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中的菌种
发酵工程(菌种选育)重点
某些化学诱变剂常用浓度及处理时间
诱变剂 二乙酯 浓度 0.1~1% 处理时间(min) 18~24 60~120 中止方法
硫代硫酸钠或稀释 大量稀释
亚硝基胍 0.1~3㎎/ml
4)突变株的筛选
菌体细胞经诱变剂处理后, 要从大量的变异菌 株中,把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挑选出来, 这
需要有明确的筛选目标和筛选方法, 需要进行认真
在生产过程中,不经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
突变而进行的菌种筛选过程。但突变的频率较低。
2.自然突变的两种可能
菌种衰退,生产能力下降;
代谢更加旺盛,生产性能提高。 3.自然选育的方法——单菌落纯种分离
五、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1.诱变育种的含义 应用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理论,用物理或 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 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 然后采用简便、
诱变剂的含义: 凡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因素, 统称为诱变因素或诱变剂。 分类: 物理诱变,如紫外线、γ-射线、X-射线、
快中子、激光、等离子体、高压等
化学诱变,如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亚硝
酸、碱基类、吖啶类物质等
诱变剂量的选择:
一般来说,诱变率随诱变剂量的增高而提高,
因此,通常诱变剂量采用致死率90%~99%的剂量, 但是,对于经过一再诱变的高产菌,诱变剂量要低 得多(致死率在90%~99%)。 诱变处理的方法: 单一处理:一次用一种的诱变剂处理方法处理菌种 复合处理:两种以上的诱变处理方法处理菌种,这 种处理方法通常较单一处理的效果好。
菌悬液的细胞浓度一般控制为: 真菌孢子或酵母细胞 106~107 个/ml; 放线菌或细菌 108个/ml。 菌悬液一般用生理盐水(0.85% NaCl)稀释。 有时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时,需要0.1mol/L 磷酸缓冲液稀释, 因为有些化学诱变剂处理时, 常常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
发酵工程2发酵工业菌种(精)
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
1、样品的采集 采样原则: 材料来源越广泛,越有可能获得新的菌种。在一 些极端环境(高温、高压、高盐等),可找到能
适应苛刻条件的微生物类群。
了解目标产物的性质和可能产目标产物的微生物
种类及其生理特征,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2、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提高菌种分离效率。
物理方法:热处理(用于减少样品中的细菌数);
1、退化的表现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芽
孢和伴孢晶体变得小而少;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如细黄链霉菌 的菌苔变薄、生长缓慢,不再产生典型而丰富的 橘红色分生孢子层;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如藤仓赤霉产赤霉素
能力下降;
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等)能力
的减弱。
4、菌种分离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5、菌种的筛选 对菌株的筛选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方法(最 简单的方法)来加以鉴定,如颜色的变化、抑
菌圈、透明圈等。
四、发酵工业菌种鉴定
1、经典的分类鉴定方法
形态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 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2、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2
思考题
发酵工业菌种
1、常见的工业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作为工业生产菌株应具备哪些基本特性? 3 、了解发酵工业中的细菌、酵母菌、霉菌、放 线菌及其生产的产品。 4、掌握菌种分离筛选的基本过程。
5、诱变育种及其原理。
6、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7、菌种退化、原因与防治。
8、菌种保藏的方法。
广义的微生物:
现象。有些霉菌如用其分生孢子传代易于衰退,
而改用其子囊孢子接种,则能避免退化。 5)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发酵工程菌种筛选方案设计
发酵工程菌种筛选方案设计一、导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细菌、酵母、真菌等)进行代谢活动,生产有益化合物或者抑制有害化合物的一种工艺。
在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择对于成品的质量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发酵工程中进行菌种筛选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菌种筛选的总体原则出发,设计一种适用于发酵工程的菌种筛选方案。
二、菌种筛选的总体原则在进行菌种筛选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筛选出的菌种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而言,菌种筛选的总体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目标明确:在进行菌种筛选之前,应当明确发酵工程的目标是什么,需要生产的化合物是什么,然后以此为依据选择菌种。
2. 多样性:在进行菌种筛选时,应当考虑尽可能多的菌株,以便寻找到最适合生产目标化合物的菌株。
3. 可培养性:在实际生产中,菌种必须具有一定的可培养性,能够在发酵条件下生长繁殖。
4. 稳定性:筛选出的菌种要具有稳定的发酵特性,能够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率和质量。
5. 安全性:筛选出的菌种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基于以上总体原则,我们将设计一种适用于发酵工程的菌种筛选方案。
三、菌种筛选方案设计在菌种筛选方案设计中,我们将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筛选、中期筛选和后期筛选,每个阶段将采用不同的筛选方法。
具体方案如下:1. 前期筛选前期筛选主要是为了寻找具有高产率和高稳定性的菌株,方法包括:从自然环境中分离菌株、从已知产物中分离菌株、基因工程筛选等。
