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第2章V3
卫星通信培训课件
卫星通信市场
卫星通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了 解卫星通信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是进行卫星通信技术和业务发展规划的重 要基础。
卫星通信体系结构
卫星通信系统分为卫星、地面系统和用户终端三个部分。卫星通信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涉及卫星参与者、卫星的质 量、传输链路等多个方面。 本章将深入探讨卫星通信的架构、卫星参与者以及卫星的质量。
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包括通信卫星、地面系统、天线系统和链路性能。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卫星通信系统的 质量和性能。 本章将介绍卫星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本章将介绍当前卫星通信市场的规模、趋势和竞争格局。
卫星通信规范
卫星通信领域规范包括国际规范、亚太地区规范以及中国规范等,这些规范 为卫星通信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和规范。 本章将介绍卫星通信规范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卫星通信网络安全
卫星通信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安全保障是卫星通信的重要问题。确保网络安全需要卫星通信业者密切关注全球 网络安全态势,采取应对措施。 本章将详细介绍卫星通信网络安全的安全威胁、安全策略以及网络安全的要点。
卫星通信监测和控制
卫星通信监测和控制是卫星通信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基础,它对卫星通信的安 全性、可靠性和规范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卫星通信监测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卫星的轨迹控制。
卫星通信应用案例
卫星通信应用广泛,包括国防安全、航空航天、能源通信等领域。具体应用 案例往往能够帮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卫星通信的优点和应用。 本章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来介绍卫星通信的实际应用。
卫星通信[1]
PPT文档演模板
图2.3 卫星通信的应用
卫星通信[1]
2.1.2 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
1.静止卫星通信
目前,绝大多数通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静止 卫星的条件为:
(1)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 (2)卫星运行的轨道形状为圆形轨道; (3)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5786.6km; (4)卫星运行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 (5)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好是24h,和地球的自转周 期等。
② 通过对各种轨道高度的有源通信卫星的试验,证明 了高轨道特别是同步定点轨道对于远距离、大容量、高质量 的通信最有利。所以,试验及试用逐步集中到同步定点卫星 方面。
PPT文档演模板
卫星通信[1]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1965 年 成 立 了 国 际 通 信 卫 星 组 织 INTELSAT , 相 继 发 射 了 IS-Ⅰ、IS-Ⅱ、IS-Ⅲ通信卫星。一些国家建立了一批地球站,初 步构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网络,开拓了国际卫星通信业务。限于当 时的技术条件,地球站设备十分庞大,采用30m口径的大型天线、 几千瓦速调管发射机、致冷参量放大器接收机,建设一座地球站 耗资巨大。
卫星通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3
卫星通信[1]
第2章 卫星通信
2.1 卫星通信概述 2.2 通信卫星
PPT文档演模板
卫星通信[1]
2.1 卫星通信概述 2.1.1 卫星通信的概念
1.卫星通信的定义 卫星通信是指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 作为中继站转发无 线电信号,在两个 或多个地球站之间 进行的通信,如图 2.1所示。
PPT文档演模板
卫星通信[1]
卫星通信课件第3章(xsy) (NXPowerLite)
=196.52dB W
卫星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接收功率为:
[Cs]= [PtE]+[GtE] +[GRS]-[Lu]=[EIRP]E +[GRS]-[Lu]
= 98.6dBW+ 16.7dBW- 200.04dBW
=-84.74dBW= -54.74dBmW
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接收功率为:
[CE]= [EIRP]S +[GRE]-[Ld]-[LFRF]
解:若上行工作频率为6GHz,下行频率为4GHz,距离为, d=40000km。
上行线路传输损耗为:
[Lu]=92.44+20lgd(km)+20lgf(GHz)
= 92.44+20lg40000+20lg6
= 200.04dBW
下行线路传输损耗为:
[=92.44+20lg40000+20lg4
3.4 噪声与干扰
3.4.1 系统热噪声
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所有有源器件都会产生热噪声。为理解 热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里以电路中的一个电阻为例来 说明。从电阻外部看,其内部电子自由运动产生的能量就像 是其两端施加了一个随机起伏的电压 。
1. 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F(或NF)定义为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之比:
3.2 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特性
多普勒频移
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卫星与地面移动终端之间存在
相对运动,因而它们作为发射机或接收机的载体,接收信号
相对于发送信号将产生多普勒频移。分析表明,多普勒频移
