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合集下载

中药资源学ppt课件

中药资源学ppt课件
育、施肥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种子处理、地膜覆盖、合理轮作 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中药资源
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宫、组织、细胞、细胞器和遗传物 质)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3、借助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展中药资源
在荒山绿化中,可以选择沙棘、杜仲、黄皮树、厚朴、酸枣、苦楝等药用 植物进行造林,
中药材SOP: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onal procedures)的简称,是遵循中药材GAP 的基本要求,根据所栽培或养殖的中药品种的生产实际,在总结传统 的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基础上,或在道地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和分析,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制定出科学、合理、 可行的生产操作规程,用于指导该药材的生产。
一、名词解释 中药材GAP :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内容 涵盖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从选地(适宜的生产环境道地性确定), 育种(药材种质资源的选育研究 ),质控(药材质量规范化研究)到绿 色药材(严格控制农药和重金属),规范的栽种加工方法(田间管理 及加工贮运标准化),直至采收加工及运输储藏等整个生产环节,生 产人员及其档案管理。
共五十七条
2.中药材GAP认证的的简要程序
程序:由申请企业提交有关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材GAP认 证的资料初审,将初审合格项目的申请资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 的予以受理,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认证 中心制定检查方案,派出检查组进行现场检查。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1112020068)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 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78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中药资源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科学,是在生物学、农学、林学、中药学、地理学、化学和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构成与分类;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和道地药材;中药资源的调查;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管理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1. 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3. 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4. 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5.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与利用;6. 本学科的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4 4 0第2章中药资源的构成 6 6 0第3章我国的中药资源 6 6 0第4章中药资源调查 2 2 0第5章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 6 6 0第6章中药资源评价 2 2 0第7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2 2 0第8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 4 0第9章中药资源管理 4 4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属性;2.掌握中药与中药资源;掌握中药资源的属性;3.熟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5.了解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天然来源。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资源: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称。

中药资源学: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使用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合。

中药:系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民族药:此处特指各少数民族的医生,以本民族的医药理论作为应用指导,或是依照民族传统经验所使用药物的资源。

民间药:此处特指民间医生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或地区性民间(偏方)流传使用药物的资源。

草药: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的初始状态,此类药物统称为草药。

降水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雹,雨淞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聚积的水层厚度蒸发量:用20cm直径蒸发皿(离地70cm高)直接测量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深度积温:将一个地区高于和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累值动物区系:一个地区由历史发展形成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所生有的动物群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关药:一般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出产的药材北药:一般指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产的药材西药:泛指“丝绸之路”之起点西安以西广大地所产的药材,一般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以及新疆等地所产药材怀药:一般指产于古怀庆府所辖的博爱,武步,孟县,沁阳等地的中药材,有时也泛指河南境内所产有道地特性的药材浙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川药:泛指以四川省及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的常用药材样方: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的取样地块。

样地:采用抽样方法所抽取样本的实体样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单株作为精确观测对象的所定株。

经济蕴藏量:某一时期内地区具有可利用经济价值的那部分资源蕴藏量年允收量:是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3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药新资源:泛指目前未被列入中药资源使用的物质,被发现具有某种功效可用作中药资源而被开发利用者,既包括自然存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也包括人工创造的物质。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二二级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二二级
18.了解甾醇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重点掌握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了解植物昆虫变态激素的类型和应用。
19.了解脂类的分类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掌握聚炔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3



十一
第六章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化学
20.掌握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悉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掌握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形成特点及分布特点。
8.了解生物合成与化学分类之间的关系。
9.掌握植物化学成分的原始与进步的标志。
3




第六章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化学
10.重点掌握非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种类;了解氨基酸在植物化学分类学中的应用。
11.掌握生物碱的结构和分类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掌握甜菜拉因类的结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其化学分类学应用。
3.掌握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的概念和条例,掌握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概念。重点掌握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的方法。
3



十六
第九章中药资源的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中药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4.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了解中药资源评价的内容、分类、方法与技术。
2.了解中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相关政策和法规。
时数:51
教研室主任:秦民坚院部主任:余伯阳
周次(时间)
讲课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授课人

