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重点!!
【思考题答案】急诊与灾难医学分章节简答题
急诊与灾难医学一、绪论1.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科学范畴中。
医院急诊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2.急诊为何要根据病情分为5类?在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I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II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类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类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和充分利用资源。
3.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专业特点是什么?急诊医学要强调“救人治病”的原则,即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灾难医学的原则是“先抢后救”,强调在灾难条件下,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
特点:1.危重复杂性;2.时限急迫性;3.病机可逆性;4.综合相关性;5.处置简捷性。
4. EMSS的特点是快速、合理、高效。
5.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按国际要求为5~10min。
6.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是评价急救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
二、急性发热1.急性发热中,判断疾病危重程度的临床依据是什么?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感染的部位、基础疾病及病程的进展速度、并发症及其预后。
2.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应遵循什么原则?1.“有的放矢”的原则2.“重复”的原则3.急性发热的急诊处置原则有哪些?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低热和中等度发热,应在动态观察体温的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高热和超高热应在查找病因的同时予以积极降温和对症处理,以稳定病情和缓解患者的痛苦;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性发热患者应在动态观察的同时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
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教学文稿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重点急诊医学第一章绪论1.急诊医学: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2.院前急救: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急症和(或)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3.院前急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组成之一,与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完整的体系。
4.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II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类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类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5.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专业特点是什么?急诊医学要强调“救人治病”的原则,即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灾难医学的原则是“先抢后救”,强调在灾难条件下,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
特点:1.危重复杂性;2.时限急迫性;3.病机可逆性;4.综合相关性;5.处置简捷性。
第二章急性发热1.急性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原虫,螨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中枢神经性发热,创伤、烧伤、手术后吸收热,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散热障碍,以及其他不明原因。
2.发热程度分为:低热 37.3~38℃;中度发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
3.发热的热型:①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体温波动<1℃。
②弛张热:体温持续升高,24小时波动达2℃或更多。
③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持续数天后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
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总结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MODS的临床特征:A.从原发损伤到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B.功能障碍的器官大多是受损器官的远隔器官;C.循环系统处于高排低阻的高动力状态;D.持续性高代谢状态和能源利用障碍;E.氧利用障碍,使内脏器官缺血缺氧,氧供需矛盾突出。
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损伤因素导致的炎性细胞激活和炎性介质释放失控是SIRS的病理生理机制。
其临床表现为体温、白细胞及呼吸、心率的异常变化。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可诊断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0.10。
4.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是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的结果,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多不属于急诊范畴。
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
急诊与灾难医学整理
第一章急诊与灾难医学的绪论一、本章节的大纲要求:1.了解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
2.熟悉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3.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4.掌握急诊与灾难医学专业的特点及观念。
1.急诊医学、灾难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科学范畴中。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熟悉):①对急症、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和急救处理,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实施紧急医疗救援;③在特殊重大集会、重要会议、赛事和重要人物活动中承担意外的救护;④承担急救通讯指挥,即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技术指标:①院前急救时间:国际目标要求5—10分钟。
②院前急救效果、③院前急救需求(2)医院急诊:是EMSS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急诊分诊按病情轻重缓急分类:急诊为何要根据病情分为5类?在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II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类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类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急诊担负着急诊伤员的院内急诊和部分为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也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特点参加院前急救,同时又直接面向社会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工作,合理处置和分流病原,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成批量伤员急救,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急诊资源是医院急诊工作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要对患者病情分为5类,以便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和充分利用资源。