fD可由下式表示 :
fD
Vfc C
cos
其光中速,,V而为卫为星卫与星用与户用的户相之对间运的动连速线度与,速fc为度射V方频向频的率夹,角C为
卫星通信系统教学课件
使用伪随机序列在多个频率上跳变,实现扩频。
跳时扩频(THSS)
使用伪随机序列在多个时隙上跳变,实现扩频。
04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
覆盖范围广
卫星通信系统能够覆盖地 球的各个角落,实现全球 通信。
通信容量大
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较大的 通信容量,能够满足大量 数据的传输需求。
01 无线传输
卫星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微波、毫米波和激光等频段。
02 信号覆盖
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广泛,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和广 播服务。
03 信号传输距离
卫星信号传输距离远,可以克服地理障碍,实现 远距离通信。
卫星通信信号的处理过程
01 信号调制解调
在卫星通信中,信号需要进行调制解调,以适应 无线传输的需要。
电视机。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大范围覆盖,提高电视信号的覆盖率和质量
。
02
直播卫星电视
直播卫星电视是将卫星信号直接传输到用户的接收设备上,用户可以实
时收看卫星转播的电视节目。这种方式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电视信号,
并且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直播。
03
数字卫星电视
数字卫星电视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相比模拟信号传输具有更高的传
可靠性
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 求高,需要保证在各种恶 劣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适应性
卫星通信系统需要适应各 种复杂环境,包括不同地 区、不同气候条件等。
03
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
调频(FM)
01
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携带信息。
频同时存在的调制方式
卫星通信系统教学课 件
目录
卫星通信系统分解课件
THANK YOU
卫星通信系统分解课件
目录
•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 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 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 卫星通信系统应用案例
0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地 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站 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进行 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
通信容量
通信容量
指卫星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ps)或兆比特 (Mbps)来表示。通信容量的提高可以增加系统的吞吐量,满足更多的通信 需求。
频谱效率
频谱效率是指单位频谱资源上所能传输的信息量,是衡量通信容量和频谱资源 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提高频谱效率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设备成本高
卫星通信系统的设备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不易普及。
信号衰减
卫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层和距离 的影响,导致信号衰减。
对地球静止轨道的依赖
卫星通信系统需要依赖地球静止轨道资源, 面临轨道资源紧缺的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系统的数 据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高。
调制方式
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 的信号形式,包括QPSK、QAM和 OFDM等。
多址接入技术
FDMA
频分多址接入,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特定的频段进行通信。
TDMA
时分多址接入,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特定的时间片进行通信。
CDMA
码分多址接入,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特定的码序列进行扩频通信。
04
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信号传输频段
卫星通信系统使用的频段包括微波频段、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 等。
《卫星通信原理》PPT课件
降雨、冰晶
C和Ku频段的双极化系统(与系统 配置有关)
大气层中的大气
低仰角时的通信和跟踪
对流层和电离层的折射率起伏 对流层:10GHz以上的频率和低仰 角;
电离层:10GHz以下的频率
地表面、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卫星移动业务
传播时延、变化 系统间干扰
对流层、电离层 风管、散射、衍射
精确定时和定位系统,时分复用 多址接入(TDMA)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收发地球站
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
星形
网格形
卫星通信体制
1)基带信号形式 模拟/数字、信源编码、信源调制、单路/多路、
FDM/TDM、预加重、加密、差错控制等; 2)中频(或射频)调制制度
FM、PSK等; 3)多址联接方式
FDMA、TDMA、SDMA、CDMA等; 4)通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二)
2、水平极化、垂直极化
极化通常是指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瞬时电场矢量的方 向。在极化波中,以地平线为准,当极化方向与地面平行时,称 为水平极化。当极化方向与地面垂直时,称为垂直极化。
