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种植基础》教学大纲一、依据及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口腔种植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口腔种植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的掌握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口腔种植学的历史和发展
2. 口腔种植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口腔种植材料的分类和选择
4. 口腔种植术前评估与治疗规划
5. 口腔种植手术的常见技术和操作步骤
6. 口腔种植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7. 口腔种植修复与康复的考虑因素
8. 口腔种植学研究与进展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口腔种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和临床操作,让学生掌握口腔种植术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口腔种植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考核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回答提问。
2. 成绩考核:通过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
1. 《口腔种植学导论》李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2. 《口腔种植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张华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
3. 《口腔种植学手术操作与临床技巧》王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以上为口腔种植学理论教学大纲的完整版,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口腔种植学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绿色手指:我会种菜》——初级劳动课教学大纲
《绿色手指:我会种菜》——初级劳动课教学大纲绿色手指:我会种菜——初级劳动课教学大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种植技能,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并了解种植的重要性和益处。
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解释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2. 种植实践-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初级种植的植物品种- 教授如何准备土壤和种植- 指导学生进行种子的种植和幼苗的培育- 教授如何浇水、施肥和防虫害-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3. 知识运用- 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教授如何解决常见的种植问题和疾病防治方法-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种植技术的方法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操作种植植物,让学生亲自参与并研究种植技巧。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次种植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农田或植物园,让他们亲身感受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的过程。
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的技能掌握和操作准确性。
3. 知识理解评估: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种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作品展示评估:要求学生记录种植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级劳动课的农业种植教材。
2. 图书资料:准备有关植物种植和农业知识的图书,供学生参考。
3. 种子和幼苗:提供适合初级种植的植物种子和幼苗。
4. 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种植工具、土壤和种植等。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设10个学时,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学时: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2. 第二学时: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3. 第三学时:解释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 第四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5. 第五学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初级种植的植物品种6. 第六学时:教授如何准备土壤和种植7. 第七学时:指导学生进行种子的种植和幼苗的培育8. 第八学时:教授如何浇水、施肥和防虫害9. 第九学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10. 第十学时:复总结,展示学生的成果和心得体会备注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初级劳动课的种植教学参考,具体的教学细节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农业种植、养殖培训” 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农业种植、养殖培训”培训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1)培训目的:通过对学员进行农业种养殖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改变学员传统的种植、养殖知识,让学员掌握一技这长,使学员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中发挥作用。
让学员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帮助。
增强学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的意识。
增强学员脱贫致富的信心。
(2)培训专业:农业种植、养殖培训(合格证培训)(3)培训时间:七天(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4)培训对象:以从事食用菌、种植、养殖户、设施菜、经果林的辖区内有效户籍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在校学生,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年龄为16至50周岁有转移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
培训人数:每班不超过50人。
(5)培训地点:本项目采购人指定地点。
(6)培训方式:按照季节农时,产业、经济发展程度,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分期进行集中培训。
(7)培训内容:各种农业科技知识,主要农作物(林果)高产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常用农机操作技术等的基本原理。
也可以根据种植养殖的需求品种进安排具体培训内容。
(8)暂定课程安排(课程表):①农作物种植培训(9)培训教材选择:根据具体培训要求和内容选择教材。
(10)教学方式:①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时节和农民生产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习能用,用能致富。
典型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②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③利用多媒体、边讲边问答等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④采取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学习。
⑤进行案例分析,加强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1)组织实施①中标后组织项目负责老师到项目地开展一周的调查、走访工作,对有培训意向、符合培训条件的学员登记造册。
向上级主管领导上报培训信息,制定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②严格、认真地执行培训公示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粮食作物栽培是种植类各专业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可用于其他粮食作物生产者提高理论和生产技术水平。
本课程理论课学时120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学分20。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粮食作物栽培是一门综述粮食作物栽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
目的在于引导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和了解粮食作物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课程突出栽培知识和技术,按照粮食作物的分类介绍品种类型、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的学习者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作物栽培生产之中。
学习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增加学习者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各地的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践、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一般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考,或仅占很小比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时分配各章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章水稻(20学时)第二章小麦(30学时)第三章玉米(30学时)第四章薯类作物(20学时)第五章豆类作物(10学时)第六章小杂粮(8学时)实验实习(240学时)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二节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一、粮食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二、粮食作物的品质三、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第三节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教学要求:重点掌握:粮食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般掌握: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物品质及其影响因素;作物增产的途径;一般了解: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共48h,理论讲授48h,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园艺植物栽培学着重阐述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与育苗、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园艺植物的田间管理、设施园艺等原理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重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胜任农业科教、技术推广等部门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园艺生产产业(园艺业)的内涵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园艺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利用,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掌握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能建立适应当地条件的种植制度,掌握园艺植物栽培技术,了解园艺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土肥水管理,特别是无土栽培、有机栽培和节水栽培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园艺植物株形的培养与维护,特别是多年生植物的整形与修剪;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等。
