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总复习》教案设计
【前言】对于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复习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该思考如何设计好的复习教案,以便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复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总复习》的教案。
【教案设计】一、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我们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分为重点和难点,以及易错点。
针对这些知识点,需要逐一列举解释、举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并理解。
同时,需要简洁明了地总结出每个知识点,以方便学生记忆。
二、专项练习基础知识掌握之后,需要进行专项练习。
这里可以考虑做一些同步练习或是模拟题。
或者加入一些一些加深理解的思维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点。
这些练习需要灵活,一方面需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难度的递进。
三、自我评测在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自我评测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出一些简答题或选择题,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是否掌握牢固。
一旦发现薄弱的知识点,可以重点进行强化练习。
评测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进一步加深记忆。
四、错题集针对自我评测或考试中发现的错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将错题整理成错题集。
并在下一次复习时,让学生重点进行错题集的复习。
这样能让学生重点关注薄弱环节,加强记忆和理解。
五、考前复习考前复习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老师需要提前设计好一个备课平台或课件,将所有的知识点、总结、练习题和错题集集成到一起,帮助学生进行最后的复习。
通过考前集中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信心,提高考试成绩。
【总结】总复习是考前复习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设计总复习教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总复习的教学设计,需要包括知识点的梳理、专项练习、自我评测、错题集和考前复习等五个步骤。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有考试。
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
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为做好教学前的统筹工作,老师们需要制定一份完美的教案,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老师肯定要强调与时俱进。
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精选集体备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集体备课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开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二、主要内容1、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引领深入解读。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三、组织划分集体备课分两部分组成。
一是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小组,开展日常备课研讨活动,二是由各教研组在本组内每期开展一次大型的集体备课活动。
四、大型集体备课时间九月:中学语文十月:中学数学十一月:小学语文十二月:小学数学。
五、活动地点各年级组办公室六、具体操作1、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及内容。
2、主备人初备。
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3、集体研讨。
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课时: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时间: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复习重难点:
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练习:
(1)里面有(??)个????(2)里面有(??)个
(3)里面有(??)个???(4)里面有(???)个
写成分数(??????);写成分数(??????)
把小数化简后是(??????)???????
将小数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三角形
教学时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4年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2024年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五章《解析几何》,具体内容为第1节“坐标系”和第2节“直线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绘制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线等几何图形。
2. 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坐标系的概念,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直线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坐标系实例,如地图、平面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坐标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3)例题讲解:在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求解直线方程。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十五章第1、2节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直线方程解决。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坐标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3. 例题解答过程;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坐标系,并在其中表示点、线;(3)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坐标系,求解直线方程。
2. 答案:(1)见学生绘制结果;(2)具体解答过程见教材;(3)见学生解答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坐标系和直线方程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进一步研究坐标系和直线方程在几何、物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点,包括(举例:加减乘除、代数、几何等)。
2. 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练习题目,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点,引入本节课的练习内容。
3. 学生练习: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完成练习题目。
4. 答案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评价他们的解题能力。
2. 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练习题目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练习题目:包括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4. 课堂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完成情况。
六、教学实施步骤:1. 课堂热身: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4. 巡视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解题障碍。
5. 集中讲解:挑选几个关键或普遍难题,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正确解题方法。
6. 反馈与点评: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成果,并对解题过程进行点评,给予正面反馈。
七、学生作业设计:1. 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总复习》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和梳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我总结和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总复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 整体回顾: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依次回顾每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定义、定理、公式等。
2. 重点难点解析: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答。
3. 经典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4. 自我检测: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总复习的兴趣和期待。
2. 教师讲解:按照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整体回顾、重点难点解析和经典例题讲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自我检测:发放自我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答案。
5. 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复习作业,包括基础知识的复述、重点题目的解答等,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备课说课稿一、说教材《总复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最后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因此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途径,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资料。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六、说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优质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二章“圆”的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方程、圆的性质以及圆与直线的关系。
具体涉及章节为12.1节“圆的定义和性质”,12.3节“圆的方程”,以及12.4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方程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方程的理解与应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性质,圆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规、直尺。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
2. 知识回顾(10分钟)学生回顾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方程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例题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讲解例题2:已知圆上三点,求圆的方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2)已知圆上两点和半径,求圆的方程。
5. 知识点拓展(5分钟)介绍圆的切线、割线以及圆的内接四边形。
6.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性质。
2. 圆的方程。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2)已知圆上三点,求圆的方程。
a) 直线 y = 2x + 3 与圆(x 1)² + (y 2)² = 4b) 直线 x y = 1 与圆(x 2)² + (y + 3)² = 92. 答案:1)圆的面积:πr²,周长:2πr。
2)圆的方程:(具体答案根据学生解答)3)a) 相离;b) 相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圆的方程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培养教师间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2. 教学目标制定3. 教学重难点分析4. 教学方法探讨5. 教学过程设计6. 教学反思与改进四、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1)提前通知教研组成员,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和内容。
(2)教研组长分配备课任务,明确每位教师的备课方向。
(3)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备课准备。
2. 集体备课阶段(1)教研组长主持,介绍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和目标。
(2)教师依次进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分析等环节的发言。
(3)针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4)教研组长总结本次集体备课的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3. 反馈与改进阶段(1)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和完善。
(2)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试讲,互相听课、评课。
(3)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优化。
五、活动时间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分三次进行,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六、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七、活动参与人员1. 全体教研组成员2. 学校领导八、活动评价1. 参与度:每位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备课、认真讨论。
2. 教学设计质量: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教师能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九、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提升。
2. 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初中历史总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课教案1. 通过复习巩固初中历史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和事件。
2. 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答一个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复习历史知识点(20分钟)1. 对重点历史知识点进行逐条复习,涵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各个时期。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导他们回忆和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
三、历史事件分析(15分钟)1. 指导学生分析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背景,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2. 让学生讨论事件的因果关系,梳理事件发展的脉络。
四、历史思考题(10分钟)1. 提出一个历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鼓励学生多多思考,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历史练习题,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点。
2.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拓展历史知识面。