线极化:水平极化、垂直极化 圆极化:左旋极化、右旋极化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三)
3、卫星天线
江苏/上海/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四川 /贵州卫视等10套
西藏/陕西/CETV教育/CCTV综合/经 济/国际/军事/农业/英语频道 等10套
中国波束 中国波束 中国波束
11960
左旋圆极化
28800
直播付费业务
中国波束
对地静止轨道
(1)卫星必须以与地球旋转相同的速度 向东运动;
(2)轨道必须是圆形的; (3)轨道的倾角必须为零度。
对地静止轨道
卫星通信技术手册
卫星通信技术手册一、引言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作为中继设备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广域覆盖、大容量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卫星通信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未来展望。
二、卫星通信技术原理1.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卫星通信系统由发射站、卫星和接收站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其中,发射站负责将信息转换为信号并以指定的频率发送至卫星上,卫星作为中继设备将信号再次转发至接收站。
2.卫星通信信号传输过程卫星通信信号传输过程包括上行链路传输、卫星中继和下行链路传输三个环节。
上行链路传输指的是发射站将信号通过天线发送至卫星;卫星中继是指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再次通过天线转发至接收站;下行链路传输是指接收站通过天线接收到卫星发送的信号。
三、卫星通信技术应用1.卫星通信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军事通信中,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反向链路通信、数据传输、精确定位等功能。
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战略指挥、军事卫星通信等领域。
2.卫星通信在民用通信领域的应用在民用通信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电视、移动通信、国际长途通信等方面。
它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并满足大容量传输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全球通信的发展。
四、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低轨卫星技术的兴起低轨卫星技术以其低延迟、大容量等优势逐渐崭露头角。
它可以实现较高频率的数据传输,并提供更加稳定的通信服务。
2.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例如,卫星通信与5G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通信服务。
3.卫星通信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智能化应用是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卫星通信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五、结语卫星通信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通信手段,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卫星通信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通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卫星通信系统》课件
高带宽传输
卫星互联网采用高带宽的卫星 转发器,能够提供高速的互联 网接入服务。
灵活组网
卫星互联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 灵活组网,满足不同规模和不
同需求的用户接入需求。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利用卫星信号实现导航和定位功能。
高精度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 定位,满足各种导航和定位需求。
覆盖范围广
卫星电视广播的覆盖范围广泛,可以覆盖全 球或特定区域。
多频道传输
卫星电视广播可以实现多个频道的传输,满 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高质量信号传输
卫星电视广播采用高功率的卫星转发器,能 够实现高质量的信号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
利用卫星转发器实现移动终端(如手机)之间的 通信。
高速数据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满足用户 对语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的融合
总结词
融合将带来更加丰富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体验。
详细描述
通过融合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可以开发出更加丰富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体验,例如 基于位置的服务、应急通信、物联网应用等。这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总结词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将提供更低延迟、 更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服务,满足不断增 长的用户需求。
信道编码原理
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通过在 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信道编码可以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 传输过程中的误码。
常见编码方式
