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合集下载

【古诗词知识】【格律诗的平仄、孤平、三平调、拗救】

【古诗词知识】【格律诗的平仄、孤平、三平调、拗救】

【古诗词知识】【格律诗的平仄、孤平、三平调、拗救】【格律诗的平仄、孤平、三平调、拗救】古诗包括古体(古风)、律体、绝句体、杂体四种,以下谈到的是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即律体、绝句体)的一些有关问题。

杂体(也叫巧体),由王安石提出,以文字游戏为主。

古风不属于律诗范畴,自然也就不存在是否出律。

目前不按律作诗的,作品属于古风范畴,也就无须考虑律的问题了。

很多人尝试写律诗,在用律过程中,往往很迷茫,是否觉得平仄背起来很费劲呢?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人用的是中华新韵,也就是按照普通话的音调来写律诗。

按照新韵写律诗的话,平音就是普通话的1、2声,仄音就是普通话的3、4声,几乎人人可以很快熟练用律。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其原因何在呢?我觉得,大家之所以经常出律,就在于没有理解性地去用律。

或者说,脑子里总是在背平起、仄起式两个句式。

背错了,出律也就成为自然。

其实那些句式根本就不用背。

如果非要背,那只需要背一句就可以了。

由于律诗讲究的就是平仄平衡、粘对合理、合韵生美,其他三句都可以由此衍生,另外的句式也由之而来。

以七绝为例。

七绝的每一句去掉前两个字,即为起式平仄相对的五绝,在此不多赘述)。

1、大家可以只记住一个句式:平起式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他句式可以由此衍生出来。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如何衍生出来的呢?每联上下句是平仄相互对应的,前四个字和第六个字的对应,大家可以一目了然,问题就出在第五、七字。

由于七绝大多数首句押韵(韵脚必须落在平音,也就是押平韵),偶句必须押韵,尾字必用平,这样就把第七个字改平。

为了平衡,必须进行拗救,就把第五个字改成了仄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和第四句(第一句)平仄严格相对。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和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利于酬和过程中次韵(步韵)、用韵、依韵。

我们通常进行的借句(接龙)形式就是同韵不同字的依韵和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搜韵 拗救的规则

搜韵 拗救的规则

搜韵拗救的规则
搜韵拗救的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的运用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拗救情况:
1. 平仄互换:平平仄平仄和仄平仄平仄这两种句式中,3和4的平仄互换,前者被认为是特拗句,而后者因为节奏变化太过起伏,存在争议。

2. 平仄不变:五言诗的第二个字和七言诗的第四个字是诗喉,这些地方不能变动平仄,除非是为了拗救。

3. 避免三仄尾和三平尾:平平仄仄仄的第三字如果变成仄,即为三仄尾,略有争议。

同样,仄仄平平平的第三字如果变成平,即为三平尾,也被称为三平调。

4. 半拗句:半拗句指的是诗喉处可平可仄的情况,例如平平平平仄可以变成平平仄平平,此时需要对联句(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变平来拗救。

5. 韵脚:韵脚是每个押韵句的最后一个字,这个地方是不能变动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规则,建议咨询专业的诗词创作者或阅读有关专业书籍。

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

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

古代汉语格律诗平仄拗救诗律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

包括四个方面: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

一、句数律诗、律绝、排律(长律)二、押韵押韵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书是为帮助诗人选字押韵而编写的。

陆法言《切韵》“平水韵”虽为后出,但唐人作诗用韵与之相合。

律诗押韵的具体情况: 1. 偶数句押韵 2. 一般只押平声韵。

3. 不能“出韵” ,即韵脚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声调、主要元音、韵尾相同)入韵时,首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选用邻韵字)。

三、平仄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

中古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对照。

律诗的基本句式(以五言为例):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一对相反的平仄)平仄的基本要求:一句之中,平仄一联之内,平仄上下两联,平仄开头:五言仄起仄收式。

开头:五言平起平收式。

开头:五言平起仄收式。

开头:五言仄起平收式。

甲、丙开头为首句不入韵式,乙、丁开头为首句入韵式(二)律诗的口诀与“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反映大致情况,但不尽正确。

