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字一: 某人不小心右手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 缩回。 随后很快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文字二: 吃完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过一段时间后,随着 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另外,又 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几乎可 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分析讨论:从上面两段文字,你可以判断出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请完成下面表格
2013-4-4
Copyright©Jiangyong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温度感受器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 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呼吸、排尿、排便
思考:
既然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恒定的,
即产热等于散热,那么当人突然到一个寒 冷的环境中或一个炎热环境中时,体温会 如何变化?机体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调节呢? 试着从产热和散热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 突然到一个寒冷环境中,温差增大,散热增多,
而机体产热还没有变化,这时体温降低,为了保持 体温的稳定,机体做出反应,增加产热同时减少散 热。因为热量的来源重要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 以分解会加快,既新陈代谢加快。同时毛细血管的 散热也会减少。而突然到了一个炎热环境时,由于 热传逑减弱,散热减少,这时产热没有变化,产热 大于散热,机体温度升高,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 机体会做出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的反应。那么到底是 怎么实现这些过程的呢?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 的调节过程。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 起体温升高. (中暑)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 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 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二章 第3节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二章 第3节

(5)从图示中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二者是 ________发挥作用的,这样才能维持内环境 的稳态。 【解析】 (1)由图可知,A物质是由垂体释
放作用于肾小管,调节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由此可断定A为抗利尿激素。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要途径:汗液蒸发,
(4)调节过程 低于 ①寒冷→体温______正常体温→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________)→传出神 ______减少 散热 经→效应器 →体温正常。 产热 ______增多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于 ②炎热→体温________正常体温→温觉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散热 器:_______增加→体温正常。 神经—体液调节 (5)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盐平衡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___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
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的反 射活动均为非条件反射。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时表现
为协同作用。
特别提醒 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
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在炎热环境下,
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过程使手迅速缩回,属于神经调节 C.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
→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第三节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电阻测量

第二章 第三节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电阻测量

要点: 1、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2、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选择: 3、连接实物图:
题型二: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 阻器的选择和连接、分压和限流电路的选择
有一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5Ω,允许最大功率为 1.25W,现欲比较精确的测定其阻值。除待测电阻外, 备用器材及规格如下: ⑴电压表(0~3V~15V)3V量程内阻约为3kΩ;15V 量程内阻为15 kΩ; ⑵电流表(0~0.6A~3A)0.6A量程内阻为1Ω;3A 量程内阻为0.25Ω; ⑶滑动变阻器(20Ω,1A); ⑷滑动变阻器(2kΩ,1.5A); ⑸蓄电池组(6V,内阻不计); ⑹电键、导线。
(2)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 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方式: (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 电流仍超过用 电器的 额定电流时; (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值,且 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 实验数据)时; (3)要求某部分电路的电压 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
(如图4所示)。
(2)当 RX远小于RV 时,电流表外接;当临界阻值 时,采用电流表的外接;当采用电流 表外接时,电阻的测量值小于 真实值,即 (如图2所示)。
3.滑动变阻器有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两种选择. 控制电路的安全及偶然误差:
(1)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一般情况或没有特别说明 的情况下, 由于限流电路能耗较小,结构连接简单, 应优先考虑限流连接方式。 限流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或与变阻 器总电阻相比差不多或还小, (如图3所示)。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
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用电 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利用部分电 路欧姆定律可以算出电阻的阻值R
U R I
一. 伏安法测电阻基本原理 1. 基本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 , 只要测出元件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即 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该元件的阻值。 2. 测量电路的系统误差控制: (1)当 RX >>RA 时,电流表内接;当临 界阻值 时,采用电流表的内接; 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时,电阻测量值大于真实 值,即 (如图1所示)。

第二章 第3节 第2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章  第3节  第2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

