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一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73dc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d.png)
⾼⼀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欢迎参考! ⾼⼀政治必修⼀《个⼈收⼊的分配》教案 (⼀)知识⽬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按⽣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前存在的多种分配⽅式,并确认按⽣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标 培养学⽣全⾯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活中的收⼊分配差距,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收⼊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式并存 第七课:个⼈收⼊的分配 第⼀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导⼊:利⽤MTV动画《1234567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请留意歌词,猪太告诉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式是属于哪种分配⽅式呢?(学⽣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能多得,要勤劳致富,但是有少数学⽣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配,及时发现学⽣的思维误区并给予指正。
) (本框题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所谓经济制度是⼀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的分配⽅式。
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个⽅⾯。
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高考政治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入的分配教案(浙江).doc
![[高考政治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入的分配教案(浙江).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f37f5cba0d4a7302763ac2.png)
[考纲展示 ]
知识条目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②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考试要求
a b b
知识条目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②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 证和重要举措 ③兼顾效率与公平
著, D 与题意不符,排除。
方法点拨 转移支付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
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
1.(判断 )(2017 ·
绍
兴
模
拟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答案 F。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C 正确, A、 B、 D 不符合题意。
3.(2017 ·
湖
州
期
末 )甲是某国企的员工,收入主要是工资和奖金;乙是私营企业主;丙是某独资外企的技术
人员;丁承包本村土地进行种植获取收入。下列关于他们收入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是按劳分配
B. 甲和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C.丙和丁是按劳分配 D.乙和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解析 通过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分配方式多样,既有工资性收入,又有经
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体现了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 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
居民收入在增长, 但是增长加快无法体现, A 排除;工资性收入增加, 但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是否增加,题中未体现, B 排除;表中转移净收入增长比例最大,说明再分配调节效果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b083ca4b35eefdc9d33355.png)
收入分派与社会公正目题 ( 一 )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1.什么是收入分派公正?为什么要收入分派公正?(1)收入分派公正,要求收入分派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派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丰饶的表现。
2.怎样实现社会公正?(1)坚持和完满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形成合理有序的公民收入分派格局供应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重视保护劳动所得,激励勤劳守纪致富,坚持在经济增加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酬金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派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集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治过高收入,撤消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派调治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派差距。
[ 思想纠偏 ](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收入分派公正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够存在差距。
( ×)辨析:收入分派公正要求收入分派的相对同样,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够过大,而不是没有收入差距。
2.实现社会公正要提高劳动酬金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
( ×)辨析:实现社会公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
1.提高“两个比重”的必要性和意义(1)“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和劳动酬金在初次分派中的比重。
(2)我国收入分派中存在“两个偏低”的问题,即居民收入在公民收入分派中的比重偏低、劳动酬金在初次分派中的比重偏低。
(3)提高“两个比重”,保护了劳动者获取劳动酬金的权益,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
(4)收入是花销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扩大花销,发挥花销拉动经济增加、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解决我国多年来投资率连续偏高、花销增加缓慢、花销率偏低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e5915dc852458fb760b5625.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实行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2、知道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或体现公平的。
(重点)4、懂得效率的含义,识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理解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重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重点: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或体现公平的。
难点:理解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二、【知识结构】: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实现[一个制度,两个举措])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如何处理?效率(是什么,为什么)三、【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要求保证人们的。
☐2、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实现☐3、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1)制度保证:☐,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保证“两个合理比重”:☐保证占合理比重、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①意义:☐②措施:⏹(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调节,取缔。
通过强化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cce0b7d2172ded630b1cb665.png)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
难点
重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高一政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57f4f10a6f524ccbf85c3.png)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考点导航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个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劳动成果分配人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的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分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配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保证居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收入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和社会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
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根据含义,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1000万元。
所以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
所以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A 【答案】A【例3】(09山东卷28)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1)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并依据图10和材料三阐释变化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学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f6890ddccda38366baf89.png)
【教课方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派第一框《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一、教材剖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框主假如让学生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从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构造( 基本经济制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确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推行什么样的分派制度, 可否理顺分派关系, 是事关广大民众的亲身利益和踊跃性可否充足发挥的大问题,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动收入分派制度改革, 完美分派系统, 理顺分派关系。
所以,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特别重要的。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派的基本含义、按生产因素分派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本质,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派方式。
2)认识按劳分派的必定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因素分派的必需性。
3)培育学生在采集、剖析、概括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办理信息、剖析信息、获取悉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商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派制度合适我国国情,使学生建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联合起来的必定性。
2、难点:推行按劳分派的原由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派方式。
四、学情剖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派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认识,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派及其必定性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联合起来的必定性。
对于其余分派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五、教课方法教师解说中的指引、点拨、启迪与学生阅读、思虑、回答相联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分配》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3cba372af90242a895e548.png)
【教学设计】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
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高中政治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a5924eaa21614791611285a.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懂得社会主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的辨证思维能力。
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学习重点】我国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学习难点】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___________,即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_________________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应做到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率提高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79e107fd5360cba1adbdd.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能说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举措;能辩证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处理这一关系的政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讨论、踊跃参与、大胆质疑,能准确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在快乐学习中养成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关于公平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钱儿咋拿回家?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回答:观看图片:各种收入差距【新课教学】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情境一:“公先生”和“平先生”是同一个公司的两名员工。
假如他们在公司的月薪都是6000元。
你认为他们在公司里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吗?情景二:其实,“公先生”大学毕业就在这家公司了,已经工作了15年,是这家公司的普通员工,月薪在4000元左右;“平先生”是财务专家,高级会计师,五年前“挖”过来的,月薪8000元。
