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专题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专题复习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结合通常涉及到夹角、平行、垂直、共线、轨迹等问题的处理,目标是将几何问题坐标化、符号化、数量化,从而将推理转化为运算。或者考虑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利用其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
一:将向量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转化为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
【例1.】已知△ABC 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2)、(3,1),O 为坐标原点。已知||=λ·||,||=λ·||,∥
=
(1,2)求顶点C 的坐标。
【解】如图:∵||=λ·||,∴λ=0
|
|>CB ∵||=λ·||,∴A 、D 、B 三点共线,D 且λ=0
|
|>DB ∴||CB =||DB
∴CD 是△ABC 中∠C 的角平分线。
∴A 、D 、B 三点共线∥∴O 、C 、D 三点共线,即直线CD 过原点。 ~
又∵直线CD 的方向向量为=(1,2),∴直线CD 的斜率为2 ∴直线CD 的方程为:y =2x
(注意:至此,以将题中的向量条件全部转化为平面解析几何条件,下面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该题)
易得:点A (-4,2)关于直线y =2x 的对称点是A ’
(4,-2), (怎样求对称点)
∵A ’
(4,-2)在直线BC 上 ∴直线BC 的方程为:3x +y -10=0
由⎩⎨
⎧=-+=01032y x x y 得C (2,4)
【解题回顾】本题根据向量共线的条件将题设中的||=λ·||和∥转化
为三点共线,实现了向量条件向平面位置关系的转化;而由λ=||CB =||DB ,实现了向量条件向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的转化,从而从整体上实现了由向量条件向平几及解条件的转化。 \
【例2】.已知1OF =(-3,0),2OF =(3,0),(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满足:||1MF
+||2MF =10。
(1)求动点M 的轨迹C ;
(2)若点P 、O 是曲线C 上任意两点,且OP ·=0,求2
2
2
OQ OP •的值
【解】(1)由||1MF
+||2MF =10知: 动点M 到两定点F 1和F 2的距离之和为10
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动点M 的轨迹为椭圆:116252
2=+y x
\
(2)∵点P 、O 是1
16252
2=+y x 上任意两点
设P(ααsin 4,cos 5),Q(ββsin 4,cos 5)
(注意 ∵OP ·=0 得:βαβαsin sin 16cos cos 25+=0 ①
而2
、2
2
•都可以用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利用①可以解得:
2
2
2
PQ
•=40041
【例3.】在△ABC 中,A(2,3),B(4,6),C(3,-1),点D 满足:CA ·CD =CD ·CB (1)求点D 的轨迹方程; ~
(2)求||+||的最小值。
解:(1)设D (x ,y ),则CA =(-1,4),CD =(x -3,y +1)
=(1,7)
∵·=·
∴(-1)·(x -3)+4·(y +1)=(x -3)·1+(y +1)·7 整理得:2x +3y =0
(2)易得点A 关于直线2x +3y =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M (-2,-3),
∴||+||的最小值为:||=133 :
【注意】这里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将问题综合为在直线2x +3y =0上找一点,使它到点A 、B 的距离之和最小,利用对称点法解决。
二:将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运算转化为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
【例4.】已知:过点A (0,1)且方向向量为=(1,k )的直线l 与⊙C :
1)3()2(22=-+-y x 相交与M 、N 两点。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求证:AM ·AN 为定值;
(3)若O 为坐标原点,且OM ·ON =12,求k 的值。 【解】∵直线l 过点A (0,1)且方向向量为a =(1,k )
∴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注意:这里已知方向向量即已知直线的斜率) !
将其代入⊙C :1)3()2(2
2
=-+-y x ,得:07)1(4)1(2
2
=++-+x k x k ①
由题意:△=07)1(4)]1(4[2
>⨯+⨯-+-k k 得:
37
4374+<<-k (注意:这里用了直线和方程组成方程组,方程有两根;本题还可以用圆与直线有两个交点,d (2)利用切割线定理可以证明||·||=|AT |2 =7,AT 为切线,T 为切点。 根据向量的运算:AM ·=|AM |·|AN |·cos00 =7为定值。 (注意:本题也可以设出M (11,y x )、N (22,y x )的坐标,把、用坐标表示,由①利用韦达定理来证明) (3)设M (11,y x ),N (22,y x ),则由①得: ⎪⎪⎩⎪⎪⎨ ⎧+=++=+22122117144k x x k k x x 、 ∴OM ·ON =21x x +21y y = 1)()1(21212 ++++x x k x x k =81)1(42 +++k k k =12⇒k =1(代入①检验符合题意) 【例5.】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F 、T 、M 、P 1满足OF =(1,0), OT =(-1,t),FM =MT ,P 1⊥FT ,P 1∥OF 。 (1)当t 变化时,求点P 1的轨迹方程; (2)若P 2是轨迹上不同与P 1的另一点,且垂直非零实数λ,使得1=λ·2FP 求证:||1FP +||2FP =1 【解】设P 1(x ,y ),则由:FM =得M 是线段FT 的中点,得M )21 ,0( ) ∴P 1=(-x ,21 -y ), 又∵FT =OT -OF =(-2,t ),P 1=(-1-x ,t -y ) ∵P 1⊥FT ∴2x +t(2t -y)=0 ① ∵P 1∥OF ∴(-1-x )·0+(t -y )·1=0化简得:t =y ②