大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大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题型为单选30分、多选10分、填空10分、判断题10分,问答题20分、病例分析题20分)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
(填空题)P12.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
P13•我国目前共识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填空题)P14.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①对急症、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和急救处理,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实施紧急医疗救援;③在特殊重大集会活动中承担意外的救护;④承担急救通讯指挥,即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多选题)P1 5•急诊医学的原则:“救人治病”,即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P3灾难医学的原则:“先抢后救”。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危重复杂性,时限紧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置简捷性。
6.急性胸痛(病例分析)①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胸肺疾病)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消化系统疾病)食管撕裂。
(选择题)P85②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
临床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填空题)P86③相关冠状动脉致梗死部位的ECG特征世常;vjnffi.sn 期);急性下壁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II 、III 、aVF右室右冠状动脉近端 V3R~V5R 后壁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V6~V9侧壁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I 、aVL④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分型:(填空题)P90Debakey 分型:I 型,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II 型,局限于升主动脉;III 型,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未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IIIA 型,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IIIB 型Stanford 分型:A 型,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B 型,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
急诊与灾难医学假重点
急诊与灾难医学假重点一绪论1急诊医学概念: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之中。
2急诊医学核心: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3我国目前共识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监护三位一体模式4医院急诊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5急诊医学原则:救人治病,灾难医学;先抢后救二急性发热1概念: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作用之下,或者由于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出现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
通常体表温度>37.3℃可诊断为发热,热程在两周以内称为急性发热2急性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急性发热治疗的根本是病因治疗3热度;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4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体温波动1℃。
2.弛张热体温持续升高,24小时返动达2℃或更多。
3.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而后逐新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一段时间后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
4.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性交替。
5.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化无规律。
5急诊处理一、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病人的神志状态和生命体征。
二、急诊处理①解热治疗物理降温可采用冷温水擦浴等方式退热,药物可选用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4-6小时一次。
②抗生素治疗对于疑为感染性疾病致急性发热,病情严重患者可在各种必要的培养标本采集后,根据初步判断,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③综合治疗对休克患者应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和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造成气道阻塞患者应建立人工气道,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机械通气治疗。
高热惊厥和谵妄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
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
Heimlich手法:是迅速解除异物卡吼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包括4步骤,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手臂环绕病人腰部2)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胸廓下或脐上腹部3)另一手握拳,快速向上冲击压迫病人腹部4)重复之,直至异物排除生存链: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和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就是尽早呼救,尽早心肺复苏,尽早除颤和尽早高级生命支持。
它还意味着救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所进行重要的治疗,合作和责任感。
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指由于脓毒症引起的休克,过去叫做感染性休克,其定义是患者组织灌注不足,即容量试验后持续低血压状态或血乳酸浓度≥4mmol/L。
通常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坏疽性胆囊炎,肾盂肾炎,急性胰腺炎及一些院内感染。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min内完全恢复。
多发伤: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混合型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称为多发伤。
中毒:当外界某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反应,引起人体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称为中毒。
中暑: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挤压综合征:当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被外部重物长时间挤压,或长期固定体位的自压,解除压迫后出现以四肢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症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称为挤压综合征。
