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

合集下载

《领导学》教学大纲

《领导学》教学大纲

《领导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eading Science开课学期:春季学时/学分:32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公共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领导科学是研究领导活动的规律及其有效运用的一门学科。

它作为公共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专业理论,不同于一般的纯理论学科,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准确认识领导的含义和特征,深刻领会领导的本质和价值,正确把握领导活动的要素和规律,全面掌握领导的内容和职责,科学预见领导的前景和趋势,从而加深对现代领导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现代领导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领导科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领袖素质和领导才能。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领导本质、领导规律、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建设、领导职能与职责、领导方法与艺术、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效绩与领导发展等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运用领导规律,应用领导知识,提高领导技能。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领导学导论(4学时)一、领导与领导学二、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三、领导者的责任四、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五、为什么要研究领导学六、怎样研究领导学本章教学活动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提问和讨论。

第二章领导科学的兴起与发展(4学时)一、现代领导科学的兴起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领导学产生的有两个标志二、现代领导理论的发展1、现代领导理论的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特质论阶段行为论阶段权变论阶段2、西方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3、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三、现代领导活动发展的三大趋势本章教学活动采取课堂教授与师生互动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前系统查阅文献,分组选代表按专题讲授,教师点评、讨论。

第三章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4学时)一、西方的领导素质理论二、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本章教学活动采取课堂教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适当的音像和网络资料,共学生参阅。

前半段以讲授为主,后半段以学生分析典型的领导人物的案例为主。

教育学中的教育领导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领导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领导学教育学中的教育领导学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组织中领导力的学科,它涉及到领导者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团队的管理和指导。

教育领导学强调培养和发展教育领导者的能力,以促进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从教育领导的定义、教育领导的重要性、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和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领导的定义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负责决策、规划和组织工作的人员。

他们承担着引导教育团队实现教育目标的责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教育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决策能力,以推动教育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育领导的重要性教育领导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领导者能够为教育机构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指导教育团队实施这些规划。

其次,他们可以协调教育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协同工作的进行。

此外,教育领导者还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教育领导者的角色教育领导者在教育机构中扮演多重角色。

首先,他们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负责制定政策、规章和制度。

其次,他们是教育机构的指导者,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育领导者还是教育机构的代言人,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领导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来胜任他们的角色。

首先,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各方沟通,并解决问题。

其次,他们需要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解决方案。

此外,教育领导者还要具备团队建设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一支高效的教育团队。

总结:教育领导学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和探讨教育机构中领导力的发展和应用。

教育领导的定义、重要性和角色都需要教育领导者具备良好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教育领导者需要具备沟通、协调、决策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技能,以促进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文法教学部赵菊强(发布时间:2016-11—17)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这一含义包括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领导客体。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3.领导目标.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方向,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方法.5.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在具体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展开的,既包括宏观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组织环境。

领导主体通过把握、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实施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二、领导与管理管理是与领导含义最接近、关系最密切的社会行为。

科学地辨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领导的本质,规范领导的职能,确保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同时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领导学概论

领导学概论

二、待人的艺术 (一)批评的艺术 批评人要遵循几条原则:与人为善,治病救 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实事求是,恰如其 分;承担责任,改进工作;抓住大事,促进全 局;赏不避仇,罚不避亲。 为批评创造良好的条件;批评之前,要考虑 是否非要采取批评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时机; 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根据问题的性 质和影响,确定批评的范围;掌握程度,适可 而止; 运用恰当、准确、文明的语言;尽量 “就事论事”;批评与鼓励相结合;做好批评 后的工作。
九、大经济观念 所谓大经济,就是以社会化大生 产为基本特点的现代经济,也是相 对于小生产经济而言的。
十、开拓创新观念
第四节 领导规律 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适应的规 律 二、领导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规 律 三、被领导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 规律
第三章 领导者及其权力、能力 与影响力
第一节 领导者的素养
2.领导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即不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改 变的共同属性。
社会属性:即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 下,领导活动所具有的不同属性,又称 阶级性。
3.领导的本质
(1)领导是社会组织中的特殊劳动。 (2)领导是社会管理的高层次劳动。 (3)领导是进行统御和引导的过程。 (4)“领导就是服务”。
(二)领导的要素 1.领导者 2.被领导者 3.作用对象 4.客观环境 (三)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1.集体的科学领导取代个体的经验领导 2.领导与管理由合一走向分离 3.信息反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智囊与参谋作用越来越不可缺少
第二节 研究领导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领导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领导学的方法 (一)理论概括 (二)经验分析
第二章 现代领导原理与理论
第一节 领导原理
一、民本原理 三、效益原理 五、封闭原理 七、能级原理 九、弹性原理 二、系统原理 四、统筹原理 六、整分合原理 八、动力原理 十、调控原理

领导学概论(导论)

领导学概论(导论)

