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论文

合集下载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摘要:音乐美学是一门以音乐艺术高度出发的,专研其自身规律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主要依托音乐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分析总结音乐美学理论。

与此同时,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扩展了音乐艺术的实践道路,在实践中产生新的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实践、指导意义音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理论体系需要不断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音乐是艺术实践的理论指导基础。

音乐美学的研究需要在哲学基础上,通过使用社会学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以此表达出音乐艺术实践的特殊规律。

音乐艺术实践展示了作品的风格及历史背景,也展示了演出者的光鲜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表演技巧及独有的演绎风格,且从中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角度及层次,具有独特性及创造性。

因此音乐艺术实践具体表现出了演出者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激情,同时也表现出音乐美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音乐美学意义及其与音乐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美学是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主要专研美感、美的创造及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从音乐的艺术高度出发,专研其自身规律以及音乐本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只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个部门,其主要专研音乐的本质、现实及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的特殊形式及内容、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性质、人类的感知、想象、感情及理智等心理活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音乐美学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采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专研音乐艺术,以研究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特殊性为出发点,目的是分析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及本质。

音乐美学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且极其复杂的学科,通过充分使用人类社会及自然科学中已取得的巨大成果综合研究音乐艺术自身规律。

从以上概述可看出,音乐艺术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即为音乐美学,在对音乐艺术实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才可从中发掘音乐艺术自身本质及规律。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一)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一)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一)《梁祝》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代表性爱情故事,其历史与文化沉淀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经典题材。

在音乐领域,由上海交响乐团创作的《梁祝》交响音乐,作为新一代的音乐美学范例,由于其出众的音乐赏析价值,一直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热烈追捧。

本文将就这一经典音乐作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构安排、音乐时空的表现方式、音乐的情感性。

《梁祝》交响音乐的结构安排非常完整,由“序曲、主题、延续、架设、发挥、高潮、结尾”等部分组成。

其中,“序曲”表现出清丽的旋律,让听众在入园后就深入感受到“金燕子”的清新态度;“主题”部分则采用交响乐团演奏的方式,切入到爱情主题,用美妙的旋律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富有感染力的情感;相比之下,“延续”部分使用异乐器和和声,以深邃的音乐刻画了梁祝心中的思绪;在“架设”部分,则运用量感强、速度快的狂热音乐,为梁祝爱情带来了更为紧张的气氛,同时也为听众营造出戏剧的紧张感;进入“高潮”部分,乐团技巧大放异彩,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中,使人热泪盈眶;结尾部分则将梁祝的故事画上圆满的句点,以经典传统的方式,再次让听众感受到梁祝爱情的真谛。

此外,《梁祝》交响音乐还通过音乐时空的表现方式,展现了恢宏的音乐景观和深邃的情感内涵。

音乐中取材自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方交响音乐的特点,从很多方面彰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比如配器上取材于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高胡、唢呐等,与竖琴、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混合使用,形式上体现了中西部分地区音乐的共鸣。

另一方面,音乐中交替地使用缓、快两种节奏形式,使听众随着音乐的旋律流转而感受到音乐时空之间的感受体验。

最后,音乐的情感性也是《梁祝》交响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分别通过旋律、和声、速度等元素,将爱情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中国民间爱情的真正内涵。

比如曲目“金燕子”使用柔和、清浅的音乐形式,表现出祝英台纯洁、柔美的形象;而曲目“掀起你的盖头来”则使用了饱满、激情的音乐,表达了梁祝两位热烈的情感。

流行音乐赏析论文5篇

流行音乐赏析论文5篇

流行音乐赏析论文5篇第一篇:流行音乐赏析论文流行音乐赏析论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经典的流行歌曲已经被掩埋,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对流行音乐则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虽然自己是90后的人,而且大部分和我同年龄的人也许都喜欢那些比较花俏充满动感的音乐,而我自己却仍旧很喜欢邓丽君的歌,还隐约记得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经常听着邓丽君的歌,《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总是感觉她的声音是如此美妙。

而现在的自己仍经常保持着童年的那份欢愉与童真来欣赏邓丽君的歌,因此自己想通过论文来介绍一下自己童年的那种甜蜜的声音——邓丽君许多年前,一代人被她的甜美歌声深深陶醉。

许多年后,这一代人在她的歌声中迈向中年、老年。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邓丽君的歌不经意地从某家店铺飘进耳朵,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隔世地想起自己青涩的初恋。

