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水平_收入结构与中国农村妇女生育意愿_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一、本文概述《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生育意愿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生育意愿,作为人类生殖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个体特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实证分析的展开两个层面,对生育意愿进行系统的探讨。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本文将梳理和评述生育意愿的相关理论,包括生物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以期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生育意愿理论体系。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本文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证分析的展开上,本文将利用多元化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对生育意愿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具体而言,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挖掘等手段,收集有关生育意愿的丰富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揭示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变化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生育意愿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的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生育意愿的理论框架生育意愿作为个体或群体对于生育行为的期望和偏好,一直是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生育意愿,必须构建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框架。

生育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个人因素如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都会影响个体的生育意愿;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配偶的生育意愿等也会对个体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社会因素如政策导向、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样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文化因素如传统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深远影响。

生育意愿的变化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生育意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生育意愿调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范围的生育意愿调查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生育意愿作为人口动态的重要指标,对于理解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口变动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收集全国范围内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统计分析。

文章将呈现生育意愿的总体趋势、城乡差异、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的信息,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

本文还将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生育意愿的差异,以期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人口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概述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生育意愿调查。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公众对于生育的看法和期望,以及影响他们生育决策的各种因素。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制定出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生育政策。

调查采用了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调查内容涵盖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生育经历、生育意愿以及对生育政策的看法等多个方面。

调查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了数据保密和隐私保护的原则,确保受访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受访者对于生育的期望和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等。

通过这次全国性的生育意愿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和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公众的生育意愿和需求,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问题备受关注。

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生育意愿的变化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和意愿,特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就其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该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一、家庭收入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报告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具有重要影响。

高收入家庭更倾向于增加生育,而低收入家庭则更倾向于保持或降低生育水平。

这一现象可能与收入水平对家庭负担的影响相关。

高收入家庭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和资源来抚养子女,而低收入家庭可能面临着经济压力和负担的增加。

二、性别平等与生育意愿性别平等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

在调查中,女性在婚后生育意愿上表现出较大的满意度。

这可能与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宣传普及有关,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得到了提高。

而相比之下,男性在生育意愿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向。

三、生活压力与生育意愿生活压力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对于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调查发现,受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生活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有关。

面对诸多压力,人们更倾向于放弃或延迟生育。

四、教育水平与生育意愿教育水平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倾向于延迟或限制生育。

这可能与受过教育的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事业规划有关。

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人口出生率问题的关注,避免由此引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五、政策引导与生育意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旨在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生育中来。

调查结果显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也要注意政策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有效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对于逐步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具有重要意义。

六、家庭支持与生育意愿家庭的支持对于人们的生育意愿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本次生育意愿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有1000位受访者参与,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情况、收入状况、生育观念等方面。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家庭情况:1.大部分受访者已结婚或有稳定的伴侣关系,占85%。

2.已育受访者占65%,未育受访者占35%。

二、收入状况:1.收入水平稳定的受访者占60%,收入水平不稳定的受访者占40%。

2.受访者中有高收入家庭占25%,中等收入家庭占60%,低收入家庭占15%。

三、生育观念:1.受访者中认为生育是家庭责任的比例为70%。

2.认为生育是个人选择的受访者占30%。

3.计划生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受访者占80%,计划生育多个子女的受访者占20%。

四、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1.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占70%。

2.事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次要因素,占25%。

3.其他因素(如教育、医疗条件)占5%。

大部分受访者已经有家庭或伴侣关系,并且已经有过子女。

收入状况相对稳定,但仍有一部分人存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生育是家庭责任,并且计划生育一个子女。

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事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调查结果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生育观念和现实情况,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关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次医院满意度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并针对不满意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就诊情况:1.就诊目的中,治疗疾病占60%,做体检占30%,其他占10%。