3. 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作文,并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本册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运算定律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2.难点:对一些概念、运算定律的深入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复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实例讲解、PPT演示等手段,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运算定律等知识。
3.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内容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的知识。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操练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针对不同知识点,呈现相应的教学素材,如实物、图片等,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运算定律等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总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教案参与研讨老师:谭汝红、王力、沈小琴、沈祖兰、熊芳教学过程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
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二、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2.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
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
可能有以下几种: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一个数×(1±百分之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典例讲解】例1认真填表。
分析:百分数化成小数时,只需要移动小数点,去掉百分号,18%=0.18;百分数化成分数时,要注意约分,18%=10018=509;小数化成百分数时,需要移动小数点,添上百分号,0.6=60%;小数化成分数时,也要注意约分,0.6=106=53;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直接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也可以化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41=0.25=25%。
注意,在除不尽时一般保留3位小数,23≈0.667=66.7%。
解:依次填(横排)例2哥哥比弟弟的身高高20%,弟弟比哥哥约矮百分之几?分析:“哥哥比弟弟的身高高20%”表示把弟弟的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哥哥比弟弟高出的部分占这样的20份,那么哥哥的身高就是这样的120份。
解:20÷(100+20)=20÷120≈16.7%答:弟弟比哥哥约矮16.7%。
例3一本画册原价21.5元,现在按原价的六折出售,便宜了多少元?分析:六折表示60%,即现价相当于原价的60%,则便宜了原价的40%,把原价看作单位“1”。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
掌握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1.2 教学内容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讲解和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应用知识。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使用问答和互动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安排学生分组和合作的工作空间。
3.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和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3.3 教学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问。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和清晰。
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和有趣。
反思教学过程和步骤的安排是否合理和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使用问答和互动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2 教学材料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
提供小组合作的工作纸和工具,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综合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综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总复习,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下册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四则运算•小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三角形的边、角分类三、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和算术式•括号的运用•与整数的应用2. 小数的运算•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应用题3.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分数的应用题4. 三角形的边、角分类•根据边长分类•根据角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练习: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巩固知识点。
2.合作学习:设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化学习: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复习前一课内容2.讲解本次总复习的关键知识点3.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4.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5.学生独立练习及讲解答案6.梳理本次总复习,做思维导图7.总结本次课程,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
2.参与度和表现评估: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3.总复习考核: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总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总复习课程,我发现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理解仍有疑惑,需要在平时课堂中加强相关训练。
另外,学生在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应用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多安排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23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4章《相似三角形》和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2.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 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考;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巩固基础知识;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6. 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2)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解一道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 答案:(1)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分别为sinα、cosα和tanα;(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SSS相似定理;(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更多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应用。
集体备课教案(8篇)
集体备课教案(8篇)集体备课教案篇一内容2、《瀑布》第二课时内容4、柳笛与榆钱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
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积累成语及名句。
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花的图片、花名、花的用途等资料。
并提前布置下面内容:1、要求学生观察家里、公园、街道上的花。
完成表格的填写。
观察记录花名观察顺序总体印象局部印象(样子、颜色、姿态、气味)赞美(用途)2、查找有关花的资料。
一、教师谈话: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
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预习内容: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1、出示图片:迎春花桃花月季樱花玉兰花2、指导写文。
怎么介绍这些花呢?迎春花:(1)出示文字片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
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1)出示文字片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月季:(1)出示文字。
读一读例段。
(2)这段话与刚才两段话有什么不同?(例段要求:是从赞美花的精神、作用的角度写的。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
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整理与复习》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整理与复习》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整理与复习》章节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本章节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知识点掌握不扎实、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点的运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总结、交流,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资料,如PPT、练习题等。
2.准备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各环节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针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设计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展示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强化知识点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主要针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数据分析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方程与比例、数据分析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复习加强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方程与比例、数据分析部分的知识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具等。
2.学生准备: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数据分析等,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集体备课)《初稿》教学目标: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第五课时:认识时间第一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出示卡片)75-8 = 36+40= 42-9= 54+8=48-40= 52-7= 36+4= 50-20=57-20= 84-7= 75-6= 84-60=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板书课题)二、复习旧知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教材第101页第1题.①指名读题。
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A.相同数位对齐;B.从各位算起;C.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30+24+28= 75-26-35= 45+27-5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吧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出示卡片)9×5= 8×7= 7×6= 4×9=3×6= 5×7= 4×8= 3×4=6×8= 4×7= 9×9= 8×5=3×7= 4×5= 5×6= 8×9=2、引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下图: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5+5+5+5=20(个)5×4=20(个)】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 . .. . . .. . . .乘乘乘积数号数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①背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6×5= 7×4= 6×9= 9×85×5= 8×6= 3×2= 7×7=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五、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400厘米=()米3米=()厘米700厘米=()米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的画“X”。
()()()()③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7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重难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观察物体的复习二、复习旧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
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练习。
集体订正,然后小结。
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第五课时认识时间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学法:练习法教学准备:练习课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
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
这是什么?(钟表)(出示钟表)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时钟,你们知道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认识时间》二、复习几时几分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大格,每一个大格力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拨到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老师拨钟,引导学生5分5分第数到60,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三、做一做1、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
师拨7:05,让学生说、写。
指一个学生板演,订正。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比如:7:05,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后写5.四、复习经过的时间1、4时再过5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