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总结.doc
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二○一七年十月目录1 一、施工说明........................................................................................................1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12四、施工过程........................................................................................................五、质量控制要点................................................................................................55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5 七、成果 ................................................................................................................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强夯施工首件工程选在滕州北互通K0+367~K0+407段,本段为K0+427.03分离式立交0#台侧的桥头路基处理,处理宽度为61米,长度为40米,面积为2440m 2。
加固工程施工小结

加固工程施工小结一、工程概况本次加固工程是对某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以增强其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
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二、施工方法与技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施工方法与技术:1.对结构构件进行诊断和分析,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和范围。
2.对需要加固的构件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面的平整和干净。
3.采用植筋技术对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按照设计要求植入钢筋并进行固定。
4.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粘贴和固定。
5.对加固后的结构构件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三、材料与设备在本次加固工程施工中,我们选用了以下材料与设备:1.高强度钢筋,用于植筋加固。
2.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粘贴加固。
3.植筋胶等粘结剂,用于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4.切割机、打磨机等施工设备,用于清理和修整施工面。
5.检测仪器,用于检测加固后的结构构件质量。
四、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施工质量: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进场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2.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
3.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验收,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5.建立完善的施工档案,记录施工过程和关键数据,便于后期分析和追溯。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安全与环保措施:1.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降低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
强夯试夯总结

陆域强夯试夯总结一、试夯概况1.1试验简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已回填开山石形成的陆域Ⅰ区直接采用强夯加固,强夯面积37673.1㎡,强夯法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典型施工试验,根据典型施工结果调整设计参数。
典型施工面积不小于50m×50m。
1.2试验依据施工图纸;《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二、试夯目的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参数,进行现场试夯。
试夯后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测强夯效果,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间距、单夯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
三、试夯参数3.1 典型试验区选取我部选定试夯区域于3#堆场临近横三路处,对该场地进行试夯。
试夯区域大小为50×50=2500平方米,地面标高约9m。
试夯区场地坐标如下:3.2 夯点布置点夯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夯点间距3.5m,普夯要求夯印搭接1/4锤底直径。
如图:图3.2-1强夯夯点布置图图3.2-2普夯夯点布置注:图中①为第一遍强夯夯点,②为第二遍强夯夯点四、设计要求(1)强夯每夯点夯击次数及收锤标准强夯夯能为3000KJ,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锤底面积不小于4.0㎡,夯点间距3.5m。
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少于10击并且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普夯采用搭接夯,普夯能量1000KJ,每点夯击6击,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锤经1/4,强夯始夯标高为地基处理交地标号+夯沉量(3000KJ强夯区沉降量暂考虑为80cm,在施工过程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调整夯面标高)。
(2)强夯施工前,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夯点进行测放定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3)强夯完成平整场地后,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至设计标高。
碾压遍数6~8遍(来回为一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m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m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强夯施工技术总结一、编制依据1、三淅高速公路灵宝至卢氏段TJ05标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3、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4、我单位现有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模式、施工经验、科技进步和施工能力等施工要素情况;5、依据我单位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三淅高速灵卢段TJ05标试验段路基长度100m,里程范围为K33+400-K33+500。