2.就诊科室中,内科占40%,外科占25%,妇科占15%,儿科占10%,其他科室占10%。

二、服务质量评价:1.医生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满意度分别为80%和85%。

2.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得到了90%的患者的认可。

3.医院环境整洁度得到了75%的患者的认可。

4.医院的诊疗设备得到了70%的患者的认可。

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与中国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与中国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
征 经 济 发展 ,然 而 单 纯 的 收入 水 平 的 变化 能 够 等 同 于 经 济 的 发 展 吗 ? 众 所 周 知 .经 济 发 展 除 了带 来 人 们 收 入 水 平 的变 化 外 ,也 会 改 变 人 们 的收 入 结 构 ,在 我 国农 村 地 区尤 其 如 此 。据 国家 统 计 资 料 显 示 :18 95年 我 国 农 村 农 业 收 入 约 占 人 均 总 收 入 的 7 .6 , 32 % 19 95年 为 7 .6 ,而 到 2 0 这 一 比例 已下 降 到 3 .8 ,收 入 结 构 的 这 种 巨大 的变 化 会 导致 孩 06 % 0 7年 14 % 子 提 供 给 家庭 的 成 本 收 益 发 生 变 化 ,从 而 无 疑 会 对 家 庭 的 生 育 行 为 产 生 影 响 ,因此 仅 仅 用 收 入 水
— —
潘 丹 ,宁 满 秀 2 , 3
(. 1南京 农 业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江 苏 南 京 福建 20 9 105;2福 州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 . 福 州 300 ) 50 2 福 州 3 0 0 ;3福 建 农 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福 建 50 2 .
15 92年 我 国 的人 口出生率 为 3% ,到 17 7。 98年 这 一 比例 降低 到 1 . % ,20 8 5 。 0 7年进 一 步下 降 到 2 1 .0 。 21% 。生 育 率 的下 降是 多 种 因素 共 同作 用 的 结 果 ,其 中经 济 的 发 展 无 疑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为此 很 多学 者 对 生 育 行 为 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之 间 的关 系 进 行 了研 究 。这 些 研 究 多 采 用 收入 水 平 的变 化 来 表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

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和子女教育情况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经济方面,生育成本、社会福利政策和就业机会是重要考量因素。

社会支持包括政府政策和社会支持网络等,对于促进二孩生育意愿起到积极作用。

个人因素中,年龄、教育程度和健康状态会影响生育意愿。

地域因素如城市化程度和社会文化氛围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本文总结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促进我国的二孩政策实施。

【关键词】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地域因素、实证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生育观念的改变和政策的调整,使得二孩生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社会支持、个人情况以及地域差异都可能影响人们对二孩生育的意愿。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也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合适的生育选择。

家庭因素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结构、教育水平、财务状况以及子女数量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对于二孩生育的承受能力不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

社会支持体制的完善与否也会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家庭减轻生育压力,提升生育意愿。

个人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职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习惯,也会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地域因素也是决定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政策支持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

通过对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个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从家庭、经济、社会支持、个人和地域等多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不同因素对二孩政策实施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收入研究——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收入研究——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 C HI P;转 换 矩 阵 ;分 段 回归 ;不 同收 入 水 平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2 6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0 — 2 6 5 0 ( 2 0 1 3 ) 0 2 — 0 2 2 6 — 0 7
Th e S t u d y o n t h e Ru r a l Ho u s e h o l d I n c o me o f Di f f e r e n t Le v e l s :An Emp i r i c l a Re s e a r c h Ba s e d o n t h e S u r v e y Da t a o f Ch i n e s e Ho se u h o l d I n c o me
第 3 1 卷
第 2期
四川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1 .3 1 N o. 2
2 O 1 3年 6月
J u n .2 0 1 3
p a p e r h a v e a na l y s i s e d t he dy na mi c e v o l ut i on o f r u r a l ne t i nc o me i n o ur c ou nt r y a nd f o u nd t ha t t he
[ Me t h o d ]B y u s i n g t h e mi c r o c o s mi c d a t a o f Ch i n e s e Ho u s e h o l d I n c o me Pr o j e c t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随着“二孩政策” 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考虑生育二孩。

然而,二孩生育意愿的高低并不仅仅只受制于政策因素,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二孩生育的态度和行为。

一、政策因素1. 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府向公众传递二孩政策重要信息的重要方式。

如果政府能够在全社会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和接受度,从而促进生育二孩的积极性。