(1)从自然环境中分离菌株:收集不同的土壤、水体和植物样品,通过稀释平板法、滤膜法等分离技术分离出大量的微生物菌落,然后通过对目标产物的筛选,选择具有较高产率的菌株进行进一步培养和鉴定。
(2)从已知产物中分离菌株:收集已知生产目标产物的环境样品,如发酵食品、药物中的环境微生物,通过培养和次级筛选,筛选出高产率菌株。
(3)基因工程筛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目标菌株进行改造,使其产生更高产率的目标产物。
4、第1章 第3节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讲义
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分离、提纯等方面。
1.选育菌种: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2.扩大培养:工业发酵罐的体积很大,接入的菌种总体积也较大,因此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3.配制培养基:在菌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4.灭菌: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
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降。
因此,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5.接种:扩大培养的菌种和灭菌后的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
大型发酵罐有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溶解氧、罐压、通气量、搅拌、泡沫和营养等进行监测和控制。
6.发酵罐内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7.分离、提纯产物: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得到产品。
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二、发酵工程的应用1.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1)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酱油、各种酒类。
(2)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如通过黑曲霉发酵制得的柠檬酸,由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味精。
(3)生产酶制剂,如α淀粉酶、β淀粉酶、脂肪酶等。
2.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的广泛应用给发酵工程制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在农牧业上的应用(1)生产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利用了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来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常见的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
(2)生产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
发酵工程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
④抑菌圈法 抑菌圈法所用的工具菌是一些抗生素的敏 感菌。将待检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具菌的平板培养基 上进行培养,若被检菌能分泌某些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 质,如抗生素等,就会在被检菌的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 不能生长的抑菌圈,从而使被检菌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采用抑菌圈法,不仅能筛选抗生素,还能筛选某些酶类。 例如,Meevootison等提出一套利用抑菌圈筛选青霉素 酰化酶产生菌的方法。工具菌是一种对6-氨基青霉烷酸 敏感而对苄青霉素有抗性的黏性沙雷氏菌,这种菌只有 当苄青霉素尚未被别种微生物的青霉素酰化酶转化为6氨基青霉烷酸时才能生长。将工具菌与苄青霉素混合于 平板培养基中,然后将待检菌涂布于平板上,进行培养, 周围出现抑菌圈的菌落就是青霉素酰化酶产生菌。
③生长圈法 生长圈法所用的工具菌是一些营 养缺陷型菌株。将待检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 具菌并缺少工具菌所需营养物的平板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若某菌株能合成工具菌所需营养物, 在该菌株的菌落周围就会形成一个浑浊的生长 圈。 例如,用嘌呤缺陷型大肠杆菌作为工具菌,与 不含嘌呤的培养基混合倒平板,在平板培养基 上涂布含菌样品并恒温培养,周围出现生长圈 的菌落即为嘌呤产生菌。
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菌种的筛选: 通过常规生产性能测定,进一步筛选产物合成能
力较高的菌株。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
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 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菌种保藏
等。
第二节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菌种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 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微生物菌种
虽然遗传工程等新的育种方法迅速发展,但诱变育种仍是目 前广泛使用的育种手段。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原始菌株(出发菌株)
活细胞计数 诱变剂处理 活细胞计数 中间培养
突变株分离
诱变预备处 理
初筛 复筛 生产性能试验
工业微生物来源
想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
菌株。
从自然界采集分离。
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 成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 的可操作性要强;
分离耐高渗透压酵母菌,可到甜果、蜜饯、甘蔗渣堆积处采样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 富集的目的: 得可能。
富集的三种方案: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
条件(加热、膜过滤等),进行培养。
当不可能采用定向培养时,则可设计在一个分
