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讲课教案
认识自我的心理健康教案
认识自我的心理健康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影响。
培养学生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对学习、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享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分析:讨论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章:自我认知与自尊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自尊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意义。
自我认知的培养方法。
自尊的概念和作用。
自尊的培养与维护。
2.3 教学活动:小组活动:探索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角色扮演:模拟自尊的培养和维护情境。
反思与分享:学生分享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情绪管理与调节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管理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情绪管理与调节的方法。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情绪体验: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
情绪调节技巧:学习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技巧。
情绪日记:培养学生记录和反思情绪的习惯。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
人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良好人际沟通的情境。
小组讨论:分享人际沟通的技巧和经验。
人际关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章:压力管理与应对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正确的压力应对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压力管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不容忽视。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以 及社会舆论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自我 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 的重要因素。个人的性格、兴趣、 经历等都会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 展产生影响。
03
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途 径与方法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对于个体的心理 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03
促进自我认知
调节自我行为
维护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 世界,包括情感、动机、价值观等,从而 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意识,个体能够监控自己的行为 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适应 社会环境和满足个人需求。
自我体验的困扰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 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如自卑 、焦虑等。
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自我 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的课程设 置、教育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会
自我控制的增强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 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相对 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问题
自我认知的偏差
自我控制的不足
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如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导致自信心 的不足或自负。
尽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但仍存在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 足,表现出冲动、易怒等行为。
案例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举办心理健康宣传周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展板、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普及自我意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建立心理健康社团
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沙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 源。
加强师生心理健康培训 定期对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其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共同营造积极 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
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忽视 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导致人际关
系紧张。
自我否定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 容易否定自我价值,产生自卑心
理。
自我迷茫
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和方向,感到迷茫和无助。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
01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
自卑等心理问题。
自我调控
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思 维等方面的控制和调节。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基础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为 自我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 质基础。
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经验
个体的经历、学习、实践 等过程对自我意识的塑造 具有重要作用。
03 大学生自我意识 的现状与问题
自我接纳
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 和自信。
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助于应对压力和挑战, 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自我意识的作用
1 2
心理健康促进自我意识的深化 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深 入探索自我,形成更为真实、深刻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悦纳自我教案
最后,要学会放下过去的包袱。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放下它们,专注于未来。不要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错误或遗憾中,要勇敢地向前看,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4.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自我认知方法:引导大家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比如通过他人评价、通过社会比较或内省来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比如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自我接纳问卷或自尊量表等方法进行自我认识。
教学难点
纳悦自我的方法;客观认识自我、无条件接纳自我、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有效控制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自我意识-悦纳自我教案
章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悦纳自我
计划课时数
1
内容
1.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的作用
2.自我认知的方法
3.悦纳自我的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完成本章节的教学任务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3.培养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增强心理韧性。
五、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
六、课堂小结(大家谈收获,老师补充)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从而促进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教学的得失,以便进一步优化教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纳悦自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课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接纳和喜欢自己。
三、解决重难点(自我认识的方法、悦纳自我的方法、无条件接纳自我....)
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教案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识别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4.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心理测试量表(如自我评价量表)3. 案例分析材料4. 小组讨论指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提问“你了解自己吗?”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
二、自我意识理论讲解(20分钟)1. 解释自我意识的定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
2. 阐述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对人格成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意义。
3. 介绍自我意识的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三、自我分析(20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量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组织学生分享测试结果,引导他们识别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个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处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五、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哪些差距?- 你打算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你认为自我调控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强调自我分析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
二、自我提升策略(20分钟)1. 介绍以下自我提升策略:- 设定合理的目标- 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会时间管理- 增强沟通能力2. 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展示这些策略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我调控训练(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自我调控训练:- 深呼吸- 正念冥想- 写日记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这些训练,以提升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估自我,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PPT、心理测试问卷、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自我意识概述(20分钟)1. 解释自我意识的概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
2. 分析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价值感等。
3. 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三、自我认识与评估(30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评估。
2. 教师讲解问卷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自我认识水平。
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四、自我管理与心理健康(20分钟)1. 介绍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2. 分析自我管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理问题等。
3. 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自我管理改善心理健康?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自我认识、自我管理方面的收获。
二、小组讨论与分享(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意识?- 如何运用自我管理技巧改善心理健康?-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认识自己?2.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三、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2024版自我意识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意识教育将更加受到重视
