于大肠内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形态可呈现为腺瘤样、腺瘤样息肉样等不同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肠息肉的分类。
1. 腺瘤样息肉腺瘤样息肉是大肠最常见的一种息肉类型,也是最主要的一类。
根据组织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亚型:1.1 结构性腺瘤样息肉结构性腺瘤样息肉是指具有典型柱状腺样结构的息肉。
根据组织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亚型: - 塔状腺瘤:呈塔状,上皮呈腺体结构。
- 管状腺瘤:上皮形成管状结构,常见于直肠。
- 维拉图克腺瘤:表现为小而典型的柱状腺瘤。
1.2 非典型腺瘤样息肉非典型腺瘤样息肉是指具有异型增生的腺瘤样息肉。
根据异型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亚型: - 低级别非典型:包含异型增生现象,但程度较轻。
- 高级别非典型:异型增生程度较为显著,具有恶性潜能。
2. 腺苔状息肉腺苔状息肉是大肠内另一种常见的息肉类型,通常呈现为表面多菱形结构的息肉。
3. 炎性息肉炎性息肉是由于大肠感染或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形成。
其特点为炎性细胞浸润和修复反应。
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
4. 腺瘤样息肉样病变(Serrated肿瘤)腺瘤样息肉样病变是大肠内另一种重要的息肉类型,其特点为累积的乳头状结构和上皮细胞异型增生。
根据异型程度,可分为以下亚型: - 低级别腺瘤样息肉样病变:异型增生程度轻。
- 高级别腺瘤样息肉样病变:异型增生程度显著。
5. 肠腺错构瘤肠腺错构瘤是大肠内的一种罕见的息肉类型,其特点是上皮内含有不典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复杂。
6. 非肿瘤型息肉非肿瘤型息肉是大肠内的一类特殊类型,不具备肿瘤性。
常见的包括乙状结肠息肉、假息肉、息肉型腺病变等。
7. 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较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肿瘤数量呈正相关。
常见的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GMT基因突变综合症等。
结论大肠息肉可根据组织学特征和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其中腺瘤样息肉、腺苔状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样病变等是常见的类型。
肠息肉分类与肠镜(病理)评估报告
肠息肉分类与肠镜(病理)评估报告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肠息肉分类以及肠镜病理评估报告的编写要点。
肠息肉是一种在结肠内形成的肿瘤性病变,其分类和病理评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肠息肉分类肠息肉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肠息肉分类包括:1. 腺瘤状息肉(Adenomatous polyps):最常见的肠息肉类型,可进一步分为结肠腺瘤状息肉和直肠腺瘤状息肉。
2. 上皮性息肉(Hamartomatous polyps):包括Peutz-Jeghers息肉和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相关息肉等。
3. 炎症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通常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息肉状变化。
4. 脉络丛息肉(Capillary polyps):由肠道血管扩张所形成的息肉。
5. 类癌性息肉(Serrated polyps):具有切割状的结构,在肠道癌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6. 基底型息肉(Basaloid polyps):较为少见的一类息肉,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
肠镜病理评估报告在进行肠镜检查后,对于发现的肠息肉,需要编写相应的病理评估报告。
病理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点:1. 肠息肉的大小:根据肠镜测量的结果,准确记录肠息肉的最大直径。
2. 肠息肉的形态特征:根据镜下观察,描述肠息肉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3. 肠息肉的组织学类型:根据组织学特征,将肠息肉分类并描述其组织学类型。
4. 肠息肉的病理变化:如果存在肠息肉的病理变化,如炎症、出血等,应进行描述。
5. 肠息肉的位置:准确记录肠息肉所在的结肠或直肠部位。
6. 肠息肉的病理诊断:基于上述信息,提供肠息肉的病理学诊断。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肠息肉分类以及肠镜病理评估报告的要点。
肠息肉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病理评估报告的编写则有助于准确记录和诊断肠息肉。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
肠息肉分类及病理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直肠息肉 组织学分类
直肠息肉组织学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变,它是由于黏膜的长期刺激和损伤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
在直肠息肉的组织学分类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形态、组织结构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直肠息肉的组织学分类。
1. 腺瘤型直肠息肉腺瘤型直肠息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直肠息肉的80%以上。
