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讲解学习
李白诗中的数字
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巧妙地运用数字,这给他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他的诗《从军行·其二》中,“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以及《望庐山瀑布水二首》中的“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都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激烈和自然景观的壮丽。
在《南轩松》中,他写到“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用数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则通过具体的数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富饶景象。
此外,数字在李白的诗歌中还具有装饰之美。
就像余光中老先生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个简单的数字“七”、“三”、“一”、“半”,就将李白简约成一个由酒、月光和剑气笼罩的世界。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变乏味为有趣,使枯燥的数字发挥出神奇的修辞功效,焕发出盎然诗意。
而李白正是此中高手,他的诗歌中数词的运用别有一番风味。
诗词中的数学之美
诗词中的数学之美
诗词中的数学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韵节奏:诗词的音韵节奏与数学中的音阶、旋律等有关。
诗人通过运用音韵和节奏,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这种美感与数学中的和谐、比例等概念相呼应。
2.数量关系:诗词中经常涉及到数量关系,例如数字的运用、比例的调整等。
这些数量关系可以表现出诗词的细腻之处,同时也与数学中的数量概念相联系。
3.空间形式:诗词中常常包含对空间形式的描述,如《山村咏怀》中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这种描述不仅具有文学性,也具有数学性,因为它们都涉及到点、线、面等数学概念。
4.对称性:许多诗词都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在数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例如,《咏雪》中的“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呈现出对称性。
5.比例关系:诗词中经常涉及到比例关系,例如《雪梅》(明)林和靖的“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比例关系在数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比例和平衡。
总的来说,诗词中的数学之美体现在音韵节奏、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对称性和比例关系等方面。
这些数学概念和诗词的美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诗词的独特魅力。
从数学美的角度解析《蜀道难》
从数学美的角度解析《蜀道难》作者:陈宏波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02期古往今来,诗歌和数学一直不曾分割,文学作品中蕴藏数学美的比比皆是。
最近读了《蜀道难》感受很深,不经意间有了意外收获。
我发现《蜀道难》中不仅有文学之美,也包含了数学之美。
我将《蜀道难》中的数学美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单纯的数字美这首诗的语言句式很特别,诗句字数多变,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八字、九字等。
多变的字数让诗歌句式自由活泼,灵活生动,更易于在叙述中表现情感的跌宕起伏。
诗的前半部分多用七八九字的长句,夸张地表现出了对高山险川的赞叹,气势奔放畅达;后半部分多用三四五字短句,激荡有力,突出了诗人对剑阁险恶环境的惊恐。
《蜀道难》中有很多单纯的数字,也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如“四万八千岁”“六龙”“百步九折”“不盈尺”“万壑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1)数字规律清晰,一大一小间隔错落有致;(2)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全有;(3)前后照应、中间呼应,万字贯穿始终;(4)西方计数法和传统计数法变换使用。
这些数字既严谨,又无堆砌之感,既全面又无赘余之嫌,既明了清晰又不单调生硬,大小奇偶有序。
这些数字不仅说明了蜀道之难、路途之遥,而且增加了路途险峻的可信度和作者所言之物的真实性。
另外,西方计数法和传统计数法变换使用更加扩大了视野,增强了作品的张力。
二、诗句的整散长短结合美《蜀道难》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了前人惯例,长短错落、整散结合的杂言体形式的诗句,将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读来节奏明快、语感优美。
诗句的整散长短结合非常完美。
全诗以21句七言为主,夹杂2句三言、10句四言、11句五言、1句八言、3句九言、1句十一言。
细描险峻蜀山七言整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状写蜀川之乱四言整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散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九言与七言相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七言与八言相连;“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三言与七言对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十一言与五言钩连。
数字之美——古诗中的数学
