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简单认识

合集下载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
同一性,因此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把握住。理性的特点是间接性,它与现象之间存在对立性,不能直接把握住,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到。 通常人们习惯于停留在直观概括上,把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联系称作规律性的东西,如把新陈代谢现象直接称作新陈代谢规律。因为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中经常可以感觉到。在哲学上普遍性是规律性自身具有的一个特点。然而,这种直观概括出来的普遍性并不是辩证法的规律,而是辩证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辩证法规律具有的特点是普遍适用性。这里的普遍适用,其范围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必须在三个领域都适用,才能称作辩证法的规律。 新陈代谢现象尽管具有普遍性,但是,它的普遍性程度没有达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都适用的高度。在无生命的无机界,新陈代谢规律就不存在了。这一事实说明,新陈代谢只是辩证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辩证法的规律本身。 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从认识层次角度上讲,辩证法三大规律中,量变质变规律处在最外层,人们可以直观地感觉到,因为它是以统一体的变化形式存在的客观规律。其次是对立统一规律,它需要人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因为它的认识深度从外部统一体上升到统一体内部的矛盾。 众所周知,现实中的矛盾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此时矛盾双方处在可以感知到的认识层次上。一种是必须通过反思才能把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它是人们直接感知不到的矛盾。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过两次否定,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在更高阶段“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事物,而是经过自我完善和发展后的新事物。

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基础上引起的自我否定。

辩证否定具有三个特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旧事物中陈旧的消极的东西,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汲取和吸收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是发展中的连续性。

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讲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是排斥一切否定的绝对肯定;讲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是排斥一切肯定的绝对否定。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于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对待传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才能树立全面的观点,才能对一切事物持分析的态度,防止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防止片面性主观性的错误。

1。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关系》一、引言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都是重要的概念。

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关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1.1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概念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法则之一,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1.3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辩证否定观的内涵2.1 辩证否定观的概念辩证否定观是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转化实现的。

2.2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现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2.3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具有积极作用,否定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启示。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关系3.1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内在联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都强调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它们都指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3.2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区别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即通过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而辩证否定观更侧重于对立统一的过程,强调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共同点在深入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补充。

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加强调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而辩证否定观更加强调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深刻规律。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4.1 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都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深刻的见解,我认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三大规律,恩格斯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任何一个小孩都能够理解的”。

但是在考研政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却是概念抽象、较难的一个考点。

很多考生难以理解,为了协助2020考研的考生顺利理解这个规律,小编将使用生活实际带领大家通俗的理解。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内部都存有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有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从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无论经过几次形式的否定,其内容都是一脉相承的。

例如小麦的发展过程—麦粒、麦芽、麦苗、麦杆,最后还是麦粒。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否定了一系列小麦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形式,但内容始终是小麦。

第一个否定麦粒的是麦芽,而不是豆芽;否定麦芽的是麦苗,而不是玉米苗。

如果笼统地把否定理解为“促使事物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对于“其他”二字,就使人感到不易理解。

麦粒转化为麦苗,在形式上是转化为其他事物,但在内容上并未转化为其他事物、还是小麦。

又如鸡蛋只能转化为雏鸡,而不能转化为雏鹰。

雏鸡对于鸡蛋来说,也许算是“其他事物”,但雏鸡却是鸡蛋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其他”是非常确定的。

总之,事物的否定,是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的更替,而不是变成毫不相干的其他事物,如麦粒变成玉米苗之类的。

二、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生活现象1、生产生活过程:生产—消费—生产2、商品交换过程:商品—货币—商品3、社会发展过程: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4、劳动发展过程:原始的统一—体脑分离—体脑统一5、理解发展过程:实践—理解—实践否定之否定规律虽然概念较为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但是结合社会生活的实践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和通俗易懂。

浅谈“否定之否定”规律

浅谈“否定之否定”规律

浅谈‘否定之否定’规律【摘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在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辩证的继承性及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1 ;揭示的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以及在新质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新事物的产生。

