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模拟考试 (3)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有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有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一、单选题(共20道题,每题2分)1.李老师为了克服教材内容的繁琐,于是以日常生活典型事例为教学内容,通过这些例子,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李老师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的理论。

A.赞科夫B.布鲁纳C.瓦根舍因D.布卢姆2.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他们在中国留学、生活的经历使他们具有“贯通中外”的优势,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

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B.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3.某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本校的教育理念是“人皆英才、人人成才,让每一个生命出彩”。

这种教育理念所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无目的论C.宗教本位D.个人本位4.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的是()。

A.入学条件B.教学大纲C.修业年限D.学校的性质5.在教育研究的文献中,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属于()。

A.事实性文献B.工具性文献C.政策性文献D.经验性文献6.上课的时候,王老师能一边板书,一边关注学生的举动。

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其()的质量高。

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C.注意稳定性D.注意转移7.小王想参加兴趣班,又担心会影响学习。

小王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8.在课程类型中,强调把课程整合在一起,学科之间要有关联性和统一性,这种课程属于()。

A.校本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地方课程9.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10.某教育家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说明他支持的理论是()。

A.相互作用论B.多因素论C.外铄论D.内发论11.班主任发现班上某一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活动过度的症状。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三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三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三一、单选题1、下图中,对学生所送的礼物,教师应该()。

A.全部接受,在教师节时可以接受学生的所有礼物B.区别对待,对学生自制的小礼物可以适当地接受C.婉言谢绝,任何时候都不能接受学生的任何礼物D.婉言谢绝,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接受学生的礼物2、肖老师正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杰大声问道:“老师,床前怎么能看到月光呢?”对此,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

A.批评小杰不经许可就发言B.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C.告诉学生不要钻牛角尖D.组织学生就此开展讨论3、在数学课堂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形成了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下列对余老师教学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B.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C.余老师善于教学重构D.余老师勤于教学反思4、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

小王老师排座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

小王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5、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而是决定第二天再去家访。

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B.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C.不正确,教师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D.不正确,教师应首先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对城镇中小学给予重点投人。

该做法()。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人责任7、王老师与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解决同学成绩和纪律问题时,王老师很重视其他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意见。

这种做法()。

A.正确,是一种良好的师师互动关系B.正确,有利于处理好师生关系C.错误,王老师这样做缺乏主见D.错误,教师间缺乏竞争意识,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8、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3(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3(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正确答案: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2.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不包括在其中。

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C.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D.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正确答案:D解析:师表之美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3.刺激分化反映的是事物的( )A.相似性B.差异性C.普遍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B解析: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4.幼儿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幼儿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

”这属于幼儿自我中心特点中的( )A.不可逆性B.可逆性C.经验型D.拟人性正确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是从他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去思维的,而不是按大人的逻辑推理进行思维。

5.皮亚杰设计的三山实验结果反映了3~4岁幼儿思维具有( )A.直观性B.自我中心性C.形象性D.经验性正确答案:B解析: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三山实验”: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6.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 )A.个人本位的儿童观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神本位的儿童观D.教育本位的儿童观正确答案:B解析:把儿童看作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着眼点是整个社会的利益,就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一种儿童观。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自2015年实施全国统考,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资格审核的考生,可取得由国家教育厅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该证书受到国家承认,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希望大家喜欢!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D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D )。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3、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B )。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4、( B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科顿B.波斯纳C.布鲁纳D.布鲁巴奇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品德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D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7、学校中常见的期末考试属于( A )。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予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D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9、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 C )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B )。

2022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综合模拟卷3

2022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综合模拟卷3

2022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综合模拟卷3语文部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三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三

1.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B.达其辞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D.开其意答案: 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2.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 C解析: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则C 项的说法不恰当。

3.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答案: B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

4.()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 A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5.“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教育的一大特征。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中国答案: A解析:略。

6.()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三套)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B.XXX.夸美XXX.XXX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杜威C.斯宾塞D.XXX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XXX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7.决意教育性子的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永久性D.担当性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0.教学工作的中央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进程向本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一个环节?()A.开端B.中央C.终端D.外部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A.暂时忘记B.永久忘记C.干扰忘记D.逆向忘记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A.知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绪?()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19.小我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举动方针,二选一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行为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2、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重点小学教师选调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3)

