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要资料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汇总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3、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4、教育的基本形态
5、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
6、近现代教育
第七章教育研究
第一章教育目标
第二章教学过程
第三章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设计
第五章教学实施
两种教育形态:
7、20世纪以后教育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3)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含义
(2)教育学根本任务
(3)萌芽阶段特点、创立阶段特点
第二章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第六章课外活动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它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二、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深入研究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培养具有优秀人格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4.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教育学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具有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特点。
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客观性原理教育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具有独立于个体意识和意愿的客观性。
教育活动和教育目标应当符合客观规律。
2. 教育与发展相一致的原理教育应当与人的发展相一致,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教育活动应当有利于发展个体的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社会性原理教育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应当通过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4. 教育的差异性原理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发展需要和潜能,教育应当根据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四、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发展。
它认为教育应当着重培养个体的人文素质和创造力,追求整体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
2.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注重教育的结果和行为的改变。
它主张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培养学生的理性行为,并通过强化和惩罚来调节学生的行为。
3.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是指一节课内所要预期完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活动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长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他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的教育,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这种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的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
教育的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对问题的解释走上路科学的道路。
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和天体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及方法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教育学考编知识点pdf

1. 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2.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规章等方面的知识。
4.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财政、教育成本等方面的知识。
5.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6. 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知识。
7. 课程与教学论:包括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9.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10. 教育史: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主要涉及重要的教育事件、人物、思想等。
11. 教育教学实践:包括各科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12. 教育科研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和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1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人口变迁等方面的关系。
14. 教育与个体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需求及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15. 多元化教育与全纳教育:探讨多元化教育理念、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以及全纳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实践。
16. 教育信息化与技术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
17. 特殊教育与残障人士教育: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教育策略及残障人士的教育权益保障。
18. 教育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探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及跨文化教育交流的意义和途径。
19. 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分析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策略。
20. 教育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利用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
教育学自学考试重点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P4-5:“教育学”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属于一级学科;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该课程也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
2、教育P36,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者P38,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与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P38,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5、教育影响P3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学校教育P38: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学校P66,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与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8、学制P67,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9、管理P85,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
10、学校文化P7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与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教育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

教育学总结整理1.中文“教育”的字源字义①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学习者: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4.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
5.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教育所运行的时间来划分,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顺从神或天。
②生物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法·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本能的生物现象。
缺点是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缺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劳动起源说(最科学,越正确)主要集中于我国和苏联,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没有独立形态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相对稳定的教育对象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与生活⑤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9.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初期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开展和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为经典。
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
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古希腊人。
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①柏拉图:古希腊人。
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
?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
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③杜威:美国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历中心。
5.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 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教育与开展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开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教育目的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
根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开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
根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①我国教育目的表达了社会主义方向性;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那么;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在教育学发展中,有很多教育专著,如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以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等。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研究的人,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同时教育也会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甚至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也密不可分,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发展。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同时,教育还可以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教育与科技文化密切相关。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以及影响教育的数量、质量、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资料整理

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平生性、革命性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1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2 有专业教师施教3 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三、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2.人的全面发展含义指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3.其基本内容主要有: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为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五、试论个体身心发展的普通规律(人的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六、教师劳动职业的专业性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2、专业知识和技能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业自主5、专业团体或者专业组织 6、专业地位七、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广泛的综合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2、教师学科专业修养掌握该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基本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 ; 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八、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等九、如何上好一堂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便、学生主动、语言艺术、学生思维活跃十、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活动权3、指导评定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预教育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十一、教师的义务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义务5、保护学生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品义务十二、简述教学的普通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和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知识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力。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科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实践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以加深对教育学的理解和应用。
1. 教育学基本概念- 教育: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促进个体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 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规律,以及个体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古希腊的哲学教育。
- 近代教育理论:启蒙时期的教育思想,如康德的自由主义教育和洛克的认知发展理论。
- 当代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等。
3. 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教育目标:对个体进行有意识的发展和塑造,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 教育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技能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 教育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育质量。
4.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习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反应,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形式进行的。
-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思维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对信息加工和理解来实现的。
- 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关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协作构建知识和理解的。
5.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期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高学习能力。
- 教育管理:对教育过程进行规划、组织和监督,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保障,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6. 当代教育学研究热点- 科技与教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教育教学过程,如在线教育、智能化教学工具等。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
教育史是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学科。
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19世纪兴起的现代教育等。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史,比如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等。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与情绪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评价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教育的观点,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改革、教育的结构与分化、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另外,还有不同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结构主义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工作者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我国古代: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西方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二、教育的定义广义:泛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社会活动,都可以成为教育。
理解的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专指学校教育。
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牢记的狭义教育的特点: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3.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选择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活动的人。
2.学习者受教育者相对于“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概念“学习者”这个概念与“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
所以,比起“学生”来说,“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注: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主要信息媒介形式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注:有教材中,三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答题时注意一致即可。
三者间关系纽带桥梁对象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地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圣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晚年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2.孟子及其教育思想3.《学记》地位: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标志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内容:全书1229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论述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4..墨家:①.教育目的:“兼爱”“非攻”②.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③.地位: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科学技术专门教育主张的。
5.道家:老子庄子列子“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6. 古代西方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国》昆体良:教育应该是鼓励的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教育学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注入教育的本质、作用,教育的目的,任务,等问题得到科学的解释和论证。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1.杨贤江: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克鲁普斯卡娅(苏联)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3.凯洛夫(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4.马卡连柯(苏联)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提出几条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
对儿童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前景教育原则重视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特点:20世纪中叶以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各国开展广泛深刻的教育改革,开展教育实验,形成大批奠基于教育实验和心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赞科夫(苏联)代表作《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5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道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理论核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
3.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式学习。
4.布鲁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大多数学生(也许是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这就是布卢姆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
5.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三)当代教育学主要学术派别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主要观点: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三个阶段指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主张进行定量研究缺点:过于量化,不能够涵盖教育学问题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主要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文化的历史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应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的个体化”,培养完整的人格,主要通过“陶冶”、“唤醒”的途径。
特点:在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实践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忽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3.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合一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堂,而非学科知识体系师生关系是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缺点: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基本观点: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受制于社会劳动的方式与性质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过程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方法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缺点:容易造成简单化和机械化5.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基本观点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具有“不公平、不公正”性教育的阶级性人们已经丧失对教育阶级性的“意识”崇尚对人类意识的“解放”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重点考察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问题缺点:有“破”无“立”四.本章补充知识点:教育学独立的重要人物和著作梳理:年,英国学者培根(“实验科学的鼻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个代表著作。
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
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也是教育学终于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苏格拉底(古希腊)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康德(德国):在格尼斯堡大学,开设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真题体验单选:1. (2013年北京)明确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陶行知C.杜威D.布鲁纳答案:C2.(2012年天津)下列()是杜威的教育思想A.教育适应自然B.产婆术C.教育即生活D.教育性教学答案:C3.(2013年天津)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答案:C4.(201年天津)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B填空:1.(2012年天津)()是知识授受活动中主要信息媒介答案:教材。
2. (2013年北京)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答案:教育内容3.(2012年天津)教育适应自然是()的主要教育思想原则。
答案:夸美纽斯4. (2013年北京)赫尔巴特根据 ( ) 提出了教育的目的论。
答案:伦理学5. (2013年天津)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_》.答案:大教学论判断说明:1.(2013年北京)教育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活动。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起源1.教育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2.教育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