本段地形起伏较小,地表为耕植土,路基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16m。
地层主要耕植黏土,未见地下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4m。
地基处理采用强夯,设计夯击能为100KN.m,点夯一遍,满夯一遍,单点夯击次数按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控制,路基加固宽度为路基坡脚外2m,有效加固深度4m以上。
三、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参数确定1、夯点布置根据夯锤直径2.4m,选择夯点中心间距为4m,第一遍逐点夯击,整平后进行第二遍低能满夯2、施工工艺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3、准备工作3.1、施工前,清除表层土,进行表层松散土层碾压,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地面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3.2、试验室参照设计资料,对夯击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
3.3、测量工程师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夯区范围,用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点。
3.4、根据设计的夯击能(100KN.m)选用机械为一台W1001-履带式35T强夯机,一个铸铁浇混凝土夯锤标定重量为10.5T。
提升高度为10m,夯锤直径为2.4m。
锤重(KN)×落距(m)=单击夯击能(KN.m)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4、现场人员配置现场人员配置表5、施工工序施工工序为:放样→第一遍主夯点,测地面高程→强夯机就位,定位夯锤→测夯前夯锤顶高程→夯击并记录夯坑深度→重复夯击并记录夯沉量→换夯点(重复以上步骤)→第一遍夯击完成后平整场地→整平后进行第二遍低能满夯测高程。
强夯施工总结

大石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申请批复单承包单位:湖南省永州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合同号:DSLJ-02大石公路第二合同段强夯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K22+913-K23+000)湖南省永州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大石公路路基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大石公路第二合同段强夯路基施工总结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结合路基填筑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现就该强夯试验段总结如下:一、工程概况1、由于标段内路基填方均处于山地冲沟与V字型沟渠中,地形狭窄,通过对全线现场勘测选定K22+913-K23+000段为本合同填土路基强夯施工试验地段。
2、试验段路基长87m,属于半填半挖和全填方路基段,路基设计宽度24.5米,最大填土高度为18米,试验段内无涵洞等结构物。
3、试验段的施工时间为:从2011年5月18日开始到2011年5月22日结束,共4天时间。
二、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通过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强夯施工组织方案。
指导路基强夯施工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并将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控制施工的依据,以适应今后的大范围施工。
三、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段落布置1、施工方案强夯处理V型沟路基强夯试验段在原地表填筑前进行强夯的施工。
2、段落布置K22+913~K23+000在原地表控制。
四、通过试验段施工拟确定的技术参数1、确定合适的夯实设备参数;2、确定合适的夯点布置形式;3、确定合适的夯击遍数;4、确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标准;5、正常施工时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配置及施工组织管理。
五、施工进度安排开工日期:2011年5月18日完工日期:2011年5月22日六、数据采集和人员及设备配置数据采集记录表格采用大石一级公路的表格和部分自制表格。
强夯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技术数据、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需收集及整理的资料:天然密度、击实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夯击参数、夯击遍数、夯沉量、标高及沉降观测值、压实度、动力触探、天气情况等。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强夯施工是一种主要用于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的一种施工技术。
通过将夯锤不断地自由落体击打到地面上,使地下土壤较为均匀地受到冲击而达到加密的目的。
夯锤自由落体冲击地面,产生的冲击力会引起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位移与碰撞,从而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填充与土壤中的空隙,达到它们在更紧密的状态下的存在。
根据夯锤的不同形状和质量,冲击的能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对于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的总结。
1.正确定位和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合理的夯锤布置和夯击次序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要确保锤击边界的一致性,以免出现遗漏或重复强夯的问题。
2.夯击参数的选择:夯击力和冲击频率是夯锤施工的重要参数。
夯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夯击频率的大小不仅与夯锤的性能有关,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
湿度较高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高,湿度较低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低。
3.施工控制要点: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夯击次数和夯击重数,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夯击过程中,要注重夯锤的冲击位置和夯深度的控制,避免发生跳锤,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4.施工质量检查:强夯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