第一章绪论
1.掌握“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的含义;掌握中药资源的特征。
2.熟悉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3.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1112020068)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Resources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science to study resources type,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major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Through systematic study in the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using econo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harvest,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s resources, provide sufficient amount of raw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health care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ossess theory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kills.2、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题目及其答案(刘炳荣)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题目及其答案(刘炳荣)

1、试述中药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资源寻找的主要途径主要内容:1.中药资源分布状况和优势定点的调查与分析,及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中药生产、加工、开发、品质评价以及中药制剂提取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的研究。

2.中药资源保护、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级专门的研究。

3.研究人员通常可供职于中药制药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各级中医药学校、中药经营管理部门、医院、药品检验与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或研究。

途径:利用文献资料、民间医药信息和民族药资料参照古医书查明药材的产地然后实地考察寻找类似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开发新药、寻找新药。

2、简述糖、蛋白质、黄酮类、生物碱的生理作用。

糖:生理功能供给能量。

糖类的最主要的功能是糖类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反应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之用。

主要是葡萄糖,构成体质。

糖类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

糖是神经和细胞的重要物质。

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体内脂肪代谢需要有足够的糖类来促进氧化,糖类具有辅助脂肪氧化的抗生酮作用。

摄入体内的糖类释放的热能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保肝解毒。

糖类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⑤增强食品风味蛋白质:生理功能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修补人体组织: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

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

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

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 7、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

8、激素的主要原料。

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 9、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 10、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11、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中药资源学讲解材料

中药资源学讲解材料
均指具体药物。
本草:西汉表示药物整体知识时,开始使 用本草一词。
本草一词始见于汉·班固《汉书》:
➢ 《汉书·郊祀志》“…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 (汉成帝 公元前31年)
➢ 《汉书·平帝纪》 “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 文、历算、钟律…、本草、以及五经…者”聚集 京师。
➢ 《汉书·游侠传》楼护 “通医经、本草、方术数 十万言”汉末本草与医药、方术完全分开。
• 千金翼方(补充) ➢太乙神精丹
炼丹与服石
炼丹:始于汉,盛于魏晋南北朝。 服石:
炼丹术
➢发现物质是可以变化的,认识到物质变化 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积累了一些关于无机物合成、分解的知识。 ➢发现了水银、单质砷、火药、金液方、硫
酸等,以及铁对铜的置换作用。 ➢发现了一些矿物的鉴别方法:如火焰法鉴
魏晋南北朝时期
1名医别录等 朱墨分书 泾渭分明,本末不乱 2 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 兽、果、菜、米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药学的主要成 就。 3南朝《雷公炮制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标志着 我国本草学新分支的产生。
《本草经集注》
➢ 梁代——陶弘景著(公元452-536年); ➢ 第一本有确切年代和作者的本草(公元500
年); ➢ 以《神农本草经》为据,增汉魏以后名医所
用药365种,共记载750种。 ➢ 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补充,增加了产
地、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 ➢ 原著失传,现仅敦煌石窟有序录和正文四条
的残卷,为现存可靠的最早的本草。
尚志钧等 辑校
• 优点
➢ 朱墨分书(本经原文、热性药加红点;别录及 寒性药),小字作注。
别钾盐(陶氏:硝石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云是真硝也) ➢发现一些化学药物:轻粉、甘汞(氯化亚 汞)、红升炉、丹鼎、石榴 罐(蒸馏器)、甘锅等。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78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中药资源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科学,是在生物学、农学、林学、中药学、地理学、化学和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构成与分类;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和道地药材;中药资源的调查;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管理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1. 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3. 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4. 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5.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与利用;6. 本学科的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4 4 0第2章中药资源的构成 6 6 0第3章我国的中药资源 6 6 0第4章中药资源调查 2 2 0第5章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 6 6 0第6章中药资源评价 2 2 0第7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2 2 0第8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 4 0第9章中药资源管理 4 4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属性;2.掌握中药与中药资源;掌握中药资源的属性;3.熟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5.了解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中药资源学(2)(1)

中药资源学(2)(1)

1. 中药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分析:一、种类、蕴藏量分析:将资源调查中获取的各样地上样方汇总的统计资料与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合当地药材收购部门的历年收购情况,对调查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及蕴藏量或某种中药资源的储量做出合理的推断与确定。

二.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分布与生境要求、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度、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和综合利用现状等八个方面提出量化评价标准。