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 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较多采用,如蛋白酶、淀粉酶、 脂肪酶、核酸酶等;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
例如用此法分离产生碱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 土壤经巴氏消毒,以减少不产芽孢的微生物;然 后铺在pH8-9的琼脂培养基(含有均匀的不溶性蛋白 质)表面;碱性蛋白酶产生菌能消化平板上的不溶性 蛋白质,产生一透明圈。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 致病 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发酵工程的基本步骤
发酵工程的基本步骤一、发酵工程简介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生产有用物质的工艺过程。
在发酵工程中,微生物通过对底物进行代谢,产生出所需的产品。
发酵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菌种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和产物提取等。
二、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发酵工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菌种以进行后续的发酵过程。
菌种培养需要选择适合的菌株,并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培养基的选择要考虑到菌株的生长需求,包括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值等。
培养条件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
三、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控制是发酵工程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发酵过程控制需要对发酵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以满足菌株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需求。
常用的发酵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和搅拌速度等。
发酵过程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生长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
生长阶段主要是为了增殖菌体数量,而产物合成阶段则是为了产生所需的物质。
四、产物提取产物提取是发酵工程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将发酵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产物提取需要根据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离心、过滤、蒸馏和萃取等。
此外,还需要对产物进行纯化和浓缩,以得到纯净的产物。
五、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药品、化工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发酵工程常用于酿造食品,如啤酒、酱油和酸奶等。
在饲料工业中,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和益生菌等。
在药品工业中,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抗生素、酶制剂和乳酸菌制剂等。
在化工工业中,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有机酸和溶剂等。
六、发酵工程的前景发酵工程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程在新药研发、能源生产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同时,发酵工程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有用物质生产的工艺过程,其基本步骤包括菌种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和产物提取等。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单细胞真核,主 分布于含糖质较多的 偏酸性环境中,如水 果、蔬菜、花蜜和植 物叶子上,以及果园 土壤中。
1、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又称啤酒酵母。细胞多为圆形、 卵形,能产生子囊孢子。能发酵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半乳糖 等多种糖类,但不发酵乳糖和蜜 二糖。
5、白地霉 ( Geotrichum candidum )
➢ 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
➢ 白地霉菌体蛋白营养价值很高,可供食用和饲 料用,也可用来提取核酸,在废料废水的利用上很 用价值。
6、产黄头孢霉 ( Cephalosporium chrysogen ) 头孢霉素、先锋霉素
3、游动放线菌属 (Actinoplanes)
➢ 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球形,有时端生1-40 根鞭毛,能运动。 ➢ 济南游动放线菌生产创新霉素(creatmycin; 1964).
4、诺卡氏菌属 (Norcadia)
➢ 菌落较小,边缘多呈树根 毛状。 ➢ 生产利福霉素、蚊霉素等
5、孢囊链霉菌属 (Streptosporangium)
4、青霉 ( Penicillum )
产黄青霉 ( Penicillum chrysogenum ) 生产青霉素,也可用来生产葡萄
糖氧化酶、葡萄糖酸、柠檬酸和抗坏 血酸。
娄地青霉 ( Penicillum roqueforti ) 属不对称青霉组,具有分解油
脂和蛋白质的能力,用于制造干酪; 该菌孢子能将甘油三酯氧化为甲基 酮。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 第二节 菌种来源 第三节 菌种选育 第四节 种子扩大培养 第五节 菌种保藏
《发酵工程》02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2)增殖培养
➢目的: 富集目的微生物,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 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方法 1、养分 3、培养时间
2、pH条件 4、培养温度
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 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3)纯种分离
•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问题: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能不能用于生产氨基酸?