律诗中,如果违反平仄格律,叫做“拗”。

一个句子拗了,诗人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加以补救,叫做“救”,“拗” 与“救” 合起来称为“拗救” 。

经过拗救的句子仍然是合律的。

1. 甲种句式关注三四字,口诀: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出四拗,对三救,一定得去救。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乙种句式关注第一字,口诀:一拗三救救孤平。

恐惊天上人。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注意:“孤平”只针对乙种句式而言。

3. 丙种句式关注第三字,口诀:三拗四救一必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种句式又称“特种拗句” ,往往用在尾联的出句。

山中一夜雨。

(三拗一必平)4. 丁种句式注意第三字,绝不能改仄为平,否则就成了“三平调” 归纳“一三五要论,二四六不分明”之处。

平仄(拗与拗救)

平仄(拗与拗救)

平仄(拗与拗救)一、平仄格律之主要原则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之平仄,有其一定之规律,此种规律称之为平仄谱。

大体说来,平仄谱安排之原则有三:一:句中之字,两字或三字为一组,平仄相间。

二: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

唯首句如押韵,则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三:前联之对句与后联之出句平仄相协。

由于押韵之故,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现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举例说明: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于律诗或排律之谱式,原则上只是将前面之平仄继续延伸即可。

(即第五句与第四句相协,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反……)。

而诗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为依归。

第二字如是平声即为平起,如是仄声即为仄起。

又五言诗之谱式则是七言诗去其顶节(最上)二字即是。

七言平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平起式。

唯谱式可做如是观,于造句用词之法,则不当作此论,盖五言与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标准之平仄谱式,吾人翻开唐诗三百首,可说找不出几首完全合乎格律者。

(就五言绝句论,唯李端【听筝】一首,七绝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首)。

此盖因有时于当用平声字处,无平声字可用;或者于当用仄声字之处,无仄声字可用。

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

然亦有所限制,并非可以完全相代。

前人之于此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却因有几个应注意之要点未曾揭出,以致让后人如坠于五里雾中,而不知何所适从。

为使读者确切明了,本文一一介绍于后:一:不可犯孤平: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

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

且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

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

关于平仄的拗救

关于平仄的拗救

关于平仄的拗救(注:此文章针对古、近体诗而言,对联在此可以借鉴.)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有救,才为不病。

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

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本句下个音节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

或者上个音节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平拗了,就在下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对句相救,就是在一联之中,出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对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

或者出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就在对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如果对句拗了,出句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救。

在前人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联之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对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拗救有条规矩,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现在分别介绍上述拗救形式。

(一)本句自救。

有两种大拗是必须救的。

第一种是救孤平。

前面讲了孤平是诗家之大忌,也是大拗,是必须救的。

若是你作诗时,用乙2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或七言的第三字非用仄声字不可,那怎么办?有办法: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

这种救法,五言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简称一拗三救),七言叫作三仄拗五平救(简称三拗五救)。

下面举例说明之。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1、什么是拗句?在律诗中,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拗了就必须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2、什么是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所谓“救”,就是补偿。

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拗救办法:【1】本句自救:我们看个例子: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其中首联“寂寥无所欢”一句,格律为“仄平平仄平”,按照五律格律要求,应该为“平平仄仄平”,而第一字“寂”为仄声字,为了避免孤平,诗人在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字“无”。

象这样的例子,在格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如崔涂《除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仄平平仄平)”。

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脆,日高花影重(仄平平仄平)”。

同样我们在七律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用了仄声犯孤平,就在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就是本句自救。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等,皆属于此。

我就不多举例了。

【2】对句相救:所谓对句救,我们还是以五律为例:一般是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上句的“仄仄平平仄”的平声字,换成了仄声字的情况。

这样的情形有三种,下面分别来讨论。

首先,是第三字换为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属于小拗,也叫半拗,可救,也可不救。

若要救,则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字,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例1(半拗对句救)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属于半拗对句救的例子。

此诗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格律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起句第三字“野”字用了仄声字,诗人在对句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高”字。

