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整体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整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

2. 了解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教学尸体2. 解剖刀、剪、镊子等解剖器械3. 实验指导书4. 实验记录本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解剖(1)观察头颅骨:包括颅骨各骨、颅底孔洞、颅腔与椎管的关系等。

(2)观察脊柱:包括椎骨的形态、椎管、椎间孔、椎间盘等。

(3)观察骨盆:包括髋骨、骶骨、尾骨等。

(4)观察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观察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2. 肌肉系统解剖(1)观察头部肌肉:包括颞肌、咬肌、颈阔肌等。

(2)观察躯干肌肉:包括胸大肌、胸小肌、腹直肌等。

(3)观察上肢肌肉:包括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4)观察下肢肌肉:包括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

3. 淋巴系统解剖(1)观察颈部淋巴结:包括颈深淋巴结、颈浅淋巴结等。

(2)观察腋淋巴结:包括腋尖淋巴结、中央淋巴结等。

(3)观察腹股沟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4. 血管系统解剖(1)观察头部血管: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颈内静脉等。

(2)观察躯干血管: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

(3)观察上肢血管:包括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等。

(4)观察下肢血管:包括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

5. 神经系统解剖(1)观察脑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等。

(2)观察脊神经:包括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等。

(3)观察周围神经:包括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

2. 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遵守实验纪律,注意安全。

3. 观察时,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一观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

4.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形态、位置、起止点、神经支配等。

5.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观察到了头颅骨、脊柱、骨盆、四肢骨的形态和结构,了解了骨骼系统的功能。

局部解剖_实验报告_腿

局部解剖_实验报告_腿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腿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 了解腿部各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

3. 提高解剖实验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次实验通过对腿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腿部各层次结构的解剖特点,为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人体下肢标本、解剖器械(刀、剪、镊子等)、解剖图谱、实验记录本。

2. 实验步骤:(1)观察腿部骨骼结构:首先观察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跖骨等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重点观察股骨、胫骨、腓骨的三个平面、髌骨的形态和位置。

(2)观察腿部肌肉结构:依次观察大腿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小腿肌肉(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起点、止点和功能。

(3)观察腿部血管结构:依次观察股动脉、股静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等血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股动脉、股静脉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和分支。

(4)观察腿部神经结构:依次观察坐骨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神经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坐骨神经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和分支。

(5)观察腿部淋巴结构:依次观察股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淋巴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收集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腿部骨骼结构: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构成了腿部的基本支架,保证了腿部运动的功能。

2. 腿部肌肉结构: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共同构成了腿部肌肉群,承担着腿部运动、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3. 腿部血管结构:股动脉、股静脉等血管负责腿部血液的供应和回流,保证了腿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

4. 腿部神经结构: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神经负责腿部的感觉和运动,调节腿部肌肉的活动。

5. 腿部淋巴结构:股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等淋巴结构负责收集腿部淋巴液,参与免疫反应。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人体局部解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
旨在探索人体结构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特征和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对人体头部进行了解剖观察。

通过实验发现,头部包括颅骨、面部
骨骼、头皮等组成部分。

颅骨内部包含脑组织,而面部骨骼则构成了人的五官,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头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以
及头皮下的脂肪和肌肉组织。

这些观察为我们深入了解头部解剖结构提供了重
要的参考。

其次,我们对人体胸部进行了解剖观察。

胸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包括心脏、肺部、食管、气管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这些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并观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还对胸部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织进行
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胸部的解剖特征。

最后,我们对人体四肢进行了解剖观察。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分别连接到人
体的躯干部位。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四肢的骨骼结构、肌肉组织和关节结构,以及它们的运动功能和协调性。

我们还观察了四肢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
以便更好地理解四肢的解剖特征和功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局部解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
究人体结构和功能、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验,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体的奥秘,
为人类健康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局部解剖学实验

局部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 局部解剖和手术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
掌握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具体包括: 1、皮肤解剖法
2、皮下组织解剖法 3、深筋膜解剖法 4、肌解剖法
5、血管神经解剖法
6、浆膜腔探查法 7、脏器解剖法
8、骨性结构解剖法


1、写出人体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 2、绘图: P4,图0-5 人体解剖常用皮肤切口
作 业
1 、写出背部、上下肢后面的解剖层次,你所解剖 出的各种结构。 2、什么叫梨状肌上、下孔? 各有哪些结构通过? 3、腰穿时,刺针由浅入深需经哪些层次才能到达 终池? 4、简述脊髓表面的被膜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简述三边孔、四边孔的组成及孔内通过的结构。 6、在腕、手部由深筋膜形成的或参与形成的结构 有哪些?
实验三 、上肢前面和下肢前面的解剖

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人体上肢前面和下肢前面主要 层次结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实验学时:8学时
实验内容:

