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政策意见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政策意见

宁波余姚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政策意见(...发布人:宁波中小企业网发表于 2011-03-25 09:37 阅读次数:1810 次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市直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宁波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现提出以下若干政策意见。

一、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市财政安排7500万元专项资金。

1、鼓励引进新兴产业项目。

鼓励引进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四大中高档新兴产业项目,对实际投资额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分别奖励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对落户在市政府确定的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内的园中园——新兴产业园区的项目,按上述奖励标准上浮10%。

对引进企业自投产或开业当年起5年内,第1—2年给予企业当年地方财政贡献全额奖励,第3—5年给予企业当年地方财政贡献50%的奖励。

2、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企业培育扶持工程,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

对每个新兴产业行业中财政贡献前3名的龙头企业,给予当年地方财政贡献新增部分50%的奖励。

3、推动企业加大技术设备投入。

对企业实施属于我市新兴产业导向目录、且技术设备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技术设备投入额的6%给予补助,实施零土地技改的,补助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4、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设计和研发生产重大技术装备。

对企业应用单项价格超过50万元的“工业设计对接项目”,按实际合同执行价格的1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同一企业(机构)每年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

支持企业研发生产省级、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对获得上级首台(套)奖励政策的企业,按上级奖励标准1:1给予补助。

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部经 济 模 式 下 , 波 对 周 边 地 区发 宁
展 的辐 射 带 动 效 应 也 进 一 步 增 强 , 通 过 企 业 价 值 链 和 功 能 链 在 宁 波 与 周 边 地 区 建 立 起 更 加 紧 密 、 续 的 持 合 作 关 系 , 工合 作 不 断 深 化 。三 分 是总部经济加快现 代服务业发展 。
当 , 及 时采 取 措施 发 展 总部 经 济 , 不
不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促 进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将 会 使 我 市 产 业 结 构 面 临 “ 空
心化” 严 重威胁 。 此 ,十二五” 的 因 “
企 业 经 营 规 模 大 、资 产 总 量 高 , 对
全 市 的 经 济 贡 献 率 大 , 逐 步 成 为 已 推动 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二 是 总 部 经 济 带 动 相 关 行 业 集 聚 发 展 。 绕 入 驻 各 大 商 务 楼 字 的 总部 围
并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成 效 。 据 北 京 市
社 会 科 学 院 中 国 总 部 经 济 研 究 中
8( / 经济丛: }21 5 l f /01 J /
煮 产
企 业 总 部 各 项 高 端 商 务 活 动 的 高 效 业 ,4 2 7家 本 土 总 部 企 业 中 有 1 0家 5
出 的 1 0家 市 优 势 总 部 企 业 进 行 重 0
总 部 经 济 是 知 识 型 、 端 型 的 经 济 高 形 态 , 发 展 需 要 大 量 的 中 高 层 管 其 理 人 才 、 术 研 发 人 才 和 专 业 领 域 技 人 才 , 能 带动 宁波 本 地 高 级 人才 既
现 出 一 大 批 具 有 较 强 实 力 的 本 土 总 部 企 业 ,成 为 总 部 经 济 发 展 的 中 坚 力 量 和 重 要 支 撑 。 据 统 计 ,至 2 0 09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唐伊索夏艺瑄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7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宁波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须进一步厘清现状、锚定方向、明确路径,以精准举措推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由规模总量向制度规则话语权聚焦。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内卷化、区域化发展趋势,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以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主”优势,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争取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重要形式。

国际贸易内容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延伸。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内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十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平均增速是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其中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由2008年的46.2%上升到2020年的61.1%,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际贸易模式由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向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拓展。

随着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及贸易分工进一步细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形成。

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近6年增长5倍,跨境电商规模近5年增长10倍。

国际贸易结构由出口主导向进出口并重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发展大局,明确提出“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并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口关税、增加特色优势产品进口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我国外贸由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效应持续释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贸易进出口并重、重质高于重量的趋势将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发展导向由对外贸易为主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变。

以“宁波模式”为引领,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宁波模式”为引领,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宁波模式”为引领,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宁波市以“宁波模式”为引领,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数字化转型不仅让宁波市的产业发展更加迅速,更让其成为全国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本文将从宁波数字化转型现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探讨宁波模式的优势、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宁波数字化转型现状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宁波市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宁波市数字经济总规模已达1万亿元,为浙江省十强城市中唯一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城市,是全国数字经济领先城市之一。