(2)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
(3)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1)以水面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运动员在跳台上 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Ep=mgh=5 000 J。 (2)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 v0=5 m/s,则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 为 Ek=12mv02=625 J。 (3)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运动员的机 械能守恒,则 mgh+12mv02=12mv2,即 v=15 m/s。 答案:(1)5 000 J (2)625 J (3)15 m/s
直的过程中
()
A.b 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a 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C.a 球和 b 球的总机械能守恒
D.a 球和 b 球的总机械能不守恒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a、b 两球组成的系统中,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 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选项 C 正确,D 错误。其 中 a 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机械能增加,轻杆对 a 球做正功;b 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总的机械能减 少,轻杆对 b 球做负功,选项 A、B 正确。 答案:ABC
(2)A 物体落地后,B 物体由于惯性将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
则 B 物体在斜面上到达的最高点离地的高度为多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1)撤去手后,A、B 两物体同时运动,并且速率相等,
由于两物体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设 A 物体将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ghsin θ=12(m+m)v2
解得 v= gh1-sin θ。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正常体温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 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5、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 、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 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热增多、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6、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产热减少、 产热减少、散热增多
7、人体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分为什么? 、人体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分为什么?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 8、体温调节中枢在哪? 、体温调节中枢在哪?
2、激素调节 、
内分泌 器官 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 器官( 由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 化学物质 通过____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通过 体液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基本调节机制是________。 基本调节机制是 反馈调节 。 激素调节是________的主要内容。 激素调节是 体液调节 的主要内容。 的主要内容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实例二: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肾小管
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细 胞 (-)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激素、CO2、H+、 激素、CO2、H+、组织胺 1、起调节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起调节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化学物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化学物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 传递方式:________, 2、传递方式:________,主要指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3、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 体液调节 _________

第二章第三节隐函数2-3

第二章第三节隐函数2-3


y

v2t

1 2
gt 2
若参数方程
x y


(t)确定 (t)
y与x间的函数关系,.
称此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
上例中消去式中的参数t,得到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

v2 v2
x

g 2v 2
x2
问题: 消参困难或无法消参如何求导?
SD
在方程
x y
(t)中, (t)
例 y sin x, y ln x 1 x2 等
F(x, y) 0
y f (x) 隐函数的显化
例 由方程 x y3 1 0 可显化出函数 y 3 1 x
问题:隐函数不易显化或不能显化如何求导?
SD
隐函数求导法则:
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
例 求由方程y5 + 3x2y + 5x4 + x = 1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
解 所求切线方程为
3 2x 2
3y 1
16 9
即 3x 4y 8 3 0
SD
说明:
1) 对幂指函数 y uv 可用对数求导法求导 :
注意:
ln y v ln u
1 y vln u uv
y
u
y uv ( vln u uv ) u
y uv ln u v vuv1 u
y
x
y y(ln x 1) x x (ln x 1)
SD
例 设 y xsin x ( x 0), 求y
解 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ln y sin x ln x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 大气压的大小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 大气压的大小

三、计算题(10分) 20.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厘米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 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 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 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18牛。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为10厘米。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3.(3分)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 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D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 4.(6分)如图所示,(a)将杯中装满水,(b)用硬纸片把杯口盖 不会掉下来 严,(c)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_ _,杯 子里的水_不会流出来_,这表明_ 大气有向上的压强 _。如果 不会掉下来 将杯口转到(d)、(e)所示的位置,纸片_ _,杯子里的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水_ 不会流出来 _,说明大气_ _。
C.用吸管吸饮料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7.(3分)下面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C ) A.用离心式抽水机把深井中的水抽上来 B.在茶壶盖上做了一个小孔 C.帕斯卡用几杯水就撑裂了木桶 D.吸盘吸玻璃
8.(3分)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D )
A
B
C
D
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 9.(4分)著名的_ 马德堡半球 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 760 _毫米水银柱=_1.01×105 _帕,在同一 在,标准大气压=_ 地区,海拔500米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米处的大气压要__ 大。

第二章 第三节 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

第二章 第三节 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一、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Kernels)小麦籽粒的形态如图1-2-1所示,因为小麦的穗轴韧而不脆,脱粒时颖果很容易与颖分离,所以收获所得的小麦籽粒是不带颖的裸粒(颖果)。

