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元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1.【行hánɡ院】1.妓院。
亦借指妓女;2.同行, 行帮;3.元、明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
亦借称戏班。
2.【參cā.軍】1.官名.东.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
简称“參軍”..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
沿.. .,兼为郡官.. .称经略为参军。
2.. .时“參軍戲”的脚色名.3.参加军队。
4.猿和猪的别名。
3、【參軍戲】流行于唐宋时的一种表演形式。
原称“弄參軍”。
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 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
渊源于秦汉的俳优, 宋时也称为杂剧, 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
所谓参军, 便是戏中的正角, 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 两者相互问答, 其作用则调谑讽刺, 兼而有之。
”4.【元杂剧】融说、唱、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形式, 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少数剧目是多本的如《西厢记》, 共五本二十一折)5、唱词和演唱特点: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 并一韵到底。
因此,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6.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 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楔子可以没有, 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它的篇幅比较短小, 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 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 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 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7、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元明清复习资料
元明清复习资料一、元代文学1、元杂剧:元代初期流行于中国北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剧样式..2、元曲繁荣的标志:(1)、大量的优秀作家以元曲为代表的优秀作家群和众多的传世精品..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录鬼簿》..(2)大量优秀作品出现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郑光祖《倩女幽魂》、白朴《墙头马上》(3)演员青楼好;生存存在问题的人夏挺芝《青楼集》、燕南《唱论》、周德清《中原音韵》(4)专著钟嗣成《录鬼簿》、夏挺芝《青楼集》、燕南《唱论》、周德清《中原音韵》5声腔:是元杂剧在表演的过程中受到方言影响而产生的不同的演唱方式.. 3、元杂剧清官戏《陈州粜米》无名氏爱情戏《墙头马上》白朴水浒戏《李逵负荆》康进之历史戏《单刀会》关汉卿4、元杂剧的人物和情节(1)、人物的类型化、个性化(2)2、情节的“史不按实”和雷同性史不按实:在元代杂剧中出现了一批以历史为题材却没有按照史实来创作的作品..(3)5、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体制特征是指一种文学样式固定的创作模式..(1).结构固定:楔子、四折、题目、正名楔子起介绍人物情节的作用;加强情节间的联系;其位置不固定..四折是杂剧的正文;由四组套曲组成;一组套曲就是一折;四组套曲杂以念白、搬演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表演形式:唱、念、科(3)角色分工极细..末:正末、副末、冲末、大末旦:正旦、副旦、贴旦、外旦杂:孤、卒子、孛老、卜儿、细酸净:副净、二净(4)大量使用“衬”字;音乐以北方音乐为主..“衬”字是指在曲牌规定的字数之外;为了补足语气描摹情态而添加的字..二、关汉卿1、小汉卿:高文秀蛮子汉卿:沈和甫2、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3、《救风尘》作者为关汉卿;其中主要人物有周舍、宋引章、赵盼儿;其中赵盼儿为主人公..5、《窦娥冤》的悲剧性质和民族特色6、《窦娥冤》的故事源起于《汉书·于定国传》“东海孝妇”..7、《窦娥冤》戏剧冲突的特点:戏剧冲突扣人心弦;丰富而集中;尖锐而生死攸关..矛盾各不相同却均与窦娥有关;触动了社会及人的生死;表现了鞭笞“官吏们无心正法”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元代吏治;讴歌了人民对冤狱遍地的黑暗统治的反抗和斗争的主题..8、窦娥的形象:孤儿—童养媳—寡妇正直善良—委曲求全—坚决反抗三、王实甫——《西厢记》1、《西厢记》的源起: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会真记》..2、《西厢记》的主题:王实甫的《西厢记》具有比董西厢更鲜明、更深刻的反封建主题..崔、张的恋爱故事;已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的歌唱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不屈的斗争..1、《西厢记》的题材开拓了文学题材的新领域;表现了人性的复苏..2、《西厢记》的主题具有众所不及的普遍性、彻底性、纯洁性和丰富性..3、莺莺的形象莺莺既深受封建文化的熏染;又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走上叛逆道路;集中体现了她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她鄙弃门第、财产等世俗观念;爱上一个与自己地位悬殊的书剑飘零的白衣秀士;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竟然在已经许人的情形下;还敢和自己真心相爱的人私订百年之好;结为夫妻;置爱情于功名利禄之上;把情投意合、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视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她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刻画得最为成功、最具叛逆性格的贵族妇女典型之一..4、红娘形象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富于同情心;有急人之难的侠义心肠5、《西厢记》四本三折的语言特色:艺术语言口语化、典雅化1熔炼古典诗词入曲2提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3鲜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张生的洒脱不俗、莺莺的蕴藉凝重、红娘的机智泼辣6、王实甫的语言特点:1清丽典雅2本色当行雅俗共赏3修辞典故化用成句4善于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四、马致远——“曲状元”、“曲中苏轼”1、《汉宫秋》的主人公:汉元帝、王昭君;2、《汉宫秋》的创作主题:三种说法:爱情悲剧说、爱国主义说、民族压迫说3、作家改造:1、故事背景:变求取为武力威逼..由原先的汉民族强大、匈奴衰落;改成匈奴恃强凌弱、咄咄逼人;汉王朝软弱无能、委曲求全;把南宋王朝与元王朝的对峙的时代特征融入到历史题材中..2、故事情节:虚构出汉元帝与王昭君从热恋到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改居高临下的赐婚为无可奈何的哀伤远别..3、强化了毛延寿形象4、人物命运:把王昭君的自愿出塞;在匈奴受封生子;促进民族友好;改为在匈奴威逼下和亲并投江殉国;塑造成忠于汉室、具有反抗精神和强烈民族气节的女性..5历史寓意:画工毛延寿被改写成贪污受贿、投敌卖国的佞臣;剧中的五鹿充宗、石显等人物则成为南宋王朝贪生怕死、屈辱投降的文臣武将的化身..4、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等..