微生物(包括动、植物细胞)几乎可以生产 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 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只有特定的微生 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
例: 礼来(Eli lilly),花了10年的时间从40万株微 生物中,发现了三种有潜力的新抗生素。
• 细菌(bacteria):常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 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短杆菌:GA、Gln、lys……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BF7658)、碱性蛋白酶等 地衣芽孢杆菌:HASS(耐高温α-淀粉酶) αAmylase 苏云金芽孢杆菌短:杆B菌T生物农药…棒…状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y酸ea等sts的发酵
啤棒酒状酵杆母菌
• 酵母菌(yeast):属单细胞真核生物,主 要分布于含糖较多的酸性环境中。常用的 有: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啤酒酵母:酿酒、辅酶类物质的发酵
酒香酵母:酿酒
汉逊酵母:酿酒,用于乙酸乙酯的发酵
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生产,石油发酵
霉菌
• 霉菌(mould):喜偏酸性环境。可用于生产多种 酶制剂、抗生素、有机酸及甾体激素等。
黑曲霉:柠檬酸工业、酿酒业、糖化酶 黄曲霉:酱油生产,面酱 青霉菌:青霉素的生产 红曲霉:红曲制造,南方红曲酒(女儿红);红色;豆腐 乳 赤霉菌:赤霉素的生产
发酵工程设计菌种筛选方案
发酵工程设计菌种筛选方案第一步:确定目标产物在菌种筛选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目标产物是什么。
这个产物可以是食品添加剂、药物、化学品等。
确定目标产物后,可以确定需要的菌种类型,例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产物的生产条件,例如温度、pH值、氧气需求等。
第二步:收集菌种资源在进行菌种筛选之前,需要先收集各种潜在的菌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从自然环境中进行采集、从已有的菌种库中获取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菌株资源,以便进行后续的筛选工作。
第三步:菌种初步筛选在收集到菌株资源后,需要进行初步的筛选。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快速地排除那些不太可能产生目标产物的菌株。
菌株的筛选可以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色素产生等方法进行。
第四步: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在进行初步筛选后,我们需要对筛选出来的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
这包括温度、pH 值、培养基成分等。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可以进一步筛选出对目标产物生产更为适合的菌种。
第五步:菌种产量的筛选在确定了合适的菌种后,需要进行产量的筛选工作。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定哪些菌株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最高的目标产物产量。
这一步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培养实验。
第六步:菌种稳定性的筛选最后,需要对筛选出来的菌株进行稳定性的评估。
确定哪个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都能稳定地产生目标产物。
这一步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实验。
综上所述,菌种的筛选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适合生产目标产物的菌株,为发酵工程的成功提供保障。
发酵工程第二章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
方法,实际发酵工业上菌种分离的步骤要有很多 步骤。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 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的通过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
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
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③ 霉菌: 工业上常用的霉菌有根霉、毛霉、红曲 霉、青霉等,主要生产酶制剂、抗生素、有机酸 和甾体激素等。
④ 放线菌: 工业上常用的有链霉菌属、小单胞菌 属和诺卡菌属,主要用于生产多种抗生素。
⑤ 担子菌: 即常说的蕈菌,主要用于生产多糖、 药物开发。
⑥ 藻类: 工业上常用的藻类有螺旋藻、单烈藻等, 主要用于生产食品,替代能源等。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三)培养分离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
