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3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下册第13课 国防建设
温故知新3
自主学习一.人民军队的不断强大阅读课本75-77页内容
背景:1949年年, 毛泽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宣 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 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1950年他又指 出”1950年他又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 国防军 ,必须建立强 大的 经济力量 ,这是两件大事 ①1949年4月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华东军区 海军宣告成立,为以后的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1950年4月1950 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司令部 成立,人民海军正式建军。 后来,又相继成立了东海、 南海 和北海舰队。从此,人民海军 海 担负起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 ②人民海军组建时人民海军组建时, 军 武器装备相当落后,主要是接受 国民党海军 起义、投诚的一些 舰艇,质量差,数量也不多。从20世纪20世纪 50 年代开始,我 国陆续研制出多种舰艇,包括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加 强了人民海军的装备建设
想一想
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落后的新中国,接连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为打破核 垄断,反对核威胁,保护自己,中国需要核武器! 周恩来说:“对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拥有毁 灭力量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大军事实力的标 志。”
人民军队创建于何时?是怎样诞生的? 在我党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所依赖 的军事力量主要是_______ 陆 军 。
海 军
空 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 核潜艇 是国家威慑力的重要象征。为加强海防力量,我国决定自己研制核潜艇。 1971 年初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1981年初1981年初,中国又研制出第一艘 导弹核潜艇 。中国成为继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法国之后,第 五 个拥 有核潜艇的国家 ①1949年8月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司令部 成立,人民空军正式建军。从此,人民空军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②人 民空军建立初期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飞机主要从 国外购买 。后来,我国从 仿制 进口飞机开始,逐渐研制出各种型号的飞机。人民空军的装备建设逐渐加强 ③ 1956 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国庆节时,首批四架喷气式歼击机飞越 天安门上空
八下历史13课讲解
八下历史第13课讲解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并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许多地方爆发了起义。
同时,湖北地区的革命势力也在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夺取了政权。
他们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宣布独立的省份逐渐增多。
这次起义成功的原因在于新军的倒戈和革命党人的组织得力。
3.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政府的倒台随着起义的扩大,革命势力逐渐壮大。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同时,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这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
随后,清政府被推翻,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结束。
4.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标志着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这次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理解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 讲解孙中山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提出、含义及意义2.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识记回归时间和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自主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实现,是中华民族的愿望。
2、提出:改革开放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现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现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经过:(1)香港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②,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②______,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材料二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
在距离1997年7月1日0时只有10秒钟的时候,群众已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他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
材料三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
它标志着……。
0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
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指什么?(2)英国国旗的缓缓降落标志着什么?(3)材料二、三反映了在不同地点的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相同情绪,这能说明什么?2.阅读以下材料: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知识梳理1.对台政策的制定:(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定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2)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1)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隔绝被打破;(2)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4)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共两目: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的史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概况。
本课的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补充较为典型的历史材料,作为其发展变化的“论据”,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发展变化。
本课的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管理等。
八下历史 第13课背诵知识点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背景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②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
时间、人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
目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
(原英国占)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
区
2.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原葡萄牙占)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 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为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示范作
用。
3.为解决国家间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全国人民的支持
启示 1.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香港当年被割让原因:清政府腐败,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2016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本图片笔记与课件
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知识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名师点拔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以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基 础的,这也是该构想得以成功实践的根本保障。“一国两制”构想 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成功实践。
• “一国两制”中的“一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两制”既坚决维护了中国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又尊重了港澳 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所以,国两制”表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 度统一。
名师点拔
• 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1860年 《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 • 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趁机占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1851年,葡 萄牙人占领冰仔岛。1864年,葡萄牙人占领路环岛。1887年,葡萄 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 权”。
◆易错警示
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的比较
制度
民族区域自 治
自治程度
不享有高度自 治权ຫໍສະໝຸດ 相同点都接受中社会主义
央人民政
享有高度自治 府统一领 “一国两制” 资本主义 导 权
•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 1.“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 湾问题和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 项重要战略方针。 •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一个中 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②实行 两种制度,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 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③实行 “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 法和法律的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 二.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及启示 • 1.原因 • (1)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 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国力 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2)理论基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8下历史12-13课复习指导笔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前提)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依据),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权利)。
3.性质/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确立过程:(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后(1954年)被载入宪法。
(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过程: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6.意义:①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②促进少数民族发展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7.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二、共同繁荣发展1.背景: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落后2.措施:①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西部大开发⑤实施兴边富民运动3.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了解)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综合国力增强。
2.提出: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3.出发点: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目的: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5.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第13课⾹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者:__邓⼩平__。
2.最早实现地区:__⾹港__。
3.基本内涵:在__祖国统⼀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社会主义__制度,同时在台湾、⾹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资本主义__制度和⽣活⽅式长期不变。
4.历史意义:“__和平统⼀__、__⼀国两制__”是完成祖国统⼀⼤业的基本⽅针。
易混易错1.“和平统⼀、⼀国两制”的伟⼤构想最早是为解决⾹港问题提出的。
(×)提⽰: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平提出了“⼀国两制”的伟⼤构想,“⼀国两制”的最先应⽤是在⾹港问题上。
2.“⼀国两制”就是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陆实⾏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和澳门实⾏特殊的经济政策。
(×)提⽰:“⼀国两制”就是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活⽅式长期不变,⽽不是实⾏特殊的经济政策。
⼆、⾹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港回归: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1984__年12⽉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1997__年7⽉1⽇对⾹港恢复⾏使主权,设⽴直辖于中央⼈民政府的⾹港特别⾏政区。
2.澳门回归:__1987__年4⽉,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1999__年12⽉20⽇对澳门恢复⾏使主权,设⽴澳门特别⾏政区。
3.⾹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祖国统⼀__⼤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
4.⾹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启⽰:⾹港、澳门⾃古就是中国的领⼟;“⼀国两制”⽅针的正确性;__统⼀__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题思考】⾹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邓⼩平创造性地提出“⼀国两制”的伟⼤构想。
(2)中国综合国⼒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本|课|素|养|解|读 ①通过观看纪录片,简述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 必然趋势。【史料实证】 ②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唯物史 观】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 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 【家国情怀】
2007年,全球3900多家国际企业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比1997 年增加了50%。2011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达2437亿美元,是 1990年769亿美元的3.17倍。航运方面,香港是世界最大转口 港。香港航空网络覆盖全球160多个城市,货运位列世界第一。
【问题展示3】 材料说明香港发展的形势如何?试分析其原因。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邓__小__平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一__国__两__制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社__会__主__义__制 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资__本__主__义__制度和生活方 式长期不变。
4.意义:“_和__平__统__一___、__一__国__两__制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 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上面两幅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一伟大构想回归的?港澳回归有 何重大意义?