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先后出台《数字双核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努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平台和资源共享的创新环境。

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宁波市数字化转型水平快速提升,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数字服务和数字农业等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产业格局。

智能制造是宁波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目前,宁波市已建成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包括宁波江南涂装、宁波中新、宁波陶瓷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和知名品牌。

宁波市还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已经根据西门子MES、GE标准等制定了智能制造标准模板。

未来,宁波市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数字服务是宁波数字化转型的又一亮点。

2019年,宁波市成立了全市首个数字产业联盟,汇聚了近百家数字产业企业和机构,旨在推进政企联动、合作互补,搭建数字产业发展平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同时,宁波市以“数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移动互联网业态的快速发展。

数字农业是宁波数字化转型的新兴领域。

宁波市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手段,优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宁波市还支持传统农业与电商、物流等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推动数字化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众多机遇和挑战。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一、浙江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浙江从1984年10月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目前共有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18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1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个、工业(高新)园区45个,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区域开放格局。

浙江开发区设立26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了有益经验,发挥了重大作用;全省73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不含园区)以不到全省5%的土地,引进了占全省近1/2的实到外资,完成了占全省1/3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实现了占全省1/5的财政收入,为加快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发区已成为浙江对外开放最有活力、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开发区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发展困境:一是规划起点不高。

不少开发区早期对规划重视不够,空间布局“小、散、乱”,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发展空间受限。

浙江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经国家核准面积平均8.17平方公里,最小开发区只有1平方公里。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多数开发区原批准规划面积已基本完成;三是产业层次偏低。

不少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功能配套不全。

开发区原先定位偏重工业化,功能比较单一,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五是体制优势弱化。

开发区曾经享有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特殊优惠政策取消或受限,办事难度加大、管理成本增加、服务效率降低。

二、省内外正在转型升级开发区的趋势特征经过26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依据形势变化对外资、产业、土地、税收、环境、劳工等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些政策与开发区关联十分密切;开发区的职能已从上世纪80年代单一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功能,向综合性建设、综合性发展、综合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

宁波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路

宁波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路

宁波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路上世纪60年代,以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开发自由贸易区为标志,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诞生,这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

此后,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与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临空经济经历了运输、加工生产、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的不断叠加,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孟菲斯、香港等一些国际贸易金融中心与交通枢纽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考察世界临空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和周边城市国际机场发展态势,宁波发展临空经济的产业、交通、贸易、市场等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宁波也积累了将多种经济要素组合集聚发展临港经济、大桥经济等特定区域经济的相关经验,但任务十分紧迫。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宁波提出和发展临空经济,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丰富港口城市内涵,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重要创新举措。

一、发展背景与战略意义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般是以国际机场为龙头的综合交通条件为依托,以现代物流业为产业核心,以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在特定区域发展起来的具有立体空间结构的新型经济形态,它综合了物流经济、服务经济、新兴经济、立体经济等多个新经济范畴。

其主要的共同特征包括:一是区域特定性,即以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机场为依托,并将依附于机场与航线的各种服务业紧密组合在一定核心区域中。

二是经济辐射性,作为一种以特定结点为依托的服务经济,对内必然通过产业链接形成一定服务“源”区域,对外则通过四通八达的航线形成一定的辐射“面”区域。

三是产业新颖性,即具有新服务先导、新技术集聚、新业态推进、新政策保障等鲜明特征。

四是效益突出性,即以比较节约空间、较小环境代价,达到高增长与高收益,如北京顺义区70%财政收入、86%税收来自临空经济有关产业,深圳机场所在宝安区GDP全市占比从2002年13%增至2 005年23%等。

(一)发展背景从国际看,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在全球的高速流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从战略高度把临空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引擎的模式加以发展,临空经济显现出强劲发展趋势,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甬政发[2013]60号【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5.14【实施日期】2013.05.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3〕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转型升级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困难、再造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全市上下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共同面对、全力推进的重大任务。