五、南戏1、南戏:元代后期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2、南戏繁荣的标志:五大南戏的产生:五大南戏:柯丹邱《荆钗记》、永嘉书会才人《刘知远》、施惠《拜月亭》、徐《杀狗记》、高明《琵琶记》..3、最早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王魁》..4、《南词叙录》作者:徐渭..4、南戏体制特征:1剧本可长可短;不限宫调;不要求一韵到底..2演唱形式灵活;所有上场的角色都可以唱..3有标志性的家门引子和下场诗..家门引子:元代南戏中由副末开场;介绍人物情节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位置固定在剧首..下场诗:元代南戏中每个角色下场时吟诵的诗..其功能是总结前面的剧情;暗示后面的剧情承上启下..4音乐以南方音乐为主..多用丝竹为乐器演奏;音乐柔美..5、《琵琶记》情节结构特色:两条线索交叉发展;两种生活交相辉映;两种场景交错铺排..明代吕天成《曲品》:串插甚合局段;苦乐相错;具见体裁;可师可法;而不可及也..全剧对比的描写悲苦和欢乐的场面;造成强烈的戏剧性..如:第21出—第29出6、南戏与杂居体制的比较:内容项目杂剧南戏题目正名的位置剧末前面剧本结构四折一楔子可长可短宫调及用韵一韵到底不限韵角色分工旦末净杂生旦外贴杂音乐基础诸宫调村坊小曲音乐特点悲壮沉雄激越高亢流丽婉转舒缓轻柔7、糟糠自厌赏析:8、《琵琶记》故事来源: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9、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被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六、元代散曲1、散曲:散曲号称元、明特产;但其根芽培植于宋金时期;最初兴起于民间;是晚唐只宋代以来吸收了民间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形成的新诗体..2、明初朱有墩在《诚斋乐府》中首次提出“散曲”一词..3、散曲与词的关系:散曲可以看作词的解放1二者均有固定词牌和曲调2词“文人化”;散曲“通俗化”..3体例:词分段;散曲不分段..4词字数规定;散曲字数限定..4、元曲:杂剧和散曲的统称..5、散曲的形式:小令、套数、带过曲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基本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只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例如:越调·天净沙、中吕·山坡羊..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大量使用衬字;用韵密;押平上去三声.. 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带过曲属小型组曲;与套数比较;其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可见;带过曲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6、散曲的划分:音色南曲、北曲——主要由政治造成南曲柔美;北曲壮美..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性格的折射..7、现存的元人散曲集:杨朝英《阳春白雪》、《太平乐府》、无名氏《乐府新声》、《乐府群玉》..8、马致远越调·天净沙、中吕·山坡羊、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略9、“五柳庄”用的典故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10、乔吉;自称“江湖醉仙”、“烟霞状元”与张可久齐名;二人并称“曲中李杜”..11、贯云石——“酸斋”;徐再思——“甜斋”二人合称“酸甜乐府”1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犉、揭傒斯..13、杨维桢——铁崖体七、明代文学1、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2、章回小说: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体式;特点为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备;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二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头的紧要关头杀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结尾;中间多引诗词曲赋来做场景描写和人物评价..3、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4、《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出场定型;反复皴染;细节描写;对比、烘托..5、《三国演义》选材方法:写历史英雄——反映人情世态..6、《三国演义》创作手法:发扬了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农民小说..《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八、明初诗文流派:明前期诗文流派: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等为代表..诗歌追求雍容华贵;四平八稳的风格;饱有富贵福泽之气..诗歌的功能大多是应制、颂圣和应和;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荼陵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主张“诗学汉唐”;尤其是格调、韵律、用字等方面;首开复古之风..明中期诗文流派: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桢卿、王廷相..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文章学习秦汉;古体诗学习汉魏;近体诗宗法盛唐;举起了复古主义的大旗..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文学主张:“文毕秦汉、诗毕盛唐”..明晚期诗文流派: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思想核心:性灵说、自适随意、粗俗俚鄙、推崇俗文学..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强调:读书性灵;反对复古;追求幽深孤峭..九、明代杂剧1、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P942、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3、徐渭《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作为一组杂剧;它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4、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5、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6、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的《鸣凤记》..7、明传奇三大流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1、吴江派沈璟强调“合律”、“本色”;著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强调场上之曲;反对案头之曲;吕天成《曲品》;王骥德《曲律》..2、临川派: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汤显祖《玉茗堂尺牍》》:“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语可用;尔时能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为窒滞迸泄之苦;恐不能成句矣..3、昆山派:梁辰鱼、屠隆、梅鼎祚..讲究词藻;以曲词的典雅绮丽为美..