教学难点: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以花、果和种子为最终产品的园艺植物的成花和座果机理;提高园艺植物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的关键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优化。
四、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2h第1节园艺的概念和产业特点1.1 园艺的概念及范畴1.2 园艺产品和产业特点第2节园艺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2.1 园艺产品的重要价值2.2 园艺生产的效益2.3 园艺与文化第3节园艺生产发展和生产现状3.1 园艺生产发展简史和我国园艺对世界的贡献3.2 我国园艺生产水平3.3 我国园艺发展成就、问题与机遇第4节园艺产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4.1 当前的热点4.2 未来的趋势本章重点:了解园艺、园艺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园艺生产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种植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质量。
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2. 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态需求3. 学习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4. 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方法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决策能力三、教学内容1.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a. 种子发芽和生长b. 茎叶生长和形态发育c. 开花和结实d. 结实后的营养转移和成熟e. 冬季休眠和春季复苏2. 农作物的生态需求a. 光照需求和光合作用b. 温度需求和温度适应性c. 湿度需求和水分调控d. 土壤要求和根系发育3. 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a. 肥料的种类和配比b. 施肥的时机和方法c.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d.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4.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a. 病虫害防治的原则b.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c. 农作物抗病虫害的培育d. 农药的正确使用5. 实践操作和决策能力培养a. 农作物的播种和移栽技术b. 农作物的灌溉和排水技术c. 农村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d. 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思维和判断能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实际种植过程,进行操作演练,培养实际技能。
3. 群体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农田中实地考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笔试: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编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能力和讨论能力。
4. 实地考察报告:根据学生实地考察的情况,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现场情况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种植养殖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一、培训名称: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二、培训目标:1. 提高学员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2. 帮助学员掌握现代农业管理知识。
3. 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4. 促进学员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三、培训对象:- 农村种植养殖户-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村合作社成员- 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四、培训时间:- 短期培训:3-5天- 长期培训:1-3个月五、培训地点:-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科研机构六、培训内容:模块一:农业基础知识1. 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 农业政策法规解读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模块二:种植技术1. 作物种植基础知识2. 土壤管理技术3.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4. 肥料施用与病虫害防治5.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6. 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模块三:养殖技术1. 畜禽养殖基础知识2. 畜禽饲料与营养3. 畜禽繁殖技术4. 畜禽疫病防控5. 畜禽舍建设与环境控制6. 畜禽产品加工与市场拓展模块四:农业经营管理1. 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2. 农产品市场分析3. 农业品牌建设4. 农业金融知识模块五:实践操作1. 田间实训2. 养殖场实训3. 农业新技术应用实训七、培训方式:1. 讲座教学2. 案例分析3. 田间实地教学4. 角色扮演5. 互动交流八、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2. 实践操作考核3. 期末考试4. 学员满意度调查九、培训师资:- 农业专家-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科研人员- 经验丰富的种植养殖户十、培训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籍- 农业技术光盘- 农业网站与数据库- 农业示范园区与生产基地---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板,具体的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师资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农学教学大纲
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农学作为一门涉及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知识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运营规范;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农业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1. 农业基础知识-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 农业气象学2. 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 农药与化肥的正确使用 - 病虫害防治技术3. 农业产业管理-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4.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研方法与技巧 -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5. 农业实践技能- 农田种植操作技巧-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 农业生产风险防范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课外考察等形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程论文:对某一农业问题进行研究,撰写学术性论文;3. 实践操作:参与农业实践项目,完成实践任务;4. 考试测评: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现代农业科学导论》参考书目:- 《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农业管理与经营学》- 《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 《农业产业经济学》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农业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担当,旨在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多维度的农学教育。
八、结业证书学有余力的学生将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农学教学大纲”结业证书,以表彰其在农学领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
种植技术教学大纲
种植技术教学大纲农学院种植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种植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种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其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种植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要素和环境因素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种植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播种、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3.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作物生长生理学基础- 光合作用与光合效率调控- 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气候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 种子与播种技术- 种子质量评定与处理- 不同作物的播种方法与时机- 种子萌发与幼苗管理3. 土壤管理与肥料应用- 土壤理化性质与改良技术-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选择与施用方法- 土壤肥力养分平衡与调控4. 水分管理与灌溉技术- 不同作物对水分需求的了解- 灌溉制度与灌溉管理- 节水技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化学药剂使用与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 种植结构与生物防治策略6. 作物生长调控与增产措施- 栽培密度与间作轮作技术- 植物生长调控剂的应用- 增产措施与精准农业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和讨论,介绍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实验操作:在农学实验室和田间地里进行实际的作物种植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3. 个案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种植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选择题、问答题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际操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A、背景介绍:园林植物栽培学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园林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B、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园林植物栽培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A、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栽培学B、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C、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内容A、园林植物栽培学基本概念1.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2.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B、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要求1. 温度、光照和湿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特性和肥料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C、园林植物栽培技术1. 园林植物繁殖技术(种子繁殖、嫁接繁殖、离体培养等)2. 园林植物苗木培育技术(移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D、园林植物栽培管理1. 园林植物生长监测与调控2. 园林植物保养与养护E、园林植物栽培案例研讨1.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 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四、教学方法A、理论课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