一般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夯击测试和孔隙比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夯实效果和加固效果。
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5.安全措施: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夯击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区域内无杂物和无人进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强夯施工是一种有效的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技术。
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延长路基使用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日照机场场地平整方案飞行区土石方工程D标段强夯施工试验段总结编制人:审批人: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日照民用机场项目部2013年12月31日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时间填筑时间为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6日,强夯时间为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20日,试验日期为2014年1月21日。
二、施工范围具体位置详见下图:试验段位置示意图~15%,~2%)(2)进料及虚铺厚度控制:采用后退堆填法分压层进行试验用料的进料摊铺,每亚层堆填厚度不超过1.0m,推土机找平。
强夯单层虚铺厚度为5m,压实厚度约为4~4.5m。
(3)夯锤锤底静压力:25~40kPa。
(4)点夯时,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推平后进行满夯。
(5)点夯停夯标准:满足击数要求,且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填筑工艺参数见下表,可在试验段施工作业结束后进行优化。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3000正方形 3.5110~13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填挖交接补压的技术要求如下:在填挖交接处,应结合台阶开挖,沿竖向每填筑约5m厚,在台阶交接面附近采用强夯法进行补压处理,补压范围为整个搭接长度范围,强夯参数详见下表。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2000正方形 3.518~10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要求锤底静压力25~40kPa,最后一击夯沉量≤3cm。
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夯锤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九景衢铁路JQJXZQ-5标途径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婺源县,全长43.75km,其中路基10.95km,线路多穿过沟谷地带,路基多置于水田上方,地基较软,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20日,我部为全面展开路基施工,满足设计规范和图纸要求,保证路基强度及稳定性,在DK140+710~DK140+810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
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⑴机械设备⑵人员配置三、检验标准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四、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施工艺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准备①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表面基本密实,大面形成人字坡或单面坡,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②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调查场地上空、地下构造物、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改迁或防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③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④测量原地表高程、承载力、压缩模量。
3、强夯施工3.1强夯参数的选定根据《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选定试夯参数如下:①锤落距选定选定单击夯击能为4000 kN·m,夯锤直径为2米,夯锤质量为30T②夯击遍数的选定夯击遍数为5遍,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为点夯,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选定点夯: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照8-15击进行试夯,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测量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④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形状按照《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要求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击点间距4.5米。
强夯试夯施工小结_secret

XX市XX区环城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工程强夯试夯施工小结编制:审核:批准: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工程项目部2XX年2月XX市XX区环城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工程强夯试夯施工小结内容提要:XX区环城大道一期道路建设工程进行试夯施工,小结强夯试夯施工的参数。
1、工程概况XX区环城大道建设工程包括环城大道和北环路中段两段道路,全长6.51km,路基填土设计13个强夯区,共 303199m2,采用强夯法施工。
路段地质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粉质黏土;部分填方路基处理采用强夯,设计夯击能为1000KN.m,点夯两遍,满夯一遍,夯点按等腰三角形布置,单点夯击次数按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10cm为准控制,路基加固宽度含路基坡脚外3m,有效加固深度4~6m。
为了确定强夯参数, 2XX年1月20日上午,天气晴朗,在监理主持下,会同设计、业主和代理业主及其他相关单位在环城大道里程:K3+280~K3+470(区号:HC-5)段选取一块填料为页岩和粉质粘土(经过土工试验可以作为路基填料)面积400m2区块进行试夯施工。
2、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2.1施工技术参数(见下表)因填料为页岩和砂岩,夯击时填料中超空隙水压力消散较快,第一遍主夯和第二遍插夯时间为连续进行。