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 这一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 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 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利用不同种类微生物生 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要求不同,人为控制这些条 件,使之利于某类或者某种微生物生长,不利于 其他微生物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占优势,从而 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 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 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值、提取工艺等。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和基础的 步骤。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一个试样 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发酵工程中的定向名词解释
发酵工程中的定向名词解释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利用微生物对物质进行生化转化的工程科学。
在发酵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微生物、培养基和操作条件,通过调整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使微生物进行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生产有机物或转化废料的目的。
在发酵工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定向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应用发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发酵工程定向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专业领域。
1. 微生物菌种微生物菌种是指用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菌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发酵工程的结果。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细菌、酵母菌和真菌。
细菌常用于产生酸、醇等有机物质,酵母菌常用于发酵酒精、乳酸等产品,真菌常用于生产酶制剂等。
2. 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给微生物生长和生化反应所必需的物质组成。
发酵培养基通常由有机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组成。
有机物提供能量和碳源,无机盐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矿质元素,而微量元素则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调节微生物代谢。
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和调控对于发酵工程的效果至关重要。
3. 发酵代谢途径发酵代谢途径是指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底物产生产品的途径。
不同的微生物通过不同的发酵代谢途径进行代谢过程。
常见的发酵代谢途径包括乳酸发酵、醇发酵、醋酸发酵等。
通过掌握微生物的发酵代谢途径,可以调控发酵反应,提高产品产量和纯度。
4. 发酵控制系统发酵控制系统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操作条件进行监测和调节的装置和系统。
发酵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可以实时监测发酵过程的关键参数,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进行调节。
发酵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和稳定运行对于发酵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5. 发酵产物回收发酵产物回收是指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价值的产物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的过程。
这些有价值的产物可能是有机酸、有机溶剂、生物柴油等。
发酵产物回收的过程涉及到离心、蒸馏、结晶等物理和化学技术,能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发酵工程菌种的来源
促进科学研究:通过保藏和管理,可以积累大量的菌种资源,为科学研究 提供重要的材料。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霉菌是一种真 菌,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
霉菌在发酵工 业中具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如酿酒、制醋、
制酱等
霉菌的种类繁 多,常见的有 曲霉、青霉、
红霉等
霉菌的生长条 件包括温度、 湿度、氧气等, 需要适宜的环 境才能生长繁
殖
细菌
乳酸菌:用于乳制品、饮料、食品 等发酵
霉菌:用于酱油、醋、腐乳等发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因重组:通过 基因工程将目标 菌株中的基因进 行重组,实现基 因的优化和表达