单组解剖腋窝和上肢前面:
要求清晰暴露腋窝内容,腋动脉,腋静 脉,臂丛及其分支。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 脉、肱血管及其至手掌的主要分支,正中神经和尺 神经及其至手掌的主要分支,上肢前面的主要肌肉。 双组解剖腹股沟管和下肢前面:
何处进行?
5、作上腹正中切口和右下腹阑尾切口各需经过哪些层次? 6、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疝囊各通过哪些途径到达阴囊或大阴 唇皮下?
实验五

头颈部、胸腔和腹腔的解剖
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人体头颈部,胸腔和腹腔 的主要脏器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实验学时:8学时
实验内容:

单组解剖头颈部和胸腔:
解剖头颈部的层次和神经血管,找出重要结构 如腮腺、面神经、面动脉、面部的危险三角,颈动 脉鞘、甲状腺、气管等。打开胸腔,探查胸膜、纵 隔内各器官、心脏、心包、心包腔及心包窦。探查 肺,切开肺根观察肺根结构,探查胸膜隐窝。 双组解剖腹腔: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局部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结构和组织,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局部结构,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

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局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培养观察和分析解剖结构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模型;2. 解剖刀、解剖镊等解剖工具;3. 实验手册。

实验过程:1. 头颈部解剖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和解剖头颈部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头颈部包括颅骨、颈椎、颈部肌肉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颅骨的结构,包括颅骨的骨缝、骨突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颈椎的结构,了解颈椎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头颈部肌肉的分布和功能。

2. 胸腹部解剖观察接下来,我们观察和解剖胸腹部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胸腹部包括胸骨、肋骨、腹肌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胸骨的结构,包括胸骨的各个部分和关节。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肋骨的结构,了解肋骨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腹肌的分布和功能。

3. 上肢解剖观察紧接着,我们观察和解剖上肢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上肢包括肩胛骨、上臂骨、前臂骨、手部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肩胛骨的结构,包括肩胛骨的骨骺、骨缝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上臂骨、前臂骨的结构,了解它们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手部的骨骼、肌肉等结构。

4. 下肢解剖观察最后,我们观察和解剖下肢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下肢包括髋骨、大腿骨、小腿骨、足部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髋骨的结构,包括髋骨的骨缝、骨突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大腿骨、小腿骨的结构,了解它们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足部的骨骼、肌肉等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局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局部解剖学实验

局部解剖学实验

三、前肢解剖
鬐甲部及胸背外侧部的解剖 肩部和臂部解剖
(一)鬐甲部及胸背外侧部的解剖
第一层:皮肤,近外侧部较薄 第二层:皮下组织(浅筋膜)胸侧壁有胸腹皮肌 第四层:深筋膜、浅层肌肉 1.斜方肌 2.背阔肌 第五层:肩胛软骨、肩胛骨上端、肩胛上间隙 第六层:鬐甲部的中层肌:1.菱形肌2.胸肌3.腹侧
二、胸廓、胸腔和纵隔
胸廓 胸腔 纵隔
三、胸腔内器官解剖
心包、心脏、肺、主动脉、前腔静脉、 食管、气管、幼畜的胸腺
胸腔内神经:1.膈神经2.迷走神经
实验三(4学时 ) 腹部解剖
一、腹壁解剖 二、腹腔和腹膜 三、腹腔内器官的解剖
一、软腹壁解剖
解剖层次与结构 第一层:皮肤 第二层:浅筋膜、胸腹皮肌 第三层:筋膜下间隙;1.腹股沟浅淋巴结2.股前淋巴结 第四层:深筋膜(草食动物称腹黄膜) 第五层:腹外斜肌 第六层:腹内斜肌,在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切断部分肌纤维并向下分离,
局部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 犊牛头、颈和前肢解剖(8学时)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观察内容 心得和体会 实验要求:本次实验结束后,每人写一
份实验报告
一、头部解剖观察内容 二、颈部解剖观察内容 三、前肢解剖
一、头部解剖观察内容
头浅部结构的观察 头深部结构的观察
(一)头浅部结构的观察
第一层:皮肤,牛较厚,有短毛(除鼻 唇镜和沿下唇游离缘的一窄带区)
观察: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2.髂下腹神经3.髂腹股沟神经4. 腹股沟管 第七层:腹直肌 第八层:腹横肌 第九层:腹横筋膜 第十层:腹膜壁层:一层浆膜
二、腹腔和腹膜
三、胸腔内器官解剖
(一)右侧观 1.右肾和右肾上腺2.后腔静脉3.十二指肠4.
胰5.肝6.胆囊7.皱胃8.瓣胃9.小网膜10. 大网膜11.结肠12.盲肠13.空肠 14.回肠 15.左肾16.直肠起始部17.总肠系膜 (二)左侧观 1.瘤胃2.脾3.网胃4.腹主动脉