2.2夯点布置根据夯锤直径2.0m,第一遍点夯,隔点跳夯,第二遍补第一遍空隙,具体夯点布置(详见下图)。
夯点布置图第一遍夯点第二遍夯点2.3.施工工艺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2.4 施工准备2.4.1试夯施工前,整平夯区范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地面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2.4.2试验室参照设计资料,对夯击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试验。
2.4.3测量工程师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夯区范围,夯点位置并用白灰标出,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点,检测最后两击夯沉量。
2.4.4 根据设计的夯击能(1000KN.m)选用一台型号QU32履带式强夯机,夯锤锤重12.5 t、锤径Φ2.0m,提升高度8m。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强夯施工是在某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场地地基的加固处理。
工程场地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土、砂土等不良地质。
施工前已完成地质勘察、设计等工作,为强夯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施工目标与任务本次强夯施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场地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具体任务包括确定合理的强夯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等。
三、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机械可以顺利进场。
其次,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
此外,还对施工机械、材料和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方法与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法,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强夯处理。
首先,对深层土层进行了强夯处理,然后依次对中层和表层土层进行了强夯。
在每一段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五、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
首先,对施工机械和材料进行了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其次,加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其次,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还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七、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和作业线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了施工噪音、粉尘、废水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总结XXX项目经理部20 年月日ZK67+293~ZK67+580段路基强夯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石方路基施工以ZK67+293~ZK67+580段强夯施工试验段,全长287m,主要有石方路基填筑、路堑开挖、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况:地层岩性主要为上太古界五台群石家栏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等;斜坡地带为全新统残破积碎石土或全新统崩坡积块碎石土;河沟谷地带为全新统冲洪积卵砾石等。
本段石方路基填筑填料采用本桩利用和借土填筑。
主要技术指标:本段路基为分离式路基,路基顶面标准宽度14.25m,土路肩0.75m,行车道2×3.75m,土路肩0.75m;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左侧硬路肩0.75m,右侧硬路肩4.5m(含右侧路缘带0.5m)。
主要工程量:挖土方9234m3,挖石方35480 m3,填石方130740.5 m3,换填砂砾264.5 m3,双向土工格栅17284.2 m2,路基强夯70408.1 m2。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我部总体施工计划部署ZK67+293~ZK67+580段路基为1号梁场占用路基段,该段路基最先开始施工,以保证梁场及早开始建设投入使用。
该段路基计划于2011年3月14日开工,6月30日完成,工期4个月。
二、施工时间施工工期:本段强夯于2011年4月10日开始施工,于4月17日完成。
三、试验段施工目的:依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段施工,对夯前、夯后的路基沉降量及最后两击沉降量进行检测,验证设计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为路基强夯处理提供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方法。
四、施工准备情况(一)、施工总体安排根据实际地形特点以及路基段落划分情况,本段工程由路基施工一队进行施工,投入人员、见下页路表-01、进场机械见进场机械申报表。
路基在填筑前,先做试验段,以确定压实参数,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推土机进行摊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
强夯检测方案总结

强夯检测方案总结强夯检测是指在基坑或场地填筑过程中,使用夯实机对土壤进行夯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需要对夯实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对强夯检测方案进行总结,包括检测目标、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等方面。
检测目标强夯检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夯实的效果,包括土壤的密实度、均匀度和固结度等参数。
通过检测夯实效果,可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提供合理的夯实参数,并监控夯实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检测方法1.高密度测试:通过测量土壤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土壤的密度。
可以采用质量法或容积法进行测量,通过比较测量前后的密度变化来评估夯实效果。
2.动力触探法:通过在土壤中插入探头,通过探头的阻力变化来评估夯实效果。
阻力的增大意味着土壤的密实度增加,夯实效果好。
3.固定装置法:在夯实区域设置固定装置,通过测量固定装置的形变来评估土壤的夯实效果。
形变越大,说明土壤的密实度越高。
4.地震波法:通过在土壤中产生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评估夯实效果。
波速的增大和衰减的减小都表明土壤的夯实效果好。
