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8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8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1)同义有别疾:小病病:大病(2)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二三B:默写本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
2、了解本文运用对话发展情节,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情态的特点。
3、领会故事的寓意,能联系生活懂得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三、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
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家,他的医术广为人知。
而蔡桓公则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统治者。
本文将通过分析扁鹊见蔡桓公的人际沟通案例,探讨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
一、案例背景蔡桓公执掌齐国,立下许多战功,深得人民拥戴。
然而,他身体多病,苦于找不到医治的办法。
听闻扁鹊的名声,蔡桓公派使者前去邀请扁鹊前来治疗。
二、案例分析1. 提前准备扁鹊得知蔡桓公的邀请后,并未立即出发。
相反,他充分利用了准备时间,收集了蔡桓公的病历和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
这一行为展示了扁鹊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
提前准备不仅使他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为与蔡桓公进行沟通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2. 个人形象与仪态在见到蔡桓公时,扁鹊穿着整洁的服装,面带微笑,态度谦逊。
他的外表和仪态彰显出他的专业性和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同时也让蔡桓公感到舒服和放心。
3. 报告病情和治疗方案扁鹊在向蔡桓公报告病情和治疗方案时,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让他能够清晰地理解。
他没有用医学术语或夸大其词,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方法。
他还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例如改变生活习惯等,以加速康复。
4. 监护和治疗过程中的沟通在扁鹊监护和治疗蔡桓公的过程中,他始终与蔡桓公保持有效沟通。
他经常询问蔡桓公的感受和症状的变化,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这种及时的反馈帮助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同时也让蔡桓公感受到了关心和关注。
5. 完成治疗后的沟通在治疗结束后,扁鹊向蔡桓公详细解释了疾病的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
他提供了恰当的建议和指导,以避免疾病复发。
同时,他鼓励蔡桓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三、案例启示1. 提前准备是成功沟通的关键之一。
在进行重要沟通之前,了解对方的情况和需求,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使沟通更加顺利和有效。
2. 个人形象与仪态对于建立信任和良好沟通至关重要。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语文2. 教学年级:五年级3. 教学篇目:《扁鹊见蔡桓公》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懂得防病于未然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字词: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表达手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
4. 自身表现: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直观感受。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案例分析: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扁鹊见蔡桓公》的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历史故事,汲取智慧,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扁鹊的医德和敬业精神,学习他敢于直言和坚持真理的品质。
(2)理解蔡桓公的错误,认识到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谦逊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医学术语和药物名称的理解。
(2)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扁鹊和蔡桓公的图像,引导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认识。
(2)简要介绍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朗读、查阅资料和分享观点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练习题等。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扁鹊见蔡桓公》课文文本。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主人公扁鹊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到了解身体的重要性,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背景及文化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扁鹊及其职业精神。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扁鹊的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2)教师选取一些类似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该故事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记忆的准确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扁鹊见蔡桓公》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负、讳疾忌医。
下面是其教案,欢迎参考。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