拗救 大全

拗救 大全

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孤平句:仄平仄仄平一字拗造成孤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一拗三救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句:仄仄仄平仄仄平三拗造成孤平拗救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三拗五救五言:正格:平平平仄仄大拗:平平平平仄四拗不分明拗救:平平仄平仄四拗三救,三四平仄互换成特拗句七言: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大拗:仄仄平平平平仄六拗不分明拗救:仄仄平平仄平仄六拗五救,五六平仄互换成特拗句注意:特拗句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平,否则孤平。

锦上添花式本句自救只限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三种句式:一拗三救,反之亦然。

第一种:五言出句一拗,对句一救正格出句:平平平仄仄,对句:仄仄仄平平互救出句一拗仄平平仄仄,对句一救平仄仄平平七言出句三拗,对句三救正格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互救出句三拗: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句三救:平平平仄仄平平注意:只限于仄拗平救,而不能平拗仄救。

否则必犯“孤平”。

第二种:五言均用第三字、七言均用第五字互救,另两罕见救格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救格: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三字互救罕救格: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四拗对句三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救格: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五字互救罕救格: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六拗对五救上述拗救叫前仄拗后平救,但也可能是后平拗前仄救。

注意:这种拗救只适用于五言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七言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它联式不适用。

因为用了这种拗救就会出现三平调或三仄脚。

五言正格出句:仄仄平平仄正格对句:平平仄仄平救格出句救格对句七言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本句已一拗三救对句又一三互救正格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救格出句:平仄仄平平仄仄救格对句:仄平平仄仄平平本句已一拗三救对句又一三互救其一:正格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拗句还不违反对句相对原则)三仄脚五六字双拗:平平仄仄仄仄仄五仄改平救: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不论导致的合法举例:看杜牧《江南春绝句》是怎样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1、什么是拗句?在律诗中,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拗了就必须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2、什么是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所谓“救”,就是补偿。

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拗救办法:【1】本句自救:我们看个例子: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其中首联“寂寥无所欢”一句,格律为“仄平平仄平”,按照五律格律要求,应该为“平平仄仄平”,而第一字“寂”为仄声字,为了避免孤平,诗人在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字“无”。

象这样的例子,在格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如崔涂《除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仄平平仄平)”。

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脆,日高花影重(仄平平仄平)”。

同样我们在七律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用了仄声犯孤平,就在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就是本句自救。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等,皆属于此。

我就不多举例了。

【2】对句相救:所谓对句救,我们还是以五律为例:一般是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上句的“仄仄平平仄”的平声字,换成了仄声字的情况。

这样的情形有三种,下面分别来讨论。

首先,是第三字换为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属于小拗,也叫半拗,可救,也可不救。

若要救,则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字,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例1(半拗对句救)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属于半拗对句救的例子。

此诗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格律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起句第三字“野”字用了仄声字,诗人在对句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高”字。

格律诗拗救口诀

格律诗拗救口诀

格律诗拗救口诀推荐京东淘宝热卖《跟我学写格律诗》格律诗拗救口诀墨翁汉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声。

阴阳为平声,上去为仄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句中平仄间,对句仄对平。

上下为一联,联与联相粘。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如不顺,有拗则有救。

平拗仄相救,仄拗平相救。

拗救有原则,拗救讲方法。

本句相自救,对句互补救。

拗句为不顺,方法有四种。

平平仄仄平,首字如仄声;孤平乃大忌,三字改平声;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平平平仄仄,三字如仄声;四字可改平,平平仄平仄: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仄仄平平仄,拗救分三种。

三字如仄声,可救可不救;对句若补救,三字仄改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四字如仄声,对句相补救;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四均仄声,对句三改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

仄仄仄平平,三字如平声;本句相自救,四字改仄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附释文:格律诗拗救种类及拗救方法一、拗救种类:4类。

二、拗救原则:平拗仄救、仄拗平救。

三、拗救方法:本句自救、对句补救。

四、拗救举例:1、例“平平仄仄平“。

如首字为仄声,则成孤平;将第三字仄改平,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

如欧阳修《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2、例“平平平仄仄“。

第三字如为仄声、则第四字可改为平声,本句自救成准律句(特拗):平平仄平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例“仄仄平平仄“。

