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基础思考题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2021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2021《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均衡分析二、单项挑选1.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b.以获取它们时,与否必须代价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多寡;d.它们的效用多寡。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赢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花费的成本相当低;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d.资源的价格很高。
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总收入的短期波动;c.总收入的长期快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
5.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
a.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b.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c.自然经济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
6.以下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有关的命题就是()。
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快速增长;c.石油价格影响汽车市场需求;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
7.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为()。
a.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0%;b.高失业率在短期没有下降的趋势;c.我国的高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d.失业率应该降低到8%。
8.以下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就是()。
a.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能提高社会福利;b.不全然竞争市场无法合理配置资源;c.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收入分配应该公平。
9.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主要区别是()。
a.它们的数值与否由模型本身同意;b.它们的定义域相同;c.它们的变化速度相同;d.它们是由经济因素决定还是由非经济因素决定。
10.()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a.亚当斯密;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c.米尔顿弗里德曼;d.阿弗里德马歇尔。
5.微观第五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五章思考题A、B、C详解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1(错)。
它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1.2(对)。
正常利润就是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额,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中再剔除正常利润(或机会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1.3 D 经济学上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企业调整生产要素需要的时间。
1.4 C 这是属于规模报酬问题,与长期生产函数有关。
当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对应的是规模报酬递减。
1.5 A 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是要求是等产量曲线不变,调整等成本曲线,调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位置。
由于题中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和切点,而等产量曲线固定,只能调整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即增加成本),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
故是增加投入,选A。
1.6 A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本题中企业购买或使用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正是这部分的有形成本,所以是显性成本,选A。
1.7 D AFC=TFC/Q,由于TFC在短期中固定不变,而Q在不断增加,故AFC 是不断减少的,所以它的曲线是一直趋于下降,选D。
1.8 答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9 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思考题
3
(第一章)思考题 4 第一章)
在经济理论分析中,往往将多个对象抽 经济理论分析中, 经济理论分析中 象为2个对象。 象为2个对象。 这种做法有什么价值 ? 有什么合理性 (假设是否过于苛刻)? 假设是否过于苛刻)
4
(第一章)思考题 5 第一章)
已知某经济社会用两种资源( 已知某经济社会用两种资源(X1,X2) 生产两种产品( 生产两种产品(Y1,Y2)。生产函数如下: 生产函数如下:
2
(第一章)思考题 3 第一章)
完全理性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完全理性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理性人”(经济活动的个体)以利己为动 理性人” 经济活动的个体) 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那么,利他主义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吗? 那么,利他主义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吗?
Y1 = g ( X 1 , X 2 ) Y2 = h( X 1 , X 2 )
资源 X1 的数量为 C,资源 X2 的数量非常充 裕。试推导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 试推导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
5
(第一章)思考题 1 第一章)
试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 经济学是 试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 : 解决什么问题的? 解决什么问题的?1ຫໍສະໝຸດ (第一章)思考题 2 第一章)
已知某一产品市场上的供给量小于 需求量, 需求量 , 你能够提出哪些方法来解决供 求矛盾? 求矛盾? 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呢? 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呢?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12版
一、名词解释1、时间的外部性、空间的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2、公共品、支持价格、限制价格3、完全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4、逆向选择、隐藏知识、经济利润、自然垄断5、机会成本、经济成本、隐含成本、沉没成本6、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经济福利、需求价格弹性7、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占优均衡、囚徒困境、“针锋相对”策略、承诺的可信性、威胁的可信性8、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二、关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问答题1、如果政府对城市困难居民的住房支持采用实物补贴,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它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2、如果政府对城市困难居民的住房支持采用货币补贴,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它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3、政府对城市困难居民的住房支持通常有价格补贴、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三种政策。
