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活动课教学设计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2.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3. 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5.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
难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地表环境变化的照片,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思考。
2.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土地利用变化等对地形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探讨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对气候的影响。
4. 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分析水库建设、河道整治等对水文的影响。
5.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讨论农业开发、生态保护等对生物的影响。
6.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土地开垦、污染等对土壤的影响。
7.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人类活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8.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9.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案编写过程中,需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影响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同和实践能力。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地表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环境的变化。
提问:“你们认为地表环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新课导入: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生态破坏等。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如mining、deforestation、urbanization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具体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小组的案例,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如在mining方面,可以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在deforestation方面,可以提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
5. 全班交流: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人类活动对周边地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对保护措施的提出较为模糊。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案例,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认识程度,以及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能准确地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即为优秀;能基本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出一定的保护措施,即为良好;能简单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出的保护措施较模糊,即为一般。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关键能力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运输 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 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 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பைடு நூலகம்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
运
多,开挖航道方便
影响
原则
原因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
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 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可以
要点笔记交通线路的建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 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视野拓展西南地区地形地势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发展过 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 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
路多呈“之”字形
降低线路坡度
线路 走向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 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 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 节约用地
市的距离近
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多发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损失
影响 原 则
原因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 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较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1)平原 ①最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线路密度较大。 ②在河网密布的平原,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这些地 区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2)山区 ①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要大得多,交通运输 受到较大的限制。 ②为达到线路修筑的坡度要求,山区的交通线往往迂回前行,所以在坡度较 陡的山地常见到“之”字形分布的公路。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学问·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核心素养1.结合区域地理了解不同地形区人口、农业、交通及城市分布特点,并理解地形对其分布的影响。
(区域认知)2.结合区域图、景观图分析,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熟悉,进一步树立人地和谐开展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分布、聚落形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风俗习惯、文化传播等方面。
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成为人类抱负的居住地。
今日,世界上的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2)地表坎坷的山地、寒冷枯燥的高原人烟稀有。
(3)在山区生活的人们,一般将居住地选择在河谷或山间盆地。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农业类型缘由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山地林业地表坡度大,土壤易受到侵蚀,不太适合大面积耕作高原高寒农牧业海拔高、水热条件缺乏[温馨提示]山地的坡度和坡向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1)坡度:坡度越大,土壤越易被侵蚀,坡度超过7°,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坡度超过25°,不相宜开展种植业,应开展林业或进行自然爱护。
(2)坡向:坡向不仅会影响太阳辐射,也会影响水分条件,不同坡向水热组合状况会有差异,进而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地形运输方式线路布局缘由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古代大路;现代的大路、铁路线路密度较大地形平坦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且建筑本钱都比拟低河网密布的平原现代的大路、铁路大路、铁路线密度较小修筑大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难度较大,本钱较高内河航运较兴旺水运网密集河网密布,水运条件好山地首选大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交通线往往迂回前行,线路较少地面起伏大,修建大路、铁路的本钱及技术难度大,铁路建设对地形坡度以及弯度的要求更高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转变地貌发育方向。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学生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思考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程度。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1.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资料。
2. 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3. 人类活动案例。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难度:中等十、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
2. 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3. 准备好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地表环境变化的前后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变化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扩张等对地表环境的具体影响,包括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的地表塌陷,森林砍伐引起的土地侵蚀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直接影响。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案
教案名称: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地表形态,如山脉、平原、高原和河流等。
2. 探索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地理教材和相关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
2. 白板或黑板、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地貌和地表形态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地表形态如何与人类活动相关?Step 2: 地表形态介绍(15分钟)-通过地理教材和相关资源,介绍不同的地表形态,如山脉、平原、高原和河流等。
-利用地图、图片或视频展示这些地表形态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Step 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如何与不同的地表形态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在山区、平原、高原和河流等地表形态上的农业、工业、城市建设和旅游等活动。
-提示学生思考这些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土壤侵蚀、水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
Step 4: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负面影响,并讨论如何保护地表形态和环境。
-鼓励学生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法,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强调每个人的责任和行动在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Step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讨论,强调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表形态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地表形态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小组项目或研究报告,让学生深入探究特定地区的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
-检查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高中3年级地理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学案
高三地理教学资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高三地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第8-1课: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2.学生学习后达成目标:①熟悉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理解不同河段的地貌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并理解各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解析高考真题,揣摩感悟命题人的命题思路、风格和思维方式。
③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尽快准确建立考题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方法建议:追问法,图解法,因果逻辑关系思考方法,观察法,知识结构、思维成链。
