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2010.04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嘉莉妹妹》引发了读者对嘉莉道德的质疑,同时评论家也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诸多疑问:“他纵容了一个失去自我、踩着别人肩膀尤其以牺牲男人为代价爬上上层社会从而达到目的的女人”[1](P142);“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最后却没有受到惩罚”[2](P202),“受自己本能的驱使借一切机会向上爬的利己主义者”[3](P61)。然而,作为一个自然主义的代表,德莱塞真实地再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把自己的辛酸融入了作品中。
一、自然主义与《嘉莉妹妹》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美国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尤为明显,这些特征在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自然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产生的。自然主义作品经常以高度写实的手法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残酷性:大都市的繁华,小人物摆脱贫困命运的挣扎来揭露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人类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的软弱无助。因此,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有时也被称为残酷现实主义。《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农村姑娘嘉莉从闭塞的村庄到繁华的都市来寻求新生活,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经历。她先后沦为两位男人——杜洛埃与赫斯特渥德的情妇,最后她凭借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表演天赋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喜剧明星,而赫斯特渥德却从一位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的酒店经理沦落为街头乞丐,最后悲惨地死去。西奥多·德莱塞写的《嘉莉妹妹》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消极论及决定论。
德莱塞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特别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
中人物性格命运的决定作用,强调环境决定人物,决定人性善恶,决定人的本质属性。《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背景是
工业化过程中的美国大都市。经济的繁荣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工业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千上万的渴望致富的人涌向城市,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在灯红酒绿、充满诱惑的都市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势必以谋生和发迹为出发点。在《嘉莉妹妹》的开头部分,作者就已经向我们指出在巨大的环境作用下的女主人公的最终命运所在。因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门,她的遭遇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4](P1-2)。
嘉莉对金钱和物质具有强烈的欲望,一方面是缘于她的本性。小时候她就梦想过童话里的宫殿和各种豪华气派的地方,想象在那些雕刻华丽的门廊的里边,人们是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另一方面又是环境对她的影响。嘉莉“由于环境的促使和她那新朋友的教导,起了很大的变化。她具有努力争取解放的人的能力。更其繁华的生活对她是不会没有影响的。她在知识上的增长没有她的欲望的觉醒来得快”[4](P95)。德莱塞认为,人不是分为善者与恶者,而是分为强者与弱者。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环境成了《嘉莉妹妹》中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在德莱塞看来,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对嘉莉的诱惑以及嘉莉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和美貌铺路都是外部世界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当嘉莉稍加思索便同意与杜洛埃同居,而后又先后抛弃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去追逐自己更加富丽堂皇的生活就不难理解了。
二、“美国梦”
纵观20世纪的美国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经久不绝的主旋律,那就是对“美国梦”的执著追求和沉重的失落感。
○宋晓慧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与“美国梦”
摘 要:《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对嘉莉的影响,指出嘉莉的道德倾以及对“美国梦”的追求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美国梦
外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2010.04
