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农业机械化工程.

合集下载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其工作总结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包括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创新和升级。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水平,增强他们的机械化操作技能。

此外,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机械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生产需求。

其次,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的总结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机械化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

最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可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最后,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还需要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在未来,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同时,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操作能力。

此外,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促进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

总之,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的总结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掌握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作业工艺设计、机械装备设计、使用、维修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从事机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维修、鉴定和推广工作。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电力系统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农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主要课程:电路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电力工程、供电技术、用电技术、电网规划、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控制技术、地方电力经营管理等,学生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方电力系统和大型企业供电系统从事有关的科研、设计、建设、运行、供电及用电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同时,针对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而设置的专门综合培养方案,将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成为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当代高级经营管理者的较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引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学科。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开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劳动强度、保护农业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内容,包括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根本理论知识;•熟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具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具备解决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根底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局部。

2.1 根底课程根底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机械化原理•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维护与管理•农业机械化自动控制•农业电气与电子技术•农业工程节能与环保2.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系统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先进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自动化控制3.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环节开始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本钱。

因此,拥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将有很多就业时机。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以下职业:•农业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农业生产系统的优化与管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此外,农业是国家的根底产业,拥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在农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开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

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总结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基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

首先,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包括土地平整、排灌、田间道路、田间作业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这些基础工作的完成,为农机化作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土地平整可以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排灌设施可以保证农田的水源供应,田间道路和作业场地的建设可以保证农机具的顺畅运行。

这些基础工作的完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基础工作的完成,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基础工作的开展也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这些都为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的总结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总结基础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

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下,农业机械化基础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农业机械化定义:是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

2、流水作业法:指在农户的土地上,不等第一项作业结束,第二项作业就开始进行,像流水一样一项接着一项开始。

3、机组:机组是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它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三部分组成。

4、机群:机群也是一种机器系统,是指某个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自走式机器以及用于维修、运输和油料储存设备的总和。

5、年有效积温:将全年平均日温大于0°C或大于10°C以上的有效日温逐日叠加所得累加温度。

对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起作用的是大约10°C以上的基温。

°6、旱农定义:旱农是在有限的降水,典型的是在年降水量少于500mm的地区,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

7、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8、固定带作业法:是把行驶带和作物生长带分开,以减少对土壤压实的作用。

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9、套作:是指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在作物间套种下茬作物,上下茬作物有一段共生期的种植方法。

间套作机械化的难点是套种和套收。

小麦——玉、棉、花10、精确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集成的,以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精细耕作技术。

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PS)、遥感技术(RS).11、条播:是用条播机将种子均匀播入已开出的条状沟内,然后覆土。

填空1、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销售推广、运用维修、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微观和宏观管理。

2、复种指数:地块上一年种几季作物的表示,一年两熟的复种指数为200%,两年三季,复种指数150%。

3、三夏:夏种、夏收、夏管。

4、田间机械化作业工艺:作业工艺方法的选择、作业工艺准备、作业工艺运行、作业验收。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设置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设置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设置1. 引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各高校普遍设置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设计了相应的基础课程。

2. 课程设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2.1 农业机械概论该课程介绍农业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政策和标准。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运用场合和维护保养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培养学生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以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2.3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该课程主要介绍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授农业机械的使用、操作和维护技能。

通过实际操纵农业机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介绍自动化控制原理和技术,并结合农业机械化应用,探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自动化控制能力。

3. 实践教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设置也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实际操纵农业机械装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农田水利工程实践:学生参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自动化控制技术实验:学生进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关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分析技巧。

4. 结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设置是培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人才的重要环节。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是指运用各种机械装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劳动强度的工程化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机械化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密切相关。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农业生产中,农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农机化水平逐渐提高。

农业机械化工程已经涉及到了种植、养殖、收割、储存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未来,农业机械化工程将继续向智能化、精准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三、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田的精准管理、作物的精准种植和病虫害的精准防治。

同时,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关键装备主要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灌设备等。

这些装备的先进性和性能决定了农机的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四、农业机械化工程的挑战和对策虽然农业机械化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工程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倾斜。

另一方面,农机的研发和创新也面临一些技术和经费上的限制,需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机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工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同时也需要解决推广和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现代农业技术 (最终整理版)