采用对句补救;分三种:1)“仄仄平平仄“例一。

如第三字为仄声,则成“仄仄仄平仄”,称小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如救,采用对句补救,即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如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下句“相”不但救了上句“独”,而且救了本句的“愧”字。

2)“仄仄平平仄“例二。

律诗拗救的4种方法

律诗拗救的4种方法

律诗拗救的4种方法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律诗拗救的 4 种方法,这可真是律诗创作中的宝贝啊!
第一种方法,孤平拗救。

就好比走路时不小心崴了脚,得赶紧找个支撑点来平衡呀。

比如说“恐惊天上人”,这里的“天”字就是用来救“惊”字这个孤平的呀!
第二种呢,是特拗句。

这就像在一首曲子中突然出现的独特音符,让人眼前一亮!像“无为在歧路”,“在歧路”不就是那个特别的存在嘛!
第三种,大拗必救。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危机,必须得化解才行。

举个例子,“南朝四百八十寺”,“八十”就是来救前面大拗的呀。

第四种,小拗可不救。

这就如同一些小瑕疵,可以不在意啦。

比如“野火烧不尽”,这里就是小拗可不救的情况呀。

律诗拗救的这些方法,就像是律诗创作的秘密武器,掌握了它们,咱就能在律诗的海洋里畅游啦!每个方法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是不是超级有趣呀!。

律诗拗救大全(自己总结)

律诗拗救大全(自己总结)

拗救大全
基本句式四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尾拗救句式与方法
例1: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拗成:平平仄仄仄平仄,小拗,可救可不救,如果要救,需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字改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2: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拗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大拗必须救,需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字改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或者仄仄仄平平仄平。

特殊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以上是仄尾所有的拗救方法
平尾拗救句式与方法
例1: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拗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可将本句第五字改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2: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句式不能拗救。

以上是平尾所有的拗救方法
以下是五言的拗救,跟七言的是通的,七言只是在同等句式上加了二个字。

拗救只有三种:
其一,半拗。

本应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仄平仄就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其二,本应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平仄仄就必须对句平平平仄平或者仄平平仄平拗救;
其三,本应平平仄仄平,写成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需要拗救,写成仄平平仄平即可。

拗救只有两个原则,其一,出句(单数句)第四字格律错误需要拗救;其二,对句(偶数句)孤平需要拗救。

其余情况都不用拗救,不过别忘了还有一种特殊格律。

平平平仄仄一句,若写成平平仄平仄,即是特殊格律诗词,此时首字必须平声,绝对不能写成:仄平仄平仄。

补充一句,也就是说抛开三种拗救和特殊格律诗句才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格律诗句的三种救拗方法举例

格律诗句的三种救拗方法举例

格律诗句的三种救拗方法举例(一)什么是“拗”,从字面上讲,就是“拗口,不顺溜”。

在格律诗中,七言句的2、4、6位置上的字,五言2、4位置上的字十分清楚重要。

一般的,按照格律诗的成句要求,该平必平,该仄必仄。

特别是七言的4、6位置上、五言的2、4位置上是平声字时,这个平声字也不能是“孤独”的,它的前后要有一个平声字“相伴”,否则,这个“平声字就是“孤平”,从音律方面讲就“拗口、不顺溜”。

在格律诗中,凡是字的平仄符合诗句组合规则的句子,叫律句,不符合组合规则的句子叫“拗句”。

“拗救”,或者称为“救拗”,是指对在格律诗(近体诗、今体诗)中出现的“拗句”进行“补救”的方法。

即,在一个诗句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无奈用了仄声字,就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上,把本应用仄声的字改为用平声字,以此作为补偿。

“救”了“拗”的诗句,也算合律的。

但是,要知道,“拗救”是诗由“古风”式向“律诗”转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它毕竟是特殊的。

最好的是不出“拗句”。

同时,我们要明白这样一点:只有搞懂了什么是“拗”、什么是“拗救”,在读诗时,才能辨别一首诗是格律诗还是古风、古绝之类的古体诗。

“救拗”的作用似乎有两点:①给有的人认为格调高雅;②给诗人在造句上更多地自由。

“救拗”的常见方法有两中:①本句自救;②对句相救;有时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糅合为一体。