重点小学教师选调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题答卷含参考答案(3)

小学教师选调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卷含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每题1分。

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1.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三、A.人自身的活动四、B.实物五、C.标本六、D.说教七、2. 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八、A.教育现象九、B.教育事实十、C.教育问题十一、D.教育规律十二、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十三、A.系统性十四、B.预见性十五、C.结构性十六、D.实效性十七、4.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十八、A.陶冶教育十九、B.榜样示范二十、C.实际锻炼二H^一、D.品德评价二十二、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二十三、A.科技活动二十四、B.学科活动二十五、C体育活动二十六、D.社会活动二十七、6.某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

(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二十八、字)。

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二十九、A.理论联系实际三十、B.循序渐进三H^一、C因材施教三十二、D.巩固性三十三、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三十四、A.实物直观三十五、B.模象直观三十六、C.言语直观三十七、D.虚拟直观三十八、8.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三十九、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四十、B.教育与人的关系四十一、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四十二、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四十三、9.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四十四、A.焦虑症四十五、B.强迫症四十六、C恐怖症四十七、D.人格障碍四十八、10.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

初中教师(笔试)_模拟试卷_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初中教师(笔试)_模拟试卷_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所针对的情绪状态是()。

(2.0分)A.心境B.激情C.应急D.应激参考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题干描述正是体现了心境的弥散性。

2.虽然二班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的班,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2.0分)A.认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监控能力参考答案B解析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3.运用班级中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2.0分)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讨论法参考答案B解析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是教师利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题干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抓班级中的先进典型,利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的是榜样法的运用。

4.由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2.0分)A.复习方式多样化B.及时复习C.降低干扰D.集中、分散复习相结合参考答案B解析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

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5.小玲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忍耐力强,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2.0分)A.黏液质C.抑郁质D.混合型参考答案A解析黏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小玲气质的描述符合黏液质的特点。

6.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2.0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B解析学生在某个时期内表现出某种机能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不平衡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对处于关键时期的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多选题)模拟试卷3(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多选题)模拟试卷3(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多选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迁移正确答案: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2.下列属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是( )A.主动性B.独立性C.人际交往能力D.自然常识E.礼貌正确答案:A,B,C,E解析:儿童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礼貌等方面。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有( )A.陶冶法B.共情训练法C.角色扮演法D.参观法E.讨论法正确答案:A,B,C,D,E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有: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陶冶法、共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法、实践法、行为练习法;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行为评价法等。

4.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 )A.职业品质B.基本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个性心理素质E.沟通能力正确答案:A,B,C,D解析:沟通能力属于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

5.幼儿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 )A.儿童多动综合症B.学习困难综合症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D.儿童厌学症E.儿童强迫行为正确答案:A,B,C,D,E解析:幼儿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儿童多动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厌学症;儿童强迫行为。

6.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 )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简单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B.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中等C.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D.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E.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正确答案:A,B,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

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2. ( )明确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3.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

A.制定班级工作计划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

A.满足需要,促进健康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D.身体健康。

学会学习6.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7.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8.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0.按照设计图想象自己未来家的样子,这属于(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1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萌芽阶段12.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卷模拟题(三)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卷模拟题(三)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卷模拟题(三)卷1.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这说明教师要树立( )职业道德。

A.教书育人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终身学习2.“若李老师和刘老师参加培训,则张老师也参加培训”,要由此推出“李老师没参加培训”,需增加的一项是( )。

A.张老师没参加培训B.张老师参加了培训C.刘老师参加了培训,张老师没参加D.刘老师和张老师都没参加培训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们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导生制D.导师制4.(2022上半年真题)如Excel所示,C3:C8区域内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一个数值,则C9单元格函数“=COUNT (C3:C8)”的数值为()。