(4)多元理论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奥斯本(美)——新公共管理理论
1988年:《民主实验室》 1992年:《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
着公营部门》提出改革政府的原则:
◆掌舵而不是划桨; ◆重视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重产出而非投入; ◆具备“顾客意识”; ◆重市场调节而非仅靠行政命令。
麦克雷戈(美:1906-1964) 1960年:《企业管理中的人性》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强调人性激 发在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概念。
(3)系统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60-80年代)
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行政管理问题,特别是研 究行政管理中的科学化问题。
黑格斯(美)——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 1961年: 《比较生态学》
《法的原理》(1640) 《利维坦》(16431651)
◆自然状态(人对人是狼)→订立契约(制定法律) →人民让出权利(主权源于民而不在民);
◆君主行使权力而不受契约(法律)的约束(君主 不是订约的一方)。
孟德斯鸠(法:1689-1755)
《论法的精神》(1731-1751) 统治者成为订约的一方,契约不仅约束人民,
参考书目:
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立言:《行政领导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建军:《领导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导论 领导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领导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领导理论 第三节 领导与行政领导
学习方法和建议:
参阅: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学》“导论” 朱立言《行政领导学》“导论”
也约束统治者。 ——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领导学经典简答题(必考)

领导学经典简答题(必考)

一、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领导理论的内容。

2.简述邓小平领导思想的内容。

3.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什么?4.什么是领导者的权力?5.什么是领导者的影响力?6.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怎样的?7.什么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8.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9.领导决策有哪些特征和类型?10.领导决策的程序是什么?11.领导用人的原则有哪些?12.领导沟通的组织功能包括哪些内容?13.领导凝聚力有哪些类型?14.什么是领导艺术?其有哪些特点?15.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6.领导激励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

17.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和程序是什么?18.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是什么?19.如何提高领导效能?20.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程序及方法是什么?二、论述题1.领导就是服务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本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领导活动二重性原理及其意义。

领导科学类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案要点】(1)关于共产党领导工作的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是领导活动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2)关于领导者和领导机关。

提出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领导者的素质为“又红又专”。

(3)关于领导权力控制问题。

领导权力的正确控制是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权力集中分散的关系,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权力控制方法、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

(4)关于战略策略思想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问题,提出要适合人民利益的原则,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战略策略的原则,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

毛泽东对战略策略的实施和验证,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一是慎重初战,务必求胜,二是善于把政策交给群众,三是突破一点,推动全盘。

(5)关于领导用人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干部是实施政策的决定因素,号召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要关心爱护干部,要重视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对领导学的理解

对领导学的理解

对领导学的理解领导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学应用越来越普及,其在中国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其定义上来看,领导学是一门考察领导行为和领导技能的学科。

领导研究的主题包括领导的定义、领导的功能、领导的特点、领导的层次、领导的形式、领导的职能、领导的角色、领导的状态、领导的过程等。

从实践实践角度来看,领导学涉及到一系列的领导行为,如组织计划、组织实施、组织激励等,以及一套更具体的领导行为技巧,如公平性、沟通能力、引导性、协调性、促进性等。

但领导学不仅仅是行为学,它还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以哲学、心理学、机制学、文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以加强组织的组织效率为目的的实用性学科。

领导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但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领导方式提高组织效率,促进组织发展。

它认识到领导是一种能力,能够让人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发展健康有序。

它强调建立全面的领导体系,以保证有效的组织治理,有效的调整社会关系,有效的促进组织和个体的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的成功。

通过对领导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领导行为,以及如何更好的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领导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在企业成功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首先,领导学能有效指导企业行为,确保企业准确地达成发展目标。

领导学强调提高组织的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提高组织的效率,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企业通过利用领导学的指导,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领导学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提高企业发展的准确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及时把握趋势,以便及时作出改变,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需要更全面,更科学地利用领导学,以便更精准地识别和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最后,领导学还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激励力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领导学原理

领导学原理

领导学原理一、名词1、领导: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p15)2、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经过选举、任命或从群体中涌现出来的能够知道和协调群体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就是领导者。

(p173)3、追随者:追随者是领导活动中之心具体决策方案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者。

分为个体追随者和群体追随者。

个体追随者:具备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作风,同时具有完成组织目标的意愿和能力的个人。

群体追随者:领导者所构建的具有一定规模、并经过制度设计为个人提供角色定位的一种组织。

(p207)4、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只掌握了部分决策必须的情报和资料。

(p249)5、事前假设偏见:决策者在决策前,倾向于寻找、使用与他们的事前观点相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其事前观点矛盾的信息,从而导致先入为主的偏见,我们把这种偏见叫事前假设偏见。

(p257)6、圈内人士:由于时间压力,领导者与下属中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关系,这些个体成为圈内人士,他们受到信任,得到领导者更多的关照,也更可能享有特权或优先获得机遇和信息,他们得到绩效评估等机会比较高,离职率低,对领导者的满意度高。

