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二章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聊斋志异汇总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聊斋志异汇总
•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 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 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 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 坐逝世。
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
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
“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
• 可能有人认为,一方供酒,一方驱鱼,他们 是互惠的利益关系,至多也不过是酒肉朋友。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从后边情节的发展 中可以看出,二人的交往绝对是君子之交。
• 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 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 “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 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 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 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
(2)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 香玉:率真开朗。她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
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 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 • 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 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 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 绛雪:矜持庄重。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 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 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 矣。” • 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 寂寞耳。”
•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 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 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 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 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 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 玉也。”

文学欣赏导引(河南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文学欣赏导引(河南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文学欣赏导引(河南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第一章内容单元测验(一)1、《麻雀》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答案:屠格涅夫2、崔莺莺是哪个古典戏曲中的人物答案:《西厢记》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下列哪首诗答案:《临安春雨初霁》4、《西游记》的作者是答案:吴承恩5、“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出自哪首词答案:《渔家傲》6、《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了庄姜哪些细节之美答案:手;皮肤;脖子;牙齿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天涯游子的凄苦悲凉答案:枯藤;老树;昏鸦;瘦马8、下列哪些诗描写竹子意象答案:《于潜僧绿筠轩》;《竹石》;《新竹》9、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表现了一种永不言败的人生观答案:正确10、李白的《玉阶怨》,借用“月亮”意象,表达“不怨之怨”答案:正确11、《归田园居》是苏轼的组诗答案:错误12、陆文婷是小说《伤逝》中的人物形象答案:错误13、抒情性作品中文学形象主要包括情景答案:正确第一章内容单元测验(二)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哪首词答案:《声声慢》2、“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描述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答案:贾宝玉3、《老人与海》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答案:海明威4、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评论的是下列哪个作品答案:《周南·芣苢》5、小说《人到中年》的作者是答案:谌容6、文学的主体性包括答案:作家创作时发挥主体力量;作品赋予人物主体形象;文学创作尊重读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7、宋词两大词派是答案:豪放派;婉约派8、叙事性作品中,文学形象主要包括答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形象9、虚拟性是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答案:正确10、“君子成人之美”中,“美”的意思是“使变得美丽”答案:错误11、美狄亚、林黛玉、猪八戒、阿Q等属于文学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答案:正确12、柳永的《雨霖铃》表现出烟波浩渺、楚天开阔的气象答案:正确13、特定的音韵和节奏,能传达出文学作品特定的意味答案:正确14、《人到中年》的作者是答案:谌容第一章内容单元测验(三)1、罗敷形象出自下列哪个作品答案:《陌上桑》2、《紫藤萝瀑布》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答案:宗璞3、“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形容哪位女子之美答案:庄姜4、《背影》是哪位作家的作品答案:朱自清5、蘩漪是哪个作品中的人物答案:《雷雨》6、《雨霖铃》通过哪些形象烘托出词境答案:寒蝉;骤雨;烟波;暮霭7、文学修辞手法包括答案:比喻;象征;夸张;拟人8、《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紧”的妙处在于答案:引发读者联想;暗示人物心理特征;呈现外部环境;神韵独具9、《诗经•硕人》描写庄姜之美,属于细节刻画答案:正确10、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1、周朴园是《原野》中的人物形象答案:错误1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出自杜甫《春望》答案:错误13、诗歌《慈善家》是拉脱维亚诗人莱尼斯的作品答案:正确第一章内容单元测验(四)1、“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出自哪首词答案:《渔家傲》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文学欣赏》教学课件00绪论

《文学欣赏》教学课件00绪论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就是说,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根据自身对文学作品 的要求提出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 象的美丑做出评判,融入了主观的认识、主观的感情色 彩。当然,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 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和审美活动 起到很大的影响。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的规律
二、 文学欣赏的规律
文学作品的欣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了解文学欣赏的前提、原则和过程, 有助于欣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 觉地按照规律办事,达到欣赏的效 果和目的,提高欣赏的水平和能力。
二、 文学欣赏的规律
(一) 文学欣赏的前提 文学欣赏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欣赏者作为文学欣赏的主体,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要能 够看懂作品的有关内容,能理清人物关系,能感受、理解文 学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美的修养与能力。文学作品作为 文学欣赏的客体,应具备丰富的内涵,有艺术和审美价值, 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主体和客体之间要有一定的适应性、 契合度:一方面,文学作品自身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另一方 面,读者能对文学作品加以审美欣赏,形成一种同构关系。 作品呈现生命价值观,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品味则是对文学生 命活力的释放。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一) 文学 广义的文学,指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 献,包括纯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 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一种文化型的文 学观念。如我国在魏晋时期以前,西方在 18世纪以前都是这一观念。
图文 汉字的故事
一、 文学与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 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 小说、散文等。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 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创作者 的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生活。这是一种审美型的文学观念。