这一派的出现标志着南戏这种民间艺术开始的传奇逐步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抒情写志的娱乐工具;由舞台逐渐走向案头..8、沈璟的“昆曲”主张;总的看来;他的剧作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这可以说是其曲论主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其次是“本色论”;即“鄙意偏好本色”;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第三是“声律论”;作曲应讲求声律..十、汤显祖1、《牡丹亭》故事的缘起和情节《杜丽娘慕色还魂》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径为情伤..写真题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2、杜丽娘形象:父母亲“情”与孝“理”;师生之“情”与“理”;爱“情”与社会之“理”..结合文本分析3、《牡丹亭》的内容及文化意义:1是以情反理;反对处在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3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牡丹亭》的艺术手法:(1)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2)是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3)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十一、《西游记》1、《西游记》的艺术特点:主要思想博大深邃;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极幻与极真的完美统一;“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又极真之理..”以戏言寓诸幻笔..十二、“三言”、“二拍”1、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百宝箱”在小说中的意义:1使文章显得与众不同;有新意;2显得现实深意;以及杜十娘的身价意义;3赋予杜十娘性格美和人格力量;4意识形态肯定了反传统价值观对假道学丑态的嘲讽;5文学价值赋予作品悲剧色彩3、鉴赏《送东阳马生序》、《卖柑者言》、《报刘一丈》4、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十三、《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1、洪昇《长生殿》的剧情梗概:《长生殿》的思想内涵:1.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定情》、《密誓》、《闻铃》、《哭像》、《雨梦》、《补恨》等;2揭露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献饭》、《疑谶》、《进果》等;3谴责卖国投降;歌颂爱国思想《骂贼》、《疑谶》、《剿寇》、《收京》等..2、孔尚任《桃花扇》的思想内涵:1形象揭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2描写侯方御、李香君的爱情悲剧;3桃花扇的象征意义桃花扇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表记;是双方爱情的象征..同时侯、李的结合又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个小插曲;故桃花扇又关联起南明复社文人同阉党余孽的斗争..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4、清初三大词家: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十四、《红楼梦》1、黛玉与宝钗的人物形象比较;结合叹词略叹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第二三句是林黛玉;第一四句是薛宝钗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元明清文学)
元代文学1.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2.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________》3.《______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
4.元杂剧是在_______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5.关汉卿的喜剧《救风尘》和《_________》分别塑造了赵盼儿和谭记儿这两个女性英豪形象。
6.《_________》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
7.王实甫的杂剧《__________》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贾仲明认为其“天下夺魁”。
8.徐复祚在《曲论》中称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_________为“元曲四大家”。
9.白朴擅词曲,其词集名《_________》,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
10.白朴《墙头马上》一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________》一诗。
参考答案:1.正话2.全相平话五种3.西厢记诸宫调4.金院本5.望江亭6.窦娥冤7.西厢记8.白朴9.天籁集10.井底引银瓶11.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_________”之称。
12.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被辑为《________》传世。
13.马致远其现存的杂剧作品中,___________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陈抟高卧》、《岳阳楼》都是这类作品。
14.《_________》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15.大都作家群以_________为领袖,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称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16.____________的《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历史剧。
l7.__________的《录鬼簿》,大致上按时间先后记录了元杂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18.尚仲贤的剧作以《_________》最为著名,它本自唐人传奇《柳毅传》。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讲元明清文学总论一、元明清文学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作品繁富,体裁完备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全方位发展。
2、正统文学渐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发展的态势从从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
正统文学:诗文(中国文学核心地位),通俗文学:小说、戏剧3、文学理论繁荣(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明代戏曲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骥德,其次是凌濛初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戏曲论著,基本思想是提倡“关风化”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原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一代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雅文学与俗文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雅文学主要指诗文俗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小说郑镇铎俗文学的六大特征: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创作的;新鲜但是粗鄙的;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用于引进新的东西第二讲元散曲与诗文一、元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