(p85)7、圈外人士:它们占用领导的时间较少,获得满意的奖励机会也较少,他们的领导——下属关系是在正式的权力系统基础上形成的。

8、激励:激励就是刺激需要、引发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一个动力过程。

它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动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

(p284)9、权力:是指领导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被领导者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一种影响他人做事的力量。

(p193)权威:权威是权力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是一种源于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且存在于人们心中的集体意识。

二、简答(一)简述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p35)1、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工作专门化。

《领导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领导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领导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导论(一):领导的一般概念1【单选题】关于领导,说法错误的是()。

A、领导是主体间的互动关系B、领导者居于主导的位置C、运用劝说的手段进行引导D、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领导我的答案:D2【单选题】《出埃及记》出自于()。

A、《领导论》B、《君主论》C、《圣经》D、《神曲》我的答案:C3【判断题】领导现象只在上下级的这个关系中存在。

() 我的答案:×导论(二):公共领导者的特征1【单选题】公共领导在外延上表现为()。

A、公众领导B、公共事项的领导U公共组织中的领导D、A和C我的答案:D2【单选题】领导与统治的区别有()个。

A、1B、2U3D、4我的答案:C3【判断题】管理强调效率与效益,还要强调公平与团结。

O我的答案:X4【判断题】领导者可以改变追随者具体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

()我的答案:√导论(三):公共领导者的角色1【单选题】与西方文化价值相比,中国缺少一种()。

A、世俗的约束B、组织的约束C、法律的约束D、来世的约束我的答案:D2【单选题】公共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是()。

A、导向B、组织C、管理D、奖惩我的答案:A3【判断题】领导者最难的任务是改变组织结构。

()我的答案:X导论(四):关于领导学的研究1【单选题】领导者的组织职责不包括()。

A、公共组织的创立者B、公共信息的汇集者与传播者C、公共人力资源的动员者和激励者D、公共冲突的创造者我的答案:D2【单选题】一般正常者的智力大概是0。

A、IOOB、110C、140D、150我的答案:B3【判断题】伯恩斯是著名的领导学家。

()我的答案:√4【判断题】实验研究是领导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我的答案:√公共领导者的特质与性格(一):历史研究1【单选题】领导学研究的方法有()大类。

A、两B、三U四D、五我的答案:B2【单选题】关于领导者的特质,在西方问卷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A、民主B、平和C、能力D、诚实我的答案:D3【判断题】特质是单一的,性格是特质的各种综合。

领导学

领导学

第一章领导概述1.1.1人类的领导活动❖虽然把领导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但是,领导活动却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当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时期,氏族的首领----氏族长就已经开始负责统领本氏族的生产和管理生活以及对外联络事务。

1.1.2研究领导活动的必要性❖领导活动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过去几千年中,领导始终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和某种闪光的思想。

到了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整个社会的联系广泛而复杂,信息量大且瞬息万变,领导活动才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广泛的重视。

1.领导的存在是由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决定的❖社会组织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许多人共同进行着不同的社会生产活动。

要达到社会组织的生产目的,生产活动的协调统一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要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协调统一,就必须使所有组织成员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意志,即必须有统一的意志和领导。

2.有效的领导是社会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要求❖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是为了一定的使命或目标而存在的。

能否达成既定的目标,关键在于组织的资源能否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组织的物质、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也必须依靠领导。

3.有力的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组织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必须要有杰出的领导来为组织把握方向、引导组织创新、做出战略抉择。

4.领导是社会组织必不可少的一面旗帜❖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否,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正确决策,还有赖于被领导者----组织成员的通力配合。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全体组织成员的行动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呢?关键在于组织的领导。

❖ 1.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2.领导作为一种活动,是一种行为过程,是在一定组织或团体内,统领和指导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

领导学授课教案

领导学授课教案

领导学授课教案教案标题:领导学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领导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领导学的重要原则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领导学的定义和范畴。

2. 领导学的重要理论和模型。

3. 领导学的核心原则和技能。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领导学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领导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 概念和范畴(10分钟):- 定义领导学,并解释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引导学生思考领导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理论和模型(20分钟):- 介绍几个重要的领导学理论和模型,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尔茨伯格的期望理论等。

- 分析每个理论或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境。

3. 原则和技能(30分钟):- 阐述领导学的核心原则,如目标设定、激励、沟通等。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应用这些原则来提高领导能力。

- 介绍一些关键的领导技能,如团队管理、决策能力等。

- 提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实践运用领导技能。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领导学的理论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邀请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领导学的定义、理论和模型的介绍。

-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或虚构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 角色扮演活动指导:提供角色扮演的情境和指导,让学生实践领导技能。

评估方式:-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某个领导学理论或模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报告。

-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展示的领导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 邀请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来进行客座讲座,分享实际领导经验和故事。

- 组织学生参与领导实践项目,如组织社团活动或参与志愿者工作。

教学反思:-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领导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领导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领导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领导特质理论这实际是管理科学的兴盛时代,产生了领导学的最早流派:领导特质学派。