人体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人体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局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培养观察和分析解剖结构的能力;4. 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模型;2. 解剖刀、解剖镊等解剖工具;3. 实验记录表;4. 显微镜及配套切片。

五、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人体下肢局部解剖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下肢表面解剖;2. 下肢浅层结构;3. 下肢深层结构;4. 下肢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的解剖。

六、实验步骤1. 观察下肢表面解剖(1)观察下肢的骨性标志,如髂骨、股骨、胫骨、腓骨等;(2)观察下肢的肌性标志,如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3)观察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如股动脉、股静脉、坐骨神经等。

2. 解剖下肢浅层结构(1)沿大腿前侧切开皮肤,暴露浅筋膜;(2)分离浅筋膜,观察浅层血管、神经和淋巴管;(3)解剖股前区肌肉,如股四头肌、缝匠肌等。

3. 解剖下肢深层结构(1)沿大腿内侧切开皮肤,暴露深筋膜;(2)分离深筋膜,观察深层血管、神经和肌肉;(3)解剖股后区肌肉,如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4. 观察下肢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1)观察股动脉、股静脉的走行和分支;(2)观察坐骨神经的走行和分支;(3)观察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七、实验结果1. 观察到下肢的骨性标志,如髂骨、股骨、胫骨、腓骨等;2. 观察到下肢的肌性标志,如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3. 观察到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如股动脉、股静脉、坐骨神经等;4. 解剖出下肢浅层结构,如浅筋膜、浅层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5. 解剖出下肢深层结构,如深筋膜、深层血管、神经和肌肉等;6. 观察到下肢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的走行、分支和作用。

八、实验讨论1. 下肢的表面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具有重要意义;2. 下肢的浅层和深层结构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 了解下肢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的解剖结构,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实习课教案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实习课教案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小班课教案——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张树彬第一讲绪论一、理论教学:50分钟(一)局部解剖的定义及学习的重要性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器官和结构的层次关系、位置、毗邻,体表标志及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桥梁课。

举外科手术例子如:胃或甲状腺的相关手术,讲解层次、位置、毗邻的重要性。

(二)人体基本结构和分区人体可分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阴部、上肢、下肢和脊柱等8个区域。

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为: 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血管神经束 5.骨(三)变异与畸形: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异常形态结构。

畸形与某些变异(如动脉起点、分支和走行的类型等)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尸体解剖时应注意发现与观察。

(四)学习要求:1.先预习后解剖,举外科医生手术前必须熟悉手术入路的例子,基本要求同学课前做预习笔记,可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后每次课的课间进行检查。

2.无论是观察还是操作,都要按顺序进行,由浅入深,分清主次,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印像,体现出人体的立体层次关系。

3.加强合作,组间交流。

4.及时复习系解内容:系解是局解的基础。

5.平时成绩的评分办法及尸体操作评分标准。

二、抬尸体、清理室内卫生:120分钟一般要求:男同学清理尸体、抬尸体,女同学搞室内卫生(包括门窗玻璃、墙群、灯架、灯管、尸体台、水池、讲台、黑板、地面等)。

第二讲胸前外侧区一、理论讲授:60分钟(一)首先复习提问有关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锁骨、肩峰、胸骨角、剑突、肋弓等。

(二)简单介绍胸部的境界与分区(三)重点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和标志线(四)胸前外侧区的层次结构(重点讲授以“☆”示)1.皮肤2.浅筋膜1)皮神经(重点讲授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临床意义)☆2)浅血管3)乳房:位置与形态结构;淋巴回流☆3.深筋膜:锁胸筋膜?☆4.肌层二、实习操作辅导:120分钟(一)操作前对相关肌肉进行提问:如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锯肌、肩胛下肌等。

局解预习实验报告

局解预习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局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人体局部解剖结构,加深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4.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局部解剖学模型2. 解剖刀3. 骨锯4. 骨镊5. 解剖剪6. 解剖镜7. 麝香草酚溶液8. 洗手液9. 酒精棉球10. 无菌纱布四、实验对象人体局部解剖模型五、实验原理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解剖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各局部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学和手术实践提供基础。

1. 准备工作- 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检查是否齐全。

- 洗手,戴口罩,穿戴实验服。

2. 观察局部解剖结构- 观察人体局部解剖模型,熟悉各局部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位置、结构。

- 识别各局部解剖结构,如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等。

3. 解剖操作- 使用解剖刀、骨锯、骨镊等工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解剖局部解剖结构。

- 注意观察解剖过程中的变化,如肌肉的起止点、血管的走向、神经的分布等。

4. 观察和记录- 在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各局部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

- 使用解剖剪、骨镊等工具,将解剖出的结构进行分离,以便观察。

5. 清理和消毒- 实验结束后,将解剖出的结构进行清理,去除多余的组织。

- 使用酒精棉球对解剖区域进行消毒。

6. 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

七、实验结果1. 观察到人体局部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

2. 掌握局部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加深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在解剖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为临床医学和手术实践提供基础。