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样式3、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迥异,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吻合,都追求自然酣畅之美,大异于温柔敦厚。
二、元曲的概念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古代文学_元明清_考试重点
元明清复习提要一、文史知识元代1、北方戏曲圈及其代表作家元代的戏剧活动,实际上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
杰出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南戏产生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又被称为“永嘉杂剧”。
作家有曾瑞、施惠、乔吉、秦简夫、萧德祥等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3、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4、曲状元: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5、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琵琶记》。
6、元代散曲代表作家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作家分三类:一是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不伏老》、王和卿《咏大蝴蝶》;二是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渔夫》、马致远《秋思》(曲状元、秋思之祖);三是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元前期比较著名的散曲作家,还有杜仁杰、杨果、冯子振、陈英等人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后期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与徐再思7、元散曲后期最有成就作家:张可久(《苏堤渔唱》、《小山乐府》)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
《两丗姻缘》,《渔夫词》8、旦本与末本及代表作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一个楔子。
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两部分组成。
剧本根据角色分旦本和末本两大类,全剧只能有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代表作:《汉宫秋》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代表作:《望江亭》9、关汉卿代表作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社会剧:《拜月亭》《望江亭》《谢天香》《救风尘》《调风月》《金线池》《玉镜台》(其中主要《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10、《永乐大典》三种戏文:《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11、元代两部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和纪君祥《赵氏孤儿》(其他两部《汉宫秋》《梧桐雨》)12、元末南戏四大传奇:荆、刘、拜、杀《荆钗记》(柯丹邱)《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施惠)《杀狗记》(徐)13、三大传奇:14、元代水浒戏专家: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元代水浒戏双臂)15、元代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散曲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复习精讲
1、戏曲: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以语言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是一种以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
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指可以歌唱的乐府,是广义的概念;具体的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曲”又称“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元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乐曲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分套数和小令)5、小令:即叶儿,文学上是一支曲,一首词,独立的一支曲叫小令。
6、词与曲的异同(区别):同:①长短句的形式②都可配乐③讲究不同声韵,讲究自成声韵异:①音乐不完全相同②名同实异(如《满庭芳》)③用韵加密,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平上去互叶④曲有衬字⑤曲没有双调、二迭、三迭⑥大量词牌和曲牌名的不同7、套数:是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相连而成的一组曲,具有小令的特点,但保留自己的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一韵到底、调数可多可少。
8、元杂剧:在金元本和诸宫调的积极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剧形式,它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六方面的元素,人称第七艺术。
(在元杂剧中产生了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剧本)9、元杂剧繁荣的原因:①社会原因:ⅰ元代民族矛盾尖锐ⅱ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ⅲ金元表变乱中有一部分文化素养较高的妇女沦为优伶ⅳ城市经济发展为杂剧繁荣提供条件ⅴ元代疆域扩大,民族交融促进元杂剧发展ⅵ元朝统治者崇尚歌舞娱乐,对元杂剧流传采取放任态度②文艺内部原因:极重观点:巫觋说、俳优说、歌舞说、多元说、傀儡戏说ⅰ戏曲起源:起源为形式,来源为内容、古代戏曲起源为劳动(劳动说),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劳动过程的模仿。
唐前孕育期(如《东海黄公》《踏摇娘》)、唐宋金形成期(有杂剧、滑稽戏、参军戏)、元成熟期、明清高峰期(《桃花扇》、《长生殿》)10、杂剧体制Ⅰ剧本要素⑴曲词①曲调:是旧时乐曲音调的总称,以道光为界分为两类,道光前称曲联,道光后称板腔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南吕调、双调、越调⑵宾白(即情节):两人说唱曰宾,一人自说曰白⑶科范: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Ⅱ结构⑴杂剧分折:一本四折、五本二十一折(《西厢记》)、正名、题目⑵楔子(原指小木片):介绍人物⑶角色:旦、末、净、杂11、元杂剧作家作品剧目:《太和正音谱》、《元曲选》、《元人杂剧选》、《元刊古本杂剧》、《元曲外编》分期:以1300年为前后分期(大德年间)特点:A:前期(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等人作品)特点①元杂剧有80种左右,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塑造了一系列勇于反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②元杂剧的语言以北方话和中原地区的口语为基础,吸收民间讲唱艺术的营养,具有质朴、自然、生动、泼辣的特点③元杂剧是当行本色,由于其与舞台的演出联系十分密切,接近生活语言,少用典故和华丽的修辞手法,艺术风格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