小麦籽粒的顶端生长着茸毛(称麦毛),下端为麦胚,胚的长度约为籽粒长度的1/4~1/3。

在有胚的一面称为麦粒的背面,与之相对的一面称为腹面。

麦粒的背部隆起呈半圆形,腹面凹陷,有一沟槽称为腹沟。

腹沟的两侧部分称为颊,两颊不对称。

麦皮图1-2-1小麦籽粒的结构示意图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包括籽粒形状、粒色、整齐度、饱满度、透明度等。

这些形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商品价值,而且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关系密切。

1.形状小麦籽粒的长度一般为4~10毫米,随品种和在小穗上着生的位置有所不同。

籽粒形状是小麦的品种特性,有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和圆形等,以长圆形和卵圆形为多,其腰部断面形状都呈心脏形。

圆形籽粒的长宽相似;椭圆形籽粒中部宽,两端小而尖。

与其它谷物相比,小麦籽粒形态特征最显著特点的是具有腹沟。

腹沟的深浅及沟底宽度随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腹沟面积占麦皮总面积的15%~25%。

小麦腹沟的形状和深浅是衡量籽粒形状优劣的重要指标:腹沟开裂型的品种,麦皮面积和质量占籽粒的比例相对较大,出粉率低;而腹沟闭合型的品种,籽粒的皮层面积和重量占籽粒的比例相对较小,且能较好地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染,有利于抗穗发芽和延长贮藏期,在磨粉过程中也可使润麦均匀,受力平衡,方便研磨。

因此,就籽粒形状而言,在小麦育种中,以选择近圆形且腹沟较浅的籽粒为优。

2.粒色小麦籽粒的颜色有红色、琥珀色、白色、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等。

最近几年,我国育种家还培育出黑色、蓝色等彩色小麦新品种。

小麦籽粒颜色的深浅不同,主要由于种皮色素层细胞所含色素不同的缘故,也受气候条件、收获季节以及胚乳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多个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2、过程与方法:掌握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观点的教育【学习重点】用化合价升价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学习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知识回顾】1、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下列反应分别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那一种?(1)3Fe+2O2Fe3O4(2)CaO+CO2=CaCO3(3)2H2O2=====2H2O+O2(4)CaCO3高温CaO+CO2↑_____________(5)H2+CuO H2O+Cu (6)Fe+CuSO4=FeSO4+Cu (7)AgNO3+HCl=AgCl ↓+HNO3(8)NaOH+HCl=NaCl +H2O(9)CO+CuO 高温Cu+CO22、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上述反应中的(5)和(9)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并标出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

一、化学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有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按照有无化合价变化分为和反应。

2、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是什么?【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2Na+2HCl=H2↑+2NaCl _________ ②2Na+Cl2点燃2NaCl _________③2KClO32KCl+3O2↑_____________ ④2NaOH+H2SO4=Na2SO4+2H2O _________⑤CaCl2+Na2CO3=CaCO3+2NaCl _________ ⑥H2+Cl2点燃2HCl __________⑦MnO2+4HCl(浓)MnCl2+Cl2↑+H2O _______ ⑧2Na+2H2O=H2↑+2NaOH _________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什么?【思考】CO+CuO高温Cu+CO2反应中,CO发生__________反应,化合价___ CuO发生_________反应,化合价___________。