《文学欣赏导引王先霈王耀辉》教学大纲.doc

《文学欣赏导引王先霈王耀辉》教学大纲.doc

第二章诗、文欣赏概说:诗、文的分野及其文体特征这里所说的诗,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而这里所说的文,也仅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诗、小说、戏剧文学剧本相并列的文艺性散文。

诗和散文的区别当然是显在的。

诗的文体特征诗的文体特征,体现在它的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层面上。

在所有文学样式中, 诗首先以其独特的外形式将自己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样式区别开来。

从视觉上看,诗要求分行排列,句式上或格式严谨,整齐划一,或长短变化,错落有致。

听觉上则要求合辙押韵,节奏分明,抑扬顿挫,合于音律。

诗的特殊的文本形式,最大限度地造就了诗歌语言突出的形式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的运用,使语言在句式上的整齐的美、在声调上的抑扬的美、在韵律上的回环的美等,都发挥到了极致。

这使诗不仅能够以其丰富的情味感染人,也能以它的独特的外形式唤起我们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诗借助自己的外形式造就的突岀的形式感,往往能够有效地将我们从口常实用思维带入诗的审美思维过程。

诗的内形式,则是指与诗的外形式相融合的,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表情形态。

具体说来,即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等。

诗要传达的诗情、诗意、诗味,来自于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体验,是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发现。

而这些内容也往往是独特的、微妙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或言不可尽的。

为了完成这种不可传达的传达,诗选择了自己独特的表情形态,借助这些表情形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使内心情感与足以唤起诗人这份情感的外物交互融汇,最终将幽玄飘渺的诗情化为心物交融、情景相生的意象、意境,或者熔铸为具有强烈暗示性、象征性、隐喻性的形象,使诗情得以感性显现。

散文的文体特征:第一,关于散文的“散”散文的“散”,确切说来,是指散文的“自由”。

从可直接感受的层面上看, 主要体现为它的选材无所拘限和它的表现形式没有定规。

从选材上看,大到社会宇宙、H月星辰,小到沙石草木、花鸟虫鱼,山川地理、历史人文,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二章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一散文特色专题4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二章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一散文特色专题4及答案

专题一散文特色专题4 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一、知识、方法梳理(一)读懂,才能做题文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文学教程文学鉴赏2

文学教程文学鉴赏2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诗文赏析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

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

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

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

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

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二、江雪鉴赏千山鸟飞绝,山岭重重,不见只鸟飞过,万径人踪灭。

道路条条,也无人迹行走。

孤舟蓑笠翁,只一条小船坐个穿蓑衣的老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纷纷,独自在的江上垂钓。

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思维方式发送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简析: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文学欣赏第2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欣赏第2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

9 第二节 永远的田园梦与理想化的现代改造 ——沈从文的《边城》
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里,出现了《边城》这样的田园诗般的抒 情小说作品,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然而,这正是现代人逐渐远 离传统宁静自足生活的一种梦幻般地文学怀想。随着工业化的城 市文明渐渐侵入广阔而衰败的东方宗法制农业社会,民族压迫以 及激进的政治抵抗浪潮不断地冲击着这片落后滞缓的土地,一批 诚实、从容、典雅的现代文化精英转而追寻那逝去的传统理想和 美好愿望。他们虽然关注的是乡村中国的生存形态,但并非盲目 地悲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怀旧。他们以知识者的高瞻远瞩和世界 性的眼光,来感受落后的中国乡村社会中“常”与“变”的现代 节奏步伐,并用学院式的理性来节制情感,构建一种整体性的乡 村叙述,以文化自由立场来书写和探索中国民族现代化的前景。 他们是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文人著称的作家们,如沈从文、 废名、芦焚、朱光潜、林徽因等。这些乡土抒情小说中最具代表 性的作家作品则是沈从文的《边城》。
8
【思考与练习】
1. 如何理解《故乡》表达了一个中国现代知识 分子的乡土的主题的各种认识, 谈一谈你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
3. 阅读鲁迅的其他小说及散文作品,深入体会 鲁迅对于“希望”和“绝望”的深刻思考,体 会鲁迅“反抗绝望”的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人格 魅力。
18