九、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局部解剖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局部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局部解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践性强。

本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系统解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及神经走向的辨认,进一步熟悉掌握人体局部的配布规律,使康复治疗学学生的技能专门化。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突出“三基”要求,培养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自学能力。

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为学习相关课程以及临床主要课程打下一定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局部解剖学实验是《局部解剖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解剖操作和具体实践,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课落实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2.通过学生自己解剖操作,认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人体各部结构的层次关系、毗邻关系以及变异,认识其结构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应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备注:根据专业性质及课程要求,结合实验室条件,灵活调整实验项目。

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头部解剖2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颅顶的层次及结构特点。

2.掌握海绵窦的位置、穿经结构及交通关系。

3.掌握面神经分支和分布,掌握三叉神经的终末支(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的出孔位置及分布。

4.熟悉穿过腮腺的神经、血管以及腮腺导管投影和开口。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各种解剖器械、教学尸体、教学模型、教学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等。

(三)实验内容1.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课注意事项;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2.摸认头部体表标志。

3.剥去浅筋膜后,显露表情肌,观查其纤维方向,并联想其功能及神经支配。

4.在眶上、下缘查找眶上神经、动脉及眶下神经。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人体解剖结构的层次和组成;3. 了解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用品:尸体、解剖刀、镊子、剪刀、解剖图谱、解剖记录纸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尸体,了解尸体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2)观察头颈部的结构,包括颅骨、面部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

重点观察颞颌关节、颈椎、颅底、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3)观察上肢的结构,包括肩部、上臂、前臂、手部。

重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

(4)观察胸部结构,包括胸壁、胸腔、肺、心脏、血管、神经等。

重点观察胸骨、肋骨、膈肌、肺门、心包、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等。

(5)观察腹部结构,包括腹壁、腹腔、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重点观察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肝、胃、脾、肾、膀胱、输尿管、生殖器官等。

(6)观察下肢结构,包括髋关节、大腿、小腿、足部。

重点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等。

3. 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解剖结构的名称、位置、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

(2)将观察到的解剖结构绘制成图谱,标注解剖结构名称和位置。

(3)对观察到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其功能、临床意义等。

三、实验结果1. 头颈部:(1)颅骨由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枕骨组成,呈椭圆形,分为颅顶和颅底。

(2)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3)肌肉包括颞肌、咬肌、颈阔肌等。

(4)神经包括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2. 上肢:(1)肩关节由肩胛骨、锁骨、肱骨组成,呈球窝关节。

(2)肘关节由肱骨、尺骨、桡骨组成,呈肘关节。

(3)腕关节由桡骨、尺骨、腕骨组成,呈腕关节。

(4)神经包括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

3. 胸部:(1)胸壁由胸骨、肋骨、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组成。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课程总学时:36实验总学时:32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七年制各专业、中医骨伤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承担实验室(或教研室):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

本课程实验,力求通过以学生实际操作解剖尸体或观察尸体标本为手段,以人体局部层次、形态结构、器官毗邻的描述为主线,以解剖方法、临床要点为辅助,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技能和方法的训练,为学生获得其他相关医学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1.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划分,各器官间的关系;2.了解人整体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整体性概念;3.了解人体器官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4.为其他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学生实际解剖操作,掌握人体各部局部层次、形态结构、器官毗邻,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技能和方法的训练。

四、实验项目名称、性质和学时分配五、各单项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分组人数要求):(一)实验名称:股前部及膝前部实验内容:股前部及膝前部局部解剖操作实验目的:一、浅层结构1.寻找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并掌握大隐静脉主干汇入深静脉的部位。

2.寻找闭孔神经皮支、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并观察其分布。

3.清理腹股沟浅淋巴结并观察各结间淋巴管的连接。

4.观察并记录,髀关、伏兔、血海、梁丘、足五里各穴周围半厘米内有哪些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1.确认并掌握股三角的位置。

2.寻找股动脉及其分支并掌握其分支的分布。

3.寻找并观察股静脉及大隐静脉汇入该静脉的位置。

4.寻找到股神经的主干并观察和掌握股神经的肌支、皮支的分布。

5.寻找闭孔神经及血管观察其分布范围。

6.观察并记录,髀关、伏兔、血海、梁丘、足五里各穴穿过哪些及周围半厘米内有哪些深层结构。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 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的基本层次;3. 培养解剖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2022年X月X日,解剖实验室三、实验用品1. 实验尸体;2. 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钩、解剖尺等;3. 解剖显微镜、解剖模型;4. 实验记录本、笔。