它是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由该规律所构成的辩证否定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之所在――2 ,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实践观,矛盾观紧密相连的观点,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事物的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本文主要从其演变和发展,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其内容和实质,以及该规律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这四个方面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键词】:否定之否定规律;演变及发展;关系;内容和实质;体现一:演变及发展――3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和理论,是G.W.F.黑格尔总结了欧洲哲学史上有关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

他用“否定之否定”来描述“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并用此作为构造其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他认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概念的活动与展开,并分析了概念自身的矛盾,认为任何概念都可以归结为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立统一。

并将肯定视为抽象,相应地否定便成了对立面――具体。

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是这二者(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因此,只有当否定再次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变成新的肯定时,概念才得以统一和完整,又因为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不同于一次那种简单的否定,而是经历了选择与取舍,使得二次否定后形成的事物在层次上高于肯定和一次否定的事物。

由此,便形成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种开端的概念和最后的概念相重合的事物发展的过程,而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比喻为圆圈式的发展。

并以此阐明了“绝对精神”的运动发展过程。

虽然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也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比如他思辩的思维,以及客观地反映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这些合理的因素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直接思想来源。

对于否定之否定定律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否定之否定定律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否定之否定定律的理解与认识否定与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亦被称为“肯定否定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前进上升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

肯定的方面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的方面则是促使事物发展和转化的方面。

这两个方面互相斗争着,当肯定方面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而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

但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否定的因素发展的结果,但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的抛弃,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否定,同时它又被后一个阶段所否定。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充分展开,否定进而发展为否定之否定。

由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影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可能暂时发生逆转、倒退和偏差等现象,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出现曲折,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了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

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

他认为否定之否定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否定之否定是对原来概念的扬弃,使它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每一次否定之否定,既是一次发展的结束,又是新的发展的起点。

但是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经过马克思的理解才转变成唯物主义的科学内容。

否定之否定是指同一事物的同一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过程。

每个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

所以,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质的自身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三个阶段,或者说是三个环节两度否定,这是普遍的。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及其方法论意义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及其方法论意义

谈谈你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及其方法论意义一、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它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它破坏现成事物使之转化为其他事物。

最初,肯定因素处于支配地位,否定因素处于被支配地位。

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因素总会由弱变强。

一旦否定因素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

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

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2)否定之否定含义:事物由于内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矛盾而自我发展,由肯定到否定表现为对立面的展开;由否定又发展到第二次否定,又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

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三阶段作为第二阶段的对立面必然与第一阶段有着某些特征相似,但这第三阶段经过两次扬弃,吸收了前两个阶段的优点,是更高级的新事物,是一种自我完善。

(3)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由此可知,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麦粒—植株—麦粒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很好的例子。

麦子的生长过程:麦粒做为种子,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之后,如适宜的土壤、一定温度和水分,它就会发芽。

此时,麦粒本身被否定了。

代替它的是从它内部生长起来的麦苗。

麦苗是对麦粒的否定。

生长出来的麦苗,经过发芽、拔节、开花、结果,最后又产生出麦粒。

麦粒一旦成熟,麦棵渐渐枯死,本身又被麦粒否定了。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与其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与其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与其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作者:张金松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当乐谱转化为演奏时,并没有完全抛弃乐谱中的有效因素,演奏是在乐谱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乐谱的一种有效改变和转换;当演奏转化为音乐时,也包含了演奏中的一切积极有利因素,包括能够促使音乐更富表现力的演奏处理等,否定其中不符合音乐表现形式和规律的元素,在结合了乐谱与演奏的全部有利因素后,形成真正的音乐。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J612 【文献标识码】A一、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其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本身也符合这一特点。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有事物存在的因素,它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有事物改变或灭亡的因素,它改变现有事物并使之转化为现有事物的另外一面。

最初,在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处于支配地位,否定因素处于被支配地位。

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成分与地位进一步转换,否定因素由弱变强。

一旦否定因素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

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成为新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把旧事物中的一切因素完全抛弃,而是否定其中过时的、消极的部分,保留其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吸收并改造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否定中有肯定,批判中有继承,克服中有保留,更高级的新事物,是一种自我完善。

