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呼吸系统基本原理与应用
生理学呼吸系统
1/3由肺组织弹性成分产生 2/3由表面张力所产生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精选ppt
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弹性阻力:物体对抗外 力作用所引起变形的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 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是吸气时 由于肺扩张变性所产生 的回缩力。
精选ppt
顺应性: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 程度。是度量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
布密度大,表面张力减小,大小肺泡容积相对稳定。
精选ppt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意义:
①维持肺泡容积的稳定性。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③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有利于肺的扩张。
精选ppt
正常及几种胸异廓常弹情性况阻下力顺和应顺性应曲性线
胸廓是一个双向弹性体,其弹性回缩力的方向视 胸廓所处的位置而定。
静态肺顺应性曲线
产生原因: 存在肺泡液-气
界面的表面张力
用盐水代替空气
测定肺的顺应 性,滞后现象不明显 。
精选ppt
充盐水
?
用同等压力充空气和盐水,
何者易扩张肺?
充空气
精选ppt
充盐水 充空气
精选ppt
肺内分别灌注空气和生理盐水时肺容量的变化
弹性阻力的来源: ①弹性回缩力1/3
力2/3
②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
正 常 值 : 成 年 人 各 为 83% 、 96%和99%
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活 量可能正常,但时间肺 活量显著降低。
精选ppt
A.正常人 B.气道狭窄患者
精选ppt
肺内压-胸内压-肺容量
精选ppt
气胸
胸膜腔的密闭性是 肺能够随胸廓扩张
生理学呼吸
肺组织内有免疫细胞, 对吸入的异物和病原体
有防御作用。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呼吸中枢
位于脑干,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 本中枢。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 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变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呼吸道黏膜和肺部,对吸入 气体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敏感,参 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吸氧、治疗原发病等。
呼吸暂停
呼吸运动暂时停止,常见于新生儿 窒息、脑卒中等。处理方法包括刺 激呼吸中枢、机械通气等。
呼吸节律异常
如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等,多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处理方法包括 治疗原发病、改善通气功能等。
04
呼吸功能评价与检查方法
肺活量测定方法及意义
测定方法
通过深呼吸后,尽全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即为肺活量。通常使用肺活量计进行测量,受试者需多次测量以获取准 确数据。
VS
意义
呼吸功能综合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呼吸 系统状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呼吸问题。 通过综合评价,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准确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 复计划。同时,综合评价结果还可用于评 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05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策略
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 病毒传播。
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在组织细胞内,氧气被利用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作为 代谢产物。
03
呼吸运动调节及影响因素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节机制
中枢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通过接收 来自外周和中枢的化学、物理刺激, 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深度和节律。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人体肺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肺活量
反映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一秒率
反映气道阻塞程度
肺泡通气量
反映有效气体交换量
血气分析
反映机体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呼吸生理研究中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
系统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 能
细胞生物学技术
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基因芯片技术
高通量检测基因表达谱变 化
影响因素
组织血流量、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环 境温度和酸碱度等。
03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途径和效应器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通过 接收来自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的信号,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
频率。
外周神经系统调节
包括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 性反射等,通过感受器将呼吸运动 相关信息传递至中枢,参与呼吸运 动的精细调节。
病理生理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 流受限。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 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肺功能正 常。
肺部感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表现
肺部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毛细 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引起肺水肿和肺泡萎陷。
急性起病,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 吸衰竭。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及病原 学检查。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氧合,纠正缺氧,保 护器官功能。
05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体温的概念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 通过测量口腔、直肠或腋窝的温 度来表示。
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会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如昼夜节律、年龄 、性别、环境温度等都会对体温 产生影响。
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体温升 高时,会通过出汗、皮肤血管扩 张等方式散热;当体温降低时, 会通过寒战、皮肤血管收缩等方 式减少散热。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1
神经调节
心血管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进行调节。交感神
经兴奋时,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相
反。
02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
。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等也在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肠的功能与排便反射
大肠的结构与功能:分为盲肠、结肠 和直肠三部分,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 和无机盐,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大肠内的细菌及其作用:大肠杆菌等 细菌可合成维生素B族和K族等,同时 也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
排便反射:当粪便充满直肠时,刺激 肠壁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脊髓低 级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便 意。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 动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产生排便反 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 约肌舒张,同时还须有意识地先行深 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 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 促进粪便排出体外。
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等
平滑肌收缩机制
平滑肌细胞结构特点、收缩机制与调节等
心肌收缩机制
心肌细胞结构特点、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 ppt课件
(2)中枢化学感受器
生理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 外液中的[H+];
PPT课件
22
表: PCO2、PH、PO2 对呼吸的调节
调节因素
调节作用
作用途径
PCO2
是呼吸的生理性刺激因素
P超C过O2一适定度限升度高,,抑加制强呼呼吸吸, 起麻醉效应.