2. 讨论研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理解和经验。
B、实验课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学习评价A、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
B、评价标准1. 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核成绩综合评价。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
六、参考教材A、主要教材1. 《园林植物栽培学导论》2.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与管理》B、辅助教材1. 《园林植物栽培学案例解析》2. 《园林植物栽培实验指导书》七、教学团队A、教师信息1. 主讲教师:XXX 教授2. 助教:XXX 副教授B、联系方式:教师办公室电话:XXX-XXXXXXX八、课程总结A、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种植学》教课纲领课程编号: S1011101合用专业:合用于农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116学时教课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 学时,实验课学时16 学时,实践课学时120 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主要解说作物种植学总论,侧重作物种植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拟订高产、优良、低耗的种植技术系统。
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备全面。
讲堂采纳启迪式,重点解说教材的重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种植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修业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种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即掌握在必定的生态条件下,充足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得作物最优良量、最正确产量和最高效益的种植理论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作物种植学是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就和技术,说明各样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和生活条件的互相关系,综合研究农作物的种植理论和技术举措,实此刻作物高产、稳产、优良、低成本的目的。
3、整体要求经过该课程学习,要修业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举措的原理、效应等理论,初步具备制定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技术举措,进行实质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种植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课实践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课和实践教课相联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4、和其余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在修完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种学等课程后开设此课程。
5、订正的依照本纲领订正主要依照2003 年拟订的本科生教课计划进行。
二、教课纲领内容第一章作物种植学总论1、教课目标:总论详尽论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特征、产量和质量的形成过程,作物种植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目的使学生认识“作物—环境—举措”三者的辨证关系,全面认识作物种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使用科学。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种植、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熟悉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理解园林植物的繁殖、生长和发育过程;- 掌握园林植物的育种、栽培和养护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2.1 课程内容- 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及技术- 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园林植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园林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2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设36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理论授课:30学时- 实验操作:6学时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和管理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 期末考核: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掌握程度。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 教材-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程》-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手册》4.2 参考资料- 《园林植物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分类与鉴定》五、教学团队和实验设施5.1 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园林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授课和指导实验操作。
5.2 实验设施学校园艺实验室配备有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栽培工具,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六、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需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认真对待课程评价。
该大纲基于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合理的学时安排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一、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面向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非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先进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理论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物生产现状2、作物的概念,指栽培植物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在大田里栽培的、种植规模较大的几十种植物。
全世界作物大约有90种,我国大约有50种。
3、作物的分类栽培学对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是按作物的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将作物分为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及饲料作物。
4、作物的产量①作物的产量概念:栽培农作物的目的是获取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
所谓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所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叫做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是指做为栽培目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作物的经济产量是作物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②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作物的产量(经济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的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相同。
例如,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平均粒重三个因素。
作物产量因素之间除了互相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补偿的有力。
5、作物群体(1)作物群体的概念: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一种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单作群体,两各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复合群体。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二、课程编号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及技术体系。
重点:是作物的分类方法及起源。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调查及有关品质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五、作物栽培学与其它相关课程联系与分工作物栽培学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这些课程的综合运用或“组装”,它是按照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体系,论述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栽培技术,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共计时数概论第一章11第二章222第三章24第四章44第五章22第六章11各论第一章10212第二章8210第三章66第四章66第五章88第六章8210第七章44第八章628第九章66第十章66总学时数801090七、教学内容要点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包括概论、各论和实验3部分。
§1 概论主要内容:1.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2.作物的起源、分布与分类3. 作物的生长发4.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5.作物与环境6.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重点: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作物与环境,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与技术体系。
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二、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三、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三、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作物栽培学发展一、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的主要成就二、新中国成立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前景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传播第二节作物的分布与种植业区划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分布的原理三、我国及内蒙古的种植业分区第三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的分类方法二、各类作物简述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重点:作物的生长与作物的发育。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讲解