多元化教学方法将得到应用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自我意识教育作 为其核心内容之一,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自我意识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教学方 法的应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动游 戏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成为趋势
跨学科融合将推动自我意识教育发展
未来自我意识教育将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相结 合,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为学 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02
大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01
02
03
自我认知
大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认 识自己的外貌、性格、兴 趣、价值观等,形成相对 稳定的自我概念。
自我体验
大学生在情感上能够体验 到自尊、自信、自卑等不 同的情绪,对自我有一定 的情感投入和关注。
自我调控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控 制能力,能够调整自己的 行为、情绪和认知,以适 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1 2 3
组织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团体活动,让学生在 互动中了解他人,锻炼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自信心和应对挫折 的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 拓展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
03
提升自我意识方法与途径
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了解自我概念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兴趣 爱好等,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自我反思
定期回顾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自我的 了解。
倾听他人反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PPT课件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及调适
1、过度自卑 2、过度自我接受 3、自我中心 4、苛求完美
1、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 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 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 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长处, 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 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 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 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
调适方法
(1)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不断完善。 (2)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3)要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 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
3、自我中心
主要表现
(1)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 客观思考。只关心自己,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自卑的表现
• 自我评价低 • 超概括化和泛化 • 过分敏感、多疑 • 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 • 意志消沉 • 自我掩饰 • 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
调适方法
(1)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 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4)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 (5)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 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 与痛苦。
4、 不断超越自我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已关系中认识 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2、 积极悦纳自我
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
1、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标签。如,我笨、我无能。 2、不要将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你是独特 的,学会欣赏这种独特之处。 3、人人都有他人所不知的弱点,即使最自信的人, 也有感到不安的方面。 4、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享受人生的朋友交往。 5、笑口常开,培养幽默的性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自我认
知与心理健康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自我认知方面的技能,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管理。
二、教学内容
1. 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的技能:观察、记录、反思、自我评价
3. 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方法
5. 心理健康相关资源的介绍和利用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2. 小组讨论与个人反思相结合的方式
3. 观察和模仿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评估
1. 课程研究笔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2. 学生自我反思报告:对自身认知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管理
3. 课程小结和反馈:对课程效果的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2. 外部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公益组织、心理健康应用软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了解
并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掌握相应的应对和预防方法,从而更
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
大学生自我认知心理课教案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我,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 自我认知的概念- 自我认知的方法-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心理测试材料- 小组讨论话题- 心理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了解自己吗?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自我认知的概念:- 定义: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 重要性:自我认知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自我认知的方法:- 自我观察: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 自我反思: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 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方面。
3.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帮助个人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 促进人际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心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心理测试1. 教师发放心理测试材料,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 学生填写测试结果,教师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二、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认识自我?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自我调适方法1. 教师介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
2.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2.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2.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3.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1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含义,并向他们提问:你们觉得自我意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1.2学生回答后,给出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思想、行为和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认识和反思。
1.3引导学生探讨自我意识的作用,并列举一些例子,如: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促进我们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2.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10分钟)2.1解释自我意识的构成要素: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2.2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如:自我认知是我们对自己内心感受、思想和行为的了解;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质的评价;自我控制是指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适时做出合适的反应。
3.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5分钟)3.1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双向作用。
3.2解释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3.3说明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抵抗压力和适应能力。
4.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4.1分组讨论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4.2各组报告讨论结果,并将其整理成提纲形式。
4.3整理成果后,进行课堂展示,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保持良好的自我关注,通过反思来认识自己,多和他人交流合作,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批评等。
五、教学实践1.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我意识的理解和重要性,然后汇总成果进行展示。
自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 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心理健康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二、讲授新课1.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作用;b.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c. 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2. 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方法a. 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b. 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方法;c. 心理求助的途径。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列举一些心理问题的案例;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b. 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 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3. 在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4.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认识自我心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2. 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我,增强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 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 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卡片3. 小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自我认识的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什么是自我认识?为什么认识自我很重要?二、讲授新课1. 讲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人生,明确自己的目标。
- 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 认识自我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2. 讲解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内省法: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