A.33B.32C.8D.65.(2022上半年真题)下列与“军人——医生”的逻辑关系不同的是()。

A.学生一团员B.导演一演员C.校长一家长D.丈夫—妻子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体现了劳动具有()特点。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复杂性7.五年级学生陈某逃课去网吧上网,学校在得知消息后,应当()。

A、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情况B、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情况C、及时与陈某的父母取得联系D、与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是指()。

A、《孙膑兵法》B、《孙子兵法》C、《老子》D、《易经》9.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

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三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少“一语出自(C)。

A.《论语》B.《大学》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2.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D)。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B)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4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这说明教育可以(B)。

A.创造更新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C.选择提升文化D.筛选保存文化5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6.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7.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这与下列哪位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类型基本一致?(B)A.杜威B.布卢姆C.布鲁纳D.泰勒8.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CSE评价模式D.CIPP评价模式9.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终极模拟卷(三)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终极模拟卷(三)

杠上摔下来,落到硬地上,造成骨折。应对王某所受的伤害承担责任的是( )。
A. 王某自己
B. 王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C. 学校
D. 以上各方均不负责
11. 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
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是( )。
A. 公安机关
B. 监察机关
说:“你这么能,那你给校长建议去!”直接拒绝了家长的意见。该班主任的做
法( )。
A. 建立了平等的沟通关系
B.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C. 树立了教师的“教育权威”
D. 会对家校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15. 实习生敏敏在日记本上写道:“曾老师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仍然会在自
己的备课本上详细地写下每节课的备课内容,每节课后都会进行反思。他还坚
了圣母优雅、秀美、温和高贵的气质。
A. 高更
B. 拉斐尔
C. 米开朗琪罗
D. 米勒
23. “一衣带水”字面的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
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其中的“水”原指( )。
A. 长江
B. 黄河
C. 淮水
D. 济水
综合素质(中学) 第 5 页(共 10 页)
问题: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1. 材料: 某中学有位班主任,她所担任的班级有几位差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
很差,每次考试都拖后腿,影响班级的平均分。班主任叫他们转学,学生不想转, 这位班主任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折磨他们,明知他们英语成绩差,却限时要他们背课 文,完成不了就放学后留下来,中饭也没得吃。同时,班主任把家长叫到学校来, 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说这些孩子如何不好。最后,学生受不了这位班主任的折磨, 只好转学。

小学教资知识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

小学教资知识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标准预测试卷(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2.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3.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B.自主性C.趣味性D.实践性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下面对于烫伤的处置错误的是()。

A.迅速避开热源B.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C.用毛巾擦拭并按摩伤处D.及时去医院就医7.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叙事研究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8.以下情境体现了遗忘动机说的是()。

A.小王扔掉家中所有和前女友有关的东西,借此忘了她B.学习完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经常忘了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C.有些经历过地震的学生无法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惨状D.童年一起玩耍的欢乐虽记忆犹新,却想不起眼前这个人的名字9.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0.学生王某精力充沛,总有使不完的精力,爱冲动,点火就着。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模拟题3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模拟题3

1、建立高等学校课程督导的专项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

A. 教学制度B. 责任制度C. 评课制度D. 学分制度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等学校课程管理2一名青年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最适合他的发展模式是()。

A. 学历进修型模式B. 派出培训模式C. 社会许可模式D. 教学熟练者型模式正确答案: D知识点: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3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三层级,即()A. 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后教育B.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C. 学士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D.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的新时代。

A. “谁有资格谁升学”B. “谁能受益谁升学”C. “谁有能力谁升学”D. “谁有意愿谁升学”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5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广泛、系统地搜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经过鉴别、核对、整理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形成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 文献研究法B. 调查研究法C. 比较研究法D. 实验研究法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与方法6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过程中,课程评价是由校方或院方组织的课程评估,通常采用学生、专家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估,应以()为主。

A. 专家评估B. 学生评估C. 教师评估D. 校长评估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等学校课程管理7赫钦斯认为:“不论学生是否注定从事于沉思的生活或实际的生活,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组成的教育是最有用的教育”,这体现的是()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A. 人文主义B. 科学主义C. 功利主义D. 实用主义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流派8下列选项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的是()。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制度、课程)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制度、课程)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制度、课程)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大辞典》中解释的“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指的是A.国家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教育制度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把教育制度解释为“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2.某高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考试不得舞弊,否则开除学籍。