A. 宇文虚中B. 董解元C. 元好问D. 党怀英2.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
A. 萧观音B. 党怀英C. 董解元D. 元好问3.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B)。
A. 《墙头马上》B. 《梧桐雨》C. 《赵氏孤儿》D. 《李逵负荆》4. 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
A. 爱情喜剧B. 历史剧C. 神仙道化剧D. 讽刺喜剧5. 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
A. 王实甫B. 关汉卿C. 马致远D. 白朴6.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
A. 《陈抟高卧》B. 《青衫泪》C. 《汉宫秋》D. 《墙头马上》7.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白朴D. 马致远8.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
A. 高文秀B. 尚仲贤C. 纪君祥D. 李好古9. 《双献功》的作者是(D)。
A. 尚仲贤B. 李好古C. 纪君祥D. 高文秀10. 《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
A. 康进之B. 李好古C. 高文秀D. 尚仲贤11. 《西厢记》共有(D)。
A. 一本四折B. 五本二十折C. 四本十六折D. 五本二十一折12. 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
A. 王实甫B. 马致远C. 关汉卿D. 白朴13.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
A.《单刀会》 B. 《窦娥冤》C. 《救风尘》D. 《望江亭》14. 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
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15. 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
A. 《鲁斋郎》B. 《窦娥冤》C. 《蝴蝶梦》D. 《绯衣梦》16.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C)。
A. 乔吉B. 郑光祖C. 钟嗣成D. 宫天挺17. 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
A. 《倩女离魂》B. 《梅香》C. 《两世姻缘》D. 《杨州梦》18. “元曲四大家”是(C)。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元代文学部分-、单项选择题1 °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得诗人就是 C . A 王冕D 刘W三.填空题+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來谁染需林醉?总就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雯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总C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最,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就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來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由经雷得红叶这一蓉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得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御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毎悲伤,抒发了禅莺莺心中得悲摘之情.表现出深深御离愁别绪。
2•原來蛇紫嫣红开遍,似这股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黄景奈何天,赏心乐爭谁家院?(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O "舵紫嫣红开遍"指茨朋娇艳得鲜花开遍斜迷人春色。
"斷井颓垣”就是说,井也T •涸、 回填.废r 毎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两句总味开始就是争奇斗艳,百芳吐华.到后來还就超一样斜只剩下颓圮得 残井断止。
花开人花谢了。
花开花谢.映照着主人公心绪得辕转。
社丽娘于火姪犠媳红开遍”之时•瞧到了「折井颓垣7 纵就是"良辰茨景”.也难抵冊光易逝.繁华背后御苍凉,一个“遍”字,瞧透了人间!S •枯藤老树昏邪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疫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睚°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木身,简简曾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 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0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側谢得篇草•孤枯败落 得藤 枝,蔓缠在饱经沧桑斜老树上,时不交运得"昏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得氛网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 御心里.冷冷清清・座落得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 元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的诗人是 C 。
A王冕 B萨都刺 C 杨维桢 D 刘因2.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白朴 D张养浩3.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的是 B 。
A《梧桐雨》 B《潇湘雨》 C 《荆钗记》 D 《平山冷燕》4.被称之为“南戏之祖”的是 B 。
A《荆钗记》 B《琵琶记》 C《西厢记》 D《离魂记》5.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的是 B 。
A 《拜月亭》 B《西厢记》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6.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的是 C 。
A 虞集 B范梈 C杨维桢 D揭傒斯二、多项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 CDE 。
A《西厢记》 B《莺莺传》 C《董西厢》 D《弦索西厢》 E《西厢搊弹词》2.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 BCDE 。
A《汉宫秋》 B《拜月亭》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E《西厢记》3.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 ABCE 。
A关汉卿 B郑光祖 C白朴 D 王实甫 E 马致远4.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的是 ABC 。
A《窦娥冤》 B《鲁斋郎》 C《蝴蝶梦》 D《望江亭》 E《救风尘》5.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的有 ABC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纪君祥 D郑光祖(后期) E 乔吉(后期)三、填空题 +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由经霜的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的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的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的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精讲