第二章 第3节 比值控制系统

第二章 第3节 比值控制系统
Q 2 max 2 dK 1 = −2 2 ( ) dQ 2 k Q 2 Q 1 max
2、比值器、乘法器方案
比值器、乘法器不包括在闭环回路中,故不影响系统的性 能
四、比值系数的设定
1、应用比值器的方案
U2:副流量的测量值 U1:主流量测量值,比值器输入值 Uo:副流量控制器的设定值,比值 器输出 K: 比值系数
G 1 = Gx ; G
2
= G (1 − x )
G2 1 − x k = = ; k ∈ (0, ∞ ) G1 x
3、均分控制
如图2-19所示,使两个流量之差为定值
Q1
F1T
÷
F2T
RC
YC
YT
y
Q2
图2-3-8 与2-17(b)对应
(1)控制过程: Q1/Q2=r 送给RC 作为测量值,YC最终产品质量控制器,输 出作为RC的设定值。 当除流量之外的干扰影响YC的测量值后,YC输出改变,从 而修改了RC的设定值,即修改了主流量和副流量的比值。
(2)系统分析: 对于进入主流量Q1的干扰,由于比值回路的快速跟踪作 用,使副流量Q2=rQ1变化,使主参数y恒定,静态前馈作用 对于进入Q2的干扰,通过自身的控制回路来克服,它相 当于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 综上,变比值系统实质是一种静态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R 控制器 控制阀 测量变送 副流量对象 Q2 Q1
图2-3-4 开环比值控制系统方框图
2、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如图2-3-5所示,对副流量构成闭环。 对于副流量自身的干扰可以消除。系统中包含了一个闭合 回路,所以称为单闭环比值控制。
R F1T
30%NaOH
FC
F2T
H2O
混 合 器

第二章 第3节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二章  第3节  光谱 氢原子光谱

对光谱有关问题的理解
1.连续谱、线状谱、吸收谱的产生 (1)连续谱: ①产生: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 谱,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谱。 ②特点:其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
(2)线状谱: ①产生:由单原子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出的光为线状光 谱,因此也叫原子光谱。稀薄气体发射光谱也是线状谱。 ②特点:不同元素的原子产生的线状谱是不同的,但同种 元素原子产生的线状谱是相同的。
4.光谱分析的应用 (1)光谱分析: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的化学组成中是 否存在这种原子,含量的多少等,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2)应用:分析物质的组成,灵敏度高。 [特别提醒] 同一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与吸收光谱 中的暗线相对应,这样的特征仅由原子决定。
二、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光谱巴尔末公式 n2
[答案] B
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系
[例 3] 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的波长 为 λ1,其次为 λ2。其中 RH=1.10×107 m-1 求:
(1)λ1/λ2 的比值等于多少? (2)其中最长波长是多少?
[解析] (1)由巴尔末公式可得:λ11=R(212-312) λ12=R(212-412) 所以λλ12=1414--11196=2270。
(2)当 n=3 时,对应的波长最长,代入巴尔末公式有:
λ11=1.10×107×(212-312) 解得 λ1≈6.5×10-7 m
[答案]
27 (1)20
(2)6.5×10-7 m
(单击图片进入电子文档)
(1)巴尔末线系的 14 条谱线都处于可见光区。 (2)在巴尔末线系中 n 值越大,对应的波长 λ 越短,即 n=3 时,对应的波长最长。 (3)除了巴尔末系,氢原子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 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尔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1

P C P C P C P C G C U A
P
C
U
六、核酸的多样性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四种,但若数量不限,在 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就极其多样,就能储存大量信息了。 每个生物个体的这种排列顺序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 个人的这种DNA排列顺序就是这个人的“DNA身份证”或 “DNA指纹”了
每个核酸分子由几百个甚至上 亿个核苷酸相连接而成的大分 子有机物
P C P C P C P C P C G C T A
由许多的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链叫核苷酸链。
T
DNA由两条核苷酸链构成
P
C
P C P C P C P C
A
T
C P
T
A
C
P
C
G
C P
G
C
C
P
T
A
C
P
R N A 由 一 条 核 苷 酸 链 构 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核酸的种类与功能
核糖核酸(简称RNA)
1.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2.功能: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
二、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 C、H、O、N、P可用 32P 作标记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核糖核苷酸(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RNA。
1.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
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NA。
四、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比较
1.五碳糖不同
核苷酸
核Hale Waihona Puke 酸2.含氮碱基不同组成DNA碱基有4种:
A P C N T C G P C N

