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类标题01
分类标题 分类标题02
主体:同姓亲族 (姬姓亲族) 其他:姻亲、功臣、殷商 降族、古圣王后裔和古老 方国。
文字内容
晋祠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 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 大宗、小宗体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 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 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 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 于凝聚贵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周公是周武王 姬发(约公元 前1122-前 1116)的母弟。 他修改了商朝 的内外服制度 大举实行分封。
西 周 等 级 示 意 图
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分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 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 土”“授民”,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 王的权威 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周人 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诸侯王还要对 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 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
分类标题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 乐制度。周礼作为各 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 准则,成为维护宗法 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 工具。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课件
对中国历史的启示
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和经验教训为后世政治制度的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探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起源、实 施、意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启示。
背景介绍: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距今约3000多年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
分封制
作用
宗法制帮助维持社会秩序、家 族纪律,并保障了家族内部的 和谐与团结。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联系
1 共同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西周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不同点
分封制注重地方封建制度,宗法制则关注家族和血缘关系。
总结
作用和影响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巨大 的作用,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起源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一种分配土地和封地的制度。
2
实施
分封制通过授予王位继承者和重要贵族一定的土地来确保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3
意义
分封制有助于巩固中央王权和地方贵族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社法制是西周时期一种以家族 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和法律制度。
要素
宗法制强调家族的血缘关系和 等级制度,并规定了家族成员 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宗法分封制详解
西周宗法分封制详解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
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称“大宗”,由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国则是大宗。
诸侯也由嫡长子继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则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关系与上同。
世袭的嫡长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
如此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
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关系。
于是,在全体贵族内部,举国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体制,使政权不但得到族权而且得到神权的配合。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也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代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西周分封制的标准
西周分封制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法制:西周分封制的依据是宗法制,这是一种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金字塔式等级制结构。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
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2. 血缘关系:西周分封制严格遵循血缘关系,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3. 等级制度: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在各自封地里具有相应的权力和职责。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 权力与义务: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归周王所有。
下一级须对上一级承担缴纳贡物、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
这种权力与义务的分配,有助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稳定。
5. 宗法伦理:西周分封制强调宗法伦理,注重家族观念和家族秩序。
各级贵族在分封制下,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还要遵循宗法礼仪,尊重长者和上级。
这种伦理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
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
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
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
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1
宗法制 内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按照血缘宗 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按血缘关系的亲疏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相互之 间形成相对的大小宗关系,各等级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影响: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其内涵体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
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内容:周王将子弟、功臣和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 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 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 役。
影响:
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②后来随实力变化,诸侯国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Biblioteka 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封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周王分封给亲王、功臣、先代贵族等,以建立诸侯国。
周王为天下共主,掌握全国最高权力,通过分封制度将自己的亲信和功臣分派到各地,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受封条件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信和功臣,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属或功臣,具备忠诚和可信的品质。
其次,受封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能够保卫封地和国家的安全。
最后,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命令和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三、权利与义务受封者享有封地内的统治权和受益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军队和税收制度。
同时,受封者也承担了保卫封地和国家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和调遣,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
此外,受封者还要承担向周王交纳贡赋、朝觐、服役等义务。
四、封地管理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封地是由周王授予的,受封者要在封地内建立自己的政府和军队,管理封地内的人民和资源。
同时,周王也会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制度和法律,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会受到惩罚。
五、宗法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宗法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法制度是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内的长子继承家族的地位和财产,而其他的儿子则要离开家族,自立门户。
这种制度保证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也使得国家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之,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分封制度、受封条件、权利与义务、封地管理和宗法制度等方面。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西周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必修一专题一)【考点整合】1.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的实质及其利弊: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周王室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建立起来的武装驻防,以维持周王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疆域。
更重要的是,由于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由于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因此,王室军事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2. 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与继承上的矛盾而通过血缘关系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
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
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影响:①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3. 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西周实行的制度
西周实行的制度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制度建设和文化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时期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等,这些制度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一、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让他们代为管理地方。
这些诸侯国在封地内享有相对的自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承担拱卫王室的义务。
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分封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诸侯国势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局面,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二、宗法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种制度。
西周时期,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君位,其余庶子则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余庶子则成为士。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宗法制的实施,维护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
同时,宗法制也促进了家族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然而,宗法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过于强调家族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容易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三、礼乐制礼乐制是西周时期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礼乐制的核心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加强统治。
按照礼乐制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享受不同的礼仪和音乐待遇。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在祭祀、朝会、宴飨等场合都要演奏相应的音乐、表演相应的舞蹈,以彰显其身份和地位。
礼乐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各级贵族的控制和管理,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同时,礼乐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然而,礼乐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过于繁琐、刻板,容易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自由。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 务?
缴纳贡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 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什么?
