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浅谈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
浅谈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要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投入,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对获取学习的成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直接作用,而非智力因素起间接作用。
因此,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没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也不太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
下面我就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谈以下这四个方面与学习的关系。
一、兴趣与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也就是说,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
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
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兴趣的发展规律是从有趣到获得乐趣,最后产生志趣。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他的启蒙老师说话风趣幽默或者说他被这一学科的优美图画等所吸引,他就会特别关注这一学科,也乐意上这一学科。
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这一阶段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一、兴趣、爱好与学习学生一旦对某学科的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对这门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促使他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去学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一)兴趣、爱好——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爱好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如果说人才是果实,那么兴趣、爱好就是幼芽。
爱护幼芽,才能得到果实。
兴趣与爱好是紧紧相连的,但也有区别。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有爱好一定有兴趣,而有兴趣可能有爱好,也可能没有爱好。
兴趣、爱好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长的“起点”,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
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开足马力。
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它在学生知识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尤其是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一个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没趣味的、沉重的、令人烦躁的负担。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境地。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某种学科的兴趣,是使其学好科学知识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因某种事物或学习过程本身和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
如内容的新颖性,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讲解,学习的成就,都可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也许孩子对事物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这种事物未来结果感兴趣,而支配自己坚持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
这两种兴趣都是学生必需具备的。
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恒心。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 引言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智力因素如记忆力、注意力等对学习的影响,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 、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
介绍如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术、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以提高学 习效果。
学习目标
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
学生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智 力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成功往往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如毅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何相互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 体发展。
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 的重要阶段,通过合理的教育和 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提高智力水平。
多样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 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有助于 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提高智力水平。
自我开发
学习者应该积极进行自我开发,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智力水平。同时,要保持好奇 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年度非编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年度非编个人工作总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氛围等。
这些因素对于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和改进。
以下是我的年度非编个人工作总结。
我在学习动机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
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并尽最大努力将学习任务完成得更好。
这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帮助我克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果。
在学习态度上,我也做出了一些改进。
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不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将学习视为一种愉快和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使我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从而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不断尝试和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我会在学习之前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
我也注重复习和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成绩。
我意识到学习氛围对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深入进行。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尽量创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打扰。
我也积极参与学习氛围的建设,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
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改进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效果,促使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关注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努力做到更好。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 果。
促进学习意志
提高学习效率
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 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学习意志,使他们 更加坚定地追求学习目标。
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使他们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习效果的优化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 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智力因素与学习
智力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智力因素通常指个体在认知、记 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是影响 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类
智力因素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 言理解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数 学思维能力等。
实际应用
针对不同学科和任务,灵活运 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
提高学习效果。
05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智力因素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运用记忆力和注意力高效学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运用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获取新知识 非智力因素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平衡发展
平衡发展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 平衡发展。
避免片面强调
单纯强调智力因素或非智 力因素的片面发展都不利 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平衡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提高个体的综 合素质和竞争力。
04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智力的发展会促进非智力因素积极特征的发展,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对学习具有调节、控制、维持和补偿的功能,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是,这种一致性并不是绝对的、自发的。
因此,无论对智力较好或智力较差的学生,都必须注意既发展他们的智力,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有意识地让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发展学生智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受到动机的支配,如有的学生是为了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有的是为了能考上好学校而努力学习,有的是为了能得到好分数获得父母教师的赞扬而学习,有的则是因为有兴趣乐于学习等等。
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这一点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特别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如掌握一门学科的内容,需要学生不断地作出积极努力,把新观念材料组合到自已的已有认知结构中。
它要求个体具有集中的注意、坚持不懈以及提高对挫折的承受性这样一些意志与情感方面的品质。
可以设想,对于一个毫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他是很难作出持久努力来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的。
5、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最大的因素
自制力
非不能也, 是不为也。
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非智力因 素对大学生 学业影响的 作用更大, 往往起着决 定性作用!