这体现了教育制度的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特点。

教育制度的特点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题目叙述的情境反映的是教育制度的强制性,该校所有大学生都需要遵守此制度,否则会被开除学籍。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3.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调适,不断地进行改革。

这体现了教育制度的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特点。

教育制度的特点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题目叙述的情境反映的是教育制度的历史性。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4.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规定义务教育6年;几年后因国内缺乏劳动力,又规定义务教育4年。

这体现的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是A.经济B.政治C.文化D.人口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有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5.下列不属于教育形式的构成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业余学校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教育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学习过程D. 学习效果3.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B. 满足家长需求D. 促进学校发展4. 教育公平是指()A. 教育机会均等B. 教育质量均等C. 教育结果均等D. 教育投入均等5.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A. 多媒体教学B. 网络教学C. 信息技术D. 人工智能6.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C. 发展学生的个性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A.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 促进社会进步C. 提高国家竞争力D. 满足个人需求8.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理论联系实际D. 终身学习9. 教育的社会责任包括()A. 培养人才B. 促进经济发展C. 维护社会稳定D. 所有选项都是10.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 课程改革B. 教学方法改革C. 教育评价改革D. 教育制度的改革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3. 教育评价应该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5. 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替代教师的作用。

()6. 教育评价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

()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8. 教育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

()9. 教育的社会责任仅限于培养人才。

()10.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2. 描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综合模拟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

A.马克思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涂尔干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5.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

A.中央B.地方C.学校D.家庭7. 我国当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班集体建设B.搞好教学工作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教书育人8.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 )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D.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9.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0.知识直观的类型中,(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11.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12.(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波斯纳B.特韦尔克C.布鲁巴奇D.布鲁纳13.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14.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沃尔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15.“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概念B.原理C.规则D.技能16.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

A.转移B.补偿C.升华D.合理化17.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1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19.一个人想起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 )。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伦理性的道德感D.感性的道德感20.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21.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

A.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聋、哑、盲儿童23.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

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单向交往D.双向交往24.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机遇2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6.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赫尔巴特27.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是凭臆测加以歪曲,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这一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28.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

A.记忆容量大B.动机强烈C.智力水平高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29.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A.高智能型B.高创造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30.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B.记笔记C.列图表D.记忆术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A.亲知B.闻知C.说知D.行知2.组织之间人员的往来、会议制度等,都属于( )。

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直接交往D.间接交往3. 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A.具体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主义D.守恒性4.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6.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C.知觉的情境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7. 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标准主要有发散思维的( )。

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8. 如果一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说:“假如这次期中考试全班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那么这个周末我们就一起去郊游。

”这位教师使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团体行为矫正技术B.个体行为矫正技术C.团体相倚管理D.代币制经济9. 被称为教育学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为( )。

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0.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

A.展开性B.物质性C.内隐性D.观念性答案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

2.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为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身心特点,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3.C[解析]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题干所述正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具体体现。

所以,本题选C。

4.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5.A[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蹿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6.B[解析]略7.D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我国学校教师现阶段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8.A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程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反馈。

9.A [解析]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10.C [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与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相比,它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11.B[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

12.A[解析]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3.D[解析]略14.A[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l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其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15.C[解析]略16.C[解析]升华是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

17.A[解析]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就是迁移。

但是迁移并不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负迁移就不是知识的应用。

18.D[解析]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应属于概念学习。

19.B[解析]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

(1)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

(2)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性的道德感:指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概括的情感体验。

20.B[解析]题干所述是从众的定义。

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实施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认同表示赞同,彼此观点一致。

21.B[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

这种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人在想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一直控制着想象的方向和内容。

22.C[解析]常态智商为80一120,智商低于常态者是弱智儿童。

23.C[解析]单向交往是指交往的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无反馈系统。

24.D [解析]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机遇是外部的不稳定的。

25.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26.B [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他曾说:“我正在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一致起来。

”27.A [解析]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对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研究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