数字之美——古诗中的数学'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各位数学老师在教孩子学数学的时候,会不会顺带的教孩子一下古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古诗中隐藏的数学知识。
看完本文后,不妨与孩子一起温习温习这些古诗,相信你们再读时,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1、诗歌中的数如果孩子正处于识数阶段,没有哪一篇比北宋哲学家邵雍的《山村咏怀》更合适了。
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山村咏怀》(北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下面这一首诗则是把数从有穷扩展到了无穷。
《雪梅》(明)林和靖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 飞入梅中都不见。
《闺怨》这首诗则更复杂一点,将数扩充了量级。
《闺怨》(清)黄焕中百尺楼台万丈溪,云书八九寄辽西。
忽闻二月双飞雁,最恨三更一唱鸡。
五六归期空望断,七千离恨竟未齐。
半生四顾孤鸿影,十载悲随杜鹃啼。
数字在诗词中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词的审美意趣。
2、诗歌中的空间与图形杜甫的《绝句》,把数学中的点、线、面、体,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第一句「两个黄鹂」,描写的是两个点;第二句「一行白鹭」,描写的是一条线;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描写的是一个面;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一个空间体。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前半句勾勒出「孤烟」这一直线和「大漠」这一平面的垂直空间关系,后半句则刻画了圆和地平线从相离、相切到相交的关系。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3、诗歌中的量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
每日必饮,每饮必醉,他写下许多关于酒的诗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关于酒,关于月光,关于仗剑走天涯的李白,也许我们说得太多以致疲倦了。
余光中老先生在《寻李白》中对其人其诗的切割可谓尽得诗仙真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小小几个数字“七”、“三”、“一”、“半”,就将李白简约成一个由酒、月光和剑气笼罩的世界。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秘密宇宙,都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李白也不例外,他用来编织诗歌之布的经纬正是数字这条丝线。
本文试图从数字的装饰色彩和文化意义切入诗的神秘国度,以此凸现数字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被这块美丽面纱遮蔽的暗地。
一、数字的装饰之美 (一) 简约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文学用文字说话,而诗歌则是用最节制的语言做减法。
诗歌的这一留白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七月》篇。
全诗凡八章八十八句,每一节均以数字领起,讲述农夫在一年中的农事劳作。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述罗敷的夫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专城居。
”数字的简约之风在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亦有记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李白数字的简约集中体现在《长干行》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①诗人将一位女子的童年嬉戏,妙龄青春,初婚时的甜蜜与别后的苦涩都浓缩在几组数字中,数字成为漫长时间的标识和空间变幻的风向标。
毫无疑问,叙事的简约与流畅背后则是大片丰富的空白,留待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去开垦。
(二) 对比诗歌中的数字有时是单独出现,更多的时候则是成双成对存在,以此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与封闭自足,使诗歌形式更工整,更具韵律美。
首先是数量上的对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万”言极多。
李白诗歌的数学之美(精品)
李白诗歌的数学之美()李白诗歌的数学之美()黄华数学老师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酷爱喝酒因此自喻为“酒中仙”,天生的侠骨豪情,剑术天下第二(仅在裴旻将军之下)。
本人非常欣赏李白的仙风道骨,研读李白的诗歌一段时间,发现“诗仙”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运用数学思维作诗的人。
仅仅是个人鄙见,不尽之处还望专家指正。
数学与诗歌历来都被世人认为是绝对相反的。
莫扎特才有“音乐家诗人”的美誉,肖邦也有“钢琴诗人”盛名,可是很少有人能成为诗人数学家。
数学家思维严谨沉稳而诗人天性狂放不羁,似乎很难将这二者集于一身,这样说李白似乎也不能例外。
查遍史料,都没有李白关于数学方面的专著或是成就,那么为什么说李白是鲜为人知的“数学家”呢?本文试图从数字,数学思想等方面揭示李白在数学方面的神秘面纱。
一、李白与数字的亲密接触(1)李白诗歌中的数字李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视角奇特,语言流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汉代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是一位高产的诗人,现今流传下来的还有990多首。
这990多首诗中有大量的有关数字的诗歌为世人所传唱,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等。