4.课前准备:熟读课本相关知识,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二、学习任务观看教学录像后,完成下列学习任务:(一)河谷发育过程1.熟悉河谷发育的过程,能清楚地口头表达出来。
能理解河谷发育的初期、中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应一条成熟大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段。
2.能理解各种流水作用与不同地貌的对应关系。
思维方法:因果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或空间思维。
研究对象:河谷地貌与流水作用的关系(二)河谷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要明白V型谷为何多发育在山区和高原区,联系长江、黄河、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来理解。
结合流域综合开发中长江上游的开发知识,理解V型谷对人口、聚落、交通和生产活动等的影响,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治理。
2.冲-洪积扇的特点,在必修1-1有描述,学生自己复习。
思考:干旱地区的人口聚落交通线为何集中分布在周边的山麓地带?3.思考:从地形地貌角度分析北京、上海为何能成为超级城市。
重庆是组团式城市,是否属于多核心模式?为何华北平原的西部山麓冲积扇平原没有盐碱灾害?(三)实战演练1.(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华北某地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1)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这个题质量好,考查得都是主干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难度中等。
要求学生仔细再做一遍,深入揣摩命题人的思维方式。
做完此题后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a.从水资源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人口和聚落都稠密的原因。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难点: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案例: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表变化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7. 板书设计: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及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讨论的参与度。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3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目标与素养1.结合情境,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达到水平2的要求。
2.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评估人类对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达到水平2的要求。
3.面对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达到水平3的要求。
4.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
情境与问题1.通过教材第45页的探究,进一步感受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古代聚落和当代聚落的分布特征,帮助学生总体上感受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图、部分地区的交通线路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交通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4.通过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等活动,思考人类活动应该怎样减少对地表形态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读图、讨论、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2.通过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读图法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难点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下列图文资料:“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1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
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师:悬崖绝壁上开挖的“生命渠”,反映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改变贫困的奋斗精神。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节课“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地理知识的构建,同时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生活处处皆地理的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在我国地理课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期地貌、气候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展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表形态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主要地表形态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2.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人类居住、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表形态的分类、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到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研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地表形态的分类、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环境保护意义。
(二)难点1.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
2. 如何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亮点:结合生活实例,如城市建设中的地形利用、农业种植的地形选择等,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地理知识。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问答形式巩固知识。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一
1.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绘制思维导图,明确各种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表形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分析其对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地表形态的描述及其特点;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策略。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oogle Earth等软件,观察并分析一个地区的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拍摄屏幕截图,并附上简要分析。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3.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针对该案例,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1.你能说出几种典型的地表形态及其特点?
2.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
在此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3.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变化,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地理知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的human activities和their effects on surface formations。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等。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明确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2.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以及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案例亮点
1.实地考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的具体表现。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撰写调查报告。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城市地铁线路规划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思想,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激发了对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知识点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交通、城市建设、农业等。
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实际案例,如某城市地铁线路规划。
4.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表形态进行研究,如山地、平原等。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交通、城市建设等。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师总结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重点知识点。
3.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思考。
(五)作业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师设计评价问卷,了解学生对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教学反馈。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4.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第一篇:《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了解围湖造田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2、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2、学生回答。
3、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二、活动围湖造田的利与弊1、识湖泊滩地的地形优势,人们择地而居,在那里开垦种植,历史悠久。
2、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粮食的需要造成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以洞庭湖为例,出示洞庭湖面积变化历史表。
3、学生展开分析讨论:湖面变化呈什么趋势?(学生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洞庭湖的湖面在不断缩小的趋势。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后果?(给学生讲述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的大洪灾灾情及原因,提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湖面变小对湖中生物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对蓄水的影响等等,推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4、全班交流。
5、汇报交流,提升认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重要。
三、课后反思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第二篇:《6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6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024春新教材高中地理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
2.例题二: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布局较为规则,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发达。
-高原地区:地形起伏大,交通线路布局受限于地形条件,多为绕行或沿等高线布局。
-山地地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布局难度较大,铁路、公路多沿河谷或山间盆地布局。
3.例题三:分析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城市分布较为密集,规模较大。
-高原地区:地形高亢,河流流向受限于地形条件,多呈放射状分布。
-山地地区:地形崎岖,河流流向受限于地形条件,多呈树枝状分布,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5.例题五:分析地形对水电站布局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水电站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电站布局受限于水资源分布,多沿河流或湖泊分布。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表形态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地貌学概要》、《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等,供学生深入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术论文: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术论文,以拓宽视野。