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特殊句型也只能算在特例中。

一、本句自救举例本句自救,在五言中是“平起平收”的句子,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在七言中是“仄起平收”的句子。

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无论在五言还是七言诗中,这一句出现格律诗第在2、4、6、8句的位置上,也可能出现在首句入韵的第一句的位置上。

这种救拗的形式,是防止诗句最中心位置的“平声字”成孤的一种做法,即,在五言中防止第2字是孤平,在七言中是防止第4字是孤平。

有人说,这种救拗,是学诗时首先应该知道的。

例一:唐·苏颋·汾上惊秋 ------第1句【本应】平平仄仄平,【实际】仄平平仄平,【1字应平而仄,2字成孤,3字救。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与拗救》专题一、平仄的含义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如果不讲究平仄,一首诗尽管是八句,也不能叫做律诗。

这里所讲的平仄,是就中古汉语的声调而言的。

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平仄两类。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

例如:广西民族大学。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广西籍的学生要是自己的母语是白话或平话的,就不难辨别中古的入声字,因为白话、平话均保留了中古的入声字。

只要用白话、平话读,发音短促,以[-p]、[-t]、[-k]收尾的字,一般是入声字。

例如:接、立、集、十、级;[-p]骨、发、笔、一、物;[-t]屋、竹、六、局、国。

[-k]介绍几种分辨入声字的方法1.普通话的平声字(包括阴平、阳平)中凡带鼻音韵尾n、ng的字都是中古的平声字,而非入声字。

例如:南、宁。

2.普通话阳平调中,凡是不带鼻音韵尾n、ng而声母为b、d、g、z、zh、j的字,是中古的入声字;其他声母则有入声字,也有平声字。

例如:ba(拔)、da(答)、guo(国)、za(杂)、zha(扎)、jia(颊)等字。

3.üe韵的字(包括yue、jue、que、xue、nüe、Lüe等音节),除个别外(如“嗟jue1”、“瘸que2”“靴xue1”)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yue(约)、jue(绝)、que(却)、xue(学)、nüe(虐)、Lüe(掠)等字。

4.与下面这些音节同音的字,在普通话中不论念哪类声调,都是入声字:fa(发1乏2法3)、la(拉1邋2蜡4)、za(咂1杂2)、de(得2德2)、te(特4忒4)、le(乐4勒4)、ce(策4测4)、se(涩4色4)、bie(别2蹩2)、pie(瞥1撇2)、die(跌1叠2)、tie(贴1铁3)、nie(捏1聂4)、zhuo(桌1琢2)、chuo(绰1辍4)、shuo (说1朔4)、kuo(阔4括4)。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许久没有关于文学方面的内容了,来一个。

有诗友提出这个问题,想比较通俗地谈谈一、平仄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

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

请看下面的对照: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

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

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

如:出句:仄仄平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

例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

(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

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

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

(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

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

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律诗和绝句的基本句式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乙:[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古人作诗并不完全拘束于上述句式,每字平仄的使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形:⑴ 可无条件改变平仄;⑵ 有条件改变平仄。

一、可无条件改变平仄的位置。

包括七言诗(指绝句、律诗,下同)所有句式的第一字;甲、丙、丁式句的倒数第五字;乙式句的倒数第三字。

二、有条件改变平仄的位置。

这一原则实际涉及的就是“拗救”的问题。

某字违反了平仄的规定即“拗”,为了补救它,把同句或同联对句中的某字也改变平仄,即为“救”。

主要有以下情况:①乙式句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可随便换为仄声,否则除末字外其余四字为三仄一平,即出现了所谓“犯孤平”的错误,此时必须将本句倒数第三字的仄声改平声,句式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北”字拗,“江”字救。

再如元稹《遣悲怀》: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悼”字拗,“犹”字救。

②丙式句中,倒数第三字若用仄声,为拗句,救的方法是把倒数第二字的仄声改为平声,句式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情况多向于尾联的出句。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字拗,“歧”字救。