四、实验对象实验尸体,性别:男,年龄:约60岁。

五、实验内容1. 皮肤及皮下组织;2. 深筋膜;3. 肌肉组织;4. 血管、神经、淋巴管;5. 关节。

六、实验步骤1. 观察皮肤及皮下组织:观察皮肤的颜色、厚度、纹理等特征,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观察皮下组织的层次结构。

2. 观察深筋膜:分离皮肤与深筋膜,观察深筋膜的结构特点,了解其分布和作用。

3. 观察肌肉组织:分离肌肉组织,观察肌肉的形态、起止点、肌纤维走向等特征,了解肌肉的功能。

4. 观察血管、神经、淋巴管:观察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等特征,观察神经的分布、分支、走行等特征,观察淋巴管的走行、分布等特征。

5. 观察关节:观察关节的结构特点,了解关节的组成、功能及运动方式。

七、实验结果1. 皮肤及皮下组织:皮肤呈淡黄色,较薄,纹理清晰。

皮下组织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富含脂肪组织,深层富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 深筋膜:深筋膜呈白色,较厚,分布广泛,包裹肌肉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3.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呈红色,具有明显的起止点和肌纤维走向,可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4. 血管、神经、淋巴管:血管呈红色,走行规律,分支明显;神经呈白色,走行规律,分支明显;淋巴管呈淡黄色,走行规律,分支明显。

5. 关节:关节分为滑膜关节和非滑膜关节,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结构,具有运动功能。

八、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局部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局部解剖学实验

局部解剖学实验

01
实验五(2学时)
02
骨盆、盆腔内器官和外生殖器的解剖
03
骨盆的构造
04
盆腔内器官
05
外生殖器的解剖
一、骨盆的构造
背侧的荐骨,前3~4枚尾椎 左右髋骨(髂骨、耻骨、坐骨) 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
前宽后窄的圆锥形支架


盆腔内器官
部分输尿管 膀胱 尿生殖道盆部 部分输精管 副性腺 直肠等
初生公牛的盆腔器官 左盆肢
阴茎
包皮
阴囊(睾丸、附睾、部分精索)
三、公畜外生殖器的解剖
02
颈腹侧部的解剖
二、颈部解剖观察内容
(一)颈侧部解剖
第一层:皮肤,薄能牵动 第二层:皮下组织和浅筋膜。较发达 第三层:深筋膜 第四层:浅层肌:1.颈斜方肌2.臂头肌3.肩胛横突肌 第五层:中层肌、肌间隙、血管和淋巴结1.菱形肌2.颈腹侧锯肌3.肩胛前间隙4.颈浅淋巴结 第六层:深层肌肉、血管和神经1.夹肌2.头半棘肌 第七层:项韧带、颈椎
01
第一层:皮肤,薄,易拉起
02
第二层:皮下组织、浅筋膜,较发达。有皮下血管和神经通过
03
第三层:深筋膜
04
第四层:颈腹侧部浅层肌、肌间隙和血管
05
胸头肌2.颈静脉沟3.胸外侧沟4.颈静脉5.菱形区
06
第五层:深部器官
07
气管2.食管3.甲状腺4.甲状旁腺
(二)颈腹侧部的解剖
01
鬐甲部及胸背外侧部的解剖
胸廓
胸腔
纵隔
二、胸廓、胸腔和纵隔
心包、心脏、肺、主动脉、前腔静脉、食管、气管、幼畜的胸腺
胸腔内神经:1.膈神经2.迷走神经
01
02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局部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次局部解剖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亲自动手解剖操作,深入了解人体局部结构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材料1、尸体标本:经过防腐处理的完整尸体一具。

2、解剖器械:解剖刀、镊子、剪刀、止血钳、拉钩等。

3、实验台、照明设备等。

三、实验方法1、分组: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5 人。

2、预习:实验前要求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内容进行预习,熟悉相关的解剖结构和操作步骤。

3、教师示教:教师先进行简要的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难点。

4、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解剖操作,观察和记录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5、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验步骤1、上肢的解剖皮肤切口:在尸体上肢的前侧,从肩部至腕部做一纵行切口,在肘部和腕部做横行切口,将皮肤剥离。

浅层结构:观察和解剖浅筋膜中的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等。

深层结构:逐层解剖肌肉、血管、神经等。

如解剖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观察肱动脉、肱静脉的走行,解剖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

2、下肢的解剖皮肤切口:在尸体下肢的前侧,从腹股沟至踝部做一纵行切口,在膝部和踝部做横行切口,将皮肤剥离。

浅层结构:观察和解剖浅筋膜中的大隐静脉、隐神经等。

深层结构:逐层解剖肌肉、血管、神经等。

如解剖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观察股动脉、股静脉的走行,解剖坐骨神经等。

3、胸部的解剖皮肤切口:在尸体胸部做一纵行切口,从胸骨柄至剑突,再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做横行切口,将皮肤剥离。