一、亨利·法约尔的领导特质理论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高级领导都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身体健康并且体力好;二是有智慧并且精力充沛;三是道德品质;四是有丰富的一般文化知识;五是有管理才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才能包括:第一,自己拟定和让别人拟定行动计划的能力;第二,懂得怎样组织怎样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指挥和管理人的艺术;第四,协调调节行动,使力量集中;第五,控制;第六,对所有基本职能都有一般性概念;第七,在企业特有专业方面有尽可能大的能力。

二、德鲁克的领导特质理论第一,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把认清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第二,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第三,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第四,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第五,能作有效的决策;三、吉赛利的领导特质理论四、美国管理协会的研究成果五、巴纳德的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者应具有:①活力和忍耐力②当机立断③循循善诱④责任心⑤知识和技能。

六、鲍莫尔有效领导者的条件理论第二阶段领导行为理论一、领导方式理论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心理学家勒温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的领导作风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根据权力和决策定位的不同,他认为存在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即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二、领导四分图理论(图)定规维度指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关怀维度指的是一个人具有信任和尊重下属的看法与情感的这种工作关系的程度。

三、管理方格理论(图)布莱克和默顿二人发展了领导风格的二维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

布莱克和默顿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为贫乏型,领导者对职工和生产都极不关心,效果最差。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领导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领导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领导学教育领导学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领导的理论、原则和实践。

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组织中负责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人员,他们对于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实施教育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领导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领导学的定义教育领导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组织中的领导问题。

教育领导学不仅关注教育领导者的个体特征和领导行为,还涉及到组织结构、领导理论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教育领导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和探索,寻找提高教育组织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育领导学的研究内容1. 教育领导的理论研究教育领导学的理论研究是教育领导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它主要探讨教育领导的本质、任务和功能,研究教育领导者的特点和行为模式,以及教育领导的社会化、培养和发展问题等。

2. 教育领导实践研究教育领导学的实践研究是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主要关注教育领导者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如组织管理、决策制定、人际关系处理等,通过研究领导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有效的领导策略和方法。

3. 教育领导政策研究教育领导学还关注政策层面的研究,即教育领导者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的作用。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实施效果评估以及教育领导者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等。

三、教育领导学的重要性教育领导学对于提高教育组织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领导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组织中的领导问题,探讨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为教育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其次,教育领导学的研究可以促进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研究教育领导者的特征和行为模式,可以培养出具备领导潜能的人才,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影响力。

再次,教育领导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教育组织的效能和绩效。

研究教育领导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领导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领导学

领导学

21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与复合性

决策活动
执行活动 操作活动 组织活动层级
领导是整个管理的一种职能,管理包含领导; 领导过程也离不开管理工作,领导包含管理。
管理
2013-8-13
领导
22
延伸思考
董事长、总裁与CEO的区别 (Chairman, President & CEO) Chairman是股东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 不属于公司雇员,President和CEO的权力都 来源于他,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 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权力,但他从来不掌 握行政权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 President或CEO,就仅仅是一个礼仪职务, 一个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来说是某位大股 东的代表。
18
2013-8-13


5、超脱性与全局性
领导活动要求领导者能够超越于各种利益群体之上, 从全局利益人手,对各种事务进行整体性的统领和协 调,动员和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只有超 脱于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宏观 上把握领导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它是领导者进行战 略规划和引领组织变革的前提,是全局性的基础,即 领导者只有在保持自身超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战 略上把握组织的方向,从整体上有效配臵组织的资源, 从而最终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领导的超脱性和全局 性不仅有利于领导者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中保持清 醒的头脑,还有利于不断提高领导的效能 。
1.1.4 领导的特征



1、权威性——领导的首要特性 权威一是来源于外部规章制度,即法理权力, 二是来源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包括能力、学识、 品德、魅力等。 权力不等于权威,一个拥有权力的人不一定 能够拥有足够大的权威,人们接受一个领导者 的领导,并非是因为对其手中权力的害怕或恐 惧,而是基于对其权威的认可和接受。在此意 义上,权威是以服从或认可为前提的。