多在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战争时发生。
创伤指数TI:选择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意识五个参数.按照它们的异常程度各评1、3、5或6分,相加求得积分(5-24)即为TI值。
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重点!!!
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重点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医学科学。
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旨在让医生和护士们在不同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救治伤员和病人。
在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或其他形式的紧急情况下,急诊与灾难医学被证明是救援成功的关键。
急诊医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
在此之前,由于缺乏响应迅速的紧急医疗诊疗系统,许多患者在遭受事故或疾病时死亡,尤其是在远离城市医院的农村地区。
急诊医学在高度技术化医疗设备的支持下,迅速分诊和处理危机场景下的患者。
在灾难时刻,这些医疗救援人员的工作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救援调度、医疗紧急服务、急救车船、医生、护士和紧急医疗设备。
在各灾难场景出现时,他们持续工作着,通过各种方式协调配合,以解决出现问题的最佳方案。
此外,灾难现场的人员管理也尤为重要,包括对有组织的大规模事件、紧急援助计划等方面的安排与协调。
在紧急情况下,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工作方式与常规医疗处理的方式存在很大区别。
在常规情况下,医生和护士们通常具有充分的时间和资源,以便进行充分的体检和应对。
但在急诊和灾难情况下,情况却非常不同了。
医生们通常要快速判断病患的病情和风险程度,并立即进行相应的治疗。
除了高效的工作方式,他们还必须在资源、能源等方面做出合适的调整,以确保医护人员监督人员生命状态,同时也要保证医疗设备能够在最少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发挥作用,以便救援多方更为顺畅。
对于急诊医学和灾难医疗工作者来说,训练和实践同样至关重要。
对于构建更为安全、灵活、适应性强的医疗救援体系,每一个医疗工作者都应该不断进步和学习。
在各种灾难和紧急情况下,只有高水平的训练和充足的实践,才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尽可能在医疗救可能是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在全球多个灾难发生之际,急诊与灾难医学被证明是救援成功的关键。
因此,医疗工作者的训练如何应对急性疾病或伤害,如何捕获必要的信息,如何建立医疗与管理联系,仍然是决定获得最佳治愈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急诊与灾难医学
绪论1.急诊医学概念: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3.院前急救技术指标:(1)院前急救时间:a. 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救求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国际目标5-10分钟。
b. 现场抢救时间:急救人员在现场对伤病员救治的时间c. 转运时间:从现场到医院的时间(2)院前急救效果: 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是评价急诊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会改善急救效果.(3)院前急救需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是衡量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
4.医院急诊是EMSS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5.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 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分秒必争立即抢救II 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 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 类: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1小时内给予急诊治疗V 类:非急诊患者: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6.急危重症患者特点:1)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3)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4)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7.急诊“救人治病”原则:将抢救着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救人”,病情危重时,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
“治病”,明确疾病的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8.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1)危重复杂性: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MOF(多器官功能衰竭)2)时限紧迫性:在时间窗内早期实现目标治疗3)病机可逆性:早期有效4)综合相关性:有别于单一器官,跨多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5)处置简捷性:处理原则,及时、简洁、有效。
依照循证医学另一个版本:a.综合分析: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b.侧重功能: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c.逆向思维: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d.时限紧迫: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心肺脑复苏1、心脏骤停的概念: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2、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完整word版)急诊与灾难医学重点以及习题(精)
⒈简述心搏停止的诊断要点①主要依据: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可以有3种表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即心肌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心搏停止②次要依据: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紫绀⒉简述心肺脑复苏过程的三阶段九步骤三个时期:基础生命支持,加强生命支持,复苏后生命维护。
九步骤:A airway:开放气道 B breathing呼吸支持 C circulation循环支持 D difibrillation+drug除颤+给药 E electrocardiograph心电图G gauge监测H human mentation 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intensive care强化监护⒊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以消除诱因,环节患者紧张情绪,积极氧疗,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为主⑴一般治疗:①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于床边,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②吸氧⑵药物治疗:①镇静:吗啡。
②快速利尿:呋塞米。
③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