菌种改良:通过 基因转移和基因 重组,实现菌种 的改良和进化, 提高菌种的性能 和产量
应用领域:基因 转移和基因重组 育种在发酵工程、 生物制药、环境 保护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代谢工程和系统生物学在菌种改良中的应用
菌种管理规定和操作规范
菌种来源:实验室、 自然环境、其他来 源
菌种保藏:低温、 干燥、无菌等条件
菌种管理:定期检 查、记录、更新等 操作
操作规范:无菌操 作、避免污染、正 确使用等要求
菌种保藏和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确保菌种活性:通过保藏和管理,可以保持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提高发 酵效率。
防止污染:通过保藏和管理,可以防止菌种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保证 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03 基因工程菌种的构建
基因工程菌种的概念和意义
基因工程菌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或特性
意义:基因工程菌种的构建可以提 高发酵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 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 价值
发酵工程第2章_菌种选育
• 脂肪酶产生菌的分离
• 为提高分离筛选效率,多采用固体平板的变色 圈法,以吐温为底物,尼罗蓝(Nile blue)作 为指示剂,根据变色圈大小来判断脂肪酶活性 的高低;也可用甘油三丁酸酯为底物,罗丹明 B为指示剂,以荧光圈的大小来测定。
• 乙醇产生菌的分离
• 通过平板上的变色圈还可以快速分离筛选产乙 醇的菌株。
4、琼脂平板在使用前应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l、 2天。
5、培养基的生物物理学参数,如pH及盐分也应调 节到与试样的生态系统参数值相近。
37
五、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
(三)分离
• 目的微生物不纯,需分离纯化。采用简便迅速, 有一定准确性的检出方法,提高筛选效率。常 用平皿反应法:
• 纸片培养显色法:浸有指示剂滤纸。
• 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
• 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时,培养基以淀粉为 惟一碳源,待样品涂布到平板上,经过 培养形成单个菌落后,再用碘液浸涂, 根据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的水解圈来 区别产酶菌株。
• 碘可以杀菌,一旦染色就很容易把细菌杀死,而曲利 苯蓝只是对细菌有影响但不会杀死。,建议选用0.0050.01%含量。
• 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贫脊或复杂底物 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除嗜温性放线菌外,其 他放线菌一般在培养4-20天内在分离平板上缓 慢形成菌落。
• 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都加入抗真菌剂制霉 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
• 选择性地添加抗生素。 • 分离琼脂平板制备好后,一般皆应在37℃培养
箱中存放3天。
• 在以糖为碳源的琼脂平板的菌落上,覆盖一层 含有盐类的琼脂,该蓝色物质在醇脱氢酶和 NAD作用下(在少量乙醇存在时)反应产生的 电子脱色。因此生成乙醇的菌落便显出一个淡 白色的圈,晕圈的大小可初步表示乙醇的产量。
发酵工程 第二章 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制备原理和技术
发酵工程 工业生产水平的
生产菌种的性能 发酵和提取工艺条件
三个决定要素
生产设备
获得优良的生产菌种是实现高水平发酵工程工 业生产的第一环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菌种
第二节 自然界中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第三节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第五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扩大培养 第六节 种子培养基及其制备
集的培养物到固体培养基,分离优势微生物的单
菌落。
移种时间是关键,应在所需菌占优势时移种。
连续富集培养(恒化式富集培养)
改变限制性基质浓度来控制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 用于连续发酵生产的菌种选育特别适合。
固体培养基的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于分离酶产生菌,选择培养基中常含有所
需的基质,以便促使酶产生菌的生长,并在菌落
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 1. 目的:
变得可能。
2. 两种方案: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采用特定的有利于 目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进行培养,使目的微生物 占优势,以实现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2)随机分离法:不能提供任何有助于筛选产生 菌的信息时,只能通过随机分离法进行分离。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酵母(既是微生物又是真核细胞)