元代: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元,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以唱词为主,以宾白为宾”,伴以“科范”,通过“旦、末、净、外、杂”各类角色表演出来。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2、关汉卿一、公案剧(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悲剧原因:⏹ 1.高利贷残酷剥削。
⏹ 2.元代知识分子卑下的社会地位和困苦的生活处境,使窦天章遭到高利贷剥削的逼勒,连唯一的小女儿也无法保住,致使窦娥年幼抵债,骨肉分离。
⏹ 3. 流氓地痞的欺凌。
像张驴儿一类恶棍无赖,在元代为数众多,他们到处横行,无恶不作。
古代文学史复习(元明清部分)
犬吠集续集Malar欠拧babySunny向泥马狗娘无名氏406工作室填空选择1.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2.说话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3.话本:从唐代民间讲说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宣和遗事》,具备了《水浒传》一些主要情节《全相平话五中》包括《三国志平话》将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4,.《西厢记诸宫调》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诸宫调作品,董解元5.北方戏曲——杂剧南方戏曲——南戏6.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一出误会式喜剧7.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女:王瑞兰男:蒋世隆、白朴《墙头马上》女:李千金男:裴少俊、王实甫《西厢记》女:张生男:崔莺莺、郑祖光《倩女离魂》女:张倩女男:王文举8.元代戏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9.王国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冤》《赵氏孤儿》10.白朴通过《梧桐雨》传达盛衰兴亡的深沉感叹11.马致远《黄粱梦》,属神仙道话剧,“万花丛里马神仙”前期最重要的散曲作家,享有“曲壮元”美称,《双调夜行船.秋思》12.散曲有两种形式:小令和套数13.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4.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南戏的冠冕,有“南曲之宗,词曲之祖”美称15.“毛本”,毛氏父子整理的《三国志演义》评点本16.《三国志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独特语言风格,“文不甚深,言不甚俗”17.简本系统,一般都有平田虎,王庆的内容18.“开国文臣之首”宋濂19.《楚有养狙以为生者》出自《郁离子》《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0.高启被誉为明朝开国诗人之“冠冕”,作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22.明朝的“台阁体”“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23.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潸然泪下,悲歌数十过不休”24.后七子:王世贞主盟文坛时间最长,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25.后七子:谢榛26.前七子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27.李攀龙文学理论:“文自西京,持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2016.7.5一、名词解释题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
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
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
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
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
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 三国7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4. “演义”:“据史实,演大义” ,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 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纪实 +艺术的创造)5.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 .“拟话本”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 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 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 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 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 ”,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 “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2. “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看重。
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4. “苏州派”: 花魁》和《清忠谱》 。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 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 其弟子梁辰鱼的 《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 “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1234~1368年共约134年。
最兴盛的是散曲。
1.特点:名族压迫和融合;文化的沟通;都市的繁荣;思想活跃(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程朱理学。
道教全真教);儒生不幸文坛幸。
2.叙事文学的兴盛: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话本小说的兴盛;喜剧的繁荣;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
(1)原因:唐代以来叙事性的文体包括传奇小说和变本俗讲本以呈现活跃的趋势;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专门的勾栏瓦肆;元代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诗词等不符合市民的需要。
(2)说话:宋代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元代的说话(即话本)以讲史居多。
(3)戏剧:元代走向成熟,包括南戏和杂剧。