非智力因素
层次
基本含义
组成因素
广义的非 智力因素之外的 智力因素之外的全部心理因 1
智力因素 一切心理的因素 素
狭义非智 由5种基本的心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Learners enjoy learning when it’s engaging and fun!
动机
• 是推动人按一定目 标进行活动的心理 倾向。
• 它是人的需要的表 现。
• 动机可发展为人的 信念、理想、价值 观、人生观。动机 同目的、目标紧密 相连。
兴趣
• 也是一种心理倾向, 它是人的需要得到满 足时在情绪上的表现
• 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冷静分析存在的问题,用行动 去战胜困难、挫折、失败。
良好性格的形成
• 从点滴小事做起,从今日做起。 • 努力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我批评
和自我改造。 • 重视环境对性格的潜移默化作用。 • 保持积极心态。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 实际上也是一种情 感,往往由好奇心开 始。兴趣进一步发展 就是爱好。
情绪、情感
• 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 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 情绪是由当时一定情境 引发,具有不稳定性, 情感较少受情境的影 响,比较稳定持久;
• 情绪具有更明显的冲动 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 比较深沉和含蓄。
意志
•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 实现目的的心理倾向。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 始动作用。它能使主体产生想要学习的愿望。 • 定向作用。定向是指确定和引导学习活动沿着正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1、非智力因素的含义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
心理学上,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①兴趣与爱好; ②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③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④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⑤自信心与好强心; ⑥理想与目标; ⑦抱负;⑧焦虑。
2、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意志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中起着首要作用。
人的意志重视与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相关联,并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困难是培养意志力的磨刀石。
学生在学习上的意志力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
而且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热情也不够,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设置适当的困难情境,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彷徨中形成毅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使其获得成功,先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再逐步提高要求,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第一章非智力因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一章非智力因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就提出非智力因素,此后为韦克斯勒所继承和发展。
但是这一概念在西方并未引起多大反响。
1943年,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提出“非智慧的心理特质”一词。
1983年,燕国材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国内教育界广泛关注与重视。
一、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性质1、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人的意向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叫做非智力因素。
对意向活动的理解:人的一生中有两大任务,一是认识世界(了解与掌握事物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规律),一是改造世界(如何对待和处理外在事物)。
认识世界的活动反映在心理上就表现为认识活动,如感知、表象、想向、思维、记忆、注意等。
这些认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一系列更稳定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把它们总称为智力因素。
改造世界的活动反映在心理上就表现为意向活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
这些意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把它们总称为非智力因素。
2、非智力因素的外延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众多心理因素,它蕴含在意向活动以及意向活动所凝聚的个性特征之中。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对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解,并根据它们对学习作用的大小、关系疏密程度,选取12个基本心理因素构成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从动机中分解出来的有成就动机;从兴趣中分解出来的有求知欲望;从情感中分解出来的有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从意志中分解出来的有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从性格中分解出来的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
二、非智力因素的功能1、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意向性、习得性、聚合性、波动性、积极性、适度性。
与之对面的是认识性、遗传性、结构性、稳定性、无积极性、非适度性的6个特点就把智力因素的性质也反映了出来。
第六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塞斯顿认为各种智力活动系分属各群,每群有一共同的基本因 素,其共同的表现,即为这一共同基本因素所决定。塞斯顿把 智力活动最后分为七个原始群,认为这就是七种基本智能,即 数字,计算数字迅速与正确的能力;言语,被试对言语意义理 解的能力;空间,空间知觉能力,即想象物体或图形在二维空 间或三维空间的能力,如数立方图;词汇流畅性,令被试按照 限定的上下文生成语词,如在指定的时间内写出尽可能多的女 孩名字;推理,或归纳,在一组材料中发现原则,演绎和归纳 都有;记忆,测出迅速强记的能力;知觉速度,即正确与迅速 辨别物体、图形和符号的细节异同能力。各种基本智能之间有 显著的相关,他虽然强调“群因”,但承认一般因素的存在。 因此,现在又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二因素论
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的 技术提出智力的 二因素论,这可以认为是因素分析的开始。 斯皮尔曼认为人类的智力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一般因 素G,一个是特殊因素S.G因素是每一智慧活动所共同具有的, 就是说各种智慧活动都有G因素的存在,只是有的智慧活动需 要G因素多,有的较少.假如一种智力活动的G因素多,另一种智 力活动G因素少,则它们的相关较低.假如两种智慧活动所需要 的G因素分量都较多,它们的相关就较高.S因素则因智慧活动 的不同而异, G因素和S因素合并起来就构成一个人的智慧 活动的总体,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根据这种说法,各 种智慧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一般因素,同时,又有其本身的一些 特殊因素S.而一般因素G乃是智力测验的主体.
