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
茸一中学冯琴
课时安排及说明:12课时。
【说明】
中考古诗词曲的理解与赏析篇目共20首,其中有18首属于默写篇目。系统地默写、理解、赏析授课约需要7课时,唐诗精华单元测试、宋词元曲单元测试各1课时,综合检测1课时,查缺补漏、巩固提高需要2课时。
【专题说明】
学习古诗词曲,不仅能积累名言佳句、充实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六至九年级文言诗文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1、学情:学生基本能默写这些诗歌,有了较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意境
的基础,但由于6到8年级不考赏析型题目,故理解与赏析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训练比较欠缺。从这学期的月考反馈来看,学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是:(1)死记硬背诗歌主题,不知灵活运用。(2)基本上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答题时不知从何落笔。(3)缺乏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时基本上能“意会”却不能清楚准确地“言传”。
2、教学内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意境,并能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
考试内容涉及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语言品味等,题型有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题等。
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学生诗歌理解与赏析的基本方法,力求实现“授之以渔”;辅以适当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理解赏析和答题能力。
【复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意境,并能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路】
一、考点解读
1、熟练掌握古诗(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文学知识(包括了解古诗的体裁特点、风格、流派、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等)。
2、准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3、准确品析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熟悉并理解诗歌的关键语句(如主旨句、警策句、名句等)的含义。
5、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6、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7、理解诗人寄寓诗中的思想感情。
8、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9、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二、重点、难点解读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①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
②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
③概括诗词曲的大意。
④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
①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②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③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把握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所具有的特征,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体悟诗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及要表达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复习时从“明”、“绘”、“悟”、“玩”、“练”五个方面培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明了诗歌常识
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体裁(律诗、绝句)、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流派(如唐诗山水田园诗派、宋词的豪放派、婉约派),作家的语言特点等。
(二)描绘诗歌意象
赏析诗歌首先必须要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的和谐统一。把握意境首先要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特征;体验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就是要体悟诗人
所描绘的景物中蕴含的情怀与哲思。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景物特征,进而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即理解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创作方法,驰骋想象,立体地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卷美。如白朴的曲《天净沙·秋》中意象为读者描画的秋景图。
这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体悟诗歌情思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融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才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审美要求。“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言志”是诗歌创作的归宿。借助诗人的经历、追求、生活的时代背景,就能从诗歌凝练的语言中体验诗人寄寓的情思。如王维的田园诗《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雨后山景”图,诗人意在借清新、幽静、恬淡的景致寄托自己归隐的悠然的生活情趣。又如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借“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形象自况,曲折抒发自己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表明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心迹,以及不愿贪图安逸享乐、不愿随波逐流而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
(四)赏玩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凝炼隽永,意蕴深沉,耐人玩味。常常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及典故,赋予意象深刻内涵。如孟浩然的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颔联的赏析,关键是要把握诗句中“蒸”字与“撼”字的表现力,就易于把握诗人笔下洞庭湖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特征。又如李白的送别诗《送友人》中的情怀的把握,关键是理解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一比喻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再如孟浩然的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引荐而出仕的强烈愿望。
另外,综合运用多媒体的朗诵、视频等图文并茂的阅读方法,从意象形象的再现中,体悟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画面美及情思美。
(五)精练提高
1、每一首诗小练习:一首诗——赏一首诗——练一首诗
2、以“唐诗精华”为单元和“宋词元曲”为单元测试。
3、诗歌赏析综合测试。
以练习为手段,综合多种多样的题型,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诗歌的美,是感性和灵性的结合,是意象和情趣的融合,在感性中理解,在灵性中体悟,在情感中升华,学生就能在赏读经典诗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美化性灵,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