高中物理:第二章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第二章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 3 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 关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v-t 图象
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关系.
2. 了 解 利 用 极 限 思 想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的 方
法.(难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
答案:见解析
对 x-t 与 v-t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x-t 图象中的五点信息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 (1)图象形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v0t+12at2 知 x-t 图象是一个二次函数图 象,如图所示. (2)不是轨迹:这个图象反映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按二次函数关 系(抛物线)变化,而不是运动轨迹.
判一判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它的 x-t 图 象.( × ) (2)位移公式 x=v0t+12at2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 (3)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 大.(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 关.( √ )
v-t 图象和 x-t 图象的应用技巧 (1)确认是哪种图象,v-t 图象还是 x-t 图象. (2)理解并熟记五个对应关系 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 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 ③横截距对应速度或位移为零的时刻; ④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 ⑤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通关练习】 1.(多选)(2019·辽宁沈阳高一期中)甲、乙 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 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得到两车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t=0 时两物体的速度都为零 B.t1 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C.t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D.0~t1由于 x=9 m,t=1.5 s,所以由 v =xt 得平均速度 v =19.5 m/s=

第二章_第三节32点群的推导

第二章_第三节32点群的推导

第三节晶体的32点群(point group)•晶体32点群的推导 •晶体的分类 •点群的符号1•晶体32点群的推导原则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允许有L1, L2, L3, L4, L6, L4 , m和i. i因为旋转轴之间的组合不会产生反映 面,而反映面的组合却会产生旋转轴。

所以推导从轴的组合开始。

所以推导从轴的组合开始2晶体32点群的推导1. 旋转轴的组合 2. 旋转轴与反映面的组合 3. 旋转轴与对称中心的组合 4. 四次反轴与其它对称元素的组合31. 旋转轴的组合•单 单一旋转轴 旋转轴•高次轴与二次轴的组合 •高次轴的组合4单一旋转轴 单 旋转轴:L1, L2, L3, L4, L6。

™由对称性定律:晶体中只能出现1, 2, 3, 4, 6次旋转轴。

次旋转轴5•高次轴与二次轴的组合:™组合原理欧拉定理:两个旋转轴的适当组合产生第三个 旋转轴62次轴与2次轴(高次轴与2次轴)每个2次轴均可看作两互相垂直的反映面的连 续动作 把两个反映面重合于两个L2决定的 续动作,把两个反映面重合于两个 平面中,另两个反映面将垂直于此平面,这 两个反映面交成新的旋转轴。

两个反映面交成新的旋转轴 以两个2次轴的组合为例说明之: L2 + L2 = m1•m2 • m3•m4 = m1•I•m4 = m1•m4 = L2 m2, m3重合于两个L2决定的平面, m1,m4 垂直于此平面7图示推论二:一个二次轴和一个n次轴垂直相交,则有n个 二次轴同时与n次轴相交,且相邻两二次轴的交角为 次轴相交 且相邻两二次轴的交角为n 次轴基转角的一半。

8L2 + L2 = 3 L29L3 + L2 = L3 3 L210L4 + L2 = L4 4 L211L6 + L2 = L6 6 L212高次轴与二次轴的组合总结L2 + L2 = 3 L2 L4 + L2 = L4 4 L2 L3 + L2 = L3 3 L2 L6 + L2 = L6 6 L213•高次轴的组合几个高次轴组合时,如 Ln 和Lm (m, n > 2), 两高次轴交于O点,Ln周围能找 到n个Lm ,连接在每个Lm 上距O等距离 的地方的点得到正n边形。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第二章:红星照耀中国第三节:主要内容本文档将重点探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第二章的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1.1 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探讨其主要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论述:1.1.1 共产党在军事领域的作用:通过红军与国军的合作,共产党对于抗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的军事指导和组织作用。

1.1.2 共产党在政治领域的作用:共产党通过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和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实现全国抗战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1.3 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借助农村根据地和群众基础,共产党能够广泛动员群众进行抗战,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提高抗战士气。

1.2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是抗日战争时期内重要的政治议题,表现出的合作与斗争的特点在本节中得以详细描述。

1.2.1 合作阶段在部分时间段内,国共两党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一阶段,共产党与国民党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

1.2.2 斗争阶段时机和利益的转变使得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时断时续,并逐渐转化为政治斗争。