学习动机的培养
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学习动机的激发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年度非编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年度非编个人工作总结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关乎智力因素,还涉及到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年度总结:一、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因素。
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通过积极的情绪管理,我能够保持镇定和冷静,不被消极情绪所影响。
这样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我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非常关键的学习因素。
面对学习的各种挑战,我会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不断激励自己去追求这些目标。
我会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实现目标,并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种自我激励的心态使我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下去。
三、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方法和策略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不断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发现多次复习可以帮助我巩固知识,主动梳理思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团队合作可以促进我与他人的学习互动等等。
这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合理规划和分配时间,确保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能够按时完成。
我养成了制定学习计划和制定优先级的习惯,优化了学习效率。
我也学会了避免一些时间浪费的行为,例如过多使用社交媒体、沉迷于娱乐等。
这些时间管理的技能使我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效果。
五、积极参与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合作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学习中,我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和探讨学术话题。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从中获得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有助于我开拓思维和拓宽视野。
六、积极反思与调整: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反思和调整。
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这种积极反思和调整的习惯使我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与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与培养学生的学业成就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非智力因素。
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等也会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
一、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对于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学习进展。
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情绪态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此外,学生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和投入程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学习的关键。
学生应该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抱有兴趣和热情。
他们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自信心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缺乏自信心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怀疑和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业表现。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通过正面的评价和激励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定量进行学习,遵守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注重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校和家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家庭可以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资源。
2. 提供情绪支持。
学校和家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安慰。
同时,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对策非智力因素的外延十分广泛,除智力以外的所有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对学习影响较大的、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学生个人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意志等五个因素。
它对学习起着间接作用,智力因素不为学习活动本身所固有,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照样可以进行,只是效果不好而已。
正因为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外加物,同时由于它的参与,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就把非智力因素定为学习活动的心理条件,学习的动力。
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完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直接参与,而且还需要学习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加强、维持和调节,才能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1.动机、兴趣与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积极性则是他们学好知识的内因,也就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它可以来源于内部, 也可以来源于外部。
内部动机来自对知识本身的向往, 紧张学习 (包括解题后感到的乐趣, 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需要。
外部动机来自社会和教育的需求, 与学生所处的周围环境相联系。
另外, 好奇心也可转变为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无疑对学习非常有利, 会产生积极作用和优良的学习效果。
2.学习态度、情绪与学习。
学习态度可分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重视学习方法的改进;寻求对学习的理解和组织;注意学习的保持;善于应用学习资料。
消极的学习态度则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习被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较差;不讲究学习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遗忘率高,不关心与学习有关的课外读物。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智力、创造性,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心境、激情、应激等基本概念;2.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不同作用;3.了解智力结构的一般理论,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的培养;4.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情绪情感与学习的关系,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有第一节的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差异及培养,第二节中的动机、情绪与情感及个性差异与学习的关系。
2.本章的难点问题主要有智力结构理论,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教育的内容。
三、教学时数本章教学需6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本章教学内容除特殊要求外,均以讲授为主。
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一、智力与智力结构二、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差异三、青少年智力的培养(“观察力的培养”部分建议自学)第二节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学习动机与学习二、情绪、情感与学习(本目建议学生自学、讨论)三、个性差异与活动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一、智力与智力结构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
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1.单因素论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
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1904)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G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
非智力因素与大学生学习.