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和卷积码等 。这些编码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编码方式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
编码增益
信道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 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这种由于信道编码而带来的性能 提升称为编码增益。
《卫星通信概述》课件
卫星通信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 通过卫星接收培训和教育内容,与教师进行 远程互动。
农业
卫星通信为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农民可 以通过卫星接收气象信息和农业技术,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航空航天
卫星通信在航空航天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航 空飞行员和天文学家使用卫星通信进行导航、 通信和数据传输。
卫星作为中继站点,接收发射站发送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发给指定的接收 Nhomakorabea3
接收站
站。
接收站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将其
转换为人类可理解的格式,供用户使
用。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G技术
卫星通信将与5G技术结合,提 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广 泛的通信覆盖。
低地球轨道卫星
低地球轨道卫星将成为未来卫 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提供 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带宽。
物联网
卫星通信将支持物联网的发展, 连接更多的设备和传感器,实 现智能化和互联互通。
结论和展望
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 卫星通信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
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卫星,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 到另一个地方。发射站将信号转换为微波频段,发送到卫星,然后卫星将信 号转发到接收站。接收站接收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理解的格式。
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
电视广播
卫星通信在电视广播行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 用。通过卫星传输信号,人们可以收看各种 电视频道,包括国际频道和高清频道。
卫星通信的优缺点
• 优点: • 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 • 高速和稳定的数据传输 • 抗干扰和抗暗示能力强
卫星通信概论课件
发展历程
03
04
05
早期探索:20世纪初, 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卫 星通信的理论探索和技 术试验。
第一颗卫星:1957年10 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 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斯普特尼克1号”, 开创了人类利用卫星进 行通信的新纪元。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随后,美国、欧洲和其 他国家相继发射了通信 卫星,建立了各种卫星 通信系统,实现了电话 、电报、电视和数据的 传输。
解调技术
阐述卫星通信中的解调技术,如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以及它们的工 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03
先进调制技术
介绍一些先进的卫星通信调制技术,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
入多输出(MIMO)等,以及它们在提高系统容量、抗干扰等方面的优
势。
03
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
卫星电话和移动通信
覆盖范围广
卫星电话和移动通信利用卫星 网络的全球覆盖能力,在偏远 地区、海洋、山区等无法建设 传统基站的地方实现通信服务
可靠性高: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多路径传输和冗余备份等特点,提高了通 信的可靠性。
卫星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经济效益好
卫星通信可节省大量地面线路建设成本,降低通信费用。
全球覆盖
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满足跨国、 跨洋等远距离通信需求。
02
卫星通信的技术基础
卫星轨道和星座设计
轨道类型
介绍低地球轨道(LEO)、中地 球轨道(MEO)和地球同步轨道 (GEO)等不同类型的卫星轨道 ,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
频率选择原则
讲述卫星通信频率选择的基本原则,如避免干扰、利用频谱资源、 考虑传播特性等。
常用卫星通信频段
介绍一些常用的卫星通信频段,如C频段、Ku频段、Ka频段等,以 及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PPT
1.3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选择工作频段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1)电波传播衰减及其它衰减要小;(图 1-14) 在0.3-10GHz频段,大气吸收衰减最小,称为“无线
电窗口”。另外,在30GHz附近也有一个衰减的低谷, 称为“半透明无线电窗口”。
(2)天线接收的外界噪声要小;(图 1-15) 从降低接收系统噪声的角度来考虑,工作频段最好选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 由于卫星通信相对于地面通信网的综合造价成本 高,终端贵,因此,卫星通信的市场定位应该是 地面通信网的延伸和补充,主要服务于地面通信 网不能覆盖的区域及有特殊通信需求的人群。