浅层结构:观察和解剖浅筋膜中的皮神经、浅静脉等。

深层结构:逐层解剖肌肉、胸骨、肋骨、胸膜、肺等。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瞿佐发编吴先国审王佑怀三峡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二OO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下肢 (1)第二章上肢 (7)第三章头部 (13)第四章颈部 (16)第五章胸部 (19)第六章腹部 (23)第七章盆及会阴 (28)第一章下肢一、概述(一)实验要求1、了解下肢的境界、分部和划区。

2、了解下肢的表面解剖。

3、熟悉下肢的基本结构: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瓣膜、交通关系、属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下肢浅淋巴结群的位置、分群及流注关系。

了解下肢皮神经的分布范围。

二、臀区(一)实验要求1、了解臀区浅层结构。

2、熟悉臀区深层结构:掌握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掌握出入这些孔道的血管和神经;了解髋关节周围的动脉网。

(二)臀区解剖操作步骤1、按图1、2、3作皮肤切口1由内向外翻起臀区皮肤,翻起皮肤后,在皮下脂肪中寻认臀部皮神经。

此处皮下脂肪较厚、尤其是女性,剥认皮神经较困难,需在皮神经穿出深筋膜的部位寻找、①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竖脊肌外侧缘与髂嵴相交处穿出深筋膜。

②臀中皮神经,为骶1~3脊神经后支,在髂后上棘与尾骨间连线的中1/3穿出深筋膜。

⑧臀下皮神经为骶丛股后皮神经的臀支,在臀大肌下缘中点穿出深筋膜向上走行。

2、在不损伤皮神经的原则下,自内向外剥去皮—脂肪。

观察臀部深筋膜(臀筋膜),观察完后切除深筋膜。

不得损坏臀大肌。

3、观察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清理臀大肌上缘使之与臀中肌分开,然后在此肌中1/3与外侧1/3交界处切断。

切断线与纤维方向不完全垂直。

要一层一层地切,当看到此肌深面菲薄的结缔组织时即可。

否则将损伤其深面的神经、血管。

然后,将该肌翻向两端,并同时清理各神经、血管。

注意勿在翻起过程中拉断分布于该肌的神经、血管。

在臀大肌的深面有几个粘液囊,位于臀大肌腱膜与大转子之间的叫臀大肌转子囊,位于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的叫臀大肌坐骨囊。

4、观察中层肌:由上至下是:臀中肌,梨状肌,上子子肌,闭孔内肌(以一细腱穿坐骨小孔止于转子窝)、下子子肌及股方肌。

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报告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报告引言:局部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结构、组织和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和机能,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我们进行的局部解剖学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解剖人体的局部结构,了解其组织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并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人体的头部和颈部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我们使用解剖刀小心地剖开头部,暴露出颅骨、脑组织和面部结构。

然后,我们继续解剖颈部,观察和记录颈椎、气管、食管等结构的位置和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戴上手套和口罩,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实验结果:在头部解剖中,我们观察到颅骨的复杂结构,包括颅顶、颅底和颅面。

我们还发现了脑组织的重要部分,如大脑、小脑和脑干。

此外,我们注意到面部结构的多样性,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

在颈部解剖中,我们观察到颈椎的存在,它们由七个椎骨组成,支撑着头部的重量。

我们还发现了气管和食管的位置,它们分别负责呼吸和进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头部和颈部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头部的复杂性和脑组织的重要性,以及颈椎的支撑作用和气管、食管的功能。

这些结论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提供了基础。

总结: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次实验以头部和颈部为例,展示了解剖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还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实验机会,深入探索人体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周振东经过一个学期的局解实验课学习,以下是我对每次实验课的总结第一次实验课主要是腋窝的解剖。

1. 解剖浅层找到肋间臂神经剔除浅筋膜和腋筋膜后。

从喙突向下修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2)在喙肱肌内部剖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3)再循正中神经向上找出位于其二根之间的腋动脉;4)剖出位于腋动静脉之间较粗的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及位于腋静脉内侧的臂内侧皮神经;5)观察腋动脉的分段,剖出各段的分支;6)在腋动脉的后方,找出桡神经。

(5)解剖腋窝后壁穿三边空、四边孔的结构:剖出穿三边空的旋肩胛动脉和传四边孔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6)解剖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上支和下支,位于腋中线附近的胸长神经。

(二)臂、肘、前臂前区,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Ⅰ臂、肘、前臂前区.1.解剖浅层结构:(1)寻认头静脉及前臂外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2)寻找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肘淋巴结。

2.臂部剔除浅筋膜和深筋膜:3观察肱二头肌内、外侧沟及有关的血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及桡神经,观察它们的走行、分布范围。

4解剖肘窝:(1)清理肘窝的边界:观察肘窝的境界,显露肘窝的内容。

(2)解剖肘窝内的结构:修洁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剖出和修洁肱动脉的末端至分为桡、尺动脉,在肱动脉的内侧修洁正中神经。