④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强心苷类,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⑤氨茶碱⑥糖皮质激素⑶机械辅助循环:主动脉内囊反搏动⑷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⒋一般监测内容包括哪几项?简述重症监护的适应症1意识状态2体温3心律与心率脉搏4呼吸频率与节律5无创血压①心搏,呼吸骤停需CPR或者复苏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②休克③急性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④急性心血管事件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⑥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⑦严重创伤,多发伤⑧MODS⒌如何诊断ARDS?简述其治疗措施,以及ARDS病因病因:①休克②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③严重感染(败血症④误吸(误吸胃内容物,淹溺⑤吸收有害气体(氯气,光气⑥急性中毒(急性药物中毒⑦代谢紊乱(尿毒症⑧过量补液(输库存血⑨其他(妇产科疾病,其他急性疾病诊断:①欧美ARDS联席会议:a急性起病b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不管PEEP水平为多少c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浸润阴影d肺动脉楔压(PCWP≤18mmhg 或者没有左房压升高的临床证据②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 有发病的高危因素b 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c低氧血症,ALI时氧合指数(Pa O2/FiO2≤300mmhg, ARDS时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 d胸部X线片表现为两肺浸润阴影e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 或者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治疗:原则:改善肺氧合功能,纠正缺氧,生命支持,保护器官功能,防止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①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关键②氧疗:纠正缺氧为抢救患者的关键措施,高浓度给氧3机械通气:PEEP或者CPAP④维持液体平衡:限制液体摄入⑤药物治疗:a非皮质类固醇药物b肺表面活性物质cNO d 糖皮质激素⑥监测脏器功能,防止MODS⑦加强支持治疗,足够的热卡⒍如何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①粪便饮血阳性,出血量大于5ml②粪便柏油样便,出血量达50~70ml以上③因胃出血而出现呕血症状,胃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④出血量小于400~500ml,不引起全身症状⑤大于500ml引起全身症状——头晕心悸出汗乏力等⑥短时间大于800~1000ml或者循环血量的20%,可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性贫血和氮质血症等⒎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有继续出血提示有继续出血的表现:①反复呕血或者黑便次数增多,肠鸣音亢进②周围循环衰竭的变现经充分补液输血未见明显改善,或者暂时好转而又恶化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细胞技术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者再次增高⒏试述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治疗措施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为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
急诊与灾难医学知识点
急诊与灾难医学知识点一、绪论1.急诊医学概念:一门临床医学专业、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监护,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害,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和技能皆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2 .灾难医学概念:因灾难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难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难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难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3 .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4 .急诊科ED是医院急症、创伤救治的首诊场所,实行365天、24小时开放5 .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5类①I类一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病人:要分秒必争地立即抢救②II类一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症病人: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③皿类一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子急诊处理④IV类一普通急诊病人: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治疗⑤V类一韭急诊病人: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急诊治疗6 .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人特点:①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②病情垂危而不宜搬动、转运③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再住院治疗④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复杂危重症病人7 .急诊医学要强调"救人治病”的原则,即将抢救生命作为第-目标;"治病"意味着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一逻辑会支配医生首先要清楚疾病的临床诊断。
8 .灾难医学的原则是:“先抢后救〃,是强调在灾难条件下,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9 .灾难医学专业的特点:①危重复杂性②时限急迫症③机制可逆性④综合关联性⑤处置简捷性10 .急诊流程可归纳为:①评价病人气道A、呼吸B、循环C1判断有无生命危险,如有危险要立即抢救②无论是否能立即做出临床诊断,都要马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③棍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④救治中要继续观察病情变化,重复评估,以确认治疗效果二、昏迷1.定义:指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收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2 .维持意识:①上行网状激活系统②丘脑③丘脑下部激活系统④大脑皮质3 .昏迷评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4 .病史与伴随症状①突然昏迷:应考虑脑出血、脑栓塞或高血压脑病②发热应考虑感染原因③昏迷前如有剧烈头痛、呕叶.,可能有颅压增高,应考虑脑肿瘤、脑脓肿、脑出血、脑膜炎等5 .生命体征检测①体温:大多数昏迷体温![宜,但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肝性脑病及某些中毒体温下降②呼吸:正常12-20次/分•糖尿病酸中毒:呼吸深长(Kussmaul呼吸)、烂苹果味•尿毒症昏迷:呼吸深长(Kussmaul呼吸)、尿有氨味•镇静安眠药及成瘾性药物中毒:呼吸浅而慢•脑出血:呼吸鼾声•肝性脑病:肝臭味・酒精中毒:酒味③脉搏:心源性疾病④血压6 .体格检查①皮肤黏膜・皮肤巩膜黄染见于肝性脑病・发绢见于窒息、肺性脑病等・皮肤苍白见于休克、贫血、尿毒症、低血糖性昏迷等・潮红见于CO2、颠茄类及酒精中毒・皮肤湿冷见于休克、低血糖昏迷、吗啡类药物中毒②全身检查:浣熊眼•颅底骨折;舌咬伤•癫痫发作③特殊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眼球运动、脑干功能及运动反应、各种反射和脑膜刺激征检查・眼底检查: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或颅内压增高可见视神经盘水肿或视网膜出而.;成年人玻璃体膜卜.出血,高度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视神经盘水肿多数是较长时间的颅内压增高所致7 .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氨、肝功能、肾功能等②脑脊液检查③相关检查: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部CT、MRl等8 .昏迷病人分类:①无脑局灶体征和脑脊液改变②仃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血性或白细胞增多,常无局部症状③行脑局灶体征,伴或不伴脑脊液的改变9 .貌似昏迷的特殊病症①木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②精神抑制状态:瘠症或严重精神打击之后③闭锁综合症:只有眼睑活动9.