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差异、军事实力对比和政治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历史案例和具体事件对文中所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论证,例如:- 举例1:张学良与朱德会谈(1936年),探讨其在建立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关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 举例2:一二九运动(1929年),论述共产党在城市中进行大规模运动的重要性,以及与国民党的斗争与合作。

本文档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二章第三节的详细描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

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军事和政治领域的作用以及对民众的影响力,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三节 伴性遗传 上学期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三节 伴性遗传 上学期
常用方法:
男都病, 伴Y 女不病


1、判断:是否伴Y遗传 2、判断:显/隐性 无中生有———隐性


有中生无———显性
3、判断:常/X 染色体
无中生有
隐性
有中生无
显性
无中生有,
有中生无,
生女有病
常隐
生女无病
常显
1 Ⅰ
2
3
4
Ⅱ 1 Ⅲ 1 2 3 4 2 3 4 5
1、该遗传病是位于

染色体上

性遗传 ;Ⅲ4为纯合子的概
类似:血友病等 ——
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练习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母亲患血友病,儿子一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病。

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儿子一定患血友病。 ×
女儿是色盲患者,父亲一定也患色盲病。 √
女儿是色盲患者,母亲一定患色盲
×



母亲是红绿色盲,她的两个儿子有 2 _______个是红绿色盲。 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 觉正常,哥哥是色盲患者。这位妇 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 1/2 _______。
Xb
Xb
Y
子代
X B Xb
X b Xb
XB Y
Xb Y
女性携带者
1
女性色盲
: 1 :
男性正常
1 :
男性色盲
1
女性色盲,其父肯定色盲
女性色盲
亲代 配子 X b Xb
×
男性正常
XB Y
Xb
XB
Y
子代
X B Xb
Xb Y
女性携带者 1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落分布的影响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③河口附近——三角洲平原:形成原理 第二章 第3节 (3)推测此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第二章 第3节 第二章 第3节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充分利用自然资 源
在河岸地势较高处, 避免洪水淹没
第二章 第3节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遭运重镇、交通咽喉。
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 (3)推测此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第二章 第3节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
入海洋 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人教版 2019新课标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节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河口三角洲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第二章 第3节
河 流 地 貌的发育
(二)河谷地貌的演变——上游源头:“V”型谷
第二章 第3节
河 流 地 貌的发育
位置:上 游源头
主要侵蚀:
溯源、下蚀
河谷变化:
变长、变深
“V”型谷
(二)河谷地貌的演变——中游:“U”型谷
位置:河 流中游
主要侵蚀:
第二章 第3节
河 流 地 貌的发育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①上游出山口——冲积扇:形成原理
第二章 第3节
河 流 地 貌的发育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 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搬运
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进入平原, 地势平缓,河道 开阔,速度减慢,搬运的物 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 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籍
《光波导模式理论》作者:马春生 刘式墉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者:张克 潜 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现代通信光电子学》作者:Yariv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波导 结构 的不 完整 性
波导模 式之间 的相互 耦合
导模在传输中激 发其他的导模和 辐射模,功率转 移到激发的模式
信号的 失真和 功率的 损耗
邻 近 波 导
波导中导模的倏逝场要相互作用而产生耦合
波导间模式的功率相互转移
2.4.1 模式耦合
4、耦合模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耦合模方程 5、分类: 导波模 之间的 耦合 导模和 辐射模 之间的 耦合
Ppert (r , t ) ε (ys ) ( x)dx y