通过表达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表达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常用实词的读音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 多角度开掘寓言文本的寓意,进展个性化解读。
3. 在理解全文的根底上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过《〈论语〉八那么》、《寓言三那么》等文言文,已具备了必要的文言文根底知识,掌握了根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养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此外,初一学生性格活泼,表现欲强,有很强的自主意识。
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文言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学习的兴趣,无法收到教学实效。
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采取了“主体参与式”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质疑,相互解惑。
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的观点。
2.《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方案两课时,教学过程拟采用“主体参与式”语文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
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
第二课时进展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来写”。
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根底上能当堂成诵;锻炼想象与联想能力,续写与仿写的能力。
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
2、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3、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四疹法:望、闻、问、切。
二、检查预习。
读课文。
注停顿和读音。
三、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 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
初中语文_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2、把握人物;3、悟出寓意。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把握人物。
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如讲故事、朗读、补留白、表演,掌握好该重点。
教学难点:悟出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为学生搭设台阶,让学生在疏通文意、把握好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悟出寓意,从而来突破此难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
这幅图片中有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神医。
有一次,他行医到了虢国,听说虢国正为太子办丧事。
这位神医问明情况之后,亲自为太子把脉诊断,断定太子不是真死,而是得了“尸厥症”,也就是休克。
他用针刺疗法,使太子苏醒,又经过20多天的汤药治疗,太子果然起死回生。
于是这个故事迅速传播开来。
这位神医就是扁鹊。
可是,在当时,就有一个人,不相信扁鹊的话,从而导致了一场悲剧的产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出自《韩非子》的文言小故事《扁鹊见蔡桓公》。
二、预习反馈提前让学生做预习,把朗读的语音发到了班级群里。
课堂上指导学生在书中标注。
(一)错音汇总立有间(jiān)腠理(còu)好治不病(hào)骨髓(suǐ)选走(xuán)汤熨(tàng)火齐(jì)(二)错误节奏汇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三、讲故事屏幕显示要求:(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尊重文本,合理想象。
根据学生讲述落实重点词句,如:1、古今异义间(一会儿,片刻)疾(指小病)居(指过了)故(指特意)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根据学生的讲述,教给他们合理想象,如“立有间”,是扁鹊站了一会,仔细观察了一下。
四、赏文本(一)第一次拜见——朗读课件显示要求: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握好人物的语气。
“不治将恐深”要读出委婉的规劝语气,表现扁鹊的谦逊;“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要读出桓侯的自以为是。
请几个小组展示,学生互相点评,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二)第二、三次拜见——补白屏幕显示:桓侯两次不“不应”“不悦”,他内心会是怎么想的?动笔,为桓侯补内心留白。
第三章沟通的障碍(ppt文档)
晚9点24分,52航班第一次试降失败。由于飞行高度低以及能见度
太差,因而无法保证安全着陆。当肯尼迪机场指示52航班进行第二次 试降时,机组成员再次提到他们的燃料将要用尽,但飞行员却告诉管 理员新分配的飞行跑道“可行”。晚9点32分,飞机的两个引擎失灵, 1分钟后,另两个也停止了工作,耗尽燃料的飞机于晚9点34分坠毁于 长岛。
请从沟通的角度进行分析该案例
案例
1990年1月25日,由于阿维安卡52航班飞行员与纽约肯尼迪机场航 空交通管理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导致了一场空难事故,机上73名人 员全部遇难。
1月25日晚7点40分,阿维安卡52航班飞行在南新泽西海岸上空 11277.7米的高空。机上的油量可以维持近两个小时的航程,在正 常情况下飞机降落至纽约肯尼迪机场仅需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这一缓 冲保护措施可以说十分安全。然而,此后发生了一系列耽搁。首先, 晚8点整,肯尼迪机场管理人员通知52航班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他们 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晚8点45分,52航班的副驾驶员向肯尼迪 机场报告他们的“燃料快用完了”。管理员收到了这一信息,但在晚 9点24分之前,没有批准飞机降落。在此之间,阿维安卡机组成员再 没有向肯尼迪机场传递任何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但飞机座舱中的机 组成员却相互紧张地通知他们的燃料供给出现了危机。
(一)孤僻的类型 1、怪癖型 2、清高型 3、性格型
“要是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只有
我一个人就好了。”
“
”
⊙多疑心理
“你们这么热情是不是对我有所企图?”
