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培优专题)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2.在点燃条件下,A 和B 反应生成C 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 .生成C 和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图中共有4种分子D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3.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过程中,A 2和B 2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 .参加反应的A 2与B 2分子数之比为3:1D .物质X 含4种元素5.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 、N 、P 、Q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NPQ反应前质量/g 51 9 3 17反应后质量/g 23 3 x51A .x 的值是5B .Q 可能是单质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M 与N 的质量变化比为14∶3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4.4gCO 和22.7gH O 。

【化学】 化学计算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 化学计算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计算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向盛有193.8g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氧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氧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9.8g 5%【解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

解:设生成氧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CuSO4+ 2NaOH=Cu(OH)2↓+Na2SO480 98 142100g×8% x y=x=9.8g=y=14.2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2.若要生产含杂质4%的生铁100t,需要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答案】228.6t【解析】试题分析:含杂质物质的计算要把混合物的质量转化为纯物质的质量,即纯物质质量=含杂质物质质量×纯度,再把纯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最后再把计算出的纯物质质量转换为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解]设:需要向炼铁高炉中投入这种铁矿石的质量为xFe2O3+ 3CO2Fe + 3CO2160 11260%x (1-4%)×100 t=x=" 228.6" t答:需要向炼铁高炉中投入这种铁矿石的质量为228.6t。

考点:含杂质的物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次数物质的质量123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2*******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X8.78.7(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请依据相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必要的过程)(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______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答案】5.8 71.25% 70g【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5g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2.9g沉淀,故X=5.8(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混合物中的氯化镁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8.7g沉淀,设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y,MgCl2 + 2NaOH==Mg(OH)2↓+ 2NaCl95 58y 8.7g95 58=8.7yg,解得y=14.25g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14.2520gg×100%= 71.25%(3)设25g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NaOH的质量为w,MgCl2 + 2NaOH==Mg(OH)2↓+ 2NaCl80 58w 2.9g80 58=2.9wg,解得w=4g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25gg×100%=16%稀释溶液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设将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为16%的溶液时,需要加水的质量是z,则80g×30%=(80g+z)×16%,解得z=70g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一定要仔细检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 N2O4 B. NO2 C. N2O D. CH42.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3.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A. 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4.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 2H2):(O2):(CO2):(H2O)=2:5:4:2。

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5.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2F2O3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SO2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6.我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0分)[ID :13244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2.(0分)[ID :13243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3.(0分)[ID :132427]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4.(0分)[ID :132425]下列选项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是 A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C .转化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辩证观:塑料可用于蔬菜大棚,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5.(0分)[ID :132424]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6.(0分)[ID :132418]《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7.(0分)[ID:132411]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含答案解析)(2)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132448]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0分)[ID:13242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3.(0分)[ID:13242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4.(0分)[ID:13240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5.(0分)[ID :13240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 .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 .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 .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0分)[ID :132401]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32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A .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D .X+Y+Z=2337.(0分)[ID :13238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4.4gCO 和22.7gH O 。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试题和答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试题和答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试题和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测试题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 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23∶9 B.16∶9 C.32∶9 D.46∶9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3.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4.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 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 B.44克 C.56克D.100克5.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

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u2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O的混合物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6.在2A+B====2C的反应中,1.2 g 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式量是32,则C的式量为___________。

7.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8.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

(填写元素名称)9.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易错题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易错题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A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点燃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2、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有两种B.反应速率很快C.反应条件是放电D.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答案:BA、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可知,反应物有氮气和氧气两种,故选项错误。

B、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无法确定反应速率,故选项正确。

C、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可知,反应条件是放电,故选项错误。

D、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可知,从微观上,放电条件下,每1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只含碳、氢元素B.消耗氧气32g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答案:A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R中碳、氢元素质量等于二氧化碳、水中碳、氢元素质量,分别为44g×1244×100%=12g、36g×218×100%=4g,12+4=16g,故R只含碳、氢元素。

由分析得:A. R只含碳、氢元素,正确;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为44+36-16=64g,错误;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g12g+4g×100%=75%,错误。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难)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50200反应后的质量/g23X243A.x的值等于2 B.甲一定是化合物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5.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Cl2B.H2C.NH3D.HCl6.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D.反应后生成15 g Z8.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72 B.108 C.70 D.27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10.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正确的是()A.3个铁离子:3Fe2+B.氦气:He2C.4个氢原子:4H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7.4 4.2 5.0 3.8反应后的质量(g) 6.2x 5.2 3.8A.物质a是生成物B.x=5.2C.d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了12.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