中枢化学感受器(+) (为主)
外周化学感受器(+)
PH
呼吸
(RespiraBiblioteka ion)PPT课件1
概述
1.概念: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意义: 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
3.呼吸过程:
肺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O2 CO2
细胞内 氧化代谢
肺通气
肺换气 ②气体运输 组织换气 (组织呼吸)
①外呼吸
③内呼吸
呼吸过程的PPT课三件 个环节
[H+]增加时,呼吸加强。 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
(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PO2
轻度低O2时,呼吸加强。
外周化学感受器(+)
严重低O2时,呼吸抑制 甚至停止。
外周化学感受器(+) 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为主)
PPT课件
23
吸气开始 吸气停止
呼气开始 呼气停止
PPT课件
11
3.胸膜腔内压
(intralpueral pressure)
(1)形成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大气压-肺回缩力 = -肺回缩力
•呼气末:-3— -5 mmHg •吸气末:-5— -10 mmHg
PPT课件
12
(2)胸内负压生理意义
呼吸系统生理学ppt完整版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病理生理改变
严重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诊断
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金标准。
治疗
氧疗、机械通气、病因治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呼吸膜的通透性
呼吸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屏障。其 通透性受膜的厚度、面积和气体扩散系数等因素影 响。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较氧气复杂,涉及物 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因此,影响二氧化碳 运输的因素也较多,如血浆pH值、红细胞内碳酸酐 酶活性等。
血红蛋白的含量与质量
血红蛋白是氧气在血液中运输的载体,其含量和质 量直接影响氧气的运输效率。
血液pH值
血液pH值的变化会影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 当血液pH值降低时,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降低, 有利于氧气从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供给组织细胞利 用。
05
呼吸运动的调节与控制
呼吸中枢及其作用机制
呼吸中枢的定位
位于延髓和脑桥,是控制呼吸运 动的基本中枢。
呼吸中枢的作用
通过接收、整合和处理来自外周和 中枢的化学、神经信号,产生和调 节呼吸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呼吸肌和呼吸道平滑肌的支配作用不同,可影响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速度。例如,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可引起呼吸减慢变浅。
06
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生理 改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理生理改变
持续气流受限,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 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氧气的运输方式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物理溶解,即氧 气以分子形式溶解在血浆中;二是化学结合,即氧气与红细 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物理溶解,即 二氧化碳以分子形式溶解在血浆中;二是化学结合,即二氧 化碳进入红细胞内,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与水结合形成碳酸 ,碳酸再解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呼吸中枢的调节方式
通过神经元网络对呼吸肌的放电频率 和强度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呼吸深度 和频率。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CO2对呼吸的调节
CO2是主要的化学刺激物,通过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 器来调节呼吸。当CO2浓度升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使 呼吸加深加快。
O2对呼吸的调节
低氧血症时,O2浓度的降低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 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同时,O2也能直接作用于呼 吸中枢,但其作用较弱。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呼 吸道疾病的发生。
深呼吸练习
通过深呼吸练习,可以增 加肺活量,提高呼吸道的 通畅度。
咳嗽与排痰
掌握正确的咳嗽和排痰方 法,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增强肺部功能的方法与技巧
体育锻炼
支气管树
分级分支,形成复杂的管道系统 ,保证气体均匀分布到各个肺泡
肺部的组成
肺泡、肺泡管、支气管树等
肺部的血管与淋巴系统
丰富的血管网为肺部提供营养和 氧气,淋巴系统参与免疫防御
02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九章 呼吸系统_PPT课件
鼻由外鼻、鼻旁窦和鼻腔三部分组成。
(二)外鼻
外鼻位于面的中部,分为鼻根、鼻背、鼻尖、 鼻翼等部。鼻背的深面有鼻骨,鼻尖和鼻翼的深面 有鼻软骨。 外鼻表面由皮肤覆盖,鼻尖和鼻背处 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容易发生鼻疖和痤 疮。
三、喉: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一)位置: 位于颈部正中,位置表浅 上:C4、C5之间 下:平C6椎体下缘 前:皮 肤、筋膜、肌肉 后:喉咽 两侧:有颈部的 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
2.细支气管:肺小叶的起始,腺体和 软骨片消失,管壁皱褶很多,上皮为单 层柱状纤毛上皮,平滑肌发达,杯状细 胞极少。
3.终末细支气管:平滑肌变薄,皱褶 消失,细胞为单层立方上皮,一部分细 胞有纤毛,杯状细胞消失。
• (二)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单层 立方移行为扁平细胞,管壁上有肺泡的 开口,故有呼吸功能。此段很短。 2.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 周围有很多肺泡囊和肺泡开口,所以无 完整的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扁平上 皮。壁中有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与平滑 肌。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上呼吸道:鼻、咽、喉
外呼吸道
下呼吸道: 气管、主支气管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 肺泡 血管、神经、淋巴管