1953年1月29日,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邓丽君出世。

至于“邓丽君”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父亲邓枢听从袍泽建议,以“美丽的竹子”之意,为这个小女儿取名为“邓丽筠”,但因为后来大多数人都将“筠”字误念成“君”,所以顺口就以“邓丽君”为艺名,她的英文名字则是“T eresa Teng(特丽莎·邓)”。

邓丽君是在全球华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歌手之一。

而且作为一名横跨亚洲与华人文化圈的超级巨星,邓丽君的歌唱技巧与天赋早就是公认的事实。

除此之外,邓丽君的语言天分亦备受肯定,包括普通话、广东话、上海话、闽南语、山东话,英语、日语、法语和基础的马来语,她都能朗朗上口。

回头看邓丽君的童年与少女时代,可以发现邓丽君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在努力克服各种环境的劣势与折磨后,充分掌握机遇与命运,并且一点一滴积累出的成果。

也因为如此,相较于太多人在爆得大名后的忘形与放肆,邓丽君却格外珍惜这个全家人共同奋斗的成果,一步步地将努力转化成迈向未来坦途的养分,更凸显一个巨星的诞生绝非偶然。

音乐美学论文2篇

音乐美学论文2篇

音乐美学论文音乐美学论文第一篇:音乐的表达与情感传递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立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

这种表达和情感传递是通过音乐中的各种元素和技巧来实现的。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的原理,以及它们对音乐美学的意义。

首先,音乐的表达是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动机等元素来实现的。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通过音符的高低、长短和连续性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或意义。

而和声则是由多个声部同时进行产生的,它可以通过和弦、和声进行等来表达音乐的复杂性和情感。

节奏则是音乐的时间性特征,它通过强弱、快慢和重复等手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

动机则是音乐中的小主题,它通过反复出现和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音乐的情感传递是通过音乐中的表现技巧和演奏方式来实现的。

表现技巧包括演奏技巧和创作技巧,它们通过对音乐中的元素和结构进行利用和处理,来表达音乐中所要传递的情感。

演奏方式则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图,包括演奏的力度、速度、音色和音响效果等方面。

这些技巧和方式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感人和富有表现力。

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对音乐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使音乐成为一种可以直接触动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使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其次,它们使音乐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娱乐的方式,还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最后,它们丰富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感知和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

综上所述,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是通过音乐中的各种元素和技巧来实现的,它们对音乐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美,以及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二篇:音乐创作与审美体验音乐创作是音乐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作曲家的创意和技巧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主题。

而审美体验则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通过听者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来实现的。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意义探讨论文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理论和方法,它对音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美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表现方式,还可以指导艺术家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首先,音乐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美学可以对音乐的元素、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理解不同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音乐美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进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

其次,音乐美学可以指导艺术家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是一个艺术家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过程,而音乐美学可以提供创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艺术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创作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如何运用声音和结构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音乐美学的研究也会对音乐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音乐美学的研究还可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需要专业技能和素养的艺术,音乐美学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

通过音乐美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音乐美学的研究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使音乐教育更加科学、全面。

综上所述,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表现方式,还可以指导艺术家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同时,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可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和学习,并将其应用于音乐艺术实践中。

音乐美学论文

音乐美学论文

音乐美学论文浅论我国古代各个时期音乐美学的社会功能姓名:赵雅琪学号:20091542 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 摘要:周训能用之,和乐如一。

“移风易俗,莫乐于安;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这组观念,叶郎先生对这组观念有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谈的是诗的社会作用。

但是如果单就“兴”、“观”、“群”、“怨”这组概念来说,我以为主要是对诗歌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的一种分析。

荀子,著有《乐论》。

荀子认为,“礼”和“乐”的社会作用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乐合同,礼别异。

如果每个人都无限制得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必将产生“争”和“乱”。

因为“乐”最终是体现“道”的,是“道”对于人的情感欲望的节制和规范。

由此可见,在荀子看来,音乐所起的“和”的作用,首先作用于人的心灵,有了人心灵的净化与“和”,才会有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和”。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美学著作。

《乐记》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记》认为,不但“乐”和“礼”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且它们同“刑”、“政”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有关音乐的功能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所谓“淫声”的论述。