5解剖前臂前肌群、血管和神经:(1)观察前臂肌前群浅层。

(2)剖查桡血管神经束:将肱桡肌拉向外侧,修洁桡动脉和桡神经前支,并寻找其分支。

(3)剖查尺血管神经束:将尺侧腕屈肌拉向外侧,找出尺神经和尺动脉,并寻找其分支。

(4)剖查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找出已剖出的正中神经,观察其分支分布。

(5)剖查前臂肌前群深层。

6 剖出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和前臂屈肌后间隙。

Ⅱ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1. 解剖浅筋膜及浅筋膜内的结构:找出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内、外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保留皮神经和浅静脉,除去所有浅筋膜,显露深筋膜。

2. 解剖肩胛区的肌、血管、神经:解剖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解剖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

3. 解剖桡神经和肱深动脉:在肱三头肌长头和外侧头之间钝性分离,寻找肱骨肌管,显露管内的桡神经和肱深动脉。

4. 解剖前臂背侧深筋膜及伸肌支持带,解剖前臂肌后群和骨间后神束。

(三)第9周:腕前后区,手掌,手背,手指掌背面1. 解剖浅层结构(1)在鱼际肌浅筋膜内寻找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支、桡神经浅支和正中神经掌支的分支;在小鱼际肌寻找尺神经掌支并观察掌短肌。

(2)解剖手背静脉网,剖查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解剖伸肌支持带形成的6个格和通过的肌腱,观察手背动脉的行径。

2. 解剖掌腱膜和骨筋膜鞘:从屈肌支持带上切断掌长肌腱,向远侧剥离掌腱膜,切勿损伤其深方的结构;探查内、外及中间鞘。

3. 剖查桡、尺神经及其分支,找出尺动脉及其分支。

4. 解剖掌深层结构:解剖鱼际肌、小鱼际肌、蚓状肌、指蹼间隙。

5. 探查手掌、手背的筋膜间隙6. 剖查掌深弓和尺神经深支:寻已剖出的尺神经掌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向桡侧继续追查,观察尺动脉的掌深支和桡动脉末端吻合成的掌深弓。

(四)第10周: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Ⅰ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1. 解剖浅筋膜及其内结构:(1)解剖大隐静脉及属支和伴行的浅动脉,在股骨内侧髁后缘脂肪组织内找大隐静脉及伴行的隐神经;(2)观察腹股沟淋巴结: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及大隐静脉近端寻找二群淋巴。

(3)解剖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和内侧皮支、闭孔神经皮支。

1. 解剖浅筋膜:剖出大隐静脉、隐神经、腓浅神经,足背浅筋膜内结构包括足背静脉弓,其内外测可见大隐静脉起始端、伴行隐神经及小隐静脉,伴行的腓肠神经终支,足背外侧皮神经2. 解剖深筋膜:保留浅血管与皮神经,去除浅筋膜,观察阔筋膜,其内外厚薄不一,股外侧增厚为髂胫束,起于髂嵴,至于胫骨外侧髁。

3. 解剖骨前群肌:去除股前部的阔筋膜,修洁缝匠肌和股四头肌,观察四个头的位置与纤维方向。

4. 解剖股三角及其内容:(1)观察股三角的位置、边界及股鞘的结构特点:注意股鞘为包绕股血管的漏斗形;纵切可见三个腔分别容纳股动、静脉,股管。

(2)解剖股动脉及主要分支:在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下方,寻找股动脉,并追寻至股三角的尖,观察其潜入缝匠肌的深面,进入收肌管。

(3)解剖股静脉,观察腹股沟深淋巴结。

(4)探查股管: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内有腹股沟深淋巴和核脂肪。

(5)解剖股神经:解剖追踪股神经的分支,形如马尾,分别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及股前内侧区的皮肤。

5. 解剖伸肌管及其内容:注意观察缝匠肌、深层的腱板,将其切断,暴露股管内容物,如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寻找股动脉、股静脉发出的膝将动脉,股动静脉共同穿过收肌腱裂孔至腘窝6. 解剖股内侧群肌及闭孔神经:内侧群肌有5块,包括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等,均起于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坐骨结节等骨面,分层排列;闭孔神经前支和后支分别位于短收肌表面及深面,注意股动静脉出腘窝后改称腘动静脉2. 解剖深筋膜:清除所有浅层脂肪,暴露小腿及足背的深筋膜,详细观察筋膜各部(上中下)不同的厚度及分离情况,观察小腿伸肌上下支持带3. 解剖小腿前外侧区深层结构:小腿前外侧群肌(前群3块,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外侧群2块,腓骨长短肌);解剖胫前动脉与伴行静脉,解剖腓深浅神经,在腓骨颈外侧找出腓总神经,传入腓骨长肌深面时分成腓深浅神经、颈前返神经(五)第11周:臀区及股后区,腘窝,小腿后区Ⅰ臀区及股后区Ⅱ腘窝,小腿后区1. 解剖浅筋膜内结构: 股后部浅筋膜内无重要结构,可直接去除。