课堂小结
“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 和澳 门回 归祖
国
回归时间 历史意义
提出者:邓小平 含义 成功实施
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人教版简化
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人教版简化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第7课““”“的十年1、对“”的态度:“”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第9课改革开放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11课民族团结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第14课钢铁长城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历史重点提要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笔记
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笔记
以下是关于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的笔记:
一、东汉的建立
1. 时间:公元 25 年
2.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3. 都城:洛阳
二、光武中兴
1. 措施: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 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 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幼,太后临朝。
2. 表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四、黄巾起义
1. 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2. 爆发: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3.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失败。
4.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五、东汉的灭亡
1. 背景: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上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相互混战。
2. 灭亡:220 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3课笔记
*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 哪些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九二共识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汪辜会谈 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外国反华势力; ②岛内台独势力; ③两岸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三 1949年,人民解 次 放战争国民党战
败,退往台湾
回归 1683年,台湾归 顺清朝
1945年,中国取得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台湾回归祖国
“汪辜会谈”,即海协会会长汪 1993年 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迈出了历史年以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 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 岸经济上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初步
*海基会和海协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交流 范围?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 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内容: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
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 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 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 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
当身份互访等。(了解)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我国的对台政策
新中国 成立后
20世纪 50年代 中期
改革开 放以后
明确提出要用武力解放台湾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 台湾的思想
① 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 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对台基本方针 ③ 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二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
过程和结果时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胜利,也不可能是胜
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
事件相关联。香港被割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二 香港问题的由来及香港回归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
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 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6月9 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 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租期99年 (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答案】 (1)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 条件。
【答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
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为什么强调“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构想对祖国统一的
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 强调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
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益于民族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八年级历史13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13课笔记
第13课: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定义
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它标志着人类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
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英国的北部城市,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
这是由于英国在纺织业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迅速成长。
(2)社会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科技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类的科技进步,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的杰出代表
(1)蒸汽机: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它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2)纺织业:英国的棉纺织业成为工业革命的突破口,它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3)铁路交通:19世纪中期,英国的铁路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运输工具。
工业革命的影响延续至今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科技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1-13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1-13课一级知识点第1课鸦片战争1.战争名称:鸦片战争2.人物:林则徐事件:虎门销烟评价:民族英雄3.条约名称: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战争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2.角色: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3.主要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②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4.特殊条约:名称:中俄《瑷珲条约》(注意“瑷珲”的写法)。
特殊性:中国近代史割占领土面积最多的。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名称:甲午中日战争2.人物:邓世昌事件:率领致远舰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评价:民族英雄3.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条约名称:《马关条约》中方代表:李鸿章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战争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句话包含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3.罪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4.条约名称:《辛丑条约》特殊性: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
核心内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洋务运动1.口号: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2.四个方面:前期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兴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筹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3.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4.洋务运动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八下历史1至13课知识整理
【知识整理】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知识整理】
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识整理】
第五课三大改造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知识整理】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各民族共同发展
发展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主要表现
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十二课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知识整理】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整理】
第九课改革开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民族团
结
民族
区域
自治
的实
行
民族数量
56个
分布格局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提出建议
中共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施过程
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重大意义
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是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个国家 一 国 两 制
两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制度,港澳台地区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同时在这些地区设 立特别行政区,享 有高度自治权。
五个“不变”
(1)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2)法律基本不变
有利于港澳 地区的稳定、 繁荣和发展
3.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 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回 归 后 的 澳 门
回归后的香港
相关链接 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1.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全国人民的支持
……
启示: 1.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
课堂小结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洗雪国耻 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2.回归 (1)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行使香港主权。中华
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区正式成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
相关链接
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1)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 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 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两色,体 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 (2)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 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 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 的祖国。
八下历史第13课笔记
八下历史第13课笔记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一国两制”的构想。
- 提出者:邓小平。
-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 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 香港回归。
- 过程。
- 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 意义。
-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 澳门回归。
- 过程。
-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 意义。
- 澳门回归,是中国统一进程中的又一盛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二、海峡两岸的交往。
1.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 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历史 八年级下册1到13课重点内容,必会
⑴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 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三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⑵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经过:1894年---1895年4月
①1894年9月黄海大战中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②辽东半岛战役后旅顺陷落,日军屠杀当地居民近2万人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⑶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⑷《马关条约》①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战役时间领导人作战部队作战地主要战果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歼敌47万解放东北余人全境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改编奠定了解放52万余人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北平天津地华北全境余人基本解放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平津战役时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 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中共“二大”:1922年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历史初二下册13课知识点
历史初二下册13课知识点我们愈是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简述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④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⑤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1)努力:①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
(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一)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