在《唐诗三百首》被收录的33首诗歌中,含数字的多达20首,占总数的67%。
(2)李白诗歌的数字美计量之美——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文字或符号。
在数学文字符号使用以前,古人在生活中曾使用过结绳计数、筹码计数等简单的计数方式,后来逐渐有了表示数字的文字符号。
李白诗歌中“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中数量词限定了酒、人、山水的量的多少,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文字符号计量之美。
对比之美——对比是作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的作用在于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凸显或衬托所要吟咏之物。
解读李白诗歌中的数字夸张艺术
决定 了他 为 人处 事 的原 则 , 使其 浪漫 主 义诗 风成 为 必 “ 直下 ” 既写 出岩壁 的陡 峭 , 又 写 出水 流 之 急 。“ 三 千 然, 任何 事 物 到 了李 白笔 下 , 通过想象 、 比喻 、 夸 张 等 尺” 极力 夸 张 , 将庐 山山势险峻、 高大雄伟 、 瀑 布 水 流 手法 , 似 乎都 可 以任 意扩 大 , 收 缩 自如 , 幻化万千 , 其 飞驰 、 一 泻 千 里 的壮 观 场 面 极 为直 观 地 展 现 给 读 者 。 意境 的超 凡 脱 俗 、 笔 调 的夸 张 是 李 白的 大 胆创 新 , 更 “ 疑是银 河 落 九 天 ” 中的“ 疑” 字, 更 增 添 了瀑 布 的神
丈、 里等。例如 , 在《 望庐 山 式, 他将 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诗歌 , 把诗歌创作推 向 在选用的量词上常用尺 、 无 与伦 比的顶 峰 。李 白的诗 歌 飘 逸 隽永 , 他 非 常 自如 瀑 布》 一诗 中, 李 白写道 : “日照香 炉生 紫烟 , 遥 看 瀑 布 疑是银 河 落 九天 。 ” 川诗 句 地运 用 了浪 漫 主义 的各 种表 现 手 法 , 表 达 了他 那 种 仗 挂 前川 。飞流直 下 三千 尺 ,
代 文学 浪 漫 主 义 的代 表 , 他 的 诗 歌 色 彩瑰 丽 , 热 情 澎 怀 。而 诗 人在 描 绘 自然 风 光 时 采 用 数 字 夸 张 的艺 术
湃, 气势 磅 礴 , 历 来 被 世 人 称 道 。他 的文 学 地 位 无 不 手 法 , 使 其 山水 诗 显 得 出 神 入化 , 开 拓 了我 国 山水 诗
与 大唐 盛 世 的变 革 密 切 相 关 , 在 他 的笔 下 , 丰 富 的浪 雄 奇壮 阔 的大格 局 。李 白在 其 山水 诗 中使 用数 词 时 , 漫 主义 的 手 法 , 完 全 打 破 了 诗 歌 创 作 的 一 切 固 有 格 动 辄就 是成 百 、 上千 、 上万 , 而用 个 位数 的 时 候 很 少 ,
李白诗歌的数学之美
李白诗歌的数学之美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酷爱喝酒因此自喻为“酒中仙”,天生的侠骨豪情,剑术天下第二(仅在裴旻将军之下)。
本人非常欣赏李白的仙风道骨,研读李白的诗歌一段时间,发现“诗仙”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运用数学思维作诗的人。
仅仅是个人鄙见,不尽之处还望专家指正。
数学与诗歌历来都被世人认为是绝对相反的。
莫扎特才有“音乐家诗人”的美誉,肖邦也有 “钢琴诗人”盛名,可是很少有人能成为诗人数学家。
数学家思维严谨沉稳而诗人天性狂放不羁,似乎很难将这二者集于一身,这样说李白似乎也不能例外。
查遍史料,都没有李白关于数学方面的专著或是成就,那么为什么说李白是鲜为人知的“数学家”呢?本文试图从数字,数学思想等方面揭示李白在数学方面的神秘面纱。
一、 李白与数字的亲密接触(1)李白诗歌中的数字李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视角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汉代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是一位高产的诗人,现今流传下来的还有990多首。
这990多首诗中有大量的有关数字的诗歌为世人所传唱,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等。
在《唐诗三百首》被收录的33首诗歌中,含数字的多达20首,占总数的67%。
(2)李白诗歌的数字美计量之美——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文字或符号。
在数学文字符号使用以前,古人在生活中曾使用过结绳计数、筹码计数等简单的计数方式,后来逐渐有了表示数字的文字符号。
李白诗歌中“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中数量词限定了酒、人、山水的量的多少,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文字符号计量之美。
对比之美——对比是作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的作用在于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凸显或衬托所要吟咏之物。
李白诗中夸饰性数字的妙用
李白诗中夸饰性数字的妙用数字在数学王国里是非常严肃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可是在文学园地中,数字就变得活跃起来,具有了一种“夸张”的本领,如果都一一落实,就有些偏颇了。
因为数字能表达夸张的意思,所以受到了文学家,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的青睐。
在我国历史上众多有成就的诗人当中,李白可以说是爱用数字夸张的一个。
一、数字“一”数字“一”在文学中常用来“言其少”,有时重复使用也能表示多。
例1、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妾薄命》)该句写陈阿娇作了皇后,宠极一时,后来因为嫉妒,失去了汉武帝的宠幸。
她为了“夺宠”,采用巫术而得罪,幽居在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仅一步之远,但却是咫尺天涯。
“一”写出了路途之近。
例2、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子夜吴歌•冬歌》)该句写在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一位女子正在缝制征袍。
