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两课时)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属于叙事文学体裁。
主要讲述了小蚂蚁团队攀登天都峰的历程,表达了团队协作和勇气、毅力等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1.\t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的基本信息;2.\t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勇气、毅力等精神(情感态度);3.\t通过朗读、背诵和写作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语言表达)。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使学生理解合作、勇气、毅力等精神的重要性。
难点: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法和情景演绎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体验故事中蚂蚁团队的合作和勇气、毅力的精神,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a. 你们喜欢爬山吗?b.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都峰?c. 你们觉得攀登天都峰需要什么品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意义归纳(10分钟)让学生们朗读故事,听老师讲述整个故事的情节,分析蚂蚁们攀登天都峰的环境和挑战。
同时思考学生如何才能克服困难,体验合作和勇气、毅力的价值和意义。
3. 小组探究(20分钟)提问:你们觉得在攀登天都峰的过程中,蚂蚁团队表现出了哪些合作、勇气、毅力的精神?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4. 小组汇报(15分钟)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并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情况。
其他组员可以加入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5. 创意表达(20分钟)要求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创意表达。
分小组进行创意表达,可以选题为“哪些是攀登天都峰的挑战”,并进行表演、手工等问答方式的创意表达。
6. 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表达和补充,总结本节课的主旨和要素,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思考和认识。
17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天都峰的壮丽与险峻。
本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天都峰的美丽景色和登山的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天都峰的热爱之情,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等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作者对天都峰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写作能力: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修辞手法学习: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课题:爬天都峰(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教学难点:课文理解、修辞手法、写作能力4.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学习、写作练习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爬山的作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爬天都峰》是一篇描绘作者与父亲爬天都峰的游记,通过讲述爬山的经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节课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然情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爬天都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简要复述爬天都峰的经历。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者在爬天都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5.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6.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爬山的作文。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1.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2. 正文:-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 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能力,激发自然情怀。
-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心理变化,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 教学过程:导入、朗读、精讲、讨论、交流、写作、小结。
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爬山的作文。
2. 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故事,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一、回顾复习,整体感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它既高又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崖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危。
那么小作者是如何爬到峰顶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吧!2.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写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不怕困难,奋力向上的道理。
图片02预习检测我是想检测一,大家上节课学的怎么样?1.检测词语笔陡石级发颤奋力攀着扬起脸鲫鱼纪念鼓舞居然笑呵呵小辫子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最终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3、写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小结:按一定顺序写,有助于把整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03品读感悟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要求:1、用“--—”划出爬山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语句。
2、用波浪线划出爬山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语句。
3、用双横线画出,爬山过程中我是怎么爬的语句。
1、生自学。
2、生交流3、爬山前作者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爬得上去吗?谈体会,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小作者不自信,对自己有些怀疑犹豫的心理。
也点名了天都峰很高的特点。
)4、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因为山太高,太陡。
那从哪些语句能看能体会出山很高、陡呢?峰顶那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体会这句话,在云彩里面说明天都峰很高,还有从语气词“啊、哩”,让我们能感受到天都峰很高,那么下面请大家读出天都峰的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围绕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挖掘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学生将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理解文章中描述的攀登天都峰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勇气、毅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关键性的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写作等学习活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文本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描述的攀登过程,以及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情感传达: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波动,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讨论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阅读理解练习,检测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攀登过程和作者的心理变化,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理解。
4. 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攀登天都峰的经历和感受。
5.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代表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将突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图表、关键词和简短的句子,将文章的主线清晰地展现出来。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并完成一篇关于攀登天都峰的日记。
2. 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探险故事或登山者的传记,以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优秀6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陡”、“攀”等六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书写生字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金鸡叫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
2.板书课题,书写课题中的生字:爬、峰3.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板书:小朋友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爷爷?板书:老爷爷,课文是怎么写的?(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三、体会“险峻”,背诵积累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画: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2.谁来读你划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特别是哪些词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挂;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
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齐读词语。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地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宵啊!齐读。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1500字《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天都峰》的内容和背景知识;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对登山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2.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主旨;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三、教学准备:1.《爬天都峰》的文本材料;2.教学幻灯片;3.学生用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天都峰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话题。
二、预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爬天都峰》的文本材料,并提前了解其中的生词和短语,做好预习工作。
三、阅读指导(15分钟)1.教师根据教学幻灯片,给学生介绍《爬天都峰》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思路有所了解。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首段和末段等重要信息,来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阅读训练(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注意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并筛选出文章中的关键细节。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讲解重点难点(10分钟)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2.教师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二、讨论和解答(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提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登山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亲身经历等方式,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和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阅读背景。
四、小结和讲解(10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他相关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登山的乐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爬天都峰》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备课资料包】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天都峰虽高不及黄山的主峰莲花峰,但其险峻水准则绝非莲花峰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所以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
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教学目标】1.理解“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峰顶、似乎、突然”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擅长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个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相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初步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很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教案

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读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
板书——天都峰。
2.字词复习。
(齐读)3.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板书完整课题,读课题)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天都峰图片)读第2自然段,读文段。
2.天都峰有什么特点?3.找一找哪些地方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4.朗读体会。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及语气词“啊”“哩”等,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二)学习3-5自然段1.作者看到了什么才下决心爬上峰顶的?(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对话,再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3)出示第4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沉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而下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三)学习6-7自然段。
1.他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2.引读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终于”二字体会爬山的辛苦及爬上天都峰顶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和喜悦。
3.朗读指导:读出对爬天都峰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4.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5.“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三、分角色朗读,体悟情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边朗读边做动作,以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谈感受。
