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教程纲要
《风景区规划》
《风景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1.0.6条风景区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
第1.0.7条风景区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风景区规划》是园林专业必修专业课.该课程以园林设计初步、景观生态学、园林史等为专业基础,可与园林绿地规划等专业课并行。
本课程是一门集科学、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阐述风景区规划的概念、理论基础,阐述风景区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方法及风景区规划的程序、基本方法和主要专项规划等规划体系。
本课程实践性强,以生态、游憩与景观为原则,结合实例形成风景区规划的系统训练。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景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掌握风景区规划的生态、游憩与景观原则,掌握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将来从事风景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服务于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集科学、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明确风景区规划的实质和要点.结合经典案例分析、参观学习和实例规划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论的理解,提高规划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生态、游憩与景观为原则,较为熟练的完成风景区规划任务。
三、面向专业:园林四、先修课程:园林设计初步、景观生态学、园林史、植物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园林设计初步、景观生态学、园林史、植物学、园林工程制图等为专业基础,可与城市绿地规划等专业课并行。
专业基础课程提供了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艺术与人文方面与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是一门要求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风景导论(2学时)第一节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概念风景名胜区(A),风景资源(A),旅游资源(A),风景区规划(A),旅游规划(B);景物(B),景观(A),景点(A),景群(B),景区(A),风景线(A),功能区(A),游人容量(A)。
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目录第一章现状与背景 (1)一、项目背景 (1)二、资源条件 (1)三、优势条件分析 (2)(一)区域旅游资源条件 (2)(二)区位优势条件 (2)(三)客源市场条件 (2)(四)地理区位条件 (3)(五)相关支撑条件 (3)四、存在问题 (3)五、规划重点 (3)第二章总体规划 (4)一、规划总则 (4)(一)指导文件 (4)(二)规划范围 (4)(三)规划面积 (4)(四)规划原则 (4)(五)风景区的性质 (4)(六)发展目标 (5)(七)规划期限 (5)二、分区、结构与布局 (5)(一)规划分区 (5)(二)规划结构 (6)(三)规划布局 (6)三、环境容量预测 (7)(一)xx湖片区容量预测 (7)(二)xx山片区容量预测 (7)四、人口规模预测 (7)(一)外来游人 (7)(二)服务职工(由直接服务人员和间接服务人员组成) (8)(三)当地居民 (8)五、客源市场定位 (8)(一)国内市场 (8)(二)海外市场 (9)第三章专项规划 (9)一、保护培育规划 (9)(一)风景保护现状 (9)(二)风景保护原则和目标 (9)(三)风景保护范围 (9)(四)风景保护的分级 (9)(五)风景保护措施 (10)(六)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1)二、风景游赏规划 (11)(一)规划原则 (11)(二)风景游赏主题意境构思 (11)(三)游赏项目组织 (12)(四)风景单元组织 (12)(五)游线组织 (14)三、旅游设施规划 (15)(一)布局原则 (15)(二)旅游设施分类 (15)(三)床位规模与配置 (15)(四)旅游设施与旅游基地分级配置 (15)四、植被抚育与绿化规划 (17)(一)规划原则 (17)(二)绿化规划布局 (17)五、地利用规划 (19)(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9)(二)规划基本原则 (19)(三)土地利用规划 (19)六、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0)(一)现状概况 (20)(二)规划原则 (20)(三)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0)第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21)一、道路交通规划 (21)(一)规划原则 (21)(二)对外交通规划 (21)(三)风景区内部道路规划 (21)(四)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22)(五)水上航运规划 (22)二、给排水工程规划 (23)(一)规划原则 (23)(二)给水工程规划 (23)(三)排水工程规划 (23)三、电力电讯规划 (24)(一)规划原则 (24)(二)电力工程规划 (24)(三)电信工程规划 (24)四、防灾工程规划 (25)(一)规划原则 (25)(二)防洪排洪规划 (25)(三)防火规划 (25)(四)防工程地质灾害规划 (25)规划图纸1.区域网络图2.综合现状图3.总体布局图4.游赏组织图5.道路交通图第一章现状与背景一、项目背景xx风景名胜区地处xx省北部,位涉xx、xx两县。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大纲(暂行)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第四条规划期限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游赏规划第九条游客容虽第十条特色景观与展示第十一条景区规划第四章设施规划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三条游览设施规划第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第十五条居民点调控类型第十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第十七条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第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第十九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第二十条近期实施重点附表表1-1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表2-1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表3-1风景名胜区游客容虽表图纸目录(暂彳亍)图0-1区位关系图图0-2综合现状图图0-3规划总图图1-1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2-1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游赏规划图图4-1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游览设施规划图图5-1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说明书大纲(暂行)第一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一、规划范围与面积(-)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与面积(-)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说明(涉及范围调整的编制)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风景名胜区性质(-)风景名胜资源特征(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三、规划期限四