呼吸系统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其中喉 是发音的器官,鼻有嗅觉功能。
第二、 外呼吸道 一、鼻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鼻
3、喉肌
喉肌可分为喉内肌和喉外肌。其 主要功能是通过作用环甲关节和环杓 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声门裂开 大或缩小。
4、喉腔
喉腔是由喉软骨为支架围成的腔隙, 上经喉口与喉咽部相通,下达环状软骨 下缘与气管相续。
《生理学实验课件:人类呼吸系统功能实验》
呼吸系统的疾病和病理生理
1 呼吸系统感染
如感冒、肺炎等,病理 生理改变会影响呼吸功 能。
2 呼吸系统肿瘤
如肺癌等,会破坏呼吸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利用影像学、生理学检 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和治 疗。
综合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技巧
总结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写作水平。
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
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体外。
呼吸节律和深度的调节
呼吸节律和深度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影响,以保持适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呼吸系统的生理响应
呼吸系统对于各种生理刺激和环境因素会有相应的生理响应,以维持呼吸功 能的正常运作。
实验所需材料
呼吸系统模型
用于展示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气体交换测试设备
用于检测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情况。
呼吸计
用于测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实验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步骤二
2
进行呼吸系统模型的展示和介绍。
3
步骤四
4
进行气体交换测试。
注意事项
6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生理学实验课件:人类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研究人类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性,详细探讨呼吸 系统的构造、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呼吸节律的调节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实验目的和原理
1 目的
研究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2 原理
了解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分析呼 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以及呼吸节律 和深度的调节。
生理学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
生理学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人体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人体的呼吸活动,以及供应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
生理学研究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解析了它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其相关的生理学原理。
一、呼吸气道和呼吸肌肉人体的呼吸过程涉及到一系列气道和肌肉的协同工作。
首先,氧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到气管和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
在此过程中,鼻腔和口腔的黏膜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和过滤,提供适合呼吸的气流。
呼吸肌肉的主要成员是膈肌和肋间肌群。
膈肌是呼吸肌肉中最重要的肌肉,它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肺部的容积变化。
肋间肌群则负责调节胸廓的运动,使肺部能够充分膨胀和收缩。
二、呼吸运动和呼吸中枢呼吸运动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当肌肉收缩时,胸廓扩大,导致肺部内的压力下降,空气进入呼吸道。
而当肌肉松弛时,胸廓收缩,导致肺部内的压力增加,空气被排出体外。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呼吸中枢通过感受大脑和体内各部分的化学信号,调节呼吸肌肉的活动。
当氧气水平下降或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时,呼吸中枢会增加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以保持血液中的氧气水平稳定。
三、气体交换和血液运输呼吸系统通过气体交换和血液运输,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细胞,同时排除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
当呼吸肌肉收缩,肺部腔容积增大,空气进入肺泡,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最终被呼出体外。
血液运输是呼吸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以血红蛋白氧合物的形式被输送到全身细胞。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产生后,溶解在血液中,以及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再次返回到肺部,最终排出体外。
四、调节呼吸功能的因素呼吸功能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系统、血液化学和荷尔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应用
生理学课件呼吸系统基本 原理和应用
呼吸全过程示意图
肺 O2
肺 毛
细
泡
CO2
血 管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肺
动
静
脉
脉
肺右静 动 脉心脉
气体运输
组 织
O2
组
毛
织
细
细
血 管
CO2
胞
组织换气 (内呼吸)
第一节 肺 通 气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 1.呼吸道:
沟通肺泡与外界环境,加温、加湿、过滤、 清洁吸入气体和防御反射 2.肺泡:交换的场所 3.胸廓:肺通气的动力
-8
作用:1)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顺应性 2)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 3) 防止肺水肿。
临床:妊娠25-30周,开始出现;分娩前(40周), 达最高,可经胎儿呼吸道到羊水(腹腔穿刺采取 羊水定量分析法)
分泌不足 呼吸窘迫综合症 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等疾病时,可因肺表