初三化学易错题、难题

初三化学易错题、难题

初三化学易(Yi)错题、难题1.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Hua)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Huo)几种,现将(Jiang)该固体溶于水配成(Cheng)溶液后,小红同学进(Jin)行了如下实验: 过量稀(Xi)盐酸 氯化(Hua)钡溶液① 操作A 的名称是 。

②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③ 小明同学改换了上述实验中的两种试剂后,发现实验现象与小红的相同,就把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全部确定了。

则小明把 换成了 ;把 换成了 。

2.为测定一瓶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Na 2SO 4、 NaCl 、 Na 2CO 3中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①操作①的名称: (15) ,写出滤液A 溶质 (16) (化学式); ②混合溶液中一定有 (17) ,一定没有 (18) ;③在实验中选择加入硝酸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钡溶液的原因是 (19) 。

常见CO 2 、CO 性质题型的考点:CO 2 的收集不可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类排水法”; CO 2 的检验、吸收问题;CO 对环境的危害及实验室解决方法。

1.实验室现有下列实验仪器①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a ; e 。

石灰水白色沉无色气无色溶液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无色溶白色沉淀稀硝酸无色溶操作A②利用上述仪器中(Zhong)的(填仪(Yi)器编号)可(Ke)以组装一(Yi)套制备(Bei)O2的发生装(Zhuang)置,写(Xie)出该反(Fan)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都可以用法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③实验室也可以利用上述相同的发生装置,使草酸(H2C2O4) 固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来制取CO气体:H2C2O4 CO2↑+CO↑+H2O。

如果要利用纯净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则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选填下列装置的序号,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发生装置(产生混合气体)→,该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一个缺点是。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题及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

【答案】7.3g【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12g+100g+100g-207.6g=4.4g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CaCO2HCl=CaCl CO H O32227344x 4.4g73x=,x=7.3g44 4.4g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7.3g【点睛】根据质量守恒,求出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求稀盐酸中溶质质量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g石灰石样品,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其它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量等操作,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稀盐酸的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X855(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g;(2)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充分反应后最终所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

【答案】12 14.6% 4.4 【解析】 【分析】 【详解】(1)比较第一、二、三次数据,前两次加入稀盐酸一共反应了8g 碳酸钙,故每次加稀盐酸可以反应4g 碳酸钙x=16g -4g=12g 故填:12g 。

(2)由第一次数据可知20g 稀盐酸反应了4g 碳酸钙 解:设盐酸质量分数为y ,3222CaCO 2HCl =CaCl CO H O 100734g 20g y 1004g =,y=14.6%7320g y++↑+⨯⨯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14.6%。

(3)解:根据实验数据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质量没变,可知剩下的5g 为杂质,杂质质量为5g 故碳酸钙质量16g -5g=11g 最终所得溶液中钙元素质量:40100%11g=4.4g 100⨯⨯ 答:所得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4g 。

初三化学上 试卷一(含答案)

初三化学上 试卷一(含答案)

第一题选择题(2分*20)1、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2、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R === 2Na2CO3 + 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B.R的化学式为CO2C.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a2O2中含有氧分子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4、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

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5、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A.将一氧化碳倒出 B.将气体点燃C.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6、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A.CO和CO2 B.SO2和CO2 C.NO2和SO2 D.O3和CO7、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有: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A.①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8、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专题培优)(1)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专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2.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A.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B.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共有4种元素C.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有两种单质分子D.生成物中共有3种分子3.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7.某密闭容器中有R和氧气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R O2CO2H2O反应前质量/g325800反应后质量/g0x4436A.X的数值为10B.R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R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D.该反应中O2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1∶5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2∶5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中考化学计算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计算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详细答案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17
x 11.1g y
106/111=x/11.1g x=10.6g
Na2CO3的质量分数= ×100%=96.4%
117/111=y/11.1g y=11.7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11g-10.6g)=12.1g
答: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4%。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明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设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44
X 2.2g
x=5.3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66.25%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故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
8.为确定某变质的烧碱样品的变质情况,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1实验:
(1)B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中考化学计算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计算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 石灰石样品与一定质量的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 g (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答案】100g 80%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x ,反应消耗盐酸的为y3222CaCO +2HCl =CaCl +CO +H O1007311125g-x14.6%y 27.2g-x↑⨯ 10073111==25g-x 14.6%y 27.2g-x ⨯ x=5g y=10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g-5g100%=80%25g⨯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反应消耗盐酸的为100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将Na 2CO 3和NaCl 固体混合物32.9g 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g ,加入326.9g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521.0g .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CO 2的溶解忽略不计). 【答案】10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先求出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202.9g+326.9g-521.0g=8.8g ,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NaCl ,但NaCl 来自两部分,一是反应生成的,二是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生成的NaCl 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求解,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NaCl 可通过混合物32.9g 减去Na 2CO 3的质量 【详解】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202.9g+326.9g-521.0g=8.8g 设Na 2CO 3的质量为x ,生成的NaCl 的质量为y 。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了120多种含铁硫簇(如22Fe S 、44Fe S 、87Fe S 等)的酶和蛋白质。