1.出示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石级铁链攀登辫子笑呵呵发颤小猴子鲫鱼背纪念学生齐读,教师评价。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主要内容,你会填吗?3.屏幕显示,指名回答:《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山顶后的顺序,写了暑假里(时间),“我”和爸爸(人物)去黄山(地点)爬天都峰(事情)时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彼此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经过),最终爬上了天都峰(结果)的事情。
4.填得对不对?评: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天都峰》,去探究这一老一小是怎么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并且爬上天都峰的呢?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一)品读天都峰的高和陡。
(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咱们先来看看天都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天都峰的特点吗?(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高和陡的特点)2.请同学们去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介绍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出示相关语句:抬头望,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的在云彩上面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天都峰。
(高耸入云)3.面对这样的天都峰,小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提问:从这里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心理?(缺乏自信,畏惧)(三)体会登山的过程。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
课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家人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间的美景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围绕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2.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爬天都峰》的相关资料,PPT课件,写作练习纸。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描述,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深入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讨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象或经历。
5. 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下一课时的期待。
板书设计1.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2. 重点内容:课文内容回顾、修辞手法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展示与点评、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象或经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爬天都峰(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
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爬天都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攀登天都峰的经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指定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尤其是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体会并表达出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简要复述《爬天都峰》的故事情节。
2.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当时是如何面对的?第二环节:深入学习课文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句子进行深入讨论,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适时点评并总结。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出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的理解。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强调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板书设计1. 课题:《爬天都峰》第二课时2. 主要内容: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3. 关键词:攀登、困难、团结、勇敢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认真书写,规范格式。
2. 拓展作业:以《我的困难与挑战》为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精选8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精选8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壹五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
一会儿。
"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
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朗读法、师生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四川有哪些山比较出名吗?你去过哪些山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去过的山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小作者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趣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排除疑难字词。
2.全班开火车朗读课文,注重对生字词读音的检查。
3.大声齐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叙述文章大意。
(三)再读课文1.分小组朗读每个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石级、仰望、攀着、心颤、鲫鱼背”的含义。
(四)研读课文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小组讨论这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词语?2.“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说明了什么?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中的“终于”说明了什么?4.爸爸的话有什么含义?5.你从作者的这次爬山经历中感受到了什么?(五)小结作业同学们,天都峰如此险峻,然而作者和老爷爷最后都爬上了山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吧!大家在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爬天都峰时间:假期地点:黄山的天都峰人物:我、爸爸、老爷爷事情发展: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色彩。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整个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课文中呈现的美丽山水与挑战情境,激发自己的勇气与探索欲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向往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敢探索的意志品质。
3.引导学生珍惜友谊与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道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2.理解并展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口头描述自然山水的美丽,引入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15分钟)•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爬天都峰》。
•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情节,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让学生围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道理进行讨论。
3. 情感交流(10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友谊、互助的看法。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经历的互助故事。
4. 思考与启发(10分钟)•让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的团结与友爱,写出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5. 演练与活动(15分钟)•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爬天都峰》中的片段,体验故事情节。
•通过表演,深化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6. 收官与反馈(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反馈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体验。
五、课后作业1.综合讨论《爬天都峰》这个故事的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回家后,细心观察身边的友情和互助,写一篇感悟。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友情、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勇于探索的勇气。
下节课将继续围绕故事的主题展开讨论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爬天都峰第2课时精品教案

《爬天都峰》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感受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感受我登天都峰前后的心理变化,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教学难点】1.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感受我登天都峰前后的心理变化,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假日云彩石级发颤年纪奋力猴子纪念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2.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根据六要素梳理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出了爬天都峰的事情,并感知到了作者爬山前的心理感受:惊讶、没有信心和恐惧,爬山中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作者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顺序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所想惊讶、没有信心、恐惧)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巧设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学习3—5自然段,体会一老一少的决心。
2.探究方法(1)找出描写“我”与老爷爷对话的词句,圈画出来。
(2)组内交流:这些词句表现了“我”内心的什么变化?(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3.探究活动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1)引导:就在“我”因为天都峰的高而陡而怀疑自己爬不上去时,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预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了,与“我”相约一起爬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词语理解、句子分析、写作方法以及人文教育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学习语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爬天都峰的艰辛,学习作者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如“峰回路转”、“攀登”等。
2. 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通过爬天都峰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课文中作者爬天都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二、新课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点评,讲解难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作者爬天都峰精神的感悟。
三、写作方法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人文教育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经验。
3. 教师总结,强调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毅力,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文《爬天都峰》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难点词语:峰回路转、攀登4. 写作方法:对比、排比、设问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爬天都峰》优质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叙述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人物对话,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另外,学生平时往往缺乏这种奋发向上的品质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1.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自学生字,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2.突显“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观。
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3.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要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达到“情感的融合”,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情感氛围。
4.综合性学习提示:组织学生交流时,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记录,不要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1.认识“级、链”等生字。
会写“哩、级”等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白发苍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坚定信战胜困难的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4.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我”爬天都峰的艰辛。
5.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
2.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读懂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资料及图片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
【备课资料包】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
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
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峰
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
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
人把洞门”。
天
都峰虽高不及黄
山的主峰莲花
峰,但其险峻程
度则绝非莲花峰
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
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
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
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
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七、板书设计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