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 初生儿可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发生肺
(二)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肺内压与大气压间P(肺通气直接动力) 吸气:肺内压大气压(-1– -2mmHg) 呼气:肺内压大气压(+1- +2mmHg) 肺内压=大气压呼吸暂停
人工呼吸: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 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正压吸气式 (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4
不张和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造成新生儿呼 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死亡。
糖皮质激素等可促合成。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容量占 肺总容量百分比
胸廓容积
胸廓弹性回位力
67%
自然容积
无
> 67%
大于自然容积 向内 (吸气阻力)
< 67% 小于自然容积 向外 (吸气动力)
40
小于自然容积
向外 (=肺回缩力)
%
非弹性阻力(动态阻力) 1)为惯性阻力 + 粘滞阻力 + 气道阻力 2)气道阻力 (占80-90%)
顺应性( Compliance C):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弹性物质单位压力下的容积变化。 单位:L/cmH2O 计算:C= V / P( L / kPa )C=1/R
1.肺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1)肺弹性阻力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容积的变化(△V)
肺顺应性(CL)=
L/cmH2O
跨肺压的变化( △P)
(3)形成机制
肺内压
(大 气 压)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 使肺扩张
肺回缩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
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胸内压 = 肺内压 - 肺回缩力
胸内气压为 0
胸内压=-肺回缩力
(4)胸内负压的意义 维持肺扩张;纽带作用; 促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
胸内负压形成的条件: (1)胸膜腔(胸廓)密闭,大气压
小肺泡的压强大于大肺泡内的压强,小肺泡内 的气体会流向大肺泡。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 能够使某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减小的物质。 分泌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 成分:饱和卵磷脂占41% (90%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ecithin DPL,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 不饱和卵磷脂占25% 胆固醇占8%
5.余气量(残气量) RV(residual volume) 正常成人为1000 ~1500ml
不能直接作用于肺。 (2)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 (3)胸廓自然容积>肺容积;
(二)肺通气阻力 弹性阻力(占70%) + 非弹性阻力(占30%)
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肺表面张力
气道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弹性阻力( elastic resistance R): 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变形的力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
原动力
克服通气阻力
胸廓张缩 肺被动张缩
胸膜腔密闭
肺内压与大气压间P
直接动力
肺通气
-1
1、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
小的运动。 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肌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肌
呼吸辅助肌: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1.潮气量 Tidal Volume(TV) :平静 500ml 2.补吸气量 IRV(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正常成年人 1500~2000ml 3.补呼气量 ERV(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正常成年人 900~1200ml 4. 深吸气量 IC Inspiratory Capacity
跨肺压是指肺内压与胸膜内压之差
比顺应性=实测肺顺应性/肺总量
(平静呼吸时测得的肺顺应性/肺功能残气量)
比较不同个体肺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
2)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弹性回缩力(占1/3) 肺泡表面张力(占2/3):肺泡内面的液体层
与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Lalpace P = 2T/r
(2)过程 平静呼吸: 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吸气: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 量增加-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 用力呼吸: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 胸廓容积进一步扩大。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参 加,胸廓容积进一步缩小。
(3)呼吸运动形式 平静呼吸、用力呼吸 腹式呼吸 (Abdominal breathing ): 膈肌舒缩活动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 (Thoracic breathing ): 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胸壁扩大或缩小明显
80%-90%来自大气道(直径大于2毫米) 10%来自小气道(直径小于2毫米)
临床通气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气道口径的影响因素:
1)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Ach M受体 平滑肌收缩 交感神经: NE 2受体 平滑肌舒张
2)化学因素 使其收缩者有:组织胺,CO2升高,PGF2α, 内皮素,白三烯 使其舒张者有:儿茶酚胺,PGE2
(三)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
壁 胸 胸膜 膜 脏
胸膜顶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
膜
胸膜腔
➢肋膈隐窝为胸膜腔最低部位,积液常积聚于此,
为临床穿刺或引流部位。
(1)胸膜腔内浆液的作用: 润滑;吸附 (2)胸内负压测定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平静呼气末约为: -5~-3mmHg 平静吸气末约为:-10 ~ -5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