将其分为珍、稀、濒危、渐危等级别。

评价:一.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经济效率: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消耗总量)二.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收量三.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调查区域中药产业产值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2.资源人均占有量3.中药产业劳动力吸纳量4.中药文化状况P392. 中药区划:一.目的和任务: 1.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3.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4.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中药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等级的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2.创建依据:以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

对各地区代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地道性、生产和应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3.分区系统及命名规则: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70%以上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种名称50%以上三.内容简介:。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中药资源学讲义(第二章)
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 对中药资源进行大范围、高精度
的监测和评估。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基因测序、PCR等技术手段, 研究中药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 机制。
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手段,对中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和 知识发现。
案例分析:某地区特色中药材资源研究
案例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与展望
综合评价
对药材的毒性、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确 保用药安全。
综合考虑药材的性状、内在质量和安全性等 因素,对中药资源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资源储量评价
对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分布范围及特点 进行评估,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评估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 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潜力,促进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评价
分析中药资源所处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适宜性及承载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持续利用策略制定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中药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策略,包括保护优先、合理利 用、加强监管等方面。
03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中药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与措施
国家政策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对中药 资源的采集、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
01
中药资源依赖生态环境
中药资源的生长和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中药
资源的基础。
02
中药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03
中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在中药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矛盾,需要加强监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名词解释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

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

“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学(2)(1)

中药资源学(2)(1)

1. 中药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分析:一、种类、蕴藏量分析:将资源调查中获取的各样地上样方汇总的统计资料与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合当地药材收购部门的历年收购情况,对调查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及蕴藏量或某种中药资源的储量做出合理的推断与确定。

二.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分布与生境要求、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度、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和综合利用现状等八个方面提出量化评价标准。

将其分为珍、稀、濒危、渐危等级别。

评价:一.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经济效率: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消耗总量)二.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收量三.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调查区域中药产业产值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2.资源人均占有量3.中药产业劳动力吸纳量4.中药文化状况P392. 中药区划:一.目的和任务: 1.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3.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4.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中药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等级的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2.创建依据:以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

对各地区代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地道性、生产和应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3.分区系统及命名规则: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70%以上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种名称50%以上三.内容简介:。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

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

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5、南药区:广藿香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1、药用植物种类(87%)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药用动物种类(12%)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1、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止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3、民族药: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3700多种)(1)藏药(2)蒙药(3)维药(4)傣药(5)壮药(6)其他民族药第五章: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三大自然区域:(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为明显(东部湿润)(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为明显(西北干旱)(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为明显(青藏高寒)第六章:中药资源的垂直性分布1、植物的垂直分布受:山林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地形、基质、局部气候等影响2、中药资源垂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般山体越高,垂直分布的种类越多,种类的构成也越复杂②每一个山地的药用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的基质与该山体所在地的药用植物水平地带分布类型是一致的,在一个山体只能看到它所在的水平地带以北的植物类型③从低温山地到高温山地,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有繁到简,垂直带的高度也逐渐的有高到底④从东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的干旱地区,药用植物的垂直带谱逐渐由少到多,而垂直带的高度逐渐增高第七章+第九章:中药资源蕴藏量和中药资源调查1、①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的蕴藏量②产量:是指家种(养)的药用动植物的生产量③单体产量:指一株(只)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用的平均产量④经济量:是指药用动植物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

中药资源学绪论

中药资源学绪论
3、罗天浩主编的《森林药物资源学》1994 年出版,
4、叶万辉、陆兆华主编的《中药资源学引论》 1995年出版,
5、张康健、王蓝主编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学》1997年出版,
6、陈焕亮、卢晓东主编的《中药资源学》1998年 出版,
7、张思迪、郑汉臣主编的《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保护》2000年出版,
33罗天浩主编的罗天浩主编的森林药物资源学森林药物资源学19941994年出版年出版44叶万辉陆兆华主编的叶万辉陆兆华主编的中药资源学引论中药资源学引论19951995年出版年出版55张康健王蓝主编的张康健王蓝主编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学19971997年出版年出版66陈焕亮卢晓东主编的陈焕亮卢晓东主编的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学19981998年年出版出版77张思迪郑汉臣主编的张思迪郑汉臣主编的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植物资源的保护20002000年出版年出版88王文全沈连生主编的北京市精品教材王文全沈连生主编的北京市精品教材中药中药资源学资源学20042004年出版年出版99郑汉臣主编的郑汉臣主编的生药资源学生药资源学也于也于20042004年出版
(四)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深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五)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拯救珍稀濒危药用物
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适度扩大社会紧缺资源的再生产,
是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
(六)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
8、王文全、沈连生主编的北京市精品教材《中药 资源学》2004年出版,
9、郑汉臣主编的《生药资源学》也于2004年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