腺瘤型直肠息肉主要由过度增生的腺体组织构成,通常分为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两种。
腺瘤性息肉具有典型的腺体结构,呈现为边缘光滑、表面平坦或息肉状的形态,通常为良性肿瘤。
而腺瘤样息肉则是一种结构与腺瘤类似但较小的息肉,也可在临床上与腺瘤性息肉混淆。
2. 随鳞状上皮息肉随鳞状上皮息肉是由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一种息肉类型,常见于直肠黏膜上皮继发性增生的情况。
随鳞状上皮息肉通常表现为表面光滑的平坦状或息肉状结构,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偶尔也可见出血或溃疡表现。
这种类型的息肉一般为良性病变,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恶变。
3. 乳头状息肉乳头状息肉是一种息肉状病变,通常特点是在直肠黏膜上长出许多乳头状突起。
这种类型的息肉形态多样,表面不规则,易出血。
乳头状息肉在组织学上可以分为单纯型和腺素型两种,其中前者为良性病变,后者涉及可能的恶变。
4. 其他类型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类型外,直肠息肉还包括一些其他特殊类型,如炎性息肉、多腺素息肉、腺样息肉等。
这些类型的直肠息肉在组织学上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需要进一步的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才能明确病变的性质。
直肠息肉的组织学分类涵盖了多种类型,这些类型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于患有直肠息肉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组织学分类和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
希望通过对直肠息肉组织学分类的介绍,能够增加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它的防控意识和重视程度。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钛夹防残蒂出血
有蒂息肉行内镜高频电 小扁平息肉行内镜氩 气刀电灼除 凝圈套切除
回顾:结肠息肉病
•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
• 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
• 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 • 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呈黑 斑,也可为棕黄色斑。 • 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 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计出了内镜下诊断小/微腺瘤、增生性息肉和无蒂锯齿状
息肉/腺瘤的新分类方法——WASP分类
现有结直肠息肉的NICE分类
了解NBI
灰白色斑块,为肠上皮化生的 改变
NBI的工作原理
• NBI,即窄带成像内镜,又称电子染色内镜。 • 通过滤光器过滤掉普通内镜氙灯光源所发出红、蓝 、绿中的宽带光谱,选择415nm、540nm的窄带 光。 • 415nm的蓝光波长短,穿透粘膜表浅,血红蛋白 对光波的吸收峰也位于415nm左右,因而有利于 显像消化道粘膜表面腺管开口和表浅血管。 • 540nm的绿光穿透力强,对于粘膜下层的血管显 示效果好。
对比造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认。
诊断方法:X线检查
• 钡餐及灌肠检查可见息肉呈单个或多个类圆形的充盈缺损 ,带蒂者可活动。绒毛状腺瘤呈一大簇葡萄状或不规则类 圆形充盈缺损,排钡后呈条纹状、网格状外观具有诊断意 义。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结肠表现不 规则,可见一带蒂结节影,表面 附着钡剂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结肠表面 不规则,出现分叶状软组织肿
回顾
• 2.家族性肠息肉病(familial intestinal polyposis)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 • 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 • 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极少累及小肠。 • 如直肠病变较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 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 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 必须终身随诊直肠(IRA后)、回肠造袋(IPAA
后)及回肠造口(TPC)术后,直肠腺瘤增多时 宜切除直肠 • 化学预防不能作为FAP的主要的治疗方法。
WASP分类:结直肠息肉分类新标 准
• 来自荷兰的IJSPEERT教授等多位专家成立了WASP工作组 ,提出了一项新的分类方法。发表于近期的GUT杂志。 • 专家们将现有的NICE分类方法(见图1)和Hazewinkel 等人提出的关于无蒂锯齿状息肉的诊断原则整合起来,设
检查方法:内镜检查
• 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 • 表现为粘膜隆起性肿物或表面 结节颗粒状隆起; • 根据蒂部情况可分为有蒂、无 蒂、亚蒂息肉。
腺瘤表现为有蒂、无蒂 或亚蒂
回顾:大肠息肉的治疗
• 有蒂者内镜下可摘除或圈套蒂切除, • 凡直径≥1 cm而完整摘除困难或广蒂者,先行咬 取活检,排除癌变后经手术完整摘除。
• 大肠息肉
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
•
成人大多为腺瘤,腺瘤直径大于2 cm者,约半数
癌变。
回顾:症状