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比较说明它们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三、关于企业行为理论的问答题1、自然垄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垄断。
根据你的理解,说明自然垄断形成的特殊原因是什么,政府怎样对它进行价格管理?2、什么是厂商的短期均衡,作图表示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
3、什么是价格歧视,为什么厂商要实行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与竞争相比较,通常垄断是会减低效率和损失福利的。
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垄断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垄断会造成低效率?四、关于竞争与垄断的市场分析1、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两个极端的市场。
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图形来比较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的效率和福利。
2、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对农产品都实行一定的保护价格。
根据你的理解,说明政府实行的农产品保护价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政府要实行保护价,实行保护价会可能对社会经济福利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影响?3、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来影响市场。
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图形分析我国政府提高高档烟酒的税收对价格、交易量的影响,并说明这种税收主要是由卖者(生产者)还是买者(消费者)来承担?4、什么是市场供求均衡,联系图形说明市场过剩和市场短缺时如何向市场均衡运动的?五、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1、什么是劳动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常运用哪些办法来解决?2、在经济学看来,官员腐败也是一种道德风险。
微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1.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对正常商品的(C)。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2.在(C)情况下,均衡价格必然上升。
A.需求和供给都增加B.需求和供给都减少C.需求增加供给减少D.需求3.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B)。
A.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B.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D.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减少供给增加4.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那么(A)。
A.行业内厂商数量不变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C.新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5.长期均衡时, 垄断竞争厂商(B)。
A.获得超额利润B.得到正常利润C.亏损D.是否亏损不确定6.某厂商既是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者又是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者,其使用要素所遵循的原则是(D)。
A.B.C.D.7.在只有两人(A和B)、用两种要素(L和K)生产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为(B)。
A.B.C.D.8.为了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要求(A)。
A.社会MR等于社会MCB.社会MR等于私人MCC.私人MR大于私人MCD.私人MR等于社会MC9.若某消费者的,他将(C)。
A.减少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B.增加X的购买,增加Y的购买C.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D.减少X的购买,增加Y的购买10.如果X对Y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则和必定(D)。
A.都递增B.都递减C.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11.假定有3个寡头厂商,生产中没有可变成本,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是P=150-Q,如果要按古诺(Cournot)模型求得利润极大,则(B)。
A.每个厂商的产量不相等B.市场价格是37.5C.不存在均衡稳定D.行业供给量为10012.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10%资本量,但劳动使用量不变,则产出(D)。
A.增加大于10%B.减少10%C.增加10%D.增加少于10%13.根据蛛网模型,发散型蛛网波动的条件是(B)。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思考题
8
(第二章)思考题 8
对于一种给定的商品,已知甲、乙两个市 场无关且各自独立地达到了均衡状态。试问: (1)如果将两个市场贯通,结果如何? 你能用微观经济模型描述这一变化吗?
(2)特殊地,如果甲市场的均衡数量远 远大于乙市场,如果将两个市场贯通,结果又 是怎样的?
5
(第二章)思考题 5
P
S
P2
P1 E D
Q2
Q1
Q
6
(第二章)思考题 6
对于一种给定的商品,已知市场供
给弹性为零,那么,引起均衡价格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
7
(第二章)思考题 7
对于一种给定的商品,已知市场已经处于均衡 状态。试问:
(1)如果在市场上加入了一个买方,在某一给 定价格下有非常大的需求量,结果如何?
(第二章)思考题 1
如何区别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
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试考虑:(1)叙述方式;(2)列表 方式;(3)图形方式;(4)模型方式。
1
(第二章)思考题 2
对于一个已经达到均衡的产品市场, 如果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大,那么均衡价格、 均衡产量将如何变化?
2
(第二章)思考题 3
对一种商品在生产环节对每件该商品征 收的税额为t(从量税) 。问题: (1)征税前后的均衡状态如何变化? (2)试比较征税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的差异。 如果按照税率τ征税(从价税),情况 又如何?
3
(第二章)思考题 4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恒为常数 K。试求其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又问:如果 K=1 呢?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供求理论1、什么是需求表(供给表)?需求量(供给量)与需求(供给)有何区别?2、使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使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什么是均衡价格,市场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5、政府干预价格有哪几种形式?分别有什么后果?有可能采取的相应对策有哪些?6、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什么是供给价格弹性?7、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有什么关系?8、解释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
第二章消费理论1、什么是效用?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什么是消费者均衡?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4、解释无差异曲线概念,并说明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5、解释边际替代率概念,并说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6、用序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过程。
7、什么是收入消费曲线?8、恩格尔曲线的定义及其经济含义。
第三章生产理论1、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用图形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解释生产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什么是等产量线?5、什么是等成本线?6、什么是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7、分别用图形说明投入总成本、要素价格和技术变化对生产均衡的影响。