领导学基础简答题

领导学基础简答题

1.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品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即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2.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3.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4兵家.兵家以谋略着称.4.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5.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6.简述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于行为的研究.2企业领导领域.西方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着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3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7.简述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此外,这一理论还认为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范畴.8.简述领导权力的发展过程.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9.简述领导权力的特点.1无形性2依附性3可塑性4对象性5强制性6目的性7交换性8垄断性9诱惑性.10.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时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1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14.简述领导权力腐败的特征.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11.简述领导权力的结构.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且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与领导权力载体这三种构成要素.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12.简述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1正当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权变性原则13.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1适当原则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5考绩原则15.简述领导权力腐败的危害.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 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族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及其严重的不利影响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河埋没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的下降.16.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17.简述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3有助于早就更优秀的领导者4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5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6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18.简述领导体制的结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即直线式、职能式、混合式和矩阵式.19.简述领导体制的类型1集权制与分权制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3完整制与分离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20.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21.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的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现在,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22.简述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构成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或修复,以维持支持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23.简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与作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即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对下属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24.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乃至倒退.25.制度性领导环境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的关系怎样制度性领导环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 2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3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这些层次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1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社会体系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 2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 3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29.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27.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1内化功能2规范功能3导向功能4调适功能28.简述领导素质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能力素质4知识素质5心理素质6身体素质26.文化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怎样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它构成了整体文化的基础 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文化 3制度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转化后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化的上述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互影响,在交互渗透中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够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它把人们相互之间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现实的物质关系,提升为一种权力意志的精神表现.另一方面,它又选择精神文化的某些部分,具体化为社会行为和组织构建的实践.因此,制度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30.简述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31.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知识就可以全面得多.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学历与实际水平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选择领导干部时,除了重视学历之外,还必须注意考察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领导群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的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的问题.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32.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任何一个领导群体,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系统,把不同心理素质类型的领导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班子”,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问题.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如何,将对“班子”的整体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而合理的群体心理素质结构,能够弥补领导者个体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缺陷,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反之,如果群体心理素质结构不合理,即使每个领导者个体都是优秀人才,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却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人才能量相互抵消的“内耗”情况.33.简述领导群体的基本功能1群体感应功能2群体互补功能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4群体自调节与组织功能34.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们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尽可能造成内部摩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35.简述领导关系的特点1客观性2社会性3动态性4强制性5扩张性和渗透性6复杂性37.简述群体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36.简述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竞争与合作作为领导关系相互行为的运动形态,实质上是构成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核力量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必然反映.领导关系中竞争与合作的存在,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从广义上说,竞争是指一切生物间的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我们这里论述的竞争则是狭义的,即社会互动类型意义上的竞争,它是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领导关系中存在竞争主要是由于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都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与这种差异性和特殊性相联系的是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各组成部分在具有共同的群体利益和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体利益和目标.在群体成员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竞争不仅存在于领导环境的同级之间,而且还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在开放、民主的领导关系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平等竞争,往往导致领导关系的分化和重组. 2与竞争相对立的,是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如果说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竞争的客观性,那么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其合作的客观性.协同的基本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由于竞争产生的各种内耗,形成最大的组织合力,最优化地实现领导目标.38.冲突等同于竞争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已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属于高对抗行为.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向推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放都不能以阻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放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43.简述德尔雯法的特点1匿名性2多轮反馈沟通3预测结果的统计特征44.危机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1前兆阶段2爆发阶段3持平阶段4危机解决阶段39.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决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40.简要说明决策的特征1目标性2预见性3选择性4实施性41.简述领导决策的要素1决策者2决策信息3决策目标4决策备选方案5决策情势6决策后果42.如何认识领导决策的公正原则社会公共利益是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无论是赢利性的,还是非赢利性的组织,在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比如对于非赢利性的政府组织来讲,就面临着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即“决策使谁受益”,涉及的是分配公平的问题,而对于以赢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来讲,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的问题.比如保护环境、提供安全服务以及保障劳动安全等问题.社会公正问题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紧迫的实践问题.45.危机就是突发事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说到危机,人们很容易就把它与突发事故或紧急事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那些能够预防的“危机”都只能称之为问题,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体颠覆力的意外事故,才算得上真正的危机.而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酿成的悲剧.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51.领导用人的特点1关键性2覆盖性3破格性4争议性5动态性6准确性46.危机就是机会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观点,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就危机而言,危机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危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是“危”与“机”这两个不同词义的组合,“危”具有困难、危险的含义,泛指事件来得突然,事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临界制和既定的阈值给人以很大压力.“机”具有机会、时机、契机的含义,指事情变化的枢纽与重要关系的环节.危机具有双重性,只有抓住时机,危机才是机会.48.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1能动性2增值性3开发性4时效性5消耗性49.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1传统人事管理将人只视为一种成本或生产、技术要素,是对组织资本资源的消耗,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本身看作资源,而且人力资源可以持续不断地开发和有效使用,它本身就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和效益.2传统人事管理一般将组织的工作人员看成是被动的工具,他们的存在无非是要满足组织工作性质的需要,与组织工作相比,人的地位是附属性的.因此,再认识行政管理过程中,组织比较强调管制、监控等方面的功能;而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中的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体,注重的是塑造组织人才成长的环境,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态度和发展激励、保障、服务、培训等引导性、开发性的管理功能.3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从事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等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则大大地丰富了,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传统人事管理强调的是组织成员的现状,它比较注重现有人员的使用,而不重视其素质的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智慧才能,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人员的潜能,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弹性,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拓潜”功能.52.期望理论对领导者的启示有哪些1要正确认识目标价值2要重视目标难度设计3要注意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两个激励因素的配合使用50.领导选才的原则1因事择人.因事择人就是以事业的需要、职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职位对人员资格的要求来选拔人才,由此做到以事定职,以职选人,人事相宜.2公开公平.公开是指在选拔人才时要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并将最终结果晓之于人,并接受群众监督.公平是指凡具有应聘资格的公民,便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与机会,而不受其种族、性别、年龄、出身等诸方面的限制3竞争择优.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就是指在公平公开的前提下,让求职者依靠自身的素质进行竞争,用人单位择优选拔人才.。