现代农业技术 (最终整理版)

现代农业技术 (最终整理版)
1. 引言
现代农业技术指的是应用科技和创新方法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并改善农民生活的一系列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包括基因改良、精准农业、农业机械化等。

2. 基因改良
基因改良是通过修改农作物的基因来提高其产量、抗病性和适
应性的方法。

通过选择性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手段,农作物的生长
周期可以缩短,抗虫害和抗病性可以增强,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3.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信息技术来监测和管理农田的各
项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

通过精确施肥、浇水和喷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机械设备来代替传统的人力劳动,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可以包括收割机、播种机、喷药机等各种农机设备。

它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并
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

5.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将继续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一些趋势包括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监测、应用人工智能优化农
业决策、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技术等。

6. 结论
现代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和改善农民生
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科目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科目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科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农业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工程、农业装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

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和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农业机械化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原理与应用、农机动力学、农机结构与设计、农机试验与检测等内容。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是指利用电气和自动化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

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

农业工程是指利用工程技术和方法对农业生产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建筑工程、农业环境工程等。

农业工程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农业工程学、农业生态工程学、农业系统工程学、农业工程勘测与设计等内容。

农业装备工程是指利用农业装备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它涵盖了农业机械、农业电气设备、农业自动化设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农业装备工程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农业装备与农田机械化、农业装备管理与维修等内容。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技术对农田水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的一种方式。

它涵盖了农田水利建设、农田灌溉、农田排水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农田水利工程考研科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学、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农田水文与水利测量等内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科目涉及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工程、农业装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科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技术和管理能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田间工程典型设计方案

田间工程典型设计方案

田间工程典型设计方案一、前言田间工程是指在农田中进行的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作业等工程,是农田生产的基础工程。

田间工程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农业生产要求等因素,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田间工程的典型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田间工程典型设计方案1. 土地整理(1)平整土地:在种植作物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以便种植机械化作业和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

平整土地的方式可以采用机械铲平、犁耙、地膜覆盖等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土地整理工具。

(2)土地排灌:对于存在排水问题的土地,需要进行排灌工程,以保证农田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排灌工程可以采用沟壕排水、井渠灌溉等方式,根据土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排灌方案。

2. 水利设施建设(1)水库建设:水库是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可以储存雨水、河水等水资源,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

水库的设计应该考虑土地的地形地势、水资源总量、水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灌溉工程: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农田,需要进行灌溉工程建设,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灌溉工程可以采用喷灌、滴灌、渠道灌溉等方式,根据土地的水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案。

3. 农业机械化作业(1)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求和种植面积,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播种机、收割机、喷药机等。

农业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作物品质。

(2)建设农田道路:为了方便农业机械的作业和管理,需要在农田中建设道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畅通运输。

农田道路的设计应考虑到农田的地形地势、作业机械的运输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4.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1)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农田的设计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肥力和长期生产力。

(2)生态绿化与宜居环境:在农田中建设一定比例的生态绿化带,对农田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提高农田的生产品质和农田生产环境,提高农田的宜耕性和宜居性。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知识重点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知识重点

绪论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本法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1949—1978年,创建起步阶段;1979-1995 年,体制转换阶段;1996-2003 年,市场导向阶段;2004 年至今,依法促进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1)人多地少,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紧张,提高农业单产至关重要,机械化要为提高土地产出率服务。

(2)农户经营面积少,作业地块小,农业机械化必须有适当的经营管理和组织形式。

(3)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决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不能按一种模式,或相同速度发展。

必须采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方针。

(4)人均资源短缺,经济力量薄弱,必须实行节水,节能、节本,保护地力的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的增产作用开垦荒地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抗拒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复种指数;抢农时;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推广使用高新技术方面;减少粮食收后损失。

流水作业法是指在农户的土地上,不等第一项作业结束,第二项作业就开始进行,像流水一样一项接着一项开始。

分段作业法是指第一项作业完成后,才开始第二项作业的方法。

与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有关的自然因素是作物、土壤、气候(温度、水分);社会因素是经济、人口、政策等。