第四章成本和利润最大化1、什么是机会成本?2、什么是总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三条成本曲线的关系和特点是什么?3、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的特点。
4、什么是包络线?包络线是怎样形成的?5、用图形解释长期生产成本曲线和短期生产成本曲线的关系。
6、简释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五章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特点?2、解释完全竞争情况下个别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特点。
3、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4、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5、完全垄断市场有哪些特点?6、垄断竞争市场有哪些特点?7、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8、什么是寡头市场和寡头价格?第六章分配理论1、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各有什么特点?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3、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要素均衡价格决定的多种情况。
精编微观经济学练习与思考的参考答案 第2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
第2章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练习及思考】参考答案要点1.填空题(1)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称为_需求量的变化___,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_需求的变化__。
(2)均衡价格在图形上是_需求曲线_______与_供给曲线______相交时的价格。
(3)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反_______ 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同________方向变动。
(4)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_富有__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__缺乏___。
(5)在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情况,企业适合__降低_________价格来增加收益,在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
生产者适当__提高_____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2.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1)(×)需求就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2)(×)茶叶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咖啡需求量的增加。
(3)(×)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左下方倾斜的。
(4)(×)其他条件都不变,技术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商品生产量的增加,这称为供给量的变化。
(5)(√)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要小。
(6)(×)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降低销售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
(7)(√)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8)(×)一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该商品一定是生活必需品。
3.选择题(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有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产品的(C )A.需求曲线左移B.需求曲线右移C.供给曲线左移D.供给曲线右移(2)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意味着价格的下跌将会导致(A )A.生产者总收益增加B.消费者需求量减少C.消费者总支出减少D.消费者需求增加(3)如果蔬菜市场是缺乏弹性的,蔬菜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由于气候原因使蔬菜产量下降20%,则( C )A.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蔬菜产量下降B.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蔬菜价格上升会低于20%C.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蔬菜的价格上升会超过20%D.条件不完全,无法确定(4)当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B )A 、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等于1(5)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正值,说明(D )A.该商品是必需品B.该商品是高档品C.该商品是正常品D.该商品是吉芬商品(6)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 A )A. 减少B.保持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4.计算题(1)在商品X 市场,有1000个相同的人,每人的需求函数均为p q d 212-=;同时有1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p q s 20=。
《微观经济学》陈钊,陆明思考题及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陈钊,陆明思考题及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原理与问题课堂思考题:1.长期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请思考其中可能的原因。
答案要点:首先,于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工资率水平明显高于我国,这使得在国外生育的机会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人们更倾向于减少生育;其次,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生育子女以期在年老后获得稳定的生活保障成为很多家庭的最优选择,这也是我国生育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2.经济学究竟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答案要点:从研究对象上看,经济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
尽管近年来出现的少数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也研究诸如生物种群进化等生物学现象,但人类社会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在于用逻辑一致的框架来解释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的各种现象。
与其他社会科学有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接近于自然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也非常重视有关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然,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经济学的定量研究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可重复可控制的实验来进行,但在试图从现实现象以及定量数据中抽象出客观规律这一点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是高度一致的。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似的地方还在于它也采取数学化的表达方式。
然而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解决了逻辑推演与严密性的问题,数学无助于现实问题的发现与抽象,也不能解决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问题。
现代经济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工具,但这些工具所起到的作用都是辅助性的,经济学的“核心”仍然是对社会现象与社会本质的思考。
13.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是否体现了边际决策的原则?答案要点: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在边际上进行的,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也不例外。