人民
土地
卿大夫
人民
士
法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
嫡长子
大夫
余青嫡子及庶子
衣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士 小宗
庶
知识结构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考点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分封制也称封建制, 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
名 即狭义的“封建”,由 制度,是中国古代解
词 解
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 决职权和财产分配、 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 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一种政治制度。
释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为什么实行)
(为什么实行)
目 “封建亲戚,以藩屏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
比如:血浓于水观念; 家族制度(祠堂、祖坟、 族谱、认祖归宗等);父
演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 权观念;男尊女卑;传
变 封制”,秦王朝在全国全面推行 宗接代;任人唯亲;家
单一的“郡县制”。
国同构(家是小国,国
西周的分封制讲解
略
略
历史 加强了统治,开发边远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作用 西周延续数百年的强盛。 部的稳定和团结。 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
特点 等级森严, 部族色彩浓厚。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巩固
汉初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变化
朝代
制度
标准 品行 门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汉朝 察举制 魏晋南 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发展规律: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选择方式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阶段 朝代
中央集权(中、地)
专制主义(君、相)
形成 秦
汉初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发展为 藩镇割据 军事行政财政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巩固 武帝
完 善
内外朝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三分)
唐
加强 宋
新发 展
元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中书省
强化 明
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清:行省制度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
实质
大宗——小宗
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推行的制度
西周推行的制度
西周推行的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1.分封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制度,将全国的土地划分为多个封地,并将这些封地分封给贵族和功臣。
这些贵族和功臣在自己的封地里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自行管理、调配土地、人口和财产。
2.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井田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4.礼乐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这些制度在当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1.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分析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材料题记笔记的误区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
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
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王位世袭制
商朝: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
西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来的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的瓦解和奴隶制社会的确立。
内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即王室和贵族分为内服和外服两类,内服是王室直系亲属,享有特权和尊荣;外服是王室旁系亲属或其他贵族,受到限制和监督。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即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国,并授予爵位和职务,使之成为周天子的臣属。
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但也埋下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宗法制:西周实行宗法制,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和礼仪规范。
宗法制体现了周人对祖先、家族、国家的忠诚和敬畏。
礼乐制度:西周实行礼乐制度,即以礼仪、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对天地、神灵、君臣、父子等之间关系的敬意和谐。
礼乐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是什么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那么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希望对你有用!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
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奴隶制度。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的特点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
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关于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宗法制
1、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②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
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1、宗法制度: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
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
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形,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2、分封制度:古代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
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3、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陈。
4、井田制度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
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概念。
思路引领:①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②细心审题,逐问作答。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题关键: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解答好此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即准确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两个历史概念,以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知识。
解题关键在于精心审题,明确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重点,以及答题的要求。
思路引领:首先要概括指出分封制的特点,其次要从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不同的角度,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提示: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习延伸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重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概括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概括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西周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这些制度对于西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将周王室的领土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周王室将土地按照爵位的高低分给诸侯,诸侯则向周王室承担各种义务,如提供贡品、派兵随同周王作战等。
分封制对于西周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2.宗法制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和社会地位的高低。
周王为天下的大宗,享有最高的权力,而各级贵族则为小宗,接受大宗的封赏和管辖。
宗法制强调孝道和敬老尊贤,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礼乐制
礼乐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作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规定了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如祭祀、朝聘、婚丧等,以及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使用场合和方式。
礼乐制的实施有助于强化社会等级和秩序,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总结起来,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同时,这些制度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被称为“天下第一家谱”的一片甲骨上记 录了一个完整的11代家庭世系,它是目前 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家谱。
商代贵族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实 行宗法制
祭祀祖先的坑穴有上千处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②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周族先世本居于岐山下的周原 周文王時期
周武王灭殷时
燕
周公东征后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夏商的政治制度)
思考:大家注意这幅图的名称,冠冕 是什么意思?从夏禹的穿戴上可以看 出他已经是怎样一位人物?
冠是帽子,冕是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戴的礼帽 ,后专指帝王的礼帽。
大禹一生最大的功业,一是治水,二是立国。 治水奠定了立国的根基;立国,巩固和发展了治水的 成果,使当时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成为统一的国家。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三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侯悉至…… 军赋
——《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 侯国要提供力役。 请回答: 据材料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4、权利和义务
权利:授民、授土,封国
内享有是世袭统治权(如:
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
南北朝 420-589
清 1644-1912
中华民国 1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想一想: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奴隶社会: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秦汉—封建社会的发展
• 伏尔泰:“当我们还是一小群人 并在阿登森林中踯躅流浪之时, 中国人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 帝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 (《风俗论》第8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中 央 太尉
皇帝
丞
御史大夫(虚设)
相 九卿
郡(郡守)
地
县(县令)
方
乡
里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措施一: 扩大疆域
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开灵渠, 平南越
影响一: P10
措施二:
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
衡 量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统 一 文字
统一车轨修驰道
影响二:P11 影响三:P11
通行《秦律》
——
发卒发“ 难亡迹秦 。秦,失 ”族诸其
。侯政 天作而 下难陈 之,涉 司端 风 ( 马, 起 陈 迁自 云 胜 涉蒸)
,
影响四:P11 强化专制皇权,矛盾激化,灭亡
三、影响
1、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2、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3、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
• 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 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2.督责属县
县 县令、县丞、县尉
乡 三老、啬夫、游徼
里 里典
想想议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
郡县制
以血缘为基础 以地域为划分基 础
诸侯官位、封土 官员皇帝任命、
世袭
派遣
地方容易出现割 地方服从中央,
据
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3、地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 历史沿革 A 春秋时期:
B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C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
2) 主要内容 郡:
县: 3) 历史影响 A 明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又彼
此牵制,控制权在皇帝手中
B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
郡县制 概念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1.受命中央 郡 郡守、郡丞、郡尉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1) 名称 来源
2) 内容
三皇五帝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3) 影响 P9第三段
2、建立较完备的中央官制皇:帝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
九卿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直
大夫 (统率) 相
接 控
制
(统率)
诸卿
1、内容
太 尉 (虚设)
2、官制的特点:
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 权力集中
3、作 用:
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情景分析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 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 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 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 人全部杀掉。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 告密?从中你能看出皇权和相权之间的 矛盾吗?
谢谢聆听! 敬请指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 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练习题
选择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