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 X、Y 两部门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 生产技术,即无论在什么情形下, X、Y 生产所使 用的资本 - 劳动比率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形下,直 接比较 X、Y两部门的资本 - 劳动比例就可以确定要 素密集度的差异。
但是,固定要素比例生产技术在现实中很难
找到。 对于绝大多数产品来说,生产中的资本 - 劳动 比率是可变的,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可互相代 替使用:当生产要素市场上资本价格上升, 即资本变得昂贵时,所有厂商大都倾向于减 少资本的使用量,而用较廉价的劳动代替原 来使用的一部分资本。因此,所有部门生产 的资本 - 劳动比率都可能因资本价格上涨而下 降;同样,当劳动价格相对上升时,各部门 的资本-劳动比率将提高。
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A、B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 的差异完全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反映了一国的供给能力。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 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A国在 X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 供给能力高于A国。即资本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 对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相对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
格。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其
处于A、B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pA、pB之间。
国际均衡价格
PX / P Y
A国过剩 供给曲线
P
W W PX /P Y
B E
P
O
A E
B国过剩 需求曲线
QW X
X的过剩供给与需求
H-O定理的图形说明 Y B
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 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第Baidu Nhomakorabea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H-O理论
相对供给差异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3
图 3-4
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比B国更偏向X轴。
结论
目标二,研究开放两国间贸易是如何影响每个国家中给 劳动和资本的支付的。我们用H-O模型预期当国际贸易 开始后哪个要素会受益和哪个要素会受损。
目标三,考察H-O模型的经验证据。会从人力资本、自 然资源、要素密度逆转、需求逆转方面扩展该模型。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区别之一:要素禀赋理论是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来 研究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的,而古典贸易理论是 从生产函数不同角度来研究的。 区别之二: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 劳动之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资本,因 此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正因为 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2×2×2 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个生产要素)。
37 854 36 480
台湾
英国 韩国
25 722
21 453 17 995
法国
35 600
墨西哥
12 900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取决于与哪个 国家相比。以美国为例,美国无论在资本存量,还是在劳动 绝对量上都远远高于瑞士和墨西哥。但与瑞士相比,美国人 均资本存量低于对方,因此美国属于劳动丰富的国家。
相对价格差异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pA<pB,即A国在X商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 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 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 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 。
图 3-7
三、H-O定理
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因此,A
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上帝没有把所有产品赐予世界所有地方,而是把他的馈 赠播撒在不同地区,最终人类或许会培育社会关系,因为一 个人可能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因此,他缔造了商业,以致 所有人或许都能共享这个世界的果实,不论它们产自何处。 —里巴尼乌斯(公元314—393年)《演说集》(Ⅲ)
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
w PX MP LX P Y MP LY
r PX MP KX P Y MP KY
由上述两式,可以得到:
(3.1) (3.2)
w MPLX PX r MPKX PX
w MPLY P Y
r MPKY P Y
(3.3)
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
Y B A
p
p
O
B
图 3-5
A
X
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 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PX P Y
P B
PA
RSB
RS A
RD
X Y
O
图 3-6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一、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 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 绝对数量无关。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K / L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 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 反之,他国情况正好相反。
K
A国为资本(相对)丰富 的国家,反之,B国为劳 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K X
kX
kX
A
kX>k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A′
Y
X′ B
kY
k Y
Y′
w r
B′
w/r
O
L
三、模型基本假设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规模收益不变;
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
造物主赋予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才能、气候和土壤,从 而为各国的交流通商提供了稳固的基础……这样固然刺激了 出口国的产业,而进口国本身的产业,也由于出售商品进行 交换而得到发展。 —大卫•休谟 《论贸易的猜忌》,1752年