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

“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12.用于中药资源数量评价的指标主要有4类,即生物种类数量、生物个体数量、资源蕴藏量、药材产量。

13.用于中药资源品质评价的指标主要有3类,即性状评价、理化评价、道地性评价。

14.国家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很受国家政策重视,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如麝香的人
工麝香、熊胆活体胆汁引流技术、塞隆骨替代虎骨的开发利用、人工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等。

15.“浙八味”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的简称,即浙白术、浙白芍、浙贝母、浙玄参、温郁金、
延胡素、杭麦冬、杭白菊8种道地药材
16.“四大怀药”是指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

17.我国珍稀濒危药用生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可以归纳为过度采挖和捕猎,生境破坏或被侵占、生物自身的原因等三个方面。

18.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基地选择、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
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等五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中药材质量。

19.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是以保证药材质量为核心,调控影响药材质量的内因和外因,规范化药材生产各环节
及至全过程,己达到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20、中药资源预警系统建立应该遵循规范性、可靠性、可扩充性、重点监控与分类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21、“新浙八味”指铁皮石斛、三叶青、西红花、衢枳壳、覆盆子、前胡、灵芝、乌药。

问答题
1.何为中药资源学。

试述中药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空变化、开发保护、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中药资源学是在自然资源学、中药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农学、化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上,融汇了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面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
中药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①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及其时空分布和蕴藏量的研究
②中药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③中药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④道地药材研究和定向培育
⑤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资源开发
⑥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应用
⑦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
2.试述17个国家批准建立的全国性中药材专业市场。

安徽毫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河南省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河北省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山东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重庆市解放路药材专业市场;哈尔滨三棵树药材专业市场;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湖南岳阳花板桥中药材市场;湖南省邵东县药材专业市场;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广东省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3.试述中药资源的保护策略
①开展资源普查与科学评价
②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
③广泛宣传和加强执法,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④合理开发利用:
⑤加强药用植物物种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⑥寻找稀有濒危中药材的代替品:
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4.论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大原则以及可以综合开发利用的产品类型。

四大原则:①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②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则
③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遵循中药资源区域分布规律的原则
可以综合开发利用的产品类型:
①非中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中药化妆品的开发,中药香料和色
素开发,中药天然农药开发,中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开发。

②非传统药用部位的利用:如酸枣,果实可制成果茶、果酱和用于酿酒,种仁为中药材
“酸枣仁”,树叶可用于提取芦丁、或作茶叶,果核可制活性
炭,酸枣树是优良的固沙和薪柴植物。

人参茎叶可制成人参
茶,人参花制成参花精,人参果制成冲剂和参果酒等,经综
合利用后,人参全株各部分均可开发成产品,大大提高经济
价值。

③生产废物利用:大多数中药渣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油、挥发油等,可回收利用。

5.试述“中药新资源”的概念及其可能的寻找和开发技术途径。

“中药新资源”的概念:指新发现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物质是人们通过一定手段获得的,不
经过化学修饰面可应用于临床或作为制药原料
可能的寻找和开发技术途径
①利用本草与方书文献:如翻阅《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

②挖掘整理民间民族医药:如藏族、蒙古族的《四部医典》、《蒙医医典》、《藏药志》等著作都记载了
一些独特的药材和理论体系。

③扩大药用部位: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的利用往往只是使用动植物某一部位或某几个部位,其余弃之不
用,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④从海洋药物资源发现新药源
6.论述中药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内容
中药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资源保护和货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②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则
③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遵循中药资源区域分布规律的原则
中药资源开发的内容
⑤中药新药的开发
⑥传统中药资源的再开发与综合利用
7.试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增强民众保护意识,以法为本,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②保护、修复中药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奠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中药货源可持续利用
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促进中药资汉可持续利用
⑤挖堀新的药用资源成药用部位,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⑥矿物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