、规划目标(一)总目标(―)分项目标第二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一、资源分级保护(―)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一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二、资源分类保护三、建设控制管理(-)分区设施控制管理(-)分区活动控制管理四、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一、游客容虽二、特色景观与展示(一)特色景观类型与展示主题(二)解说展示场所与方式三、景区规划第四章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一、道路交通规划(一)对外道路交通规划(二)内部道路交通规划(三)交通设施规划(四)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要求二、游览设施规划(一)游览设施布局与分级配谿(二)游览设施建设控制引导(三)床位规模控制与分布三、基础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供电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环卫设施规划(六)综合防灾规划第五章关于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的说明一、居民社会现状二、居民点调控(一)调控类型(二)调控措施三、经济发展引导第六章关于相关规划协调的说明一、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不涉及城市规划区域的,不编制此项内容)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三、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一)生态环境保护(二)水资源保护(三)林地和特定区域保护(四)文物保护(五)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六)旅游管理第七章关于近期规划实施的说明一、近期实施重点二、近期建设内容(一)近期景区建设(二)近期保护利用项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为了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提高总体规划编制水平,强化执行和监督,对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规划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内容。
风景名胜区规划-03
4. 零售购物、邮电通信、医疗服务等业务的分布与服务情况。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3.2.1 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内容
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调查
1. 风景名胜区内部及周边城镇的经济状况、接待条件、社会治安、 民族团结、风土人情、宗教礼仪、物产情况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OK
规划实施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3.1.2 规划的深度与内容
一、规划成果
1. 规划文本:以法规条文的形式,直接叙述规划内容的规定性要求
2. 规划图纸: ① 现状(包括综合)分析图
② 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 ③ 规划设计总图
⑧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
⑨ 道路交通规划图 ⑩ 基础工程规划图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3.2.2 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三、成果编辑阶段
1. 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
2. 编写现状调查报告 ① 真实反映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总结风景名胜资源 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特点,并对各种资源类型、特征、分布及其 多重性加以分析;
② 明确风景名胜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存在的 优势与劣势; ③ 深入分析现状问题及现状矛盾与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规划重点。 3. 完成现状图纸的绘制
③ 深层次:保护和合理开发风景资源,使之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
深层次 中层次 表层次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
3.3.1 风景名胜资源的认识
二、风景名胜资源分类
1. 风景名胜资源分类的原则 ① 必须具有现实意义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风景名胜资源概念:风景资源又称景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2.景物: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景物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8大类。
3.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4.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5.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6.风景名胜区的功能?4点(1)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
(2)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3)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
(4)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7.风景名胜区的组成?3点(1)首要的因素是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8类景源。
(2)第二个因素是游览设施(3)第三个因素是运营管理8.风景名胜区的分类?(按用地规模分类)(1) 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 (2) 中型风景区(21~100km2)(3) 大型风景区(101~500km2)(4) 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9.风景名胜区的分类?(按结构特征分类)(1)单一型风景区其内容与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由风景游览欣赏对象组成一个单一的风景游赏系统。
(2)复合型风景区其内容与功能均较丰富,它不仅有风景游赏对象,还有相应的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组成的旅游设施系统,因而其结构特征是由风景游赏和旅游设施两个职能系统复合组成。