检测参数强夯检测中常用的参数有土壤的密实度、均匀度和固结度等。
1.密实度:指土壤颗粒的紧密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得出。
2.均匀度:指土壤的均质性,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密实度在不同深度或位置上的变化来评估。
3.固结度: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强度和密实度来评估。
总的来说,强夯检测方案应该包括检测目标、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等内容。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在进行强夯检测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夯实机的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注意合理选择检测参数,以使得检测结果更贴近实际工程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夯实参数进行调整,以优化夯实效果,提高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强夯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参数以及进行准确评估非常关键。
强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强夯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因其施工速度快、效果好、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强夯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现场操作,我于2023年在某地基处理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夯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强夯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 掌握强夯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3. 熟悉强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4. 培养现场施工管理能力;5. 提高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强夯法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法是一种利用高能冲击荷载将地基土体压密、加固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强夯设备(如履带式起重机、强夯锤等)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将巨大的能量传递到地基土体中,使土体产生塑性变形、压密和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地基承载力较低、施工场地宽敞的工程。
2. 强夯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强夯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1)场地平整:将施工场地平整至设计标高,清除杂草、杂物等。
(2)布设夯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内布设夯点,标明夯点位置。
(3)铺设砂石垫层:在夯点周围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以减小夯击时的能量损失。
(4)提升重锤:将重锤提升至设计高度。
(5)自由落下:释放重锤,使其自由落下,冲击地基土体。
(6)记录数据:记录每次强夯的冲击能量、夯击次数、夯沉量等数据。
(7)重复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3. 强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强夯设备主要包括强夯锤、履带式起重机、振动器等。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1)强夯锤:强夯锤是强夯设备的核心部分,其重量、形状和材质对强夯效果有重要影响。
操作时,需将强夯锤放置在夯点上,确保其稳固。
(2)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用于提升和运输强夯锤。
操作时,需确保起重机稳定,防止倾覆。
桩基施工总结报告

桩基施工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本次桩基施工项目位于[XXXXX],总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工程涉及的桩基施工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类型,数量总计为XX 根,其中预制桩数量为XX根,灌注桩数量为XX根。
本工程的施工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力。
二、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施工方法:1. 预制桩施工:采用静压法进行预制桩的施工。
首先进行桩位的测量定位,然后进行桩基的吊装、校正、压入等操作。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压桩力和桩顶标高,确保预制桩的施工质量。
2. 灌注桩施工: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和桩位测量定位,然后进行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操作。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孔深、孔径、钢筋笼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确保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三、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操作,并遵循了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定位等工作,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
2. 施工控制: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桩基施工,并做好施工记录。
3. 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对桩基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验收工作:完成所有桩基施工后,进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四、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我们对桩基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桩身完整性、承载力、垂直度等指标。
检测结果表明,本工程的桩基施工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