- 反馈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自己的不足。
- 比较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优点有哪些?- 你认为自己的不足有哪些?- 你将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如何认识自己?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过程。
二、实践活动1. 分发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相互交换卡片,互相评价。
3. 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三、总结1. 强调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进步。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能够适应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认识自我,包括个人特点、情绪管理和自我评价;3.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讨论)- 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经验。
2.认识自我(小组讨论+展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展示自己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鼓励他们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3.情绪管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随后,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场景,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情绪的能力。
4.自我评价(个人写作+小组分享)-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自我评价的文章,包括自己的优点、劣势和成长目标。
然后,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分享给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5.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讲解+练习)- 教师讲解一些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如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寻求支持和倾诉等。
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体育运动、绘画或写日记等。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情绪管理角色扮演中的表现;3.自我评价文章评估:评估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表达能力;4.积极心理调适练习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幻灯片或黑板;2.案例分析材料;3.角色扮演场景;4.写作纸和笔。
六、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认识自我的方法,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认识自我的关系,学会运用方法认识自我。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心理健康和认识自我。
大家觉得心理健康重要吗?生:重要啊!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认识自我对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吗?生:嗯……不太清楚。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哈,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那大家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认识自己呢?生:可以问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师:这是个好办法,还有吗?生:自己反思自己做过的事情。
师:很棒!那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展示案例资料),大家从这个例子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讨论)师:好啦,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我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太准确。
师:对呀,这就是不了解自己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那我们在生活中要怎么避免这样呢?生: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要多反思自己。
师:非常正确!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大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
(学生写)师:好啦,谁来分享一下?生:我写的优点是善良、乐观、有责任心,缺点是有点粗心、有时候会拖延、不太会拒绝别人。
师:很不错哦,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那大家想想,知道了自己的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心理健康和认识自我,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呀?生:知道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一些方法。
师:很好,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心理健康与认识自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享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下次可以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 - 教案
教案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教案一、引言1.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1.1描述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影响1.1.2分析心理健康对社交能力的作用1.1.3探讨心理健康对学业成绩的关联1.1.4强调心理健康对整体幸福感的贡献1.2自我认知的概念1.2.1定义自我认知及其组成部分1.2.2讨论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2.3解释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意义1.2.4分析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教案的目的与结构1.3.1阐述教案的主要教学目标1.3.2介绍教案的内容安排与逻辑顺序1.3.3说明教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1.3.4描述教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二、知识点讲解2.1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2.1.1详细介绍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2.1.2讨论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技巧2.1.3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2.1.4探讨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2.2自我认知的层次与提升2.2.1阐述自我认知的三个层次2.2.2介绍提升自我认知的有效方法2.2.3分析自我认知对情绪管理的作用2.2.4探讨自我认知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3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互动关系2.3.1解释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相互作用2.3.2分析两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2.3.3探讨如何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来促进心理健康2.3.4讨论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在教育中的应用三、教学内容3.1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3.1.1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理论3.1.2分析心理疾病的类型与成因3.1.3讨论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与工具3.1.4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关系3.2自我认知的理论与实践3.2.1详细介绍自我认知的理论基础3.2.2分析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应用3.2.3讨论自我认知在职业规划中的作用3.2.4探讨自我认知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应用3.3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综合应用3.3.1阐述如何将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结合3.3.2分析两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3.3.3讨论如何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来应对心理压力3.3.4探讨如何通过维护心理健康来增强自我认知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4.1.1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标准4.1.2使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理论与实践方法4.1.3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互动关系4.1.4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4.2技能目标4.2.1培养学生运用自我认知方法进行情绪管理4.2.2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2.3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4.2.4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人际沟通技巧4.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维护意识4.3.2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4.3.3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关系的理解4.3.4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与乐观情绪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内在联系5.1.2自我认知的实践应用与技巧掌握5.1.3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策略5.2教学重点5.2.1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标准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准备多媒体设备以展示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相关资料6.1.2准备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和自我认知练习材料6.1.3准备用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教具6.2学具准备6.2.1要求学生携带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6.2.2准备自我认知练习册和心理健康阅读材料6.2.3准备用于小组活动的道具和材料6.3环境准备6.3.1确保教室环境舒适、安静,有利于学习和讨论6.3.2设置小组讨论区域,方便学生互动和合作6.3.3准备一个放松区域,供学生在课间休息和放松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兴趣7.1.2提问学生对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7.1.3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引起学生的关注7.2知识讲解7.2.1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7.2.2解释自我认知的层次和提升方法7.2.3分析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互动关系7.3实践活动7.3.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练习,如日记写作、自我反思等7.3.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7.3.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列出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8.1.2绘制自我认知的层次和提升方法的图表8.1.3展示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互动关系图8.2重点内容8.2.1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概念和关键词8.2.2列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的要点8.2.3用图表或流程图展示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步骤8.3思考问题8.3.1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什么?”8.3.2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通过自我认知解决心理压力?”8.3.3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如“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是什么?”九、作业设计9.1课后阅读9.1.1分配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心理学书籍或文章9.1.3安排时间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讨论9.2实践任务9.2.1布置自我认知练习,如日记写作或自我反思9.2.2要求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9.2.3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观点9.3思考与写作9.3.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9.3.3安排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写作成果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10.1.2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10.1.3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的阅读材料或资源10.2.2提供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的在线课程或讲座信息10.2.3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团活动或志愿者工作,以实践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关键。