(3)综合型风景区其内容与功能均为复杂,它不仅有游赏对象、旅游设施,还有相当规模的居民生产与社会管理内容组成的居民社会系统,因而其结构特征是由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等三个职能系统综合组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大纲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大纲(暂行)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第四条规划期限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游赏规划第九条游客容量第十条特色景观与展示第十一条景区规划第四章设施规划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三条游览设施规划第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第十五条居民点调控类型第十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第十七条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第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第十九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第二十条近期实施重点附表表1-1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表2-1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表3-1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纸目录(暂行)图0-1 区位关系图图0-2 综合现状图图0-3 规划总图图1-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 游赏规划图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大纲(暂行)第一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一、规划范围与面积(一)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与面积(二)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说明(涉及范围调整的编制)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一)风景名胜区性质(二)风景名胜资源特征(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三、规划期限四、规划目标(一)总目标(二)分项目标第二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一、资源分级保护(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二)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二、资源分类保护三、建设控制管理(一)分区设施控制管理(二)分区活动控制管理四、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一、游客容量二、特色景观与展示(一)特色景观类型与展示主题(二)解说展示场所与方式三、景区规划第四章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一、道路交通规划(一)对外道路交通规划(二)内部道路交通规划(三)交通设施规划(四)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要求二、游览设施规划(一)游览设施布局与分级配置(二)游览设施建设控制引导(三)床位规模控制与分布三、基础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供电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环卫设施规划(六)综合防灾规划第五章关于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的说明一、居民社会现状二、居民点调控(一)调控类型(二)调控措施三、经济发展引导第六章关于相关规划协调的说明一、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不涉及城市规划区域的,不编制此项内容)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三、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一)生态环境保护(二)水资源保护(三)林地和特定区域保护(四)文物保护(五)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六)旅游管理第七章关于近期规划实施的说明一、近期实施重点二、近期建设内容(一)近期景区建设(二)近期保护利用项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为了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提高总体规划编制水平,强化执行和监督,对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规划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内容。
风景区规划大纲
风景区规划(Scenic Sites Planning )(30学时)一、简要说明:《风景区规划》是为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专升本)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内容包括风景区规划的一般概念和规划的基本内容,以及风景区规划的一般方法。
课内学时40,学分2.0。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风景区规划》是园林本科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延续,是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的讲解,要求初步了解风景区规划与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掌握相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问题,熟悉相关的规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规划设计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风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具有风景区规划的综合能力;2、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和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二)教学方法1、结合多媒体,进行大量实际案例的剖析。
2、采取集中式教学和个别辅导两种教学方式。
以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四、学分和学时分配:学分2.0学分。
绪论 3学时,第一章3学时,第二章3学时,第三章3学时,第四章3学时,第五章3学时,第六章3学时,第七章3学时,第八章3学时,第九章3学时。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30学时)绪论(3学时)第一章、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风景名胜资源的含义,熟悉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了解风景区规划的含义。
2、要点(或讲授内容)第一节风景名胜资源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一)资源(二)自然资源(三)风景名胜(四)风景名胜资源(五)景物(六)景观(七)景点(八)景区二、风景名胜资源的定位与特性(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定位(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第二节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与内涵二、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一)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二)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三)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三、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一)从“遗产申报”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二)从“权属不清、政出多门”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三)从“资源的无偿或低价使用”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四)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看风景名胜区的现状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一)自然保护区(二)森林公园(四)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五)地质公园(六)水利风景区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三、风景名胜区的构成与分类(一)风景名胜区的组成(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第二章国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导论(3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了解国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