因天气严寒,女子做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就这短短的一晚上的时间,时不我待,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如在目前。
“一”写出了时间之短。
例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该句写在“山花”装点的幽美的山中,诗人和意气相投的“幽人”“对酌”。
此情此景,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又一杯”地开怀畅饮。
在这里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到这里,诗人痛饮狂歌兴高采烈的情景如在目前。
二、数字“三”及其倍数数字“三”及其倍数在文学中常用来“言其多”,常见的数字有“九”“三百”“三千”“三万六千”“四万八千”等。
例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该句写诗人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长到了“三千丈”,由此表达了深重的愁思。
该诗出乎常情而又入乎人心,诗人的长叹确实让人同情,无怪乎后人评说“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数字“三千”写出了愁思之深之重。
例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诗中的数字讲解学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杜甫
二、运用数字进行对比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
——《早发白帝城》李白
三、运用数字进行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小结:
上述诗歌中的数字都运用得 十分贴切、自然,言简意赅,情 趣盎然,显示了古诗独特的艺术 魅力。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古诗中的数学美
古诗中的数学美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通过数字的运用,巧妙地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反映远近,既有文学底蕴又有数学巧思。
《咏雪》
清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将有限的数引申向了无限的数,读之使人仿若置身于大雪纷飞的广袤天地间,觉此景之壮阔。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从数学的点、线、面、体不同角度进行细微的刻画;黄
鹂为点,白鹭作线,窗框做面,江水自成空间。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构思巧妙,形如宝塔,把茶与诗人、僧人的关系,饮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赏茶的过程都写了进去。
从塔尖的一字句或两字句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到七字句的塔底为止。
首项是一,公差是一,这就是数学中的等差数列。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在古诗中,数字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计算能力,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在诗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意趣。
以下是我对古诗中常见数字的解析: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里的“一”意味着离别、分别之意。
二“两颗明珠”这句诗中,二的寓意是珍贵、宝贵。
在《离骚》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十五弦音弹不尽,幽思独坐空余怨。
”中的“十五”是古人送别的寓意,而“二”则蕴含着思念之情。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三”体现了古人学习的理念,认为与人交流、跟师学艺才能成才。
而在《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三”则是指古人对于月亮的崇拜和思念故乡的情感。
四“四野荒草连天”中的“四”,是表达荒凉、寂寞之意。
在《登高》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中使用的“千里目”明显是夸张之词,而“四海”则体现了古人对于国家统一的神往。
五“五湖烟水宛如画”中的“五”,是表达自然风光之美。
在《春宵》中,“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绕梁,夜阑人静重寻思。
”中的“千金”和“五音”则表现了人们对于音乐与夜生活的热爱。
六“六亿神州同春色”中的“六”,是表现中国大地的壮美与生机。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的“九”则是表现古人对于家国之情的思念。
七“七步一出,再则足登九天”中的“七”体现了认真思考的必要性。
而在《古朗月行》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的“七星”寓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目。
八“只因八月秋高风急,夜气寒凉,故乡思逢”,在这首诗中,“八”的意思表现的是处事果敢、刚毅不屈的态度。
在《玉楼春》中,“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中的“八千里”体现了古人的旅游热情。
十“十年江东事,赢得俊男生”,这里的“十”表达的是人生岁月的变幻,以及凡事需要用心经营。
在《长恨歌》中,“壮岁早已梦中归,独留青冢向黄昏”中的“早已梦中归”,则表达了古人对于生命行将结束的无奈和悲凉。
让中学生从诗歌中感受数学之美-最新年文档
让中学生从诗歌中感受数学之美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会遇到很多中学生对中国古诗词非常的感兴趣,但是他们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全面深入的开展。
