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
一、基本知识
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15、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作有剧本《中国孤儿》。
16、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它与李好古的《张生煮海》被认为是元代神话剧的双璧。
17、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他的《双献功》(全名《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全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都以李逵为描写对象,是著名的水浒戏。
18、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全名《鲁大夫秋胡戏妻》,其故事最早见于刘向的《列女传》,秋胡妻名罗梅英。
19、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关汉卿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
20、关汉卿,号已斋叟,其以“本色当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的性格和为人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相当鲜明的表白。其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1、关汉卿是元代创作杂剧最多的作家,存目有60余种,现存18种,可分为历史剧、爱情风月剧和社会公案剧三类。
(①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陈母教子》;②爱情风月剧:《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③社会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
22、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它与另外一部历史剧《西蜀梦》,都是写关羽的。
23、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分别以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三位妓女为主角。
24、《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窦娥在临刑前对天发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素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其故事框架与“东海孝妇”的故事相似,它渊源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又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的《搜神记》。25、元代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是郑光祖,其创作中心从北方的大都转移到南方的古杭(今杭州),是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并产生了“古杭书会”、“武林书会”等创作团体。
26、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此剧是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来,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描写了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27、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把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8、宫天挺的历史剧《范张鸡黍》、乔吉的爱情婚姻剧《扬州梦》、秦简夫的家庭伦理剧《东堂老》、无名氏的《陈州粜米》都是元代后期杂剧的重要作品。
29、元代后期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戏剧史著作有钟嗣成的《录鬼簿》。
30、元代的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杂剧与散曲合称元曲。
31、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32、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人物是乔吉和张可久,有“曲中李杜”之合称。
33、张可久著有《小山乐府》,他是元代写作散曲最多的作家。
34、张养浩,字希梦,号云庄。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他的《潼关怀古》是散曲名篇,其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
35、贯云石著有散曲集《酸甜乐府》。
37、睢(suī)景臣以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知名。刘时中的两篇〔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以散曲论政,颇具特色。
38、姚燧[suì]与虞集被清人称为“元文两大家”。
39、“元诗四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pēng]和揭傒(xī)斯四人。
40、萨都剌和杨维桢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特色。
41、杨维桢,号铁崖,他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被称为“铁崖体”或“铁体”。
42、由民间“说话”衍生出来的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滥觞。
43、宋代民间的“说话四家”即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现在我们见到的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
44、现存宋人讲史话本仅有《五代史平话》和《宣和遗事》两种。另有《大唐三藏取经话》则属于“说经”话本。
45、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明为“平话”。
46、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初名“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形成于宋代,较北杂剧为早。
47、《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它与《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都是因收录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而得以留存下来。
48、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49、传奇原指唐人小说,后借指元代南戏,明代“传奇”一词又成为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
50、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他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被称为“南曲之祖”。
51、《琵琶记》的男主人公名蔡伯喈,女主人公名赵五娘。其剧情发展的两条线索是:一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二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52、明代曲论家把《琵琶记》称为传奇中的“神品”。
53、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5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55、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56、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