风景名胜区规划教学大纲
《风景名胜区规划》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必修学分 4.5 学时 72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作为城规专业重要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教授,使学生熟练掌握风景区总体规划与局部地段的规划设计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内容《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是本科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延续。
本课程通过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要求初步了解风景区规划与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掌握相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问题,熟悉相关的规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规划设计能力。
一)绪论1、风景区、风景名胜区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概念2、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异同二)国外国家公园概况1、世界自然保护体系2、美国的国家公园——案例介绍3、日本国家公园——案例介绍4、加拿大国家公园——案例介绍三)风景资源的评价1、风景资源评价的意义2、我国风景资源的分类与区划3、风景资源分级标准4、各类风景资源案例介绍5、风景资源评价的过程6、风景资源评价单元与评价指标的选择7、风景资源评价权重等级的判定8、风景资源评价实例解析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方法与程序1、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程序2、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范围性质与目标3、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4、各专项规划(风景游赏规划,旅游设施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培育规划,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居民点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相关案例解析7、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五)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与程序1、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3、相关案例解析4、详细规划课程设计六)3S技术介绍及应用1、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工作原理2、3S技术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调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辅助设计、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规划的辅助设计、风景名胜区景观的数据采集与分析、风景名胜区的虚拟现实系统等中具体应用三、课程的具体要求本课程选择国内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小于一定面积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作总体规划,对其中的核心景区或核心部分作实施性详细规划。
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设计工作纲要
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设计工作纲要一、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2. 项目位置: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东区3.总用地面积:约190公顷;二、前期调研(一)现场踏查1、交通部分(1)内部交通(2)外部交通(3)停车场配备2、游人量及游人活动模式3、设施布局及数量4、水系现状5、野营区现状6、松鼠岛现状(二)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座谈1、东区上一轮规划设计意图与实施重点2、明确各功能分区的更能分配与3、哈尔滨松鼠岛内松鼠的生物习性与环境要求4、新东区改造中需要重点解决与侧重的要求与意见5、现状游人量,包括平日及高峰时段三、综合分析(一)现状交通1、外部交通2、内部交通3、停车场配备(二)功能区划定与结构配备(三)设施布局与数量(四)水系布局及景观生态样式(五)游人活动模式与野营需求(六)松鼠岛内交通组织的合理性四、参考借鉴国家5A级景区、北方地区动物习性研究(重点是松鼠)、北方地区草坪草的选择方案五、规划编制(一)交通规划(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三)景观规划六、工作进度(一)现场调研1、节假日调研,两次包含双休日及节庆日(十一)。
重点调研交通拥堵状况、游人量,游人活动模式,设施使用状况、野营区使用情况、松树岛游人活动情况等2、平日调研,一次。
重点调研交通拥堵状况、游人量,游人活动模式,设施使用状况、野营区使用情况、松树岛游人活动情况等(二)座谈现场调研后进行座谈,介绍上一轮规划设计的设计意图与实施情况,本轮规划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要求。
会同有关动物学专家,研究哈尔滨地区松鼠的生物习性与环境要求。
(三)规划编制1、9月下旬及十一期间进行两次现场调研,9月下旬进行一次工作日的现场调研2、10月14日,规划编制完成现状及综合分析部分。
3、10月26日,规划编制初稿完成,会同甲方与各专项负责人汇报成果,提出修改意见。
4、11月10日,修改完成,最终成果汇报。
七、需要提供的材料1、深圳院上一轮东区规划的图纸及说明2、甲方对于新规划的规划重点及设施小品设计的要求与意见3、现状游人量包括平日及节假日高峰时段游人量4、东区现状水系的位置及水量,水系驳岸形式等。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纲要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纲要
规划背景和概况
滇池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规划范围北至碧鸡关,东以高程1950为界,南至观音寺,沿西南方向的山脊线至安宁市界,西至区市(安宁市)边界,沿百花山水库至碧鸡关。
景区分为核心景区、一般景区和三级保护区,规划总面积为55.15平方公里,景区内部保护分区包括自然景观、史迹与人文景观、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五个层次。
西山风景名胜区是滇池国家级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突出体现了滇中春城山光水色,融自然山水、历史人文景观、宜人气候为一体,以保护地貌景观、自然和文化遗产、生态资源为主要内容。
适宜开展山水文化观光、市民健身、生态休闲、科研、科普教育、养生娱乐、文化节庆等多种游赏体验活动,兼有城市近郊公园功能的综合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规划一共分为龙门山水文化观光片规划、后山猫猫箐生态体验片规划、石将军—大青山户外登山康体片规划、黑荞母综合休闲娱乐片规划。
西山游赏分为生态、名胜、休闲、艺术、养生五个主题,主要游赏项目开发包括观光游览、登山健身游览、农家生态体验、文化休闲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和特色游赏项目。