大学生健康自我的构建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自我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健康问题,学会关注和维护自身健康。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1. 健康自我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健康问题,提高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身健康问题。
2.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2.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健康的概念。
二、健康自我的概念和重要性1. 讲解健康自我的概念,即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达到良好的状态。
2. 强调健康自我的重要性,如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竞争力等。
三、认识自身健康问题1.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饮食、运动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问题,互相交流。
3. 分析学生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培养良好生活习惯1. 针对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2. 讲解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充足睡眠等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 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
五、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身健康意识。
六、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加深对健康自我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健康问题,制定改善计划。
七、课后作业1. 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包括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
2. 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计划,并记录改善过程。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健康自我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践行健康计划,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身健康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大学心理健康第二章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
2.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小组讨论材料3. 心理测试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看法和体验。
二、新课讲授1. 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2. 自我意识的作用:a. 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b. 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
c. 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3.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a. 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
b. 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
c. 自我调节:根据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与自我意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小组活动1. 教师分发心理测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 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自己的自我意识现状。
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自我意识,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定义、作用和发展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对自我意识的提升方法。
二、新课讲授1. 自我认知的方法:a. 反思法: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b. 交流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获取反馈,促进自我认知。
c.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情境,体验不同角色,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自我评价的标准:a. 客观性:对自己的评价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2、自我意识的结构;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教学时数:2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二、自我意识的含义(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
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
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2、自我体验(情):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内容。
3、自我调控(意):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
论文
题目
学院:江苏农林学院
系别:人文艺术系
班级:14商务日语二班
姓名:何欣瑞
学号:201406050205
2014年1月12日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何欣瑞
班级:14商务日语学号:201406050205摘要: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
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
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
大学生自入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关键词: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心理健康
1、什么叫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
概念源自多种学科。
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1.1主要内容
1.1.1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
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例如,在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这位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以好好学习作为回应;如果老师说你以后没有什么发展。
你可能对此消极起来,反正自己不行,懒惰一点也无所谓。
1.1.2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
例如在学校时,考试卷子下来,就问一下自己的同桌是多少分数,自己的朋友是多少分数;走到社会上,又和同事比,人家比自己有钱,比自己生活的好;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是别人的孩子好;当担任领导管理一个单位时,就和其他单位比等等。
无论什么人从出
生到长大,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都是在社会比较中发展和充实自我概念。
1.1.3自我感觉,在年少时,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数来自于人们对你的反应。
然而,在生活的某一时刻,你开始用你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被称为自我感觉。
如果从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自我感觉就会变得更好,自我概念就会改进。
例如,通过自己的能力安装调试好一台电脑,自我感觉就非常好,也就是功能改进自我感觉。
1.2概念的作用
1.2.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自我引导作用)
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成绩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
有关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也证明,学生有关自己名声与品德状况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
当学生认为自己名声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松对行为的自我约束,甚至破罐子破摔。
很显然,通过保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
“学会做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我解释作用),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
某次考试,学生A和学生B都考95分。
学生A平时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对这门功课学习有些困难,对于这次考95分感到欣喜,鼓舞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
而学生B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学习也很有信心,一般都取得好成绩,这次考试却由于粗心只考95分,认为是失败和挫折,感到懊恼、沮丧,决心再努力,决不再考这样的成绩。
这个公式说的是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他获得多大的成功,还决定于他的抱负水平,以及个人如何解释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
自我概念形成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引导儿童一开始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先定的教育定向。
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
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它会被赋予意义,而所赋予的意义则高度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
1.2.3决定着人们的期望(自我期望作用)心理学家
伯恩斯1982年指出,儿童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
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他的自我期望值高。
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好成绩正是他所期望的。
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当他取得差成绩时,却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假如偶尔考了个好成绩,却觉得喜出望外。
反过来,差的成绩又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恶性循环。
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引发了自我期待的消极,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只能期待外部社会消极的评价与对待,决定了他们对消极的行为后果有着接受的准备,也决定了他们不愿更加努力学习,决定了学习对于他们不再有应有的吸引力,丧失了信心与兴趣。
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2、大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
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2.2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
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
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2.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
2.4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除了学生的努力以外,学校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条件加以引导:(1)开设心理学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模式。
(3)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改善大学生消极自我概念。
3、正确认识自己
3.1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人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这变化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
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2全面的认识自己
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
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
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
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朱卫国,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55页-第63页.
[2}(美)罗伯特·费尔德曼.《心理学与我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第156页-第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