你现在觉得他们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公平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公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济生活中的公平:(1)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即付出的劳动与自己的所得收入相一致,这种公平也是相对的。
(2)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否则只会导致奖懒罚勤。
如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分配体制及导致的结果。
(3)允许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
“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过渡:那么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呢?(活动)近两年,“公先生”、“平先生”以及很多职工情绪不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也没有以前那样高。
原因是这家公司虽然效益很好,产值年增长为11%,利润年增长20%,但工资年增长只有5%。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03fd3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a.png)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声场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分析当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尝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床罩及发展生产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请几位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师: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课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授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既看劳动的数量,也看劳动的质量)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对象:个人消费品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各项必要扣除”是指扣除成本、企业留成和上缴国家财政的部门,也就是指个人生活消费品部分,而非企业全部的生产总值。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退休金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27f304431b90d6c85c7bf.png)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精导:构建框架夯实基础【梳理体系整体感知】【要点再现重点默记】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决定因素⑴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⑵客观必然性(由什么决定的):①生产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②现阶段,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⑴性质:是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⑷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
①前提:;②物质基础:;③直接原因:。
⑸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从而促进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没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理解)。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的制度。
②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⑴含义及表现(是什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
⑵意义(为什么):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实现、。
⑶措施(怎样做):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5888c06dd36a32d7375815a.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自主学习一】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2、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需要。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公平。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根本途径: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提高居民收入在分配中比重,劳动报酬在中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收入,增加收入,扩大比重,调节收入,清理规范收入,取缔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初进公平。
【知识理解】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目前,经济学家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它是指在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富人出于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使其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c85109b89680202d825a8.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班级:姓名:【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重点】按生产要素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导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为主体(1) 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探究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力产品也没有极大的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中,那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性和性,体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4)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二:.阅读教材59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说一说,小吴的姑姑和爸爸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参与分配的制度。
1、主要形式有: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的利息、购买股票所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所的利息、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收入等)。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c7e7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d.png)
设计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个按生产要素分配
人
入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的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分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配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注意】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那么,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X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2〕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X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和社会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要求
教学
反思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表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79fdc190975f46526d3e105.png)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7d1b7fe4733687f21aa45.png)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自主学习一】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知识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
(2)直接原因: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3)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试题演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
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D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D.是由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决定的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3)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和,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4)按劳分配为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知识理解】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例如:(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业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设计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
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
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
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2)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
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
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 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 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 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 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 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 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 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 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 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 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 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 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 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 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
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 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 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 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 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 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 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
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 多得。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 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 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 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 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
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借
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
现。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个
按生产要素分配
人
入
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 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 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 府对收入分配的调 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 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 化,实现公平分配。 2、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 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 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 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②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 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兼顾效率与公平(怎么办)---(四个要求)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 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学设计
项目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内容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修改与创新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
然性
3.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重点: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
观必然性
难点: 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
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
益分配。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的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分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配
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和社会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
提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
证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要求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