2.要善于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借鉴他人的学习 经验,具体的做法是多看些总结各科学习 规律和指导学习方法的书,多向教师和在 某一课程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请教,这 是学习上的一条捷径。了解了别人用时间 和心血换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且 从中找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我们 就可以少走弯路,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建 立在一个较高的学习起点上。不少优秀学 生就是这样做的,这也是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 着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情绪对人的学习行为有 双重作用,既能促进、增强学习效果,也能削弱、 减低学习效果。 • 一般说来,高兴、快乐、喜悦,推动着学生积极 自觉地去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起促 进作用;痛苦、忧伤、愤怒,抑制着学生的学习 热情,甚至会使学生拒绝接受老师布臵的学习任 务,对学生的学生起阻碍作用。 • 但是,因高兴过度而得意忘形则会削弱学习效果, 而“化悲痛为力量”、 “知耻方为勇”也可化 消极情绪为积极力量,从而促进学习。
5.性格
•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牲,它体现在个体 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 的行为方式之中。 • 性格是非智力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决定着个体 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具有某种性格牲特征的人, 往往以其独特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行活动。 • 性格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塑性。它是在 遗传的基础上,由环境和教育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单靠盲目的学习实践,不善于,也 不想接受指导(指导包括书本、教师、同 学等),不善于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不善 于分析成败原因,就难以改变自己已有的 学习局面。 结果是:天天在“努力”重复自己不成 功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中的问题累积的 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大,学习 不再是快乐,而变成了痛苦。
其中前三个环节是每天必须做的事,第 四个环节,每一章结束后都要认真去做。 这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仔细消化理 解”,只有经过“仔细消化理解”,知识 才会逐步变为自己的,才会不被忘记。 英国一位社会学家,对几十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的调查中得出结论:掌握科学的,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 重要。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书本, 教师向许多科学家学习如何思考、分析和 解决问题,要将自己的能力从模仿逐步走 向创新。
育儿知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在生活中,您一定遇到过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不是由于智力水平低下,而属于不好,如对学习和作业感到厌烦,自制能力差,注意里不集中,坐不住,听不进,爱淘气,抵制不住外来的刺激和诱惑,结果影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
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当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必不可少。
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它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智力是一种能力,而兴趣、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
要知道,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远远高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智力的发展会促进非智力因素积极特征的发展,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对学习具有调节、控制、维持和补偿的功能,是提高学习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是,这种一致性并不是绝对的、自发的。
因此,无论对智力较好或智力较差的儿童,都必须注意既发展他们的智力,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有意识地让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发展儿童智能是的重要内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学习兴趣,都伴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人乐而为之,才能获得好结果。
非智力因素正是在刨除智力因素后,考验人们品质的重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第一章非智力因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第一章非智力因素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就提出非智力因素,此后为韦克斯勒所继承和发展。
但是这一概念在西方并未引起多大反响。
1943年,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提出“非智慧的心理特质”一词。
1983年,燕国材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国内教育界广泛关注与重视。
一、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性质1、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人的意向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叫做非智力因素。
对意向活动的理解:人的一生中有两大任务,一是认识世界(了解与掌握事物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规律),一是改造世界(如何对待和处理外在事物)。