研究表明,政策宣传对于提高生育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

2. 政策优惠政府对于生育二孩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儿童教育津贴等。

这些政策显然会对人们的生育决策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家庭来说。

二、经济因素1. 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是决定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越能够承受增加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

一项研究发现,家庭年收入每增加1万元,生育的意愿就会增加34.7个百分点。

2. 子女教育成本子女教育成本是家庭实际负担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城市里面。

由于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城市在配套措施,例如增加学校规模、提供补贴等方面进行了努力。

如果这些措施得到实施,可能会使家庭更有信心生育二孩。

三、文化因素1. 婚姻状况婚姻状况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已婚的夫妻往往比单身或离异的人更有生育愿望。

此外,已婚夫妻通常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稳定的家庭环境,这也有助于提高生育意愿。

2. 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庭观念可以使人们理解生育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对于家庭的意义。

如果家庭能够更加注重家庭成员的关系和沟通,那么夫妻的生育意愿可能会更高。

四、社会因素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社会能够积极支持生育,例如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那么夫妻的生育意愿就可能会更高。

2.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对于影响生育意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收入结构、城乡差异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收入结构、城乡差异与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解释幸福收入悖论的角度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攀比效应、习惯形成效应以及非物质因 素。攀比效应实际上也包括了相对收入效应,他们认为个体的幸福感与自身收入水平呈正 相关,但是却与参照群体平均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参照群体相对越富裕,在攀比效应发挥 作用的情况下,导致个人的幸福感水平不变或下降。研究这些参照群体的具体指标有所不同, 包括选取当下与过去的经济情况作比较和收入预期满足度(Andrews & Withey,2017)以 及收入不平等(鲁元平和王韬,2011)等指标。习惯形成效应认为,个体对与以往增加幅 度相同的收入不敏感,增加的收入最初能增加部分幸福感,但是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因 此要持续增加个体收入来维持幸福感的提高(Frey & Stutzer,2002)。同时,幸福感与消 费水平有关,由于消费水平受到个人消费习惯的影响(E a s t e r l i n,2015),因而即使个人 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幸福感水平也较为稳定。非物质因素包括性别、 年龄、受教育程度(黄嘉文,2013)以及腐败(陈刚和李树,2013)等。
2019 年第 1 期·金融
收入结构、城乡差异与居民幸福感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万佳乐,李超伟
(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 摘要 ] 本文基于 CHFS 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异质性影响关系及其 结构效应,实证发现 :收入结构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 ;从绝对收入结构 效应来说 :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对于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 从相对收入结构效应来说 :转移性收入在提升居民幸福感中的作用最为显著 ;从城乡异质 性来说 :相比城镇而言,农户更关注绝对收入结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进 城务工收入比重与幸福感存在着正“U”型效应。以上研究表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应该从 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两个层面入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完善户籍 制度改革,打破幸福感的正“U”型底洞。

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的政策调查分析

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的政策调查分析

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的政策调查分析一、调查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生育意愿逐渐受到关注。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探讨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了解其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和态度,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对面或电话采访农村家庭。

样本涉及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的农村居民,力求全面了解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

三、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人口对生育持积极态度,认为生儿育女是家庭的责任和幸福源泉。

他们希望延续家族血脉,有人照顾晚年,并且相信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四、农村人口生育意愿受到的影响调查发现,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经济情况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收入水平与生育意愿密切相关。

此外,教育程度、医疗资源、养老保障等也对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五、农村人口对生育政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农村居民对政策了解不深,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

因此,提高农村人口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农村人口对现行生育政策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居民对现行生育政策持支持态度。

他们认为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多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抱有疑虑,认为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弊端。

七、建议改进与调整生育政策结合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农村人口的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政策的认知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等生育保障体系,提供更好的服务;针对经济困难的家庭,采取差别化的生育福利政策。

八、扩大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贫困农村人口缺乏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生育决策。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九、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资源匮乏是影响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与生育选择的关系浅析