急诊处理①对于危及生命的昏迷病人应立即给予有效处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铺助通气,应用呼吸兴奋剂,纠正休克,维持有效循环②建立静脉通道,连续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监测③急诊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④有助压增高表现者给20%什露醇,吠塞米,I卜油果糖等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⑤控制癫痴发作、高血压及高热,预院感染⑥昏迷伴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及癫病者应予及时救治,严重颅脑外伤昏迷伴高热、抽搐、去大脑强直发作可用人工冬眠疗法⑦昏迷病人的重要治疗是出导致昏迷的原因,针对主要疾病进行病因治疗⑧其他治疗•止血:止血剂,如6-氨基己酸、对竣基苇胺、酚磺乙胺、氨甲环酸或中药,抗感染:因昏迷病人容易合并感染,应选择抗生素经验性治疗,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可用促脑细胞代谢剂,如ATP、辅酶A、谷氨酸、Y•氨基丁酸和肌昔•促醒:常用有纳洛酮、胞磷胆碱、甲氯芬酯、脑活素和醒脑静注射液•对症支持治疗:昏迷病人多有进食障碍、呕吐及多汗等,需注意补充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有呕吐及呃逆者,应用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护理,防I上误吸及压疮发生,并留置导尿•密切观察病情:病情稳定后,立即送入ICU病房进一步确诊和治疗三、急性胸痛⑴胸痛常表现为范围广、性质不确切⑵病因:胸壁疾病、胸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纵膈疾病、食管疾病⑶医生接诊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呼吸、血压、脉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⑶急性冠脉综合症ACS1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集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2 .临床表现:•憋闷、压迫感、紧缩感和针刺样感等•疼痛变化可逐渐加重,有间歇却不能完全缓解•疼痛可向肩背、左上肢或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可反复发作,并较前发作频繁,与原有的缓解方式不同,或持续不缓解3 .心电图ECG①ST段压低•ST段£E低提示心内膜下有损伤电流,如NSTE-ACS(非ST段抬高ACS)和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肌无缺血出现的ST段压低包括通气过度、左室肥厚、洋地黄影响和高钾血症②T波倒置:不稳定性心绞痛UA(冠状动脉前降支高度狭窄)•左前降支T波综合症4 .心肌损伤标志物①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升高提示心肌梗死,损伤后6h开始升高②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升高提示心肌梗死,损伤后2-4h开始在外周血中升高5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肌缺血时节段性运动减弱6.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胸痛持续大于20分钟,处理后不缓解②ECG特征性演变③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7.急诊处理①院前或转运中处理:怀疑患STEMI的病人嚼服150-300mg阿司匹林,常规做12导联ECG检查和判断②早期一般治疗:・静卧,立即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脉氧饱和度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吸入氧浓度4L∕min(使SpO2大于93%)・做好电除颤和CPR的准备・止痛剂:吗啡2-4mg・硝酸甘油:10-20ug∕min.抗心率失常药物・抗凝治疗:依诺肝素Img∕kg③确定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条件:・就诊时间<3小时,不适合行介入治疗・无法提供介入治疗・血管条件受限,无法行PCI・已耽搁介入治疗时机,如转院延迟,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胸痛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至少2个胸导联或2个肢体导联的ST段抬高超出0.1mV,或有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可疑左束支传导阻滞・12导联ECG证明为后壁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12・・24小时内仍有持续缺血症状,并有相应导联ST段抬高;STEMI症状消失›24小时不行溶栓溶栓禁忌症:・溶栓前明确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史・严重头面部创伤・未控制高血压或脑卒中・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因素(包括月经)④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链激酶、尿激酶、普通肝素・介入手术①胸痛<1小时,行直接PCI②胸痛大于1小时,而小于3小时,先行溶栓治疗③胸痛>3小时,可行直接PCI术•外科手术注:PCI指介入手术⑷主动脉夹层AD1.定义: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展剥离的危重心血管急症2 .病因:①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②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变③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症、EhIerS-DanloS综合症、TUner综合症④先天性主动脉畸形⑤创伤⑥主动脉壁炎症反应3 .Debakey分型I型: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II型:局限于升主动脉In型:①InA: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未累及腹主动脉②11IB: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累及腹主动脉4 .Stanford分型A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B型:夹层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5 .高危胸痛症状①突发疼痛②剧烈疼痛难忍③撕裂样、刀割样痛6 .高危体征①主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②四肢血压差异明显③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④新发主动脉瓣杂音⑤低血压或休克7 .急诊处理①呼吸循环状态不稳: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②发生心脏压塞:开胸手术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疼痛(吗啡)和血压(120∕70mmHg)8 .内科治疗①硝普钠:首选(静脉用药起效快,降压效果肯定)②乌拉地尔:外周和中枢双重作用抗血压药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④贝塔受体阻滞剂:急性期最常用降压药⑤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革、维拉帕米):扩张血管、负性肌力9 .外科治疗:人工血管置换术、介入治疗⑸自发性食管破裂1 .特点:腹内压骤然升高、恶心、剧烈呕吐、暴饮暴食、用力排便、分娩、剧烈咳嗽、癫痫发作、举重物2 .早期症状①剧烈呕吐后突然出现胸背部、腹部撕裂样疼痛,疼痛的程度常很剧烈,可放射至左季肋部、胸背下部或左肩部,镇痛剂难以缓解②疼痛的部位与食管破口的位置有关・食管卜.段破裂主诉胸痛・食管中段破裂诉腹痛・食管卜段破裂诉腹痛和背痛③吞咽或呼吸时疼痛加重④常伴有呕血、呼吸急促、脉率增快、血压降低等3 .伴随症状:纵膈气肿、纵膈炎、纵膈脓肿、皮下气肿、气胸、脓气胸、感染性休克4 .并发症:严重创伤、失血、失液、严重感染、毒素作用、多器官功能衰竭5 .胸部X线检查:•侧或双侧气胸或胸腔积液6 .胸腔穿刺:胸水淀粉酶增高酸性、含有食物残渣口服亚甲蓝引流出蓝色胸液即可确诊7 .鉴别诊断①自发性气胸:从高气压的环境突然进人低气压的环境,胸痛,深呼吸时加剧,继而有胸闷或呼吸因难,胸部X线检查②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烈疼痛,向左肩臂部放射,可伴胸闷,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③肺栓塞:可有手术、长期卧床、出现胸痛、胸闷、咯血,甚至晕厥,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排除指征8 .急诊处理:手术治疗①须用Φ硝陛充分冲洗胸腔破口②术后持胃肠减压③术后持续胸腔闭式引流④强有效抗生素治疗⑤有力支持治疗⑥支气管解痉、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⑦防止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四、急性腹痛⑴分类1 .