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 安全性好; 比哺乳动物细胞操作简单; 具有一定的修饰蛋白的能力。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表达系统
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 具有产物胞外分越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 具有贴壁生长特性,也可进行悬浮生长; CHO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
发酵工程 2 发酵工业菌种
思考题
发酵工业菌种
1、常见的工业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作为工业生产菌株应具备哪些基本特性? 3、了解发酵工业中的细菌、酵母菌、霉菌、放 线菌及其生产的产品。 4、掌握菌种分离筛选的基本过程。
5、诱变育种及其原理。
6、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7、菌种退化、原因与防治。
8、菌种保藏的方法。
广义的微生物:
5.其它 担子菌:香菇、灵芝等。 藻类:螺旋藻、单胞藻等。 基因工程菌:基因工程菌在发酵工程已得到广泛 应用,如酶制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 乙型肝炎病苗等的生产。
二、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 (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2)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
挑出高产斜面
1、自然选育 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 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spontaneous
mutation)。
自然选育最为成功的例子是目前被广泛使
用的卡介苗(BCG vaccine)。法国的卡尔密脱
(Calmette)和介林(Guerin)把牛型的结核分枝 杆菌接种在牛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 连续传代培养230代,前后经历13年时间,终 于在1923年获得显著减毒的结核杆菌----卡介
能力和转化蔗糖的性能,还能产生脂肪酶。能发
酵产生乳酸、反丁烯二酸。
华根霉:华根霉多出现在我国酒药和酒曲中, 具较强的耐高温性能(45℃能生长),淀粉酶液 化力强,有溶胶性,能产生酒精、芳香脂类、乳 酸及反丁烯二酸,能转化甾族化合物。
4)红曲霉属(Monascus) 菌丝呈红色以至紫色,
可由我国南方红曲中分离得到。
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
发酵工程-工业发酵常见菌种
放线菌(链霉素四 环素;红霉素等)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50、60年代以氨基酸发酵为代表的代谢控制发酵,是发酵 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 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 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α—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米根酶、枯草牙孢杆菌和 地 衣 牙 孢 杆 菌 , 解 淀 粉 芽 孢 杆 菌 , 嗜 热 脂 肪 芽 孢 杆 菌 -----GB2760-2011
(一)原核生物:大肠杆菌(1977年Boyer)、芽孢杆菌、 沙门氏菌
生长迅速、蛋白产量高; 表达蛋白的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 外源基因的导入相对容易; 已建立了整套表达理论及技术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二)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 酵母(既是微生物又是真核细胞) 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 安全性好; 比哺乳动物细胞操作简单; 具有一定的修饰蛋白的能力; 理想的分泌型表达载体
与抗生素生产有关 与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 与酶制剂生产有
的微生物
生物
关的微生物
大约80%抗生素来 源于放线菌,而这 些放线菌大多是链 霉菌,其他来源于 霉菌和细菌。
AK:天冬氨酸激酶 HD:高丝氨酸脱氢酶 HT:高丝氨酸转乙酰酶
氨基酸生产菌的要求:代谢途径比较清楚, 代谢途径比较简单
谷氨酸发酵的菌种: 棒杆菌属,短杆菌属、节杆 菌属或小杆菌属的棒型细菌
其它氨基酸生产菌:常规菌种一般也是以谷氨酸生 产菌选育而成;工程菌,大肠 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开发一个新酶,都要经过一系列研究的毒理试验。关于食 品用酶,美国需要得到FDA的批准。目前已同意使用的仅 仅少数微生物能用于生产食品用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交替培养法 ③显色反应法
筛选方法
①加诱导酶合成抑制物
如:加邻硝基-β-D-岩藻糖苷,抑制-β半乳糖苷酶合成。 诱导型不能利用乳糖,不长;组成型产酶,能利用乳糖, 生长,被富集。
②交替培养法
含诱导物(乳糖)中培养——组成型快——不含诱导 物(葡萄糖)中培养——诱导型失酶——反复。
通过杂交得二倍体来育种。
方法:获单倍体细胞;杂交。
杂交方式:孢子与孢子;孢子与单倍体细胞; 单倍体细胞间。
四、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借助原生质融合技术实现遗传物质的交换 1.原生质体融合的优越性:
受限制小; 重组频率高; 可先用理化因子处理; 遗传物质传递更充分; 其诱变率更高。