它是存在于生物体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一:测定硫的质量:(1)连接装置,请填写接口顺序:b 接____________________(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A 中放入0.4g 铁硫簇的样品(含有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杂质),在B 中加入品红溶液,在C 中加入30mL 0.1mol/L 的酸性4KMnO 溶液.(3)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4)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取C 中的4KMnO 溶液3mL ,用0.1mol/L 的碘化钾()10%溶液进行滴定。

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消耗碘化钾溶液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 13.00 1.00 7.50 23.00 1.02 6.03 3 3.00 1.005.99 实验二:测定铁的质量:取实验Ⅰ中A 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灼烧得0.32g 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实验一”中装置A 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2)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3)装置B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有同学提出,撤去B 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4)用KI 溶液滴定4KMnO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5)请计算这种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_________(6)下列操作,可能引起x y :偏大的是_________a.滴定剩余4KMnO 溶液时,KI 溶液滴到锥形瓶外边一滴b.配制KI 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用碘化钾溶液滴定剩余4KMnO 溶液时,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d.实验二中,对滤渣灼烧不充分【答案】b 接()efdc g (g 写不写都对) 在导管b 接上长导管,把末端插入水槽中,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硬质试管A ,导管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去酒精灯,导管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加入最后一滴KI 溶液,溶液紫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为紫色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酸性高锰酸钾完全吸收 合理 若B 中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不褪去,说明二氧化硫被吸收完全 24222MnO 16H 10I 2Mn 5I 8H O -+-+++===++45Fe S acd【解析】【分析】铁硫簇的样品在装置中与O 2反应,得到SO 2,测点SO 2的含量,用酸性高锰酸钾吸收,再用品红溶液检查SO 2是否吸收完全,再接尾气吸收。

【化学】 化学计算题单元测试(含解析)

【化学】 化学计算题单元测试(含解析)

【化学】化学计算题单元测试(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4.6%【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反应恰好完全,溶液温度达到最高,故根据图示可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那溶液的质量为20g时,反应恰好完全解:分析图知与1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20g×8%=1.6g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 36.51.6g x40:1.6g=36.5:xx=1.46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g/10g=14.6%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

计算:(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解析】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208 98 233y9.8 g x233/98 =x/9.8x=23.3 g208/98 =y/9.8y=20.8 g(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3.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2020-2021【化学】化学 计算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化学】化学 计算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下面要求计算:(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量为 g;(2)106 g 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3)向106 g 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HCl =NaHCO3+ NaCl;当Na2CO3 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放出CO2 。

请在“题25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4)另取10% Na2CO3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0%的盐酸,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如下表:物质Na2CO3HCl X NaCl CO H2O质量/g31.814.616.823.4 4.4m则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10.6 g;(2)4.4g;(3);(4)1.8;3Na2CO3+ 4HCl=2NaHCO3+4NaCl+H2O + CO2↑【解析】【分析】【详解】(1)106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106g×10%=10.6g,故填:10.6。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则有2322Na CO +2HCl =2NaCl+H O+CO 106734410.6g 10610.6g=7310610.6g=44a xa xx =4.4g ,a =7.3g ;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3)设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需要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233Na CO +HCl =NaHCO +NaCl 10636.510.6g 10610.6g=36.5y yy =3.65g 盐酸溶液的质量为3.65g=36.5g 10%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73g 10%故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36.5g=36.5g ,故曲线为:。

(4)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生成4.4g 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 ,说明给出的碳酸钠有一部分转化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X 为NaHCO 3,碳酸钠和HCl 是反应物,碳酸氢钠、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31.8g+14.6g=16.8g+23.4g+4.4g+m ,m=1.8g ; 设反应方程式为aNa 2CO 3+bHCl ═cNaHCO 3+dNaCl+eH 2O+fCO 2↑31.6g 14.6g 16.8g 23.4g 1.8g 4.4ga:b:c:d:e:f=:::::=3:4:2:4:1:110635.58458.51844方程式为3Na 2CO 3+4HCl ═2NaHCO 3+4NaCl+H 2O+CO 2↑。

