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简介
3冬不拉
3 冬不拉
词语解释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 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 出来。本课国王对这只瞎 熊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造句:得知儿子去除瞎熊, 国王心急如焚,却一筹莫 展。
3 冬不拉
视死如归:把死看做像 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造句:战士们很勇敢,个个 视死如归。
3 冬不拉
自告奋勇:形容自己请求 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课 文指王子不顾危险,主动 请求去除掉瞎熊。
造句:冬不拉自告奋勇, 要去除掉瞎熊。
3 冬不拉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 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 悲苦。本课指阿肯的琴声优 美,深情有变化。
造句:天晚了,山谷里传出 一阵笛声,那声音如泣如诉。
3 冬不拉
默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王 子(自告奋勇承担重任 )(毫不畏惧献出生命) (琴声叙说悲壮故事 )。表达了人们对勇敢、 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3 冬不拉
互动课堂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 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1.用“ ”标出最能体现“瞎熊、国王、
王子”特点的词。 2.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位怎样的人?
3 冬不拉
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 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 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
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3 冬不拉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哈萨克 族民间乐器“冬不拉”名 字的来历。王子冬不拉 自告奋勇 去除掉 瞎熊 , 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 琴声 把 这个悲壮的故事讲给国王听。为了纪念王子,牧 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 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
广泛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居住地区。
冬不拉的各种类繁多,大都有整块松木或桦木制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
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巴衣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这两种冬不拉外型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
此外还应哈萨克族历史,地域,部落,文化心理,生活习俗的差异,在民间还存在其它各种形制的冬不拉,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大约又有十几种。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更多内容请点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知识、文学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冬不拉课件
节奏明快
其节奏明快,让人感受到 强烈的律动感。
演奏技巧多样
演奏者运用多音乐魅力。
音乐与社会文化关系
民族认同
冬不拉音乐是哈萨克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演奏和演唱,
传达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交活动
在哈萨克族人的社交活动中,冬不 拉音乐常常作为娱乐和交流的方式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04
冬不拉曲目欣赏与分析
经典曲目介绍与欣赏
《草原之歌》
《冬不拉之歌》
这首曲目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 描绘了草原的广阔与宁静,是冬不拉 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目以欢快的节奏和明亮的旋律 展现了冬不拉音乐的独特魅力,是冬 不拉音乐的经典之作。
《故乡的思念》
这首曲目以深情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 歌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受 人们喜爱。
独特魅力。
演奏技巧在曲目中应用
01
《草原之歌》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柔和的触弦方式和丰富的和声变化来展现草原
的美丽与宁静。
02
《故乡的思念》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深情的触弦方式和富有情感的演绎来表达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03
《冬不拉之歌》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欢快的节奏和明亮的旋律来展现冬不拉音乐的
独特魅力。同时,还需要运用快速的弹奏技巧和灵活的手指运动来展现
创新传播方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扩大 冬不拉的传播范围,提高其传播效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冬不拉等传统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新 的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冬不拉等传统文化也可以尝试向国际化方 向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1).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区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
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
一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
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
冬不拉音量不大,但音色优美。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
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
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
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
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
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
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马头琴mǎtóuqín[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演奏 • 演奏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 按弦,右手弹拨。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 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 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拨弦,其余 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一般以 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 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 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 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 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 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 区的哈萨克、诺盖、卡拉卡尔波克等民族 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 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琴杆细长, 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 桦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 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 琴身有羊肠弦品位。是哈萨克斯坦人的传 统乐器。