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一)北方旱作一年一熟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二)华北旱地一年两熟间套作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三)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平作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体系四)华北两年三熟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体系五)南方水稻-小麦一年两熟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体系六)南方水稻—水稻一年多熟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第二章机组是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它是由发动机、传动机和作业机具三个部分组成的。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和技术进行耕作、种植、收割、运输等作业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是农业机械化初步试验的阶段,主要是国外援助的机械设备在我国的试验性使用。

这时的农业机械设备质量比较差,使用寿命短,适应性差,生产力效益也不高。

1970年代至1980年代,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时期。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自主研制了一批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1990年代至今,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现代化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加快,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型农业机械也不断涌现。

农业机械化给农业带来的好处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传统的人工耕作、种植、收割等作业效率低下,而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得农产品产量得到巨大提升。

缩短农业生产周期。

机械化设备在耕作、种植等作业中,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缩短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农业效益。

保证农业生产质量。

农业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证作业的精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

农业工程与农机装备的发展农机装备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农机装备的生产和销售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农机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国之一,多数农业机械企业逐渐向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同时,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基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向着现代化、科学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植保机械技术、湿地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可靠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化工程一、项目定义项目名称:农业机械化工程项目所属领域:农学涉及的主要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食品科学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及其相关技术●精确农业及其智能机械设计创新与环境控制●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管理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二、项目背景1. 项目建设意义二十一世纪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

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迈进,才能使我国农业肩负起保障16亿人口粮食安全的重任。

农业工程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保障,以生物、信息技术应用为先导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业工程,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其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多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加入WTO为中国农业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重点学科肩负着不断提供创新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本建设项目本着面向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发展学科前沿、应对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目标,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原则,拓宽研究领域,重点发展精确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所需的农业机械化工程理论与技术,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及规划管理研究,确立了农业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及其相关技术、精确农业及其智能机械设计创新与环境控制、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管理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五个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的研究方向。

经过建设特别是国家“211工程”“九五”建设,在学科学术队伍、科研能力与水平、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实验研究条件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国家“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的实施,将给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带来新的机遇,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科学的学科优势和相互交叉渗透,发挥综合性大学在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努力使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赶上国际同类先进学科的水平。

这对于我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际水平随着可持续经济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农业不仅采用先端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而且也同时贯穿先进的管理技术。

尤其是伴随着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精确化、工厂化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农产品的储藏加工流通、农业机械和农产品的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进程,农业生产正在日益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国际上,农业机械动力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绿色农业动力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是提高松软地面通过性能的农业机械行走机构研究。

绿色农业动力系统研究开发主要以电动机械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燃料机械,例如日本国家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电动拖拉机,这些还处于研究阶段。

关于松软地面机械步行机构研究,吉林大学陈秉聪院士主持研究的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其研究中引入逆向工程学理论与方法。

而逆向工程学研究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如英国华威大学华威制造集团,他们主要是将逆向工程学方法应用于制造业,以模具制造应用最为广泛。

松软地面机械行走机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采用常规设计方法,本学科则采用非常规步行的方法。

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法国等一些农业科研部门、大学、农业装备企业已组织开展有关“精确农业”方面的专题研究。

支持“精确农业”示范应用的基本技术手段已开始应用,美国有5%耕地采用精确农业技术,预计2010年精确农业技术将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

近年来,韩国、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已开始试验示范。

我国的近邻日本这个小片耕地作业的国家也已进行小块田地“精确农业”应用研究。

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温室,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目前正向完全自动化的方向迈进。

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方法与理论,研究温室气候因素的模型和控制,在其各自的外界气候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日本最近提出了在植物工厂、温室等设施内起步开展SPA(Speaking Plant Approach)系统即基于生物信息的植物对话型的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土壤等粘湿物料对地面机械的粘附、滑动阻力及磨损是影响地面机械作业效率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并在较广泛的工程领域中存在,农业机械高效节能工作部件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国外采用流体润滑、高压电渗、塑料贴面、陶瓷涂层等方法,美国开发的电渗技术的电压达到48伏。

本学科开展的工程仿生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上领先,例如仿生电渗的电压只需24伏,仿生技术成为解决地面机械及其与粘附、摩擦、磨损相关领域中的高效节能关键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