炎症性腹痛:腹痛□发热口压痛或腹肌紧张①急性阑尾炎:早期可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到右卜腹,于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固定性压痛,可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②急性胆囊炎:常发生于饱餐后或夜间,表现为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放射到右肩背部,右上腹部可以有压痛,但常无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墨菲征阳性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③急性胰腺炎:常在酗酒或饱食后数小时突发匕腹部剧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常伴频繁呕吐,可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神志模糊、追安等,血尿淀粉酶升高,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边缘不清,胰周积液④急性坏死性肠炎:起病急,表现为后热、腹痛、腹泻、血便并伴频繁呕吐及腹胀,全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2 .脏器穿孔性腹痛:突发的持续性腹痛口腹膜刺激征口气腹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如刀割样,始于上腹部并迅速扩散到全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而成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消失,立位腹部X线平片可有膈下游离气体征②伤寒肠穿孔:・常有1~2周发热、头痛、腹泻病史・腹痛常突然发作,并迅速扩展到全腹・腹部体征为弥漫性腹膜炎,肠鸣音消失・下胸部、上腹部皮肤常有玫瑰疹・X线腹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尿便培养可发现沙门伤寒杆菌,部分病人肥达试验阳性3 .梗阻性腹痛:阵发性腹痛□呕吐口腹胀口排泄障碍①肠梗阻:阵发性腹痛到持续性腹病,阵发性加重,伴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检查可见胀气的肠祥和气液平面②肝内、外胆管结石:上腹部剑突卜偏右方剧烈疼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常合并频繁恶心、呕吐,寒战、高热;出现巩膜、皮肤的黄染,剑突下和右上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可触双增大之胆囊,肝胆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外胆管系统扩张,胆管腔内有强回声光团③胆道蛔虫:骤然发作的剑突卜方偏右侧的剧烈绞疝,呈钻顶样,向右肩放射,疼痛发作时.,病人喜弯腰、屈膝、辗转不安、大汗淋漓,甚至会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腹痛程度重而体征轻,即症状与体征两者不符是木病的埒占④肾、输尿管结石:运动后突然发作的剧烈的患侧腹部绞痛,可放射到会阴部或患侧腹股沟区4 .出血性腹疝:腹痛口隐性出血或显性出血口失血性休克①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突然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②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突发腹部和腰背部撕裂样疼痛、常有濒死感、迅速发生休克、血压下降等,明显搏动样肿块③胆道出血:::联征(腹痛口出血口黄疸)④肝癌自发性破裂:突然发作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不凝血样穿刺液5 .缺血性腹痛:持续腹痛□随缺血坏死而出现的脑膜刺激征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肠缺血最常见原因,症状重体征轻②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过度持久的血管收缩使血管塌陷③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逐渐加重腹部不适、腹胀、食欲缺乏与大便习惯改变、持续1・2周后突发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与血便④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进食后弥漫性腹部绞痛、可向背部放射⑤卵巢囊肿蒂扭转:育龄女性、剧烈腹痛、出现类似休克症状、卜腹部可触及压痛性肿块6 .损伤性腹痛:外伤口腹痛口腹膜炎或内出血7 .功能紊乱性或其他疾病所致腹痛:腹痛无明确定位□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史①肠易激综合症:排便排气缓慢、性状改变②慢性铅中毒:贫血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饮多食多尿、呼吸烂苹果气味④腹型紫瘢:紫瘢、胃肠表现(2)急诊处理1.处理原则①及时、准确、有效②首先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再对腹部情况进行判断③关注病人是否属于危重情》兄,需要作何紧急处理④无论诊断是否明确,均应考虑病人有无急诊手术,包括开腹探查的适应证⑤如果暂时不需手术,应在观察过程中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2.危重情况的评估①病人出现I加压降低或休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严重感染中毒症状(脉速大于130次/分)、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冷汗),白细胞计数大于20□109∕L或降低②黄疸伴高热病人③对呕吐、腹泻、出现脱水征病人应警惕发生ARDS•尿少(尿量小于25ml∕h)•血钠小于13Ommol/L•血钾小于3.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8mmol∕L或大于32mmol∕L•碱剩余大于4mmol∕L•血氧分压小于60mmHg•氧合指数降低④腹部手术后近期出现急性腹痛3 .保守治疗①禁食水,必要时给予有效的胃肠减压②取半卧位,可缓解腹肌紧张,减轻疼痛,有利于腹腔液体引流至盆腔③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④应用有效抗生素⑤对症处理•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剂•疼痛剧烈者给予解痉镇痛剂•急性胰腺炎病人应用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对肠梗阻病人采取安全通便措施。
急救与灾难医学知识点
急救与灾难医学知识点灾难常常突如其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急救和灾难医学知识的学习与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些急救与灾难医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
在生活中,突发疾病或事故时,人们需要能够进行合适的急救处理。
比如,在遇到一位晕倒的患者时,我们需要观察其呼吸、检查脉搏,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
对于其他常见的急诊情况,如突发心脏病、中风等,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急救设备进行处理。
其次,应急医学也包括物理与化学灾害的紧急救援。
在面对火灾、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情况时,人们需要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火灾发生时,我们要迅速逃离火源,尽量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预防烟雾中毒。
而在化学品泄漏时,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紧急避难和防护措施减少风险。
此外,了解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也非常重要。
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处,并保持镇静,防止因惊慌失措而受伤。
对于台风和洪水,我们需要及时疏散至避险区域,并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进行应急供给。
同时,针对突发事件中的大规模伤亡情况,急救与灾难医学也提供了相关策略。
在此情况下,医疗资源有限,应急救援过程中需要实施有效的分类和优先级处理。
首先是对伤病员进行划分,按照伤势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进行分级救治,优先救治最危重的患者。
此外,急救人员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协调与调度,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救援效率。
除了基本的急救知识,急救与灾难医学还需要考虑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