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

而“太平由实非由声”,则否定了音乐社会功能的无限性。

关键字:音乐美学社会功能孔子荀子《乐记》白居易音乐美学从诞生开始,就渗透着人的认识思维与人的某种需要的欲望,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思维与需要的关系,才有了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

虽然,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需要的实际性远远大于审美的表现性,而只有当创造以表现性审美为目的的感觉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式不再被简单的定义为模仿的时候,表现的审美功能才得以显现。

古代文献中曾对《葛天氏之乐》做过如下描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本》,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长》,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关于音乐的论文优秀2篇

关于音乐的论文优秀2篇

关于音乐的论文优秀2篇音乐学论文篇一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音乐美学随着音乐创作和演出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并已经成为了一种有着丰富音乐发展及音乐发展形势的思想言论。

音乐表演艺术属于一个创造性和独立性的表现过程,它既再现了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时代特征,又体现了音乐表演者的娴熟技巧和独特个性,具体体现了音乐艺术表演者的创造激情和审美意识。

所以,音乐美学对演奏者的音乐表演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一、音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研究的关系音乐美学是在现有的物质及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涉及到的知识面范围较大,它主要研究人类的情感问题。

音乐表演是现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社会中的独立学科,而音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借组音乐表演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表演的整体规律,为今后的音乐表演奠定较好的基础,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艺术的真正本质。

二、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音乐属于一种高尚的艺术,他的美感是人的感性评价和感情评价,可以在人的情感、心里、听觉世界去感受和体会。

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很好地通过表演作品体现。

因此,音乐作品演奏不仅是旋音、音节的评价元素,还要求音乐演奏者具有特殊的音乐美学修养,可以深刻理解音乐演奏作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好地诠释音乐美学表达,给听众带来具有真实情感和娴熟高超技术水平低优秀演奏作品。

所以,音乐演奏者要不断的学习音乐美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能更好滴诠释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中所蕴含的浓厚底蕴。

三、研究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现实意义音乐美学是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虽然是艺术哲学的分支,但是也属于音乐的一个部分,是音乐学的基础性学科。

对于学习音乐的专业人士来说,音乐必将深刻影响其日常的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并在无形中伴随其左右,音乐美学在该过程中发挥了具大的作用,且在深层次影响着演奏者的音乐表演,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有效统一凭借单一的音乐技巧进行表演会给人一种炫耀感,而借助音乐美学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相统一,把音乐灵魂融入到音乐表演中,会赋予音乐表演一种享受性的、柔性的音乐感受,给欣赏者以想象和思考,并提醒他们单纯凭借表演意识无法打动听众,因而音乐表演者必须在音乐表演者融入音乐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论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论文

论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论文

论音乐美学中的自律与他律论文他律论是与自律论相对而言的,二者在音乐本质认识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他律论看重音乐的内容,强调音乐的内容美,也就是说他律论者提倡“情感论”,认为只有把这些精神性的内容注入到音乐中,并使其表达出情感的因素,才是真正的音乐艺术美。

他律论认为音乐的规律和法则并不是靠音乐自身去维系和制约的,它还要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是他律的。

他律一词,在康德哲学中是用来指人的意识是独立存在的,它不是由客观事物等外在的规律因素所决定的。

这主要是因为音乐本身就体现着某种外在于音乐的客观实在,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达,它总是脱离音响结构这些外在形式束缚的某种东西。

这种东西主要就是指人类的情感,即音乐的内容。

正是这个情感、这个内容决定了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了音乐的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律论强调内容,注重精神,它强调音乐是情感的完美表现。

所以音乐的内容就是形象、情感、精神特征,其中以情感尤其重要。

情感论美学作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上由众多理论体系和审美观念所构成的一支强大美学阵营,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却很短暂,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单一。

意大利当代著名音乐史学家恩里科·傅比尼在其所著的《音乐美学史》中,将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来看待,情感论音乐美学似乎是出现18世纪的一种美学观念。

自律論音乐美学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以“数”的比例关系来解释音乐美的做法,这就蕴含着某种偏重于形式的要素,强调音乐自身客观属性的音乐美学观念。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被人们誉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人们通常把毕达哥拉斯和他的门徒们统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当作音乐的本源,认为音乐的基本法则是“数”的关系,提出音乐的美与和谐只能到“数”的关系中去寻找。

毕达哥拉斯将其绝对化,并将其认为是音乐的本源。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1)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1)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1)梁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美丽的故事,已经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电影、电视、戏剧等,以及音乐,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