对此,金融业不仅负有重要使命,本身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实现金融先行转型发展,并以金融转型带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实现两个转型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经研究,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精神,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实践、先行先试、开拓进取,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发展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新模式,以金融创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金融转型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以金融服务支持改善民生福祉,以金融稳定服务社会稳定大局,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改善融资结构,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一)加快间接融资创新。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稳健发展传统信贷业务、努力争取新增信贷规模的同时,积极开辟新兴融资渠道,发展各类非传统信贷融资业务,为企业与社会资金、信托资金、私募资金、机构资金提供媒介平台,或通过对接总行资产池等途径,引入市内外各类资金,盘活信贷存量,放大银行信用,帮助辖内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市有关部门要从2013年起加强统计与考核,市财政将每年在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对市辖各金融机构开展非传统信贷融资业务进行考评奖励。

(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2〕26号),加强引导激励,全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信贷依赖度和企业负债率。

关于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厉志海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更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省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2008年以来浙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扎实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主要路径和政策取向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和现状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互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过程。

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

总体而言,浙江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两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至1991年,以农村工业化和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浙江经济初步实现了从计划体制下的传统经济体系向市场体制下的工业经济体系的转变。

第二次转型是从1992年至本世纪初,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和优化城乡结构为主要内容,浙江经济基本实现了从“两头在外、民营为主”的内源型经济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型经济转变。

经过这两次转型升级,我省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培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专业化市场和各类产业集群为特色的区域产业体系,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民间资本。

但由于一些历史制度方面的约束,浙江经济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上: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能源、土地、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二是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近年来,随着土地、劳务、环保成本等各方面成本的持续上涨,浙江的低成本优势已基本丧失;同时,浙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的劣势凸显。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王一鸣当前宁波旧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模式有待确立;短期内承受着较大硬着陆风险,中长期转型任重而道远。

宁波经济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一、宁波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面临的挑战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宁波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宁波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粗放增长特征仍较明显。

宁波经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小企业占主导,工业产业层次偏低,加工型、外向型经济成分比重大。

而生产型服务业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经济增长也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投入,经济发展中存在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现象。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2007年,浙江企业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2%。

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强度为0.81%,比江苏的0.96%低0.15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的研发机构比大中型企业的条件要差,创新的贡献也更低。

宁波的总体情况也基本是这样。

三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浙江经济发展中能源对外依存度在95%以上,能源资源紧缺矛盾十分突出,宁波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

浙江省人均土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可用于建设的耕地资源有限。

环境污染仍较严重,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比2000年增加58.51%、1.68倍、47.51%和1.61倍。

手头没有宁波方面的具体数据,但估计同样不容乐观。

二、宁波现有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本已缩小的地区差距又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倒U型+U型”理论,就是地区差距经过一个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以后,还会再次扩大。

一些原来发展很差的地区之所以崛起,原因就在于发展知识经济。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有效推进市场化改革——鄞州区在贯彻落实十八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有效推进市场化改革——鄞州区在贯彻落实十八
萄 凌腧 藏魏蕈痴窗鳓凰磨
l j 餐

党的一 f - i V . 届三 中全会 为 我 国 的
0 t ,

业 ,形 成 了 我 国 制 造 业 发 展 较 快 而 服 务 业 相 对 落 后 的局 面 ,第 三 产 业产 值 比重 长 期徘 徊在 4 0 %左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 向,明确提出 “ 要紧紧 围绕使市场
发 了两个 方面 的 问题 :一 是伴 随 我 国多年 持续 的经 济增长 ,产 业 结 构却 呈现 出不协调 状 态 ;二是
随 着 产 业 结 构 的 转 型 升 级 ,就 业
的方 向和 目标。经济体制 改革的方 向是 “ 市场化” ,但核心 问题是处
理 好 政府 和 市 场 的关 系 ,而 处理 这
在 资源 配置 中起 决 定性 作 用来 深 化
( 一 ) 政府管理边界设置不合