尽管对于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工资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们的看法也许并不一致,但在配置有限的时间资源上,最优的决策仍然是边际上的。
即便是把工作价值看得很高的人,他在决定花多少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时,也是遵循边际决策原则的。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部分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教材P.P.30)3.答:(1)圆珠笔的需求会减少,因为铅笔是其替代品,铅笔价格下降,消费者就会用铅笔去替代圆珠笔;(2)圆珠笔的需求会减少,因为纸张是其互补品,纸张价格上升,配合使用的圆珠笔就会变得昂贵,故其需求会下降;(3)圆珠笔的需求会下降,因为从记录的角度而言,计算机也可作为圆珠笔的替代品;(4)这种情况对圆珠笔的需求没有影响,因为政府对厂家的税收只会对商品的供给造成影响;(5)需求下降,因为在校学生数下降意味着圆珠笔的消费者规模减少。
10. 解:(1)依题意,供给函数P=2Q S ,需求函数P=426-Q D ,当价格P=350时,有Q S =175,Q D =76,市场上供过于求,只有76台游戏机能够成交,此时卖方不满;当价格为140元时,有Q S =70,Q D =286,市场上供不应求,有70台游戏机能够成交,此时买方不满。
(2)均衡时,有Q S = Q D ,即P/2=426-P ,解得市场均衡P=284,市场均衡产量Q=142。
(3)厂商收入为P*Q=40328。
11. 解:(1)依题中给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均衡时,解得门票价格P=100,均衡座位数Q=90000。
由此所绘图形如下:(2)当价格P=50时,据需求函数得Q=92500,而球场座位只有90000,会有2500个球迷买不到球票。
第二章 (教材P.P.67)4. 答:19001005090000 95000PQ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不断减少的,因此,当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减少时,从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会增加。
6. 解:设牛排为X ,汉堡为Y ,依题意得,P X =2P Y ,即两者价格之比P X /P Y =2而消费者愿意用1千克牛排换3千克汉堡,即MRS XY =-⊿Y/⊿X=3,不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 /MU Y = MRS XY = P X /P Y 。
3.微观第三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三章思考题A、B、C答案一、思考题A详解1.1 A 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的上升幅度,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
1.2 C 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大幅度下降,销售收益下降。
1.3 B 需求曲线越垂直,斜率绝对值越小,弹性越小;越靠近坐标轴下端,点的坐标值越小,弹性越小。
两个方面都使弹性小,缺乏弹性。
1.4 C 劣等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所以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
1.5 a.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可替代性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商品越重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e.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比重越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f.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时间越长,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1.6 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影响到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包括其它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所有的台式电脑;而台式电脑的替代品仅包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
因此,联想笔记本电脑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厂商改变所生产商品数量的能力。
所有口味的蛋糕范围广泛,使用的原材料也广泛,厂商容易改变生产的数量,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大;而巧克力蛋糕的范围狭窄,其原料也限定在巧克力等特定原料上,如果巧克力短缺,供给就会出现问题,厂商就无法改变生产的数量,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小。
1.8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
粮食大丰收导致供给增加,粮食价格下跌,但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太多,因此农民的收益很可能是下降的。
但如果只是某户农民丰收,市场的总供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变化不大,该户农民收益一定是增加的。
二、思考题B详解2.1 B 税收的负担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对弹性。
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说明这种商品的价格升高后,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并不大,那么,征税使商品价格升高,税收更多地由消费者承担。
微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1、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
它是指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不仅在绝对数量上有限,而且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是不足的。
3、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4、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它们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
5、供给: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6、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变量的相对变化Δ,对于作为自变量的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7、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
8、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9、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中使用各种要素的价格。
10、规模报酬:是指当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等比例变化时,该技术所决定的产量水平的变化情况。
1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某种组合和产出产量之间所存在的一定的依存关系,用函数表示就叫生产函数。
12、引致需求:引致需求又称派生需求,是指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13、生产要素:是指为从事产品生产和服务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通常也被称为生产资源。
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14、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15、企业家才能():指综合运用其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革新、从事企业组织和经营业务管理的能力、创新和冒险精神的能力。
16、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17、预算线:预算线,又称预算内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2019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部分)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部分) 第一章(教材 P.P.30) 3.答:(1)圆珠笔的需求会减少,因为铅笔是其替代品,铅笔价格下降,消费者就会用铅笔去替代圆珠笔;(2)圆珠笔的需求会减少,因为纸张是其互补品,纸张价格上升,配合使用的圆珠笔就会变得昂贵,故其需求会下降;(3)圆珠笔的需求会下降,因为从记录的角度而言,计算机也可作为圆珠笔的替代品;(4)这种情况对圆珠笔的需求没有影响,因为政府对厂家的税收只会对商品的供给造成影响;(5)需求下降,因为在校学生数下降意味着圆珠笔的消费者规模减少。
