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与天气”说课稿共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锋与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的认识。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教材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
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
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简易天气图,这就要求首先能从中辨认天气系统,其次要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情况,以便为更舒适的生活或生产需要做好准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是为了达到该目标。
教学难点:用所学锋面知识分析一些天气实例。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在知识理解方面还有困难,要求他们立即学以致用、分析天气实例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天气现象的成因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这成为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我国很典型的天气实例。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解释气团的特点及冷锋、暖锋影响下的天气实例时主要用讲授法。因为“气团”不是本节重点,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摸索,但它又是学习“锋面”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做讲解、铺垫。教师讲锋面控制下的天气实例,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刚接触时还不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
启发式问答法:主要是在学习冷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时使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由学生自主构建,才能理解得更深刻。但在刚刚接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他们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合作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在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时使用。由于教师已带领学生学习了冷锋,学生已掌握分析思路,因此这部分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个小组来表演。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做好讨论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全员参与。
六、说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以板书、板图为主,计算机多媒体为辅。计算机多媒体主要展示冷锋、暖锋形成的动画,一方面很生动,另一方面也方便表示锋面的移动过程。其它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板图和板书,一方面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也能学画简单的示意图,板书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武汉的气候类型,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气候是长时间内比较稳定的大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易变的,所以经常要关注天气预报。请一名学生模拟天气播报员播报此时的天气情况。学生将会从气温、阴晴、空气污染情况等方面播报,这时板书“气温”、“气压”、“风”、“阴晴”几个关键气象要素。然后教师说明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引出本节课主题:常见天气系统之锋面。这样导课一方面实现前后内容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入手,提高学习兴趣。
2.教授新课
新课教学共有“认识气团”、“熟悉锋面结构”、“引导学习冷锋”、“合作学习暖锋”、“了解准静止锋”、“区别冷、暖锋”几个活动。
(2)熟悉锋面结构。为了自然过渡,教师指出“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是‘平和’的,但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就会发生‘交锋’,形成锋”,形象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41,找出“锋面”、“锋线”、“锋”的概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板图“锋的结构”,然后请一名学生在图中将“锋面”、“锋线”、“锋”标出来;紧接着提问学生锋面结构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锋面倾斜方向、锋面附近天气情况等方面回答。(3)引导学习冷锋。过渡:由于气团势力不同,锋可以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教师播放冷锋的动画,让学生注意观察冷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锋前、锋后,这是进一步学习冷锋过境天气特点的前提,也直接影响到暖锋的学习,因此这个基础要打扎实。待学生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后,让学生从气温、气压、风、阴晴方面分别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提问时要有提示,以免学生初次接触,不知如何下手;也可以先请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以做示范。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做表格式板书。最后教师列举受冷锋影响最典型的天气实例。
(4)合作学习暖锋。有了冷锋学习过程的铺垫,暖锋可由学生合作学习。学习的思路可参照冷锋的学习。待学生讨论完成后,请一个小组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冷气团、暖气团、城市并播报暖锋过境的天气情况,最后一名学生板书天气播报情况。形象的表演不仅可以辅助理解,还可以调节
课堂气氛。
(5)了解准静止锋。过渡: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就形成准静止锋。这里着重向学生解释“梅雨”的成因。由于学生生活的武汉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的典型地区,所以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6)区别冷、暖锋。过渡:既然锋面系统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从图中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锋,进而预测天气?请学生看地图册
P37“冷、暖锋比较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冷、暖锋的不同。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剔除非实质性的区别,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团势力、锋面坡度、降水位置、雨区宽窄方面比较。这部分虽然不是本节重点,但它是判断天气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天气图并识别冷、暖锋。
3.课堂练习
本部分内容学完可能所剩时间不多,可让学生完成教材P42“活动”。该活动的情境中蕴含着地理知识,通过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交流表达等能力。
4.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指出本节学习的内容,并强调重点要掌握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本节内容比较充实,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可能是同等重要的知识块,所以小结时要指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重点。
5.板书设计
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左边板书气团的相关内容和锋面结构示意图。中间用表格板书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因为这是本节重点。右边是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