①地表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
-重点知识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表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侯建成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22()7
【摘要】本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动态生成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学习自觉,以及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品格,提升其地理关键能力。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真问题”发现,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侯建成
【作者单位】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区域视角下人地协调观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地理新教材中的“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为例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教学设计
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4.生活化情境下的“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以“探究马岭河峡谷的地质成因”为例
5.基于核心素养考查视角的高三地理微专题教学设计——以“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微专题教学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2023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1)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课题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2.区域认知: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评估人类对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人地协调观:面对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难点活动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教学方法与手段阅读图表分析归纳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节教材主要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展开分析,以案例的方式着重谈论了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最后讨论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案例分析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合理改造有利于人地和谐,而不合理的改变则会带来灾难。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学会提取处理和运用有用信息;引导学生从主导因素分析入手作出分析;教学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感悟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培养地理实践力。
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导入新课】 大家看一下图片中的两个村落,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这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由整体性我们知道,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制约。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地表形态对人类聚落及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聚落。
一、 聚落的概念与类型 问:1.聚落除了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外,还包括什么? 问:2.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活动课教学设计
课题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型活动课单位澄海中学作者梁炎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两重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让学生联系修筑梯田、填海造陆等案例的讨论分析,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3. 通过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修筑梯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两重性。
三、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修筑梯田、填海造陆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中国最美梯田元阳梯田系列照片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师:这些美丽壮观的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其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且可以改造对人类不利的某些地表形态。
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从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活动1修筑梯田【过渡】师: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的活动,如修筑梯田、平整田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填海造陆、毁林开荒等等。
人类对地表的这些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可理的。
请看图片,并思考探究问题(教师投影P42活动1)1.我国山区多梯田。
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生:分组讨论并作挑选两名学生代表总结回答。
(老师根结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总结】在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这是因为:①在梯田上耕作比在坡地上耕作更方便;②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022年 《课外阅读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优秀教案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而人类的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地表形态。
在古代,我国的黄河中渡下游地区,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它们的开展是和那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相联系的。
地球上那些地表崎岖、水源奇缺的高寒区,或者是极端干旱的大沙漠中心,至今仍然缺乏人类生活的条件。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例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世界闻名的低地国家荷兰,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高,27%在海平面以下。
荷兰人民早在13世纪就筑堤造坝,用风力排水,把海滩变成农田,迄今已增辟土地7000平方千米,相当于荷兰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
我国在1949年以后,兴建了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的大型水利工程,开挖了许多人工河道,修建了许多水库,这些都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措施。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就会产生消极的有害作用。
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地区属于干旱区,这些地区大局部是荒漠。
但是有些荒漠并非原来如此,而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例如,由于不合理的垦殖和放牧,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世界假设干地区荒漠比的开展速度惊人。
据估计,撒哈拉沙漠过上50年吞没了65万平方千米宜农宜牧的土地。
2021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被破坏,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
202150年代,前苏联开垦中央大草原,引起大风暴,遭受风蚀的耕地面积达几千万公顷。
在我国,由于森林和草原被破坏而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约有17万平方千米,其中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荒漠化土地约5万平方千米,大局部是滥垦和过度放牧造成的。
我国的黄河流域,古代曾有很多森林和草原,由于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破坏,现在森林和草原已经很少,土壤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缓坡适宜
修筑梯田正面
陡坡不适宜影响
填海造陆负面
导致水土流失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师:这些美丽壮观的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其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日益扩大,并且可以改造对人类不利的某些地表形态。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从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活动1
修筑梯田
【过渡】师: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的活动,如修筑梯田、平整田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填海造陆、毁林开荒等等。人类对地表的这些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可理的。请看图片,并思考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修筑梯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两重性。
三、教具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修筑梯田、填海造陆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
入
新
课
(教师投影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
中国最美梯田元阳梯田系列照片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负面影响: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
生2:。。。。。。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
小结
师:由以上的案例可见,人类活动而是要做到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从全局出发,考虑长远利益,树立起科学的人地观。
渗透法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使用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两重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联系修筑梯田、填海造陆等案例的讨论分析,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3.通过对人类活动对地表形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使用法》。
师:从刚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梯田上耕作比在坡地上耕作更有利发展生产力。
【过渡】那是不是在所有坡地上都适宜修筑梯田呢?
生:不是。
师:那哪些坡地适宜修筑梯田,哪些坡地不适宜开垦梯田?为什么?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回答。
生:缓坡适宜修筑梯田,陡坡不适宜修筑梯田,因为:①陡坡开垦梯田成本、难度较高;②修筑过程容易发生水土流水,破坏生态环境。
师:从修筑梯田这案例可见,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时,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如在陡坡开垦梯田不但不利于发展生产力,而是易造成环境破坏。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之分。
【过渡】除了修筑梯田这个案例,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填海造陆。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和他人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投影P42活动1)
1.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并作挑选两名学生代表总结回答。
(老师根结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总结】在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是因为:①在梯田上耕作比在坡地上耕作更方便;②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活动2
填海造陆
教师投影P42活动2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想一想,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带来怎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回答填海造陆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生1:正面影响: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例如日本,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