• 美丽的传说
• 阿肯弹唱 • 阿肯弹唱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蕴。冬不拉伴奏下 的歌声,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气质、性格、理想与 追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歌词 中有大量的谚语、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机 警而幽默,生动而风趣,朴素凝炼,浅显易懂。 • 弹奏曲调有的含蓄而内蕴;有的外露而奔放;有 的沉稳而缠绵;有的粗犷而强悍,融合了东方与 西方音乐的元素,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 世界的真实反映。歌词和曲调水乳交融,飞翔在 广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马是哈萨克人 的两只翅膀”的写照,和从生到死“唱着来唱着 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弹起心爱的冬不拉
冬不拉以简朴轻盈的构 造,蓄纳天地万籁之 声,淋漓尽致地传达 出草原特殊的音乐语 汇,表达着哈萨克人 民的悲欢离合和喜怒 哀乐。在阶级社会中, 冬不拉琴伴随着牧羊 人飘动的篝火,伴随 着阿肯激昂不平的声 调,拉的声音 • 冬不拉的声音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 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 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 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 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 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 配和音)。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 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 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 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 非常丰富。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 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冬不拉的起源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传统乐器之一,起源于哈萨克民族的远古历史。
据传说,冬不拉最早起源于古代哈萨克族民间生活中的牧民文化,最初是用来驱赶猛兽、保护牲畜的一种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不拉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特音色和节奏的乐器,成为哈萨克族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冬不拉的名称来源于哈萨克语,意为“弯曲的弦”,形容冬不拉乐器的特殊形状和结构。
冬不拉通常由一个弯曲的木框架和数根弦线组成,演奏时通过拉扯弦线或用手指拨动弦线,发出悠扬动听的声音。
冬不拉的演奏旋律多变,有时悲伤深沉,有时欢快明快,能够表达出哈萨克族人民的情感和情绪,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冬不拉作为哈萨克族传统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宗教仪式等场合都有广泛的应用。
冬不拉不仅在传统音乐中扮演重要角色,还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和仪式功能。
它既是哈萨克族人们表达感情、传承文化的工具,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承载着哈萨克族文化的深厚传统和情感精神。
1.2 冬不拉在哈萨克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在哈萨克族文化中,冬不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乐器。
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哈萨克族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冬不拉在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表达出哈萨克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还能够传承和展示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冬不拉的音色清澈悠扬,旋律优美动人,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冬不拉在哈萨克族的各种节日和庆典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
哈萨克族人民通过冬不拉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未来的期许,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文化和价值观。
冬不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音乐上的价值,更体现在其对哈萨克族文化认同和传统保护的重要性。
冬不拉作为哈萨克族传统乐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在哈萨克族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由来和特点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它起源于哈萨克族古老的牧民生活,最初是用来伴奏牧歌和民谣的乐器。
冬不拉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通常由优质的木材和羊皮制成,琴弦则是用马尾鬃或羊肠制成。
冬不拉的外形独特,通常呈现出长颈、扁平的琴身和独特的音箱设计,使其在演奏时能产生清晰悦耳的音色。
冬不拉在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载体,传承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在哈萨克族的音乐中,冬不拉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深情。
冬不拉作为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哈萨克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它的演奏方法独特、音色优美,在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冬不拉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媒介,传播着哈萨克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2. 正文2.1 冬不拉的历史传承冬不拉(Dombra)是哈萨克族传统乐器之一,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
冬不拉一般由一根长约1米的木杆组成,上面绷着两根弦,类似于吉他。
冬不拉的音色优美动听,被誉为“哈萨克族的灵魂之声”。
冬不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哈萨克族民族音乐的起源,据传说,冬不拉最初是由一位哈萨克英雄在战场上用来鼓舞士气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不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专门的乐器,并且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和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冬不拉一直是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
冬不拉的传承不仅体现在音乐表演上,更体现在乐器制作、演奏技艺的传授以及对冬不拉的尊重和保护中。
冬不拉的传承历经千年,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在哈萨克族及相关机构的努力下,冬不拉的传统依然得以传承和发展。
冬不拉作为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通过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不拉是一种弓弦乐器,形状像小提琴,由琴颈、琴台、琴弓和琴弦组成。
琴颈和琴台呈锯齿形,反映了发源于蒙古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人生活的特点。
琴弓则用马尾制成,琴弦则用马肠或者牛肠制成,自然的材料赋予了冬不拉独特的声音和共鸣。
冬不拉可以通过拉扯琴弦和弓弦,发出细腻而富有情感的音乐。
哈萨克族人民经过数十代的努力和创造,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冬不拉演奏技巧和风格。