许多作曲家都以梁祝为灵感,创作了穿越时空的音乐,展现出其独具美学价值的魅力。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梁祝音乐展现了许多美学范例,例如感受性、表现性、象征性和情感性等。

首先,感受性是音乐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梁祝音乐通过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呈现出深刻的感受性,带领听众在旋律的引导下,深入地体验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

其次,表现性也是梁祝音乐的一大特色,表现速度、节奏等因素对情感的影响,使音乐在表现故事中的动人情感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例如,曲调的节奏感和节奏强度与情感的起伏相互协同,从而使音乐情感更加深刻。

再者,象征性的应用也使梁祝音乐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通过音乐符号、旋律口感等方式,刻画出另一种情感内涵,使情感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梁祝音乐中使用了各种意象来表达不同的心境,使得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象征性。

最后,情感性是梁祝音乐的主旨,表现了爱情的柔情、悲壮、绝望等多种情感,使所有听众都会陶醉在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中。

梁祝音乐在情感的渲染方面堪称一绝,使所有倾听者都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震撼,使整个音乐更加饱满、丰富。

总之,梁祝音乐是中国音乐的瑰宝之一,它的音乐美学范例不仅突显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深入人心的旋律,令人难忘的表现,丰富的象征意义,都是令人称赞的艺术成就。

作为音乐爱好者,我们应该学习欣赏和探索梁祝音乐,探究它背后的美学以及人生哲学,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精选5篇)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精选5篇)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精选5篇)第一篇: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一)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美学课的学习,我的体会颇多。

尤其是老师在讲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中的音乐欣赏的一般本质时深深触动我。

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聆听音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而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则有助于我们对音乐作品欣赏与理解。

关键字:音乐欣赏音乐欣赏的本质韦伯《自由射手》歌剧从美学上认识音乐欣赏的本质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音乐美学,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让我懂得什么是美,美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也让我逐渐感觉到音乐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

音乐美可以大到一步庞大的音乐著作,小到我们身边几个动作发出的音响。

也让我明白了罗丹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我就从美学角度上谈谈我对音乐欣赏本质观点欣赏的理解。

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脱离了音乐欣赏,离开了听众,音乐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也就会失去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有:1.听觉审美的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

我们人的耳朵不仅有接受外部信息的功能,还有对音乐美与丑的判断,即听觉审美的能力。

2.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

我们人通过听觉获得对音乐内容的体验,享受从美好的音乐感觉来获得音乐价值。

3.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

理性认识我认为就是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我们对作品所作的功课,即了解这部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品经历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

下面我用实例来解释一下我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的理解。

我第一次听《自由射手》歌剧时,只是知道到这部歌剧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守林园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相爱。

为了能与阿加特成婚,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

第一天马克斯在射击比赛中失败了,为此他忧心忡忡。

音乐论文(精选五篇)

音乐论文(精选五篇)

音乐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音乐论文音乐的含义贝多芬说: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

”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 而接受哪一种类型的音乐却是与我们从小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 而音乐的独特魅力就在于, 即使是家庭背景迥然相异的人, 也都会被那舞动的音符所感染。

无论是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流行音乐, 还是被许多艺术家尽情演绎的高雅音乐, 都能以一种适合而通畅的载体浸侵到我们或空荡或充盈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

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任何工作都不象音乐那样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音乐本身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可以鼓舞人们去奋斗、去前进,也可以让人们释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

所以能够懂得音乐也就是更好地懂得人生。

而越是美妙的旋律,也就是越有意义的人生。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当然,作为一种最具实验性、争议性的先锋音乐,流行音乐的确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陷,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

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由“十五首抒情歌曲”奠定的写作风格成为新时期歌曲创作的主要流派,并于80年代前期居统治地位。

1.2韩国流行音乐韩流,在本文中被特指是指韩国流行音乐的简称。

音乐美学教育论文

音乐美学教育论文

音乐美学教育论文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音乐美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音乐美学教育论文篇一《音乐美学教育实践之初探》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各级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音乐自古以来就可以给人以感受美、认知美的感受,可以让人们在感情上融入音乐当中。

而美学教育又称美育,是通过培养人们的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并且提高学生在感受美方面的能力;(2)培养并且提高学生在鉴赏美方面的能力;(3)培养并且提高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两方面的能力;(4)培养并且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美育对德育、智育和体育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美育通过用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从而使他们接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国民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而美育又是国民教育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其中,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教育,既有数学、哲学、逻辑学的抽象性,又具有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明确直接地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功能,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是向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