要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让学生从“不想学”变成“想要学”,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它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
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首诗:《游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不难看出,把它倒转过来,仍然是一首完整的七律诗: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的这首回文诗无论是顺读或倒读,都是情景交融、清新可读的好诗。
类似的又如“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这些诗凭着精巧的构思,给人以奇妙的感受,每每读之,读者都会暗自叫绝。
而数学中,也不乏这样的回文现象,数学中也有“回文素数”。
回文素数是指这样的素数,将它的各位数码完全倒过来写,却仍是素数。
例如,19是素数,若倒过写便是91,它不是素数(91=7×13),所以19虽是素数,但不是回文素数。
不是回文素数的素数很多。
但是,如13这样的素数,倒过来写是31,31则是素数,所以13是回文素数(13与31互为素数)。
此外,17与71、113与311、347与743、769与967等都是回文素数。
人们可以像作诗那样地计算和研究回文素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回文诗的兴趣上转移到数学的回文上来,让学生自主研究一下,5位数以内的回文数到底有多少?更多位呢?事实上,回文素数是一对对的,两位数回文素数有4对;三位数的回文素数共13对;四位数的有102对;五位数的有684对;……究竟有多少对回文素数,至今还不清楚。
试析《将进酒》中数字的妙用
试析《将进酒》中数字的妙用作者:高玫玉毛衍雷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9期在《将进酒》那一句句挟排山倒海之势的诗句中,“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一系列的数字犹如那一串串的明珠,把诗人的豪情映照的格外显眼。
这些数字不仅表现了豪迈的诗情,而且展现了诗人那宽广的胸襟。
看着这些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潜在酒樽底下的汹涌波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前半句,展现了诗人极为乐观的情绪,有自信,有期盼,还有渴望。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这一“千金”,不仅展现了诗人视金钱为粪土的奔放豪迈,更是展现了他如火的激情。
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才能会有用武之地,因此应该高歌痛饮。
其声高亢有力,其人意气风发,这是对自我、对人生的肯定,也是诗人顽强生命力的见证。
正是这句话鼓舞了李白身后多少颓唐失意的人奋起前进!想诗人当年“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的豪举,就可以印证这句话绝非由装腔作势者所出。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上来就是大手笔“烹羊宰牛”“三百杯”,与“千金散尽”遥相呼应,气派相当。
显示了作者描绘的筵席决不是菜要两碟,酒要一壶,清静文雅、精雕细琢的月下独酌,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三百杯”大肚量的豪饮。
可以想象,作者举起酒杯高声劝酒“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的豪气,会令人不由得一醉方休。
虽然同是大块的吃肉,大碗的喝酒,但没有山野乡夫粗俗,却尽显诗人的狂放,尽显诗人的不羁。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紧承上句“古来圣贤皆寂寞”说古人“寂寞”,并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斗酒十千恣欢谑”就是化用其《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而来。
说的是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意思是喝酒不要在乎钱,在意的是畅快。
这也符合李白豪爽的个性,一点也不顾忌自己的客人身份,直接向主人点明“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古诗词的数字密码。
古诗词的数字密码。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美丽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然而,除了表面上的诗词之美,古诗词中隐藏着一种神秘的数字密码,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使用数字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数字密码的应用有多种形式,比如某个数字代表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代表某种情感、寓意等。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能够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巧妙地融入数字密码,使诗词更加富有哲理和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的数字密码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应用。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中的数字“一”代表了“明月”、“光”,而数字“二”则代表了“床前”、“疑是”。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诗人将自然景物和自己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词更具有表现力和浪漫情怀。