10. 解:(1)依题意,供给函数 P=2QS,需求函数 P=426-QD,当价格 P=350 时,有 QS =175, QD =76,市场上供过于求,只有 76 台游戏机能够成交,此时卖方不满;当价格为 140 元时,有 QS =70, QD =286,市场上供不应求,有 70 台游戏机能够成交,此时买方不满。
(2)均衡时,有 QS = QD,即 P/2=426-P,解得市场均衡P=284,市场均衡产量 Q=142。
(3)厂商收入为 P*Q=40328。
11. 解:(1)依题中给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均衡时,解得门1 / 6票价格 P=100,均衡座位数 Q=90000。
由此所绘图形如下:(2)当价格 P=50 时,据需求函数得 Q=92500,而球场座位只有 90000,会有 2500 个球迷买不到球票。
1900 100 50 0 90000 95000 P Q 第二章(教材 P.P.67) 3.答:(1)甲的无差异曲线啤酒可口可乐(2)乙的无差异曲线啤酒2 3 可口可乐(3)丙的无差异曲线啤酒可口可乐 6. 解:设牛排为 X,汉堡为 Y,依题意得, PX=2PY,即两者价格之比 PX/PY=2 而消费者愿意用 1 千克牛排换 3 千克汉堡,即MRSXY=-⊿Y/⊿X=3,不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 MUX/MUY = MRSXY = PX/PY。
电子工业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绪论 (3)一、名词解释 (3)二、单项选择 (3)三、判断题 (4)四、思考题 (4)第一章 (5)一、名词解释 (5)二、单项选择 (5)三、计算题 (5)四、思考题 (6)第二章弹性理论 (7)一、名词解释: (7)二、判断题: (8)三、单项选择题: (8)四、计算题: (8)五、思考题: (10)第三章 (10)一、名词解释: (10)二、单项选择题 (11)三、计算题 (11)四、思考题 (11)第四章消费者选择:基数效用论 (12)一、名词解释: (12)二、判断题: (12)三、单项选择题 (12)四、多项选择题: (12)五、计算题: (12)六、思考题: (13)第五章消费者选择:序数效用论 (14)一、名词解释: (14)二、判断题: (14)三、单项选择题: (14)四、多项选择题: (14)五、计算题: (15)六、思考题: (15)第六章生产理论 (16)一、名词解释: (16)二、判断题: (16)三、单项选择题: (16)四、多项选择: (17)五、计算题: (17)六、思考题: (18)第七章成本理论 (20)一、名词解释: (20)二、判断题: (20)三、单项选择题: (20)四、多项选择题: (21)五、计算题: (21)六、思考题: (22)第八章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行为 (24)一、名词解释: (24)二、判断题 (24)三、单项选择题: (24)四、多项选择题: (24)五、计算题: (24)六、思考题: (26)第九章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行为 (27)一、名词解释: (27)二、单项选择题: (27)三、多项选择题: (27)四、计算题: (27)五、思考题: (29)第十章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行为 (29)一、名词解释: (29)二、单项选择: (30)三、多项选择: (30)四、计算题: (30)五、思考题: (30)第十一章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行为 (31)一、名词解释: (31)二、单项选择题: (31)三、多项选择题: (32)四、计算题: (32)五、思考题: (32)第十二章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33)一、名词解释: (33)二、单选题: (34)三、判断题: (34)四、计算题: (34)五、思考题: (34)第十三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36)一、名词解释 (36)二、单选题: (36)三、思考题: (36)第十四章市场失灵 (37)一、名词解释 (37)二、单选题: (38)三、判断题: (38)四、思考题: (38)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就是指人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微观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思考题详解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1A 答案详解:只有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者因为无利可图就会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给1.2A 答案详解: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随着价格提高,需求是递减的。
1.3B 答案详解: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 商品的需求减少。
1.4D答案详解:土壤的肥沃程度、技术水平、棉花的种植面积在影响供给曲线时,均保持常数。
1.5B 答案详解: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1.6C 答案详解:需求定理表明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
1.7BCD 答案详解: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企业产品的价格、其他投入品的价格、生产技术二、思考题B:名校历年考研真题2.1B答案详解: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消费可能线。
2.2B答案详解: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3CDE答案详解: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政府向生产企业提供补贴。
2.4B 答案详解:消费者收入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等因素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2.5B 答案详解: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小于供给量。
2.6B 答案详解: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30 单位和9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 商品需求数量减少60 单位。
2.7C 答案详解:农产品市场上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的原因必定是. 开发出了高产的新品种。
2.8√答案详解:提高水价,人们会减少水的使用,达到节约的效果。
2.9√答案详解:某地区的荔枝树被毁,市场上的荔枝少了,意味着市场供给减少。
2.10╳答案详解: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因此相应地,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微观经济学练习思考题
思考题1、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2、已知某时期,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1)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O+5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50-5P=-10+5P 求得:均衡价格P=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2)需求函数Qd=60-5P和供给函数Qs=-10+5 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60-5P=-10+5P,求得均衡价格P=7,代入需求函数Qd=60-5P,得:Qe =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3)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50-5P=-5+5P,求得均衡价格Pe=5.5,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课堂练习1、2010年7月某外国城市公共汽车票价从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2010年8月的乘客为880万人次,与2009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求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解:依题意,P1=32,P2=40,Q2=880,所以:Q1=880/(1-12%)=1000于是,利用中点公式,得:课堂练习⏹1、某人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Q1/2,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的价格弹性系数。
张军《微观经济学》第一版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P*
a c * ad bc ,Q bd bd
* *
为了了解每一个参数变化如何影响均衡解,我们可以由以上均衡解对这一参数求偏导 数。例如当 a 增大时, P , Q 如何变化?