领导学(尔雅)

领导学(尔雅)
5
关于中国领导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上而下的决策
B、
强调共识
C、
绩效和个人导向
D、
管理过程重视整体
我的答案:C
6
关于团队中的培育者角色,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特征是()。
A、
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B、
冷静而有策略
C、
性格外向而善于发现机会
D、
老练而有思想
我的答案:A
7
不属于冲突的正面效应的是()。
D、
提高了生产力
我的答案:D
24
要想对领导者采取的积极影响策略,需注意()。
A、
确定领导者期望你做什么
B、
确定你传达信息的准确性
C、
鼓励领导者提供真诚的反馈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5
威胁的特征是()。
A、
高度的具体性
B、
高度的灵活性
C、
适度的具体性
D、
高度的稳定性
我的答案:A
26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领导提供反馈的技巧?()
我的答案:√
17
费德勒权变模型中把领导者和员工的关系叫做群体氛围。()
我的答案:√
18
变革中魅力型领导者往往会阐明对追随者较高的期望与信心。( )
我的答案:√
19
风险规避型的人对失败可能估计会比较低。()
我的答案:×
20
领导者最难的任务是改变组织结构。()
我的答案:×
21
人才往往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和突出。()
B、
领导者状况
C、
群体氛围
D、
任务结构和面临的压力
我的答案:ABCD

《领导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领导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B、绝对顺从 &被动顺从 D、相对顺从 我的答案:C 4【判断题】目前网络也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资源。() 我的答案:√ 公共领导权力的有效运用(二):追随者的影响策略1【单选题】关于领导权力如何运用,方法错误的是()。 A、合作帮助 B、交换利益 &感性劝说 D、激发情感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各种策略中适于影响改革或创新,不适于影响工作指派的是()。 A、合法化
2【单选题】一般正常者的智力大概是()。 A、100 B、110 &140 D、150 我的答案:B 3【判断题】伯恩斯是著名的领导学家。() 我的答案:√ 4【判断题】实验研究是领导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我的答案:√ 公共领导者的特质与性格(一):历史研究 1【单选题】领导学研究的方法有()大类。 A、两 B、三 U四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关于使用强制权产生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见效快 B、适合惩戒性行为 &增强下属的满足感 D、有效获得服从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领导者在使用权力时应()。 A、可以不回应下属需要 B、解释要求的理由 &不定期行使权威 D、通过转达的形式提出要求 我的答案:B 4【判断题】运用专长权时只需花费少量情感能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单选题】领导者本身状况的主要方面不包括()。 A、能力 B、权力 U信息 D、行为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人们把认知资源分为智力资源和经验资源两 类。 我的答案:√ 有效的公共领导行为(四):文化因素 1【单选题】从价值的()个角度可以来区分民族文化。 A、3 B、4 C、5
D、6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高语境文化的人特点是()。 A、说话算数 B、责任心强 C、一板一眼 D、灵活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中国的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我的答案:√ 4【判断题】中国领导文化更强调绩效和个人导向。()我的答案:X 有效的公共领导行为(五):情境因素分类 1【单选题】影响领导效果的各种情境因素从性质上分类不包括()。 A、抵消者

领导学

领导学

1、什么是领导学?领导科学是研究领导工作的规律、方法及其应用的学问。

(一般定义)根据行业、领域的不同,领导科学又可分为政党领导科学、行政领导科学、企业领导科学、学校领导科学等等。

但是,我国的领导科学还处在初创时期,还没有形成专门领域的领导科学。

即使是一般的领导科学也还很不成熟。

2、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是领导活动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

这就是说,领导学是以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它研究领导活动中的矛盾和规律。

例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领导者与领导环境的矛盾、领导手段与领导目标的矛盾等等。

也就是说,领导学研究领导活动中共性的、普遍性的东西。

3、为什么说领导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领导科学,就它有规律、可认识、能学习来说,它是一门科学;就它没有严格的公式、没有严格的定理来讲,它又是一门艺术。

在这种意义上,黑箱理论和黑箱方法对领导学是适用的。

4、什么是黑箱方法,为什么黑箱方法适用于领导活动?。

黑箱方法就是在不打开对象的情况下,靠输入指令和对象输出的信息来观察、了解和控制、掌握对象,或者说实施领导。

领导者是活的主体,有着自己的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被领导者也是活的主体,也有着自己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高明的领导者,也无法完全掌握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