收入水平与生育选择的关系浅析

当代经济•月刊2021年第5期收入水平与生育选择的关系浅析何娣琼,耿慧,陈守聪(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近年来,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虽然我国在不断地调整生育政策,但出生率却呈稳中趋降的态势。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年出生率的截面数据,结合相应的二孩政策,首先,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出生率进行简单分组排序,初步发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年的出生率都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其次,对31个省市该两年的截面数据分别进行秩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收入水平与出生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最后,对我国近几年的出生率进行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率的影响在短期内是显著的,但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的推动力低于预期,并逐渐减弱。

关键词:出生率;收入水平;秩相关;生育养育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下的女性生育健康风险变化研究,编号:2020J0309。

Becker and Lewis(1973)首次提出了生育行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并且认为人口转型本质上是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作用的结果叫收入效应表现为家庭收入提高,更多的资源会投入到孩子的质量与数量中,家庭会倾向于提高生育率;而价格效应表现为各项生育相关的边际成本占主要作用,家庭更倾向于孩子质量的投入与降低生育率。

因此,从微观层面看,如果价格效应高于收入效应,随着收入的提高,家庭会更倾向于用质量代替数量;从宏观层面看,则整个国家多数人会倾向于对孩子质量的投入,从而降低生育率。

我国的经济在过去5年中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仍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同时在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5年也经历着重大调整,那么在不同时期下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育选择是否相关、具体关系如何及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出生率体现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如何?一、收入水平与生育选择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因二孩政策的“单独二孩”开始于2013年年底,政策效果需在2014年才能显现,所以2013年的出生率数据可视为未受二孩政策影响,而2018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3年,其生育数据受生育政策的影响较前两年有所减缓,所以本文采用的数据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与2019年《统计年鉴》中2013年、2018年两年的全国31个省市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出生率的截面数据。

个体化视角下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基于CGSS(2017)的证据

个体化视角下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基于CGSS(2017)的证据

公共管理©个体化视角下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基于CGSS(2017)的证据石冰玉(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1424)摘要:基于2017年的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了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对当前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的影响。

探究结果如下:①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同生育意愿均呈负相关关系;②收入水平与生育意愿在性别视角中差异呈现,男性同生育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而女性则呈负相关关系;③教育程度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显著性程度呈现年轻化的态势,90后群体呈现明显;④城镇地区因受经济水平、“二孩政策”等影响,生育意愿低于乡村地区°关键词:个体化视角;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生育意愿;二孩政策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33-0181-04Income lr\cl,dcgiv oT vduralioH und Irrl ilil\iHlmlion liom ihro「idiiulion一Evidence based on CGSS(2017)Shi Bingyu(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1424)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in2017,the paper use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come level and degree of education on 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current childbearing age group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level,degree of education and fertility intention;②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level and fertility intention in gender perspective,while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 and fertility intention;③the influence of degreeo of education on fertility intention is younger,and the post-90s group is obviously younger:④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level and"two child policy”,the fertility intention of urban areas is lower than that of rural areas.Key words:sperspective of individuation;degree of education;income level;fertility intention;two child policy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性将会影响国家经济生产、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一、生育意愿调查总结近年来,我国生育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使得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因此,调查公众的生育意愿,了解公众的生育态度和需求,有助于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持。

针对此目的,我们进行了一项生育意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的群体进行了调查。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主要调查结果:1.生育态度与婚姻状况有关。

在已婚人士中,65%的人表示愿意生育2-3个孩子,20%的人希望只有1个孩子,15%的人希望有4个及以上的孩子。

而在未婚人群中,只有30%的人表示愿意结婚生孩子,说明单身和未婚化不利于生育率的提高。

2.收入水平与生育意愿有关。

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于不生育或生一个孩子,一方面因为儿童教育、生活和医疗费用较高,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更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

3.文化程度与生育意愿有关。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其生育意愿较低,在生育子女方面更为谨慎,这或许是因为高教育人群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也更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

5.政策鼓励。

政策鼓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和二孩政策,为生育的人群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够更好地帮助群众实现生育愿望。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政府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鼓励生育,特别是针对于年轻人、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应该开展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来引导和推动生育。

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医院满意度调查对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为医院改善服务提供方向和依据。

该调查针对不同人群的患者进行,包括年龄、性别、地域等不同因素。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主要调查结果:1.综合满意度。