• 约半数无临床症状,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表 现为: • ①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者 可出现粘液脓血便。 • ②便血 可因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高位者粪便 中混有血,直肠下段者粪便外附有血,出血量多者为 鲜血或血块。
右图为左图白色框区域内的NBI+放大观察图 像
对白斑局部进行放大NBI观察, 可以看到LBC表现,考虑肠化
胃的扁平腺瘤在NBI模式下观察也会呈现这种散在 的白斑表现,但会有稍隆起的形态改变,放大观察 往往存在WOS(white opaque substance),而 不是LBC。
八尾建史(日本福岗大学内镜中心主任)
• NBI显示粘膜表面微细结构和粘膜下血管较传统的 白光模式内镜清楚,立体感更强 。
• NBI模式的优势在于在图像显示上强调了细微的血管结构,结合放大 内镜,就能清晰分辨细微的血管结构是否可见,有无异常,在胃内,
通过综合可疑病变的微表面形态、微血管结构、边界等状况可鉴别癌
性病灶和非癌性病灶。普通内镜无法放大,无法看清楚微血管结构, 因此诊断性能会大打折扣。
NBI内镜在胃早癌诊断中应用
• 慢性胃炎发展至胃癌过程中重要一步为出现肠上皮化生,NBI内镜下观察 :粘膜上皮表面出现浅蓝色棘状结构。 • NBI识别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
白色不透光物质(WOS)
------可鉴别腺瘤和高级别瘤变/胃癌
再看一张:常规内镜观察及NBI 观察
•③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 •④其他:化生性息肉及粘膜肥大赘生物。 •多发性腺瘤如数目多于100颗称之为腺瘤病。
• 小肠息肉 小肠息肉的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反复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
不少病人往往因并发肠套叠等始引起注意,或在手术 中才发现。
• 肠镜发现并摘除息肉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有 效手段。 • 但切除所有息肉(包括所有微小息肉和小息肉) 仍有其不利影响。 • 与较大息肉(≥10mm)相比,小息肉(6-9mm )和微小息肉(1-5mm)一般不带有进展期腺瘤 的特征。
。
锯齿锯齿状息 肉状息肉细
后两者可通过一定 途径进展为癌症
增生性息肉
家族性腺瘤病伴不同程度不典 型增生
回顾
3. 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
(Gardner综合征) •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 变倾向明显。
•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
•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为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治疗指南 2014
• 1.性质、自然病史、肠外表现充分了解,对治疗 和检测有充分理解和和合作。 • 2.常规行预防性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时间及术 式应根据表型的严重性、年龄、基因型而定。
1.)癌变率:未经筛查者癌变率60%以上
2.)手术时机:
3.)术式: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IRA) )
全结肠切除回结肠造袋肛门吻合(IPAA
* 对FAP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手术时需从两方面考虑
1.手术必须彻底,防复发和癌变;
2.尽量保存正常的排便功能。
*手术方法: 1.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2.结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 3.结直肠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化学预防不能作为FAP的主要的治疗方法。
• ③肠梗阻及肠套叠,以盲肠息肉多见。
回顾
• 炎症性息肉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克罗恩(Crohn)病及血吸虫病等的症状
,炎性息肉乃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
回顾:诊断
• 大肠息肉诊断多无困难, • 发生在直肠中下段的息肉,直肠指检可以触及, • 发生在乙状结肠镜能达到的范围内者,也易确诊 • 位于乙状结肠以上的息肉需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
WASP分类:结直肠息肉分类新标准
消化内科 王立
回顾: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 肠息肉(polyps)及肠息肉病(polyposis)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
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
回顾:息肉 病理
•①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
•②炎性息肉:粘膜炎性增生或血吸虫卵性以及良性淋巴样息肉;
• 但问题在于是否所有的消化内镜医生都能够通过NBI下观
察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形态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判断
息肉性质,普通内镜医生与专家间是否存在差异,这还需 进一步研究。 • 推荐; • 1. 消化内镜高清内镜和窄带成像综合图谱(附光盘)
• 2.消化内镜窄带显像技术临床应用图谱
最新的结直肠息肉WASP分类
无蒂锯齿状息 肉/腺瘤
传统锯齿状腺 瘤
问题在哪
• 如果在内镜下能准确地辨别出小息肉和微小 息肉,则可摘除并丢弃,无需病理医师评估
。且已有研究证实,对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
良性微小增生性息肉,不进行处理也是安全 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