其次,数字密码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寓意和智慧。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的数字“一”和“白”蕴含着纯洁、高尚的意义;数字“二”和“黄”则代表着富饶、丰收。
通过这种运用数字密码的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使诗词更加深入人心,具有启迪和思考的作用。
古诗词的数字密码还可以用来抒发情感和表达寄托。
比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云敛尽,回首向来萧瑟处”,这里的数字“一”代表了“寒蝉”,数字“二”则代表了“长云”,通过数字密码的运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古诗词的数字密码不仅仅在表达情感和寓意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里的数字“一”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数字“二”则代表了草木的生长和枯萎。
通过数字密码的运用,诗人告诉我们生命如同四季更迭,充满了起伏和变化,我们应该珍惜和把握每一个瞬间。
通过深入研读古诗词中的数字密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美感和哲理。
唐诗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唐诗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唐诗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唐诗中的数字我们欣赏唐诗时,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
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意境,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一、数字的连用“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的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
“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展现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
“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
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幽怨的心情。
千岩叠嶂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古诗中常常出现一些数字,有的表示具体的数目,有的具有象征意义。
这些数字给古诗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味道,也让我们对古人的感悟和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数字及其意义。
一表示独一无二、孤独寂寥的意味。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一”表示李白的孤独寂寥之情。
二表示对立、辨证或相对的意味。
如杜甫的《月夜》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二”表示牛郎织女的相对位置。
三表示固定、完整和和谐的意味。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三”表示完整的景象和和谐的世界。
四表示季节、时光或四方之意味。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四”表示四季交替的景象。
六表示富饶的意味。
如杨炯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六巨猪头一合唱,金牛凭几软如霜。
”这里的“六”表示富饶的景象。
七表示吉祥的意味。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里的“三七”表示吉祥的想象。
古诗中的数字具有多种意象和象征意义,通过数字的运用,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味,让诗歌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
这些数字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和理解古诗的方法和角度,增加了我们对古人生活和思想的了解和感悟。
古诗中的数学的赏析
古诗中的数学的赏析
关于古诗中的数学的赏析
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乏味之感,但经诗人巧妙地用在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几十首古诗中包含大量数字,其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合成比喻
数字入诗常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以潭水千尺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
感情本是抽象无形的,拿它与千尺潭水作比,就显得具体可感了。
二、组成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入云际的景象,这种高度上的夸张,突出了山楼的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诗中的'“三千丈”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忧愁。
三、形成对比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千里”虚指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很短,两者作悬殊对比,写出了舟行的迅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喜悦兴奋之情,快船快意,令人向往。
四、构成名句