对于生理和心理都处在迅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儿童,他们的可塑性极高,对音乐的感受力也在逐渐发展。

本文根据音乐的科学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重新思考音乐审美教育对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探讨研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V1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V1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论文-V1
梁祝音乐美学范例鉴赏
梁祝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梁祝故事悲情蜚然,而配以动人的音乐更是让人为之倾倒。

本文将对梁祝音乐美学范例进行鉴赏分析,从旋律、节奏和音色三个方面逐一展开。

一、旋律
梁祝音乐的旋律充满了悲凉、无奈的情感,在音乐中完美地诠释出梁祝爱情的悲剧命运。

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约定三年后相见的旋律,旋转流畅,回旋乐章显得感性而张扬,给人以渴望和期盼之感。

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见的旋律则节奏舒缓,朴素平淡,代表了两人平淡而凄婉的相遇之情。

二、节奏
梁祝音乐的节奏十分抒情和感性,充满了爱的呼唤和对生命的感悟。

其中,梁祝头簪舞曲舞蹈节奏规律、节奏感强,给人以活力感和欢乐感。

而梁祝琴曲则更显得深沉和含蓄,着重体现了梁祝爱情的复杂和曲折。

三、音色
梁祝音乐的音色清新脱俗,各种乐器的音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音乐语言。

梁祝琴曲中,洒脱的琵琶声、悠扬的二胡声和清脆的古筝声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深情地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而在梁祝交响乐中,则采用了现代交响乐常见的弦乐器和管乐器,营造出夸张、生动和宏伟的氛围。

总结
综上所述,梁祝音乐美学范例凭借着高超的旋律、抒情的节奏和清新脱俗的音色,成功地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

音乐美学论文

音乐美学论文

音乐美学论文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哲学分支,探讨音乐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对人们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影响。

本文将以音乐美学为主题,探讨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审美体验的作用,并分析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状态。

音乐通过节奏、旋律、和弦等元素的组合,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例如,慢节奏的音乐常被认为能够表达出内敛、悲伤的情感,而快节奏的音乐则给人以兴奋、喜悦的感觉。

音乐不仅可以表达个体的情感,还可以传递社会和文化中共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某些音乐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爱情、友谊或是国家荣誉等感情的共鸣。

这些共同的情感体验使音乐成为了一种连接人们心灵的纽带,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和满足。

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享受。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音乐结构,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音乐的审美体验来自于其内在的美学特征和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解读。

例如,和谐的旋律、协调的和声以及精确的节奏,都是使人们产生审美享受的因素。

此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氛围和意义也能够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音乐的审美体验不仅与音乐本身有关,还与个体的文化背景、情感经历和认知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和解读。

这种主观性的多样性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可以与绘画、舞蹈、戏剧等形式进行结合,产生更加丰富和综合的艺术表达。

例如,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能够创造出动感和视觉上的享受,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则能够增强戏剧性和情感表达的效果。

同时,音乐还可以与文字、影像等媒介进行结合,创造出多媒体艺术作品。

关于音乐的本质(音乐美学论文)

关于音乐的本质(音乐美学论文)

关于音乐的本质音乐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由古代的相对单一到近现代的复杂多变,音乐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在音乐充斥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伴着音乐的节奏生活,可以说,没有音乐,世界将变得异常寂寞。

如今,音乐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已不言而喻,然而,生活在音乐海洋中的人们也许很少深思过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对人类社会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的问题。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问题,即音乐究竟表现什么的问题,自音乐产生以来便长久地困扰着人们,同时也吸引着人们为之探索,并导致了一门专门学科一音乐美学的诞生。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音乐理论家都曾孜孜以求,在音乐本质问题上耕耘播种,著书立说,形成众多的美学流派,这些流派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仍找不到一种较为完善、普遍为世人所接受的权威理论。

但是这些流派和学说的存在,对于音乐本质问题的探索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对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窥探音乐王国的奥秘,进行音乐欣赏是大有好处的。

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理论:一、造型说造型说是音乐美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个美学流派。

这个流派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立的“模拟论”为理论依据,认为音乐是对于客观现实中各种音响的模拟,它从属于现实,也依赖于现实;现实中的声音原形象是第一性的,根据现实中声音原形象而创造的音乐形象是第二性的。