再如杜甫《宿府》: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十”字拗,“年”字救。

(“十”为入声)还必须注意,此种拗救情况出现时,句子中倒数第五字必为平声,不可用仄。

③甲式句的拗救可分为三种情况:A.倒数第三字应平用仄为“半拗”,可救可不救,若求即把对句倒数第三字的仄声改为平声。

即“[平平]仄仄仄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字半拗,“空”字救。

B.倒数第二字应平用仄为拗,救的方法是将对句的倒数第三字改为平声。

格律诗拗救的原理

格律诗拗救的原理

格律诗拗救的原理
格律诗中的拗救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不合平仄格律的句子采取的一种补救方法。

当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为了使声律和谐,需要在适当的位置上将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

这种情况常见于五言和七言的句子中。

根据规则,五言的“平平平仄仄”是平起仄收格式,如果在第一、三、五字的位置上出现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的情况,就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拗救。

七言则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这种仄起仄收格式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也需要进行拗救。

拗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句自救,即在本句中调整字的平仄;另一种是对句补救,即在对句中调整字的平仄。

对于五言来说,如果在第一字位置出现拗,就需要在第三字位置进行补救;如果在第三字位置出现拗,就需要在第五字位置进行补救。

对于七言来说,如果在第一字位置出现拗,本句不救,但可以适当调整以追求平仄和谐;如果在第三字位置出现拗,需要在第五字位置进行补救。

总的来说,格律诗的拗救原理就是通过调整句子中字的平仄,使整个句子的声律和谐,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在进行创作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拗救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诗歌的整体美感。

格律诗概说(21)——平仄的变格与拗救

格律诗概说(21)——平仄的变格与拗救

格律诗概说(21)——平仄的变格与拗救格律诗概说(21)——平仄的变格与拗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地方都蕴含着矛盾的统一性,或者称作辩证法。

譬如,儒家极力提倡中庸之道,强调不变。

《中庸》一书在引用宋代理学家程颐的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同是儒家经典的《易经》,却强调变:“穷则变,变则通。

”在这里,不易,应视为原则性;易,应视为灵活性。

原则性是刚,灵活性是柔。

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就是刚柔并济。

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格律的变格与拗救,也充满了辩证法,可视为刚柔并济的杰作。

所谓格律,是指诗的平仄、押韵、黏对、字数、句数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是约束诗的准则和法度,对近体诗的要求极其严格。

但是,在格律之外,可允许变格。

所谓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

拗,就是不顺、不顺从的意思。

严重一点说,拗,就是违反了“法律”。

根据“违法必究”的原则,要追究,要“纠正”,要“救”。

救,就是拯救、挽救、制止的意思。

拗救,顾名思义,就是对不顺的地方加以制止和挽救。

或者说,诗出了病,要对症治疗。

具体地说,就是对出格的诗句调整平仄补救,变拗口为顺口。

一般方法是:上句在什么地方拗,下句就在相应的地方救(如平声改仄声,仄声改平声);前一字拗,后一字救;前一句拗,后一句救等。

什么叫拗救?举个例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譬如,您所在的单位,一时钱未到账,暂时拖欠了您的薪水,隔一天补上,或隔一个月补上,或在下一个月适当的一天将几次拖欠的款一并补上。

总之,不让您的钱数总量减少。

拗救即属“法外开恩”,是诗律在极端严格的法度之外给予诗作者的一种相对自由。

律句的基础类型只有四个,可在这四个类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或加或减。

这四种句型可以七言句型为例加以说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注:平字下加横线者,表示宜平可仄;仄字外加横线者,表示宜仄可平。

平仄(拗与拗救)

平仄(拗与拗救)

第三章 平仄(拗與拗救)平仄格律之主要原則近體詩(絕句、律詩、排律)之平仄,有其一定之規律,此種規律稱之為平仄譜。

大體說來,平仄譜安排之原則有三:一、句中之字,兩字或三字為一組,平仄相間。

二、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對。

唯首句如押韻,則下三字會有所變動。

三、前聯之對句與後聯之出句平仄相協。

由於押韻之故,下三字會有所變動。

現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絕句之平仄譜舉例說明:⊕⊕※⊕⊕★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韻則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絕句之平仄譜則為:⊕⊕★⊕※⊕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韻則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於律詩或排律之譜式,原則上只是將前面之平仄繼續延伸即可。