(4)杂剧和南戏的区别:都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个部分;都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流行地区不同体制不同(杂剧四折,角色分为旦末净三类;南戏的宫调不作规定,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歌唱形式不定);唱腔不同(杂剧的曲调是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歌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是东南(5)两个戏剧圈: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南戏和杂剧共同发展的局面。
3.元代的抒情文学:散曲(1)定义:与元杂剧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宾白、情节,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则与科白情节毫无联系,这就是散,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2)特点: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
(3)分类:南曲(衬不过三,口语化和俚语化);北曲(衬字可多可少,但只能用于句头或句中)(4)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论》中巴散曲分为三品,即清深、豪旷和婉丽。
(5)元代诗词:宗唐得古。
4.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自然与显畅;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大异于温柔敦厚。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说话艺术:“说话”就是口传故事。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整理版
1、台阁体: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其倡导人号称“三”,即士奇、荣、溥,都是故称其诗为“台阁体”。
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2、茶陵诗派:从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茶陵派以东阳为主。
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
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3、前七子: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6、吴江派:是以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
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
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简答题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
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15、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作有剧本《中国孤儿》。
16、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
它与李好古的《张生煮海》被认为是元代神话剧的双璧。
17、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他的《双献功》(全名《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全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都以李逵为描写对象,是著名的水浒戏。
18、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全名《鲁大夫秋胡戏妻》,其故事最早见于刘向的《列女传》,秋胡妻名罗梅英。
19、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关汉卿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
20、关汉卿,号已斋叟,其以“本色当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他的性格和为人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相当鲜明的表白。
其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1、关汉卿是元代创作杂剧最多的作家,存目有60余种,现存18种,可分为历史剧、爱情风月剧和社会公案剧三类。
(①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陈母教子》;②爱情风月剧:《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③社会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22、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它与另外一部历史剧《西蜀梦》,都是写关羽的。
23、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分别以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三位妓女为主角。
24、《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窦娥在临刑前对天发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素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
其故事框架与“东海孝妇”的故事相似,它渊源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又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的《搜神记》。
25、元代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是郑光祖,其创作中心从北方的大都转移到南方的古杭(今杭州),是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并产生了“古杭书会”、“武林书会”等创作团体。
26、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此剧是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来,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描写了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27、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把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8、宫天挺的历史剧《范张鸡黍》、乔吉的爱情婚姻剧《扬州梦》、秦简夫的家庭伦理剧《东堂老》、无名氏的《陈州粜米》都是元代后期杂剧的重要作品。
29、元代后期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戏剧史著作有钟嗣成的《录鬼簿》。
30、元代的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杂剧与散曲合称元曲。
31、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32、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人物是乔吉和张可久,有“曲中李杜”之合称。
33、张可久著有《小山乐府》,他是元代写作散曲最多的作家。
34、张养浩,字希梦,号云庄。
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他的《潼关怀古》是散曲名篇,其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
35、贯云石著有散曲集《酸甜乐府》。
37、睢(suī)景臣以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知名。
刘时中的两篇〔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以散曲论政,颇具特色。