• 卫星覆盖区域广,可以较经济地为地面蜂窝网覆 盖范围以外的用户---“唯星用户”提供移动通信 业务。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卫星通信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用于国际通信; 第二阶段:开始提供电视传送; 第三阶段:提供国内公众通信和各种专网通信; 第四阶段:提供卫星移动通信。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用于支持: 1、卫星视频广播业务 2、卫星电话等交互式业务 3、数据通信和Internet业务 4、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通信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 幅员辽阔; • 人口众多; • 地区发展不平衡; • 中国有60%左右的地区是地面网盲区,如
海洋、高山、沙漠和草原等,通信的困难 甚至成为人们生存的障碍。
1.5 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
ITU定义的卫星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有三种: 固定卫星业务FSS (Fixed satellite service) 移动卫星业务MSS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广播卫星业务BSS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ppt课件
由一颗包或括多地颗球通站信和卫通星信组业成务,控在制空中中对 发来的心信,号其起中中有继天放馈大设和备转、发发作射用机。、每 颗通信接卫收星机均、包信括道收终发端天、线跟、踪通与信伺转发 器、跟服踪系遥统测等指。令、控制和电源等分系 统。
图1-5 卫 星通信系 统的组成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另一种说法
日凌中断现象发生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 当卫星星下点进入当地时间中午前后。
春分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秋分
(3)电波的传播时延较大且存在回波干扰。 (4)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复杂。 (5)静止卫星通信在地球高纬度地区通信效 果不好,并且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1.1.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1.1.2 卫星通信的特点
优点: (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 (3)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4)机动灵活。 (5)通信链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局限性:
(1)通信卫星使用寿命较短。
*部件故障导致的不可修复 *推进剂携带量有限
控制卫星入轨 推进剂的应用 轨道位置保持
姿态保持
(2)存在日凌中断和 星蚀现象。
图1-4卫静星止通信卫基星本的概日念及凌其中系断统组和成星蚀现象
静止卫星的星蚀
卫星、地球、太阳共处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挡住了阳光, 静止卫星处于地球的阴影区,导致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无法 正常工作。
卫星通信系统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 信的通信系统。
通信卫星指用于实现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 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 力向太空的延伸。
西电夏克文《卫星通信》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在卫星天线波束的覆盖区内,无论在 什么地方,都可以利用共同卫星进行相互 间的通信。这种能同时实现多方向、多地 点通信的能力,称为“多址联接”技术。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优点: 3. 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能 传递的业务类型多。
课程体系
第1章 卫星通信概述 第2章 卫星通信基本技术 第3章 卫星通信链路设计(自学) 第4章 卫星通信网 第5章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参考书目
• 《卫星通信系统》,吕海寰等,人民邮电 通信工程丛书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张更新等,人民邮电 • 《卫星导航系统概论》,边少锋等,电子工业 • 《卫星通信网络技术》,马刈非,国防工业
太阳辐射压力的影响 对于一般卫星来说,太阳辐射压力的
影响均不予考虑,但对于表面积较大 (如带有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帆板)且 定点精度要求高的静止卫星来说,就必 须考虑太阳辐射压力引起的静止卫星在 东西方向上的位置漂移。
引起人造卫星摄动的原因: 太阳、月亮引力的影响 地球引力场不均匀的影响 地球大气层阻力的影响 太阳辐射压力的影响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优点:
4. 可以自发自收进行监测。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优点:
5. 机动灵活。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优点: 6. 通信链路稳定可靠,传输质 量高。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缺点: 1. 卫星寿命短
(1)部件故障导致的不可修复 (2)推进剂携带量有限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有卫星参与的通信就是卫星通信。( )
基本概念 宇宙通信(空间通信):
宇宙通信的三种形式:
1、宇宙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2、宇宙站之间的通信 3、地球站相互间通过宇宙站的转发或
卫星通信第2章V3
远地点速度
VA = 1.65km/s
同步轨道速度
VC = 3.07km/s
⊿V = VC-VA = 1.46km/s
29
静止轨道上卫星的定位(续)
2. 倾斜轨道的校正(在节点处进行) 3. 静止轨道上卫星的定位精度
≤±0.05° 卫星指向地心的偏离
≤±0.2°
30
轨道平面取向和轨道参量
Z
地心坐标系
69
卫星轨道按倾角分类(续)
极轨道