五、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 遇到地下障碍物影响桩基施工时,我们通过调整钻孔深度和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堵管现象时,我们立即停止浇筑,清理管道并检查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3. 对于桩身垂直度不符合要求的桩基,我们重新进行校正和压入操作,确保桩身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某住宅小区强夯施工工程方案及经验总结

土的特殊性 , 需采用强夯法提 高地基承载力并消除地基变形 。
1 地形 、 ) 地貌特 征。工程 场 区地 貌单元 属 山问宽谷 , 形基 地 本平坦 。该场区地层 在勘探 深度 范围 内主要 以第 四系以来 形成
.
根据工程勘察相关数据及报告 , 本次 工程强夯 施工决 定采用 强夯法及强夯半置法两种方案 。 1 强夯法。每楼 座施 工时 , ) 先按一 次性 主夯 点夯施 工 , 主 即 夯点单 点夯 击次 数不 小于 8击 , 后两 锤 的平均 夯沉 量不 大 于 最
1 m, 0c 且强夯过程中夯坑 周围未发 生过 大隆起 , 未发生 夯坑过 深 而 提锤 困难 , 此为强夯法。 2 强夯半置换法 。若遇不能完成一次 性主夯点施 工 , ) 即出现 夯坑周 围发生过大隆起 或发生夯 坑过深而提锤 困难 , 改采 用强夯
第3 8卷 第 3 0期
・
8 ・ 4
201 2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 0 138 NO 3 0c. 2 2 t 01
文章编号 :0 9 6 2 (0 2 3 —0 4 0 1 0 - 8 5 2 1 )0 0 8 —3
8 66 1 .0 8 46 1 .5 859 1 .O
82 2 1 .4 82 3 4 .0 8 18 4.1 82 4 1.2
89 2 1. 0 87 8 0.5 8 46 o .5
8 7 6 o .5 8 9 5 o .9 8 8 8 0 .6 8 9 4 o .0
强夯地基质量控制要点

强夯地基质量控制要点学习强夯地基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强夯地基首先得关注夯锤。
这夯锤的重量可重要了,就像咱们打铁的时候,锤子太轻根本使不上劲。
要是夯锤重量不够,那夯击能就达不到要求。
我之前就弄错过,以为差不多重量就好,后来才明白这重量的准确性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了还有夯锤的落距。
这就好比人跳远,起跑距离不一样,跳出去的远近肯定不同。
落距不合适,夯击能也不对。
而且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测量落距要很精确,不能大概估算。
我记得有个小工程,就因为落距测的不太准,效果就差了很多。
强夯的遍数也是要点之一。
不能自作主张的减少或者增加。
一遍夯击有可能只是初步夯实,我理解就像给地面做个基础的整理,多遍夯击才能让地基更扎实。
我总结的一个记忆小方法就是把它想象成叠被子,一遍只能初步成型,多叠几遍才能又平又整齐又紧实。
当然,不同的地基情况遍数要求很可能不一样。
比如说一些软土地基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遍数。
夯点的布置也超重要。
这里面学问可多了。
均匀分布肯定是必须的,好比咱们种庄稼,种子要是撒的乱七八糟,那收成肯定没保障。
哪些地方需要重点夯击,哪些可以稍作放松,都得依据实地的勘察情况。
我曾经疑惑为什么有时候附近距离不大的夯点布置差别还挺大,后面才知道是因为地下土层结构分布不均匀。
而且这土质勘察要持续不断地贯穿整个工程。
因为你一开始勘察的时候也许没有发现深部土质的特殊情况。
我觉得学习这部分的时候要多看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
可以去建筑类的网站上找,也有一些专业书籍,像《地基处理技术》这种。
总之,强夯地基质量控制要点很多,每个都不能马虎,我也还在不断学习和积累当中。
再有就是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这和我们随时盯着一件事看有没有出错一个道理。
监测夯击的沉降量就很关键,如果沉降量太大或者太小都有问题。
拿盖房子举例子,沉降太大房子可能就歪了倒了,沉降太小呢也许地基还没夯实充分。
我理解这就需要很精密的仪器和细心的工程人员去记录数据,而且对数据的分析也要正确。
强夯地基加固施工总结

强夯地基加固施工总结一、施工设计1.夯击能量场地回填土厚3.0~8.0米,夯击能量选用E=320T/m,锤重16吨,直径2.0米,落距20米,平均夯击能量为120T/m/m2,加固深度为8.0米。
2.夯点布置根据土层情况和建筑物对地基要求,采用正三角形网格布置,三角形边长3.5米。
3.夯击点数和遍数第一、二遍采用点夯,夯击分别为5击、4击,第三遍用低能100T/m全场地满夯。
4.间歇时间每两遍间歇时间为7天。
二、强夯施工方法强夯施工采用有自动脱钩装置的50吨履带式起重机,强夯施工步骤如下:1.清理并平整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起重机就位。
3.将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面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重复步骤3,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
6.7天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夯实。
7.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三、强夯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施工过程中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作为原始记录。
四、强夯质量检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地基土压板竖向静荷试验三种检测方法。
1.标准贯入检测点为43个,地基承载力平均为220KPa.2.室内土工试验取6个钻孔土样,共计18组,经地矿部广东中心实验室进行土工试验,地基承载力平均为220KPa.3.地基压板竖向静荷载试验点三个,委托广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进行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三种检测方法结果,均满足地基设计承载力(180KPa)要求,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最佳夯击能强夯时,空气被排出,土体压缩,孔隙水压上升,由于孔隙水的消散需要时间,故强夯时引起的孔隙水压可叠加。
理论上最佳夯击能是有效影响深度底层孔隙水叠加至上覆土压力时的累积夯击能,应根据现场实试孔压决定,但因现场缺乏测量孔压的设备,本工程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最佳夯击能:记录试夯时夯坑内土体竖向压缩量和夯击次数,当每击的夯击量出现由大→小→大的拐点时,说明此时夯坑底部地基土已发生侧向挤出破坏,开始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了,则这时的夯击总量即为最佳夯击能。
东莞市南开大学附中实验学校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活动培训总结计划精品最新范文

东莞市南开大学附中实验学校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总结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强夯法加固处理的特点三、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四、强夯法在本工程中的应用五、结论东莞市南开大学附中实验学校地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1、概述拟建东莞市南开大学附中实验学校(一期工程)地处东莞市东城区水濂山。
拟建建筑物为(A区)小学部、(B区)中学部、(C区)综合楼、(D区)体育馆、(G区)主入口大门、(H区)田径场及看台,以及各区相应的附属构筑物。