在灾难发生后,幸存者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或紧张焦虑等不良反应。
为了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心理平衡,急救人员需要提供恰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这可以通过与幸存者进行简单的谈话、听取他们的诉说、提供安全感和鼓励等方式实现。
总之,急救与灾难医学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重点
急诊医学第一章绪论1.急诊医学: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2.院前急救: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急症和(或)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3.院前急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组成之一,与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完整的体系。
4.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II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类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类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5.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专业特点是什么?急诊医学要强调“救人治病”的原则,即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灾难医学的原则是“先抢后救”,强调在灾难条件下,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
特点:1.危重复杂性;2.时限急迫性;3.病机可逆性;4.综合相关性;5.处置简捷性。
第二章急性发热1.急性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原虫,螨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中枢神经性发热,创伤、烧伤、手术后吸收热,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散热障碍,以及其他不明原因。
2.发热程度分为:低热 37.3~38℃;中度发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
3.发热的热型:①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体温波动<1℃。
②弛张热:体温持续升高,24小时波动达2℃或更多。
③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持续数天后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
④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性交替。
急诊与灾难总结
急诊与灾难总结:一、名解:1、Shock: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内血容量减少和循环功能不全的急危重症。
主要发病机制是组织的氧供和氧需之间失衡、全身组织发生低灌流,并伴有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2、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是由感染、创伤等对机体打击产生的严重的生理损害,导致多器官系统发生功能障碍,是一种序贯型的临床过程。
3、Heimlich Maneuver:Heimlich手法,是迅速解除异物(食物)卡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包括4个步骤: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手臂环绕病人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胸廓下或脐上腹部。
3)另一手握拳,快速向上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之,直至异物排除。
4、Shifting pain:转移性腹痛:指疾病疼痛的发作位置在起始时与原发病位置不同,之后疼痛位置转移至原发病位置所在。
如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始于中上腹或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5、ISS Scoring:(injury severity score)创伤严重度记分法:目前比较常用的多发伤伤情严重度评分方法,是在简明创伤分度的基础上,从解剖学的观点评估创伤的部位、范围、类型及严重程度。
6、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患者可有自主呼吸,整个过程分指令与自主呼吸。
即便是指令呼吸,也可由患者触发。
7、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感染或创伤引起的全身持续性炎症失控的表现,是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表现,有四个诊断标准:体温>38°C或<36°C,心率>90<32mmHg,血WBC>12×109/L或<4×109/L。
次/分,呼吸>20次/分或PaCO28、AIS:(abbreviated injury score, )简明创伤分度,每一部位的伤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六级:①轻度创伤;②中度创伤;③重度创伤;④严重创伤;⑤危重创伤;⑥极重创伤(无法挽回生命的创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与灾难医学一、名词解释1.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2.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3.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4.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5.淹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O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9.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5.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17.胆碱能综合征:指出现流涎、大汗、瞳孔缩小和肌颤。
18.灾难医学:是一门研究在各种灾难情况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学科。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多发伤:指同一致病因素,一个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
21.多处伤:指同一致病因素,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
22.复合伤:指两种以上致病因素引起的损伤。
23.挤压伤:是指人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四肢、躯干受重物长时间压榨或挤压后所造成的损伤。
通常受压肌肉组织大量变性、坏死,组织间液出,临床表现为受压部位肿胀、感觉迟钝或缺乏、运动障碍、以及肌红蛋白血症和一过性肌红蛋白血尿。
24.挤压综合征:指在挤压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高钾血症与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则称为挤压综合征。
25.反应时间:指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市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26.黄金时间:指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27.地震:是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而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8.氧合指数:即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正常值为400~500mmHg。
29.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临床综合症,为常见循环系统急症。
30.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
包括:早期识别和启动EMSS,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
