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海战术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题海战术的弊端

摘要:题海战术的盛行源于我国传统倡导的“熟能生巧”,数学课强调解题训练,

是对传统的继承。只有多练之后才会熟,熟练之后才会生巧。从一些应试效果来看,一方面,题海战术的确有一定的效用,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

关键词:题海战术,熟能生巧,科学的解题,思想误区

现如今,大多数学校奉行题海战术,致使我国已成为习题王国。这样的战术,的确让我国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在国际奥林比克数学竞赛一直名列前茅,在大型国际测试中数学成绩也遥遥领先。继承弘扬“熟能生巧”的传统理念,题海战术下取得了巨大成绩,题海战术更加广泛盛行。但题海战术在数学习题教学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表现为新授课的概念原理还没有消化,就直接开始解题,对所解习题例题的解法不归纳、不总结。学生“消化”不良,成绩不如别的班,于是进一步挑灯夜读,做更多的题目,继续“填鸭”,形成恶性循环。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数学测试证明华人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十分优秀,但另一方面,华人的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是,停留在记忆、模仿、练习、考试等等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层面。我们华人的数学学习有自己的特点,华人学生有良好的记忆(九九表,公示法则的背诵),熟练的运算速度,逻辑的严谨表达以及“变式”的重复练习。这是符合“熟能生巧”的古训,由此形成了中国数学教学的特色——题海战术。

张景中院士主张的“中巧说”,是教育数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院士曾提到:“做数学题,如果不讲方法,搞题海战术,一题一法,这种“小巧”是不可取的,对于数学而言,还是要讲求循序渐进,学习有章可循的解题通法。”对于有固定程式的题,应该提炼出有效的算法,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即可;对于没有固定程式的,应该先总结出规律,综合考虑这些方法,指出先思考什么,再用哪种方法,使之有方向可探,让解题经验显性化。换句话说,练习并不是多多益善。

◆过多的练习是一种浪费

小学生学习生字词,并不是抄写的遍数越多,效果就越佳。如果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没有下意识的记忆,那么就算抄上千百遍,效果也是一样的。

◆物极必反,过多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

题量越多,占据学生课余时间就越多,学生压力太大,在这样极度焦虑的情况下是难以学好的。总是失败,不停地受挫,变得越来越厌学、自卑,不但影响

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过多的练习不一定能够促进理解,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熟”是“生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当学生不当的反复操练,并不能促进理解,有时反而会让学生形成并巩固错误的想法。

如,有教师教数学绝对值时,说:“遇到负数的绝对值,只要把数字前面的负号擦掉就行了。”这时候操练越多,到后来学字母绝对值时的负迁移就越厉害。因此,如果不注重让学生真正理解,操练越多,负迁移可能越厉害。所以,解题训练应该有个度。

题海战术盛行,原因十分复杂,但思想上存在误区是造成题海战术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考好数学的唯一诀窍就是做题”,其实这是片面的。大多数教师是出于无奈,“只能跟着做”,随大流。还有就是传统的“管、卡、压”的思想根源,与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现如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时间就埋下祸根,紧接着,就是做大量的题目、很难的题目,形成了“欲速则不达”的状况。那么,为了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首先要跳进题海,跳进题海干什么?就是要对题目进行筛选,挑出典型的题目来让学生做,并且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反思,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又要教育学生不拘泥于总结过的规律,要善于创新,就是先要“举三反一,才能举一反三”,追求主张孙维刚老师的“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本文观点是改变题海战术,端正思想;改变观念,提高数学素养;科学地进行教学,把数学问题分门别类,一类一类寻求可以机械执行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永明.陈永明评议数学课[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2]范良火等.华人如何学习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