《原野》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拉开了帷幕,那原始的气氛,扭曲的 人性以及沉郁的大地,都使全剧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剧本的序幕首先写到复仇者仇虎的归来,由白傻子向他诉说了焦 家的情况。 《原野》中的象征意象随处可见。当然,象征意象的点染是非具 象的,剧中依惯例也没有旁白、独白,却有人物由内心臆想出来 的种种幻想,对剧中神秘的象征意象的理解只能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了。 这个快意复仇的戏剧主角在成功之后,却在焦母叫魂式的追喊中 陷入了精神的恍惚状态,内心出现巨大的惶恐,冤魂索命式的传 统精神枷锁牢牢地锁住了他的心智。作为一个旧式的农民,仇虎 在没有现代知识和思想的引导下,无疑会陷入固有的文化精神及 生存观念之中,纵然身体上完成了一个农民反抗地主的复仇使命, 但在精神上同样依然受着传统文化的统治与控制,无法逃脱被奴 役的命运。虽然眼前是一条很现代的引向希望的“铁路”,但对 仇虎这个旧中国农民来说,这依然是圈定他生存区域的边界,他 永远到达不了“黄金铺地”的幸福彼岸。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3节 小说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3节   小说

牛早卧在地上, 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 牛早卧在地上, 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 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 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 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 框上, 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 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 框上, 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 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 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 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 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 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 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 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 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答案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 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 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2.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 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 ,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审题提示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的文 字。本文写领队的文字虽不多且较分散,但每一处都能体 现出其性格特征,结合人物所处的险峻环境及其表现的从 容、认真、豪迈等的句子就能概括出来。
1.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是通过人物的语言、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是通过人物的语言、 语言 行动、 行动、 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 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 ” “言为心声。 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 言为心声。 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不待言。另 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不待言。 一方面, 作品中人物的行动, 又是人物的思想性格的 一方面, 作品中人物的行动, 生动表现, 同样不能忽视。 所以, 人物的外貌、 语言、 生动表现, 同样不能忽视。 所以, 人物的外貌、 语言、 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来理解人物。 .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 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 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 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 是,作者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典 作者塑造一个人物, 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 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 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 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有广泛的 “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 共性” 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 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烟台职业学院《文学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72授课对象:高职新闻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着,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2.1先秦文学概述2.2《诗经》赏析:《蒹葭》、《采薇》2.3春秋诸子散文概述2.4例文赏析:《论语》、《秋水》2.5屈原与《湘君》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

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3.1两汉文学概述3.2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3.3司马迁与《史记》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英文名称:Literature appreciation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40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前导课程:二、教学目的《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2.1 先秦文学概述2.2 《诗经》赏析:《蒹葭》、《采薇》2.3 春秋诸子散文概述2.4 例文赏析:《论语》、《秋水》2.5屈原与《湘君》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

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3.1两汉文学概述3.2 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3.3 司马迁与《史记》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文学欣赏 第二章 散文欣赏

文学欣赏  第二章 散文欣赏

冰心 《我梦中的小翠鸟》
小翠鸟
第三节 范本解读
延伸阅读
余笑予:“美”字本意小析 张承志:美文的沙漠 李恒久:母亲的祭奠 钱理群:失败者的不归路 王 蒙:成语新编 佚 名:一篇只有三句话的美文 薛业忠:百年散文大盘点 庄 周:百年散文大盘点(续一) 张胜友主编: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主题阅读 傅德岷:中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
第四节 鉴赏篇目
思考与练习
1 以《红楼梦》为例谈谈历史学解读的实际意义。
2
以《永远的蝴蝶》为例谈谈语义学解读的方法。
3 以《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为例谈谈文化学解读的透视功能。
4
以《中国人的另类脸谱》为例谈谈社会学解读的现实性。
5
以微散文《玫瑰》 为例谈谈媒介学解读的超文本技术。
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
第一节 欣赏概说
直接抒情
不借助于媒介直接抒发感情
寓情于事
“因事缘情”,借叙事抒情
散文表达手法
寓情于理
把情感寄寓在某种道理之中
寓情于景
通过景物抒发作者情感
第一节 欣赏概说
形散神不散
结构似乎松散 立意聚焦清晰
散文结构
精心布局 天衣无缝
苦心构思不留痕迹 寓精巧于平常之中
第一节 欣赏概说
诗情
语言要有诗一样情调, 是作者发自肺腑话语,是 经过艺术加工、精心锤炼 的结晶,是最自由潇洒的 语言。
李政道自己理发的细节,可以折射出人物什么样的心灵和 品格?为什么人物的细节可以展示出整个人物形象?学习这种 方法去解读其他散文中所描绘的人物。
第四节 鉴赏篇目
王永庆
王永庆是台湾首富, 他哪些过人理念,值 得我们今天来借鉴?
给儿女的一封信
子女们: 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