昆明学院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园艺专业综合园艺方向)(共64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昆明学院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设。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以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研究园艺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目标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园艺植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与园艺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能够掌握园艺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栽培的适宜环境条件,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能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接受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授课、实验操作和教学实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科学研究等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定操作技能在身、并有创新精神的园艺工作者。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互动讨论、期末考试等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讲授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配合课内实验、实习,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相关技术与操作技能;通过互动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主要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及动态,按实际教学进程安排在各单元教学中完成。
最后通过期末考试督促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理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一)课堂讲授第1章绪论【目的和要求】掌握园艺、园艺学、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概念,领会园艺植物栽培的重要意义;了解园艺业发展的简史和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和当前的几个热点;掌握园艺植物的分类方法。
《种植》幼儿园教案(2024)
用手指或小铲子在土壤中挖出 合适大小的坑,将种子放入坑 中,然后轻轻覆盖上土壤。
对于需要浸泡或催芽的种子, 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024/1/29
13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发芽 、出叶、生长高度、颜色等。
注意观察植物是否有病虫害或其他异 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024/1/29
己的表现和努力程度。
互评
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欣赏、相互评 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进步,促
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评价
教师对每位幼儿的种植过程进行 全面、客观的评价,肯定他们的 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需要改进 的地方,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
2024/1/29
21
分享经验和感受,总结提升
分享经验和感受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经 验和感受,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 法和情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 能力。
2024/1/29
11
选种技巧与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子 ,确保种子质量。
注意种子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 使用过期种子。
2024/1/29
根据季节和种植计划,选择适宜的作 物种类。
12
播种方法及操作示范
01
02
03
04
准备适宜的土壤,松软、肥沃 、排水良好。
根据种子大小和作物类型,选 择合适的播种深度和间距。
《种植》幼儿园教案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种植基础知识 • 种植实践:从选种到播种 • 种植实践:日常养护与管理 • 收获与分享:成果展示及评价 • 拓展活动:探索更多种植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一、依据及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
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明确各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懂得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降水量、降水强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的界限温度、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热风、霜冻等概念。
2、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时间与引种,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3、温度的分类、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降水、大气湿度的基本知识,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5、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净化作物,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教学要求: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土壤知识是农林专业课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掌握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明确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了解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及主要土壤类型。
学会识别土壤类型,改良土壤,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土壤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岩石的风化作用、母质、土壤颗粒的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胶体、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耕性、土壤肥力因素、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土壤墒情等概念。
2、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农业土壤的土体构造。
3、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及其作用。
4、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酸碱性与缓冲性、孔隙性,土壤结构与耕性。
5、土壤肥力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
6、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及主要土壤类型。
第三章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植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合理施肥基本原理,了解施肥的环节方法,了解肥料的概念及种类,能够识别生产中常用肥料及施用方法,掌握有机肥料和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特点,正确理解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意义,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会析与解决当地有关肥料方面的实际生产问题。
教学内容:
1、植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合理施肥基本原理。
2、施肥的环节与方法。
3、化学肥料的种类,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4、有机肥料的特点与作用,常用有机肥料种类及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意义。
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植物生长常见的病害与虫害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内部构造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各阶段发育特点,能够识别农业昆虫的重要类别,了解与昆虫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掌握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诊断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了解侵染性病
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1、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内部构造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2、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各阶段发育特点,影响昆虫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
3、主要农业昆虫目的识别特点。
4、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诊断方法,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
5、侵染性病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能够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内容和种类,掌握植物病虫害的各类防治技术,掌握农药的概念,了解生产上常用农药的种类和常用剂型,学会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农药的性质、施用原则,预防农药中毒的方法,以及果园中常用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农药喷洒机械。
教学内容:
1、病虫害田间调查的方法和内容,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相关知识。
2、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各项技术及具体防治方法的运用。
3、农药的概念,农药的种类和剂型,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4、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七、教学建议
1.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通过实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名词术语繁多。
因此,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要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八、考核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推荐教材
《种植基础》系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经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主编王文颇马素凤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