在本章,我们将简要概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它假设贸易是因各国具有不同的资源而发生的 。该模型与李嘉图模型形成了鲜明对照,李嘉图模型假设贸易 是由于各国使用不同的技术比较优势从事不同产品的专业化生 产而产生的。该模型是以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他的学 生伯蒂尔•俄林的姓名命名的,前者在1919年写的一篇论文中 表达了其国际贸易观点,后者在其1924年写的博士论文中进一 步发展了这些观点。 那么,赫克歇尔和俄林想要解释他们在那个年代所见证的 大幅贸易增长就毫不奇怪了。具有跨境运输机器的能力意味着 他们不再像李嘉图那样把不同国家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的理由 。相反,他们假设各国的技术是一样的,他们运用资源在各个 国家的不均匀分布来解释贸易模式。 即使是今天,仍然有许多例子表明国际贸易是由各国所拥 有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所驱动的。
本章结构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模型 H-O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本 章 的 三 个 目 标
目标一,论述H-O模型。我们在前一章所学的古典贸易 理论模型是一个短期模型,因为劳动是不能在产业间流 动的。相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一个长期模型,因为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在产业间流动的。
结论
所以,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 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 这个标准就是共同的要素价格。 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用 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 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
图3-2 要素密集度的等产量曲线表示
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入另外一个生产要素 后,在两个部门生产中使用不同要素组合比例的条件 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是一条凸状曲线,即对应于机 会成本递增情形。 区别之三: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易于解释。自 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以 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这就不会遇到古典 贸易理论关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不清的窘境。
A
· C · · · O · C
A B
QB
EA
EB
B
OA
Q · P
W
A
PW O B′ A′ X
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相对 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EA点(如图3-5中所示)向 下转移到QA点,如图3-7所示。QA点与EA点相比,Y的生产 减少了,通过 QA 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 PW 与社会无差异曲 线的切点 CA 为开放后的消费均衡点。对应于新的均衡点, 图中两国的贸易三角形为△QAOACA。其中,线段OAQA表示 出口量,OACA表示进口量。 对 B 国来说,开放后, X 的相对价格由原来的 PB 下降为 PW , 因此,其生产均衡点由原来的 EB 点(如图 3 - 5 中所示) 向上转移到 QB 点,而消费均衡点为图中的切点 CB 。这时, 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QBOBCB,其中Y商品的出口量为OBQB, X商品的进口量为OBCB。
(3.4)
当X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
本-劳动比率均下降。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 ,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由(3.3)、(3.4)两式,则r/PX 、r/PY均上升, 而w/PX、w/PY均下降,即X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 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 降。
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X的相对价格上升 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
X部门是资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Y部门是劳密型的,释放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资本价格上涨
劳动价格下跌
两部门资 本-劳动比 都下降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 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 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 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KA
EA
A
KB
EB
KA KB LA LB
B
O
LA
LB
L
表3-1 部分国家和地区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
国家或地区 瑞士 德国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人) 73 459 50 116 国家或地区 美国 意大利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人) 34 750 31 640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42 745
KA
EA
KA KB LA LB
KB
A
EB
B
LB LA
L
O
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 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假设生产单位产品X、Y所需的资本量和劳动量依次为KX、 LX、KY、LY。令kX=KX/LX kY=KY/LY ,称为要素密集度(资本 /劳动比)。 如果kX>kY,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capital-intensive), 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abor-intensive)。 反之,kX<kY,则称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abor-intensive), 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capital-intensive)。
综上所述,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
不同,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
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
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
产品。这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H-O原理。
H-O定理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是:不同国家之间的 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品相对价格差 异是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要素价格差异由要素 供求决定的。如果收入分配、消费偏好、生产技术 水平相同,则要素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要素供给, 而要素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要素禀
K
A国为瑞士,B国为美国。美国无论资本还是 劳动都远高于瑞士。瑞士为资本(相对)丰富 的国家,反之,美国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KB
KA
EA
EB
KA KB LA LB
A
B
O
LA
LB
L
K
A国为美国,B国为墨西哥。美国无论资本还是劳 动都远高于墨西哥。美国为资本(相对)丰富的 国家,反之,墨西哥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