轨道面垂直于赤道平面,轨道倾角为90º, 卫星穿越地球的南北极
23
通信卫星的姿态控制(续)
(2)三轴稳定法 三轴稳定法是指卫星的姿态是由稳定穿过
卫星重心的三个轴来保证的。这三个轴分别 在卫星轨道的切线、法线和轨道平面的垂线 等三个方向上,分别对应叫做滚动轴、俯仰
三轴可以采用喷气、惯性飞轮或电机等来直接分别 控制每个轴保持稳定。
24
三 轴 稳 定 法 示 意 图
转移轨道
停泊轨道
地球
17
发射过程(续)
(2)进入转移轨道(第一次变轨) 卫星在初始轨道上只飞行一小段,当卫星快要到达初 始轨道与赤道平面的交点时,要点燃第三级火箭,以 使卫星脱离初始轨道而进入转移轨道
18
发射过程(续)
(3)进入漂移轨道(第二次变轨)
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行了几圈,完成了上述各项准备 工作后,当再次到达远地点时,就要启动远地点发动 机,使卫星进入漂移轨道。
32
轨道平面取向和轨道参量(续)
轨道参数
确定轨道平面方位的三个参数为: ► 右旋升交点赤经Ω:赤道平面内从春分点方向到轨
道面交点线间的角度,按地球自转方向度量 ► 轨道倾角i: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 近地点幅角ω:轨道平面内,升交点与近地点间的
holybro 卫星通信电台V3快速入门指南 说明书
Telemetry Radio V3Quick Start GuideOverviewA Holybro Telemetry Radio is a small, light and inexpensive open source radio platform that typically allows ranges of better than 300m “out of the box” (the range can be extended to several kilometres with the use of a patch antenna on the ground). The radio uses open source firmware which has been specially designed to work well with MAVLink packets and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Mission Planner, Copter, Rover and Plane.The radios can be either 915Mhz or 433Mhz and you should purchase the model which is appropriate for your country/region.SPECIFICATIONSProcessing100 mW maximum output power (adjustable) -117 dBm receive sensitivity Open-source SIK firmwareRP-SMA connector2-way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through adaptive TDM UART interface Transparent serial linkMAVLink protocol framing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 Configurable duty cycle Error correction corrects up to 25% of bit errors Open-source SIK firmware Configurable through Mission Planner & APM PlannerFT230X is a USB to BASIC UART ICFeaturesInterchangeable air and ground modules 915 or 433 mHzMicro-USB port4-position JST-GH connectorDimensions26 x 53 x 10.7mm (without antenna)PowerSupply voltage: 5V DC (from USB or JST-GH)Transmit current: 100 mA at 20dBmReceive current: 25 mASerial interface: 3.3 V UARTPort DescriptionStatus LEDsThe radios have 2 status LEDs, one red and one green. The meaning of the different LED states is:Green LED blinking - searching for another radioGreen LED solid - link is established with another radioRed LED flashing - transmitting dataRed LED solid - in firmware update modeConnect to PixhawkUse the 4 pin JST-GH connector that should have come with the radio to connect the radio to your Pixhawk’s “Telem 1” (“Telem 2” can also be used but the default recommendation is “Telem1”).Connect to a PCConnecting the radio to your Windows PC is as simple as connecting the micro USB cable (which should have been included with the radio) to your PC. The necessary drivers should be installed automatically and the radio will appear as a new “USB Serial Port” in the Windows Device Manager under Ports (COM & LPT). The Mission Planner’s COM Port selection drop-down should also contain the same new COM port.Connect to TABLETConnect the ground module to your tablet using the Android adapter cable. Connect the colored end to the tablet and the black end to the radio.Holybro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Holybro, registered in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Copyright 2018 Holybro.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卫星运动速度和轨道周期
在椭圆轨道上卫星的运动速度
V (2 r 1 a)
对圆形轨道a≡r,公式可以简化为.