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对领导者来说永远是个黑箱,至多是个灰箱。

尤其是新的领导者或领导者到一个新的领导岗位,被领导者对他来说更是一个黑箱。

这时,领导者只能靠黑箱方法实施领导5、什么是领导方法,什么是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为达到一定领导目标,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采取的领导手段。

如传统的领导方法有调查研究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科学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抓重点的方法,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抓住薄弱环节重点突破的方法等等。

现代领导方法有软硬领导法,会议领导法,危机领导法,运筹领导法,目标领导法等等。

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把完成任务比作过河,方法就是桥和船,没有桥或船是过不了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什么是“领导”?1、领导是一个过程。

个体影响一群个体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2、领导包含着影响力。

影响力是任何领导必备的因素。

3、领导出现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

4、关注目标。

二、西方学术界对“领导”的界说1、中心说。

领导是领导者依靠影响力(权力和人格)去指导下属,最终完成共同目标。

2、互动说。

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过程当中共同实现双方追求的目标。

3、结构说。

领导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活动中展开的。

由权力规章构成的正式结构或由人际关系、感情纽带所构成的非正式结构。

4、目标说。

领导是领导活动的焦点,是实现符合群体需要的共同目标。

三、中国语境中“领导”的界说1、领导者这一角色2、领导职位3、领导者的行为“领者,项也;导者,引也”4、特殊的社会现象四、领导的结构1、正式结构(科层结构)↓职位(权威性的制度保障)人格(凝聚性的因素)2、非正式结构→情感的空间、载体↓信任、尊重、爱护五、领导的的过程科学化的过程艺术化的过程:以激励为核心的领导过程→具有经验性。

↓非模式化的特点。

六、有关领导的描述1、特质与过程领导特制论者:不同个人拥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特征。

2、委派领导与自然领导委派领导:由组织中领导的职位决定。

自然领导:群体当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的反应方式。

坚决但不能固执,幽默但不无知。

↓沟通行为、个体特征↓自我效能感较强3、领导和权力(权力能影响过程)权力:一人或物影响他人或物的能力。

官僚管理时期:权力人认为被管理者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但没有真正考虑被管理者的需要。

现代管理时期:权力的基础:强制、奖赏当人具有影响他人的态度,宗教信仰的能力时,就有了权力。

政治泛化(中国)↓权力本位: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中的一种政治取向。

组织中最主要的两种权力:职位权→正规的组织系统中拥有的地位。

人格权→从追随者那里获得。

管理者权力的获得基于他们下属对他们的认可。

4、领导与强制强制力:领导者可以行使的一种特殊的权力,用强制的力量去影响变化,通过奖赏或惩罚实现。

领导:通过影响一群人去迈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5、领导与管理(1)两者作为过程有相似之处。

(2)两者的区别:①时代:领导比管理更久远。

②功能:科特→管理是保证组织的秩序一致性。

领导是产生变化和运动。

本尼斯→管理意味着完成活动支配日常工作。

领导意味着影响他人,为变革创造远景。

管理者是把事情做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

罗斯特→管理是一种多向影响关系。

领导是一种单向影响关系。

(3)重叠:二者之间具有重叠关系。

6、领导活动的三要素及两对基本矛盾(1)三要素:领导者、追随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2)两对基本矛盾:①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矛盾→人与人;②领导主体(包括领导者和追随者)与领导客体(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人与环境。

7、成功的领导者与有效的领导者晋升速度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下属的满意度和承诺度社交联络对成功的领导者的贡献最大。

第一章、第二章领导现象与领导学与人类生活相伴随的领导现象(有组织的状态下进行)。

领导现象早已有之,作为一门学科则开始于现代,最早出现于西方。

一、国外领导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背景:现代社会活动对领导学冲击。

(1)规模庞大,结构复杂。

大规模的组织和活动必须进行群体协作,实行科学领导。

(2)变化速度加快。

这种急速性表现在:①科技发明转化为产品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

②机器设备和工业产品的更新率大大加速。

③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3)一体化影响越来越广泛与深远。

2、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与研究。

(时间先后顺序)①性格理论:研究领导者个人的性格和特征→作为描述及预测其领导成效的标准。

现代性格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性格特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传统:天赋②行为方式理论→研究领导者的外在行为。

分类:怀特、李皮特→三种领导方式理论:权威式、民主式(较好)及放任式。

坦南鲍姆、施特→领导连续流理论→主管者—非主管者的行为连续流。

利克特→工作中心与员工中心理论。

③权变(或情境)理论→领导匹配。

基本观点:把环境因素,包括组织人员动机与态度同时考虑。

菲德勒:“权变制宜”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领导者的风格与情境相适应的程度。

罗伯特·豪斯→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如何激励下属完成工作。

关系:工作关系、下属特征、领导者风格→指导性→针对不明确的任务。

支持性→针对重复性的任务。

参与性→针对任务不明确且下属要求自我控制。

成就导向性→针对挑战性的任务。

3、关于领导问题的新理论(1)巴斯关于改革精神的领导理论。

把领导者分为两类:“执行型”和“改革型”。

(2)傅伊德提出“改革精神”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五种新的领导技能:①预见技能。