古诗常用一些数字构成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名句。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千里”指辽阔广远的境界,“一层”指更高的地方。
数字入诗,以景喻理,告诫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努力攀登。
字里行间充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成为千古佳句,久诵不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关于酒,关于月光,关于仗剑走天涯的李白,也许我们说得太多以致疲倦了。
余光中老先生在《寻李白》中对其人其诗的切割可谓尽得诗仙真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小小几个数字“七”、“三”、“一”、“半”,就将李白简约成一个由酒、月光和剑气笼罩的世界。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秘密宇宙,都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李白也不例外,他用来编织诗歌之布的经纬正是数字这条丝线。
本文试图从数字的装饰色彩和文化意义切入诗的神秘国度,以此凸现数字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被这块美丽面纱遮蔽的暗地。
一、数字的装饰之美(一) 简约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文学用文字说话,而诗歌则是用最节制的语言做减法。
诗歌的这一留白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七月》篇。
全诗凡八章八十八句,每一节均以数字领起,讲述农夫在一年中的农事劳作。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述罗敷的夫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专城居。
”数字的简约之风在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亦有记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李白数字的简约集中体现在《长干行》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①诗人将一位女子的童年嬉戏,妙龄青春,初婚时的甜蜜与别后的苦涩都浓缩在几组数字中,数字成为漫长时间的标识和空间变幻的风向标。
毫无疑问,叙事的简约与流畅背后则是大片丰富的空白,留待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去开垦。
(二) 对比诗歌中的数字有时是单独出现,更多的时候则是成双成对存在,以此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与封闭自足,使诗歌形式更工整,更具韵律美。
首先是数量上的对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万”言极多。
剑门关栈道固若金汤,易守不易攻的特性一目了然。
相同的例子还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在《望天门山》中用了两个数量词“两”和“一”,两岸之青山与前句的天门相呼应,其形态宛若两扇徐徐开启的大门,同时也与后面的一片孤帆形成动静对比。
正是这“两”与“一”让我们洞见了此诗独特美丽的视角,而且在数量上的对比也让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都具有了人的灵性:孤独感。
帆之冷清与两岸青山和日光一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是时空对比。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就有对数字的妙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中“千”是作为空间距离的遥远来装饰浩渺的长江水,反之“一”则是相对较短的时间长度。
在短短的一行诗中,诗人就完成了时空的对比:如此漫长的道路却用如此短暂的时间飞越,诗人在流放中遇赦的愉悦心情不言而喻。
用数字来装饰时间空间使之形成呼应与对比,这在汉乐府民歌中早有记载。
如《十五从军征》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诗人对65年的戎边生涯只字未提,却用两组数字的对比将漫长的时间跨度显现出来,使青春少年与苍白老者的形象对比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冲击。
毫无疑问,这种冲击是由两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十五”和“八十”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数字在诗歌语言中特有的张力不容小视。
(三) 夸饰李白诗歌的飘逸和大气与他对数字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许多意象因为有了数词的修饰而具有了奇特、神秘、新奇的色彩,而李白诗歌特有的浪漫与夸张风格也因此成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九重天落下的瀑布长达三千尺,可见飞流景象之壮观,而矗立此情此景下的人又是多么渺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三千丈的白发极言生命之苍老,而三千丈的愁丝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同样是写憔悴后的容颜,李清照缩小夸张“人比黄花瘦”,而李白却从极限去夸张:最长,最宽,最高,最大,最老,最深,最多,最快,等等。
如“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惊风一起三山动”;“一风三日吹倒山”;“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在诗歌中用数字表示夸张的手法古已有之,在民间保存得特别完整。
《诗经》之《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硕鼠》篇“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1〕“三”在古代言极多。
数字在庄子的语言世界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逍遥游》中有“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数字语言简单朴实,极具口语色彩。