P* 1 Q* d 0, 0 a b d a b d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参数值 a 值的增大,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会增大。读者应 该在做类似分析时特别注意其经济学含义的解释,否则这是“数学分析” ,而不是“经济学 分析” 。上述比较静态分析的经济学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市场需求有所提高(需求 曲线的斜率未变,但截距增加) ,于是市场均衡的价格更高,与此相适应,市场的供给量也 相应增加。 读者可以把这里有关比较静态分析的补充材料当作一道习题来对待。 三.新增习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中,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二、补充材料 1、比较静态分析 所谓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当外生参数变化时,最优选择(内生变量)将如何变化。它是 对变化前的均衡状态与变化后均衡状态之间的比较。 例如,我们考虑简单的单一商品市场模型。 需求函数: Q a bP 供给函数: Q c dP 均衡解为:
(a, b 0) (c, d 0)
表示中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概念在原教材中没有讲述但将在补充内容中加以介绍需求价格弹性必需品奢侈品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需求的点弹性需求的弧弹性长期弹性短期弹性原理11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张军《微观经济学》第一版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①
2.2 把某一价格下所有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加总起来就得到了该价格下的市场需 求量。 2.3 除商品价格外,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意愿还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对价格变化的预 期、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改变将使需求曲线发生 移动。 (读者需要特别注意,当你在说“需求量变化”时,是指给定其他条件,需求量沿着 需求曲线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当你在说“需求变化”时,是指“需求曲线”在除了价格 之外的其他因素作用下发生了移动。 ) 3.1 供给曲线刻画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与市场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根据供给 定律,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正相关的关系。 3.2 把某一价格下所有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加总起来, 就能够得到该价格下的市场 供给量。 3.3 除商品价格外, 生产者对商品的意愿供给量还受到投入品价格、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技术、生产者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改变将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同样道理,读 者需要学会区分“供给量”沿供给曲线的变动,以及“供给曲线”的移动。 ) 4.1 供给与需求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市场均衡状态下的价格与产量。 价格的自由调节促使 市场从非均衡状态趋向均衡状态。 现实中我们观察到的市场可能并不处于均衡状态, 其中的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调整不是瞬间完成的,甚至是缓慢的;二是可能存在外在的因素 阻碍价格的自由调节。 4.2 通过考察特定事件下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我们就能够分析市场均衡的变 化,并相应得出市场价格和产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5.1 要素市场的需求是生产过程派生而来的。 要素市场的运行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同样可 以用供给需求的分析框架来研究。 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典型的派生需求。 经济学中通常假定 要素的边际回报是递减的, 在企业里, 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通常也会出现边际产量递减的情况, 因此,其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在通常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则是向右上方 倾斜的。②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均衡时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5.2 土地的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供给曲线接近于垂直) ,这使土地的价格在短期内 易受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大幅度波动。 5.3 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向下调整困难将导致工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 于是会导致失业这 种现象的出现。 信贷市场上利率也并不一定处在供给需求相均衡的水平。 信贷配给也是一种 ③ 由价格黏性而导致利率较低,信贷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
1.微观第一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思考题答案及解析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1B 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实际如何运行。
1.2B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1.3A 所得税率对中等收入家庭不公平不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1.4B“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
