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
l 、社会心理学与生理心理学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生物自然属性与社会制
约性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 SSP 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 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大致了解其优缺点)
第二章个体的社会化
第一节什么是个体的社会
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
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个体实现社
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第二节个体社会化的机制
个体社会化的机制有:依从、认同、内化。(态度形成阶段)
依从基于强化的原则,自居基于“榜样人物”的吸引。
第三节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1、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社会化的内容有哪些?(个体的继续社会化指什么?)
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可以称之为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社会化的内容:
(1)首先,是要求个体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活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个体学会独立
自理,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 2)其次,是要求其掌握有关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
体所处的周围的社会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3)第三,是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做一个孩子、学生或少先队员等的不同社会责任;(4)第四,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要求个体明确自己“长大了干什么?” 要求个体学会思索和想象
自己今后将挑起的社会担子,它超出了个体当前所肩负的职责,属于对理想的确立。
2、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
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化问题,或可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它不同于个体社会化的继续发展。
特点:第一,它不是在个体原有社会化基础上按照同一个方向进一步发展,而要求实现改向
转变;第二,这种转变又是非常迅速的一种转变,而使个体在实现这一社会化转变过程中显
得特别难于适应。
第四节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的获得
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
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2、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
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3、角色网络: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了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
角色丛。
4、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
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5、性别角色: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
第五节老年人的个体社会化
2、老年人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1)要明确认识到个体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过程,人到老年要加强形势的学习,
认识到培养对新鲜事物敏感的重要性。
(2)从老年角色变化的特点出发,应顺应形势的发展,认识到离退休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
必要的,对个人也是必要与有益的。
(3)搞好家庭、邻里关系,开展人际交往活动。
(4)正确对待疾病、丧偶以及其他突发的不幸变故。
第六节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个体社会化问题
1、逆反心理:发展心理学讲到青少年青春期时,常常把这个时期看做个体发展的“危险”
阶段,青少年在此阶段往往表现出对家长、对老师一种反抗、蛮横的心理行为,带有浓厚的“否定”,“争取独立”的色彩。从心理学上说,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属于一种心理上
的适应困难,或称“顺应不良”。
2、逆反心理为什么在青少年身上表现明显?
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原因在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适应,根源在于整个心理生活正
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它是以心理上承受到挫折、创伤,心理适应机能的发挥受到阻碍,因
而降低了适应机能水平为基础,受盲目、非理性的支配为其行为的特征。
第三章自我——自我意识
第一节什么是自我、自我意识,它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
1、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
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2、自我,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一阶段(生理的自我):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
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社会的自我):正式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
建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身躯 )的意识。社会的自我在幼儿时期是通过
游戏,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进入小学后是依靠学校教育,意识到与同学的伙伴关系,明确当学生的义务责任,完成作业,以符合学校的要求,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意识。
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
自我意识,过去一切随成人尤其是随家长的观点和做法,如今表现出青年人的独立感、自我理想,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的个人色彩,形成并发展着“心理的自我”。
第二节自我及自我意识的表现
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
第三节自我评价及其研究
1、自我评价:指个体对它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的自我阶
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2、自我评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什么不同?
自我经历着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发展阶段,自我评价相应地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在评价内容和自我追求上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1)第一阶段个体主要是从自己的身体、衣着、物品、以及家庭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来作自我判断,从而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
情绪。( 2)第二阶段主要从自己的名誉、地位,社会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来作自我评
价和判断,表露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 3)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智慧、才干、自
己的道德水平的方面的评价和判断,从而产生如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追求政治上的、事业上、道德上的上进和发挥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