在总体满意度方面,被调查者的平均得分为4.7分,其中90%的患者对医院服务表示满意。

家庭收入及社会公平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家庭收入及社会公平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引言人口资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根本性作用[1]。

然而近年来人口直线下滑以及老龄化严重,导致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2]。

为此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鼓励生育,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至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创历史新低,2021年我国呈现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的趋势。

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劳动人口缺乏,人口问题亟待解决。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三胎政策”,距2015年的“二胎政策”仅过去五年,可见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人们并未持积极态度,甚至一些人表示不愿意生三胎,因此需要对抑制父母生育意愿的因素做进一步研究。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已有一孩的女性不愿意生二胎是因为“经济负担过重”,并且这一原因占比高达74.5%[3]。

据相关文献,农村地区女性的生育意愿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4]。

近年来重视教育带来的抚养成本增加降低了女性生育意愿[5]。

作为经济因素的重要部分,家庭收入对父母的生育意愿也有较大影响,但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

除经济因素外,一些社会因素如社会公平等也会影响父母的生育意愿,目前大部分学者多从人口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6,7]对社会公平的关注较少。

本文拟将经济学与社会学结合,从家庭收入和社会公平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为今后生育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思考。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关于生育意愿,大部分文献着重探究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上逐渐从定性向定量研究转变。

本文根据已有文献,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出发,并结合其他因素,对此前的文献进行回顾并提出假设。

部分学者已证明家庭经济因素对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显著负面影响[5],也有学者从家庭收入出发,构建关于家庭的时间价值模型,将生育决策纳入函数,家庭收入增加将承担更高的教育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生育意愿[1],其中生育成本主要体现在分娩的更高要求、养育的更高质量以及教育的更高投入上[8]。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家庭收入和居民的生育意愿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何明帅和于淼[7]证明家庭收入和关于家庭收入与生育意愿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宋丽敏;王玥;柳清瑞【摘要】根据“五普”和“六普”资料,人口总和生育率显著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这表明中国人口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发展阶段.关于这一问题的合理解释是除了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外,农村家庭生育决策的变化可能是内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生育决策模型及实证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土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抚养子女的成本.农村居民家庭可能会依据“量质权衡”减少生育子女,这可能是导致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期刊名称】《人口学刊》【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8页(P24-31)【关键词】农村居民家庭;生育决策;量质权衡【作者】宋丽敏;王玥;柳清瑞【作者单位】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6;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6;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4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相应地也造成了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显著下降。

根据“五普”和“六普”资料,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2~1.5之间,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

于弘文和顾宝昌(2009)估计2000~2008年总和生育率在1.22~1.47之间。

[1]因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低生育水平发展阶段,[2-3]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超低生育率”的风险型人口发展阶段,[4-5]建议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未来人口政策上做出适当的反应。

中国人口低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它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了城乡居民家庭的生育水平。

[6-7]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受到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养育子女成本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人口生育问题是一个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少子化趋势的加速,人们对于生育意愿的调查和研究愈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口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对策以应对人口问题。

一、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生育意愿有直接影响。

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时,人们对于生育的意愿也相应增加。

而在经济不稳定或者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育意愿则相对较低。

此外,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对生育问题也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对于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的追求,使得许多人往往将生育推迟或者放弃,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对于生育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在一个有稳定婚姻关系和相对较大家庭支持的环境中,人们更倾向于生育。

而在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成为主流的情况下,生育意愿则相对较低。

其次,家庭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于生育意愿也起到重要作用。

高学历和知识水平的家庭往往更倾向于独生子女或推迟生育,而传统家庭则更倾向于多子女家庭。

三、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育对于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至关重要。

当女性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及职业发展空间时,她们对于生育的意愿相对较低,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目标和事业发展。

其次,健全的性教育和生育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通过教育人们正确看待性与生育,以及提供生育准备和儿童抚养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生育决策。

四、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人们的生育决策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例如,生育政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允许人们根据个人需求和经济能力来决定生育。

而且,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育婴津贴、托儿服务等措施来减轻家庭的生育负担,提高生育意愿。