38、姚燧[suì]与虞集被清人称为“元文两大家”。
39、“元诗四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pēng]和揭傒(xī)斯四人。
40、萨都剌和杨维桢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特色。
41、杨维桢,号铁崖,他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被称为“铁崖体”或“铁体”。
42、由民间“说话”衍生出来的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滥觞。
43、宋代民间的“说话四家”即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
现在我们见到的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
44、现存宋人讲史话本仅有《五代史平话》和《宣和遗事》两种。
另有《大唐三藏取经话》则属于“说经”话本。
45、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明为“平话”。
46、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初名“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它形成于宋代,较北杂剧为早。
47、《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它与《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都是因收录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而得以留存下来。
48、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49、传奇原指唐人小说,后借指元代南戏,明代“传奇”一词又成为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
50、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
他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被称为“南曲之祖”。
51、《琵琶记》的男主人公名蔡伯喈,女主人公名赵五娘。
其剧情发展的两条线索是:一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二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52、明代曲论家把《琵琶记》称为传奇中的“神品”。
53、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5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55、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56、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
57、公安派是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人物,以“性灵说”为核心的文学主张。
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
58、台阁体的代表是杨士奇、杨荣、杨溥。
59、归有光代表了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名篇是《项脊轩志》。
60、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发展而来的。
61、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一、雏形阶段,《唐三藏取经诗话》;二、成熟期,《三国志通俗演义》《宋义水浒传》;三、繁荣期,《西游记》《金瓶梅》,作品众多,题材更丰富,艺术水平更高;四、顶峰之作,《红楼梦》。
62、《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
63、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
64、章学诫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
65、《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其结构是扇形网状结构。
66、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
67、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6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69、明初,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开神魔小说的先河。
70、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
(《西游记》隐喻着“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思想主旨。
)71、现存元末明初杨景贤所作《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是第一次在剧中出现。
72、吴承恩除《西游记》外,还著有《射阳先生存稿》。
73、《西游记》的原型有二: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精神。
7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它也是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属于网状结构形式。
75、《金瓶梅》的书名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
全书的中心人物是西门庆。
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金瓶梅词话》本。
76、基本上实现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
77、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它们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78、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作者传为许仲琳,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79、宋代刘辰翁点评《世说新语》标志着古代小说批评的正式形成。
80、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81、金圣叹将《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为“六才子书”。
82、继《三国演义》后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列国志传》及其改作。
83、现存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是最早话本小说总集。
84、代表拟话本小说最早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85、《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86、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
87、中国第一部有外文译本的小说是《好逑传》。
88、明代戏剧的剧种主要有杂剧和传奇两大形式。
明初杂剧代表作家朱权,其《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
89、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作有《四声猿》,袁宏道称其为“明曲第一”。
90、明代后期杂剧,孟称舜以写北杂剧为主,作有《娇红记》,其标志着明代爱情戏曲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作品有《古今名剧(合)选》。
孟称舜是明代最著名的喜剧大师91、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是吕天成的《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