二、表情说音乐学中造型说的缺陷引起了表情说的出现,并与之相抗衡。

表情说以感情论作为立论的根据,在德国的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观念中得到了特别的发扬。

它倾向于主要地、有时是绝对地把音乐的内容看做是人的感情和灵魂的“内在世界”的表现。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仅仅与具有完全直接性质的内在精神运动有关,可以说是与没有思想的情绪的音响有关系”。

三、快乐主义快乐主义的音乐美学倾向在古代就巳出现。

该倾向认为,音乐不能模拟任何东西,不能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大学美学论文大学美学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美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音乐美学的本质在中西方的音乐美学中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音乐表达情感”。

在缪天端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一书中也给音乐美学作了定义:“音乐美学就是研究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条件。

”在中国,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产生于人与物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人,在音乐美学上则表现为声无哀乐论和物感说;而在西方,对人与物的关系的理解是人对物的把握,人要理解世界就必须要从认识世界的真相开始,在音乐美学上主要表现为音乐自律伦和音乐他律论。

所以,在对音乐美学本质的理解上中西方就存在较大的差别。

二、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比较(一)美感特征的比较由于中西方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在美感特征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创作意境的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认为虚与实的统一才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民族个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神体现。

而在西方,音乐的主题着重表现“实”,他们认为自然由始至终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意义的实体,所以西方音乐也倾向于表现一种鲜明的情绪、一个明确的观点等具有单一性的主题,很少去追求弦外之音。

所以,西方的音乐思想总是强调和突出它的实在性,多以“真”为它的终极目标。

但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致虚和求同,表现在音乐上就产生了“空白”,造成一种“空灵”的.意境,追求的是“虚中见实”,达到意味深长的美学效果。

无可置疑,中西方的音乐都具有同样的力度与深度的美感,不同的是西方音乐体现出的情感内涵就是主题,而中国的音乐主要体现的则是一种感悟、一种意境、一种情韵。

在力度的表现上西方音乐主要体现强度,展现一种不可遏制的汹涌之势和强烈的震撼力,就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现一种英雄的主题和革命斗争的意象;在深度表现上中国音乐则使人身心陶醉,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鼓舞、慰藉和愉悦。

荀子音乐美学思想论文

荀子音乐美学思想论文

荀子音乐美学思想论文一、荀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依据创造音乐的主体是人,音乐感受的主体也是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即使是现代的音乐美学,它们的逻辑起点也是如何依据人性的本质和特点来确立音乐创制的原则与方法。

因此,可以说人性论不仅是先秦儒学的基本论题,同时也是荀子全部社会思想的基础和依据。

与此同时,天人关系中人的地位也是荀子践行礼乐教化的理论基石。

(一)荀子“性恶论”人性观荀子思想体系以“性恶论”为基础,其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

”②荀子的思想基本上是围绕着如何教育、改造人性问题展开的,而他的这种思想是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人性恶是人的自然属性、生理本能。

荀子之所以认为人性恶,是因人皆“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

喜声色、好利欲是人的自然天性,并非后天教习所致,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先王圣君也不能免俗。

因此,荀子特别强调:“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荣辱》)同时他又指出,后天的人为因素又能使先天的人性恶,变成后天的人性善,亦即“化性起伪”。

这一观点既不同于儒家祖师爷孔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观,更与孟子所认为的人的本性是善的、人与生俱来便有“善端”的“性善论”呈两极对立。

按孟子的观点,人性本善,是天赋而非外界施加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是“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只要能在“内省”、“尽心”基础上自我实现,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与孟子不同,荀子认为“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荀子主张人可经过后天的学习与磨砺,使之变恶为善,变丑为美,否则人性是不可能“自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律论与他律论
内容提要:在音乐美学认识功能的讨论中,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截然相悖的两种观点,即自律论与他律论两派观点各执一说,长期对二。

本文论述了两者的发展的源起,并举例说明中西两方对两论的侧重。

关键词:自律论他律论源起侧重
在西方音乐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对音乐美的本质的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美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与解释,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美学研究中,出现了黑格尔、康德等人对音乐美学问题称得上详细而周到的,且对后人产生极富启发意义的观点。

正是因为这一点,在19世纪对十音乐美的本质的探讨出现了受黑格尔美学思想影响,以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为代表的他律论和从康德美学中寻找支点,以汉斯立克、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自律论,这两种派别使音乐审美认识功能的讨论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