景区的风景建筑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旅游服务建筑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风格为主,总体要求以周边环境相协调。
景区的游览系统分为市民游览系统和观光游览系统两个层面,根据西山资源特点合理布局景点及区分不同的游览主题和内容,形成更为合理的游览线路、功能分区和项目布局新格局。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第一章绪论:认识风景名胜区一、风景名胜区概述(一)一般意义1、风景名胜区感知2、定义,是一个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肯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径县能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可供人们浏览、休憩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是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地域单元,是有别于城市和乡村的人类第三生活游憩空间。
(二)主要内涵1、是以富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作基础的地域2、是自然景观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3、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域4、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5、是一种特殊用地6、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域二、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相关概念(一)风景名胜区与风景区资源:风景名胜区包含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风景区可指纯自然风光功能。
范围界限:风景名胜区有规模要求,风景区无明显范围界定功能:风景名胜区,审美,科考,游憩,风景,不一定能游憩。
(二)相关术语1、国家公园2、自然公园3、自然保护区(①核心区②缓冲区③保护性经营区)4、森林公园5、游览区(点)6、园林三、风景名胜区功能自然因素决定着它的基本地域特征,社会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特征,经济因素影响着它的物质和空间形态特征,并可以转化成构景要素。
(一)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显示其保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
(二)游憩功能发展旅游业,丰富文化生活,显示其游憩与启智功能。
(三)景观功能风景名胜区有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美化大地景观,创建健康优美的生存空间的景观形象功能。
(四)科教功能开发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显示其教育与科研功能。
(五)经济功能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其生产与民政功能。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突出地区特征,调控动态发展,重在综合协调,贵在整体优化。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我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1979年提出概念,公布第一批。
(一)溯源生产发展:农业——种植园游猎——自然山林苑囿观列象——台囿或白苑文化技术发展时代和社会发展(二)发展(三)秦汉时期是风景名胜区形成的重要阶段,经济建设,社会活动,宗教传播,山水文化发展二、外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一)起源世界各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基本相同,亦都缘起于风景区和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纲要主要参考书目及文件: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工出版社,19992.《风景名胜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3.《中国园林》杂志4.《国家公园》,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中国名山风景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建工出版社,20038.《加拿大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峨眉山》、《庐山》、《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系列丛书,建工出版社,1995相关网站: ●风景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综合分析评价现况;(风景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2.明确风景区的性质、目标和途径3.组织景物、调动景感潜能4.确定风景区结构布局框架5.完善风景游赏系统6.对规划提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和措施●风景区范围确定1.确定风景区范围的原则(1)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与统一性;(2)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3)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4)风景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划定风景区范围的界限的规定(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风景区性质的确定依据风景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来确定。
(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三方面)●风景区发展的自身性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融汇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技价值于一体的风景区域;2.具备与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和时代活力的社会单元;3.独具风景区特征并能支持其自我生存或发展的经济实体。
风景区发展的社会性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的典型作用;2.展示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游憩风景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3.促进旅游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先到作用形象典型、精神启迪、经济先导的综合作用,使整个风景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风景区的主要功能经常从以下七个方面特定风景区的具体功能形式,游憩娱乐、审美与欣赏、认识求知、休养保健、启迪寓教、保存保护培育、旅游经济与生产等。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是:“国家公园是一国政府对在天然状态下具有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区划出一定范围而建立公园,属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管辖;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的原始状态,同时又作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教育和提供公众游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神奇景观的场所。