1.5D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1.6B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7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选择,这是因为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二、思考题B:名校历年考研真题2.1答案详解:经济学上均衡是指静止状态,说明其他情况不变,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情况下,经济行为或经济情况不再变动之意。
例如消费者的均衡是说明某特定时间,其他情况不变,预算和商品的价格已知,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而不再变更消费量的情况。
2.2答案详解:(1)属于规范经济学,而不是实证经济学。
(2)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而规范经济学就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
它力求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
(3)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点好,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2.3对,答案详解:最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对富人来说就是小于穷人。
2.4D答案详解:如果为了选择了A而放弃了B,那么机会成本是指放弃B而减少的收益。
2.5C答案详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是亚当•斯密。
2.6答案详解: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7B答案详解:“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时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2.8C答案详解:经济学可定义为研究如何最合理的配置稀奇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一:亚当斯密的悖论(供求论)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断言:当人们尽量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并且这样做不受阻碍时,他们最终同时使社会受益,即便那不是他们的目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中提出的重要论题。
亚当·斯密写道:"个体生产者只想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这样做时,像其他许多情况下一样,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结果出现,而这个结果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亚当·斯密悖论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矛盾,200多年来它一直推动着经济学的发展。
这一理论的效力不断受到宗教权威、经济学之外的理论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自身的挑战。
虽然如此,"看不见的手"这一悖论使人类行为合理化,且在20世纪越来越多地指导西方甚至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另外,斯密更一般的见解,即总体收益的结果也许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已经被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称为"使经济思想注入对社会进程一般理解的最重要、最具智慧的贡献"。
这个重要的极具智慧的想法是正确的吗?亚当·斯密与其他启蒙思想家(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一道尝试着将人们从教会教条束缚和诸如骄傲、嫉妒之类的情感中解放出来,而这些在历史上曾使人类行为被扭曲。
通过强调无私和来世相对于世俗生活的重要性,教会教义遏制了人类状况的暂时进步。
僧侣们看到了社会底层和普通的人们为这种需要被束缚的情感左右。
斯密相信,教会教义也维系一个上流社会,而该社会无助于商业活动。
使牧师和其他人忧心的激情除傲慢和嫉妒外还包括愤怒,以及对荣誉或报复的欲望。
他们的担忧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这种激情已经导致损坏政治经济稳定的争战杀伐。
自从中世纪以来,商业活动就遭受僧侣和智者们的诋毁,但却受到下等人的推崇,并且这种态度在欧洲创国阶段广为流传。
贪婪和欲望由被称为重商主义的一套政府强制规则所控制。
斯密对个人物质利益追求的社会利益影响的强调,是对那种认为社会由僧侣式的禁欲主义和国家干预理念引导的思想的冲击。
国家干预理念认为社会的破坏性激情必须由规章、制度和政府的强行干预来控制。
相反,斯密认为,人们有一种嗜好去交易、交换,用物去换取另一物。
这种嗜好表示出人们的判断和谨慎,它会受到社会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因此斯密寻求使遭受严厉批评的行为社会合法化的途径,因为对于这一行为在整个系统范围内的影响,别人仅看见了混乱,他却看见了秩序与和谐。
斯密用"看不见的手"去解释合理计算个人物质利益将怎样导致竞争,竞争转而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高额的产出和收入,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斯密将这一自我调整的过程视作上帝为社会和谐创造的一条自然规则,它应为人类发现并应代替重商主义的制度规则。
简而言之,斯密试图找到一条适用于经济的普遍的自然法则,它将代替自中世纪以来指导思考经济的人为规则。
他相信,政府的商业政策妨碍了为全社会生产最适宜的物质产品所需的变化。
个人利益可以被信赖,因为每个人被假定能很好地衡量它,即使斯密承认人类动机的多样性与重要性,他仍相信个人物质利益占支配地位,只能产生社会和谐。
无论怎样,个人的物质利益仅是多种动机的一个;这一事实为斯密"看不见的手"分析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确保在一组产生"看不见的手"的转换关系中的任何一点是个人物质利益而不是其他动机占支配地位?对斯密来说这是个问题,因为他没有区分全部效用和边际效用。
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做到了这一点。
因此,动机的多样性构成了每个人的心理并组成了全部效用,但它不决定交换商品的价值,因此边际效用促成了交换。
为什么交换的边际效用应仅由或至少主要由个人利益来引导呢?当我们考虑买卖商品时,我们已经把我们的选择限制在那些服务于同一目标并经常具有非物质性和非利已性特征的商品。
诸如为疼孩子买一个玩具,为自傲或为妒嫉邻居家的车而买一辆新跑车的决定显然植根于物质利益以外的其他动机。
但是在挑选满足这些动机的商品的过程中,物质考虑(价格、质量、数量、个人的收入)将对特定选择起决定作用。
只要在交易决定时个人物质利益决定行为,其他动机就构不成问题。
尽管斯密提出许多有关自由交换产生有益影响的例子,还提出自由交换的初步逻辑,但这样一种系统怎样增进全社会物质资料的合理配置,方法论利已主义对此进行了充分严密而持续的思考。