1. 解剖浅筋膜及其内结构:自外踝后下方解剖出小隐神经及伴行的腓肠神经,有腓肠内外侧神经构成,分别发自颈神经和腓总神经。

剥离并除去深筋膜。

解剖深层结构:观察坐骨神经的行径及深面的肌,在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之间坐骨神经位置表浅,提起坐骨神经,在其深面由上而下清理上孖肌、闭孔内肌腱、下孖肌和股方肌,垂直切断股方肌,可见其深面的闭孔外肌腱,观察股后区的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股深动脉发出的穿动脉。

2. 解剖深筋膜:切开腘筋膜,休洁腘窝边界,修去小腿后区的深筋膜3. 解剖深层结构:观察腘窝境界,解剖腘窝中血管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腘动脉及其分支有膝上内外侧、膝中、膝下内外侧动脉),解剖小腿后区的血管及神经,注意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位置关系,休洁比目鱼肌,解剖胫神经、胫后动静脉。

4. 解剖踝管及其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胫神经、拇长屈肌腱等。

(六)足背及足底B: 层次解剖1. 解剖足背浅筋膜内的结构:找出足背静脉弓,隐神经,腓肠神经终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深神经的终支。

2. 解剖足背的深层结构: 清理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并找出其深面的踇短伸肌,趾短伸肌。

在踝关节的前方找出腓深神经,并找出与之伴行的足背动静脉。

3. 解剖足底的浅深筋膜:修去浅筋膜,解剖深筋膜,可见内侧深筋膜最薄,中间部最厚。

观察足底腱膜向前分为5束,终于五趾。

4.解剖足底浅层肌及血管和神经:解剖出足底内外侧神经及血管。

5.解剖足底中层肌及血管和神经: 在中部切断趾短屈肌,暴露踇长屈肌腱及趾长屈肌腱,进一步观察足底方肌及四个蚓状肌,观察足底内外侧神经、血管及其分支。

6. 解剖足底深层肌及血管、神经:在此需暴露踇短屈肌、踇收肌、小趾短屈肌、足底动脉弓、足底外侧神经深支。

(七)第12周:脊柱B:层次解剖1. 解剖浅层结构:(1) 解剖皮神经和浅血管:枕部动脉、臀上皮神经、枕大神经。

(2) 清除残余浅筋膜,暴露出深筋膜。

2. 解剖深层结构(1)解剖背深筋膜浅层:背部深筋膜的浅层包裹斜方肌和背阔肌(2)观察背浅肌及前部肌间三角:观察斜方肌与背阔肌,找到听诊三角,腰下三角,其深面为腹内斜肌。

(3)解剖斜方肌与背阔肌。

(4)观察背浅肌深层和腰上三角:深层肌有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体会腰上三角的构成特点。

(5)解剖背深筋膜深层:切除项筋膜并休洁夹肌,解剖并观察胸腰筋膜,解剖竖脊肌鞘的组成。

(6)解剖竖脊肌:下起自骶骨背与髂嵴后面,向上分三列,钝性分离。

(7)解剖枕下三角:注意分离边界。

(8)解剖椎管:打开椎管,观察椎管内容物,最后分辨椎间盘后纵韧带、脊神经节、脊神经根、脊神经干、脊神经的前后支,认真观察脊髓、脊髓圆锥、终丝和马尾。

(八)第13周臀区(1)解剖浅筋膜内结构:寻找臀上皮神经、臀下皮神经,去除剩余浅筋膜。

(2)观察深筋膜:臀区深筋膜非常发达,它发出纤维束进入到臀大肌肌束内,故不易清理。

观察后可沿肌纤维的方向仔细剥离并去除深筋膜。

(3)解剖深层结构1)解剖臀大肌及股后皮神经:切开臀大肌,向两侧翻开,用镊子清理进入臀大肌上部的臀上动静脉的浅支,以及进入臀大肌下部的臀下动静脉和神经,注意滑膜囊是否可见。

2)解剖出入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及臀部肌:分别可视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及由梨状肌内上方梨状肌上孔穿出臀上神经,臀上动静脉。

3)解剖出入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梨状肌下方可见人体最粗大的坐骨神经,其内为股后皮神经,再内为臀下动静脉和臀下神经,在最内侧解剖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它们出梨状肌下孔后,立即进入坐骨小孔,其后不必继续跟踪。

4)剖查骶髂关节的韧带:在关节的后面可以找到骶髂后韧带、骶髂骨间韧带。

5)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接:可见髂腰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6)观察髋关节的连接:在髋关节的周围可见很多韧带,包括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还有在关节囊内的股骨头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