”风景名胜资源(Scenic Resource)也称景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风景名胜区规划(National Park Planning)也称风景区规划。
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自然保护区 (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里,划出一定的范围,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大致可分为绝对式保护、开放式保护和利用式保护三种认识状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森林公园 (Forest Park)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地质公园(Geoparks)地质公园(Geoparks)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开发“地质公园计划”可行性研究中创立的新名称。
国土资源厅发(2000)77号文件给它下的定义是:“地址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目前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1268处。
第一批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
旅游区(点)tourist attraction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水利风景区日前,经中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批准北京十三陵水库等18个单位(景区)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如下(排名按行政区划):十三陵水库旅游区(北京市)、红旗泡水库红湖旅游区(黑龙江省)、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旅游区(江苏省)、海宁市钱江潮韵度假村(浙江省)、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宁波市)、奉化市亭下湖旅游区(浙江省)、龙河口水利旅游区(安徽省)、太平湖风景区(安徽省)、福清东张水库石竹湖风景区(福建省)、沂蒙湖(山东省)、南湾风景名胜区(河南省)、驻马店市薄山湖水利旅游区(河南省)、飞来峡水利枢纽旅游区(广东省)、镇远渺阳河水利旅游区(贵州省)、织金恐龙湖水利旅游区(贵州省)、农八师石河子北湖旅游区(新疆兵团)、石漫滩水库风景区(淮委)。
水利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扶持和指导,鼓励水管单位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并不断提高景区管理、服务质量,为建设秀美山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出新贡献。
世界自然遗产1.代表地球演化的各主要发展阶段的典型范例,包括生命的记载、地形发展中主要的地质演变过程或具有主要的地貌或地文特征;2.代表陆地、淡水、沿海和海上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群的演变及发展中的重要过程的典型范例;3.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或稀有的自然景色和艺术价值的地区;4.最具有价值的自然和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包括有珍贵价值的濒危物种。
世界文化遗产1.体现人类杰出的创造才能;2.表现一个时期或世界的某一文化地域内在建筑学、建筑技术、历史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发展方面的人类价值的重要交流;3.能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尚存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是建筑、建筑学、技术工艺或景观方面的杰出范例,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或若干重要阶段;5.作为人类传统居住地或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该文化在不可逆转的冲击下变得易受损害;6.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现存传统、某些思想后信仰以及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联系。
世界文化景观及其它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
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目的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对象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或某个特定区域(行政区和自然区)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资源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开展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各型各类的景观资源,特别是对整体景观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的评价,从强化景观整体功能出发,明确所规划的地域风景名胜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特有景观在风景名胜区中的占有量以及稀缺程度,揭示各种构景成分在景观结构和时空配置中的关系,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简言之,资源评价是为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为正确制定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为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对象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对象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或某个特定区域(行政区和自然区)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资源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方法的演进经历的两个阶段:1.借鉴古人对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方法与现代图像技术相结合而采用文字表达和图片表达的方式来对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娱乐价值等进行主观的评述。
2.在继承以往图文评述的基础上,希望通过设置各种评价参项以及规定各种参项之间的权重比例关系,从而对风景名胜资源所涉及的参项进行评分,利用分值的多少来体现资源价值的高低。
以求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风景名胜资源美学价值评价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基于形式美的原则,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的美学价值是相当高的。
专家学派把组成风景名胜资源的景观要素分解为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基本构成因子,以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的标准来评价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质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研究人员相对于形式美而言,更为强调生态学原则同样应当作为评价美学质量的标准。
所以,专家学派逐步又划分为形式美学派和生态学派。
专家学派的优势在于,它抓住了风景名胜资源美学价值的基础,而显示出相当大的实用性,这种评价方法一方面要求评价者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素养,同时主观判断的成分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