拟建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结合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判断: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
建筑场地占地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原始地貌单元属为低山丘陵地貌单元与冲沟微地貌单元,经人工堆填,形成较深厚的欠固结填土,填土厚度0~10米,地基承载力及沉降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需处理的地基面积约5.9万平方米。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地层划分场地地层为素填土层、坡洪积层、坡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各岩土层分布情况如下:(1)填土层(Qml):揭露土性为素填土,土质松散,稍湿,成分为粘性素填土。
(2)坡洪积层(Qdl+pl):A.含砂粉质粘土层:可塑,中等压缩性,含约20%左右的砂颗粒,属后期坡积成因,厚度6.10m。
B.中砂层:饱和,稍密,级配良,含约10~15%的粉粘粒,洪积成因。
厚度1.0m。
(3)、坡积层(Qdl):含砂粉质粘土:可塑,含约20%左右的砂颗粒,属早期坡积成因。
厚度0.50~8.90m,平均2.59m,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
(5)、残积层(Qel):砂质粘性土层:饱和,硬塑,残疾成因,主要由粘土矿物粉粘粒组成,含15~30%左右砂粒,局部夹风化石英角砾,粘性较弱,土芯手捏易散,浸水易崩解、软化。
厚度0.70~13.8m,平均4.89m,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
(6)、基岩: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至红柳河段工程LXS-10标段,里程DK487+298.6-DK509+455,线路总长17862.205m,短链在(DK504+105.805=DK508+400),短链长度为4294.195m,本标段为位于张掖市内,地貌为河西走廊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开阔,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洪积层,地层主要为砂质黄土、粗圆砾土及卵石土。
2010年6月2日~2010年6月28日,我工区在DK498+075~DK498+175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试验段的目的是按照《路基通用参考图》、《路基个别设计图》的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
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⑴机械设备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套)用途备注1强夯机W10011路基强夯2推土机SD-161平整场地3平地机GR1651平整场地4压路机YZ20C1表层碾压5装载机LW500F1平整场地、夯坑填料6重型触控仪63.5Kg1试验检测7平板荷载仪1试验检测8水准仪DZS3-11沉降观测9全站仪GTS-3332N1点位放样施工机械配置表⑵人员配置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备注1杨海军工区长施工生产总负责2侯利军技术负责技术总负责3侯 磊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人4张新亮工程师现场测量、施工记录5陈明慧技术员现场测量、施工记录6李 斌试验员现场试验质监中字第3-06-2006020 7祖广秋安全员现场安全8周孟祥领工员现场领工、组织生产9杨胜利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12050306 10亢新华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2000020811其它人员杂工安全防护、基坑填料、辅助强夯机作业施工人员配置表三、设计标准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测方法及频率主控1 夯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2 低能量满夯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项目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每3000m 2抽样检验12点,其中:动力触控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
一般项目4 强夯夯坑中心偏移 不大于0.1D 且小于150mm 。
测量检查总夯击点的10%5 强夯地基处理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6强夯地基处理横坡 ±0.5%坡度尺量,沿线路纵向每100m 抽样检验5个断面四、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施工艺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第一遍点夯 不满足试验检测下道工序场地平整第二遍点夯 第三遍点夯 两遍满夯 满足设计要求记录 记录 记录 记录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2、施工准备①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表面基本密实,大面形成人字坡或单面坡,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②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调查场地上空、地下构造物、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改迁或防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③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④测量原地表高程、承载力、压缩模量。
3、强夯施工3.1强夯参数的选定根据《路基通用参考图》选定试夯参数如下:①夯锤落距选定选定单击夯击能为2000 kN·m,夯锤落距9m时23T重夯锤单击夯击能2029 kN·m,满足设计夯击能要求。
②夯击遍数的选定夯击遍数为5遍,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为点夯,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选定点夯: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照8-15击进行试夯,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测量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④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形状按照《路基通用参考图》要求采用矩形布置,夯击点间距4米。
1212 3131 1212 31311第一夯击点2第二夯击点3第三夯击点强夯点夯夯点平面示意图11111 11111 11111 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1满夯先击点2满夯后击点满夯夯点平面示意图⑤夯击遍数间隔时间选定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每两遍夯击点之间间隔时间不少于5d。