认识世界的活动反映在心理上就表现为认识活动,如感知、表象、想向、思维、记忆、注意等。
这些认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一系列更稳定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把它们总称为智力因素。
改造世界的活动反映在心理上就表现为意向活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
这些意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把它们总称为非智力因素。
2、非智力因素的外延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众多心理因素,它蕴含在意向活动以及意向活动所凝聚的个性特征之中。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对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解,并根据它们对学习作用的大小、关系疏密程度,选取12个基本心理因素构成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从动机中分解出来的有成就动机;从兴趣中分解出来的有求知欲望;从情感中分解出来的有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从意志中分解出来的有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从性格中分解出来的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
二、非智力因素的功能1、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意向性、习得性、聚合性、波动性、积极性、适度性。
与之对面的是认识性、遗传性、结构性、稳定性、无积极性、非适度性的6个特点就把智力因素的性质也反映了出来。
2、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动力功能、定向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
三、IN结合的学习理论I(智力)N(非智力)。
该理论由三个核心思想组成。
归纳为一个目的、一条假设和一个公式。
目的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其主体积极性;假设是一般的说,智力水平差不多,非智力因素水平却差别很大;公式是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A=f(I.N)。
(A是学习的成功)IN结合论不只有三条核心思想,同时还有10对20个命题。
分三个维度归纳如下。
区别维度,即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者的区别角度来考察,有3对6个命题。
第一对命题:智力属于认识活动范畴,有认识作用;非智力因素属于意向范畴,起意向作用。
第二对命题:智力没有积极性;非智力因素有积极性。
第三对命题:智力是比较稳定的;非智力因素的波动性却很大。
影响学习的维度,即从IN两者对学习的影响的角度来考察,有如下4对8个命题。
第一对命题:智力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间接作用。
第二对命题:智力是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心理条件。
第三对命题:智力是学习活动的执行——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动力——调控系统。
第四对命题:智力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五会”;非智力因素具体表现为“五学”。
联系维度,即从IN两者的联系的角度来考察,有如下3对6个命题。
第一对命题:智力活动促进(退)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促进(退)智力活动。
第二对命题:智力活动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活动。
第三对命题:智力可以转化、补充非智力因素的某些特征;非智力因素可以削弱、补偿智力的某些弱点。
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总的来说,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是间接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影响学习的过程及其效果,单不是学习活动本身);智力是学习活动的执行——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动力——调控系统;智力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五会”(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会注意。
对应智力的五因素);非智力因素具体表现为“五学”(愿学、好学、乐学、勤学、自学。
对应非智力的五因素)。
第二章动机与学习一、动机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由内驱力或诱因激发个体指向某种活动目的而采取相应行为以获得一定效果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力量。
内驱力就是驱使个体活动的内部力量,它可以区分为三种:生理内驱力、心理内驱力和社会内驱力。
诱因是引诱、诱发个体产生动机的一切外部因素(情境)。
它也可以分为三种:理智诱因、情绪诱因和社会性诱因。
目的指人们活动所追求的结果。
一般可将其归结为三种:长期(远景)目的、中期(中景)目的、近期(近景)目的。
行为是行动的表现和结果,是动机与目的、效果之间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则目的不能实现,效果不能取得。
效果是目的实现的程度。
其与动机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以行为为中介,通过并凭借行为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总是有对象的,表现为对象的需求性与占用性的统一;它是个体内部的一种匮乏状态,要求得到满足,从而成为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源泉。
需要有三类: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不能把需要与动机混为一谈。
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动机发过来又会激发出某种新的需要;需要与动机以内驱力为中介而相互制约。
2、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动机与学习具有辨证关系。
一方面,动机是学习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学习活动也可以激发和加强学习动机。
具体来说,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与引导两个方面。