V r
11
静止卫星的发射
要使卫星进入运行轨道,必须依靠运载 火箭。要想使卫星绕地球运转,还必须 使卫星的初始速度大于8km/s。但单级火 箭的速度只能达到2.5km/s,因此,发射 静止卫星必须采用带有捆绑技术的三级 火箭,把几支小火箭捆在大火箭的第一 级上,用以提高发射的飞行速度,卫星 装在第三级火箭的前端。
23
通信卫星的姿态控制(续)
(2)三轴稳定法 三轴稳定法是指卫星的姿态是由稳定穿过
卫星重心的三个轴来保证的。这三个轴分别 在卫星轨道的切线、法线和轨道平面的垂线 等三个方向上,分别对应叫做滚动轴、俯仰
三轴可以采用喷气、惯性飞轮或电机等来直接分别 控制每个轴保持稳定。
24
三 轴 稳 定 法 示 意 图
星地距离
d Re2 h Re 2 2Re h Re cos
Re2 sin 2 E 2hRe h2 Re sin E
覆盖区半径
X Re sin
45
与时间的关系
由于非静止卫星相对一个固定地球站是 移动的,所以几何关系随时间变化。利 用卫星跟踪的方程可以计算得随时间变 化的距离和仰角。
广泛采用静止轨道的原因
1. 大大地降低了建站所需的成本 2. 多普勒频移小 3. 当地球站天线采用最小仰角为50时,静
止卫星可以覆盖几乎 38% 的地球表面
26
静止轨道上卫星的定位
1. 远地点速度增量 V (2 r 1 a)
设 r = 42164.2km (H = 300km),a = 24421.2km
➢ 北半球地球站:卫星在南偏东, A 1800 A' ; 卫星在南偏西, A 1800 A' 。
➢ 南半球地球站:卫星在北偏东, A A' ;
卫星在北偏西, A 3600 A'
A'
tan
1
tan S sin L
L
51
仰角的计算
E
tan 1{[cosL
cos( L
S
)
Re r
65
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 轨道和高度选择
卫星轨道形状和高度是确定完成对指定区域覆盖所需的卫星数
量和系统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卫星轨道的分类:
1)按形状
椭圆轨道
圆轨道
2)按倾角 赤道轨道 极轨道 倾斜轨道
3)按高度 低地球轨道(LEO) 中地球轨道(MEO) 静止/同步轨道(GEO/GSO) 高椭圆轨道(HEO)
➢ 典型圆形轨道
H 3 T / 2 2 Re
37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
轨道高度与周期的关系
GEO
外 范阿伦带
内 范阿伦带
5
10
15
20
25
30
38
按照卫星轨道高度的分类
外范·阿伦带
GEO MEO
外范·阿伦带
LEO
39
Molnya椭圆轨道 Pentriad,俄罗斯电视广播
当轨道高度为35786 km时,卫星运动速度 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如果此时轨道倾角 为0º,则卫星对地的运动速度为0,这种轨 道就是静止(Geostationary)轨道
68
卫星轨道按倾角分类(续)
同步轨道
如果卫星的倾角不为0º,则卫星仍然存在对 地的相对运动,这样的轨道称为地球同步 (Geosynchronous)轨道,其星下点轨迹 呈现出“8”字型。
41
卫星和地球的几何关系
单颗卫星覆盖特性计算
单颗卫星对地覆盖的几何关系如下图所示
观察点
Re
d星地
E
观察点
地平线 h+Re
x
星下点
O
42
地心角、仰角和星下角之间关系
E cos1( Re cos E) E sin 1( h Re sin )
2
h Re
Re
,
sin 1( Re cos E) tan1[ 1 cos2 ( h Re cos )]
12
发射卫星的三级火箭 示意图
13
发射过程
一颗自旋稳定的静止卫星的发射全部过程大体 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进入初始轨道 开始发射后,依次点燃三级火箭的一、二级火箭, 把卫星送到初始轨道。
15
静 止 卫 星 的 发 射 过 程
16
轨道改变
GEO的发射过程有3次轨道改变
初始(停泊)轨道
椭圆轨道
h Re
Re
E tan1[(cos Re ) 1 cos2 ] cos1( h Re sin )
h Re
Re
43
由地球坐标看星下角、仰角和地心角之 间的关系
cos sin L sin S cosL cosS cos(L S )
cos cosL cos(L S )
44
星地距离与覆盖区半径
远地点速度
VA = 1.65km/s
同步轨道速度
VC = 3.07km/s
⊿V = VC-VA = 1.46km/s
29
静止轨道上卫星的定位(续)
2. 倾斜轨道的校正(在节点处进行) 3. 静止轨道上卫星的定位精度
≤±0.05° 卫星指向地心的偏离
≤±0.2°
30
轨道平面取向和轨道参量
Z
地心坐标系
(在远地点使用)
Teledesic Skybridge Globalstar
Iridium Orbcomm
GPS,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外范·艾伦带 ICO, Spaceway NGSO Concordian of Ellipso Borealis of Ellipso 内范·艾伦带
A 2Re2 (1 cosmax).