李白受民间技艺的长久浸润,因而其诗歌语言不仅有飘逸洒脱的仙人之气,尤其善用无数数字夸张出来许多奇异神秘的意象,同时兼具人间的血肉气息,数字的世俗化色彩功不可没。
(四) 虚实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境的惯用技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虚实交错的构境提出过精辟见解:“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2〕数字在虚实构境的技法上兼具双重功能:实指与虚指。
所谓实指无非是借助数字准确具体地表述事物的真实面貌,其目的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使诗歌的骨架附著血肉与气息,诗歌最忌太虚,虚则空,因而细节和形象与诗歌的生命同在。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四万八千”是一个实数,准确具体的数字背后是更庞大的虚数,以实数代言其年代之久远。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皆是以具体的数字将形象与细节凸现出来,化抽象为具象。
数字的虚指功能则更多地建立在形而上的想象与精气神的透溢之中。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盛唐诸人,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3〕太白之诗造虚境居多,正所谓避实就虚。
诗人特别偏爱“一”、“三”、“千”、“万”等数词。
这些数词在古时大多是虚指,代言其多。
这些宏大的数字面具背后是李白式的孤傲与狂放。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是李白承袭南朝乐府之晋曲而作,其声哀苦。
秋天是备寒衣的时节,也是月明团聚的时节,思妇对良人的思念在数不清的月光和不绝于耳的捣衣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虚构之境却是摇荡之真性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无不是“凭虚构象”,数字虚构出来的正是一个宏大的宇宙和诗人的心灵世界。
二、数字的文化色彩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太白之诗有两处评点:“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
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
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3〕何谓真太白处?梳理了他编制诗歌的数字经纬及其装饰色彩后,我们不妨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切入,借以揭示除去酒、月光、剑气之外诗人的另一个安身立命处———道与数字。
数字作为词语,本身是没有生命与色彩的,然而一旦进入文化的视野,便具有了人性的意义。
它不只是一种抽象的计算和测量工具,更是一种精神和宇宙能量的体现。
在数字这一人工符号背后是整个宇宙。
在《周易》和道教典籍中孕育着大量以象数来表征的卜卦符号,比如阴阳五行等,皆取法自然。
中国道教《老子》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也赋予了数字宗教哲学的色彩:时间与空间合二为一,生与死殊途同归。
道教典籍《度人经》指出一旦掌握了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的推演,也就掌握了某种与神秘宇宙对话的权利。
《周易·系辞上·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5〕数字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的记忆方式,也大量出现在李白游仙登山的诗篇中。
赵翼在其《瓯北诗话》中说“青莲少好学仙,故登真度世之志,十诗而九。
〔6〕李白的道教信仰炼丹采药和寻仙访道都藏匿在他的诗歌中。
从一到十的数字成为他与宇宙对话的神秘桥梁。
“神秘数字,是指某些数字,除了本身的计算意义外,还兼有某种非数字的性质,又称历法数字或模式数字。
”〔7〕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正是词语建构起人性化的世界。
世界是由数字构成并切分的,因为与宇宙的创生相关而被视为圣数,神秘而且神圣。
没有哪一位诗人像李白那样热爱数字,运用数字来创作,尤其是“一”、“三”、“九”、“十”这几个数字。
他对道教的信仰也可以他的数字诗为证。
(一) “十”李白诗中有多处用了数字“十”,如“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凤笙篇》)“云卧三十年,好复神仙。
”(《大鹏赋》)“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曾歇”(《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李白出生在道风盛行的蜀地,据李长之、罗宗强等人考证,李白很小就接触到了道教典籍,15岁便开始了炼丹学道的生活,并有了道教信仰。
20岁还从道士手中接受过长生的符箓。
25岁时开始离家远游遍游名山大川,开始其一生的寻仙访道的游历生涯。
②从“十五”到“二十五”只是年龄的一个虚指,庄子说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诗人与道教的渊源从数字时间的指认来看,不可谓不深。
其次,“十”这个数字在周易和道教中均有特殊含义:说经十遍方能召道界最高天神元始天尊,修行炼丹十月之久方能成行。
易学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级构成,阴阳交合万物生焉,因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阴数,常常意味着一种完美的力量。
而奇数一三五七九是天数、阳数。
《度人经内义》曰:“说经十遍以周者,召天地真圣高尊也;修丹十月而成者,运阴阳精粹造化也……天一水,地二火,天三木,地四金,天五土也;地六铅,天七汞,地八砂,天九银,地十丹也。
以召十方者,乃一、三、五、七、九,阳也;二、四、六、八、十,阴也。
此乃还丹之妙用。
”〔8〕此外,“十”还是宇宙编码的基本数,即十进制的演算方法,满十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