他律论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是来自音乐以外的东西,即人类情感,感情就是音乐的内容,情感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

它强调音乐的内容美,认为只有把精神内容表现十声音,音乐才能提升为真正的艺术。

而自律论则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的不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什么东西,而是在音乐自身,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理解,只能从音乐自身去把握。

中西方在历史上对两律的探索都很早。

仅以中国来看,如《管子》论律,《乐记》论乐,分别是论自律和他律的,都在两千年以上。

但在以后的发展方向上,中国和西方就分道扬镳了。

中国主他律,西方主自律。

音乐史家张世彬认为:“中国音乐以意为主,故接近哲学;西方音乐以音为主,故接近物理学。

”这话大体上说出了此种分别的情形。

中国是重内在价值的国度,以诗教为最甚,并影响到音乐、绘画,都讲究意境、风骨、神韵等内在的价值。

即使讲内外兼顾,也侧重内在。

重内在价值的探寻,促使我国音乐在历史上偏向他律的发展,而西方却奔向自律。

他么使单音音乐走向复调;复调由“奥尔加农”走向“迪斯坎图斯”,然后走向主调;和声由传统走向现代;调性有确立又到多重或瓦解等。

这不是说西方不讲他律,中国不讲自律,这是说确有两种不同的偏重而已。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给音乐美作了一个定义,“音乐的内容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认为音乐特有的美“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与其持相同观点的斯特拉文斯基认为,就其本质而论,音乐是不能表现任何一点什么的,不管它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一种心理状态,一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什么,表现从来不是音乐内在的特点。

”可见,自律论认为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音乐美的存在与情感无关。

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音乐的形式美,肯定艺术自身的“纯洁性”。

我国先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论著《乐记》中曾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等的看法,认为人的哀、乐、喜、怒、敬、爱六种感情,都会给其发出的声音印记上情感的色彩,“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啤以缓;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并且描述了音乐又是以怎样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六种人的不同心情。

《乐记》从“物—心—音—声—乐”这一结构说明“乐”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已接触到音乐的本质在十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这一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

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坚持卞张音乐是表情艺术这一说法的也人有人在。

波兰音乐学家丽莎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

”原苏联音乐学家万斯洛夫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并认为承认感情在音乐中的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意味着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胜方而,感情的表现更胜一筹。

由艺术折射生活原理分析《苏格兰交响曲》和《未完成交响曲》摘要: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它正确的表明了艺术的客观根源,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也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

本文通过将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和舒伯赫的《未完成交响曲》纳入S-AT-R进行分析,揭示艺术折射生活原理。

关键词:艺术折射原理门德尔松舒伯赫
S-AT-R公式中,S是生活——刺激信息(“环境元素”),经过A这个“同化”步骤形成T这个主体意识内容的“结构”(AT是同化刺激S于结构T的意思),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R。

音乐正是这个反应的结果R的一种特有的声象化的记录形式。

AT是其中最关键的部位。

它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而是积极、能动的生成。

它一方面在吸收——“同化”,一方面在调整——“顺应”,从而形成自己既是稳态又是动态的心理场机构。

这个“场”的结构、成分、功能有什么不同,作出的折射——反应R就不同。

下面我们将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和舒伯赫的《未完成交响曲》纳入S-AT-R进行分析,揭示艺术折射生活原理。

门德尔松的《苏格兰交响曲》作于1830—1842年间,而其创作灵感始于1829年5月,应伦敦爱乐协会之约首赴英伦之时。

此年7月,门德尔松到苏格兰,在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遗迹诞生了创作此曲的灵感。

他在信札上曾写道:“日近黄昏时,我们来到霍里路德堡,玛丽女王居住、恋爱的地方。

那里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回的楼梯后,可看到一间小屋。

当年追踪者爬上楼梯,在这里发现李吉奥,硬将他从屋里拖出,在隔了3个房间的拐角处将他杀死。

四周的东西已经朽坏了,从中还可以望见蓝色的天空。

我今天就在这间古老的房子里,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灵感。

”门德尔松所说的古堡典故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宠、被称为“外交顾问”的意大利乐手维多·李吉奥被一群贵族所杀。

这首作品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即霍里路德古堡主人——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第九代孙女,1842年3月3日,由门德尔松自己指挥爱乐乐团首演。

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

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

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

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

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

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

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

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