所以,辩证的否定又体现着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音乐表演中的体现由乐谱到演奏再到音乐的过程,是演奏者完成音乐表演这一事件的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是从旧事物到新事物的发展过程,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认识规律的异同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认识规律的异同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认识规律的异同点
比较分析
——郭文琴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

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发出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的考验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发展开辟道路。

认识规律:以认识为研究对象,是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再认识和反思,通过这种研究,揭示认识的本质产生和发展规律。

认识的总规律:有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过程,它体现了认
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是人们对客观过程及其推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并用其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认识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运动必然是一个形式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内容上不断深入,无限拓展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通俗的例子

否定之否定规律通俗的例子

否定之否定规律通俗的例子
人类社会举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母系氏族社会公有制为起点,经过私有制和公私合营并存的消极的积极的社会所有制,转化为阶级的集体所有制(“原始公有制——私有制——更高级的公有制”)。

即母系氏族社会公有制(肯定)→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否定肯定)→阶级社会私有制(否定)→现代社会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否定之否定)→未来社会公有制(新肯定)。

人类认识举例:
人类的认知规律从肯定自我开始,通过感觉否定自我而转化为意识,然后通过实践否定而恢复到新的存在,即通过存在来确认自我、感觉、否定实践来否定新存在。

历史上的例子:
近代我国的各项比较落后,鸦片战争丧权辱国,于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搞了个洋务运动,学习人家的技术(学习人家技术其实某种意义上,否定自己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第一次否定,但是注意,这个时候我们的制度,并没有被否定。

洋务运动之后,跟日本打了一仗,还是输了,这个时候维新派出来了,说你光学人家的技术是没用的,我们要学制度,这个是否定了之前的洋务运动的认识,因为洋务运动否定了以前的技术,从之前什么都不变到维新派,经历了两次否定,所以叫做“否定之否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西方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更深入的层次。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
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
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理解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理解

1.彻底一贯的唯心主义(黑格尔的)是精神形态的辩证法:精神在对方那里就是在自己这里(或者说精神自己预先设定自己而后否定自己从而生产出对方并从而再否定对方将对方重新收回自身内,精神就是这个永恒的创造对方并扬起对方的运动本身)!精神不仅是这样的存在,而且还知道自己就只是这样的存在!精神以这样的总体性的绝对自信的态度决定对自己进行思维具体的再现,亦即自我展现为自己生产自己,自己证明自己,自己认识自己的绝对自由的绝对精神本身(作为集成一切的包罗万象的真理的全体)。

那么这样的精神具体是怎样操作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从而实现出自己的这个唯一宿愿的呢?精神发现,它在在对自己的上述本质特征的仔细考察中,可以把自己更简单凝练的概括为一种方法:否定的否定(纯粹的逻辑形态的辩证法/设定-否定-否定的否定:抽象形态的运动、纯粹形式上的运动、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正是在这种绝对的否定运动中,精神发现自己原来的预先设定自己已经不是预先设定的了,而是通过生产出对方并同时把对方扬弃在自身内回归自己,从而是最初的自己的恢复。

但这个从结果回到开端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是扬弃式的否定运动,它把异己的对方内化为自己的环节,从而涵盖了对方。

这样,它就是成长的发展的不断丰富自己集成自己的从潜在到自觉的自我生成的运动本身(自动的或说智能的自主活动)。

于是精神持着这种自己本身的特性的态度,绝对自信的决心要运用自己的这个辩证的否定方法思维具体的再现(生产/创造)出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绝对自由,并在那里完结自己,因为那时已经将一切收纳入自己之中或者说消除了一切异己的东西,没什么再需要认识扬弃了的!最终精神自己毫无悬念的成功的生产出了包罗万像的自己(或者说它把这个方法当做一切事物的灵魂并应用到一切事物,把一切事物加以思维的改造并认为这只是自己的生产活动,而且把到达自己之前的一切必然环节都当做是自己的生成过程的必要前提,这整个必然的自己的运动作为全体才是真正的自己亦即思维具体的清楚的理解了知道了自己的绝对精神(绝对的知),不再是像开始那样的只是模糊的意识自己的决心了!)。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