(即第五句與第四句相協,第六句與第五句相反……)。

而詩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為依歸。

第二字如是平聲即為平起,如是仄聲即為仄起。

又五言詩之譜式則是七言詩去其頂節(最上)二字即是。

七言平起式去其頂節二字,即為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去其頂節二字,即為五言平起式。

唯譜式可做如是觀,於造句用詞之法,則不當作此論,蓋五言與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標準之平仄譜式,吾人翻開唐詩三百首,可說找不出幾首完全合乎格律者。

(就五言絕句論,唯李端【聽箏】一首,七絕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首)。

此蓋因有時於當用平聲字處,無平聲字可用;或者於當用仄聲字之處,無仄聲字可用。

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

然亦有所限制,並非可以完全相代。

前人之於此有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卻因有幾個應注意之要點未曾揭出,以致讓後人如墜於五里霧中,而不知何所適從。

為使讀者確切明瞭,本文一一介紹於後:不可犯孤平所謂「孤平」,即是句中前後字皆為仄聲,而中間夾一平聲之謂。

犯孤平既俗稱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

且七言之第一字,因離音節較遠,平仄可以完全不論。

律诗的孤平、拗救、平仄

律诗的孤平、拗救、平仄

律诗的“孤平”和“拗救”: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七律的四种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律诗的孤平和拗救孤平是B型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说的。

B型句七律第三字,五律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犯孤平。

具体说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平仄仄平。

其所以称为孤平,是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

在唐人的律诗中,很难发现孤平的句子。

但是应该注意:犯孤平只指B型句,仄收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例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都只算拗句,不算孤平。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

具体的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

格式有三种:(一).b型句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

如:王维的“寒山转苍翠”。

李白的“凉风起天末”。

七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的“蜀主窥吴幸三峡”。

这就是说:五律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七律的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诗人们最喜欢把这种拗句用在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

例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在唐宋的律诗中,这种拗句几乎和常规的B型句一样常见,因此可以认为不是拗句而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

注意: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2).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

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

如苏轼的“溪柳自摇沙水清”。

前面讲到B型句五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就必须在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3).a型句的拗救:五律的仄仄平平仄,如果用了仄声,诗人往往在对句第三字改用个平声字来补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律的平仄与拗救》专题一、平仄的含义
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如果不讲究平仄,一首诗尽管是八句,也不能叫做律诗。

这里所讲的平仄,是就中古汉语的声调而言的。

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平仄两类。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

例如:广西民族大学。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
广西籍的学生要是自己的母语是白话或平话的,就不难辨别中古的入声字,因为白话、平话均保留了中古的入声字。

只要用白话、平话读,发音短促,以[-p]、[-t]、[-k]收尾的字,一般是入声字。

例如:
接、立、集、十、级;[-p]
骨、发、笔、一、物;[-t]
屋、竹、六、局、国。

[-k]
介绍几种分辨入声字的方法
1.普通话的平声字(包括阴平、阳平)中凡带鼻音韵尾n、ng的字都是中古的平声字,而非入声字。

例如:南、宁。

2.普通话阳平调中,凡是不带鼻音韵尾n、ng 而声母为b、d、g、z、zh、j的字,是中古的入声字;其他声母则有入声字,也有平声字。

例如:ba(拔)、da(答)、guo(国)、za (杂)、zha(扎)、jia(颊)等字。

3.üe韵的字(包括yue、jue、que、xue、nüe、Lüe等音节),除个别外(如“嗟jue1”、“瘸que2”“靴xue1”)都是古入声字。

例如:yue(约)、jue(绝)、que(却)、xue(学)、nüe(虐)、Lüe(掠)等字。

4.与下面这些音节同音的字,在普通话中不论念哪类声调,都是入声字:fa(发1乏2法3)、la(拉1邋2蜡4)、za(咂1杂2)、de (得2德2)、te(特4忒4)、le(乐4勒4)、ce(策4测4)、se(涩4色4)、bie(别2
蹩2)、pie(瞥1撇2)、die(跌1叠2)、tie (贴1铁3)、nie(捏1聂4)、zhuo(桌1琢2)、chuo(绰1辍4)、shuo(说1朔4)、kuo(阔4括4)。