“现在的坏人多得很,我还是小心为妙。”
“这些人一看就像坏人。”
“
”
3.3.3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1.明确沟通的目的 2.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考虑沟通对象的差异 4.充分利用反馈机制 5.学会积极倾听 6.注意非语言信息 7.避免一味说教 8.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9.以行动强化语言 10.使用恰当的沟通节奏 11.选择最佳时间和地点传递信息 12.选择语言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及扁鹊的医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提高对古代医学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尊医重卫,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3)教育学生勇于改正错误,重视听取他人意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与背诵;(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3)古代医学知识及扁鹊的医学成就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医学名词和技术的理解;(2)扁鹊诊断病症的方法及其与蔡桓公的对话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扁鹊的生平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地位;(2)引发学生对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扁鹊的医术高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学习心得;(2)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互相交流,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代医学知识,如脉象、病症等;(2)解析扁鹊诊断病症的方法及其与蔡桓公的对话含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病症;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扁鹊的医学成就及尊医重卫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2. 结合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课堂讲解是否清晰、课堂练习是否合理等;3. 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案例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案例初一语文高鹏燕《扁鹊见蔡桓公》这一课,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文言文,这次公开课我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中,我也对有效问题设计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上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疏通文意之后,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开始了第二课时的学习。
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性格以及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这两个任务都是在学生对文章脉络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深入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一步一步完成的。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我先利用一个表格把文章脉络疏通清楚,利用两个问题,作为思维引导,把学生的思想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的带入到分析人物性格中去。
第一个问题是“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抓住扁鹊“还走”这个事件,引导学生体会事情发生的情境,进而分别体会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在这件事上的性格体现。
第二个问题是“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这个问题也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使学生增加对文本的解读,同时又在此基础之上产生自己的思考,从而得到一定的启示。
这两个问题都是从文本出发,从一个小角度切入,分析人物某一面的性格,锻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要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做到有理有据的问题分析技能。
这两个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顺利的说出言之有理的答案,有个别同学也在全班同学的配合下被老师“点醒”。
有了这两个问题做“先锋”,我对后面的问题也有了信心,接着我就提出了今天的教学重点问题“通过扁鹊与蔡桓公见了四次面,扁鹊四次规劝,而蔡桓公却四次忌医,这分别表现了两个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问题的题干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从单独某个情节看了,而是从文章的整体角度分析,学生这一点把握的很准,而且已经有了一点文本意识,已经知道要从文中找答案了,我首先请了一位成绩中等偏下但是很积极的同学回答,他先告诉了大家文本依据,是“扁鹊一次有一次的给蔡桓公忠告”,这一点找的不错,说明他对文本有了整体的认识,但是他回答说:“这一点说明扁鹊固执己见。
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
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一、案例简介(一)案例概况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地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地脸色,然后说:“国君,你地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病.”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他地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地人治病,以便显示自己有本事.”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仔细看看蔡桓公地脸色说:“国君,你地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地.”桓公见他尽说些不着边际地话地话,气得没有理他.扁鹊走后,桓公还没有消气.又过了十多天后,扁鹊又来朝见桓公,神色凝重地说:“国君,你地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桓公气得叫人把他轰走了.再过十几天,蔡桓公出宫巡视,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转身就走.桓公很奇怪,派人去追问.扁鹊叹息说:“皮肤上地病,用药物敖贴就可以治好;皮肉之间地病,用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之间,服用汤药就可以治好;但是病入骨髓,那么生命已掌握在司命之神地手里了,医生是无能为力了.