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_李清照词的相似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刘欣,女,1970—,河北
排,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妙不可 饶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
言的艺术魅力,足见作者炉火纯青的 代文学、体育文化,工作单位:天津体
非凡技艺。
育学院。
146
清照也毫不逊色。《声声慢》中创造性
[2] 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
的叠字令人叫绝自不必说,“绿 肥 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
瘦”的借代妇孺皆知也无需讲,《醉花
[3] 董武:《异代同抒,异曲同工:李
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煜和李清照词中的“愁”之比较》,《华中
瘦”的经典比喻,新颖而贴切,其妙在 师范大学学报》,1994 年第 1 期。
无论是李后主还是李清照,都把
种修辞。首先,将无形的愁绪比喻为有 词视为自己心灵的寄托,将自己真实
形的、常见的流水,形象、生动,同时流 的生命感觉注入词中,凝结成人类生
水的无休无止,喻愁苦的绵绵不绝,非 存的重要内容,同时借助极具艺术性
常有表现力。其次,设问一方面能形成 的方式恰当地将此表达出来,让读者
也。”段玉裁注:“旗之游如水之流,故 思,并标举出“游”的范畴对人生境界 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四书集
得称流也……引申为凡垂流之称…… 加以揭示的,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创立 注·论语·述而》)
又引申为出游、嬉游。”可见“游”的最 者孔子。孔子提出了“游于艺”的著名
《论语·先进》中所载“曾点言志”,
心内容。我们看到,在二人的命运发生 遣丰富的内心情感,在句式上表现为 练的寻常语表达微妙多变的心理和复
重大转变之后,亡国之恨与漂泊之苦 “问式”结构。如《一剪梅》,李清照新婚 杂细腻的感情。上文所举李煜的《破阵
无休止地缠绕在他们周围,让他们度 不久,丈夫因事出门在外,她将满腹的 子》(四十年来家国)便是一例,其他如
思的结晶便是“游”,其所凝聚的审美 是一种理想的完满人生境界。“游于 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
内涵与精神实质,标志着中国人对于 艺”既是对艺术的态度也是对人生的 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人生的诗性领悟,这是中国人的理想 态度,这是中国古人最高的审美境界 (《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卷四》) 朱熹又
秋月何时了)),“烛残漏断频倚枕,起 的急迫心情,自问的方式,表明了词人 使是写女子相思的内容,也用语清新,
坐不能平”(《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的相思之深。又如《声声慢》,此篇写词 朴素自然,如《长相思》(云一锅纟),写女
李清照在病榻上“卧看残月上窗纱” 人一整天愁苦的心情,词中共用四个问 子长夜失眠,全无华丽文字,而用淡笔
二 探问心灵最深处
二李词“俗”的一面表现为字句天
有广大的前途,就会时常憧憬未来,倘
我国古代的女性生活空间较为有 成,自然流露,具有不雕琢、不粉饰,明
若已走入末路看不到光明,自然会回 限,幽闭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她们孤独的 白自然的特点。
视往昔,特别是对于一个曾经拥有美 生活状态及渴望与人交流的心理状态。
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无数个不 思念倾注在这首词中。其中“云中谁寄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
眠之夜里,李后主在“月明中”想忆那 锦书来?”一句,写出女词人独坐舟中, 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林花谢
“不堪回首”的“故国”(《虞美人》(春花 盼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了春红)等均明白如话,晓畅自然。即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句“:怎敌它、晚来风急?“”如今有谁堪 素描,读来清新秀逸,沁人心脾。
感觉到“永夜厌厌欢意少”(《蝶恋花》 摘?“”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清照词亦是如此,诉说相思是
(上巳召亲族))。他们的后期词作,处 得?”真实呈现了词人饱经沧桑后孤独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
及刘禹锡诗句“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 至今,凡能动人心者,概莫能外。
无 限 似 侬 愁 ”,李 煜 稍 加 点 化 ,就 创 造
出 新 的 充 满 丰 富 想 象 的 深 妙 意 境 ,非
参考文献:
常精彩。
[1] 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研究》,
“巾帼不让须眉”,在修辞方面李 学林出版社,1994 年。
于不仅抓住了本体“人”与喻体“黄菊
[4] 李放、武怀军:《李煜及李清照
花”之间的形似—— —经受煎熬而形容 后期词 的 构 思方 式 及 其创 作 渊 源》,
憔悴,更抓住了二者的神似—— —高雅, 《武汉大学学报》,2004 年第 5 期。
是人产生妙思奇想,因此十分传神。几
个普普通通的字经过女词人的巧妙安
就语言表达来说,李煜与李清照
面进行探讨。
个方面对其词作进行探讨,阐述了二 的词都具备雅俗共赏的鲜明特点,这
一 回视往昔意难平
人词作上的一些相似特征。
是因为文学审美形态的雅与俗,在二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有 关键词:李煜词 李清照词 相似性
李的笔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们用
这样一句话:“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另外,在二李的作品中,出现了多 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用典、点化、叠字等。作者恰当、准确、 巧妙地使用它们,或点石成金,将俗词 俗句变雅,或化难为易,把抽象感情形 象化,使作品既富有艺术气息又生动 活泼。
就拿李煜的千古名句“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说,
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设问、点化三
摘要
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
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意义,追寻的是一
“游”是中国古人对于人生的一种 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
种理想的完满人生境界。在中国古代 诗性解读,“游”所探索的是人的自我 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