深潜于美国人意识深处的“美国梦”源于移民拓荒时代。16世纪以来,大批欧洲人带着他们的梦漂洋过海。在这片净土中,“美国梦”被外化为“民主”与“自由”,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努力生存,勇于进取的人有无限的发展前途。人们对“美国梦”的实现充满了信心。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梦”也由原来崇高的境界逐渐向世俗化转变,演变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可知和不可知因素的制约,对于广大的下层劳动贫民来说,“美国梦”只能是作为梦想而存在。
《嘉莉妹妹》中摇动着的摇椅象征着嘉莉对自己不断变化梦想的无尽追逐,也象征着她在追逐理想之梦时心里的摇摆不定,象征着在追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会有所得失,而归根结底,象征着当时美国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本身的摇摆不定。
第一次对摇椅上的描写是在她姐姐敏妮的家里:“……她装上信封,写上地址,走进前房,那里有个凹壁,安着她的床铺,拉过一张小摇椅,坐到打开的窗口,向外望着夜色和街道,静静地冥想。后来,想得倦了,有些睡意朦胧,觉得要睡觉,就换了衣服上床”[4](P13)。这就让我们感觉到她初次的梦想只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天马行空,想完之后也就随着瞌睡的到来而消失了。毕竟她刚从农村来到城市,面对眼前的这个花花世界,她单纯质朴的头脑已装不下各种各样诱人的梦想和冥想,当时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
在小说第二十三章里,嘉莉已与杜洛埃同居,而她背着杜洛埃与赫斯特渥德私自约会的事被杜洛埃发现了,“当他走进来的时候,嘉莉坐在窗边,正摇着摇椅向外望着”[4](P225)。此时嘉莉的复杂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是舍弃曾经帮助过她摆脱困境的杜洛埃,还是求得他的谅解并与赫斯特渥德断绝往来。但随着双方争执的不断升级,嘉莉干脆一言不发,“只是坐在摇椅里前后摇荡着”[4](P226)。最后,杜洛埃感到自己处境的难堪,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离开了嘉莉。
在第三十一章,嘉莉在纽约一家剧院看完戏后步行回家时,有感于在百老汇路上看到的“华丽的衣服、欢乐的场面和美人儿”[4](P306)。“当赫斯特渥德回家的时候,嘉莉正闷闷不乐。她坐在那里,摇动着、思想着,不愿为他而打破她迷人的想象”[4](P307)。这种想象已远非她第一次在姐姐敏妮家小摇椅上的冥想那样空洞,而是一种令她着迷的花花世界,在摇椅上的想象中,她潜在的欲望再次闯入了她烦闷的生活之中,在她的心里低低地唱起了希望之歌。
在第三十二章里,嘉莉和凡斯一家到了一处奢华的饭店吃晚餐。其间她与凡斯太太的表弟埃姆先生谈论有关发财与挥霍的问题时,惊奇地听到埃姆表示了自己即使有钱也不会
大肆挥霍的态度。她回到家后,不是立即上床睡觉,而是坐在摇椅里摇荡着……从希望的迷雾和矛盾的欲望中,她开始懂得了什么。她在摇椅里的思索又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她不再把锦衣玉食的生活当作自己追求的全部幸福了。这说明作为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埃姆所讲的话已对她的理想之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已经懂得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对人生幸福的思想认识上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在小说的结尾,嘉莉仍然坐在摇椅里摇荡着,低吟着……“坐在你窗边的摇椅里梦想,你将永远独个儿渴望下去。坐在你窗边的摇椅里,你将梦想你永远不会感到的幸福”[4](P498)。这里所描绘的图景意味深长:嘉莉妹妹坐在窗边的摇椅里不停地摇动着,不停地梦想着。当她追逐到一个梦想之后,才发现这样的梦想并非理想的目标,因而不得不追逐新的梦想。嘉莉妹妹的“美国梦”追逐过程表明: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反衬出了她的梦想的一次次幻灭。
《嘉莉妹妹》中,主人公嘉莉妹妹的经历是那个时期美国普通底层民众发家之梦的典型。她出身贫民窟,在资本主义的物欲与享乐主义影响下,凭着自己漂亮的外表,靠自己个人奋斗,一步步接近自己永无止尽的梦想。嘉莉向自己的理想进军,但最终却为自己的理想所吞噬,成为梦想的牺牲品,她“美国梦”是个人奋斗者破碎的“美国梦”。
三、结语
德莱塞塑造了不断要实现下一个目标、永不满足的嘉莉形象。嘉莉的梦想本性和摇椅的习惯说明了她与现实的脱节和她对未来的希望。摇椅象征意义在于作者肯定了嘉莉有能力对自己和未来进行思考,也肯定了嘉莉想象的回应没有被现实的经历磨蚀。尽管在无休无止的物质欲望挣扎中,嘉莉名利双收,然而,她并不幸福,她并没有摆脱内心的孤独,仍在幻想,仍在彷徨,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从而迷失了自己。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感叹到,“哦,嘉莉,嘉莉!哦,人性中盲目的追求啊!它说,向上,向上,哪里有美,哪里有追求”、“你将独自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梦想着,渴望着。你将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梦想着你也许永远都得不到的幸福”[4](p474)。
注释:
[1]Blanche Housman,Gelfant:《The American CityNovel》,Noma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54.[2]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3]Arthur Schlesinger:《The Rise of the City》NewYork:TheMacmillan Company,1933.
[4]王克非,张韶宁译:《嘉莉妹妹》,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宋晓慧 山东烟台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26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