如今国君地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不敢去谒了.”蔡桓公听后仍不相信.五天之后,桓公遍身疼痛,连忙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往秦国躲起来了.不久,蔡桓公便病死了. (二)选择此案例原因《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众所周知.扁鹊看出蔡桓公有病,并劝其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导致错过了治疗期而病死,一直以来我们对扁鹊看病一说地结论都集中在蔡桓公讳疾忌医,不肯听劝地角度.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扁鹊对蔡桓公地死也负有责任,他作为一位医者,在与患者蔡恒公进行沟通时,并没有做到有效沟通,与蔡恒公四次觐见地沟通都以失败告终.纵然医术高明,如果缺乏良好沟通,还是没有办法医治好患者,从扁鹊四次劝桓公失败地教训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地重要性及医务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地必要性,扁鹊在医患沟通中地失败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二、分析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扁鹊地主要问题就在于忽视了沟通地重要性,没有去想对方需要地是什么,没有去分析沟通对象地特点,适时地引导对方去做出合理地决定.另一方面,扁鹊也并没有详细解释自己地话,没有给出依据来证明自己地判断.下面我们就从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方面来分析扁鹊在此次医患沟通中存在地问题. (一)语言沟通、没有选择易于接受地提问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地情况,医务人员提问应有针对性,让患者易于接受,以利于进一步地诊治.扁鹊见到桓公不是先旁敲侧击地询问,而是近似诅咒式地说桓公有病,不治就会严重,最终落得适得其反地结果.患者对医生这种过分关心疾病,而很少关心患者地现象是很反感地.、没有运用易于接受地话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扁鹊初见桓公就直言“君有疾,不治将恐深”,令桓公大为不悦并坚称“寡人无疾”,甚至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正是出于这个道理.如果扁鹊能善用安慰语,多用鼓励话,事先告诉桓公表皮地病,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就能够治愈,蔡桓公应该就不至于病入膏肓.、没有看人说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每个人对别人提出地问题意见,有不同地反映,一国之君肯定有傲气,沟通应从对方地性格身份,处事态度入手.作为一个国君,你说我有病,我就有病吗?似乎这样子国君会认为自己很没面子.应当对他地思想进行引导,引入有病,治病这个话题中来.扁鹊却没有站在桓公地角度考虑,去充分地理解桓公地感受和避讳,难以顺利沟通.最后贵为一代名医地扁鹊也只能看着蔡桓公一步步地病入膏肓,而自己落得个逃往秦国避难地下场. (二)非语言沟通、没有注意合理地距离与朝向.扁鹊初见桓公,只是远远地站了一会儿,就得出“君有疾,不治将恐深”地结论,致使蔡桓公产生阻抗情绪,甚至认为扁鹊是“好治不病以为功”.、没有进行必要地肢体语言沟通.真诚地微笑和友善地举止往往让患者感到亲情温暖,并对经治医生产生信任感,扁鹊第三次见蔡桓公时,却只是神色凝重地说:“国君,你地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难怪桓公会气得叫人把他轰走.、缺乏关怀体贴地沟通态度.在医患沟通中如果能运用关心体贴地沟通态度则有利于双方建立起融洽地关系.扁鹊只给了蔡桓公一个生硬武断地判断结果,并没有详细解释自己地话,也没给出依据来证明自己地判断,不利于拉近医患双方地心理上地距离.三、案例评价和建议(一)案例评价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扁鹊地沟通是彻底失败了,他没有能说服他地沟通对象——一国之君蔡桓公听从他地劝谏.他虽医术高明,但却非常不擅长沟通,三次进谏地方式一成不变,仅仅告诫蔡桓公:“你有病,不治将……”,如果我们把蔡桓公换做是“你”,假设有一位好朋友跟你说“你有病”,大部分人肯定会反驳说“你才有病咧”.从简单地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人都是有自尊心地,揭别人之所短多多少少会引起别人地不悦之心,自尊心强地人肯定会反驳你,更别说一国之君蔡桓公了. (二)案例建议、在医患沟通中,医生要理解和尊重患者.也就是说,医务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地处境和心理状态,以便消除误解,赢得患者地理解、信任和配合.桓公对扁鹊屡次三番地直面劝告早已深感不悦,坚称自己没病,扁鹊却没有站在桓公地角度考虑,去充分地理解桓公地感受和避讳,难以顺利沟通.因此,医务人员要尽量以患者能理解地方式对病情做出准确地解释,最大限度争取患者地配合.医务人员只有了解到完整、准确地背景资料和病史资料,才能及时、有效地作出正确诊断,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地恐惧心理和抵抗情绪,从而双方达成诊疗共识.扁鹊是高明地医师,进谏时除了仅仅告知“病人”有病之外,是否可以向病人阐述清楚“病理地作用机制”,是否可以告知以往患有该病地患者也是由于不听劝说而导致不堪后果,是否可以让“病人”注意观察自己身体在患病之后发生地变化,是否可以告知病人接受治疗自己本身并没有损失什么,相反不接受地话则会丧命……利用以上种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方法进行劝说肯定会比单一地方式更加有效.、学习掌握良好地沟通交流技巧,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艺术,达到有效沟通.说话个目地是:引起听者行动,提供知识信息,引起共鸣,感动和了解,让听众感到快乐.扁鹊一开口就让桓公反感,同时也不为自己地判断做解释说明,所以就很难引起蔡桓公地共鸣,无法引导蔡桓公进行及时地治疗.所以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沟通地艺术和技巧,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良好地医疗效果.四、案例启示近年来,在中国发生地同仁医院地病人砍伤医生事件、东莞病人砍死医生地事件,南海红会医院活婴当死婴弃地事件,都反映出医患关系极端地尖锐.我们不禁要深思在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年后地今天,医患纠纷为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医患之间地信任危机为何频频爆发?为什么我们地医疗水平提高了,医疗事故仍接连发生?其实,归根结底是医学人文地沦落,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地问题,不能等制度地完善,而是首先提高医生地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医生地良好沟通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重视沟通技巧,和患者之间多一份信任、少一点误解、多一份理解、少一点纠纷,实现医患双方有效地沟通,那么医疗效果将得到更大地提高.所以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地今天,我们仍不能忽略医患沟通地重要性.。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蔡桓公、桓侯夫人等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生命,关注健康。
(2)认识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重要性。
(3)学会倾听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的分析。