五、社会舆论社会舆论也对人口生育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3期第25卷(总99期)No.32010Vol.25General No.99南方人口SOUTH CHINA POPULATION①本文是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04508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0-03-19[作者简介]潘丹(1986-),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宁满秀(1979-),女,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后,研究方向:农村社会保障。

一、引言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

据统计资料显示,195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7‰,到1978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8.25‰,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12.10‰。

生育率的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的发展无疑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很多学者对生育行为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多采用收入水平的变化来表征经济发展,然而单纯的收入水平的变化能够等同于经济的发展吗?众所周知,经济发展除了带来人们收入水平的变化外,也会改变人们的收入结构,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如此。

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1985年我国农村农业收入约占人均总收入的73.26%,1995年为70.66%,而到2007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31.48%,收入结构的这种巨大的变化会导致孩子提供给家庭的成本收益发生变化,从而无疑会对家庭的生育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仅仅用收入水平来研究经济发展和生育行为的关系并不全面。

由此,本文试图研究的就是在考虑收入结构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基础上,从微观层面考察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地阐释经济发展对生育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我国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提供依据。

与以往文献相比,本研究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拓展:(1)考虑了收入结构对生育意愿的影响;(2)从需求角度研究生育意愿,用期望孩子数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并且是在强调“如果可以选择要孩子的个数”的前提下的期望孩子数目,真正体现了需求角度的生育意愿;(3)现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与中国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基于CHNS 数据的实证分析①潘丹1,宁满秀2,3(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2006年的数据,本文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考察了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加入收入结构变量后,家庭持久总收入对妇女期望孩子数的负向影响显著地降低,而且相比于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在妇女的生育意愿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因而在未来人口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除了不断强调提高农民收入外,也要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比重,这对于农村生育意愿的转变至关重要。

[关键词]家庭持久总收入;收入结构;期望孩子数;负二项回归[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13(2010)03-0045-062010年第3期南方人口有对生育意愿的研究多采用数据描述分析方法或普通的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这种方法如果用于当因变量为非连续的数值时会产生严重的偏差,本文将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生育意愿进行分析。

二、分析框架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妇女的生育行为是在权衡生育孩子可以得到的收益和需要付出的成本之后而做出选择的结果。

只有当增加一个孩子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家庭才会停止生育。

莱宾斯坦指出,孩子可以给父母带来的效用主要包括:第一,如果将孩子视为一种消费品的话,孩子可以给父母带来精神上的快乐;第二,孩子作为能够进行生产的劳动力而具有价值。

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孩子可以帮助家里干农活或者外出挣钱补贴家庭;第三,孩子能给老年或多病的父母提供保险。

但与此同时每增加一个孩子也会给父母带来额外的费用,这种边际费用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一是由父母所付出的直接费用,如食物和住所的费用;二是间接费用或机会成本,由于养育孩子,母亲或家庭里其他照料孩子者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参加工作从而获取收入的机会。

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对增加一个孩子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对生育行为产生影响。

假定孩子作为消费品的效用在任何时期保持不变,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使一国的产品生产技术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从而降低孩子作为生产者和赡养者的效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妇女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水平,从而提高一个家庭抚养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在效用下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生育意愿和收入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除了会改变人们的收入水平外,也会使人们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收入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孩子效用的改变,从而对家庭的生育行为产生影响。

假定收入结构不影响生育孩子的成本,而只影响孩子提供给家庭的效用,那么在农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家庭,家庭所需的农业劳动力较多,孩子作为生产的效用增加,从而会增加孩子的需求,相反,在农业收入比重较低,非农收入比重较高的家庭,家庭所需农业劳动力较少,孩子对父母的收入和物质福利的直接贡献下降,父母对孩子的需求降低。

因此总体上讲,在成本收益的比较下,非农收入比重越高的家庭,生育意愿越低。

三、数据与方法(一)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

CHNS调查范围涉及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9个省(自治区)。

到目前为止,该调查一共进行了7次,分别是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和2006年,收集了包括有关人口健康、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06年的所有在婚、离婚和丧偶的52岁以下的农村妇女样本,共有2060个样本量。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期望孩子数,取值范围很小并且为非负整数值,其分布既不是连续的,也不是正态的,使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会产生严重的偏差,对于这类数据,学者们常用泊松回归模型(Poisson Distribution)来处理,但是泊松回归模型的一个重大缺陷是要求事表1期望孩子数频数分布期望孩子数12频数298668844频率14.4732.4340.97累计频率14.4746.8987.86期望孩子数345频数2082616频率10.101.260.78累计频率97.9699.22100.00件发生的概率独立且恒定、事件数的均值等于其方差。