5.入声字类推。

如知道“白”是入声字,那么从“白”得声的字,一般是入声字(如:伯泊bo2魄po4)。

如知道“合”是入声字,那么从“合”得声的字,一般是入声字(如:盒答鸽)。

如知道“出”是入声字,那么从“出”得声的字,一般是入声字(拙茁倔)。

三、如何掌握五言律诗四种标准的平仄格式
1.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音节形成的。

这就有了四种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丁)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四种不同格式的五言律诗。

“平仄相间”
2.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不能全是“平”或全是“仄”。

3.偶句押平声韵。

4.同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要“对”(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

5.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要“粘”(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或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示例:
出句对句
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平。

首联
〇〇〇〇仄,〇〇〇〇平。

颔联
〇〇〇〇仄,〇〇〇〇平。

颈联
〇〇〇〇仄,〇〇〇〇平。

尾联四、课堂练习
渡荆门送别李白
(详见课本1008页)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标准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实际平仄)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标准格式)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实际平仄)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标准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实际平仄)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标准格式)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实际平仄)
(李白的这首诗算是律诗吗……)
五、律诗的拗救
(一)什么是拗救
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对拗的地方进行补救就叫“救”。

(二)关于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问题。

这个口诀大致上是对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种拗救的情况。

(三)关于拗救的几种情况
1.七言(丁)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的第五个字(五言第三个字)绝不允许由“仄”变“平”,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

所谓“三平调”,是指句末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的这种情况。

“三平调”是近体诗不允许的,是没有办法补救的。

2. 七言(乙)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五言第一个字)不能由“平”变“仄”,否则就“犯孤平”。

“犯孤平”是指乙种句除了韵脚以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

但“孤平”可以救。

救的办法就是七言句的第五个字由“仄”变“平”,五言句的第三个字由“仄”变“平”。

(本句自救)例如:苏轼《新城道中》的“溪柳自摇沙水清”
就是“自”字拗,“沙”字救。

注意:“犯孤平”只有乙种句才可能出现,在甲、丙、丁这三种句中,全句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不叫“犯孤平”。

3. 七言(丙)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五个字(五言第三个字)应用平而用了仄(拗),那么第六个字(五言第四个字)要由仄改为平(救)。

(本句自救)例如:
记取江湖泊船处无为在歧路
注意:在这种拗救的情况下,本句七言的第三个字或五言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 七言(甲)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的第六个字(五言第四个字)可以由“平”变“仄”(拗),条件是它的对句(即乙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五言就是第三个字)要由“仄”变“平”(救)。

(对句相救)例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七言(甲)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的第五个字(五言就是第三个字)可以由“平”变“仄”(拗),条件是它的对句(即乙种句)的第五个字(五言就是第三个字)要由“仄”变“平”(救)。

(对句相救)例如: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挥手自茲去,萧萧班马鸣。

拗救图表(凡不加任何符号的地方平仄不能违反,加●(或●)号的地方平仄可以任意,加△号的地方平仄可以有条件的变更。

拗拗拗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
拗救
上述四种平仄拗救规则,可用下列口诀记忆:
(甲)仄仄平平仄:三字四字拗,对句三字救。

例: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乙)平平仄仄平:一拗三字救,否则犯孤平。

例:恐惊天上人。

(丙)平平平仄仄:三拗四字救,一字必须平。

例:无为在歧路。

(丁)仄仄仄平平:三字要分明,不能连三平。

例:同是宦遊人。

(晓得以上的道理后,回过头来再观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
六、分析拗救的课堂练习
夜泊水村陆游
(详见课本1019页入声字:息、勒、绝、漠、泣、一、国、泊、落)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拗拗拗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
拗救
七、课外练习
分析教材里收入的17首律诗的平仄格式(标准的平仄格式、实际的平仄格式),如有拗救,还要指出其拗救的类别。

登黄山偶感(七绝)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