(3)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句子仿写。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搜集有关扁鹊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医学成就。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课堂练习是否具有针对性,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2.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4)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
举例:通过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例句讲解、翻译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适当引入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4.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寓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体验故事情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寓言的基本概念。《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它通过虚构的情节反映现实问题,传达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和中医诊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从扁鹊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中汲取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古代医学知识和中医诊断方法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理解。
(2)中医诊断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扁鹊的医术和医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扁鹊的背景和医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扁鹊的医术和医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并背诵。
2.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扁鹊医术和医德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2. 总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通过测试或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活动:设计导学案,下发给学生提前预习学习,为授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活动:利用工具书,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认真完成导学案。
【教学目标】1. 熟练翻译课文,学会归类特殊语言现象,背诵课文。
2.学习人物简洁传神的写法。
3.理解寓意,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1. 熟练翻译课文,学会归类特殊语言现象,背诵课文。
2.学习人物简洁传神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假如有人对你说‘你有病’,你会怎么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会说:‘你才有病呢!’”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同学们,假如是一位资深的医生对你这样说,你还会这样回答吗?”学生回答:“不会!”教师:“面对医生的告诫,你是不是得考虑一下啊?”学生回答:“是!”教师:“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先秦散文《扁鹊见蔡桓公》去看看。
多媒体出示课题。
(时间预设:约2分钟。
)(设计意图:以自然的谈话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扁鹊见蔡桓公》,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如地走近文本,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作品了解及人物点击】:第一张幻灯片出示课题及与之相匹配的图片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本文选自哪本书?”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点击出示:《韩非子·喻老》。
教师继续问“注意一下,‘韩非子’是什么名?‘喻老’是什么名,什么意思?”教师点拨明确:“韩非子”是书名;“喻老”是篇名,“喻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教师:“同学们,你对韩非子了解多少?”学生读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明确: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他为“韩子”或“韩非子”,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扁鹊见蔡桓公》的表达框架
《扁鹊见蔡桓公》的表达框架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进行概括性介绍。
参考如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扁鹊以医术高超而闻名于世,曾经为许多名士名流治病,并使他们延年益寿。
而蔡桓公则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重要君主,以其明智睿智、富有度量而被后人称为贤君。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录了扁鹊与蔡桓公的相遇及扁鹊对蔡桓公的建议和愿望。
本文旨在通过对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医学与政治的关系,探究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医者的拳拳之心。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内容结构,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以及本文撰写的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中,将详细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探究他们的相遇以及扁鹊对蔡桓公的建议和愿望。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总结出文章主要观点,并提出相关的思考和展望。
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展示和探索古代智慧和价值观,深入理解医学和政治的交融,以及智者和领导者之间的互动。