班级:国贸4班
学号:01210436
姓名:陈璞道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
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

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在哲学理论中的肯否定与通常生活中的肯否定不同).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即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中有否,否中有肯。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强调内因);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灭六国者非秦也六国也!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
到解决。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扬弃”的拿来主义者!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1

否定之否定规律1

生产生活过程: 生产生活过程:
生产
消费
生产
商品交换过程: 商品交换过程:
商品 货币 商品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 整过程。 整过程。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 发展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人要肯定自己就必须否定自己,自克、自 人要肯定自己就必须否定自己,自克、 节制、自律、守法、 限、节制、自律、守法、内在本质对象化 等都是自我否定,但正是在此自我否定中 等都是自我否定, 得到了自我肯定。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得到了自我肯定。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动心忍性、苦难是自我否定,但正是在这 动心忍性、苦难是自我否定, 种自我否定中得到了自我肯定。 种自我否定中得到了自我肯定。
大宅子——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大宅子
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 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 徊不敢走进门,是孱(can)头 徊不敢走进门,是孱( ) 懦弱无能, 孱头 ——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 的清白,则是昏蛋。 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分好坏, 昏蛋 —— 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正确态度:占有、 挑选形象的比喻论证,继 正确态度:占有、 挑选形象的比喻论证 形象的比喻论证, 正确态度 承 •“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应该在自我内部寻找否定、发展和完 应该在自我内部寻找否定、 应该在自我内部寻找否定 善的根源。 善的根源。 (2)否定就是限制,因而人应自限、自律、 否定就是限制, 否定就是限制 因而人应自限、自律、 自克、节制,即自我否定, 自克、节制,即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 中实现自我肯定, 中实现自我肯定,把自己肯定于否定之 中。 (3)自我的对立面是他物,客观对象,非 自我的对立面是他物, 自我的对立面是他物 客观对象, 我,因而自我否定就是把自己的内在本 质对象化为自己的对立面, 质对象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即制造出对 产品、成果, 象、产品、成果,

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三大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三大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三大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郑义苗摘要:马克思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我们理解现实生活和认识世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三大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现实提出自身的一些理解。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经历了160多年历史残酷检验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马哲中提出的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等等。

都是非常经典也具有很大实用性的,对于我们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建立起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提供一整套完备的方法。

同时我也坚信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最高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在将来实现的。

读完马克思主义原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克思的超前性,如为什么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本质。

而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积累必将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其次马克思还超前性的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这也是让我最震撼的),提出了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过程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并呈现周期性。

而且新时代的经济危机表现出周期更短,持续性更久,破坏性更大,涉及面更广的特点。

这也是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西方掀起马克思热的原因,因为马克思在160年就已经提出了经济危机的完备理论。

同时对于目前的国际形势,欧债美债危机的升级,欧元区面临解体,英国,爱尔兰,冰岛,迪拜等国家面临着破产危机。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及其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及其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及其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做为辩证法三小规律之一的驳斥之驳斥规律,它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经历的过程恰恰与这一规律的本质全然相符,真正彰显出来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

换句话说,在哲学史上驳斥之驳斥规律自身发展过程的特点就是驳斥之驳斥。

LX1,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现象(a)、驳斥(b)、驳斥之驳斥(崭新现象,非a非b)的过程,这一特点与驳斥之驳斥规律自身具备的规定性恰好维持了一致性。

规律:主要揭示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点,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质自身内部的矛盾两方面。

这就是哲学规律具有的特点,上升到本质高度把握客观存在的现象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比质变量变规律深入细致一层相对来讲,量变质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动态平衡规律的特点就是相当于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则是相当于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于感性、知性和理性。

由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点是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本质。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

自从黑格尔提出这一规律以来,只有马克思才真正从本质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否定之否定是什么意思