动机是人们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学习中动机也不只是推动一下而已,还引导学习者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学习的成就动机、自我归因与自我实现1、成就动机与学习成就动机的定义:人们根据需要或预定目的而力求取得成功、避免失败的一种内在力量或倾向。
成就动机强的人明显具有6个特点:具有较强的成就需要;具有明确的成功目的与任务;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承担任务后会全力以赴,力求成功并且希望得到外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重视个人名利;胜不骄败不馁;对成败的归因倾向与内部归因。
成就动机的学习意义。
成就动机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2、自我归因与学习归因是由活动结果归究其原因的过程或方法。
由活动主体寻找活动成败的原因,叫做自我归因。
一般地说,不同心理(主要是人格或个性)特点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自我归因;处于不同情境的人,其自我归因往往也有不同;而不同自我归因的人有往往会有不同的活动(包括学习)效果。
总的说来,不同的自我归因会影响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归因的三维的模式内部的外部的维度稳定的不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控的可控的控的可控的控的可控的控的可控的因素控水平高低程度心状况法优劣务难易多少气好坏3、自我实现与学习自我实现的含涵义:意识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一是完整而丰满人性的实现。
自我实现的学习意义。
自我实现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三、动机的规律与学习动机的规律主要有7条。
分别是:第一,动机可由外部条件激发而来(如奖励与惩罚等)。
据此,在学习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利用各种诱因以激发学习动机;第二,动机可由内部因素转化而来(如需要、兴趣等)。
据此,在学习中,就必须培养各种心理品质来转化为各种学习动机;第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相互统一的规律(相互支持、相互交替、相互转化)。
据此,在学习中,就可以让两种动机相互支持、交替与转化,自始至终共同发挥作用;第四,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结合的规律。
在学习中也要让这两种学习动机相互支持、交替与转化;第五,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互补的规律。
据此,成功的学习必须是以某种动机为主导、各种其它动机辅助配合的结果;第六,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强度与学习“双效”(效率和效果)呈正相关的规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的调整期望,使其不要过高或过低,而要恰到好处;第七,动机迁移的规律。
在学习中,学习者应当善于把学习此门学科的动机转移到学习彼门学科,甚至把参加某种活动的动机转移到某种学习活动中。
四、动机的品质与学习动机在正确性、长远性、稳固性、有效性四个方面对学习有影响。
五、愿学的涵义、原则与方法涵义:愿学是以学习动机为基础或手段的、一种动机与学习协调统一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愿学以学习动机为基础和手段,它又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动机与学习必须保持协调统一。
原则:认识与意向协调,意向与行动结合,动机与效果统一。
方法:目标学习法与计划学习法。
第三章兴趣与学习一、兴趣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1、兴趣的基本涵义兴趣是对事物与活动的心理倾向,可以划分为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与爱好(积极参与某种活动)两个层次。
兴趣具有内在趋向性与内在选择性两个特点,并有专心致志与愉快情绪两种心理状态相伴随。
2、兴趣的发展过程兴趣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水平,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并称为情境兴趣;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其特点是,基本定向,为时较长,可称为稳定兴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其特点是,积极自觉,终身不变,可称为志向兴趣。
3、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可归结为动力和定向两个方面。
二、好奇心、求知欲与认识兴趣好奇心是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它具有先天性和泛化性两个特点。
好奇心是产生求知欲的基础,也是认识兴趣的先导。
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欲望。
它有四个特点,即后天性、探索性、专一性和情绪性。
认识兴趣指向于认知领域,是兴趣在力求更深入认识世界方面的表现,其特点为结构性与层次性。
认识兴趣是由认识、情绪与意志三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结构。
认识兴趣发展有三个层次的水平即初级水平(对新奇事物与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中级水平(对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兴趣)和高级水平(对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兴趣)。
从狭义的角度看,认识兴趣便是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自可事半功倍。
具体说来: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兴趣可以作为学习的手段,即学习者采取各种激发直接兴趣的方式,以促使学习——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在学习中,认识兴趣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它很稳固、功能性强;在学习中,认识兴趣最终会成为人的个性特征从而具有更明显的稳固性和功能性。
三、兴趣的规律与学习兴趣的规律主要有7条。
第一,兴趣逐步深化的规律。
据此,在学习中,应当善于从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还要善于使三者交互作用;第二,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交替转化的规律。
据此,学习者要善于把两种兴趣结合起来,让其轮流交替、相互转化;第三,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相互促进的规律。
学习者要利用前者,以解决博的问题,也要利用后者,以解决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