冬不拉的演奏方式有弹奏、拨奏、拉弦等多种形式,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技巧和手法,创造出不同的音色和音乐效果。
冬不拉的音乐风格主要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情感。
冬不拉音乐以其深情而激昂的旋律和宽广的音域,传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真挚表达。
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冬不拉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很多年轻人对冬不拉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加之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冬不拉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濒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将冬不拉这一重要的民族乐器传承下去,哈萨克族人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是加强对冬不拉的普及和宣传,通过举办演奏会、比赛和培训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冬不拉。
其次是培养和挖掘冬不拉的演奏和制作人才,传承传统的技艺和手艺。
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平台,将冬不拉融入到现代音乐中,使之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冬不拉的传承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哈萨克族传统音乐学校成立,并开办了冬不拉专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冬不拉演奏家和制作师傅。
一些著名的冬不拉演奏家和乐团也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推动了冬不拉的国际传播。
冬不拉这一传统乐器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哈萨克族人民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通过加强冬不拉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优秀的传统乐器,不仅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人类的音乐艺术。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是一种弓弦乐器,是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是哈萨克族音乐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哈萨克族传统音乐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冬不拉起源于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它是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灵魂之一,代表着哈萨克族民族魂魄和民俗文化。
冬不拉的演奏技巧独特,能够表达出丰富的音乐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冬不拉演奏技艺最早传承于家族之间,通过师徒制度传承至今。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许多传统乐器手艺人年龄较大,接班人稀缺,面临着传统技艺的失传风险。
现代音乐的影响和电子音乐的盛行,也让年轻人对于传统音乐产生了冷漠和陌生感。
为了保护和传承冬不拉这一传统乐器,哈萨克族政府和文化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在教育领域开展冬不拉技艺的传承培训,鼓励年轻人学习和发展冬不拉演奏技术,提高冬不拉的认知和受众群体。
加强冬不拉的宣传推广,举办冬不拉音乐会和比赛,提升冬不拉的艺术形象和吸引力。
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重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与创新。
冬不拉演奏技艺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激发创新的火花,为传统乐器注入新的活力。
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对冬不拉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冬不拉,为冬不拉的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是推动哈萨克族传统音乐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持续的努力下,加强对冬不拉的传承培养和创造性发展,才能让冬不拉这一传统乐器继续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1)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区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
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
一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
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
冬不拉音量不大,但音色优美。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
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
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
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
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
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
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马头琴mǎtóuqín[a 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carved like a horse's head]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冬不拉是一种音乐器乐形式,属于哈萨克民族的传统乐器,它是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不拉在民间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传达情感,还能在社交场合中起到娱乐和合作的作用。
它是哈萨克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对传承和发展它具有重要意义。
冬不拉起源于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冬不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古代哈萨克文明,传统的冬不拉是用动物的皮制作的,并且通过人工加工,制作成面向不同音域的乐器。
冬不拉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乐器制作者,他们根据不同的音律和音域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将其加工成形。
传统的冬不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长笛形状的冬不拉,另一种是短笛形状的冬不拉。
这两种冬不拉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自冬不拉出现以来,它一直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古代,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不拉既是一种音乐器乐形式,也是民间文化和宗教仪式的重要符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冬不拉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化的音乐器乐例如电子乐器和合成器的出现,给传统乐器的传承带来了冲击。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冬不拉这一传统乐器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为了传承和发展冬不拉,哈萨克族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学院和乐团,致力于培养青年乐手和表演者,传授冬不拉的演奏技巧和传统曲目。
冬不拉也逐渐进入了现代音乐的演出舞台,通过与其他乐器的结合和现代编曲方式的运用,使冬不拉的音乐更具现代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