这些探索也都被以更严密的形式表示出来。
直到20世纪头十年,马歇尔(1842~1924)提出用来解决"看不见的手"悖论的供给、需求及供求相互作用的理论,今天,斯密的社会和谐论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基本定理,即在市场体系中,竞争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效率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出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其意指在所有交易发生并且生产方式被选择后,没人能进一步改善状况而不使其他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这种解决方式的问题在于它依靠大量不现实的假设。
帕累托最优假设产权完全被细化、强化,仅生产私人商品,不存在外部影响和信息不对称;并且现有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被认为是平等的。
一般说来,现实中这些条件是不存在的,并且这些条件引出否定竞争市场有效产出的多种问题。
这些所谓有的市场失灵包括免费搭便车行为(对于外部影响和公共物品来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工作信号和委托-代理问题(对于信息不对称来说)、寻租行为(对于收入不平等和财富分配来说)。
对这些问题有两个概念性选择:第一个解决方法是认为恰当的政府行为(最高产权的变化)将支持市场体系,所以能够提供公共物品,通过参与市场使外部影响主观化,消除信息不对称,并且纠正难以接受的收入财富不平等。
第二个解决方法是允许经济理论体现出比单独的个人物质利益更丰富的动机序列,特别是对社会协作的欲望和集体归属感。
这两个解决方法都不让人十分满意,接受更多的政府行为或更大范围的人类动机使亚当·斯密悖论的理论基础消失了。
那就是如果人们关心他人还规则地具有公共精神,而且无论如何如果需要政府去实现效率和社会和谐,也就没有可要解决的悖论了。
另一派思想更正式地提出亚当·斯密悖论:19世纪列昂·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是斯密社会和谐论的一种抽象正远见的方法。
它由方法论利已主义激发,并沿着所有投入产出市场间的相互关系去找到能导致有效资源配置的均衡。
这一方法提出的关键问题是去证实这样一种均衡存在,并且是唯一的、稳定的,所有这些都是解决亚当·斯密悖论必需的。
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了对最理想一般均衡存在的证明。
无论如何,一般均衡的稳定性和惟一性没有被证明出来,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不可证的。
这意味着什么?仅仅个人行为不够产生一个惟一或稳定的均衡了,单单合理的物质驱动的利已主义行为不能实现"看不见的手"。
解决亚当·斯密悖论的一种方法为放弃方法论利已主义的僵化版本,即仅仅个人行为起作用。
这样做后,经济模型接受社会标准和机构(包括政府)来反映个人的行动,是否这使得最优解被破坏?为确保一国经济良好运行这一方法,将使经济理论脱离方法论利已主义以及对自由主义的强调。
亚当·斯密的悖论再一次消失了而不是被解决了。
思考题二: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效用论)“钻石昂贵,但它的使用价值很小;水廉价,但它的使用价值很大”。
你怎样解释这个难为了亚当斯密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的问题?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少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
”令人遗憾的是,斯密没有准备回答这个悖论。
他仅仅创造了一个奇特的二分法,水有使用价值,而钻石有交换价值。
然而非常奇妙的是,斯密以前的教授海彻森(Francis Hutcheson)和其他学院的老师已经在几年之前就解决了这个悖论。
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首先由消费者的所谓主观需求决定,然后再由商品相对稀缺性或丰富程度决定。
简而言之,由需求和供给决定。
较丰富的商品,价格较低;较稀缺的商品,价格较高。
甚至更让人吃惊的是,亚当·斯密在他写作经典的《国富论》前十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就解决了钻石和水的悖论。
钻石和水价格的不同是稀缺性不同,斯密说:“仅仅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钻石的稀有……它是那么珍贵。
”斯考特思(Scottish)教授补充说,当供给条件变化时,产品的价值也变化,斯密注意到一个迷失在阿拉伯沙漠里的富裕商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评价水。
如果工业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
然而十年后写作《国富论》时,他那有说服力的解释完全消失了。
并且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不能再解决钻石与水的悖论。
斯密突然从价格中分离出效用。
他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开,就好像价格和效用无任何联系。
水很有用途,但有很小的“价值”;一颗钻石几乎没有用途(这指钻石被用于工业之前),但有巨大的“交换”价值。
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解决悖论的正确方法——水和钻石的相对稀缺性。
直到一个世纪后,19世纪70年代,三个经济学家——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说明价格(交换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钻石是昂贵的。
下图说明了钻石和水的悖论是怎样被解决的。
注意,对于钻石来说,价格高而全部效用(消费者剩余)低;对于水来说,价格低而总效用(消费者剩余)高。
19世纪70年代标志着价值基于边际效用的边际革命的开始,但它真正标志着可以追溯到学院派甚至亚里士多德的边际传统的恢复。
就像埃米尔·考德(Emil Kauder)教授提出的那样:“我们经济科学之父写出水效用巨大,而价格很低。
就这几个字,亚当·斯密已经浪费了两千年的思索。
”为什么斯密改变了他的想法?为什么斯密在他作讲演到出版《国富论》这段时间内改变了想法?那不是由于他心不在焉,也许是他的宗教嗜好。
斯密是一个清教徒,坚信加尔文主义价值观。
他的加尔文信仰强调努力工作、有效生产和节俭的好处,《国富论》充满了高尚情操和美德。
在他的思想中,钻石和珠宝是虚荣的奢侈品,与水和其他有用“产品”相比相对无用,而且他的经济理论反映了这些价值观。
读者经常对斯密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见《国富论》第二卷第三章)间奇特的二分法感到困惑。
作者认为政府官员、医生、音乐家、演说家、演员和其他提供服务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而农夫和其他产品制造者具有生产性。
为什么呢?因为斯密清教徒式的是非之心反对消费支持储蓄和工作。
就像罗格尔·卡瑞森(Roger Garrison)描述的那样:“区分的基础不是重农主义的谬论而是清教徒的价值观,生产性劳动适用于将来而非适用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