否定之否定是什么意思

问题:否定之否定是什么意思?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概念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作为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它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经历的过程恰恰与这一规律的本质完全吻合,真正体现出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

换句话说,在哲学史上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发展过程的特点就是否定之否定。

具体说来,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现象(A)、否定(B)、否定之否定(新现象,非A非B)的过程,这一特点与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具有的规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相互联系规律主要揭示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点,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质自身内部的矛盾两方面。

这就是哲学规律具有的特点,上升到本质高度把握客观存在的现象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比量变质变规律深入一层相对来讲,量变质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动态平衡规律的特点就是相当于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则是相当于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于感性、知性和理性。

由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点是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本质。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

自从黑格尔提出这一规律以来,只有马克思才真正从本质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内涵我们将围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过程,详尽地阐述这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简单认识
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此三者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三者结合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这三条规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却又有着极大的差别。

相对而言,质量互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规律的特点就好比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对应着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对应于人性中的感性、知性和理性。

另外,虽然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但前两个规律是从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揭示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和状态,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从螺旋式的前进运动方面揭示事物的辩证发展,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它往往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的本质,它的作用在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

自黑格尔提出这一理论以来,只有马克思一人真正从本质上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以我大一学生的哲学知识水平当然无法深入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我所能做的只是简单认识、理解经马克思解读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要认识、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何为“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故而此处所提的“否定”应为辩证否定观。

课本上已经清晰地写出了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我便先对其四个部分做一个简单分析。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统一于自身的活动,故即使是受到外部因素驱动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

另外,唯有内部矛盾导致的结果才有必然性,任何外因的否定都具有偶然性。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是在运动发展着的,而事物运动发展的实质是否定过去的自身。

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无心说又否定日心说,天文学便是在这种否定中发展前进的。

天文学如此,物理学也一样,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他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结论。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而且上面说过的第二点也能够证明第三点,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的唯一桥梁。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扬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发扬、保留和继承,这是“扬”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发展的环节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抛弃、克服,这是“弃”的过程,是事物发展中的非连续性。

如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

言罢辩证否定观,便可以开始真正阐述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些浅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

这两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从肯定转化为对现存事物的否定,事物的自身发展由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通过否定,即事物自身发展中否定方面对
肯定方面的扬弃,事物改变了原来的存在形式和性质,由某物变成他物。

他物对某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是,在否定阶段中,只是事物的否定方面获得了片面的发展,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事物的自身发展还未完成。

由于内在矛盾的发展,作为否定事物的他物也必然被否定,否定者又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矛盾双方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事物在新的基础上重现自身,仿佛是原来事物的复归。

但它不是原来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更丰富的基础上的复归,是完成了自然发展过程的新事物。

事物的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性的螺旋式系列,构成发展过程的整体。

周期性的螺旋式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特点,也是区别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的主要之点。

否定之否定是指同一事物的同一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过程。

每个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

所以,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质的自身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3个阶段,或者说是3个环节两度否定,这是普遍的。

但是事物的范围不同,复杂程度各异。

不同的事物、不同方面的质,按照一定的层次互相包摄。

每个层次,只有先完成自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才能进入下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不能把不同层次的事物的矛盾,笼统地纳入同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但这个结果不是静止的。

在这个结果里,原来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有矛盾存在,发展就不会停止。

上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结果,变成另一个发展过程的肯定环节,开始另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所以否定之否定既是结果,又是开端。

事物的矛盾是绝对的,发展是无限的,否定之否定永远不会达到一个最后的终点。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但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表现又有特殊性。

有的事物只经过一个周期,就向过程之外的他物转化去了。

有的事物则要经过许多次的周期循环。

如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就要经过千百次的循环,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而马克思正是深刻理解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从本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把握住了这一规律,才成就了著名的《资本论》。

否定之否定是回复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有的事物的发展回复性比较明显,有的事物的发展,前进性较为突出。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被扬弃,不断地变化、更新。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影响,这个过程也可能暂时发生逆转、倒退、偏差等等现象,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出现曲折,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的、曲折的。

因而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承认道路是曲折的,要有必胜的信心和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