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电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二、填空题1.心脏骤停的典型“三联征”是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2.治疗室颤或无脉性室速仅做1次电击,之后立即做5组CPR再检查心律,双相波除颤能量为120J;单相波除颤能量为360J。
3.小儿胸外按压深度大致为其胸廓厚度的1/3~1/2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小儿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单人复苏时同成人为30:2,双人复苏时为15:2。
4.复苏药物的给药途径有:静脉途径(优选)、气管途径(用量是静脉的2~2.5倍)、骨髓途径(≤6岁)。
5.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
6.急救医学则侧重对急危重、创伤、灾害事件伤害的急救反应能力,突出抢救生命,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7.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急危重症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8.EMSS的特点是快速、合理、高效。
9.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按国际要求为5~10min10.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主要客观指标之一。
11.医院急诊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12.休克恶化是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所致衰竭的病理过程。
13.休克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14.一个人的心室率持续高于100~120次/分以上提示休克的来临。
15.休克的始动环节有血容量下降心泵功能障碍血管容量增加。
16.休克代偿期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动过速等。
17.休克抑制期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神志不清口唇发绀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18.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0.5~1.0mg静脉滴注。
19.根据淹溺的机制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
20.淹溺的最主要表现是缺氧。
21.溺水吸入淡水较多时,可出现低钠、低氧、低蛋白血症溶血;而吸入海水较多时,可出现短暂性血液浓缩、高钠血症或高氯血症。
22.决定淹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缺氧的时间和程度23.对淹溺者最重要的紧急治疗是尽快进行通气和供氧。
24.重症中暑按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热痉挛(以腓肠肌痛为特征)热衰竭(虚脱)热射病(最严重)三型。
25.非冻结性冻伤是长时间暴露于0~10℃的低温潮湿环境而组织病理改变,包括冻疮、战壕足及浸泡足。
26.冻结性冻伤是身体局部或全部短时间暴露于极低气温或较长时间暴露于冰点以下低温造成的组织损伤,包括局部冻伤和冻僵。
27.电流通过心脏易致心脏骤停中枢神经麻痹呼吸暂停28.高压电击的严重烧伤常见于电流进出部位,皮肤入口灼伤比出口严重。
29.电击创面的最突出特点是皮肤创面小深度组织损伤却很广泛。
30.按毒理作用大致可将毒蛇分为神经毒为主的毒蛇、血液毒为主的毒蛇、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
31.神经毒损伤的局部表现轻微,仅有微痒轻微麻木,无明显红肿。
第2/6页血循毒损伤局部肿胀明显、伤口剧痛,伴有水泡、出血、咬痕斑和局部组织坏死。
32.肌肉毒损伤可引起横纹肌瘫痪和肌红蛋白尿。
33.创伤的基本生命支持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34.指压法止血适用于头部和四肢35.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头颈、躯干等体表血管伤时的出血。
36.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协助止血37.止血带的压力上肢为250~300mmHg,下肢为400~500mmHg,不可过大,以刚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阻断动脉出血为度。
38.呼吸气味有大蒜味提示有机磷中毒。
39.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下降提示有机磷中毒CO中毒40.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的方法有催吐洗胃导泻、全肠灌洗。
41.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如果超过6小时,由于部分毒物仍残留于胃内,多数情况下仍需洗胃。
42.对硫磷中毒禁用1:5000高锰酸钾43.美曲膦酯(敌百虫)及强酸中毒禁用2%碳酸氢钠44.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首选亚甲蓝(美篮)。
45.血液净化的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46.根据灾难时期传染的发病特征,可将传染病控制工作计划分为灾难前期、灾难冲击期、灾难后期、后效应期四期。
47.对短时间内发生大批伤员的救治,最主要的不是急救技术高效的组织48.休克的基本原因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9.口服所致急性中毒病人中,误服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时不宜洗胃。
50.食入性急性中毒时,昏迷病人禁止用洗胃管洗胃清除胃内毒物时。
51.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用量根据中毒程度和治疗反应而定。
52.治疗敌敌畏急性中毒的胆碱脂酶复能剂是双复磷。
53.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对硫磷中毒疗效最好。
54.急性一氧化碳毒时,重要的治疗法是:氧气疗法。
5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首先是:脱离接触,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56.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
57.下肢远端严重活动性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中下1/3 。
58.四肢开放性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不得超过 60 分钟。
59.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是什么止血方法:止血带法。
60.在创伤止血时,常用止血方法为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
61.一般在服毒后4—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62.抢救巴比妥类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辅助呼吸。
63.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64.电击伤的急救护理:立即切断电源;立即进行人工复苏;检查灼伤处;静脉输液。
65.电击复律后心电监护至少不能少于 24 小时。
66.四肢骨折和关节损伤,伴有热烧伤,碱烧伤时应先用清水冲洗伤肢,然后再包扎、固定。
67.伤情检测分类标志:(1)红色代表危重伤病员;(2)黄色代表中度伤病员;(3)蓝色代表轻度伤病员;(4)黑色代表已死亡者。
68.烧伤急救时需立即气管切开的患者是:大面积烧伤,伴呼吸困难患者。
69.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治疗方法:牵引。
70.心肺复苏时可选用多巴胺和间羟胺等缩血管药。
71.出血提示休克的确切指征:收缩压小于80mmHg;心率大于100次/分。
72.气管插管的指征:通气不足、气道阻塞、气道不能被保护、需要高通气。
第3/6页73.高血压急症指收缩压大于260 mmHg,舒张压大于120 mmHg以上。
74.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75.火灾救援的总原则是救人第一。
三、解答题1.心脏骤停的心电图有哪些表现?答:①心室颤动(VF);②无脉性室速(VT);③无脉心电活动(PEA);④心室停搏。
2.高级生命支持中的CABD哥表示什么意思?答:①C:持续CPR,建立通道,使用复苏药物;②A:人工气道;③B:机械通气;④D:寻找心脏骤停原因。
3.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是什么?答:①大动脉搏动消失;②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③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④大脑活动复苏迹象;⑤恢复自主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