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也是冬不拉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政策,鼓励冬不拉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各界也举办了许多冬不拉音乐会和比赛,提升了冬不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对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青年乐手、现代化演奏方式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冬不拉在当代音乐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哈萨克族文化的瑰宝。
冬不拉的故事缩写400字
冬不拉的故事缩写400字
冬不拉,这是一种源自哈萨克族的弦乐器,拥有着超过两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哈萨克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冬不拉乐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誉为“民间艺术的瑰宝”。
冬不拉乐器的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在当时,匈奴、乌孙等游牧民族已经开始使用类似的乐器。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冬不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成为哈萨克民族独有的乐器。
在哈萨克文化中,冬不拉乐器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一种沟通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
制作冬不拉乐器的过程同样充满了匠心。
通常,琴身是用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外形美观、线条流畅。
琴头雕刻成各种动物形象,如鹰、羊等,寓意着勇敢、善良和智慧。
冬不拉的琴弦采用丝或尼龙线制成,音色丰富、悠扬。
独特的音色使得冬不拉乐器在演奏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演奏出各种情绪的音乐。
在我国,冬不拉乐器的发展和传承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政府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大力推广冬不拉音乐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冬不拉乐器,演奏技巧不断提高,冬不拉音乐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
同时,冬不拉乐器也走出国门,在国际间产生深远影响。
许多外国音乐家和学者对冬不拉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学习和借鉴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冬不拉乐器,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民间乐器,承载着
哈萨克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在我国,冬不拉乐器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在民族地区享有盛誉,更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发扬。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冬不拉”是一种弓弦乐器,它由弓、竿、弦、琴盒等组成。
琴盒上用动物皮革制成的面板与木构成共鳍式共鸣箱,其形状是半圆形或三角形,通常用松木或梁木制成。
冬不拉的琴弦一般有两根,由马尾毛或牛筋制成,琴弦与琴身交合的地方用马毛勒线固定,调音方法是拧曲弦钮并用手指甲弹弦时用力拉干净剩余长度。
“冬不拉”的音色悠扬,非常具有特色。
在演奏时,演奏家将弓抚过琴弦,弹出的音乐声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凝固成型的音乐小溪,融入到浓郁的哈萨克族风情中。
哈萨克族文化中传承冬不拉的历史非常悠久。
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冬不拉就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不同地区,冬不拉也被称为“弦球”、“弦胡”、“哈古琴”等。
冬不拉不仅在哈萨克族人的婚礼、葬仪、宗教信仰等活动中广泛使用,而且在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中也倍受青睐。
冬不拉作为哈萨克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为了将这种独特的乐器传承下去,哈萨克族政府和民间组织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广和保护这种传统文化遗产。
一方面,哈萨克族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深入挖掘、保护和弘扬,建立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文化艺术团队,开设了冬不拉音乐专业课程,让更多的哈萨克族青年能够学习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艺术。
另一方面,哈萨克族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冬不拉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他们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节、音乐会等活动,来加强大众对冬不拉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还开设了一些业余的音乐学校和培训班,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学习和演奏冬不拉。
总之,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的过程,需要政府、学者、艺术家和民间组织共同努力。
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冬不拉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哈萨克族文化中的独特价值,成为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的一份子,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文化贡献更多的灵魂和力量。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作为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冬不拉在哈萨克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种弹拨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冬不拉最早起源于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
在长期的马背生活中,哈萨克族人民发展了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冬不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悦耳动人的音乐,成为了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不拉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和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
在哈萨克族社区中,冬不拉的演奏技巧和曲目是由有经验的老艺人传授给年轻一代的。
通常,年轻人会选择一个有经验的冬不拉演奏家作为自己的老师,并跟随其学习演奏技巧和曲目。
通过这种传承方式,冬不拉的传统艺术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冬不拉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忙碌,年轻一代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冬不拉。
受到现代音乐的冲击,冬不拉在年轻一代中的兴趣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冬不拉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一些措施已经被采取。
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了对冬不拉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举办冬不拉表演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冬不拉。
还有一些学校和艺术机构开始提供冬不拉的教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冬不拉的学习中。
一些冬不拉演奏家也积极探索创新和跨界发展的方式。
他们将冬不拉与其他乐器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一些冬不拉演奏家还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将冬不拉的演奏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他们的演奏。