右 ,远 低 于 国 际 平 均 水 平 。产 业
投 入 上 的 偏 差 直 接 导 致 了 产 业 结
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
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宏观调控体系 、开放型经济休系 ,
障。 因此 ,市场 化 改革 的首要 任 务 是 完成 政府 职能 的转 型 。
( 三) 政府服务转型有待提高
政 府 服务 能 力与 经 济转 型 升级 的要 求 不 匹配 ,宏观 调控 政 策 与经 济转 型 升级 政 策协 调 性不 够 ,政 策
场力量 ,政府作为不够 ,公共产品
供 给和 服 务不 足 ,城 市 功 能 、环境 与经 济 发 展水 平 不相 协 调 。政 府 的
稳定性 、全局性 、长远性不足,政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_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_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

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_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为例九、完善法律文书送达制度《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适用民事诉讼法,对其他文书的送达方式未作规定,造成无法可依。

民事诉讼法规定送达法律文书的程序比较繁琐,完全适用该法规定不利于行政处罚案件的高效办理。

实践中也经常发生当事人故意躲避文书送达而影响行政处罚的正常实施。

行政处罚案件要高效办理,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建议《行政处罚法》吸收法院对法律文书送达改革的有益经验,对行政处罚过程中的法律文书送达的程序和要求作专门规定,防止行政相对人拒不配合案件调查而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十、明确加处罚款的起算时间和执行要求从《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看,加处罚款是一种执行罚,目的是促使当事人按要求缴纳罚款。

实践中对加处罚款的起算日期有不同的作法。

有观点认为,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即具有执行力,即使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能停止执行。

因此,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而未缴纳罚款的,就要加处罚款。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在行政救济期限届满之后未缴纳罚款的才开始缴纳罚款。

两种观点都被不同的法院采纳,在实践中造成一些困惑,《行政强制法》也未作出相应规定。

另外,当事人未缴纳加处的罚款,行政机关是否可以在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行政决定时一并执行,《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未作明确规定,法院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建议《行政处罚法》明确加处罚款的起算时间和执行要求。

十一、细化没收非法财物的处理规定《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除应当销毁的物品外,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明确了销毁、拍卖和其他方式三种处理方式。

实践中,按照《拍卖法》进行拍卖成本高、手续繁杂,其他方式不明确,而需要销毁的物品因为无销毁场地、垃圾处理中心收费较高致使应当销毁的物品无法处理。

建议国资部门成立没收物品处理机构,在市或者县范围内所有行政机关没收的物品交由其统一处理,最大化利用没收物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甬政发[2013]13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甬政发[2013]13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试行)(甬政发〔2013〕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浙政发〔2012〕49号)精神,进一步加大“腾笼换鸟”工作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有效投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加快“腾笼换鸟”工作的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腾笼换鸟”是指通过淘汰或转移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等为主要特征的相对低端产业、企业或某些生产环节,腾出原占有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要素空间,继而置换相对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质企业或某些先进生产环节的行为与过程。

加快“腾笼换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经济领域中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与问题,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腾出用地空间、用能空间和排放指标等,提高要素资源使用配置效率,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现代制造模式的传统优势产业,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六个加”和“工业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完善“4+4+4”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扶优汰劣,着力挖潜资源存量,着力形成“腾笼换鸟”长效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力争在“十二五”末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有效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四好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甬商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甬商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甬商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孙志锋陈萍李羽摘要:在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具有特定地缘特征的企业家群体———甬商的转型已经也必将继续充当推动经济转型的主体。

文章回顾了宁波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甬商转型的必要性。

然后介绍了甬商的经营之道,包括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特点,并且总结了甬商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接着对甬商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主体的转变、积极推进开变,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布局分散,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弱势格局并没有改变。

从三大产业看,工业总体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迟缓,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从自主创新能力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体系还需完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比较薄弱;从人才发展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紧缺;从资源环境看,能源资源逐渐匮乏,不断凸现出土地供需紧张,环业形象。

而要树立企业形象,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树立享誉社会的好品牌。

宁波近现代知名品牌的经典案例有方太“厨房专业化”品牌战略,波导的品牌国际化策略,奥克斯的品牌发展战略,雅戈尔的核心品牌战略等。

甬商在国内外市场大展身手,从营销理念、经营模式到渠道建立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如天津的甬商采用连锁和联合的经营模式、奥克斯形成多样化的渠道销售模式、多方达的营销创新、宁波东帆的网络营销等。