57
最大距离
2. 高度H一定时用那颗卫星能通信的最大距离
覆盖面积的最大弧长Lmax(即依靠这颗卫星能 进行卫星通信的最大距离)给出为:
Lmax 2maxRe
58
不同类型轨道,在一些最小仰角情况下卫星的覆盖面积
长时延的影响和消除
1. 往返传输时延的计算和它对电话通信的 影响
]
1 [cosL cos( L S )]2 }
52
极化角
经过数学推算,可以得出极化角与卫星、 地球站的经纬度,有下述关系:
tan 1 (sin S L ) tan L
53
卫星的位置和地球站天线极化角的调整
最小仰角给定时 一定高度卫星的覆盖面积
55
覆盖面积
1. 最小仰角给定时一定高度卫星的覆盖面积 覆盖 (或球冠) 面积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地球运动的运动方程
d 2r dt 2
g (m1
m2
)
r r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r3
5
卫星运动轨道 (续)
6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卫星的运动轨道一般是一个椭圆,地球 的中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此定律 用地心在一个焦点上的椭圆极坐标,可 以表示为:
p r(1 e cos )
7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46
一颗最大仰角为700的MEO卫星 和一颗最大仰角为400的LEO卫星 在天上通过时,仰角随时间改变时的图形
卫星的方位角、仰角和极化角
如果一个地球站是处于这颗卫星所覆盖 的区域内,它只需将它的天线对准卫星, 就可以进行通信。
48
按照地球站与星下点相对位置的不同,方 位角A应当用下列关系式计算:
第二章 卫星运动轨道和通信卫星组成
卫星运动轨道 卫星和地球的几何关系 卫星星座和系统概念 通信卫星设计和有效载荷 卫星公用平台和寿命
1
卫星 地球
太阳 月球
卫星运动轨道
不同高度﹑不同倾斜角轨道平面上通信卫星的运动
3
卫星运动轨道(续)
椭圆和圆形轨道
卫星与地球坐标 4
卫星运动轨道 (续)
由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导出卫星相对于
69
卫星轨道按倾角分类(续)
极轨道
轨道面垂直于赤道平面,轨道倾角为90º, 卫星穿越地球的南北极
► 地心O为原点
近地点
► X轴指向春分点方向
降交点
交点线
v
► Z轴与地球的自转轴重合,
赤道平面
O
i
Y
指向北极点
春分点 X
升交点
► X轴和Y轴确定的平面
方向
与赤道平面重合
轨道平面
► X、Y、Z轴构成一个右手坐标系
31
轨道平面取向和轨道参量(续)
轨道参数
► 在地心坐标系中,为完整地描述任意时刻卫星在 空间中的位置,通常使用2组6个轨道参数 ► 第一组参数定义了轨道的方位,用于确定卫星相 对于地球的位置 ► 第二组参数定义了轨道的几何形状和卫星的运动 特性,用于确定卫星在轨道面内的位置
转移轨道
停泊轨道
地球
17
发射过程(续)
(2)进入转移轨道(第一次变轨) 卫星在初始轨道上只飞行一小段,当卫星快要到达初 始轨道与赤道平面的交点时,要点燃第三级火箭,以 使卫星脱离初始轨道而进入转移轨道
18
发射过程(续)
(3)进入漂移轨道(第二次变轨)
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行了几圈,完成了上述各项准备 工作后,当再次到达远地点时,就要启动远地点发动 机,使卫星进入漂移轨道。
低地球轨道LEO
中地球轨道MEO
比例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