②想象技能。

③价值观综合技能。

④授权技能。

⑤自知或反省技能。

(3)豪斯关于超凡魅力的领导理论。

超凡魅力的领导者拥有非常大的权力,应该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强大的支配力、对于信念和道德的坚定性。

超凡魅力的领导者能提出一个有想象力的更远大的目标,从而赢得追随者的支持。

二、领导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在我国,领导学理论被关注,大体是在1979年到1981年期间。

(一)我国存在着研究领导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

现代化:既包括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实现劳动资料的现代化、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也包括国民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二)领导学的兴起是建立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客观要求。

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领导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

2、明确肯定领导就是服务的领导观念;继续发挥和深化毛泽东同志关于科学的领导方法的理论;重视把现代科学方法的新成果同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注重领导制度的改革,是各级领导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考验。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最后导致领导学产生。

(三)领导学是我党领导艺术提高和升华成的需要。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进行批判地继承,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领导者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才能审时度势、统观全局、科学决策。

第三章领导学的学科规定性领导学的三层次结构→以领导现象为中轴,以领导活动的规律为中心内容,以领导艺术为提升领导水平的主要途径。

(1)领导学,提供分析领导现象、揭示其规律的基础性原理原则。

(2)领导科学,提供实际开展的领导活动的理性分析方式。

(3)领导艺术,提供具有典型性的领导活动的技艺总结。

(4)领导学是领导活动据以展开的基础理论。

领导科学是理论达于实践的中介。

领导艺术是直接源于实践的理论素材。

第四章领导:概念分析第一节领导:含义、特点与社会定位一、含义: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战略目标的规划及其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公认的要素:过程、影响、群体环境、实现目标。

二、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两对基本矛盾:①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矛盾。

→人与人②领导主体(包括领导者和追随者)与领导客体(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

→人与环境3、领导是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

4、领导具有权威性。

领导者→权力、威望被领导者→认可、服从三、领导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1、领导是社会组织协调统一的保证。

要保证社会组织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只有使成百成千人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

2、领导贯穿于社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

“出主意”、“用干部”是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

3、领导正确与否关系到社会组织活动的成败。

组织的效能是由领导决策目标和组织效率决定的。

第二节领导的性质一、领导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二、领导二重性的关系1、相互依存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本质三、领导权力的公共性问题第三节领导者的三重规定性→职位、职权、职责一、职位1、合法领导者必须有:①法定的权力来源。

②法定的权威保障。

2、领导者职位的特点:①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

②职位的设置有一定的数量规定性。

③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职权→法定的领导权力(与职位相当)领导者职权与职位的关系:1、从职权的特点上来分析:①职权与职位联系在一起,前者由后者派生出来,二者具有同质同量的关系。

②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

职权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责任的轻重,均需适应。

③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证的权力。

2、从职位的范围来了解。

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它由国家依这种划分作出授予,被授予者需要对权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掌好权并用好权。

三、责任→领导者被授予一定职位而有了名位,被赋予一定权力而有了支配性影响,与名位与权力相应的责任。

内容: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

第四节领导生态:三边互动领导生态:指领导活动与过程及其据以发生、发展和产生效用的各种条件组合而成的领导综合状况。

一、领导者→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的最重要的主体条件,也是在对领导生态的分析中,要着重解剖分析的要素。

二、被领导者→是领导者概念产生意义的前提,是领导活动据以发生的基础。

三、领导环境→是指与领导活动及领导过程直接关联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传统、习俗的因素。

第五节领导与管理的异同类别异同领导管理相同点①领导是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从管理中独立出来,因此它与管理密切相关;②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相容性;③一个人在从事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在担负领导工作。

不同点普遍观点: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

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而管理只是低层次的领导。

①领导具有全局性,管理具有局部性。

也就是说,领导侧重于战略,管理侧重于战术。

领导活动注重对组织内部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性的计划、协调和控制,而管理则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某项工作的效率。

②领导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当前性。

领导活动致力于整个组织发展方向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决策和目标的制定等方面,而管理则侧重于当前活动的落实。

③领导具有超脱性,管理具有操作性。

领导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活动过程,而管理却必须注意细节问题,要通揽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现代管理五要素)的安排与配置,使诸因素得到合理运用。

专家观点:①法约尔认为,领导无论在层次还是在意境上都高于管理。

②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指出,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动机、个人历史以及思考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③约翰·科特提出管理计划预算过程中注重微观,管理行为的企业组织人员配备趋向于注重专业化,管理行为的控制和解决问题常常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领导过程中经营方向的拟定注重宏观方面,领导行为则注重于整体性,领导的激励和鼓舞侧重于授权、扩展,并不时创造出惊喜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