放型经济、文化战略变革与人才发展。

最后以政府的视角,在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境压力日趋增大。

宁波目前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的最佳企业的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如何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相互关系,做到对甬商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时期,宁波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兼顾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并以此作策建议。

甬商转型有助于推进宁波经济转球化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机。

宁波现有的为企业的宗旨,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型升级,不仅对宁波经济自身而且对整个经济增长模式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基。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学工业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学工业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学工业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外向型、高起点”和“持续、快速、安全、健康”发展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营造生产与生态均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石化专业园区。

2.基本原则坚持创新、优化、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专业化、集约化、节能环保、保障安全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实现产业的集聚和提升;在项目选择、布局规划、引进资金、工艺技术、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体现石油化工产业专业园区的整体性、功能性和先进性。

3.主要目标遵照“新思路、新技术、新体制、新机制”的建设要求,以“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为目标,建设一批国内外技术领先、面向两个市场、行业集中布局、基础设施统一配套的新型企业,为“长三角”及周边城市的石化、轻纺等工业做大做强提供丰富原料,把宁波化工业区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级大型石油化工基地。

第三章产业发展1.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宁波化工区的主导产业是以大中型炼油、化工项目为主,以基础无机化工、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等产业为辅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

目前区域内已经建成1000万立方米能力的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和中石化商业储备基地,中石化镇海炼化23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韩国LG甬兴50万吨ABS、韩国爱敬和东来化工45万吨DOP、镇洋化工30万吨离子膜烧碱、聚丰化工20万吨硫磺制酸、巨化科技6万吨ODS替代品、泰达化工6万吨苯酐、杭州湾腈纶7万吨差别化腈纶、日本大赛璐6万吨醋酸纤维切片等项目。

已经开工建设和即将建成的项目主要有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多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巨化科技12万吨醇醚及ODS替代品二期、浙江江化8万吨顺酐、金海德旗15万吨C5分离、宁波顺泽5万吨丁腈橡胶等多个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

2.主导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创建目标宁波化工区内的中石化镇海炼化,目前年原油加工能力已经达到2300万吨,建设的100万吨乙烯项目将于2019年上半年投产,目前,其新增的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油化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始项目申报核准工作。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体制转轨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变化。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张店”的迫切需要。

一、我区经济转型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增强。

我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1-6月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0.79亿元,同比增长10.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11.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4.77元,同比增长12.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889.92元,同比增长12.61%。

(二) 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明显。

我区立足中心城区实际,加快实施“三二一”发展战略,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质量快速提升。

引进培育了太保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嘉亿国际财富中心、恒大华府、麦德龙等重量级服务业项目,绿兰莎国际啤酒节、中国(淄博)汽车博览会等展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青岛银行、东营银行等金融企业落户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2%。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

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

(三)对外开放不断加大,经济外向度日益提高。

沃尔玛、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张店落户,淄博商厦、淄博糖酒站先后被大商集团、深圳茂业股权并购,省内商贸龙头山东银座、利群集团在我区扩大经营规模,极大提升了全区经济发展水平。

1-7月份,全区进出口总额33175万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10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80万美元。

二、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产业结构的升级变迁对经济转型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

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

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

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

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

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

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

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

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撑。

面对这些倒逼,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亩产率”,走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走“两头大、中间小”的“微笑制造”之路,这样才能化危为机。

(三)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生态权益机制的倒逼和机遇宁波临港工业体量大,是全省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城市。

宁波要完成“十二五”任务,面临的困难不小。

以能源消耗为例,假如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要下降到0.6吨标煤,则当年全市能耗总量要控制在4500万吨标煤,“十二五”累计需节能1100万吨标煤,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同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减排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倒逼着宁波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做大做优经济“蛋糕”。

这种倒逼反过来也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

比如,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将迎来良好机遇。

(四)新技术产业革命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机遇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对宁波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冲击和倒逼,使宁波产业面临着既要压“旧”又要上“新”的双重任务,既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当然,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宁波带来了巨大机遇。

宁波要抢抓先机,宁波的企业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专利技术、品牌标准等创新投入,夯实从“宁波制造”迈向“宁波智造”的升级之路。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倒逼和机遇下,宁波绝不能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出手、才行动,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非凡的智慧和超常的胆略,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转型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社会、城市和政府的转型升级,而这些不同领域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根本在于产业。