3.2强夯施工顺序①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②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③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④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重复上述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⑤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2)至(5),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⑥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⑦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根据上述强夯施工顺序,在最后一遍点夯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夯击遍数为3遍,夯点间距为锤径(1D),四点中间补打一点,形成满夯(如满夯夯点平面示意图所示),图中1点及2点同时放样,先夯击2点周围4个1点,夯击最少两排,在4个1点夯完后,进行2点重夯,按照现场点位进行夯击,完成二遍重夯。
⑧满夯后回填碾压最终层面高程达到设计高程,间隔14天进行地基验收检验。
五、质量控制及检验1、质量控制⑴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在设计范围内布置夯击点位。
⑵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
⑶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⑷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⑸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①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时间需记录。
②用水准仪对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记录。
③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④记录最后2击的夯沉量,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
2、检验⑴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⑵低能量满夯的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⑶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结束14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动力触控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
以确定强夯加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满足如下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设计文件要求有效加固深度内地基土应满足松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变形特性满足沉降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检验。
⑷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1D(D为夯锤直径)且小于150mm。
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⑸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 范 围 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 抽样检验5处尺 量2 横 坡 ±0.5% 沿线路纵向每100m 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六、结论路基试验段强夯共分5遍,第一至第三遍为点夯,第四、五遍为满夯,通地强夯前后试验数据对比、强夯过程中测量的夯沉量数据进行分析:1、夯沉量根据每点夯击遍数下沉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按照设计要求,最后两击下沉量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 ,夯锤在夯击第5、第6击时已经满足设计要求的夯沉量值。
见附件:单点夯击与下沉量关系图。
2、地表下沉量强夯完成地表整平压实后,地表平均下沉量为0.403m ,高程变化见下表序号里程桩号位置夯前地面高程(m)夯后原地面高程(m)累计下沉量(m)平均下沉量(m)左1496.7311496.3400.391中1496.7101496.3240.386右1496.7801496.2960.484左1496.6411496.1400.501中1496.8601496.5560.304右1496.7901496.4130.377左1497.0301496.6010.429中1497.0711496.6090.462右1496.9561496.6600.296地表下沉量分析表3DK497+1750.420.390.40DK497+07512DK497+1253、动力触探强夯前后选择对应里程位置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见下表承载力(Kpa)平均承载力(Kpa)承载力(Kpa)平均承载力(Kpa)10180220 20180260 30150220 10150220 20150220 30150260 10180260 20150260 30150260 10180260 20180220 30180220 1015026020180220 30180260 10180220 20150220 30150220247 220动力触探试验分析表序号里程桩号位置贯入度(cm)左中右170 1604 5 6DK498+140DK498+140DK498+140180强夯后1 2 3233233260 DK498+090右强夯前233左DK498+090DK498+090中1701501604、静力触探通过强夯前后对地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此种地层不适宜采用静力触探仪进行对比试验及检测,因地表土层强夯前厚度在0.5-1.2m之间,强夯完成后土层厚度为0.3-0.8m,土层内夹有砂砾石等杂质,导致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出现固定锚杆上移、不能固定静力触探仪、仪器探头不能正常贯入现象,得到的试验数据不完整,不能真实反映地基承载力情况。
5、载荷试验经第三方检测,分别在DK498+100中心线左侧3m、DK498+130中心线右侧3m、DK498+160中心线左侧3m处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180Kpa,满足设计要求。
6、室内土工试验地基土湿陷性评价:检测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消除情况,通过对地基土采集土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后综合确定。
湿陷性系数检测结果为:0.001,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满足消除湿陷性要求,本段在地基土处理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湿陷性已消除。
7、结论根据试验段强夯结果分析确定,强夯遍数采用3遍点夯,2遍满夯的施工工法,夯点间距按4m正方形布置,能满足设计要求,点夯夯击遍数确定最小夯击数不少于8击。
夯击能按照设计要求不小于2000KN.m,根据到场的不同设备确定夯锤起吊高度,保证夯击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