As( ) 代表沿-z方向传播的波

() s
代表沿z方向传播的波
As( )、As(+) 分别为两个方向第s阶模式波的振幅函数。
2.4.2 耦合模方程
耦合模理论的基本结果
后向波 前向波
dAs( ) i (t s z ) dAs( ) i (t s z ) i 2 e e c.c. dz dz 2 t 2
§ 2.4 耦合模理论
2.4.1 模式耦合 2.4.2 耦合模方程
2.4.1 模式耦合
1.理想波导:波导在结构没有任何缺陷,组 成它的各层介质都是绝对均匀的,介质的 分界面都是绝对光滑的 2.模式耦合的定义:导波模在传播过程中, 一部分功率将会转换到辐射模或其他导波 模中
2.4.1 模式耦合
3. 产生原因:
Xy:电场矢量的偏振方向 mn:模式序号,场量在x和y轴方向出现场量极大值的个数。
2.3.1马卡梯里(Marcatili)近似 4、模式特点 ① 所有区域中的场量沿z轴方向的相位常数 相同,以β表示
意味着所有各区域中的波以相同的速度沿z轴方向传播,从 而保证在z轴方向各点的电磁场边界条件总可以满足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2.4 耦合模理论
教学目标 掌握: 条形光波导的研究方法以及模式特点 条形光波导与平板光波导之间的关系 模式耦合的定义以及分类 简易耦合方程的形式
了解:耦合模方程的推导过程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1、条形光波导的结构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条形光波导的应用
n3
WA WB
n4
n1
n2
x
a
b
平板波导变换
(a)x方向受约束的波导
(b)y方向受约束的波导
2.3.3 平板波导变换 所谓马卡梯里近似分析,实际上是把条形介
质波导分解为两个介质平板波导。
马卡梯里近似分析得到的条形介质波导模式
本征值方程实际上是由两个独立的介质平板
波导TE模和TM模的模式本征方程组成的
② 在波导横截面内,中心区域中的场量沿 xy轴方向呈驻波分布
在周围的四个区域中场量在与带条界相垂直的方向呈指数 衰减分布,而在与界面平行的方向呈驻波分布,分布函 数与中心区域中的场量一致,以保证电磁场边界条件得 以满足
2.3.2 E
y mn
模式分析
2.3.3 平板波导变换
y
y
x
n5 n1
XA XB
2 2 2
对于y分量,有
2 E y (r )
2 Ey t 2
2 2 Ppert (r , t ) (2.4.4) y t
2.4.2 耦合模方程
耦合模理论的基本结果
后向波 前向波
dAs( ) i (t s z ) dAs( ) i (t s z ) i 2 e e c.c. dz dz 2 t 2
3、模式 ①弱导近似:中心区域折射率最大,实际的光波导中有 (n1-ni)/n1远远小于1 ② 弱导近似条件下,可以证明,波导中导波模式的场 量的纵向分量比横向分量要小得多,故可以引进 TEM近似(HzEz均为零)
x Emn 模式(似TE模) 横向分量以Ey Hx为主的
y 横向分量以Hy Ex为主的 Emn 模式 (似TM模式)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2、研究方法 ① 磁壁法:近似认为带条表面是磁壁,这 些面上磁场的切线分量为零,进而求得 带条内的电磁场解和特征参数 ② 马卡梯里方法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2.3.1马卡梯里(Marcatili)近似
y
x
2.3.1马卡梯里(Marcatili)近似
Ppert (r , t ) ε (ys ) ( x)dx y

耦合 问题
微扰 问题
微扰的具体表达式
问题的 具体解
2.4.2 耦合模方程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推导可得(2.4.1)
da1 j 01a1 K12 a1 dz da2 j 02 a1 K 21a2 dz
P (r , t ) P0 (r , t ) Ppert (r , t )
P0 (r , t ) (r ) 0 E (r , t )
代表未受微扰的波导中由E(r,t )感生的极化强度
2.4.2 耦合模方程
E r, t) ( E (r , t )- (r ) 2 Ppert (r , t )(2.4.2) 2 t t
同向 耦合 反向 耦合
光耦合器、Y分支器、M-Z干 涉仪 光纤Bragg衍射光栅、分布反 馈式半导体激光器中的布拉格 反射部分
棱镜-波导耦合
2.4.1 模式耦合
2.4.2 耦合模方程
采用A.Yariv的理论,将耦合系统看作一个受到某种
微扰的理想波导,介质光波导中的波动方程可以写
成以下形式:
2 E r, t) ( 2 2 E (r , t ) 0 2 P (r , t ) 2 t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