培优 易错 难题计算题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培优 易错 难题计算题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将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32.9g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g,加入326.9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521.0g.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CO2的溶解忽略不计).【答案】10【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先求出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202.9g+326.9g-521.0g=8.8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NaCl,但NaCl来自两部分,一是反应生成的,二是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生成的NaCl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求解,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NaCl可通过混合物32.9g减去Na2CO3的质量【详解】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2质量=202.9g+326.9g-521.0g=8.8g设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2322Na CO+2HCl=2NaCl+H O+CO10611744x y8.8g↑10611744==x y8.8g解得x=21.2g y=23.4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3.4g+32.9g-21.2g100% 32.9g+326.9g-8.8g⨯ =10%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 蓝色沉淀。

请计算:(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80g5%【解析】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2NaOH + CuSO4 = Cu(OH)2↓+ N a2SO480 98 142x 4.9g y80/98=x/4.9g x= 4g142/98=y/4.9g y=7.1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5%=80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80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培优 易错 难题计算题辅导专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培优 易错 难题计算题辅导专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1.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试计算:(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______。

【答案】(1)84.8%.(2)200g.【解析】解:(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44x y 8.8gx=21.2g,y=14.6g所以原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 =84.8%(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为: =200g答:(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2)反应中消耗盐酸总质量为200g。

2.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 蓝色沉淀。

请计算:(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80g5%【解析】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80 98 142x 4.9g y80/98=x/4.9g x= 4g142/98=y/4.9g y=7.1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5%=80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80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3.现有Fe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东东同学为了分析混合物中Fe和Fe2O3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意:100g是Fe与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第①组,完全吸收气体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了66g;第②组,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

将11.9gCoCO3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钴的氧化物,则CoCO3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A.CoCO3+O2强热CoO3+CO2B.2CoCO3+O2强热2CoO2+CO2C.4CoCO3+3O2强热2CoO3+4CO2D.4CoCO3+O2强热2Co2O3+4CO2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4.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A.CO2的质量为22g B.气体Y的质量为14g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为CO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6.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7.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27 C.44 D.56CO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8.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264%,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13.2g B.17.6g C.15.4g D.11.0g9.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A.10g B.13g C.16g D.18g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有两种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物微粒个数比是1:1 D.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11.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的质量为()A.5.6g B.16.8g C.22.8g D.无法计算12.将6.05g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A.0.1g B.0.15g C.0.2g D.0.25g13.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D.物质丙不属于氧化物14.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 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100 g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 g B.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9.125%C.CaO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D.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15.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XO2+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16.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甲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B.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17.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 B.60g C.30g D.50g1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19.某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4.8g B.4.0g C.3.2g D.2.4g20.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21.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ΔM2S。

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M的质量/S的质量/ g M2S的质量/ g甲 6.0 2.57.5乙7.0 1.57.5A.64 B.56 C.39 D.2322.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D.反应后生成的丙属于氧化物2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10m87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m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2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25.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C.甲、乙、丙都可能是氧化物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3:826.在化学反应A+2B=C+D中,若5.6g A和7.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得到0.4g D,需要A的质量为()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2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19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 的值是 7D.丁可能是化合物28.氧化钙和过氧化钙(CaO2)的混合物6.4g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溶液中的Ca2+全部转化为沉淀,过滤、干燥,得到10gCaCO3。

则原6.4 g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已知:()22222CaO+2H O=2Ca OH+O↑)A.1∶1 B.5∶4 C.5∶3 D.5∶229.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30.看懂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是学习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从如图微观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D【解析】【分析】【详解】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9g:8.3g=119:83。

A. CoCO3+O2强热CoO3+CO2中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9:107,此选项错误;B.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此选项错误;C.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此选项错误;D. 4CoCO3+O2强热2Co2O3+4CO2中CoCO3与钴的氧化物的质量比为:(4×119):(2×166)=119:83,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B【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则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正确;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C【解析】A、由图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它的式量是18,不能带“g”,错误;B、丙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可能是氧化物,错误;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故正确;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为4个,反应后分子个数为2个,故D错误。

故选C。

4.D【解析】A、浓硫酸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碱石灰既能吸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故完全反应分解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1g﹣9g=22g,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X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二氧化碳和Y的质量总和,故生成气体Y的质量为45g﹣31g=14g,正确;C、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8b:44c=9g:22g,可得b:c=1:1;正确;D、X中H、C原子个数比为1:1,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其中氢、碳原子个数比为2:1,则生成y分子中C原子的个数应大于H原子的个数,甲烷中碳原子的个数小于氢原子的个数,错误。

故选D。

5.C【解析】【详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B、由C2H8N2+2N2O4═2X↑+3N2↑+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O2,故不正确;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84:72=7:6,故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