仿生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国外在航空和航海工具、机器人等领域的仿生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以美国、日本处于领先地位。

关于地面机械领域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外一直采用传统方法,本学科采用仿生方法,其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如生物非光脱附减阻滑理论和技术。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模拟与仿真、专家系统与智能技术等等都在农业经济管理与系统工程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美国不仅是率先实施精确农业的国家,而且也是最先提出精确农业经济学并且开展精确农业经济分析智能软件开发的国家。

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作为美国农产品定价中心、农业避险中心,在促进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在利益。

日本农林水产省所属的研究机构以及有关大学、企业已经联合研究开发了区域农业系统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目前正在开发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LCA数据库和智能评价与决策集成系统。

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决策等领域的研究为其政府部门的决策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农产品加工质量与安全性检测仪器在国际上发展迅速。

国外的液体和酸性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目前国际上研究的重点是低酸性食品或非酸性固体食品的加工。

在生物材料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目前的国际水平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在农产品和食品品质检测方面,目前的国际水平是非接触、非破坏方式,包括使用生物芯片。

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在农产品的生物加工工程方面,其上游加工技术的效率和实用性的范围扩大,从含有低产物浓度的生物加工过程物流中回收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开发程度、监测和控制生物加工过程方法的开发、促进仿生物和替代组织等新生物的开发等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国外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其工程化锻炼。

实验设备齐全、测试检测手段先进。

这为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国内水平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农业工程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农机、农艺有机地结合,不断推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国家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农产品加工储藏、农业信息系统等农业工程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的步伐。

对地面机械行走机构研究,国内主要是智能化和信息化研究缺乏,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机械行走机构新技术。

另外,国际上先进国家的逆向工程研究的仪器设备水平和研究成果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我国在其它领域中已有较多应用,但在农业机械关键部件上则刚刚起步。

国内目前对精确农业研究主要引进国外产品,进行试验示范,还未见精确农业智能化机具开发报道。

我国生产的温室设施基本是一个空壳,不能有效地调节温、光、水、肥、气,以及进行病害防治,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尤其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引进的控制系统也不适应我国广大地区的区域情况,存在大量的问题。

我国的工程仿生研究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仿生机器人和仿生机构学领域。

本学科在开展的农业机械等地面机械的工程仿生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先进的测试仪器设备,以适应地面机械仿生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要求。

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其理论和原理明显陈旧,很难描述和揭示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管理手段和工具也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表现出农业经济管理技术对农业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相对滞后性。

尤其是与日益发展的先进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等相比,农业机械化系统的信息管理、农业机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金融模拟、智能决策等方面更显得落后,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农业机械化乃至农业经济管理与系统分析软件十分匮乏,亟待开发。

发达国家的农业附加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保持在2:1,而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主要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来实现。

在超高压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只有少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且基本限于液体食品的加工,只有本学科开展固体食品加工的研究。

在农产品品质非接触、非破坏检测方式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研究设备投资较大,技术难度较高。

此外,在农产品包装工程方面,设备较多引进国外生产的产品,包装材料和工艺几乎是照搬国外的,我国在农产品包装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检测水平不高,缺少高水平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

三、项目现有基础本项目建设学科首批建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本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即原为理工科,现居综合性大学,强于工程科学技术基础,便于工程科学与基础科学的学科交叉,如仿生、精确农业、智能控制;曾隶属农机部门领导,又为理工科,强与农业机械及装备的设计制造,并与农机行业有紧密联系,多种产品获奖推广应用。

本项目建设学科在我国农机化工程领域具有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

本项目建设学科本着面向新农业科技革命、发展学科前沿、应对国际竞争、服务科教兴农的国家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宗旨,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发展农机化工程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加强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及规划管理研究,形成了农业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及其相关技术、精确农业及其智能机械设计创新与环境控制、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管理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五个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的研究方向。

经过长期建设特别是国家“211工程”“九五”建设,形成了以院士为核心、长江学者等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19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3人。

;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项目,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与水平显著增强,“九五”期间承担国家及部省级课题110项,获部省级奖励7项,获得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290篇;具有20年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经历,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研究领域的实验条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建立了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学科点的总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