美学思想中,这种对于存在的诗性之 存在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意义,追寻的 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未兼该,内外
夜,无尽也。意竭于言则有尽,情深于 词则无尽。“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老是那么“不足”, 岂有尽欤,情深故也。
的确,李煜的词就因“情深”之故, 造成了“不足”、“无尽”的效果。“流水 落 花 春 去 也 ,天 上 人 间 ”,历 来 读 者 有 不同的释义,其原因被俞平伯先生一 语道破:“‘流水落花’句极不晦涩,而 颇迷离。”迷离便会似是而非,品之愈 发有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议李 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也说:“词 人直写其目、其心,却在‘沉郁顿挫中 别饶蕴借’。言词有顿挫之妙,似断似 续,正给人留下回味余地,体味其中韵 味。”与这首《相见欢》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 秋)》,其中最被人称道的句子:“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借此冲淡现实中心灵的巨大伤痛。
可诉,不得不将情感的宣泄指向自己
二李词“雅”的一面表现为韵味十
记忆不能使往日真的重现,但是 的内心,因此,自问的方式在他后期的 足,无论是写风花雪月还是写人生悲
残酷的现实逼迫词人不得不被再现的 词作中体现较为充分。他以这种方式 苦,都能给人一种情韵无穷的艺术享
昨日所牵引,心甘情愿地靠近它,明知 一遍又一遍地舔舐自己的伤口,吐尽 受。俞平伯曾说:盖诗词之作,曲折似
结构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使读者更加 感受到他们真切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发
关注答话的内容,增强感情表达的深 自肺腑的炽热真情,从而产生极强的
度与力度。第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感染力,给读者造成极大的心灵冲击。
流”来自李白诗句“请君试问东流水, 这正是其词永具魅力、广为流传的一
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个重要原因,也是一条艺术规律。自古
时的。这不仅使作品虚实相生,富有艺 能免?”这沉痛的自问,让人不胜其哀。 杯倾水涸,有尽也,逝者如斯,不舍昼
145
作家杂志 Writer Magazine 2008 No.11
论传统文艺之“游”的思想
闫伟红
思考与言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内求的文
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
化,始终关注、探索的是人的自我存在
怀旧情结,他们在记忆中追溯过去,重 到软禁,行动失去自由,无法与人沟 情”等等。这种浅显直白的语言,毫无
现昨日的美好,填补内心的孤独与痛 通,处在孤独无助的悲惨境地。囚徒的 “苦吟”“推敲”的痕迹,充分体现了二
苦。他们将逝去的美好岁月复现出来, 生活环境,使他内心的深哀巨痛无人 李真实、本色的艺术追求。
古典文学新探
论李煜、李清照词的相似性
作家杂志 Writer Magazine 2008 No.11
刘欣
“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清照。”作为
又有“高楼谁与上?”过去的快乐一去
词坛风云人物,又同为婉约派代表,二
摘要
不返,如今孤单清冷,无人陪伴,谁还
李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经历了国
李煜和李清照均为词坛大家,又 可以和我一起登高远眺,遥望故国呢?
人生境界与最高审美境界。
和人生境界。
对“游于艺”做了专门解释:“游者,玩
一 孔子之“游”
关键词:“游”孔子 庄子
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
甲骨文和金文中最早出现“游” 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A
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
字,许慎《说文解字》云:“游,旌旗之流
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
初本义,即随风飘荡而无所束缚。
理论命题。《沦语·述而》 有云:“志于 最能充分体现孔子“游”的精神实质。
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首先 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朱熹注: 曾子的理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对人生在世的根本问题洞之以诗性之 “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破家亡之痛,词的创作也都可分为前 都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称“词坛 作者悲苦的心情,让整首词沉浸在一
后两个时期。
二李”。他们无论是生活经历还是词的 种极度无奈又空荡的气氛中。
仔细看来,这两位词坛大家的相 创作内容、表现方式、审美特征等方
三 巧妙融合雅与俗
似点还有许多,这里仅从以下三个方 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重点从三
处留下记忆的烙印。他们对现实的生 痛苦,借酒浇愁的心境,引人哀怜。自问 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
存状态充满了不满与失望,但又无力 增强了感情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上忆吹箫》)”讲述人生漂泊是:“谁怜
改变残酷的局面,从而滋生了强烈的
李后主虽身为君王,然亡国后遭 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
自己优秀的文化素养揉雅于俗,化俗
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
为雅,将雅与俗的优长融于一处。明白
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其实,一个 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超越 如话而又诗意盎然,是二李词的重要
人“常思既往”还是“常思将来”,并非 现实的主观精神世界。
审美特征。
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心态。如果他
它是“水中月”、“镜中花”,李煜与李清 满腔的愁怨,消解无限的悔恨,将内心 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者何?奔放之
照做出的是同样的选择— ——投入往事 的痛苦、挣扎与无奈淋漓尽致地表达 谓也。直不难奔放亦不难,难在于无
的怀抱,摆脱现实的苦闷,哪怕只是暂 出来。如《子夜歌》中道:“人生愁恨何 尽。无尽之奔放,可谓难矣。倾一杯水,
他们的词能够做到把作者内心的
好往昔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李清照作为一位有极高文化素养的女 感受直接注入读者心田,没有任何障
李煜与李清照就是这样,在他们 词人,便用文学话语来与自己寂寞的心 碍,跟他们用语不假藻饰,不事雕琢,
的后期词作中,追忆往昔成为一个核 灵对话,以自己与自己言说的方式,排 通俗浅显有直接关系,善于用普通、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