同时,也能够启发读者对于治理和医学的思考,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引人入胜的古代故事,一同探索医道与政道的奥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于《扁鹊见蔡桓公》的表达: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扁鹊的背景介绍2.2 蔡桓公的背景介绍(可以适当加入两位主角的相关身份和经历,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熟悉他们)3. 结论3.1 扁鹊与蔡桓公的相遇3.2 扁鹊对蔡桓公的建议(可以将两位主角的相遇和对话进行重点呈现,探讨扁鹊的医学和智慧对蔡桓公的影响,并讨论扁鹊对蔡桓公未来决策的建议和对蔡桓公及国家前景的评价。
同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互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以上结构的呈现,将全面深入地介绍《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角色背景和主要内容,以及对这一故事的分析和解读,并展示扁鹊与蔡桓公的关系对于当时社会和国家的意义和影响。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通过翻译、解读,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
二、教学重点: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和主题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人物形象,解读故事主题。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课堂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互动教学:采用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为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
人际沟通案例分析报告——扁鹊见蔡桓公一、案例简介(一)案例概况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闻名的医生,他叫扁鹊。
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的脸色,然后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
”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病。
”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他的臣下说:“医生就喜爱给没病的人治病,以便显示自己有本领。
”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认真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君,你的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见他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的话,气得没有理他。
扁鹊走后,桓公尚未消气。
又过了十多天后,扁鹊又来朝见桓公,神色凝重地说:“国君,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
”桓公气得叫人把他轰走了。
再过十几天,蔡桓公出宫巡视,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转身就走。
桓公很奇怪,派人去追问。
扁鹊叹息说:“皮肤上的病,用药物敖贴就能够够治好;皮肉之间的病,用针灸能够治好;在肠胃之间,服用汤药就能够够治好;可是病入骨髓,那么生命已把握在司命之神的手里了,医生是无能为力了。
现在国君的病已深切骨髓,因此我不敢去谒了。
”蔡桓公听后仍不相信。
五天以后,桓公遍身疼痛,赶紧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往秦国躲起来了。
不久,蔡桓公便病死了。
(二)选择此案例缘故《扁鹊见蔡桓公》那个故事耳熟能详,众所周知。
扁鹊看出蔡桓公有病,并劝其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致使错过了医治期而病死,一直以来咱们对扁鹊看病一说的结论都集中在蔡桓公讳疾忌医,不肯听劝的角度。
可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扁鹊对蔡桓公的死也负有责任,他作为一名医者,在与患者蔡恒公进行沟通时,并无做到有效沟通,与蔡恒公四次觐见的沟通都以失败告终。
纵然医术精湛,若是缺乏良好沟通,仍是没有方法医治好患者,从扁鹊四次劝桓公失败的教训中,能够看出在整个诊疗进程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医务人员把握沟通技术的必要性,扁鹊在医患沟通中的失败值得咱们试探和借鉴。
二、分析案例在那个案例中,扁鹊的要紧问题就在于轻忽了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去想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没有去分析沟通对象的特点,适时地引导对方去做出合理的决定。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级中学语文说课稿:扁鹊见蔡桓公.doc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扁鹊见蔡桓公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扁鹊见蔡桓公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扁鹊见蔡桓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几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这节课的内容。
首先,是教材分析。
根据“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扁鹊见蔡桓公》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本课以“蔡桓公的病情”为线索来展开,主要写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身亡”的故事。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分析和阅读的重点,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讨论、探究,提高学生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性和讽刺性,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性,理解防微杜渐的意义,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自身思想修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确定为:让学生学会从具体事件当中领悟文章所寄寓的道理。
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二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
九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动画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演读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
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
突破教学难点。
3、课堂表演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对话和动作,将课文的故事情节展示给大家,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通俗易懂,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应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