2.原生质体融合法: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 融合子的检出
2、放线菌的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过程近似细菌,育种方法与霉菌相似.
放线菌的遗传体系和杂交原理:
异核现象:同一细胞(菌丝)含不同基因型的核。无 重组体出现。 接合现象:发生部分染色体转移(交换),形成部分 合子。整+部分、部分+部分。 异核系的形成:部分合子产生的无性繁殖系。能在基 本或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单交换,二体区) 重组体的形成:异核系不稳定,可经过双交换形成重 组子,产生重组子孢子。
影响诱变的因素:
出发菌株(有一定生产能力,形态、生理强壮) ; 诱变剂的种类(单一或复合)与剂量(不宜过高和过 低,致死率:70-80%)。 诱变剂: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 筛选比诱变更重要。
筛选的方法:通过选择/鉴别培养基加以识别。
初筛→复筛→确定最佳发酵条件(负变多,正变少)
利用微生物自然突变进行的菌种选育。 原因: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互变异构效应 结果:负变大于正变,应经常分离纯化 方法:菌悬液→平板分离→上摇瓶→检测→ 选种→保藏
优点:简单易行,可与生产同步进行。 缺点:频率低,10-8—10-9 /次分裂。
二、诱变选育
诱导微生物发生突变进行的菌种选育,包 括诱变和筛选两个步骤。 原理: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如:氟乙酸抑制顺乌头酸酶,氟乙酸敏感突变型, 顺乌头酸酶活性极低,更敏感,异柠檬酸产量 少,柠檬酸积累。
三、杂交育种
长期诱变会使菌种生活能力下降。 借助有性重组,使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 得以交换(获优良性状集中的重组体)。 1.细菌的杂交育种
方法:转化、转导、F因子转导、R因子转移、接 合。获部分合子。 出发菌株需带遗传标记:营养缺陷、抗生素抗性、 温敏、发酵性能
3、霉菌的杂交育种
准性生殖过程: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 异核体的形成:两不同性状细胞(菌丝)连接,导致一 细胞存在两个不同遗传型核。 杂合二倍体形成;异核体偶尔发生不同核的融合,形成 杂合核,为双倍体。 菌丝成斑点、扇面——扇变。 体细胞重组:杂合二倍体只具有相对稳定性,繁殖过程 发生染色体交换,单倍化,形成各种分 离子。 准性生殖的单倍体化是一个渐变过程,需要多次分 裂,形成双倍体、非整倍体、单倍体等分离子。
优良菌种应具备的特征
对菌种的要求
天然菌种的生产性能较低,一般需要进行选育。
1.生产力:能在廉价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所需的代谢产
物的产量高,其它代谢产物少
2.操作性:培养条件简单,发酵易控制,产品易分离 3.稳定性:抗噬菌体能力强,菌种纯,不易变异退化 4.安全性:是非病源菌,不产有害生物活性物质或毒素
放线菌的杂交方法
混合培养法:两互补缺陷型亲株混合培养,制孢 子悬液,选择性平板分离。 平板杂交法:一亲株培养,形成孢子,影印至已 分别铺有另几种孢子的平板上,获 孢子后再影印至选择平板上。 玻璃纸转移法:两亲本需要双标记,混合带纸培 养,未长气生菌丝时,纸移至一选 择平板,获异核系。解剖镜下,小 针收集小菌丝,于完全平板涂布, 获分离子。
方法:末端产物结构类似物筛选;(未突变者 死,突变为抗者,生并产菌落) 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筛选。 (活性复,结构改变)
3、组成型突变株筛选
诱导型依赖诱导物。组成型不依赖诱导物。
突变发生在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解除对 诱导物的依赖,可获组成型突变株。 筛选方法:设计条件使组成型优势生长, 或通过菌落分辨。
优良菌种应具备的特征
选择生产菌种应注意的因素
1.原料方面:广,转化率高; 2.产物方面:目的产物含量高,副产物少; 3.菌体方面:生长快、繁殖力强,耐受力强, 抗污染、抗噬菌体能力强,遗传特性稳定 4. 设备方面:产泡沫少,适宜大罐生产。
(培养条件异,周期短,需氧量小,抗污染能力强)
一、自然选育
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筛选
酶缺陷,结果造成中间产物积累;
解除协同反馈,使另一分支末端产物积累; 渗漏型突变(酶未完全丧失活性,下降),末 端产物少,中间产物积累。
2、抗反馈阻遏和抗反馈抑制 突变株筛选
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突变,产生的阻遏 蛋白与终产物不能结合或结合; 结合,但不发生作用; 结构基因突变,使结构酶无结合能力但 有催化活性;
③显色反应法
不含诱导物平板培养——加底物——分解(有颜色变 化)——检出。
4.抗(敏感)性突变株筛选
包括:抗生素、金属离子、温度、噬菌体 ①抗生素抗性突变:提高产量; ②抗噬菌体突变:消除噬菌体污染;
(与噬菌体存在与否无关)
③条件抗性突变:如温度,可提高产量;
(温度敏感突变,高温呈营养缺陷表型)
④物敏突变:
霉菌的杂交技术
诱变获具标记的亲本。 异核体的形成:基本培养基上,强迫进行 营养互补。还可用多种方法。 双倍体检出:可从扇面上挑孢子分离。 分离子检出:杂合二倍体单孢子平板分 离,检菌落斑点或扇面,斑点处挑孢 子至斜面,再纯化鉴别。
4、酵母菌的杂交育种
双单特性:存在单倍体和二倍体的生活史
二倍体生活力强,生产能力高,可
第四章 微生物优良菌种的选育
微生物发酵的一般流程
培养基配制 种子扩大培养 空气除菌 发酵设备
培养基灭菌
发酵生产
下游处理
提纲
微生物优良生产菌种的特征 自然突变选育 诱变选育
原理 基本方法 放线菌 霉菌 酵母菌
杂交育种
细菌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表达系统 利用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系统 利用酵母菌的基因表达系统 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