冬不拉作为哈萨克族传统乐器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冬不拉,不仅是保护和传承哈萨克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加大对冬不拉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以及创新发展的方式,相信冬不拉这一宝贵的音乐艺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得他们在音乐领域中拥有独特的传统乐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不拉”。
作为哈萨克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不拉”不仅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当代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
“冬不拉”是一种弦乐器,形状宛如小提琴,但是琴头和琴身都是用木材制成的。
琴弦是用马肠制成的,产生出奇特的音质。
这种乐器在哈萨克族的音乐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宴会、庆典、还是在寂静的夜晚,都可以听到“冬不拉”的美妙之音。
它在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哈萨克族音乐的灵魂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冬不拉”这一传统乐器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演奏技艺的传承等方面。
许多年轻人更愿意去学习现代乐器或者流行音乐,而不是传统的“冬不拉”。
这一现象使得“冬不拉”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哈萨克族的文化部门以及相关爱好者积极推动着“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
在不断探索中,他们发现了许多可以推动“冬不拉”传承的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冬不拉”。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举办“冬不拉”比赛等方式,逐渐培养新一代对“冬不拉”的热爱和认同。
也有不少音乐学校和文化机构开设了“冬不拉”专业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冬不拉”的机会。
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引导,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冬不拉”的传承队伍中来,从而推动“冬不拉”传统乐器的传承与发展。
除了在教育和宣传方面进行努力外,现代技术也为“冬不拉”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传播,可以将“冬不拉”乐器的音乐传播到更广大的人群中。
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冬不拉”的美妙之音,从而激发更多对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冬不拉伴奏下的歌声,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气质、性格、理想与追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
歌词中有大量的谚语、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机警而幽默,生动而风趣,朴素凝炼,浅显易懂。
弹奏曲调有的含蓄而内蕴;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沉稳而缠绵;有的粗犷而强悍,融合了东方与西方音乐的元素,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歌词和曲调水乳交融,飞翔在广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的写照,和从生到死“唱着来唱着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冬不拉构造音箱是用松木、桑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
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琴弦用羊肠制成,有两根。
现在多改为丝弦、钢丝弦或尼龙丝弦。
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味。
音箱上有发音小孔。
冬不拉发展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
经改革,音箱上的发音小孔改为大孔。
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
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冬不拉演奏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演奏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
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拨弦,其余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
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冬不拉传说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
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
国王的独生子名叫“冬不拉”,他瞒着父王,挺身而出,为民除害,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
当牧民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国王。
课文《冬不拉》资料介绍
课文《冬不拉》资料介绍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这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
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
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
乐器冬不拉的简介
乐器冬不拉的简介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乐器冬不拉的介绍,欢迎阅读!乐器冬不拉的介绍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新疆、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哈萨克族、鄂伦春族中尤其流行。
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
一般用松木或桦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
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
是哈萨克斯坦人的传统乐器。
乐器冬不拉的音量冬不拉音量并不大,但音色优美。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
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
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
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
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
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
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乐器冬不拉的种类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
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拜的名字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
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
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不拉简介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这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 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
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
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
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
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流传在民间的冬不拉乐曲达200多首,其中以马为题材的乐曲最多。
其次为描写狩猎生活、歌颂美丽山河和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
解放后出现的较优秀的独奏曲有《高潮》、《热爱祖国》、《延安颂》和《伊犁河的波浪》等,协奏曲有《美丽的巴尔鲁克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