文学欣赏2

文学欣赏2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 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 曰:“杀不能鸣者。”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 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 生将何处(5)?”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 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 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 不然(7),无誉无訾(8), 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 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 下,以和为量(11),浮游 乎万物之祖(12)。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
抽象哲理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 于一般的简单比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章七十七)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 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章五)
三、语言凝练精妙,多 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章六十四)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 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 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 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 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
孟子善于揣摸对方心理, 巧设话题,辩论是非,引人入 彀,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又加强了说服力。
1、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 公元前4世纪宋国 人,曾做过宋国 的地方小吏。
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 就,穷困终生。他继承和发挥了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先秦重要的思想家, 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 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 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四、独特的美学观
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 要通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的办法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则是指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 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 比兴》 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 ,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 《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兴是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 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 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 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 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 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 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 用“兴”的表现手法。
四、诗歌的分类
(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现代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 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作品 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 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为格律诗 、自由诗和散文诗。但是,由于诗歌本身的复 杂性,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 也有一定的抒情性,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 片断的叙述。总的来说,现代诗歌主要强调自 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 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2.表达方式 就表达方式而言,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 其中,抒情又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则可 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 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 哀、哀景写乐等。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3.表现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除此之外,随着诗歌的发展演变,抑扬 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衬托、对比、 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也成为 诗歌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4.议论 议论是指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例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 照《夏日绝句》),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活着的时候要做人杰;即使死了,也要成为 鬼雄。“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作者在此认为项羽的 失败只是一时的,如果能够重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 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以怀古诗为例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它 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抨击社会现 实,或感慨个人遭遇。按内容来划分的诗歌, 往往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诗歌之中, 借诗歌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2.描写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 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例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 暝》),诗人在这两句中具体描写了夜晚的景 物,如“明月、山泉、山石”等。“三山半落 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 凰台》),这两句诗中诗人描写出了“青山、 青天、溪水、白鹭洲”等景物。
第二章 诗歌欣赏
第二章 诗歌欣赏
第一节
诗歌概述
第二节
诗歌的欣赏
第三节
作品赏析
第一节 诗歌概述
一、诗歌的起源 二、诗体概说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四、诗歌的分类
诗是至上的幸福,至善的精神,至佳 而且至高的瞬间幸福的记录。 ——雪莱
一、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 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 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 虞书》:“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 ,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 辞,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 ,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诗与歌统称诗歌。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6.用典手法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 事、物的史实,或语言的字用作比喻,以增加词句之 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 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可 以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 理论;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 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减少语辞之繁 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 定的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 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 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诗歌欣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 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 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 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 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 起到的作用。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1.记叙 记叙是指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 绍。例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 浩然《过古人庄》),诗中记叙了“我”去朋 友家做客的情况以及朋友家的具体情况。“越 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 中览古》),诗中交代了越王勾践灭吴以后犒 赏军士这一事件。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2.抒情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 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 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 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3.衬托手法 衬托主要指正衬和反衬。正衬,即是用跟主 体事物相似的事物来陪衬。例如鲁迅《故乡》 的开头部分就是用阴冷的天气和“没有一些活 气”的景象来衬托“我”心情的悲凉。反衬, 是用跟主体事物相反的或相对的事物来陪衬。 例如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中以悬崖恶劣的环 境衬托梅花坚强的品质。
二、诗体概说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 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 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 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 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二、诗体概说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 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 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 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 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 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 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 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第二节 诗歌的欣赏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三、诗歌欣赏的技巧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 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 西。 ——塞· 约翰逊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拟 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 《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 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指直接陈述 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 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 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 》《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4.对比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 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 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 别是非。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 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 感受。例如《管子· 牧民篇》:“政之所兴,在 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在这两 句诗中以政的兴废为对此,得出顺、逆民心的 不同后果。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 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 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歌的分类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类 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 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 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 ,都算是古体,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 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 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 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近 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 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 、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 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 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 美。
三、诗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 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 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 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 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4.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主要有开门见山、曲 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 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等。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5.思想感情 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外化形式,诗歌中大 多表现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 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感情。 6.表达效果 从诗歌的表达效果看,有意境深远、意境优 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欣赏的步骤
7.虚写与实写手法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 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如齐已《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 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 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冻欲折”就是虚 写,是想象中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 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 暖”的性格。虚写主要是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 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