“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转型升级必须树立发展大都市和都市型经济的理念,确立向都市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关键要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临港大工业、传统服务业和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都市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宁波工业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传统制造业在工业中仍占很大比重,必须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

一是产品的转型升级。

传统产品要在产品转型、产品升级上下功夫,向智慧产品、绿色产品、低碳产品等方面转变。

二是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经营企业要更加注重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加强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加速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要向科技型企业、总部型企业、电子商务型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型企业等方向转型。

三是行业的转型升级。

重点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要在现有企业中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一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宁波未来产业的“领头羊”、宁波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四是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

重点要加快改造和提升一批有潜力、有优势的块状经济,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高产田、集群、集约”特征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临港大工业向循环、安全、高增值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宁波有优势有必要发展临港工业,但发展临港工业必须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路。

一要走循环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临港工业的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临港大工业循环发展新优势。

二要走安全生产之路。

重点要在加强临港工业基地布局科学性的同时,实行基地园区化监控生产和管网式一体化式安全生产,通过“数字园区”建设,构筑起集环境监测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隐患信息报送功能于一体的安全生产系统。

三要走高增值延伸之路。

重点是要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汽车产业向总装、核心部件等方向发展,造船产业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钢铁、造纸要发展高端环保产品。

(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当前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抓好传统贸易、传统物流业和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港口城市型的现代服务业。

一要加快外贸的转型升级。

要着力抓好两个重点:第一要加快推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宁波外贸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格局转变;第二要进一步提升贸易的电子商务水平,加快构建内外对接的现代营销贸易体系,再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系新优势。

二要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要以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第四方物流、海铁联运、空港物流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快提升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使宁波物流业能打通产业链,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

三要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要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契机,以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投资广场等为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金融主体,创新丰富金融业务与产品体系,加快发展离岸金融、“离甬”金融、保税信贷、物流金融和航运保险等特色金融业务,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富有特色、高效开放、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发展农业的重点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集约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

一要推行企业化规模经营。

扶持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集聚农业要素资源、农民就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企业化规模经营的转变。

二要推行工厂化标准生产。

深入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农产品工厂化标准生产方式,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制定,不断扩大国家和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生态性。

三要推行一体化加工流通。

农业生产要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建设,由生产、加工向保鲜储运、销售延伸,获取高端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要推行基地化品牌发展。

基地是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品牌是农业的特色所在,要在优化载体、强化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加快推进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转型升级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结合地方实际,要放眼世界,立足市情,创新理念,开拓思路,科学务实。

(一)利用市场促转型升级重点是创造和利用市场优势,培育和引进带动力强、行业领先的先进企业,打造高新高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

比如,利用轨道交通和客运专线建设产生的巨大市场优势,吸引南车集团投资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园;再如利用大流量的集装箱卡车和建设公共交通形成的市场优势,吸引宁波港集卡“油改气”项目等LNG项目落户宁波,将来还可以吸引天然气汽车制造企业来宁波建立产业基地,从而带动4000多家汽配企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利用临港工业庞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提升本地的节能环保装备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等。

(二)利用技术创新、产业化促转型升级重点是以新兴技术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为契机,促进以新技术装备与产品制造业、研发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这条路径在宁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首先,这将吸引物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新兴产业的大企业和好项目集聚宁波,形成一批智慧产业基地。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相关制造业的配套和升级,加快现代物流、医疗、城市管理等服务业的配套和升级,形成市场大、范围广的智慧产业链。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传统块状经济的升级。

比如,智能家电的推广应用将直接提升宁波作为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三)利用创造优势促转型升级重点是打造和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带动和支撑高新高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比如,宁波大力建设长三角空港物流枢纽,就可以形成国际空港物流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继承国际空港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口岸服务优势以及保税政策优势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使新的优势辐射中心城区和周边各县(市)区,使各地均可以利用国际空港物流优势,实行“多点多基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附加值精密配件、高档文具、现代农渔产业等临空经济产业基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四)利用重点开放合作基地建设促转型升级重点是加强开放合作,把低附加值和过度占用资源的产业链环节适度外移,应对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倒逼,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品牌、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创新的实施,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