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期望孩子数均值为1.537,标准差为0.959,不符合泊松分布的要求,此时负二项回归模型(NegativeBinomial Distribution )可以替代泊松分布模型对数据进行更好的拟合,因此本文选择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具体的分析。

此外从表1期望孩子数的频数分布中可以看出样本中有298值为0,0发生率为14.47%,这说明期望孩子数不存在“零堆积(Zero-Inflated )”现象,因而负二项回归模型就可以很好的对数据进行拟合,而无需使用零堆积负二项回归模型。

负二项回归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rob (Fertility it =n /λit ,α)=Г(Y it +α)Г(α)*Г(Y it +1),n =0,1,2,3 (1)αα+λit()λit α+λitαYt i其中Г(·)为伽马分布函数,i 和t 分别代表第i 个个体和第t 年,n 为期望孩子数,α为过度分散参数,当α=0时,负二项回归等于泊松回归模型,λit =e X j β为样本分布的期望均值,代表影响妇女期望孩子数的各种变量,包括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结构以及妇女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

(三)变量说明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期望孩子数,在CHNS 问卷中,通过询问不同类别的妇女(目前怀孕、无子女未怀孕、有子女未怀孕)“如果可以选择要孩子的个数”的前提下的期望孩子数目,真正体现了需求角度的生育意愿。

模型的解释变量包括妇女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等,具体因素有:家庭持久总收入的对数:现有文献中,一般采用家庭当期总收入、家庭持久总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来表征影响生育率的收入变量。

lee (1990)的研究指出,在决定生育率的收入变量选取上,家庭总收入变量要好于家庭人均收入变量,因为一个家庭往往是以家庭总收入为基础来决定是否生育孩子而且家庭人均收入和孩子数目存在着相关,另一方面在关于家庭总收入的指标选取上,Wang (1996)指出家庭持久总收入变量要好于家庭当期总收入变量,因为当期收入逻辑上假定家庭或父母将不考虑将来的收入情况,只根据现有的收入对是否生育做出决策,而持久收入则假定家庭的生育决策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还取决于未来的收入,考察家庭持久收入水平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更加稳健的结论。

基于他们的研究,本文采用家庭持久总收入来表示收入情况。

由于CHNS 数据中并不存在家庭持久总收入的调查,所以需要对持久总收入进行估算。

选用解垩(2008)使用的两步法,本文进行了持久收入的估算。

首先计算农村居民的家庭纯收入,等于家庭的实际收入减去家庭的支出,在得到农户家庭的纯收入后,以农户家庭纯收入的对数为因变量,以家庭规模、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中有非农工作的人数比重为自变量,采用Huber /White 方差估计的0LS 方法得到持久收入的预测值。

同时为克服异方差的影响,在回归中对家庭持久总收入做取对数处理。

模型当中还加入了家庭的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这一变量用来反映家庭的收入结构,模型的其他变量包括妇女年龄、丈夫年龄、妇女初婚年龄、妇女受教育程度①、妇女是否有非农工表2各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变量名fertility lnhinc Wifeedu wifejob wifeage husage wmarryage insure children aland nonfar变量解释期望孩子数家庭持久总收入对数妇女受教育年限(年)=1妇女有非农工作妇女年龄(岁)丈夫年龄(岁)妇女初婚年龄(岁)家庭有医疗保险的人数比例家庭已有孩子数目家庭平均土地面积(亩)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值1.53710.2512.1010.30639.01242.38622.0230.5761.2174.4250.593标准差0.9591.3890.9940.4618.82410.9175.2410.4990.83712.0130.426预期作用方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与中国农村妇女生育意愿2010年第3期南方人口①对CHNS 数据中提供的在正规学校里受过几年正规教育进行换算,平均受教育年限位于0年到18年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